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知识》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翻译的基本知识章节试读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10035357
作者:钱歌川
页数:148页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51页 - 首先要了解原文

文中举了一个一个 “call a spade a spade”的例子,说是spade不是铲子的意思,而是~~~, 意欲告诉读者要熟读英文中的典故。
其实在现在这个时代,一个人是不需要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库的。需要的是:
1、 一个感觉。如果把 ‘call a spade a spade’翻译成‘把铲子叫做铲子’, 应该有一些疑虑,那就是:这样的翻译有问题?
2、一个好的词典。再接着查阅是否spade有隐含的意思,我用的是苹果自带的电子词典。一查spade,就发现里面有这么一个解释:PHRASES
call a spade a spade: speak plainly without avoiding unpleasant or embarrassing issues.3、 转化成中国话。 这个步骤考察的是译者的中文功底,理解真实意义以后,有人或许就这样翻译了:call a spade a spade: 直率地说出了不高兴和尴尬的事情。 但是更好的翻译是“直言不讳” or “直言不隐”。
这样,就可以用逻辑推理的译法代替死记硬背典故了。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14页 - 四 严复说的信达雅

他为求译文通顺,采用了四种方法:(—)颠倒原文字句。(二)有时补足一点。(三)遇到原文长句,采用意译。(四)原文含义深奥的地方,便酌加引衬。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57页 - 英美意义不同五十字

英 美
apartment 房间 公寓
avenue 林荫道 大道
bakery 面包制造所 面包贩卖店
barn 谷仓、干草房 牛棚、马厩
bath 浴缸 浴室
billion 万亿 十亿
biscuit 饼干 馒头形面包
block 一座大厦 一排房屋
bug 臭虫 昆虫
boot 长靴 皮鞋
calico 白洋布 印花布
cane 手杖 藤的总称
casket 棺材 首饰箱
chicken 鸡雏 鸡
conservatory 私人温室 公立音乐学院
Continent 欧洲大陆 美洲大陆
corn 小麦 玉米
couple 一对 两三个
creek 内江 小支流
dresser 食器柜 梳妆台
dry goods 食粮杂货 布料纺织品
faculty 大学的学院 全体教授
fence 木栅 铁栏杆、石垣
fire company 火灾保险公司 消防队
folks 朋友 家族
fresh 清新的、精神爽快 鲁莽无理的
locust 蝗虫 蝉
lumber 破旧家具 木材
lunch 午餐 便餐
merchant 批发商 商人
overall 女用罩衣 男用罩衣
pants 内裤 西装裤
pocketbook 记事本 钱包
pub 酒店 报纸经营者
quiz 嘲弄 测试
rabbit 家兔 野兔
recitation 背诵 课业的复习
redcap 宪兵 搬运夫
shop 商店 工厂
show 上演的戏 展览会
sick 呕吐 生病
sleeper 枕木 卧车
subway 地道 地下铁路
suspenders 吊袜带 吊裤带
the Street 舰队街(报馆) 华尔街(银行)
thread 麻线 棉线
through 接通了电话 打完了电话
trillion 一百万的三乘 一百万的二乘
tutor 导师 助教
vest 内衣 背心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93页

英文的长句越来越有从并列关系往从属关系发展,几个切断长句的方法有
(1) 从关系代名词处切断
(2)关系副词
(3)副词
(4)动词
(5)名词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63页

英文的介词,连词,关系词之类,都算是虚字,高克毅在《广播与翻译》一文中说,“使译文听起来太西化,最忌的两种虚字是when和if”。前者译为”当.....时候“,后者译为”如果.....的话“,都太公式化,应当避免
when还可以译为”每当“,”虽则“,”既然“ ”只要“ ”想到“,也可以忽略不译
if的翻译情景
不译 if he goes then i won't go 他去我就不去
要是 if i were you,i'd go 我要是你我就去
即使 i will do it if i die in the attempt
无论何时 if i feel any doubt ,i will ask you 无论何时,有疑问我必问
是否 he asked me if i can help him 他问我是否能够帮他
...就好了 if only i know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30页

严复:信、达、雅。忠于原文、通达、雅致。最容易的是“信”,以词为单位,而不是句就很容易做到,但却是最初级也基本无用的,看的人会很累。达是中级,要求前后逻辑通顺,在本国语言文化中能够符合表达的常规。雅致就非要对本国语言的高水平要求了。原来这3个字是这样理解的。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138页 - 翻译实例评述

以前的翻译家讲究信达雅,现在的翻译家就采用猜筛裁,读到觐业的翻译,证明确是如此。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77页


horror可以解释,但这译文也未免太那啥了。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18页

钱老对这句We sometimes fall in with persons who have seen much of the world, and of the men who, in their day, have played a conspicuous part in it, but who generalize nothing, and have no observation, in the true sense of the word.的翻译是:我们有时邂逅一些熟悉世故的人,和一些曾经见过许多在其全盛时代,叱咤风云,世界安危所系的有名人物的人,但是他们却不能归纳出一点什么来,也毫无真正的观察力。个人认为,钱老的翻译也不够雅,第二分句太重、修饰太多,反观原句是很均衡的。不影响理解的修饰完全可以砍去。
我的翻译是:
“有时,我们会邂逅一些饱经风霜的人,或是一些与大人物打过交道的人,但是(于事、于人)他们都没有积淀下些什么真知灼见。”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64页

…………
而后面的72页却有如下一句: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26页 - 批评的和实用的

钱老在这一章中着重讲到英译汉时应采取“疑义”的态度。读到这一章很有感触,来源于平时练习中英译汉及汉译英的区别。英译汉时,通常卡壳在短语和俗语以及文化语词上,一时造成理解无力,因为英语词汇的限制,一词多义时有发生,有时候一个灵活的小词就能费上许多脑细胞,查阅语源的过程既痛苦又美妙,痛苦在于翻遍书山辞海而迷惘不得的辛劳,美妙在于醍醐灌顶,打通思维任督二脉的舒爽!至于钱老书中所举例子,能正好用四字成语概括一大串英文字符的时刻自然是灵光乍现的神赐,那时就总忍不住感叹造物主的奇思妙想,让两种语言之间也自在生成一座完美的桥,觉得距离瞬间拉近了许多。而那些并未self-evident的例子则需要运用多重思维方式去推敲品味了,比如由zip code联想到邮区,这看似明朗的联想过程其实是需要缜密的推理和广博的知识面来支撑的。因此,英译汉的精妙也许在于多义中取最适合,故需要批判精神,批判自己的想当然和自以为是,批判前人的看似合理,在翔实的证据前取舍。有实用的母语能力则是要求在透彻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用通达,简炼的字句表达出来。这就需要schema的积累和完善,以及平时留心两种语言的equivalence。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19页 - 佛经的翻译方式

其间完全采用一种叫做“译场”的方式,即许多人通力合作,在严格的分工制度下从事翻译的工作
第一想到的就是使用Github来进行现代化的“译场”方式合作。例如这本书籍《Progit》https://github.com/progit/progit
后面说到参与“译场”方式的译者应有八备,其实我想参与Github翻译协同合作的人也应该有八备。某日得空,好好总结一些,肯定能帮到自己和别人。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75页

一个笑话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21页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106页 - 关于成语比喻等修辞上的错误

关于成语比喻等修辞上的错误
1. Catching me doing it!
误:我正要做那事的时候,你抓住我吧。
正:谁要做那样的事。
2.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误:这是一条不转弯的长长的小道。
正:世上没有一条不转弯的路。
3. They sent him to Coventry
误:他们把他送到卡文特去了。
正:他们拒绝和他来往。
4. Half of us disagreed with him, myself among the rest
误:我们一半都不同意他,我也是赞成其他人的一个。
正:我们一半都不同意他,我也是不同意者当中的一个。
5. He may die, for all I care
误:我无论怎么照顾他,他恐怕还是会死。
正:那家伙死了也无人关心。
6. I could not recollect his name to save my life
误:为救我的命,我也不能想起他的名字。
正:无论怎样我也想不出他的名字来。
7. I dare say he is honest
误:我单说他是诚实可靠的。
正:我想他是诚实可靠的。
8. He must needs go at once
误:他必须立刻前往。
正:他坚持立刻要去。
9. I am quite at fault
误:我完全错了。
正:我十分疑惑。
10. He is a man of family
误:他是一个有家庭的人。
正:他是一个世家子弟。
11. By trimming the sails, he tided over the crisis.
误:由于调整船帆,他渡过了危机。
正:临机应变,度过危机。
12. Living, as he does, in the country, he does not know the bustle of city life.
误:他因住在乡村,如他所做的一样,不知都是生活的扰攘。
正:无论如何他是住在乡村里的人,不会知道都是生活的扰攘。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70页

同为欧洲的语文,彼此之间,也常不能找到完全相等的字来译,例如,在法文中就找不出一个完全和英文的 home 相等的字来,法文中有 house 或 residence 一类意义的字。英文说的 I shall go home,法文只能译为 J'irai chez moi.(法文的chez是介词,意为”在家“,也是指的House)。英文的 This is my home.法文只能译为 Voilà ma maison.也是说的家屋。中文的“家”字,则包含“家屋”和“家庭”两个意思,是可译为 house,也可译为 home的。
英国人对于吃下午茶特别讲究,普通吃蛋糕一类茶点的是 low tea,吃肉类盘餐的是 high tea,都是在下午五时前后举行。当英国人把这种习惯介绍到法国去时,却不能在法文中找出一个相当的字,于是只好把 five-o'clock tea 直译为 le fiveocloque,略去一个 tea 字,而作为“下午茶”的法国名字。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16页 - 严复说的信达雅

“林语堂也反对‘字译’,他说‘忠实非字字对译之谓’。我们翻译的单位,至少应该是句,而不是字。要能把一段为一个单位,自然更好了。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他的语文风格,我们必须把它融会贯通,合成一体,使意义和声调配合无间,译文才能完全表达原文,所以说对原文忠实,不只是对表面的字义忠实,必须对原文的思想、感情、风格、声调、节奏等等,都要忠实才行。“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64页

英文的 if 也有种种译法,决不可以”如果···的话“,作为翻译的定型。
不译的如 If he goes then I won't go.(他去,我就不去)。
译为”要是“的如 If I were you, I'd go.(我要是你,我就去)。
译为“即使”的,如 I'll do it if I die in the attempt!(即使我尝试做这件事会丧命,我还是要做)。
译为“无论何时”的如 If ( = whenever) I feel any doubt, I ask.(无论何时,我有疑必问)。
译为“是否”的如 He asked me if ( = whether ) I could help him.(他问我是否能帮他一下)。
译为”···就好了“的如 If I only knew! (我要是知道就好了)。If I haven't lost my watch! (我要没有把表丢掉就好了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50页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六节: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他们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 Give not that which is holy unto the dogs, neither cast ye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 lest they trample them under their feet, and turn again and rend you. )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79页

试比较下面的A,B两种译文,A是唐突而不礼貌的说话,B是客观而有礼貌的说法。
(1) 你最好搭巴士车。
A. You had better take a bus
B. It's better to take a bus. 或 I think the best way is by bus.
(2) 你应在三点半到达。
A. You should arrive at three-thirty.
B. It would be good to arrive at three-thirty.
(3) 走二号公路去西贡。
A. Take No.2 Highway to Saigon.
B. It 's best to take No.2 Highway to Saigon.
(4) 当心那低梁。
A. Watch that low beam.
B. That beam is low.
(5) 那店的东西比较便宜些。
A. You don't have to pay as much at that shop.
B. It's less expensive at that shop.
(6). 你三点半能来吗?
A. Can you come at three-thirty?
B.Would three-thirty be all right?
(7) 你可以接受这个待遇吗?
A. Will you accept this offer?
B. Is this offer acceptable?
(8) 你要喝点咖啡或是茶吗?
A. Do you want some coffee or tea?
B. May I serve you some coffee or tea?
(9) 你需要帮忙吗?
A. Do you need any help?
B. May I help you?
(10) 你要把门打开吗?
A. Do you want the door opened?
B. Shall I open the door?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12页 - 中西文学之比较

造成中西文学相异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内在的属于思想,属于文化背景;外在的属于语言和文字。西方文化的三大因素---希腊神话,基督教义,近代科学--之中,前二者决定了欧洲的古典文学。无论是古典的神话,或是中世纪的宗教,都令人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宇宙的地位,与神的关系,身后的出处等等。无论是希腊的多神教,或是基督的一神教,都令人感觉,主宰这宇宙的,是高高在上的万能的神,而不是凡人;而人所关心的,不但是他和旁人的关系,更是他和神的关系,不但是此生,更是身后。在西方文学之中,神的惩罚和人的受难,往往是动人心魄的主题:以肝食鹰的普罗米修斯,推石上山的薛西弗司,流亡海上的尤利西斯,堕落地狱的浮士德等,都是很有名的例子。中国文学由于欠缺神话或宗教的背景,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人间的文学,英文所谓的secular literature,它的主题是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而非“天人之际”的。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文学里没有神话的成分。然而这些毕竟未能像希腊神话那样蔚为大观,因为第一,这些传说大半东零西碎,不成格局,加起来也不成其为井然有序互相关联的神话,只能说是散漫的传说。第二,情节过于简单。中国正统的古典文学----诗和散文,不包括戏剧和小说----始终未曾好好利用神话。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26页 - 批评的和实用的

现在且说从事翻译的人,必须通晓两种文字,不过通法有所不同。他对外国文的知识,必须是批评的(critical),而对本国文的知识,就必须是实用的(practical).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22页 - 佛经的翻译方式

“其中第一个必备的条件是:应具备诚心,善心,恒心。自己对工作本身,诚心地爱好,而又立志要帮助不懂原文的人,以献身译经事业的精神,来从事翻译,所以不怕年长月久的工作。”汗颜==!觉得自己并没有这种献身的勇气和决心,混饭吃的想法还是很重的~
“佛典分经、律、论三大类,合称三藏。两乘指大小乘,包含深玄义理,以慈悲博爱,拯救众生是大乘,修行者见解狭小,倾于繁琐理论的是小乘。”
“坟史指三坟、五典、三史等书,要博览中国的经史,对于用典遣词,才能适切地运用,不至于拙于应付。”
“苍雅是指古时辞典的三苍、《尔雅》,篆隶指秦汉时代的文字,翻译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国学根基,对古辞书与文字学均有相当研究,所译才能文从字顺。”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77页

朋友新婚,我们说一声”恭喜“,译成英文的”Congratulations"总该没有错吧。然而有时也是有问题的。对新郎祝贺词时固然可以说“Congratulations”,但对新娘就千万不要这样说,因为次字的含义是对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来说的,如果用来对新娘祝贺,无异是说,“你多方努力的结果,总算是被你抓住了一个男人,我祝贺你有这种成功!”岂不要使新娘听了很难受吗?所以对新娘说的“恭贺”,英文应译为“I hope you'll be happy!"或是" I wish you every happiness!"
```
如果吊丧的话,我们惯常是用悼哀的字样,而且是对死者说的,但西洋人则要对生者慰问,所以不可英译为“commiseration"或”lamentation",而要译成“sympathy"一字。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3页

在西洋的欧洲,翻译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有记录可考的,是在公元前二百五十年的时候,罗马的诗人安得罗尼可斯(Livius Andronicus,c.284—204 B.C.)曾把希腊大诗人荷马(Homer,c.10th cent. B.C.)的史诗《英雄流浪记》(Odyssey)译成了拉丁文。可见翻译这一种工作,是在两三千年前的古代,早已有了的,并不是什么新奇的玩意。如果翻译有什么问题的话,也是极其古老的问题。古人所遭遇的困难,我们同样还得遭遇。翻译免不了要发生误译,也并非时下才有的。在民国二十年左右,上海有位文人曾由英译本把俄国作家柴霍甫的短篇小说,全部译成中文,至少有十二巨册。他的中文写得非常流利,英文的阅读能力也不算坏,可是译得多了,总不免有失错(slip)的地方,于是乎他就在中国的文坛上闹了一个大笑话,把英文的银河(The Milky Way)译成“牛奶路”了,有诗为证: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10页

赛珍珠译的《水浒》,其中确有不少妙(谬)译,现举出一、二实例来,以资研讨。如第三十二回上说:
武行者心中要吃,哪里听他分说,一片声喝道:“放屁!放屁!”
这几句话,那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金而驰名世界的女作家,竟把它译为:
Now Wu the priest longed much in his heart to eat, and so how could he be willing to listen to this explanation? He bellowed forth,“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
原文中说的“放屁”,只是“胡说”的意思,而英文竟按字面死译,而且用上命令语气,不看原文,也知道是译错了。因为放屁是自然的现象,不能由人操纵的。一个人自己尚且不能指挥自己放屁,怎可接受别人的命令来放屁呢?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2页 - 翻译的基本知识

如果是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长的人,他就会说各种各样的话,会说英语,会说马来话,会说华语,会说闽、粤方言。这样的人英文叫做会说多种语言的人(polyglot)。他只能做通译,不能做翻译。通译是动口的,他不一定要认识字,而翻译是动手的,他必须通晓书本上的文字。所以从事翻译工作,非精通语文的人(linguist)莫办。
很多翻译的问题不是英文不够好,而是中文能力不得劲。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44页 - 九 首先要了解原文

作者是民国时期的人,精通中日英三国语言。我原先自觉是中国人,认为中文总归算是精通的。现在想想真是惭愧的很,对于本国的文字,我也是不了解的,原意也看不懂。
我十分钦佩文中所讲的翻译应细致认真的态度,一个小词也要推敲,去查阅典籍。民 国时期没有电脑,信息通信没有现在这样便捷易获,资料查找只能翻阅图书吧,即使那样,钱先生也能如此博学巨细,让我这个现代人真是无地自容。
以前总觉得古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定不比今人,但我显然错的离谱。现在的翻译大多粗俗鄙陋,无法入目,确然是缺少了以前翻译的精神,可能基于求快求量的浮躁,所以译作品质欠佳,简直毁了原作。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81页

英译中的五种方法
(1)省译 代名词可以省去,才能显得简洁;通常把复数省去不译
(2) 增译 做适当的补充
(3)倒译 英文多将副词放句末,中文多放在句首
(4)改译 英文多被动,中文可变为主动 ;否定与till连用时,中文应将否定去掉来译,或将till句也译成否定;英文句中的主语如系表动作的原因,则有时可以将后面的宾格名词或代名词变成主语,而将原有的主语改译为“因为....”的语句
(5)简译法 语言趋于简洁,原为自然的演变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137页

这个姓盛的译者完全是个逗比脑补翻译。。。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65页

试举一个寻常的字:privacy为例。字典上译作”遁隐“,”退隐“,”秘密“,”内幕“,”不为人目所见之事”等等,但都未能把privacy这个字所具有的主观的感觉变现出来。所谓privacy是一个以个人主义为基干的观念,表示个人具有完全自由感的空间的那种状态。这即时指个人的自由自在,不受外界任何干扰的生活,所以" He must have disturbed your privacy." 是说他打扰了你,妨碍了你的私生活。与privacy相反的字是public,例如说,“I feel public."是说感觉到生活完全失去privacy,置身于众目环视之下,而不是自由。这也就是说“ I feel exposed."或"I don't feel any privacy."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36页 - 八 译文第一要通达

中文没有相当于“be”的动词,白话文的“是”,绝无存在的意思,文言文的“为”,只是可作“成为”解,即英文的“become”,也与存在无关。西方逻辑可称为“同一性逻辑”,而中国逻辑可称为“相关性逻辑”,因中文只说到是非之间,有无之间,好坏之间,所以张东荪曾经证明辩证法是中国人思想方法中固有的东西。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16页

四 严复说的信达雅
林语堂也反对“字译”,他说“忠实非字字对译之谓”。我们翻译的单位,至少应该是句,而不是字。要能把一段为一个单位,自然更好了。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他的语文风格,我们必须要把它融会贯通,合成一体,使意义和声调配合无间,译文才能完全表达原文,所以说对原文忠实,不只是对表面的字义忠实,必须对原文的思想、感情、风格、声调、节奏等等,都要忠实才行。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34页 - 七 直译和意译举例

只要真能了解原意,又能用译语表达,是没有直译和意译之分的。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63页

英文的介词,连词,关系词之类,都算是虚字,高克毅在《广播与翻译》一文中说,“使译文听起来太西化,最忌的两种虚字是 when 和 if “。前者译为”当···时候“,后者译为”如果···的话“,都太公式化,应当避免。(囧,我一直都这样译的,太低端了。。。)
···
(下面是例子,很经典)
其实 when 一字,决不应呆板地译成”当···时候“,它可译的方式还有很多,甚至不译也成。
不译的如I won't go when it rains.(下雨我就不去)
译为”每当“的如The stars are brightest when there is no moon.(每当无月,星光特别明亮)。
译为”虽则“的如 He walks when he might ride.(他虽则可以乘车,他却要走路)。
译为”既然“的如 How can I convince him when he will not listen.(既然他不听,要我怎样去说服他)。
译为“只要”的如 You shall have it when you say "please".(只要你说一声“要”,那就是你的了)。
译为想到的如 How can I refuse when refusal means death? (想到拒绝就没有命了,我怎能拒绝呢?)
凡 when = if 时,除译为“只要”外,又可译为“如果”,不过有时候也可略去不译,如 Translations are like women - when they are faithful they are not beautiful, when they are beautiful they are not faithful.(翻译好比女人,如果是忠实的就不漂亮,如果是漂亮的就不忠实)。把句子中两个”如果是“去掉,更为简明流利。

《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第76页

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问路是常有的事。例如,“你能告诉我到火车站是怎样走的吗?”这样一句问句,应当是每个小学生都英译得出来的。普通译为“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你向英美人这样发问时,他可能不加理睬,即使理睬,他也许只回答一个"yes"便调头而走,不会指点你的路的,因为他自审有此能力,但并无此义务。有此能力,他说”yes“;无此义务,他不必指路。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就处在 can 一字上,次字译得不适当,而使问者完全未能达意。英文的”can“是表示能力的,你问他有无此能力,是对他很失礼的。英文应该用”could",虽只是“can"的过去形,但含义就大不相同了。


 翻译的基本知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