四川国学小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四川国学小史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807523239
作者:谢桃坊
页数:162页

章节摘录

  二 成都私立国学学校——尚友书塾  我们追溯四川国学的历史是不应忽略成都尚友书塾的。尚友书塾是刘氏创办的,它的渊源自清代道光六年(1826)刘沅在成都讲学。刘沅,字止唐,学者称槐轩先生,四川双流县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刘沅于乾隆五十七年由拔贡中试举人,此后他曾三次参加会试皆落第,遂绝意进取,从事学术著述。嘉庆十二年(1807)迁居成都纯化街,因住宅多植槐树,因名槐轩。道光六年(1826),清廷选授刘沅任湖北天门县知县,刘沅已经五十九岁,厌倦仕途而未就任。后朝廷改授国子监典簿的虚衔,他仍在成都讲学以终,卒于咸丰五年(1855)。门人编集其著述为《槐轩全书》,咸丰至民国问有刊本行世,计收《四书恒解》十一卷,《诗经恒解》六卷,《书经恒解》六卷,《易经恒解》五卷,《周官恒解》六卷,《礼记恒解》四十九卷,《仪礼恒解》十六卷,《春秋恒解》八卷,《史存》三十卷,《庄子约解》四卷等共三十种。刘沅解释儒家经典是在训诂的基础上阐发义理,超然于今文与古文经学狭隘的门户见解。他注重探究天道号性命之理,强调增进道德修养以保全人的本性。其子刘梖文在清末民初创办十二学堂;其孙刘咸焌,为光绪癸卯(1903)举人,继续办学,于1915年在成都纯化街延庆寺内,创办明善书塾,1918年改名为尚友书塾,取尚论古人之意。  刘咸忻,字鉴泉,号宥斋,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于成都纯化街祖宅。他在五六岁时从父亲刘梖文学习,承传家学。1914年父亲去世,他已十八岁,从兄刘咸悛受业,研读《汉书》和《文史通义》;1916年任塾师,1918年著成《汉书知意》四卷,学术思想基本上形成特点,遂主持尚友书塾。

书籍目录

总序引言一  国学院的首创意义 国学院的建立与国学学校——四川国学会与《四川国学杂志》——宋育仁与《国学月刊》——《四川公立国学专门学校学生会季刊》——国学院院长吴之英——国学院副院长谢无量——国学学校校长廖平——国学大师刘师培对四川国学的影响二  成都私立国学学校 槐轩先生刘沅与刘氏家学——尚友书塾的国学教学——《尚友书塾季报》——刘成圻的学术思想与  国学观念三  国学运动的中心转移在西南 抗战与学术——重庆国学界的盛况志》与国学——侯外庐的中国古代思想学说研究——郭沫若对国学运动的贡献四  李庄留下的学术丰碑 李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术避难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留下的历史迹印——傅斯年和历史语言学派——岑仲勉对唐代文献的研究——王明对道教哲学的研究——杨志玖关于马可波罗的考证——纪念碑五  走上新学术之路 成都的文化高潮与国学的兴盛——华西协合大学的《中国文化研究集刊》——陈寅恪以诗证史——王伊同的《五朝门第》——武汉大学的《文哲季刊》——不能忘记东北——金景芳关于《周易》的研究——顾颉刚与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钱穆的国学研究——蒙思明对考据学的评价六  国学运动的光辉终结 重庆大学的中文系教师们——华西协合大学的文科教师们——四川大学的国学研究会——一赵少咸的音韵学研究——徐中舒的史学研究——成都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四川国学运动的光辉结束者蒙文通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四川国学小史》将围绕着四川国学运动展开一系列的话题,在中国的国学运动史上,四川国学有着光辉的地位:这是因为四川是风气之先于民国元年(1912)由省政府创建了国学院,抗日战争时期国学运动的中心转移到四川,抗战胜利后四川国学继续发展,直到新中国的建立。

图书封面


 四川国学小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一本“份量”不大,但质量甚高的好书,值得收藏、品读。
  •     廖平必然是大师,然而莫非康有为有涉嫌抄袭之举么?没有叙述清楚。不过申叔既在,国民政府后又西迁,巴蜀国学也算兴旺了。
  •     薄薄的一小本书,但是却把四川国学的发展脉络勾画得条理清晰,黑白图文,展示了当年的好多资料,是研究四川乃至吾国国学的一个参考资料。
  •     作者现代进步的国学观实在吓人,因此给抗战迁川大学安排篇幅近半,而蜀地前辈如龚道耕等则一笔带过,本书应名“近代国学运动在四川”更合适。看在有扫盲帖意义,多给颗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