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不是我的错》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分心不是我的错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1
ISBN:9787544048453
作者:[美] 爱德华•哈洛韦尔,[美] 约翰•瑞提
页数:240页

最新出版分心四本链接

贴一个分心系列四本的链接:1、《分心不是我的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16304/罗永浩强推的就是这本!之前浙江教育出版社《无辜的挣扎》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11655/版权到期,重新做的。台湾也出了一版《分心不是我的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35370/2、《分心也有好人生》方法性的东西更多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717149/就是台版的《分心也有好成绩》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36911/3、《分心的孩子这样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16335/就是台版的《分心就该这么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027491/4、《分心也有好婚姻》,第一次出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16326/国内关于ADD的研究《注意力缺失障碍》·王玉凤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1429/

这是生理问题,不是道德问题

注意力缺失症的病灶在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虽然环境也会造成影响,但追根究底问题仍处在神经系统的天生异常上。对于患者来说,诊断就是一种解放,从对自己的失望和自责中解放。他们终于可以放过自己。以往的诊断只把注意力缺失症分为多动和不多动,或者儿童和成人。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注意力缺失症,大致有:焦虑型、抑郁型、学习异常型、躁动型、物质滥用型、创造型、冒险型、有精神分裂现象的、有边缘型人格特质的、品行疾患或对立性疾患或反社会人格特质的、有强迫症的,以及假性注意力缺失症。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忽视了很多的注意力缺失问题。反过来,在诊断时,我们也要记住注意力缺失症不是一个绝对的状况,而是一个相对的状况。不能只看症状,而要同时关注症状的严重性和持续性,尤其是针对孩子。每个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不专心、冲动和静不下来的时候,但是绝大部分孩子不是分心者。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轻易贴标签。至于那些确实分心的孩子,越早诊断越好,否则长期受到误解,被认为是懒惰、叛逆、古怪或恶劣,他们的自我形象会严重受损。未被诊断出来的分心者以及他们的家人则过着充满了挣扎、指控、罪恶感、悔恨、低成就和哀伤的生活。确诊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有了治疗,患者仍然要面对自己缺乏组织性、冲动以及分心的问题。更困难的是,他们还要面对多年来累积的二度伤害和后遗症。这些次发性症状包括自我形象受损、自尊心低落、忧郁、害怕别人、不信任自己、人际关系不佳以及愤怒等。这些伤害复原得很慢。(以上文字整理自原著)虽然注意力缺失症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仍然有很多人不能够客观地看待它。他们不能接受那个让他们抓狂的孩子(或配偶)不够努力、不负责任、自我中心、不计后果只是因为他们病了。这个病症听着太像是一个为患者开脱的借口。书中有个患者,在确诊后,仍然坚持只在迫不得已时才服药,否则他会因为觉得服药是在偷懒而自责。看到这里,令我唏嘘。其实不只是注意力缺失症,很多疾病都被绑上了道德的枷锁,似乎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不够好。关于疾病与道德,在《超越死亡》(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61759/)里,崔雅说得很清楚(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17895390/),不再累述。

科普性文章

作为科普性介绍文章,可以给4星。但是再认真的一点的话,看完这本书,缺乏指导性功能。针对ADD的指标,我个人符合一些,比如说时常缺乏注意力,拖延症,没有条理,害怕与人沟通。但是同时我在读大学之前,学习成绩都十分优秀,在一个有有威慑性的人来赋予我结构性生活的时候,我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所以,看了这本书,我还是没有搞清楚怎么量化ADD。只能说,如果以后身边有小孩子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可以往这方面考虑一下。

适合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读,却不适合患者

一直说要读这本书,从怀疑自己是add到确诊,再到治疗反复,各种过程,这次回国,由于闲来无事,就开始看了,书中对患者的表现,感受,心理描绘,都很好,但是我觉得对于患者真的没有什么帮助,书中提到假性注意力缺乏,现在这个社会是很容易造就注意力的问题,但是注意力有问题就一定是add么?一旦注意力有了问题,就要用利他林么?所以这本书说到的现象,可能很多非add也在经历。 确诊和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和医生一起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来讨论我的病情,之后确诊,治疗可能会更漫长,不是一开始使用药物就会改变,因为add长期遗留下来的抑郁,焦虑,各种其他的次级心理问题还是在,不因为一颗利他林而改变,而对自己的失望,对目标的恐惧,也不会因为一颗利他林而消失。如何解决问题是每一个add都想知道的答案,但是这个是个开放性的试题。需要自己慢慢去探索。但是另一个方面,这个对于患者身边的人来说,是一本好书,书里对患者面对的问题,困境,心理状态,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描写,很好,有时候读到那里是会觉得,”尼玛,就是那样的。“感受,与一个add相处,一起生活,真的需要知道add的人生活在怎样的状态下,或许理解是一件很难得事情,但是包容,用爱去包容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无论对于谁!

什么是注意力缺失障碍

訾老师推荐的《分心不是我的错》,看完之后,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注意力缺失障碍,虽然提供了诊断条件的列表,但是其中很多项目非常难以评估。据作者说,ADD患者观察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得靠家属或者老师报告病史。而这里收集的所谓病史就无法说是可靠了。量表根据报告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评量表,一类是他评量表。像一些症状问卷如SAS、SDS、SCL90,,都是当事人自己填写,但是我一直觉得像MMPI这种人格问卷也自评,就很受自我观察能力的限制,虽然MMPI有测谎分量表,但是我也不知道测谎是根据统计结果测谎呢,还是根据逻辑测谎呢,测谎分量表的效果会不会也受到自我观察能力的限制,这实在是很难说。他评量表最常见的应该是精神科医生做的精神检查了吧。但是尽管我这三年见了四五百病人,大部分精神障碍诊断起来不说十分有把握,基本上能有个大致方向,这点还是能做到的,否则怎么开展工作呢。可是这给ADD的列表,在我看来实在太含糊了,很多都是常见现象,需要评估的是严重程度,是否比一般同龄人的情况严重很多……这,太主观了吧。总之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还是没把握按照书中的提示去鉴别ADD。当然幸亏书里也说了可以参考神经检查,但是后来书里又说最主要的依据还是医生的评估而不是测试……坑爹啊。书里经常这样说:XX服药(对治ADD的药物,一类兴奋剂)之后,注意力改善非常明显,他能够专心。这能证明XX得的是ADD吗?如果你说是,那么这是典型的精神科思路,诊断困难时,以治疗定诊断:如果对药物有反应,说明得的就是这个病。如果你说不是……你和我一样。兴奋剂改变脑化学,应该不仅仅是对ADD有效,正常人也会产生反应吧?我以前的同事本着大无畏的科学精神,在自己身上试用了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结果沉睡18小时,而精神病人在此剂量基本无反应。但是严重的精神科疾病的诊断标准本身也与ADD不同,严重如sch的,各条标准是有或没有作为区分,而非ADD的标准中要求评估严重程度,也即sch患者与常人的区别大于ADD患者与常人的区别,这样的话,ADD药物在常人和患者身上反应差别也可能较小。这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但是问题就产生了,ADD岂不是很容易被扩大诊断?所以这本书虽然意在普及关于ADD的知识,但是明显是让我更糊涂了。不过借着对ADD的诊疗,作者简单示范了支持性疗法的各种做法,倒是非常值得参考和学习的。本着这一观点,推荐此书。

分心不是我的错,多么恶俗的书名,多么痛心的句子

最开始听闻这本书,是因为罗永浩,这个胖男人在一次读书会上分享了这本书,以及自己ADD的情况,顺手百度了一下,放进了购物车里等着凑单用。人总是会有很多想买的东西,但是凑单的时候总会挑三拣四。看了开篇,似乎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不断的用笔勾画出那些和我经历相似的描述。注意力缺失,在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更多的是个人习惯的问题,从没有上升到心理疾病上来,诚然,我也有过注意力缺失,也有过迷茫,但是随着年龄和训练,现在似乎治好了,可是读者读者,我还是从书上找到了我目前注意力缺失的影子。16年09月27日,我看了书的第一个小节,和吉姆一样,小时候总是调皮捣蛋,不一样的是我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困扰。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感觉恐惧,那就是似乎我也是一个思想翻天倒海,但是行动上拖拖拉拉,静如死水,看完这一节,我觉得注意力缺失是个普遍性的现象,同时也有部分人因此不能协调好自己的生活,从而备受困扰。

不要自责

看了之后明白,有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是不应该被责备的。也许他是没有HOPE,也许就是 得病了呢。我们的社会对自律对认真对一心一意的要求太高了,导致大家会认为如果不集中注意力,不努力,那就是道德有问题就是这一个人有问题。但其实呢,也许只是生病了而已。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开始心疼小时候的很多同学。他们被老师打被老师批评,被冠上“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牌子,之后在学习上也再无建树。但其实也许他们已经非常努力非常努力了呢!同时,对孩子的任何行为,也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 只要想做就能做到 这样子。对自己而言,也要减少自责。先接受自己,再思变吧~

为什么患上拖延症不是你的错?

上周末我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当然这不是重点。你知道这两千多字,花了我多少时间吗?一整天!哦漏!我难道不应该早就知道这一天自己都会干些什么吗。早上9点,我就已经坐在图书馆里,并且在电脑上打出了标题和标题下面的第一句话。接着,我起身去走廊打了杯开水,顺便上了个小号。回到电脑前,我继续打了几个字,感觉自己写出来的是堆狗屎,很有必要膜拜一下前辈的作品。于是我很认真地在网上看了两篇某某大咖的热门文章。然后我看了一部最新电影的预告。然后再看了一集美剧。看剧的同时,我顺便下了几首最新的歌曲。然后看了一档目前很火的综艺节目……然后是娱乐新闻……然后是……所以,我觉得自己有网路迷失症这件事,你觉得我会告诉你们吗。这种事发生,又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伴随了我大半辈子好吗。我也是受害者啊。我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但是现在,我知道这一切并不是我的错。1、就像《分心不是我的错》这本书里说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如果说大脑是座迷人的思维花园,分心就是一丛特殊的花朵。这种花,所有的优点和长处往往都隐藏在缺点和问题之下。什么是注意力缺失症?好动、冲动、容易发怒、健忘、不听话、做白日梦、爱惹麻烦、神经质、偏激、孤癖、阅读障碍、行为怪异……一般的称呼是笨蛋,高级一点的是神经病。但是,注意力缺失不一定表现得多动、狂躁,有些很安静的小孩也是,不一定多动,只是不能专心。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话题。关于学校窗户与分心之间的关系。有人觉得教室的窗户简直就是魔鬼的杰作,专门引诱坏学生。因为好学生不看窗外,坏学生则一天到晚看着窗外的蓝天做着白日梦。尼玛这活脱脱说的就是我小时候啊。从小到大,我就是个很听话很安静的孩子,但是上课从来不专心,老是看着窗外,或者对着课本胡思乱想。不止是父母,连老师也没有发现这种异常。只有我自己知道,课堂上的我看上去很专注,其实是很认真地沉浸在幻想中。比如,我就经常会幻想窗外的大树上有人飞来飞去,耳朵里还自带噼噼啪啪的音效(那时候流行武侠电视嘛),树叶之间还会说些抱怨运气不好的废话。因为上课经常开小差,导致除了语文外(我即使不听课也能考高分),所有的科目成绩一塌糊涂。这是我直到现在一想起来还会特别内疚、自责的事情。现在我知道了,原来这是一种病啊!尼玛这感觉更不好了。是病就得治疗啊。所以,书中郑重提出:1.别把分心看成人格的一部分,顺其自然的态度是不对的。因为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长大后,三分之一的人可以不治自愈,另外三分之二的人长大后也不会变好。2.有分心的人通常很聪明,他们活力充沛、直觉强、创造力强,但无法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持续专心。他们不断地经历着失败、被误解以及其他情绪上的打击,所以他们往往自尊心低落。在学校里,两三个注意力缺失症的儿童就可以把快乐的教室变成战场,把善良的好老师折磨得疲惫不堪。同时,他们也让人感觉笨、愚蠢、不开窍。3.分心不只会伤害分心者的学习和工作,也会给他们的人际交往造成困扰。如果孩子有注意力缺失症,他们的家长会充满愤怒及感到受挫,而这个孩子会成为所有家庭问题的代罪羔羊。而且,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不太会注意别人的细微表情或暗示,他们也许看起来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敌意,其实他们只是弄不清楚状况而已。如果是成年人,这些表现在职场上看起来很不礼貌。比如会不打招呼就突然离开会议、不回电话、不自觉地得罪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无聊感觉、讲到一半突然改变话题……你以为这些人自负又骄傲,其实他们只是缺乏与人相处的技巧而已。2、你说自己是注意力缺失症,你就是?分不分心,自己说了不算。谁是正常人,谁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这个分界线是人为制定的,有可参考的标准。一、儿童注意力缺失症诊断标准以下现象至少具备8项,并持续半年以上:1.手脚一直动个不停或在椅子上动来动去。2.被要求坐好时坐不住。3.容易因为外界刺激分心。4.玩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5.别人还没问完问题,他就冲口说出答案。6.很难遵照别人的指示做事。7.玩游戏或做事时很难保持专注。8.经常由一件未完成的事换为另一件事。9.无法安静玩耍。10.话不多。11.经常打断别人的话。12.别人对他说话时经常显得心不在焉。13.经常掉东西。14.经常作出危险动作而不考虑后果。二、成年人注意力缺失症诊断标准长期以来,下列项目至少有15项符合自身情况:1.不论成就大小,觉得自己尚未发挥潜力(此项为成人求助的主因,以客观标准来看,即使这个人可能已经取得成就,觉得自己仍然迷失在生活的迷宫里)。2.很难有组织性。3.长期拖延,很难开始做一件事。4.同时做很多件事,很难有始有终。5.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考虑时机或场合是否合宜。6.经常追求刺激。7.不能忍受无聊。8.容易分心,无法专注,话说到一半或者书读到一半就会发呆或跑神,但是又能够在某些时候比一般人更专注。9.往往具有创造力,直觉强,非常聪明。10.很难遵照规定做事。11.没耐性,很难忍受挫折。12.言行冲动,比如乱花钱、改变计划、开始新事业。13.容易担心,没事也会自己找事情担心,但是又不会去注意真正的危险。14.不安全感。15.情绪不稳,尤其是和人或事分离时。16.身心静不下来。17.有成瘾倾向。18.长期自我形象困扰。19.自我观察不正确。20.家族中有其他人患有注意力缺失症、抑郁症、躁郁症以及有酗酒吸毒的行为,或是其他情绪或冲动型患者。成人的诊断其实还另有一套标准,只列出了主要症状,被称之为“犹他标准”(提出人为犹他州立大学教授):1.个案童年具有多动型注意力缺失症症状,并至少具有一项下列症状:在学校有行为问题、冲动、容易兴奋、发脾气。2.成年时期有长期的注意力问题和多动现象,至少具有两项下列症状:情绪波动、易发脾气、无法忍受压力、缺乏组织、冲动。另外,还可以做自我诊断,书中列举了100个心理测验问题,如果答“是”的答案越多,越可能患有注意力缺失症。3、正如书中强调的,注意力缺失症仍然没有一个清楚明确的定义,必须用各种症状来形容。当我们强调某一部分时,就会忽略其它部分。比如强调分心,就会忽略大部分患者有时能够很专心的事实。或者如果我们强调多动的部分,我们就会忽略许多安静、做白日梦的患者。以前的诊断只把注意力缺失症分成多动和不多动两种,或是分成儿童和成人两种。但根据临床经验,书中还是列举了一些容易在成人年身上发生的症状:1.非多动型的注意力缺失症。2.焦虑型的注意力缺失症。3.忧郁型的注意力缺失症。4.学习异常型的注意力缺失症。5.躁动型的注意力缺失症。6.物质滥用型的注意力缺失症。7.创造型的注意力缺失症。8.冒险型的注意力缺失症。9.有精神分裂现象的注意力缺失症。10.具有边缘型人格物质的注意力缺失症。11.品行疾患或对立性疾患(儿童)或反社会人格物质(成年)的注意力缺失症(又称为有攻击性行为的注意力缺失症)。12.有强迫症的注意力缺失症。13.假性注意力缺失症。这里特别强调假性注意力缺失症。它其实根本不是注意力缺失症,只是和注意力缺失症有关,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引起的。比如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嘈杂的四周、凡事尝试即止、做事喜欢走捷径、只注重眼前、不信任权威等。在生活脚步很快,竞争激烈的都市,现代人被各种信息弄得无法专注,觉得责任太多,时间太少,永远在忙碌、慢不下来。这些只是文化现象,不是注意力缺失症。如果不能分辨这些,就会觉得每个人都有注意力缺失症。注意力缺失症应该在童年就被发现并治疗。一旦成人,没人会为属下的低能做相关的注意力缺失症测试。而且注意力缺失症是有遗传性,孩子有,家长可能也有。即使有些并未造成障碍的轻微症状,容易分心、冲动、情绪不稳等性格,仍然会让成人感觉沮丧。如何帮助注意力缺失症儿童建立生活中的结构和组织?书中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方法:1.写下问题是什么。把问题一项一项写清楚。2.针对每个问题想一个可行的对策。3.利用实际可见的提醒,比如清单、时刻表或闹钟。4.使用奖品。5.经常给他互动的回馈。6.可能的状况下,尽量让他自己负责自己。7.尽量给他夸奖和鼓励。8.考虑请一个家教。9.提供有效的工具。10.永远记住:不要和他斗,要好好商量。注意力缺失症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关注,所以书中的案例大部分都是深受困扰却不知道病因的成人。这些人有的总是不停地换工作,有的一天到晚做白日梦,有的随时随地都在焦虑,有的喜欢寻求刺激,有的像是长不大的孩子。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一直是个计划狂魔,三天两头就制定计划想改变自己的人生,但只要计划一完成,我的激情也就过去了,一如既往地在网上浪费时光。因为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病,我们这些人一直在跟这些缺点苦苦斗争了大半辈子。所以,书中也开出改善分心的药方:1.诊断:第一步是诊断确定。治疗始于诊断。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排除所有其他的可能原因,患者才能配合治疗。2.教育:阅读相关书籍,和专家谈一谈,和患者谈一谈,对症状了解越多,越知道如何避开问题、改变现状。3.建立结构:结构指的是外在的有形的限制,例如清单、每日计划、记事本等等可以让人觉得能够掌控的东西。4.训练或心理治疗:患者需要一个教练或导师打气、指导、提醒,告诉他一切都在上轨道。5.药物:虽然正确的药物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能提供极大的改善,重要的是安全。拖延症、懒癌、暴脾气、躁郁症……艾玛,感觉注意力缺失症也是个筐啊,什么都能往里装。但请从今天起,再也不要责备自己了。

学会照顾你的思维花园

在读书会上听到罗永浩推荐这本书之后,很有感触。我上学的时候,几乎听不进去老师在讲什么,脑子整天的胡思乱想,感觉这就是注意力缺失的症状。把书买回来大致翻了一下得出结论:我以前可能是有的,但不严重,成年后自愈了,可能就属于书中说的会自愈的那三分之一。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以前从来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现在明白了,这原来是一种病,而且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病。搞清楚了这个,心里就释然很多了,倒没有如书中所写的那样”如释重负“(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困扰对我而言不大)。对自己的认识又进了一些,还是有些高兴的。这书不白读。至于怎么治疗,书上说的不多,书的前6章几乎是在介绍各种各样的病例,后2章才稍微涉及了一些建议。所以如果想通过看书来治疗,那是不可能的,还是要去正规医院检查,看书可以增加对这个病的了解。他最最重要的是说出“分心不是我的错”。 他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孩子,我们冲动、情绪化、分心这并不是我们的错,他自己也是受害者。认识到这一点,就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正如书中所说”治疗开始于诊断“。对于有这类症状的人,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别的,而是接纳,接纳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与自己和解,然后发挥自己的长处,人生或许会变的很不一样。我很喜欢本书的序言《学会照顾你的思维花园》。 摘抄其中段落:“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思维特点,把它看做世界上最特殊也最珍贵的花园。每天浇水,保持充足的阳光和爱心,除去杂草,专心的培育那些花儿们。只要给予适当的照顾,精神花园就会年复一年地茁壮成长,最终它会成为拥有非凡气度的成熟思想。你的精神花园里会长满鲜花、树木、灌木丛和藤蔓,繁茂兴盛。你将有勇气面对一切暴风雨,获得最美妙的生活。”希望看到此书的人都能正确照顾自己的思维家园,看到杂草,清除杂草,浇灌鲜花,让自己的花园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分心是种病,得治

认识到分心是种病就是一种治愈。与之前看的拖延心理学相比,这本书更医学一些,更像是一本精神病医生的治疗手记。排除掉药物治疗方案(我不打算吃什么精神类的药物。。。)书中也提出了使用外部工具(笔记本啊,朋友监督啊)等手段,坚定了我开发一些工具软件的决心。 为分心所困扰的人我推荐读下《拖延心理学》和这本《分心不是我的错》,还是颇有帮助的。


 分心不是我的错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