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不是我的错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分心不是我的错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1
ISBN:9787544048453
作者:[美] 爱德华•哈洛韦尔,[美] 约翰•瑞提
页数:24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些问题很难回答。其实,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我发现最好的回答是实话实说。跟孩子和学校实话实说的好处是,可以消除注意力缺失症的负面形象,鼓励人们不用有色眼镜看待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实情比任何其他借口都来得更简单、更单纯、更精确。任何混淆真相的借口都瞒不了孩子,反而会给孩子一种不可告人的危险感。实话实说则显得无所隐瞒、无所惧怕,这没有什么好丢脸的。当我对孩子解释注意力缺失症时,我要求至少有一位家长在场。虽然我没有固定的潜台词,但是我会常常停顿一下,问他有没有问题,如果我只顾着自己一直讲个不停,那么没讲两句他就会不专心听了。对注意力缺失症儿童而言,说个不停等于在浪费时间。“吉米,你知道的,你和爸爸妈妈来我这里好几次了,谈的都是学校和家里的事。我发现了一些事,对你也许有帮助。我们谈到学校的时候,你说你很难专心听课,喜欢看窗外,很难坐得好好的,很不喜欢排队等候或举手等老师叫到你。天啊,我完全懂得你的感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和我都有注意力缺失症。”注意力缺失症就像近视一样,只是不需要戴眼镜;注意力缺失症的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眼睛,而是我们的脑子。我们需要给我们的脑子戴眼镜,让我们能够专心、不作那么多白日梦、和其他人说话时不会一直离题、记性也不会那么差以及早上起床后一切不会乱糟糟的。有注意力缺失症并不表示我们笨。很多聪明人像我们一样有注意力缺失症,比如爱迪生、莫扎特、爱因斯坦以及电影明星达斯汀·霍夫曼。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有注意力缺失症的人需要一些特别的帮助,就像戴上眼镜,我们才能看清东西一样。但我们并不是真的需要戴眼镜,而是需要其他的东西。有时候清单、字条、时刻表可以帮助我们,有时候请个家教可以帮上忙,有时候药物也很有帮助。

前言

能够向中国读者介绍我的作品,我深感荣幸。我觉得中国读者也许会比美国读者更能理解我的思想,更容易产生共鸣。    因为我在书中描述的那些思维特点,在我看来都是天赋,是一种特殊的才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主流的美国读者可能会从病理学的观点来看我所描述的东西,给它们贴上“失调”或“障碍”的标签。我却认为,这些思维特点是优缺点兼具的混合物,一旦你正确应对,它们就能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    事实上,与其他人相比,正是这些分心的人(被错误地称为“注意力缺失症”的人),为世界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具有这类思维特点的人往往表现出众,他们往往是那些先锋的改革者、创新者、预言家、梦想家、企业家、探索者、思想者、建造者、制造者、艺术家、诗人、演员、舞蹈家以及新政策和新方针的塑造者。概括地说,他们就是那些能放眼未来并让梦想成真的人。    我要为这些分心的人欢呼。我热爱这样的人,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与他们共同度过的,迄今已经有三十多年;而且,我本身就是分心者,同时,我还有阅读障碍,这是另外一种常常被误解并被视为障碍的思维特点。事实上,尽管阅读障碍会导致阅读和拼写方面的困难,但它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天分和优势。很多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人都有阅读障碍。    对具有这类思维特点的人而言,所有优点和长处往往都隐藏在缺点和问题之下。毕竟,每个人的大脑和思维方式都各有优劣。为了让优势得到发展的机会,你必须先认识到它的存在、为它正名、滋养它以及给它提供成长的养分。如果我们仅仅关注缺点和劣势,那么内在的优点就会慢慢枯萎和消亡。    这将是怎样的一个悲剧啊!避免发生这类悲剧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思维特点,把它看做世界上最特殊也最珍贵的花园。每天浇水,保持充足的阳光和爱心,除去杂草,专心地培育那些花儿们。只要给予适当的照顾,精神花园就会年复一年地茁壮成长,最终它会成为拥有非凡气度.的成熟思想。你的精神花园里会长满鲜花、树木、灌木丛和藤蔓,繁茂兴盛。你将有勇气面对一切暴风雨,获得最美妙的生活。    在“分心”系列的四本书中,我致力于向读者们介绍,在被错误地称为“注意力缺失症”的精神花园中,有数不清的美景与危险并存。这儿并没有什么“缺失”,有的只是注意力的徘徊和游移。分心的人就像是去野餐的孩子,完全不会考虑其他理由或任何危险,只是任由好奇心的引导。这样的人往往充满了矛盾。他们时而注意力超级集中,时而恍惚走神;他们时而表现得任性>中动,时而表现得思虑周全;他们常常会被什么问题卡住,但又往往会突然萌发新想法或新念头。    他们虽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分心、>中动、好动,但换个角度来看,容易分心是因为他们对一切都有好奇心,容易>中动是因为他们充满了创造力,好动是因为他们精力充沛。    针对你自己、你的孩子和你的另一半,你该如何关注、如何照顾这个特殊的花园,本系列的四本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建议。    这套书主要围绕现代生活中的分心问题及其数以万计的外在表现而展开。我在书中讨论了信息超负荷、责任超负荷、高速运转的生活以及处处可见的干扰和机会是怎样将生活变得绝望,是怎样在电子信息化的世界中创造了一种荒谬的孤独。    这套书中的第一本《分心不是我的错》介绍了注意力的概念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这本书对注意力缺失症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同样,它也概括提出了一些如何发展分心者优势的方法。    本系列中的第二本书《分心也有好人生》是在第一本书出版10年后完成的,因此,它包含了很多新的信息,比如新例子、新故事,更侧重新的应对方法,以帮助分心者获得满意的人生。    在前面两本书对分心的特质进行定义和讨论后,第三本书《分心的孩子这样教》实际上是指导父母如何抚养具有分心特质的孩子。这本书着重强调了在养育分心的孩子时,应该采用“一切从优点出发”的角度。这样,孩子就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需要被修正的、有缺陷的人,而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就是一种胜利。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一切从优点出发”和“一切从缺点出发”的培养模式,往往会形成具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这套书的第四本《分心也有好婚姻》讨论了婚姻在这个充满干扰、匆匆忙忙、问题不断的世界中受到的影响。它指出现代生活模式会给夫妻关系带来怎样的危险和陷阱,并对如何保护婚姻、重塑亲密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的解决之道。    在当代社会中,注意力缺失和分心已经成为极其常见的问题,“分心”这四本书不仅要帮助读者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还对建立联系和因应分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知道,不管是怎样的花园,忽视都会带来荒芜。在分心者中,有成千上万的人不知该如何照顾自己,他们过着不快乐的生活,比如坐牢、药物成瘾、失业、处在社会的边缘,但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他们在任何领域都能成为优秀的领头人。    如果因为我的书,中国读者能够意识到这个花园的存在,正确认识分心者,并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那这将带给我极大的成就感。中国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可能许多才华横溢的分心者正引领着中国发展的方向。中国文明是世界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我希望我的中国读者能将这套书视为来自一个美国人的小礼物。如果你们希望与我联系,请登录我的网站:www.drhallowell.com。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说分心也有好人生不是“忽悠”,而是真实的生活。这是一套另辟蹊径、从积极心理学独特视角看待分心问题的书籍,充满了智慧与想象力,用雄辩的事实和科学的方法阐述分心者如何走向成功、幸福的人生。  ——刘翔平北京师范大学咨询与临床心理研究所所长北京翔平学校校长及创办人我常常头脑混乱,没有任何组织性,各种麻烦接踵而至,甚至影响了我的思维。不过也恰恰在这种时候,我的大脑里会蹦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做我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才能让我的旺盛精力有用武之地。  ——戴维·尼尔曼,捷蓝航空公司创始人

内容概要

爱德华•哈洛韦尔

在哈佛医学院任教20多年,现在是哈洛韦尔认知及情绪健康中心的负人。

他是注意力缺失领域的顶尖专家,他的书是该领域最畅销的著作。
约翰•瑞提

哈佛医学院精神科副教授,曾是哈洛韦尔的老师,后两个人成为挚友。

他是注意力缺失领域最受欢迎的演讲者和作者。

书籍目录

第1章  聪明,却一事无成
分心的人通常很聪明,活力充沛,直觉强,创造力强,但他们无法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持续专心。分心的人热情、率真,但容易冲动,经常把周围人惹毛。
第2章 他不是懒孩子
分心的孩子常常被误认为是懒惰,叛逆的坏孩子,他们的自我形象会受到损害。分心的孩子并不都多动,有些孩子喜欢静静地做白日梦。
第3章 生活一团糟,事事都拖延
对于分心的人来说,缺乏结构是最糟糕的事,他们常觉得世界随时会崩溃,灾难马上就要发生,因此他们需要指导、需要结构,来稳定混乱的生活。
第4章 嫁给一个长不大的男人
做分心者的爱人真的是一件伤脑筋的事,你完全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任何事情都不能指望他。你要学会把怒气发泄到分心症上,而不要迁怒他本人。
第5章 一个人可以毁了一家人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个是分心的,那么争执与冲突就很难避免。但如果全家人愿意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一个长期遭误解的亲人,其实家庭生活也可以很愉快。
第6章 不多动一样可以分心
当我们强调分心者的分心时,就会忽略他们有时也能很专注。当我们强调分心者的多动时,就会忘记那些爱做白日梦的分心者。
第7章 分不分心,自己说了不算
判断是不是分心,最重要的是检视一下你的过往人生。通过自己与身边人的回忆以及心理测验,让有经验的医生来做出正确的结论。
第8章 给分心的大脑配眼镜
通过辅导和治疗,分心者会消除不靠谱、低成就等负面的自我形象,认识到自己是多有才华。通过计划和清单,分心者开始能够控制生活、享受生活。

编辑推荐

《分心不是我的错》“飞鱼”菲尔普斯、汤姆•克鲁斯披头士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巴顿将军、爱因斯坦、丘吉尔、爱迪生、安徒生……一套无法被超越的经典,畅销16年,永远排名NO.1我不是故意走神,只因为这些事太无聊,我不是故意惹毛你,只因为我不会委婉不会装,我不是故意拖延,只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善变的我。正确认识分心的第一本书。

作者简介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给那些爱走神、易冲动的人贴上“分心”的标签,并认为这些人只要努力,就能克服分心。其实,分心不是他们的错,分心只是一种病。如果善用其利,分心者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而误用其弊,分心者的一生将是阴霾的。真心希望这套“分心”丛书能够给分心者带来希望。
本书描述了各种不同的注意力缺失症状及疗效,包括不断追求高度刺激的多动者以及什么事都不做的白日梦者。作者指出何时药物会有效以及如何使用行为的改变技巧。两位作者都患有注意力缺失症,但是都成为成功的心理医生,他们写这本书是想帮助其他分心者,使他们也能发挥潜力,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国内首套分心丛书,畅销全球16年,注意力缺失领域顶尖专家打造。北京师范大学临床与心理咨询研究所所长刘翔平、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王玉凤鼎立推荐。

图书封面


 分心不是我的错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贴一个分心系列四本的链接:1、《分心不是我的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16304/罗永浩强推的就是这本!之前浙江教育出版社《无辜的挣扎》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11655/版权到期,重新做的。台湾也出了一版《分心不是我的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35370/2、《分心也有好人生》方法性的东西更多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717149/就是台版的《分心也有好成绩》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36911/3、《分心的孩子这样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16335/就是台版的《分心就该这么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027491/4、《分心也有好婚姻》,第一次出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16326/国内关于ADD的研究《注意力缺失障碍》·王玉凤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1429/
  •     注意力缺失症的病灶在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虽然环境也会造成影响,但追根究底问题仍处在神经系统的天生异常上。对于患者来说,诊断就是一种解放,从对自己的失望和自责中解放。他们终于可以放过自己。以往的诊断只把注意力缺失症分为多动和不多动,或者儿童和成人。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注意力缺失症,大致有:焦虑型、抑郁型、学习异常型、躁动型、物质滥用型、创造型、冒险型、有精神分裂现象的、有边缘型人格特质的、品行疾患或对立性疾患或反社会人格特质的、有强迫症的,以及假性注意力缺失症。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忽视了很多的注意力缺失问题。反过来,在诊断时,我们也要记住注意力缺失症不是一个绝对的状况,而是一个相对的状况。不能只看症状,而要同时关注症状的严重性和持续性,尤其是针对孩子。每个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不专心、冲动和静不下来的时候,但是绝大部分孩子不是分心者。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轻易贴标签。至于那些确实分心的孩子,越早诊断越好,否则长期受到误解,被认为是懒惰、叛逆、古怪或恶劣,他们的自我形象会严重受损。未被诊断出来的分心者以及他们的家人则过着充满了挣扎、指控、罪恶感、悔恨、低成就和哀伤的生活。确诊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有了治疗,患者仍然要面对自己缺乏组织性、冲动以及分心的问题。更困难的是,他们还要面对多年来累积的二度伤害和后遗症。这些次发性症状包括自我形象受损、自尊心低落、忧郁、害怕别人、不信任自己、人际关系不佳以及愤怒等。这些伤害复原得很慢。(以上文字整理自原著)虽然注意力缺失症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仍然有很多人不能够客观地看待它。他们不能接受那个让他们抓狂的孩子(或配偶)不够努力、不负责任、自我中心、不计后果只是因为他们病了。这个病症听着太像是一个为患者开脱的借口。书中有个患者,在确诊后,仍然坚持只在迫不得已时才服药,否则他会因为觉得服药是在偷懒而自责。看到这里,令我唏嘘。其实不只是注意力缺失症,很多疾病都被绑上了道德的枷锁,似乎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不够好。关于疾病与道德,在《超越死亡》(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61759/)里,崔雅说得很清楚(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17895390/),不再累述。
  •     作为科普性介绍文章,可以给4星。但是再认真的一点的话,看完这本书,缺乏指导性功能。针对ADD的指标,我个人符合一些,比如说时常缺乏注意力,拖延症,没有条理,害怕与人沟通。但是同时我在读大学之前,学习成绩都十分优秀,在一个有有威慑性的人来赋予我结构性生活的时候,我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所以,看了这本书,我还是没有搞清楚怎么量化ADD。只能说,如果以后身边有小孩子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可以往这方面考虑一下。

精彩短评 (总计97条)

  •     里面很多关于分心者的故事,不比故事书好看,但是对了解身边的人很有帮助。
  •     挺喜欢的哈哈 不过多介绍一些改进方法而不是实例就好了
  •     人森艰难
  •     虽然这本书感觉像是卖一种叫利他林的兴奋剂的 但是如果你或孩子有相对严重的多动、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迷路、成就感低、容易得罪人、拖延症、说话没逻辑、快速健忘、购物成瘾、酗酒、数学学习障碍……的话,建议看一看了解一下这种叫做注意力缺乏症的病,然后诊断一下是不是该吃药了
  •     看完有强烈的共鸣,感悟1招到组织了,感悟2是病得治,感悟3有病得吃药。
  •     好像是一本“注意力缺失症”的案例介绍,和诊疗书。这个病症确诊是需要医生配合的。
  •     让家长从心里去理解多动的孩子
  •     写的乱,太罗嗦,列了太多的清单,是因为作者也是患者的缘故吗?病理几乎没讲,而且似乎太宽泛,什么症状都能往里套。不过,能知道很多问题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就已经很relieving了
  •     看第一个案例就忍不住在地铁上哭⋯⋯
  •     源自于一次访谈,罗永浩、黄章晋和罗振宇的优酷读书会,看到了他们说这本书。我觉得他们讨论的每一例症状我都很符合,例如:看书会走神,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等。所以怀疑自己也有注意力缺失症(ADD)。但是等我真正看完后,我才发觉我多虑了。我并没有这个症状,就是我们周围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太多了,我也被随波逐流了
  •     主要为孩子而读,读了后感觉对这类孩子有更深的认识,也会原谅他的某些行为,共同努力
  •     很多问题都得以解释 建立结构+寻求鼓励与支持~
  •     哟,以前还镇不知道,只知道多动症8-25
  •     这是一本讲道理的书,不仅仅告诉大家什么分心症,分为哪些类型,更让人明白如何对待注意力缺失的群体。

    我是一个有着明显分心症的人,真正重视这个问题,是因为它已经影响到了我的家庭,老婆总是埋怨我不关心她,不认证听她说话,公司也说我只付出了20%。而我想说的,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我是付出了100%才把精力聚焦到了这20%的付出上,所以对别人来说我是付出20%,对我自己来说却已经竭尽全力了,其余80%的精力,实在是不在我控制范围之内了。

    看了这本书,我自己也对这个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开始试着用书中介绍的方法调整自己的思维习惯,无论读书还是与别人沟通时,一分心立即提醒自己回到这里。
  •     好几口气看完,惊喜,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回忆点滴,开始接受自己,而不过分苛责。虽然感觉自己就是ADHD,不过是否确诊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个性也很好,感觉自己很真实。不过也不会放任自流到影响生活,毕竟以前自己就会想办法调整,原来我天生就会自愈啊。
  •     去看医生,别看这书。
  •     内容能满足大众的需要,还好,还好
  •     了解了一种新的心理困难,思考自己是否有类似症状。
  •     确实,孩子的学习能力之一就是专注力
    而分心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完整准确的定义对错
    也许是老师的讲解方式或者内容,或者态度不被特别的孩子接受
    也许孩子在好的习惯养成方面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
    也许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灵问题
    也许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统问题
    请家长先学习,更多的了解孩子!
    想一想,如果黑柳砌子如果不去巴学园,那么还有今天窗边的小豆豆吗?
    五星推荐!
  •     总感觉心理学的书是在讲故事。哎。但是我对add患者也多了很多理解。
  •     翻了下貌似跟我想要的不一样
  •     想想这个标签是为你解决了问题,还是制造了问题?不过我可以理解“标签”的魅力,我就很喜欢跟人说我是巨蟹座,并且有处女座情结。这种instant understanding可以让我们马上找到位置。我的观点:注意力问题,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就没啥大事。问题:1. 会不会存在习得性注意力缺失?2. 手机是不是坏了安全改变了我们的注意力分配?作者要点:外部结构和支持。我觉得纸笔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手机不行)。还有一点:原生性和次生性这个框架很好用,哪些是原本的问题,哪些是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问题。
  •     给了很多案例,让我能够理解分心这一现象。注意力缺失事一直病,和生理有一定关系,也会给当事人很多困扰。患者的亲人也是一种痛哭,有时会让一个家庭陷入矛盾,混乱的情绪,生活一团乱,亲人应该怎么做书中给了一些建议……这本书可以当做一本百科全书读,来了解分心,注意力缺失从而理解,包容他们
  •     感觉自己是没有这症状(自以为),但书中描述患者在以前学习过程中,因为无法内容而开始变得暴躁,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而唯一不同的是自己会把这感受隐藏,甚至就觉得不会就算了吧。而不是想患者那般直接爆发出来。以致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常常有这种体会。得改,要分解任务,慢慢消化
  •     非常不错!!昨晚才下的单,今天早上就到货了,书的质量也可以。
  •     某个信赖的医生推荐的书,因为觉得家里的小朋友比较爱动,不是很专心。还好看过之后觉得还远远没有到这种分心的水平。确实是很好的教导的书。
  •     像是算命,把每个人都有的缺点和优点说一下 让人找到自我安慰
  •     好像很多人都适用里面提到的症状。
  •     因为没有专业人士的鉴定,我不能确定的说我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可是我知道事实是这样的。我从小就因为分心做不好事情和记忆力不好而受到很多批评,并且我都不能理解批评我的人都在为什么生气。现在已经成人的我面对的仍然是这些问题和更多的关联性问题,最长听到的就是“别人都做得了怎么你就不行”“当初如果怎么怎么样,现在就不会这样了”“你能不能用点心啊”等等等等,等等等等更具体的指责,而我真的没办法做到,可以说走神的时候我是无意识状态,我也没办法控制。我这么大的人了,只要有人冲我发脾气,我就害怕的后背出汗。时时刻刻我都觉得很有压力,正常人是没办法理解的。看了这本书总算对自己有个交代了。
  •     当发泄怒气的矛头全都指向弟弟时……真的不全是弟弟的错
  •     对多动症的介绍,还是比较完整的,不过训练虽然有指出,但相对不是非常的完整。有很实用的,不过又不是那么完美。
  •     个例太多数据太少;没有给出比较通用的问题解决框架(那些针对不同场景的sheet不算的话);把这么多问题包装成一个统一的问题真的好吗?
  •     看医生,吃药,列计划,运动。
  •     从此开启新人生。
  •     一切都还来得及 不要紧张 放松
  •     很好的一本书,理解多动的孩子,扬长避短吧。
  •     介绍的比较详尽,准备再买他的系列书
  •     最好不看
  •     干!194页有个问卷,100问题,其中99个答案都是是以外,第100个答案给了我最后一击打。。 ps 分三天陆陆续续看完,引用的一些病例的来信,读着就泪流不止,通感极强。
  •     分心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问题
  •     有些话是很好的,我不太喜欢这书的写作风格。
  •     通过举实例的方式解答注意力障碍的各种症状,再针对症状阐述理论,让人对注意力障碍有更深刻的了解,即便是门外汉也能够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针对症状进行适当调节。
  •     只是说明症结所在
  •     这么说吧,书上的自测清单我基本符合各种症状,且比同龄人要严重。但可惜的是本地医院对这个病并不是很了解,甚至笑话我说这个病是儿童得的,做了情绪方面的测试,没有啥问题,我打算再去一趟精神病防治院,看有没有有相关经验的医生,如果没有,那个医生也答应我会给我开一些兴奋类的药物,医院救不了,我觉得我还是可以自救一下。实在不行,打算去美国看了。
  •     书的内容非常好,不过书皮损坏了,不是一次了
  •     看看了解下可以,不要对号入座,如果需要一定要去看医
  •     真相吃吃书中的药
  •     这本书以很多病例的形式介绍了注意力缺失这个病。作为专业的科普书,用来自查自己是否有这个毛病还是不错的。原本怀疑自己也有这个毛病,读完觉得还是自己想多了,更像是假性注意力缺失---浮躁不专一的别名。a
  •     抱抱
  •     讲注意力失调症,案例很多。你以为你有注意力失调症?但其实不过是互联网发达以后诸多零碎小事将你的注意力稀释了。反正对我没什么帮助。
  •     十分好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     可以更好地认识、接受自我。
  •     至少知道不是自己的错哦
  •     比较适合家里有熊孩子的家长阅读,识别下是否有注意力缺失症,当然如果发现有就要提早就医,因为要辅助药物治疗,只看书然并卵,不过在当前国内心理学发展状况的大环境下对治疗效果保留意见。对拖延症患者感觉没啥用,有时候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说我也不想的,你看全是因为有病啊,其实可能真的只是因为你懒,没别的原因。
  •     准3。不少人推荐的书,但确实是我完全不感兴趣的题材
  •     “注意力缺失症”。感觉病入膏肓,准备弃疗。
  •     个人觉得要建立自信心 了解自己 宽容自己 对于事情要专心 要舍弃一定的选择 做好这些会对症状有缓解的情况 →_→而且看着这本书我觉得好像每个人都有这个症状
  •     国内对此类的研究并不多,出书也只在专业范围内,但这本书是让一般家长可以看懂,并能给孩子以生活中的指导的书。
  •     在问题的改善解决方面写的不够深入
  •     这本无意中读到的书解除了我困惑多年的问题,原来我不是拖延症,也不是懒,而是add。我的孩子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也有add倾向。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知道了,才能有解决的机会。
  •     关于“分心”研究的书并不多,好的就更少,这本应该是讲“分心”问题很少的好书之一吧。
  •     有看了的没,看了一段介绍,感觉很适合我,趁着还没有工作,买回来读一下
  •     对成年注意力缺陷障碍患者更有用。
  •     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帮助他
  •     收到期待的东西了,质量很好,内容我喜欢
  •     原以为只有自己是这样的,总是偏执的分心,原来这一切是可以纠正和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虽然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好的心理医生可以帮着自己走出分心的痛苦。但是只要自己彻彻底底明白自己最喜欢的就可以改正。
  •     最后一部分绝对五星哦,别错过了。
  •     好書,本來要繁體的
  •     对于分心的孩子和家长来说,这本书的帮助很大。
  •     书的3/4都在讨论各种注意力缺陷症的案例,讲各种故事,可能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确诊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吧…但是真的也就是了解了解,虽然觉得书中许多症状和我有符合,但是还是不能确定…直到最后一章才一口气列出N条建议…帮助有限吧
  •     老罗的功劳,让我知道自己有病并且有救。
  •     我想大多数购买或想要购买此书的读者都有相似的原因,都对自己注意力难以集中感到烦恼,而这种烦恼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到生活了。但是更多的注意力缺失症的潜在患者可能还不清楚自己的状况可能因为他们症状不明显或已经屈服在病症的“附带影响”——长期不稳定的表现被贴上不努力甚至智力上有问题的标签——下了。本书就是通过一个个病例(本书都是案例的描述很少专业性的论述)向它的读者说明:什么是注意力缺失症;有什么症状和危害;如何界定和怎么治疗(可惜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介绍的也很简略)。当大家知道有这么一种病的时候,可能长久以来的不如意,委屈都会在此刻被宣泄出来,虽然没什么骄傲但可能还是会很高兴的说道:原来一直困扰害我不浅的是都是病在作怪。然后呢我们怎么办?在美国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可以通过心理或药物治疗来控制缺失症。我们中国的疑似患者何去何从呢?还有我好奇的是这种病症的主要症状——多动——在我国的文化影响下也同样也是显著症状吗(成年朋友可以回忆下自己的童年)?就我自己而言我从小以来一直只是喜欢安静地独自地做着白日梦。最悲哀的是我都无法确诊自己是否就是此症的患者还是只是一个没长性不努力的家伙。朋友们尤其是有过治疗经验的一定多交流啊~
  •     烂书一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     今天收到书了,但是发票里面没有包括邮费,无语了
  •     救命神书!如书中所说,诊断就是治疗的一种方法,认识到自己原来并非缺点缠身,接受自我才是正经事。症状:从小不由自主的走神,上课不听做白日梦,作业、工作必须deadline,爱好过于广泛患者,晚上不睡早晨不起,迟到大王,难启动(拖延),专注时效率高但专注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差,需要被提醒,自我评价低(永远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
  •     对症下药
  •     没有专注力,可以一看!好书!
  •     降分写着的病状
  •     看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分心到底是什么问题,学生怎么才能不分心呢,没用。
  •     是本可看的书,内容可以参考
  •     宽恕自己就是对未来的最好准备
  •     帮公司的大姐买的,她说很好!快递也很快,好评!
  •     感觉自己ADHD越来越严重了,再这样下去快疯了
  •     这本书本身就是一剂良药,翻译得不错。看完查了下ADHD,看了几篇新闻,发现就算国外到现在也会对ADHD的看法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会归因为人工色素,调味剂,防腐剂……很多人固执的避开吃药,然后以心理治疗为主。这本书讲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比较靠谱,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的信息都很值得参考,看到药物使用细节的时候甚至一度觉得像是在读医学书。因为朋友里面就有超级重度的ADHD,自己也大概是中度的ADHD,看到很多案例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估计可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等级就跟悟道一样……总之看完这本书后发现在各方面上更了解自己了
  •     案例挺有意思,利他林很有用
  •     自认为对ADHD很了解了,看完书也还是很有启发,家里人对ADHD的不理解让孩子很折磨。给家人推荐了这本书,其权威性和具体的案例一下吸引了他们。。。
  •     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如果不是人的错,而是他生理有缺陷,终其一生其实都在和病症对抗,而自己还要受到误解,嘲笑···最后可能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多委屈,想想世界上这种人大有人在,或许一辈子都不会被诊断,你从出生就注定和别人不一样,人生啊,真是苦难重重,让我觉得应该宽容
  •     确诊之后才读的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经历都和我类似,对生活有启发。
  •     家里的孩子得了多动症,我们还不知道,看了这本书后,真的很不错,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错,是孩子没有达到我们觉得他应该可以做到的程度,而对他大发雷霆,很多时候,是我们少了对孩子正确的关爱,让爱多一点点,强力推荐,这本书很有感染力,我们也曾是孩子过,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
  •     还可以吧,有一定参考作用,但操作性不够。
  •     突然给自己长久的分心焦虑找到一个出口,希望不晚
  •     n个案例集合到一起就算一本书?
    本书适合对add不了解的人阅读,个人认为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     买的有点早 扩大知识面
  •     人群的山羊
  •     反正也治不好,不如坦率接受 。
  •     有点啰嗦,建议不怎么多,还有就是中枪挺多,感觉这么多年的毛病又救了。整体而言挺好,四星半吧
  •     书写得不错,不过用到中国容易走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