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要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人的需要理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8-01
ISBN:9787100053174
作者:(英)莱恩·多亚尔,(英)伊恩·高夫
页数:433页

章节摘录

  第2章 人类需要的必然性  现象学的观点:社会现实的回击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在此探索社会学领域中现象学著作中的问题及其研究人类需要的相对主义方法(特里格(Trigg),1985,第5章)。舒茨曾经是纳粹时期的难民,他否认社会结构的客观性,在评价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欣迪斯(Hindess)嘲笑道:不可能有舒茨政治学,也确实没有任何种类的理性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建立在社会世界的“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这种“知识”仅仅包括众多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中的一个系列。欧洲的法西斯主义只不过是某个讲故事的人偶然编造的一种形式,是他碰巧感兴趣的一些事实和事件。那么(舒茨)为什么逃往美国?(欣迪斯,l977,第76页)  我们无法通过把一切都简化为日常生活中关于偏好的个人之间的谈判来解释自己行为的意义(例如,成为纳粹迫害的受害者),无法解释有助于形成这些意义的制度性因素(例如,导致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取得成功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也无法解释当这种意义以特定形式(例如,骇人听闻、后患无穷的大屠杀)在制度上强加给个人的严重伤害的客观性质。  ……

书籍目录

前言简介第一部分 相对主义与人的需要问题  第1章  谁需要人的需要?    正统经济学:需要就是偏好    新右派:需要是危险的    马克思主义:需要是历史形成的    文化帝国主义的评论:需要具有群体特征    极端民主主义者:需要是漫无边际的    现象学的观点:需要是社会造就的  第2章  人类需要的必然性    正统经济学:评价的循环    新右派:终究还是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决定论愤世嫉俗的目光    文化帝国主义的评论:压迫的客观性    极端民主主义:群体道德的浪漫化    现象学的观点:社会现实的回击  第3章  “需要”的基本原理    需要是驱动力    需要是目标和策略    需要、相对主义与道德  第二部分  人的需要理论  第4章  健康和自主:人的基本需要    需要是人类行为和互动的前提    生存/身体健康是基本需要    自主是一种基本需要    比较需要满足中出现的问题  第5章  满足基本需要的社会前提条件    个人自主的社会层面    四个社会前提条件  第6章  人类解放与满足需要的权利    义务、权利和道德互惠    特殊义务与需要满足的最优化    相对主义与人类解放的前景    附录:敌人需要满足的权利  第7章  理论上的最优化需要满足    哈贝马斯与理性交流    罗尔斯、正义与最优化的需要满足    修正罗尔斯    对罗尔斯的评论    国际主义、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第三部分  实践中的人的需要  第8章  需要满足的测度    社会指标和其他人类福利的直接测度    满足物与“中间需要”    基本需要满足的标准    中间需要满足的标准    设计需要满足的社会指标所遇到的问题  第9章  身体健康与自主    生存与残疾    身体疾病    自主与精神病    学习与认知技术    社会职责与参与机会    批判性自主  第10章  中间需要    食物和水    住房    无害的工作环境    无害的自然环境    保健    童年安全    重要的初级关系    经济安全    人身安全    教育    安全的节育和生育  第11章  最优化需要满足的社会前提条件    再论人权的普遍性    消极自由的程序性前提条件    积极自由的物质前提条件    经济可持续性与子孙后代的权利  第12章  描绘人类福利的蓝图:三个世界中的需要满足    描绘客观福利的蓝图    基本需要与中间需要    社会前提    需要满足的性别差异    结论:全球福利模式第四部分  人类需要的政治  第13章  建立需要满足的政治经济学    第三世界中的经济发展与需要满足    第二世界中的国家社会主义与需要满足    第一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需要的满足    全球性的困境    建立一种需要满足的政治经济学  第14章  双重政治战略    理论上的双重战略    支持权力集中的论点    支持权力分散的论点    实践中的双重战略参考书目索引

作者简介

这套《社会政策译丛》推荐 给读者若干国外社会政策的代表性著作。欧美各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在社会政策方面已经取得丰富的实际经验,并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认真研究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为我国社会政策研究和改革实践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平台。
丛书的编者希望能够通过这套丛书,对社会政策的学者、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启示。我衷心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够获得一定的成效。

图书封面


 人的需要理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人的需要”这个概念使用非常广泛,有时人们用它来证明社会政策的合理性(如身体虚弱的老年人需要更多的住房保障),有时被用来批评社会政策(如英国的学校教育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要)。这个概念用途如此之广,我们简直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它,我们的各项工作如何能够进行下去。我们根据需要作出决定,把某些事情,而不是其他事情,置于优先地位,这些决定难道不是必然的吗?然而,需要这个概念也一直遭到滥用。计划者根据他们关于满足人的需要的专业见解,论证并且实施了许多灾难性的社会政策,例如不得人心的公共住房政策,或者那些强加于人的、爱管闲事的福利金管理者。这种滥用在东欧国家的制度中最为显著,在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中被称为“对需要的专政”(费赫尔(Feher)等,1983)。确实,我们观察到的这些滥用非常广泛,以至于许多人拒绝承认共同的人类需要的存在,而我们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成功的方式来计划如何满足这些需要。 与这种观点相提并论的是一种更加普遍的态度,怀疑那些标榜普遍和客观的理性或现实概念的连贯性。有些评论家强调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于人们推论和感知世界的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他们否认或尽量抹煞那些主张所有人的需要从根本上相同的理论的重要性。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自由主义者、自由意志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反种族主义者和其他社会批评家越来越把人的需要看做一种主观的、与文化相关的概念,这种信念对“新右派”在1980年代的知识界占据统治地位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如果客观需要的概念没有根据,那么人们除了相信只有个人才知道他们自己最需要什么、除了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主观目标或偏好,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吗?要想达到这一点,还有什么机制比市场更好吗?有一点很清楚。涉及评价人的状况的一系列概念与普遍和客观的人类需要确实存在的观点之间存在着无法分割的联系。例如,我们很难看出支持提高人类福利的政治运动如何可以不赞成以下相关的观点: 1.可变的社会环境可以使人受到严重伤害,导致深重的苦难。 2.社会正义的存在与严重伤害和苦难成反比。 3.旨在最大限度减轻严重伤害的社会变化得以持续实现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发生了社会进步。 4.当最大限度地减轻严重伤害的社会变化没有得以实现的时候,它所导致的社会环境与受害者的客观利益相互冲突。…… 在探讨这些思想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处境,个人在关乎人的需要的政治中的重要性。有时人们认为,当个人需要的道德重要性在政治上被减小到最低限度时,集体将会从中获利——例如,通过强制实行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然而同时,如果以集体的名义过于忽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那么就会有因小失大的危险。如果没有清楚明晰、安全可靠的参数来衡量个人的自我表达和私人所有权,就会失去实行再分配的理由——即失去了个人作为一个人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可能性。 在介绍下文中人的需要理论时,我们不满足于强调这种矛盾冲突,还要以某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努力做到这一点的同时,还希望声援一种论点,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接受的观点: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许多经典原则之间水火不容,是一个虚幻的错觉。国家社会主义的不断崩溃已经表明,如果不尊重个人的权利,社会主义原则就会成为危险的抽象概念。然而,剥削和剥夺权利的现象在整个西方世界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也表明,政治和经济自由的形式保证如果忽视了个人表达的物质前提,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破坏自由主义的原则。
  •     本书于2008年1月就出版了,但当我于2009年7月在深圳书城购书中心社会科学综合灯书架最里面靠墙那一架书的最下层里面发现它时,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了。当时看到了8本。昨天我去看时,还有七本。看来命运颇舛。    本书是探讨人类需要的一本专业“巨著”!豆瓣上有人列入到市场营销类中,如果不是有意拔高了营销理论就是对本书的一种误解。本书所探讨的人类的需要并不是市场营销所包含的需求!    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需要是相对的或者说完全由个人主观决定的,还是具有普遍性或者说客观的?    这种需要如果不是通过演变成需求而与人类相关,又如何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呢?    这种需要涉及的是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在中国语境下多指政府用于福利和社会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在国际上是由于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出现的发展逐渐则学者研究而发展出的一门边缘科学和跨学科科学。    说得具体些,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和广泛讨论的与社会稳定与和谐紧密相关的领域: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弱势群体、犯罪、残障、失业、老龄化、退休养老......    如此一看,我们是否觉得这一领域和这一学科十分重要呢?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    从国内的情况看,如果掌权者认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对被统治者来说是最好的,他们就可以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借口使其权力的行使合法化,即被统治者的偏好被降低于统治者所认为的标准以下,低于统治者认为人民的“实际需要”。为了人民好,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的措施,但好与不好你主观的东西是无权参与也无权否定了。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从国际情况看,人的需求论演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可以不断地蹂躏那些被其在经济和文化上殖民的国家和地区,殖民者通过一种西方“进步”的观念,使其帝国和各方面合法化。如此一来各种反殖民反帝国的抵抗最终都变成了反抗普遍需求论者。需求从此与文化直接对等了。    文化的冲突演变成了需求论的冲突?    我们首要关注的仍然还是国内情况。即在社会改革所引起的剧烈变动中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各种探讨社会保障的理论其立足的根本或其理论本体都必然回归到人类的需求理论上来:是相对的还是客观的?每一个方面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论,造成各国不同的政策,产生相似或相异的结果。解决了各种问题也引发了种矛盾。    从我国现状来看, 国家强制民营企业承担着员工的社会保障的责任,但国家却并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比如减税,以减少企业的负担。而国家对于国企,为了减少其原承担的“包袱”--退休职工养老退休金等---又没有增加其现有职工的收入或提高对国企的合理税收。    比如,国家十分高昂地征税个人所得税,却并没有把这部分税收用于个人的社会保障中。诸如此类的事项,多数本身正是由于国家政策混乱和权力滥用导致的却仍然用混乱的政策和权力去解决,导致恶性循环。    改革三十年来,特别是后十年,国家加快了收益的速度,导致国家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几乎成为“世界首富”,但这些资本并没有投入到国内那些嗷嗷待哺的私营企业身上和各种社会保障项目上,而是投向了国外,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对于国内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征收高额的税和发行“父债子偿”的国债来实施。导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没有合理合法的保障又成本高企不下,如果高昂的建设成本将来还是要分摊到使用者身上,而如此一来国民整体的生活成本就十分“高贵”了。高“回报”的国债,还是要通过将来的高税收来偿还的,税来自何处?羊毛!    有些离题......    本书作者广泛批判了各种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等等。唯一坚持相信的是人类存在着客观的需求!    当然,如果结合一下斯多噶派的理论和纳斯鲍姆的《善的脆弱性》可能更易理解。最后,说一下翻译的问题,我觉得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绝对算不上是上乘之作,比如,把通行的诺齐克翻译成诺日克,把市场失灵翻译成市场失败,把通用较宽的囚徒困境翻译成囚犯困境等等。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影响评价。有些语句生硬或令人费解,就不再举例了。实在可惜。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很理想主义的一本书。逻辑清晰,从原则到具体实施都考虑到,体现了作者的视野之广和思考之深,道德感和责任感强烈。 本书的最高追求是人类解放,但这始终是个模糊的概念,导致了具体理论的模糊和悖论。
  •     对需要理论的梳理,是一本好书
  •     讲的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需要,本人不太感兴趣。
  •     毕业论文用得到 理论
  •     还未读,等读后再反馈。
  •     人有什么需要,这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关键是,什么样的需要是“基本需要”,致使人类社会应该想办法让所有人的这类需要都能得到满足。这是关涉到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本书对这一关键问题的梳理,足以帮助我们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社会政策,无论是中国的社会政策还是希腊的社会政策,都进行有根有据的反思。
  •     应该改名《社会需要理论》,因为本来就是关于社会政策的。基本上就把人当成社会的一个零部件来看了。
  •     书还可以,就是内容有点老
  •     也是时代背景下在矛盾、反思和批判中的产物。可惜的是作为社会学类的著作,译文并不算优,如果没有知识背景,读起来会比较困难。但是关于社会发展必读一系列书中的一本。
  •     跳着看的,很水的一本书。
  •     健康和自主是人的基本需要
  •     只有七个人读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