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相对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激励相对论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06043830
作者:陈禹安
页数:15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300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写道,“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如果你不反对这种说法,愿意让自己重归动物的行列(哪怕是暂时的),那么,就让我们这本以“激励”为主题的书从动物开始吧。 毕竟,人类的历史就是从猴子开始的,尽管这种说法也被很多人质疑,但达尔文提出的这一论断至今尚未有人能够以科学的方式推翻。 人类自从成为地球的新主宰之后,其实颇有些“忘本”,对于曾经与自己有着共同进化之源的动物们抱有极大的偏见。人类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从动物的群体中区别开来,以显示自己的聪明绝伦,独一无二。 这种偏见,我们可以从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中得到有力的验证。 1.1质疑“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里记载,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狙公,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猕猴。狙公能够和他的猴子们亲密地交流,互通心意。 狙公每天早晚都分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实。几年之后,狙公的经济越来越不宽裕了,而猴子的数量却越来越多,所以,狙公就想减少橡实的供应数量,把每天的橡实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橡实,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橡实,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不能接受早上少了一颗橡实,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乱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狙公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橡实已经由三颗变成四颗,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这就是“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出处。在这个故事里,猴子们是一群很容易被糊弄的“笨蛋”,狙公只是简单地改变了一下所分发橡实数量的先后次序,就让猴子们上当受骗了。 但是,猴子真的如此蠢笨,可以被人类玩弄于股掌之上吗? 事实上,我们必须质疑“朝三暮四”!这是人类对自己的进化之源——猴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而这种偏见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人的观念中,在西方国家的人群中也是普遍地存在。比如,百事公司的前CEO安迪·皮尔森(AndyPeaurson)曾经被称作是全美国最难伺候的老板。他的员工经常会听到“即使是满屋子的猴子,也会干得比这个强”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显然,在皮尔森的潜意识中,猴子也是远远不如人的。 猴子在总体智力上不如人类当然是不争的事实,否则,除了脑容量冠绝所有动物但在体力、速度、耐力等诸多方面都不如其他动物的人类也不可能成为地球的主宰。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要轻易就低估猴子以及其他的动物们。 1.2还是从猴子开始 动物学家莎拉·布鲁斯曼(SarahBluesman)和弗兰斯·德瓦尔(FransdeWaal)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僧帽猴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种小猴子,因其头顶上有一撮黑色的锥状毛发,很像嘉布遣教会道袍上的小尖帽而得名。这种猴子经过训练后,可以学会用花岗石块与布鲁斯曼交换食物,比如一片黄瓜。 布鲁斯曼把猴子们分成两个一组,当它们得到的都是黄瓜的时候,有95%的猴子与布鲁斯曼进行了交换。当动物学家们改变了规则,给一只僧帽猴美味的葡萄,而给另一只还是黄瓜时,情况出现了重大变化。自觉被愚弄了的猴子拒绝食用交换而来的黄瓜,甚至还有40%的猴子拒绝进行交换。当动物学家进一步改变了规则,让一部分猴子可以不通过用石块交换而白自得到葡萄时,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同一小组中的另外一只没有得到葡萄的猴子经常会把石块扔掉,而且只有20%的猴子进行了交易。 尽管与石块相比,黄瓜已经算是美味了。但僧帽猴的对比意识显然不仅仅存在于此,它们也看到了葡萄之于黄瓜的对比。如果不能经由公平方式得到葡萄,它们就宁愿放弃黄瓜。 莎拉·布鲁斯曼和弗兰斯·德瓦尔所作的这项实验,强有力地证明了猴子们绝不蠢笨!相反,它们具备了超强的学习能力以及社会比较能力。

内容概要

  陈禹安,心理说史首创人,心理经管专家。宁波大学兼职教授,曾游历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考察讲学。作品有《心理三国》三部曲(包括《心理关羽》、《心理诸葛》、《心理曹操》)、《心理乔布斯》、《向子贡学说服》、《海底捞能捞多久》、《麦当劳悖论》、《谁主宝洁沉浮》、《如何成为带头大哥——金庸武侠管理学》、《谁能管好韦小宝》——鹿鼎记领导启示录》、《巧辩不如攻心——三国的说服智慧》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激励机制的心理学解构
 1.1 质疑“朝三暮四”
 1.2 还是从猴子开始
 1.3 用心理学解构“激励机制”
 1.4 巴甫洛夫的狗
 1.5 桑代克的猫
 1.6 斯金纳的老鼠
 1.7 强化、弱化与消退
 1.8 无处不在的锚定效应
 1.9 社会比较与相对剥夺/相对给予
 1.10 自我服务偏见的危害
 1.11 激励机制的流程及本质
第二章 激励的相对性迁移及逆向奖惩
 2.1 激励“击败”了自己
 2.2 奖惩并不总是分明的
 2.3 奖惩不分明的三种情形
 2.4 逆向奖惩的危害
 2.5 认清激励的光谱
 2.6 奖惩的相对性迁移
 2.7 不奖惩的内涵
第三章 不足额的奖励就是惩罚 不足额的惩罚就是奖励
 3.1 韦尔奇的去留之间
 3.2 郭士纳发现的IBM软肋
 3.3 一个贪官的抱怨
 3.4 消灭“差不多”先生
 3.5 韦尔奇与郭士纳的共识
 3.6 资格限制带来的“不足额”
 3.7 BP漏油的惩罚问题
 3.8 福特宁愿赔偿也不愿改进产品设计
第四章 不及时的奖励就是惩罚 不及时的惩罚就是奖励
 4.1 在等待中变成“魔鬼”
 4.2 雍齿与刘邦谁更幸运
 4.3 不及时的怪圈
 4.4 对及时奖励的奖赏
 4.5 林肯为什么自取其辱
 4.6 连死刑都会失去威慑力
 4.7 及时的提醒也是一种惩罚
 4.8 像裁判那样反馈
第五章 不变化的奖励就是惩罚 不变化的惩罚就是奖励
 5.1 奖励的福利化
 5.2 惩罚的交易化
 5.3 采用“累进惩罚制”
 5.4 打破金钱的束缚
第六章 不匹配的奖励就是惩罚 不匹配的惩罚就是奖励
 6.1 遭人反感的奖励
 6.2 苏比的逆向选择
 6.3 己所欲VS己所不欲
第七章 不公开的奖励就是惩罚 不公开的惩罚就是奖励
 7.1 悄然而至的劳力士金表
 7.2 私下惩罚的误区
 7.3 公开惩罚的决断力与勇气
第八章 激励扫盲
 8.1 激励的五大盲区
 8.2 五大解决之道
附录1 年终奖发放的误区
附录2 只奖不罚的误区

编辑推荐

《激励相对论》作者陈禹安通过巴普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和斯纳金的老鼠等动物实例为我们揭示了激励机制的实质——以奖惩方式体现的激励实质上就是一个个外部的刺激信号。组织成员在经过学习和比较后呈现出或满意,或不满,或无动于衷的态度,并作出相应行为。在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群体环境中,任何奖惩措施都要顾及社会比较的相对性效果。激励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相对论。

作者简介

《激励相对论》就是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各类组织中的激励盲区,以帮助读者能够在自己的组织中创建一种“出色的激励机制”。激励体制是人类群体(也许还包括动物群体)得以维系延续的重要基础。著名的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曾经说过:“如果你希望员工工作出色,你首先应当为他们提供出色的工作。”不过,要提供出色的工作并不容易,大多数的工作都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你完全可以通过提供“出色的激励机制”来弥补工作本身的不足。

图书封面


 激励相对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在网上读完了全本书,很实用,还想再看,所以,忍不住又买了。
  •     这本书非常值得学习,可以充分的了解激励的本质,能够更加地设计激励机制
  •     《激励相对论》,提出了组织中如何激励个体的矛盾论。在现今的组织当中,管理决策者认为理所应当的积极激励政策,往往起着相反的作用。奖励要足额、及时、变化、匹配、公开,否则就是惩罚惩罚要足额、及时、变化、匹配、公开,否则就是奖励
  •     书中所讲的知识提炼出来确实可以帮我们改正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习惯性问题,可惜提炼出来后太少了。部门员工做了一个PPT,讲了不到20分钟,整本书讲完了。书中的案例很多,所以可以在休息的时候拿来随便读一下。
  •     不是高深理论,但是值得借鉴参考。。可以研读。。
  •     这本书在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概念不赘述)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四方面要素之间的互换情景。没有脱离基础概念,也没玩什么花活。书中一些案例很有助于理解定义和实际应用,还是基本有用的。相对不厚,很容易看完。
  •     常被忽略的激励细节,通过相对的激励感受,引发管理者在激励运用中的思考!
  •     很受启发,理清了很多模糊的概念,对于非著名人士的书籍,这是我给予五星的第一本书,强烈推荐。
  •     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准备详细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