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010108988
页数:438页

章节摘录

插图:(一)国家的政治逻辑国家的认证是国家基础能力的表现,国家能够掌握的公民基础信息越多,也就越有能力做出一些重要决策,提供基本服务,例如医疗、金融、税收、治安和社会保障。就互联网领域的认证而言,国家的认证能够把握互联网使用的状况,搜集基础数据,并为突发应急事件和公共安全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以及时定位责任人,进行事后处理。实际上,不同领域实名制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实施的机制是不同的。在以表达性信息服务为主的领域,国家要平衡表达自由和信息安全;在电子商务领域,国家要促进信用建设和交易繁荣安全;在网络游戏和网吧领域,国家要保护未成年人防止沉迷。这些措施都不能单独奏效,而是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加以辅助。在这些措施没能完备之前,实名制的主要功能还是在于事后追踪定位。对于用户而言,这些信息属于隐私的核心内容,这些信息并不属于任一专门领域,而是属于诸多领域之上的可识别个人的基础数据。这些信息隶属于“户口”、“身份证”、“个人学习工作档案”,甚至包括“生物信息”。在这些基础数据之下,国家可以按照其职能依次收集其他专门领域的信息,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区隔,分别属于不同系统也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进行收集,不能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更加完整的综合信息档案。由于目前国家肩负着社会保障、医疗、金融、电信等重要领域的服务,这些专门领域也强调对公民身份的认证,而且是涉及国家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身份,只有这些身份信息才会由国家专门进行认证,它们代表了享有这些权利、履行相应义务的资格。因此,国家的网络实名制认证视网民为“公民”,它只关心网民是否有资格使用某种网络服务,是否从事了合法活动,并不关心用户通过这类网络服务留下多少私人痕迹和信息,也并不关心公民在无数领域中的不同身份。如果把国家零散的实名制意图放在互联网“内容层一代码层一物理层”这个路线图中观察,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在内容层,国家针对主要的网络服务商力图推行,但成效不大,要以补贴的形式换取服务商的支持。在代码层,还没有通过实名认证来约束编写代码或改变操作系统的措施,但通过网站域名的实名制注册和登记备案,基本上掌握了全国网站的信息。在物理层,个人电脑的宽带接人由实名制注册登记,网吧作为大规模终端要求对用户进行认证,但是非经营性的无线网络还没有被强制要求。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手机实名制正在推进,而且可以实现把三个层面整合在一起的目标,这样就可以通过一个层面的认证来间接对用户另一个层面的活动进行认证。这样的目标在个人电脑时代的互联网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就国家而言,实名制恰好是分散架构年代才需要进行的工作,而且针对的是三个不能整合的层面,这样才有助于确保用户在不同层面上的隐私、表达和创新活动不受干扰侵犯。目前这样的未来正在不断受到侵蚀。一个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安全问题,2010年“3Q大战”的背景之一就是猖獗的木马盗号行为。尽管腾讯和奇虎的目的是想成为互联网的“一站式”入口,但真实的安全问题首先必须得到解决。在Windows系统上,普通用户拥有很大自主权进行设计和创造,但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为他时刻面临着来自新木马和病毒的风险,这些风险也是从未经认证的使用者手中产生的,并借助互联网的原初架构得以广泛传播。如果网络服务商凭借庞大的用户群提供一站式服务,取代操作系统,并对其平台上的服务进行审查,将极大改变开放的架构,削减互联网上的创新和表达,但会得到大多数用户的拥护。如果一站式平台服务拥有自己的定制手机,并同电信运营商合作,对用户进行认证,就像QQ手机已经做到的那样,那么将出现最为完美的实名制。然而国家没有动力促成这样的网络不同层面的整合,而是维持前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相对区隔状态,不同的政府机关只有动力推进自己领域的管理行为,即使这种整合能够给实名认证带来更多便利。这就是为什么当互联网将不同媒介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国家仍然要按照不同的主管机关进行分类管理。只要政治目标能够在协调合作下实现,对国家而言,这样的认证就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商业力量而言,这样的认证反而不够有效率,无法实现商业目标。

后记

《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1-2012)》是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推出的第三部年度网络文化发展报告。本报告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的背景下编纂的。首都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是首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首都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同样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本报告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分析和研究2011年度的首都网络文化建设、发展和管理的新成就、新趋势、新特点、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首都网络文化和网络文明建设。与往年的《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相比,本报告在宏观上更具有首都文化发展繁荣的战略视野,在微观上对本年度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分析更为深入细致,尤其是围绕本年度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做了比较深入、比较到位的分析。本报告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编委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本报告的新老作者的大力支持。本报告的两位副主编徐翔博士和许苗苗博士尤其是徐翔博士做了大量工作。《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1-2012)》仍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感谢人民出版社领导的支持和责任编辑毕于慧女士认真负责的工作。主编2011年2月25日

书籍目录

总论
加强“网都”建设,发挥网络文化建设的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首都网络文化政策与建设管理
2011“新”微博年与北京地区的网络舆情管理
首都视阈下的网络新媒体国际传播
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建设与发展分析
网络实名制实施:目的、机制与效果
网络传播与北京精神形象塑造
首都网络新空间与网络文化形态透析
2011年北京市移动互联网发展分析
北京手机媒体发展状况分析
2011年北京游戏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北京网络视频产业模式及发展方向分析
2011年首都数字出版产业新动态分析
首都网络年度新热点与文化问题聚焦
国博孔子像:事件、文化争论和公共领域
微时代——_2011年微博热点事件与微博的社会效用
2011年网络热点事件与公民意识分析
201l:微博文化与北京形象
首都网络公关研究报告
2011年北京数字出版产业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1微电影发展及其文化分析
首都网站年度新动态与典型案例分析
2011北京网络社区论坛的互动特征分析
消费方式与文化样式:2011北京团购网站发展报告
互联网时代的政民互动:“首都之窗”建设与发展
商业网站共建网络文化的新探索——北京地区商业网站
建党90周年纪念报道
社会化媒体的内容生产与质量控制问题:以维基类应用为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
2011年北京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附录
2011年首都网络文化发展纪事
后记

编辑推荐

《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1-2012)》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1-2012)》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总论”,概述2011年北京网都建设的主要动态和主要成就。第二部分“首都网络文化政策与网络文化管理”总结和分析网络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与制度性建设,就首都网络文化政策、管理提出相关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第三部分“首都网络新空间与网络文化形态透析”,剖析在网络技术与网络应用发展基础上的网络文化媒介与文化形态,反映和透析网络文化空间中的新领域、新动态与新现象。第四部分“首都网络年度新热点与文化问题聚焦”,聚焦2011年度以来网络文化中的热点现象和重要问题,进行动态追踪与分析考察。第五部分“首都网站年度新动态与典型案例分析”,总览2011年度首都相关网站的网络文化新动态、新事件与新个案,进行动态追踪和个案呈现。第六部分“CNNIC数据”,对年度北京市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与资源、网民受众情况、网络发展形态、网络应用状况等方面进行统计调研与考察。第七部分“附录”,对2011年首都的网络文化发展纪事进行记录和整理,是首都网络文化的年度资料。

图书封面


 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