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美妆 > 瑜珈 >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7-10
ISBN:9787807076520
作者:沙吉难陀
页数:314页

经书哇!绝对是宝典,入门必读,翻译的还行

老话说的好,砍柴不费磨刀功!要练好瑜伽这门功夫,不先掌握点理论知识,咋能混的好呐?所以,学习理论,那是必修课,必修课之课本,就乃瑜伽经也,瑜伽经跟圣经的地位是差不多的,各位同学可要注意了,这可是在金字塔尖上的那块砖头不过瑜伽经有好多个翻译的版本,其他的,在下还没有机会阅读到,仅仅看过这本,也很值。宝典的内容很丰富,不过嘛,也许是原文的关系,有点惜字了有些地方还是不甚明了,需要仔细琢磨琢磨,得依据其他著作来理解了不过,书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很清晰的,翻译的质量算是相当不错,译者是台湾的陈景圆阿姨,由于文字的含金量较高,密度大,需要多啃,也许多读几遍应该效果更好期望,啥时候咱也三摩地三雅马一下就好了书里提到的三雅马大家可别当真,小心走火入魔吖看完瑜伽经之后,建议再看看《光耀生命》,内容很多,文字很多,平实语言,也算是对瑜伽经的另一种理解

和佛经一样是生命科学

每一个古老民族都有它传承至今并惠泽今人的瑰宝,中国有道德经、黄帝内经,印度有佛经和瑜伽经。这些用文字保存下来的经典,都是先圣们用生命悟得的宇宙真理。现今的时代,经典都容易被误读。曾经的瑜伽和中国的道家、印度的佛家一样,学习是为了达到天人合一。身体的锻炼很重要,但那只是浩瀚瑜伽知识中的一小部分。昨天晨瑞老师还说到,瑜伽有八个分支,体位法只是其中的八分之一。瑜伽经里告诉我们,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瑜伽是依据身体与心灵的控制。“印度最伟大的哲学圣典之一《卡塔优婆尼沙》形容瑜伽是‘人类身体的感官完全被控制及无知觉’。就像中国传统文明中的”太极“是一样的。印度人认为身、心、灵是相互联系的,身体的健康取决于心灵的安宁,瑜伽是依据这个基本哲理发展出来的。”“瑜伽经的内容既紧密又简洁,一定要慢慢地念,小心地念,并带入冥想。这时,你就可以用‘心’来学习一些最重要、最有用的知识。这本书不像一般流行小说(快速看完后丢掷一边),也不是一本以哲学和理论来充实内心的博学书籍,它是一本实用手册,你每看一次,就会吸收得更多,进而帮助你成长。所以,就让我们慢慢地学习吧。不管我们知道多少,让我们练习它,不断地练习——练习是瑜伽最重要的精神,我们就能找到我们的心灵通道。这段话是本书的讲述者沙吉难陀大师写的序,我认为最适合拿来做书评。立志学习瑜伽的人,有两本经典是必读的,就像佛经里的《金刚经》和《心经》,一本是最神圣的《薄珈梵歌》,另一本就是最完整的经典《巴加坦里的瑜伽经》。本书时沙大师对《巴加坦里的瑜伽经》的解读,针对每段经文都有他的讲解。”在这短短的一百九十六句简短经文里,所有的瑜伽学问被清楚地描绘出轮廓:包括它的目的、需要的练习、学习途中遇到的障碍、如何排除障碍以及从练习中得到成果的精确描述“。作为一个瑜伽修行者,对待此书最好的态度是:信受奉行。愿每一位立志于修行瑜伽的朋友都从中受益,并努力练习约束控制你的心灵,而不是只专注于你的体位和动作是否完美。

喜悦且平静

最近由于重新开始练习瑜伽接触了一些关于印度的音乐以及文化典籍。《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便是我目前看的且最有共鸣的一本。记得中学时期的我就曾经为自己最喜欢的心情做出过概括,喜悦且平静。我不喜欢悲伤忧郁的感觉,不喜欢以消极散漫的态度思考问题,可同时我也不喜欢过于激动的快乐,像是中了彩票后的欣喜若狂,我喜欢的是淡淡的喜悦与满足,平静、有力。《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中看到沙吉难陀大师的语言,凝练下来的,竟然也是这样, 着实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喜欢他所说的关于“你的”的观点。和中国得佛教类似,大师主张的是“空”,将自我从躯体中脱离出来。倘若把某人或某物视为己有,则将自己束缚在这样一种关系中,得不到解脱,也终不会得到快乐,就像是悲伤总是所有故事的结局。倘若我们把自己从这样的束缚中抽离,我们可以感到身心的轻松,谁若想要拿走,请便就是。记得曾经一个朋友和我谈到情侣间相处之道的时候,她提到“他的是他的,我的是我的,我们的是我们的”。我想这真是一个至真至善的概括,情侣间的关系可能甜似蜜糖,也可能苦若鸩酒。我们不愿永远妥协于这份关系的桎梏之中,同时也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认为对方不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就足够了。在情侣之间,只有爱是共有的。有一些事情,困扰了我很久,我曾经时常为改变不了现状而苦恼,为自己感到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可是读了大师的文字后,我发现我其实是可以控制一些事情的,那就是我自己的生活状态。我发现,纵然我从始至终改变了许多,但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的,没有任何的徒劳。关于未来,我也能依靠自己很好地活着,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与其为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烦恼,不如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完善自己的日子。想了想自己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快快加了个油吧。

《瑜伽经》

对于简单的阅读也能得到收获就算书中提及许多都无法感同身受 但仍然能够从简单的文字中感受到纯净与安详

瑜伽是一种很古老的知识

瑜伽(Yoga )这个字的意思是“联合”。古代的印度人相信,人作为个体或部分,是有方法自然地与宇宙整体大我的力量联合起来的。他们称宇宙的整体为“梵”,而“瑜伽”便是达到了“梵我合一”的境界。印度古代的经典,一再提到“瑜伽”,而在其它远古的文化亦有类似的讲法,如中国儒、道两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便是同样的意思。      瑜伽是一种很古老的知识,虽然其它文化亦有类似的知识,但一般学习瑜伽的人士,皆归宗于印度的古籍,其中较为人熟知的是「薄伽梵歌」(Bhagava Gita)以及帕怛迦利(Patanjali)所著的「瑜伽经」(Yoga Sutra)。「薄伽梵歌」谈到瑜伽三种不同的进路,以适应不同的人。而帕坦迦利所著的「瑜伽经」,更被视为瑜伽的教本。可是这种远古的知识渐渐失传,经典上的境界变成可望而不可及。后来在印度更出现一些瑜伽术士,希望通过一些近乎方术的方法(Trantric Yoga),去提升人体内的能量。名为瑜伽,实则离题万丈。       现在较多人熟悉的是一种当做运动来做的瑜伽,这种瑜伽源出于哈达瑜伽(Hatha Yoga),是帕坦迦利所谈的八支瑜伽之一。在「瑜伽经」,持戒、精进、调身、调息、摄心、凝神、入定、三摩地,是瑜伽的八个步骤。这是从最初步的调理身体开始,一步一步令人达到瑜伽(自觉)的境界。可是目前许多瑜伽课程却将调身这个部分独立来教,不断练习各种式子,这样当然不可能真正达到瑜伽的目的。而且那些式子本来只是为身体有毛病的人而设,一个式子治某种病及穴位。如果将所有式子不加分辨地练,就好像把甚么药都一并吃下肚。在霎哈嘉瑜伽,若那人身体有严重问题,也许要练习某一式子一段时间,否则都可从静坐学起。      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内在的能量系统,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首先是三条经脉:左脉、右脉和中脉。还有七个轮穴(Chakra),由下而上分别是根轮、腹轮、脐轮、心轮、喉轮、额轮和顶轮。这个能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灵量。灵量(昆达里尼Kundalini)梵文本意为“卷曲”,这个能量隐伏在中脉底部盆骨里一块三角形的骨头内,卷曲成三圈半。只有在适当条件下,这个沉睡的潜在能量才会被唤醒,并通过其上的几个轮穴,到达大脑顶部的神经丛,最后穿越顶轮。此时我们便接通了宇宙的能量(合一),同时进入真正的静坐状态。

瑜伽经的补充说明

这本书是瑜伽经的经文翻译介绍,因为是翻译过来的文字所以有些连接不是很清晰,还有一些段落省略掉了,要通过上下文才能理解,有些生涩。而且属于介绍类的书,像是另一本经书的补充说明,点到则止,作者重在解释不同之处,而不是详细的进阶书。书的末尾部分为了搭配原经文而作了大部分跳跃,绝对不适合自学,最好找人请教。但是,如果作为哲理探索的话,是非常好的哲学书,条理清晰提纲挈领,细读会有所启发而深思必有所揭示的。

瑜伽经摘要

第一章 静坐冥想   现在,我们要解释什么是瑜伽。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这样,知觉者便能还其本来面目。否则,我们便会认同于那些转变。那些转变有五种,痛苦的与不痛苦的:知识、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知觉、推论与亲证都是知识。错误的知识是谬误,不由实相而来。字面的知识但没有对象便是幻想。觉醒的失去便产生睡眠。那些经验过的事物还残存的便是记忆。   通过锻炼和不执着于物,便能控制以上种种。坚持不懈便是锻炼。经过一段长时间,便能打下牢固的基础。不执着便是对所见所听之物,毫无欲望。由于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对世上种种都无欲无求,这便是最高的。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与宇宙联合而产生真理、明辨、喜乐的知觉。另一种冥想是由舍弃世俗和持久的锻炼达成,可以消解那些旧的习性。那些无分别的存有,没有了身体,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  其它人则要经过信心、发奋、记忆、静虑、智能等阶段。有些人意愿很强,很快便可进入冥想。由温和到强烈的锻炼,效果最好。此亦可由对神的顺服达到。神的灵,不受任何性质或行动所影响。他是所有知识的来源。他是古人,以至于今人的导师。他的象征便是那神圣的声音 (AUM)。此声应常念诵,便可达到成功。由它可达至宇宙的意识,并使一切毫无障碍。疾病、怠惰、犹豫、疲弱、物欲、谬见、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这些都是令意识分散的障碍。此外还有忧虑、紧张、呼吸不匀等。练习瑜伽可克服这一切。心境的平静来自友谊、仁爱、喜乐和平等心。要平等对待快乐的与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识纯洁。控制呼吸也能克服这一切。精微的知觉产生最高的意识转变,使心灵平静。这是由于那超越的、内在的光。亦由于意识控制了欲望。亦由于对梦境和睡眠的知识。亦由于静坐冥想的锻炼。那联合由小至原子大至无限都能主宰。真正的知见是知觉者、知觉的能力与被知觉者三者完全通透。知觉者能像通过无疵的宝石来直观对象。真确的知识是能直观对象。同时思维有所转化,净化了记忆,使对象能在无思维的状态下呈现。精微的对象在无分别的情况下呈现。以上的叫有种子的冥想。但如果达到无分别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现。智慧便与真理合一。此与言辞的推理截然不同。这种由静坐冥想而生的状态会超越以前的思想习性。这种控制一旦达成,便达到无种子的冥想。   第二章 实践锻炼   瑜伽是对身体加以自律,学习经典,和对神的顺服。目的是促进冥想,除去障碍的根源。无知、我执、迷恋、厌弃、贪求,是生命的五种障碍。无知是其余几项的温床,无论是沉睡的、轻微的、可构成障碍的还是激烈的。无知将那些不是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不属真我的,认同为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属于真我的。我执是知觉者将自己认同于知觉的能力。迷恋是对欲望的追逐。厌弃是住在痛苦之中。贪求在那些有学识的人之中仍然存在,是会自己助长的。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可以做相反的事情来消除。如果成形以后,可以静坐冥想来消除。那些障碍由过去的业行而来,在可见及不可见的界域发生作用。一旦生根,便影响生命的状况、生命的长短和种种经验。由于行善与行恶的不同,分别产生乐果与苦果。   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甚么都是苦的。因为一切都在改变,事物变成它们相反的状态。还未来到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痛苦的因由是知觉者认同于被知觉者。此世界有各样事物和知觉,   是要让我们解脱于这个宇宙。自然有四种特性:特定的、非特定的、有分别的、无分别的。知觉者只是知觉本身,虽然纯洁,还是通过思维来看事物,而自我使他认同于这个思维。这种知见的性质是为了知觉者的好处。虽然对觉醒的人来说,这些都会毁去,但对其他人来说,仍然存在。知觉者与被知觉者遇合,便产生这个世界。无明是它的原因。如果没有无明,没有知觉者与被知觉者遇合,知觉者便得到自由。消灭无明有赖不断的明辨。智能有七个阶段,随着知识增长,一个接着一个展现。通过瑜伽的锻炼,那些杂染便会被知识之光去除,生出明辨的智慧。持戒、精进、调身、调息、摄心、凝神、入定、三摩地,是瑜伽的八支。非暴力、不说谎、不偷盗、不纵欲、不贪图。无论何时、何地、在甚么情况,属于甚么阶级,这都是不可打破的誓言。内外洁净、满足、对身体及感官的控制,学习经典、对神顺服,都是精进。如果有反对瑜伽的思想,要用相反的去对抗。毁灭的本能是有害的思想。  无论是自己去做,去引生,或去认同。如果由贪婪、怒气、迷惑成为动机,无论是温和、中度还是猛烈,都会带来无穷的苦难和无明,因此要发展出相反的。只要确定非暴力,敌意便会消除。不说谎,便能得享工作的果报。不偷盗,便能得享财富。不纵欲,便能得享灵性上的强健。不贪图,便能得到生命的知识。洁净为身体带来保护,不会因与他人接触而被感染。精神上的洁净,产生觉醒和对感官的控制。满足产生最大的快乐。身体以及感官的完美,因持戒而消灭那些不洁而来。由不断的学习达至与上天合一。三摩地是由注意力与神合一而产生。姿势必须稳固舒适。控制不安,对无限作冥想,便能做到。这样,便不会受二元性骚扰。掌握了姿势以后,便要控制呼吸。控制吸气和呼气便是调息。在外、在内,以至于静止不动,都因应时间、地点和数目而调节,呼吸又细又长。第四样是呼吸既不在外,也不在内。于是对光之遮蔽便除去。这样精神便适合作冥想。如果精神脱离了知觉,而知觉亦不与感官混合起来,注意力便与自己合一。于是达至对感官的最高控制。   第三章 禅定力量   凝神是将意识放在一物之上。入定是周流不断的知觉。三摩地是只有冥想的对象存在,对自身的知觉消失。此三者形成静坐冥想。由掌握静坐冥想,便得到智慧的光。这种掌握是通过不同的阶段。此三者比以前讨论的更为内在。但就算是此三者也是外在于无种子的境界。那种控制的状态是心灵联系上控制的活动,使那些习性消减下来。这流通因不断练习而稳定下来 。当心灵放在一物之上,对其他的兴趣便减退,便能达到入定。   在此境界,过去和将起的心象成为一样。由此感官上的变化,便超越了事物的原理、性质各方面。事物的性质是过去、现在、将来三个原理。进化是由这三个原理不断的转化造成。对这三种转化作冥想,便可得到过去和未来的知识。平凡字句与意义的知识是混乱的。通过静坐冥想,便能得知一切生物声音的知识。对过去的习性作冥想,便能得知过去生命的知识。对他人的身体作冥想,便可知道他人的思想。不是知道思想的内容,而是它的内在状态。对身体的形状作冥想,对形相的知觉便被阻闭,对眼睛的显现便被分离,那个瑜伽士的身体便不被看见。行为的后果有快有慢,从内在的控制得知死亡的时间。对不同的气力,例如大象的气力作冥想,便产生大象的气力。对内在的光作冥想,便得到精微幽隐和远处的知识。对太阳作冥想,便得到世界的知识。对月亮作冥想,便得到星球的知识。对星空作冥想,便得到星空运动的知识。对脐轮作冥想,便得到身体运作的知识。对喉咙作冥想,便能中止饥渴。   对胸膛中的管道作冥想,便能使身体稳定。对头上的光作冥想,便能拥有超觉的视力。由于直觉的力量,产生所有知识。对心脏作冥想,便能得到有关意识的知识。喜乐是从灵魂与智慧的无分别而来。通过对真我的冥想,便会得到真我的知识。由此便达到超觉的听力、视力、味觉和嗅觉。这些力量都是三摩地的障碍。当知道了注意力受束缚的原因,瑜伽士的意识可以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之中。控制了这个灵力,瑜伽士便能在水上行走,不受荆棘的伤害。他能克服死亡。通过对生命能量的控制,身体发出光明。对以太及听觉作冥想,便能听见上天的声音。对以太及身体的关系作冥想,瑜伽士的身体便能变得很轻,能够在空中飞行。对心灵作冥想,便能离开身体,那时无明便会去除。对物质的精微和物理形状、状态及功能等作冥想,便能控制物质。由此可使身体变得极小、极大,以及不可被损。这个身体变得美丽、有力及强壮。通过对器官生命力和它们性质和功能的冥想,便能控制这些感官。这样身体便能像思想般飞快移动,控制超觉的感官,控制自然的元素。通过对真我以及生命能量之间关系的冥想,便能做到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以无欲无求来毁灭束缚的种子,便能免除一切束缚,达到自在。瑜伽士不要因这些灵力而骄傲起来,因为这样便会使他产生障碍及下堕。对时间的运动,之前及之后作冥想,可以得到明辨的知识。这种冥想可以分辨两样极相似的事情,就算它们的特性和地位都一样。那直觉的知识能知道所有事物和它的性质。当真我变得与生命能量同样纯洁,便达到完美与自在。   第四章 解脱自在   超自然力量可由前生而得、通过药物而获得、通过念诵咒文,以及通过静坐冥想而获得。生命由低级到高级转化,是由于自然的创造力。行为无论好坏都不直接引起蜕变,只是除去对自然力的障碍,就好像农夫在田里除去石头,才能犁沟灌溉一样。意识可由真我的力量产生。那个原初的意识,仍控制着那些被创造的意识。  只有那些达到三摩地的意识才能免于欲望,成为最高的。瑜伽士的行为,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但对其他人来说是以下三者:黑的、白的和二者之混合。由此三者,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果报。即使有时间、空间、物种的阻隔,由于记忆和习性,那些果报都能持续。对喜乐的追求是永恒的,而欲望和习性则没有开始。它是由因、果、支持与对象造成,没有这些,它便不存在。过去与将来,各依它们的形式和原理而存在。它们或潜藏,或显明,各按其特性。所有事物都是合一的,因为这是整体的进化。对象相同,但如果意识不一样,看出来便不一样。事物之可知或不可知,取决于是否能被心灵认知。事物之可知或不可知,取决于心灵被调整至的状态。意识的调整永为知觉者所知,因永恒的灵是不变的。那些心灵不能照亮自己,因为他们是作为对象而被认知。知觉者与对象不能同时被知觉。  意识由另一意识所知,便造成无穷后退,引致思想上的混乱。当心灵变成更高形式的灵体,便能知觉更高的意识。在一切知觉中,知觉均被被知觉者着色。心灵受欲望调节,是为了最高者工作,这是因为它的混合性质。对于那些有分辨力的知觉者来说,他们的真我与思维分离。得到分辨的意识,便能达到自由。有些时候思维从过去的习惯而来。上文说过,去除这些习性便是去除障碍。那些达到完全的分辨,完全舍弃了各种欲望的状态,叫做三摩地。到此所有痛苦消除,能排除各种因果的障碍,获得自在。知识免除所有遮蔽,变成无限,感官的作用也变得很小。完成了它们的目标,三态之进化便停止。不断进化的到了最后,成为一种明显的转化。当三态完成了它们的目的,便达到自在的境界,得知自身的所有知识。这便是绝对的自由。

瑜伽冥想与人生的修行

  科学研究表明,静坐冥想时人的心跳、心率降低,呼吸减缓,大脑电波松弛,肌肉放松,人体的基础代谢率明显下降,耗氧量减少,血液中的乳酸盐降低,肾上腺素和其它紧张激素下降,白血细胞、红血球细胞代谢变缓,压力抒解,免疫功能明显增强。美国和德国的生理学家,曾经选人作分组试验,那些静坐的人经过一段时间,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漫步,之后静坐放松身体,两三个月后,专家为他们详细检验,这批人的唾液免疫球蛋白A 显著增加。人的静坐比睡觉更能减少能量的消耗。20分钟的静坐在减轻耗氧量上抵过六七小时的睡眠。常人熟睡时,消耗能量比清醒时,降低16%左右,静坐如有功力,甚至能下降34%。我们每天静坐,容易使自己心情平静,由于心平气和,血脉畅通,疾病便不易发生。相反,如果心情时常被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很容易会气血失调,久而久之会引致百病丛生。所以,从中医角度看,长期静坐可以大补元气,消百病。静坐的功效更重在调心。人的身与心原本有连带关系。有报告指出静坐的人精神一松弛,脑电波多数是α波,其震荡频率范围8HZ—14HZ,脑波处于该频率时人的大脑清醒而放松,注意力呈聚焦状,容易集中精神,不易受外界其它事物干扰,大脑不易疲劳,心理状态刚是安静、轻松、愉快、专注。在脑波为α波时,人的身体放松,但意识清醒,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脑的活动就会顺畅,人会变得直觉敏锐和易有灵感。α波与人的心灵舒缓关系非常密切,其中“放松”与“专注”是α波的两大条件。所以,现代科学积极倡导α波是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人从生下来,脑内就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细胞,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脑细胞在工作,静坐的人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脑细胞在活动。日本有研究成果指出,头脑在α波时身体多分泌β—endorphin,有镇痛、解除精神压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防止老化、感受快乐等作用。由此可知,静坐对人的身心有百益而无一害。    在静坐初期,时间稍长,人的两腿容易感到麻痹,杂念也很多。若两腿麻木到很难忍时,可以将双腿交换、调整下,如再无法忍耐,可伸直数分钟等麻木消失后,再重新坐稳。但练习日久,在半年之后,情况便大大改观。静坐时,酸痛便会消失,思虑也逐渐减少,而且静坐约十至二十分钟后,身心便能宁静稳结,如坐半小时以上,身心反而舒畅,此时静坐结束,精神奕奕,如吃灵丹,快感难以形容。    静坐冥想之前,最好将一切放下,行动从容安详。静坐中能做到松、静、净,自然地将全身机体放松,做到宁静思想、聚精会神,放下,自在,逐渐地呼吸也会细绵慢长;供应人的脑部的养料开始随着人的思绪越来越少,转为滋养身体的其它部分,一段时间之后,人的面色开始大为改观,身体越来越有轻盈感,劳累感大为减少,心态开始日渐平和,开始真正体悟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的精妙与真谛了。    静坐冥想须每天抽出些时间,静坐两次或更多次,每次由五分钟增至十分钟,再由十分钟加到二十分钟以上,若能坚持两个月左右后,必大见功效。如能每天坐半小时以上,功力已是高出平常。    静坐冥想的要旨是“静”。静坐若无清闲幽静之处,在嘈杂的地方,也并非不可以,不过要能做到置心一处,不可心随境转。还要注意,面对喧闹声音,能不会有讨厌心,或想办法躲避,这种心一生,便是随境所转,应将一切包括声音置之不理,一心入静、静心、摄心、凝神,如此练习时间一久,闹处一样可以入定,此时定与声音两不妨碍。不过,功夫未到,不易体验个中妙处。俗话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诚如是。以心系念一处,外声不能扰乱,古语说:“十字路口,正好打坐”,即是这个意思。    修行静坐的人,于行住坐卧,出入往返,均可自然地与宇宙大能联接,所谓与天地同流,天人合一。佛家和道家得到入定功夫的,都以静坐为首要。儒家有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之说。佛家有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静坐有功力时,身体会发生不寻常的变化,妙处难以与外人言表。藉由静坐中的心智松弛,能使一个人定心定性,统整人格与发展灵性,开启一个全新的人生。南怀瑾著有《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对此有详述。佛陀经过重重苦行,终于在菩提树下于极深的静坐中开悟得道。佛教传入中国,佛弟子修行证果,都是以静坐入定为胜。当年达摩禅师面 壁 静坐长达十 年之久 , 把 佛 宗 的哲理领悟到极高境界。古偈说:“得道惭愧人,安坐若龙蟠,见画踟趺坐,魔王亦惊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霎哈嘉,静坐冥想方法比佛教、道教及其它静坐法更成效显著。故其在世界各国的网站上均设有网上体验,其能量之强,许多人在霎哈嘉(Sahajayoga)的网上,照所说明的简单步骤做,才几分钟的时间内,头上或手上就有感应,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啧啧称奇!令到很多人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这是当今世上所绝无仅有的。霎哈嘉的静坐冥想,在全世界均是免费义务传授,其独有的静坐方法,如每次会提升灵量和做灵体保护,一定要用到火元素,特别是其独特的能量源,更是其它各种静坐方法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很多对此有比较的人,感受尤深。方便时有心人在网上可几分钟试下冥想:http://sinaurl.cn/hcGIg,或会有不相信能感应到的能量。这是霎哈嘉入门的第一步。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