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行为心理学章节试读

出版社:广东旅游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806539996
作者:冯绍群
页数:360页

《行为心理学》的笔记-第15页 - 第二章 第二节 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结构图示

味如嚼蜡,读了之后,感觉什么也没得到,专业术语多,粗糙无味。
再看看其他章节。。。

《行为心理学》的笔记-十六章 二节 梦 - 十六章 二节 梦

肝气盛梦怒;肺气盛梦恐惧;心气盛梦嬉笑;脾气盛梦歌乐--黄帝内经

《行为心理学》的笔记-七章 一节 简单理性和自然行为与复杂理性 - 七章 一节 简单理性和自然行为与复杂理性

简单理性,遇事总是一切顺乎自然,随遇而安。复杂理性,遇事总是见其利必思其害,知危而慎行。 不见然 有时候
复杂理性只是心里 设了一道坎

《行为心理学》的笔记-3意象格局 - 3意象格局

减少紧张状态的意象,就是推动一个人积极谋求自身生存,寻求安全、安定,避免恐惧、威胁的具有决定性的内驱力。
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和注意的意象,就是推动一个人按在他认为别人希望他那样去做的方式行事的强有力的驱动力。
求同的意象?就是推动一个人按照社会和集团的要求,作出显示自己属于某一社会和集团的行为的强有力的驱动力。
只有理性最终决定人的行为。
人的前途永远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行为心理学》的笔记-第十四章 置换机制(四) 第三节 性 - 第十四章 置换机制(四) 第三节 性

性,是转移的一种常见方式。
当某种焦虑被转移到肉体性欲的动欲区,以一种乐欲化的方式,加以表现出来时,即被称作性。
例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乳幼儿抚摸玩弄自己身体这样一种自体爱的行为,即是性行为的一个例子;
又如,正如许多男生、女生所发现的那样,每当陷入困境、挫折、焦虑不安、紧张或者失眠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手淫,则是性行为的另一个例子;
再如,据说,罪犯在逃亡过程中,由于精神常处于极端紧绷的状态,容易出现超乎常理的“嫖妓”行为,无疑是性行为的又一个突出例子;
还有,吸烟,根据某项实验结果显示,虽然是老烟枪,在极端紧张之时并不吸烟;吸烟时由于某种原因而陷入紧张状态之际,不是一下掐灭烟头,就是让香烟在那儿一直熏着,换句话说,想借嘴唇刺激来消愁解闷,排除精神负担的倾向,在紧张之时尚未形成,只有在脱离紧张状态之际,个体才会有用力拼命吸烟的举止,以解除紧张,获得快感的满足,这,其实也是性行为的一种;
随着E时代的到来,网络科技所带来的网络性行为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网络性爱如迷药,惹人上勾,不管政府部门或社会文化再怎么否认,网络都已逐渐成为媒体虚拟或直接性行为的最大场所,特别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族群,网络性活动更是具有无可抗拒的诱惑力,根据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女性、男性的同性恋者最容易沉迷在网络性行为上,因为他们在传统的社会中都受到一定的伦理约束与礼教监视,但是,在网络中,这层顾虑完全不见,他们可以与相隔千山万水的爱人一“键”钟情,通过光纤传输彼此的相思、心跳,“芯芯相印”,事实上,网络性行为泛滥已经是个老问题,早在1999年,有人就已经做过大型的研究,根据9000份有效问卷,90%的网络使用者每周花费不到10小时的时间,在浏览色情网站或者从事其它网络性行为,这项研究的说法是将事实的另一面隐藏起来,也就是说,只要有1%的受访者,每周花费11小时以上的时间上瘾在网络性行为,不知如何自拔,那么他所代表的隐藏性人口,将会有多么广大!更为糟糕的状况是,当社会大众开始认为网络性行为是一件普通不足为奇的社会行为后,将会影响更多的族群,譬如学生,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无处发泄,当他们沉迷在网络性行为中,更不容易保护自己,而那些寂寞无聊的上班族,也渐渐以网络虚拟性爱来打发自己的时间,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出轨的广告亦迎面而来,——“你也尝试过网络上放纵的滋味吗?利用文字上的诱惑和想象力进入对方的身体,将欲望发泄在电脑上?或是约出去见面后,一时天雷勾动地火,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发生了一夜情(按:舶来品一夜情,通常发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同样一个夜晚,同在一张床上,这个夜晚男人称为“一夜性”,女人说是“一夜情”,短暂的亲密接触,无须了解,也无须责任,在度过一夜浪漫激情后,就此同陌生人般,重回各自的领域,继续做一个好人)?”也许生活有时淡如一杯白开水,而一夜情就像是沉闷的现实生活中一道偶然的闪电,网络色情的泛滥与现实情感生活的挫折,恰似疾风骤雨般,推动“一夜情”这股“潮流”朝着“激流暗涌”的态势“蓬勃发展”,一夜情这一名词已不再陌生,更是性行为的典型例子;
在个体的心理生活中,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性,不仅能给个体提供一种与生俱来的、可以让个体自由消遣的发泄管道,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简单、自然、单纯而令人十分喜欢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有人,以性来享受爱与快乐;
有人,以性来净化自身灵魂;
有人,藉性来引人向善、软化恶行;
性,经常是个体用以实现自身完满的最重要的因素的体现。
与此同时,性,有时也是一种不易对付的力量的显现。
性,一旦与不断滋生的无目的、无责任感混杂在一起,而任意泛滥,则将可能变得难以控制。
事实,确实如此。
为了性的满足,个体可以不惜践踏一切社会规范;
为了性的满足,个体可以不惜抛弃一切已有的名誉和地位;
为了性的满足,个体可以不顾一切以身殉情;
性,究竟是提升,抑或是堕落?
性,究竟是神圣的神秘,抑或是肮脏的罪?
对于性,如果人们过度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就很可能越来越容易步入迷失,越来越难以辨别是非,越来越无法知道究竟什么才是对的,什么却又是错的。
恣意发泄的结果,只能是引发道德的混淆。
心理的性的过程之所以发生,与潜意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性,是以潜意识为其心理动力和原因的。
性,和其它置换机制一样,都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
这个目的,就是焦虑的满足。
性,实际上是个体不能获得直接满足的生命冲动,即焦虑,寻求变相发泄而引起的结果。
附着于性欲倾向之中的焦虑的乐欲化,正是性的本质所在。
所有性的生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理的个体为太强烈的本能需要所迫促,他渴望求得直接满足,而复杂理性却缺乏求得直接满足的手段,结果,复杂理性为实现个体意象格局居中守正,只好返求于内,求助于性,借用性来达到满足受到抑制的生命冲动寻求快乐的要求的目的。
这,就是性的机制。

《行为心理学》的笔记-第5页

很好跟强大

《行为心理学》的笔记-第1页 - 1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黄帝内经》
灵魂,具有理智、意志和情欲三个部分,其中,理智是智慧的,起着指导作用,激情服从它,是它的助手,欲望占据最大部分,它贪得无厌,必须受到理智和激情的控制。 —柏拉图
通过对意识的内省,可以接近和了解灵魂。
—圣奥古斯丁
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由处于意识不到的无意识世界中的行本能(性冲动)所决定的。
—佛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医学家)

《行为心理学》的笔记-第2页 - 2

前意识的基本特征: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被意识到,但在以后,却有可能被回想起来的东西。
前意识所储存的东西,随时都可能为意识所提取。
意识的基本特征:在被心灵感悟的状态下存在的东西。
意识所储存的东西,总是同时和记忆相联系。
混沌意识的基本特征:是在当时不可能被意识,但在以后,却有可能被回想起来的东西。
混沌意识所储存的东西,只有在经过一段能量耗散之后,才有可能为意识所提取。
由于尽管人的心理生活的无意识和前意识历程活动于某一时间内,但在这一时间之内个体却无所觉,因而,我们习惯上,又把这种无意识和前意识历程统称为潜意识。
潜意识,虽然暂时不为心理的个体所觉,但它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却起着巨大作用。

《行为心理学》的笔记-第1页 - 第一章 心理的动力基础

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联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由此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把客观上“落雪覆盖的湖面”,即地理环境和物理环境,看作是“一片雪原”,而把按这种想法采取行为的环境叫做行为环境。
只有受行为环境调节的行为,我们才将之称作行为。
反射的意义在于,它总是激发有机体进行适当的活动以顺应环境,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与环境达到一种中介即平衡状态。
人的心理总是处于非平衡的开放状态。
前意识所储存的东西,随时都可能为意识所提取。
混沌意识的基本特征就是:
混沌意识,是在当时不可能被意识到,但在以后却有可能被回想起来的东西。
混沌意识所储存的东西,只有在经过一段能量耗散之后,才有可能为意识所提取。
第二章 心理结构图示
意识自始至终,不能脱离生命冲动而独立存在。
意识的本质特征,即在于不同于生命冲动的精神。
盲目的生命冲动,需要依靠精神加以引导;而软弱的精神,则需要借助生命冲动作为其动力。
第三章 意向格局
从理性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意义上说,理性只是为了改善人的适应行为而存在。
离开了与行为的关系,理性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中是自由的,是一无所依靠的,人必须自己创造自己,这就使得选择总是成为孤独的源泉,使人在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处于一个脱离一切的、象大海中的孤岛一样的天地,时刻都被一种根本的、永恒的、难以排遣的孤独所包围。
这种孤独,就是选择的孤独。
因为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是孤独的,人只能在可能性中,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并表现自己。
然而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对未来无法把握,这就使得选择又总是成为烦恼的源泉,使人在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处于一种左右为难、心烦意乱的苦闷之中,时刻都被一种朦胧无际的、我无法驱散的烦恼所包围。
这种烦恼,就是选择的烦恼。
烦恼意味着,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因为,人是自由的,人的行为既然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不受完外界的支配和影响,人就必须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行为负有完全责任。
但是,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责任尚未确定,而人,又必须对自己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下作出的选择负起完全责任,这,就使得选择又总是成为畏惧的源泉,使人在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处于一种害怕被与之对立的世界遗弃、作弄、伤害的恐惧之中,时刻都被一种没有具体对象的、不可避免的恐惧感所包围。
这种畏惧,就是选择的畏惧。
人,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体会到追求超越,以求人的行为与人类精神及自然法则取得和谐,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神圣的安详。
这,就使得人的追求自然和谐的意象得以形成。
由于人之所以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其根源,即在于人的精神对自我的执迷与专注,因而,摆脱这种困境的唯一有效途径,即在于通权达变,放下小我,脱离自我中心,也就是转移焦点,一心去予,集中注意于自我以外的事物,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事心存宽厚,诸善奉行,诸恶莫作,从而,毫无痛苦地从选择的状态中超脱出来,融合一个真实的世界。
这,就是忘我。
人的最高选择,总是指向超越的。
人只有忘我,将个人生活汇合于人类全体的生活之中,为理想、为信仰、为事业、为正义而献身,为人类的不断进步作贡献,人才能超越个人的存在,而达到普遍的存在,超越有限,而达到无限,超越为自我奋斗,而达到为人类全体自由而奋斗,从而,无所忧愁,活得满意,活得无拘无束,活得自然,活得有希望,获得稳定而又和谐的快乐。
因此,人所追求的自然和谐的实质,也就是忘我。
忘我,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
追求自然和谐的意象,是生命适应的最高形式。
追求自然和谐的意象,就是推动一个人脱离自我中心,服务社会,投身理想、信仰、事业、正义之中,为追求人类美好的幸福和未来而奋斗的强有力的内驱力

《行为心理学》的笔记-第59页

人的经验世界只是全部潜在于可能性领域内无限多的世界中的一个,他是作为经验主体的人自身选择的结果。对于一个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存在的具体的人而言,外在世界不过是为人服务 的偶然的机遇。人变成什么样子完全是偶然的。其他一切都是变幻不定,可以怀疑的,但是人的经验世界却是真实存在,确定无疑的。
动力心理学观点
心理学如果以实用为目标,就因该把研究重点放在支配,调节人的行为的内部心理过程上。心理学应以活动中的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客观上能够观察到人的行为和探索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解答人的行为时怎样发生的和为什么要发生。
行为环境:由于大多数人的身心状况不同,认知的层面也是不同。因此,多数场合,行为环境是要有所改变的。心理学研究的并不是单单的物理和地理环境,而是行为环境。
人的一切行为就其本质发生而言,都是反射。反射指的是人多机体借助人的心理活动来实现对于环境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行为反应。(反射的意义在于,激发有机体进行适当的活动以顺应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整体上看,人的行为时有目的的。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目的来行动。
心理学的效用;
以相当的精确性来解释人的行为
以相当合理性的预测人的行为
以相当的有效性控制人的行为
第一章心理的动力基础
人的内部心理动力
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与非心理的物理过程存在着同一的自然基础。心里能或力比多。心理能是生命紧张,生命冲动的原始基础。
人的内部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是一个开发的能量系统,他总是在不断地吸收,不断地容纳,不断地释放心理能量。人的心理是非平衡的。平衡意味着死亡。
第二章心理结构图式
第一节人的正常心理结构图式
无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意识,潜意识。
1意识不是心理过程的基础,也不是心理过程的动力。意识自始至终不能脱离生命冲动而独立存在。盲目的生命冲动需要依靠精神加以引导。而软弱的精神则需要借助生命冲动做为动力。精神是用来帮助生命冲动而不是妨碍生命冲动,而总是力图生命冲动获得满足。因此,意识不是心理的实质而是心理的属性,并且使一个很不稳定的属性。意识是是一个继发性过程。
任何意识不过是潜意识这样,那样,直接,间接的表现。
人的非正常心理结构图式
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混沌意识。人的心理系统处于一种非协调,不平衡的紊乱的状态。
第三章意象格局
人的意象
人的意象就是 人的内心世界最为和新的东西。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内驱力。意象是推动或起动的因素,是激发有机体释放心理能的内在力量。
减少紧张状态的意象
讨人喜欢,希望被人赏识的意象
求同的意象
追求卓越的意象
追求自然和谐的意象
1理性生来就是以 自我为动力,是人用来实现自我的工具。作为一种最高形式的心理活动,理性是人的实践智能的集中体现。理性在人的自我需要与环境现实之间起着重要作用。理性地公用在于指引人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与环境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最终实现自我的目的。从理性的功力性和实用性来说,理性只是为了适应行为而存在。离开了行为的关系没有任何意义。。
2作为一种生活的理性必须对人的一切行为作出选择。因为认识自由度,对自己行为的选择正是自由的具体表现。
由于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是自由的,是无所依靠的,人必须自己创造自己,这就使得选择总是成为孤独的源泉。使人在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处于一个脱离一切的,像大海中的孤岛一样的天地,时刻被一种根本的,永恒的,难以排遣的孤独所包围。这种孤独就是选择的孤独。
人的意象格局
第四章心智模型
人的经验世界
人的经验世界只是全部潜在于可能性领域内无限多的世界中的一个,他是作为经验主体的人自身选择的结果。对于一个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存在的具体的人而言,外在世界不过是为人服务 的偶然的机遇。人变成什么样子完全是偶然的。其他一切都是变幻不定,可以怀疑的,但是人的经验世界却是真实存在,确定无疑的。
:人的认知结构
人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上,主客体的分化替代了原来那种混沌一体的模糊状态,并使人最初的,在减少紧张的本能意象驱使下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自发形成的简单的,间断的,无组织的原始格局,通过同化,调节和平衡而发生变化,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可以用来帮助人以实现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复杂,连续而又秩序井然的新的格局,也叫人生结构。
人价值系统
每一个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象的需要,从有连续的经验世界中把他所注意到的,有效用的部分精心的加以挑选出来,组织成为一种各部分相互之间最大限度的协调一致的合理而又高效的整体结构。
一个人的价值系统与其经验世界,认识结构一道组成一种复杂而又统一的反应倾向系统。这就是人的心智模式。
第五章情绪与意动
情绪
生命冲动内所储存的心理能量的多寡取决于环境刺激与个体意象格局的相关程度。
对环境刺激所引起的身心变化的知觉就是情绪。情绪只是一种身心的感知,人的心灵对有机体自身内部状况的变化即对生生不息的生命冲动运行的反应或感知。
意动
任何意动都是心理的个体有意识的将生命冲动指向一定客体的活动。意动既然总是指向客体,那么如果没有客体也就没有内容,意动成立空中楼阁,因而内容对意动具有依附性。
第六章情感与理性
情感
情绪一旦为心理的个体所察觉,经过意志的过程和观念的形式结合起来,就可以称为情感的东西。
理性
理性是指心理的个体从维持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目的出发,通过知觉操纵现实,参考现实控制,支配生命冲动,在价值系统指导下寻求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与环境达到一种中介。情感激起理性成为理性的发端并发展了理性,理性的力量是从情感哪里得到的。理性是来帮助情感而不是妨碍情感的。
1情感绝对先于理性,本能绝对优于反思。如果情感代表欲望和激情,理性代表理智和达观。
第七章自然行为与冲突
简单理性和自然行为与复杂理性
1当生命冲动服从个体自然意向格局现实的外部环境有赞成生命冲动时,由于减少由于生命冲动的存在而导致心理的个体所处的紧张状态对于个体意象格局居中守正不利,理性为力求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总是顺乎自然而不违逆生命冲动,因而在这种情境下的原始情感总是得到理性的许可,如吃饭。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种理性 和情感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同一状态,称为简单理性。
2因这种理性和情感之间总是处于一种相互不协调的分裂状态,我们称为复杂理性。
冲突
第八章冲动行为与欲求不满
从本质上说,冲动行为是复杂理性为保持生命冲动的欲求和影响生命冲动满足的环境之间的平衡所做的努力。所有冲动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复杂理性为太强的本能所迫促,他渴望求得满足因而在思想动摇之中审视实践情况,在思想迷乱之中以力求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原则洗涤思虑,考察善恶祸福,寻求聚合,在忧惧解除条件下做出决断顺应时势而动,引导个体和合乎于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而行。
抑制与欲求不满
抑制也就是将生命冲动寻求直接快乐的要求从个体清醒的意识中排斥出去。抑制常常使得心理的个体表现出好像根本没有那些生命冲动思的。
第九章焦虑与反抗


 行为心理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