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栖止木》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心的栖止木章节试读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547012246
作者:[日]河合隼雄 著,赖明珠 译
页数:197页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22页 - 8 蛹内蛹外

青春期——蛹内蛹外
青春期就像毛毛虫要变成蝴蝶之前先变成“蛹”那样。从外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其实内部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对于自己内部正在发生的大变化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并不明白。因此,无论如何都会变得沉默寡言,好像变得很内向。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渐渐地不去上学。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内部所发生的大变化被泄露出来时,往往表现出不良的行为。这种情况,其实孩子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样做。总而言之,不做出一点什么事情,他们心里就不安稳。如果能充分理解这一点的话,对于遇到中辍生活窝在家里不讲话的孩子,和遇到不良少年基本上是相同的。“不管现在是什么状态,只要经过这段时间之后,就会好好地长大成人,所以这个期间就陪他们度过吧。”
。。。
只要把所谓青春期想成是“蛹”的时期,那么经历某种程度的“粗暴”体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时候身为“蛹”的守护者的大人,不要逃避,要好好地从正面去面对他们,这点很重要。如果这时候逃避了,只会把孩子贴上“坏”或“异常”的标签,那么这只会助长孩子变得更奇怪而已。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128页 - 49.对谈的准备

父母和孩子的对谈:
那么必须做什么样的准备呢?首先要调整身体状况,好好吃、好好睡,必须准备好就算彻夜谈下去,身体也能支持下去的状态才行;其次要有“心理准备”,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这点。“心理准备”之中,最重大的事情是,要能觉悟必须彻底倾听对方的话。很多父母,虽说要跟孩子“对谈”,但往往完全不能做到互相对话,只会单方面发言。这时候首先要仔细倾听对方说话,如果没有觉悟是办不到的,而且如果没有足够宽容的心,也没办法什么话都听得进去。父母口头上虽然说“什么都可以自由说”,但大人如果不自由的话,也谈不成。如果大人没有“不管说什么都没问题”的轻松心情,光口头上说“可以”也没有意义。很多大人想做的,是相当于先把对方的身体绑起来,然后说“你自由地动吧”一样的“对谈”。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32页 - 11 命运的和音

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可以享受到极方便而舒适的生活了,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做相当多的事情。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陷入命运的不幸中。像我这样的心理治疗师很多情况会感受到命运力量的强大,也亲自接触到受到命运折磨仍坚强地活下去的人的勇敢姿态,那人性的光辉令我感动。
珍惜自己的意志和努力活着固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然而能够继续感觉到命运的力量,就像笙的微妙和音那样,我觉得人生的意味会更有深度。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122页 - 47.囹圄

其实从以前开始,就经常出现“守护”少女的老爷爷。父母往往为了孩子的成长而焦躁不安,或为了自己的事情自顾不暇,很难过度“保护”孩子,有些父母因为着急想看到孩子的成长,而忍不住想要破茧偷看里面的情形。虽然觉得现在难得有这样的老人了,不过这位祖父却是蹲在牢狱里达13年的人。也就是说,或许他把13年间的囹圄生活,靠自己的努力当成“蛹”的体验来活用,在这之间当世俗的其他老人们都已经“现代化”,丧失了足以“守护”子孙的坚强和气性时,他却能蜕变成伟大的“祖父”。并不限于青春期。人类要茁壮成长,都需要经历某种类似“蛹”的体验。然而,说到蛹,总是伴随着面临许多亲人死亡的人,这不禁让我想起因《论死亡与临终》而闻名的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的演讲,她说:“对人来说,这个世间的生活好比“蛹”,而死则是变成“蝴蝶”飞往死后世界的出发。”祖父变成蝴蝶飞往死后世界了。那么支持祖父度过蛹的体验的,难道不是孙女珠子吗?出乎意料的,人类,并不是谁单方面对谁有帮助,其实是互相帮助的。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34页 - 12 妹妹头老师的回忆

妹妹头老师不擅长说教,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但是,他只表达对学生作品的佩服,或陈述感想而已。就这样,那位学生的生活态度渐渐好转了。老师与其全神贯注在由上至下的填鸭式教育,不如像“妹妹头”老师的做法那样,老师和学生肩并肩地专心投入工作。这中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关系,其实已经建立起很深的关系了。而且,以这种深入的关系为支柱,学生也能以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这位学生,想必从“妹妹头”老师操作道具的方法、进行雕刻的态度等无言的行为中,已经学到生活的态度了。
“关系”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39页 - 13 优点、缺点

在这之间,自己这个人,包含了所有的优点和所有的缺点,全世界就只有一个这样的人,不是吗?于是我说,所谓自己的存在,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无可取代的东西得到大家的认可。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28页 - 10 年龄加括弧

年龄加括弧
所谓把年龄括起来,意思是没有忘记年龄,但总之还是去做看看。而且,人这东西也真有意思,虽然是老龄的男性,但在内心深处,还有小孩的童心、有年轻人的心、甚至有女人的心。以音乐来说,主旋律虽然是老男人,但陪衬的协奏和伴奏,则有年轻人、有儿童、有女人以及有各种东西来增添色彩。这些全部合起来,才组成一个人。 拘泥于年龄和性别的人会变得很单调,听不到主旋律之外的声音。忘记年龄的人,就像低音太大声盖过主旋律一样。把年龄放在括弧里,有时去掉,有时把括弧的周围强化、弱化,人生会更丰富。把年龄放在括弧里,不只是老龄者,或许年轻人也可以。我觉得有时把年龄放进括弧里,有时拿掉,生活似乎变得更多姿多彩。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14页 - 心灵的风景

“弱”与“心灵的风景”
那瓦侯人住在美国,但他们过的却不是现代文明的繁荣生活,而是继续过着和自然拥有密切关系的生活。
要说他们“弱”,在现代社会中,或许可以说他们就像儿童那样,非常“弱”。但其实正因为如此,我想他们反而看得见“强”人所绝对看不见的“心灵的风景”。
强,麻木,弱,敏感?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125页 - 48.防止烧光法

所谓的“烧光症候群”,大家拼命地为工作热心卖力,长久下来,忽然失去了工作意愿,变得有气无力,像个“烧光”的空壳一样。在医疗场合,由于对方是活生生的人,因此当在努力工作“为患者全心付出”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忘记自己的极限。不久,“烧光症候群”却急剧发作而开始烦恼了。于是,为了不要“烧光”,而有了要保留自己的力量,工作时经常要考虑到极限的想法。对于这种做法,从旁观察,事实上就是有人可以一面令人觉得工作得那样卖力,一面还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兴趣上,不至于烧光而元气十足地充分享受生活。在这里,所谓“疲倦”的情况,应该知道不只是身体能量而已,其实和心的能量消耗也有关系。身体的能量只要使用就会消耗,必须靠吃饭和睡觉来补充。只要循环顺利的话,稍微勉强一点还是可以恢复。相对的,“心的能量”使用之后也会因消耗而减少,但在某种意义上,有时候也有越用越多的情况。当心的能量的循环顺利时,给予和接受适度进行下去,自己的心的能量就不会减少。有时候,甚至会感觉收到的能量比自己用掉的能量还要多。然而,所谓“死心眼”的人,心里总认为自己在为别人付出,因此对方好意传送过来的心的能量,却没有接收到。也就是,变成只有消耗自己的能量而已,于是自然就会“烧光”。其实,这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事实。就以教养小孩来说,婴儿以微笑对母亲送出心的能量,母亲却没有能够接收到,结果这位母亲可能会因为育婴而感到疲倦得烧光了也不一定。如果能留意到心的能量循环,并学习巧妙地接收进来的话,人可以工作得更带劲,还有余力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活得健康又快乐。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119页 - 46. 个人主义

事实上在欧美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父母就会给他们自己的房间。但那是寝室不是个人房间。除了睡觉和换衣服之外,孩子通常大多和家人在一起,不是在客厅就是在厨房或餐厅。
”孩子和父母争论,或和兄弟姐妹吵架,都发生在客厅或其他公共空间。所以在家人这个小集团之中,可以学到人与人生活和相处的困难和美好。“
“如果小孩关起门,躲在房间里不出来的话,父母会以为小孩有什么异常事态,当然会立刻敲门准备进入房间和孩子交谈。然而日本的父母却以为放任孩子躲在房间里就是尊重他们的隐私”
像这样开始引用起来时,甚至会被诱惑得忍不住想全部引用,不过肯特先生所指出来的现象确实没错。原来为了培育个人而设的“个人房间”,在日本反而变成为了达成个人主义必须训练人际关系的逃避场所。
其次是家人的对应方式。家人应该一起吃饭,这时候可以一面在餐桌上愉快交谈,一面学习用餐礼节和对事情的想法,并以“个人”成长下去。然而日本现在怎么样呢?家人多半是个别分开吃饭。
而且,家庭里的一切事情都逐渐创一化、商品化、家人很奇怪地变“平等”了。这样一来,真不知道该谁负起责任,来执行培育孩子将来成长为“个人”的成人所必要的教育了。
日本的父母只关心孩子有没有“用功读书”,却疏忽了培育“个人”的人格教育。
在感叹最近年轻人的所作所为之前,日本的大人似乎应该回头看看自己的生活,有必要检讨自己是否在助长“个人主义”的产生呢?
感觉这个地方很难区分,有些地方又提到,需要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在家庭治疗的案例中有提到说过分没有边界的家庭就是孩子和大人都无法关上房门的。
对于需要和家人充分的互动,不把个人的房间作为逃避人际关系的场所,有些道理。可是适当的缓冲依然是需要的。
而吃饭时讨论问题的做法,虽然一直都是如此,但是又有人提到说吃饭的时候不应该讨论问题,以免影响吃饭的心情。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6页 - ⒉ 修复的困难

修复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个案是相同的。每次都必须重新思考才行。也就是所谓不可忘记初学时的热心和谦虚谨慎。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11页 - 4 好人“抑郁”

抑郁症的病人,借着开始某种创意性的活动,而顺利克服病症。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4页 - 2 修复的困难

修补之道:
布料有缺陷的地方,先确认那布的材质,算出缺损部分每根线的针数,织出同样的东西来修补。好像会令人昏倒的工作,但就是要这样耐心地做下去,花几年时间去完成。那专注和毅力,令人由衷地敬佩不已。
修复的时候,如果修补用的布比原来的布强韧的话,反而会伤到原来的布。于是,用来修补的布,最好比原来的布“稍微弱”一点,那分寸很难拿捏,他们这样说明。我一面想着原来如此的同时,一面想起自己的往事。
我大学毕业,如愿地当上了高中老师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当时真的很热心地教育学生,积极地多上了很多补习课。然而,我这样卖力地教,学生的成绩却不见得有进步。
我下了很多功夫努力教,却看不出什么效果。过了好久以后,我才明白过来,我的愿望和能量过强,反而让学生的成长力萎缩。修补的一方不能比被修补的一方强。
。。。只是我做的心理治疗工作,并不是由我做修复,而是帮助咨询者引出他们自我修复的可能性,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好起来,不过在那过程中所需要的纤细感觉、精神专注力和持续性等方面,可以说与古代美术品修复完全一样。
“修补用的布比原来的布强韧的话,反而会伤到原来的布。”“修补的一方不能比被修补的一方强。”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178页 - 69.选择


这是在参观小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出以理论上容易迷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或不得不思考的情况。问学生“你们觉得哪一边比较好”,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成两组,让他们讨论哪一边比较好。这是上道德课时常常采用的方法。
孩子在被分成两组的时候,有一个没有被分出去的孩子。为什么呢?对老师这样的发问,这孩子堂堂正正地回答:因为很难决定。让我再想一想。还有,可以请老师说明得更详细一点吗?
连我都感到很佩服。确实人有时候会迷惑自己的生活方式该往左或往右。孩子们对老师的问题,虽然都能暂且决定答案,不过其中可能也有人感觉没那么容易决定。在来不及深入思考之下,只好决定其中之一,“算了,就这边吧”,于是选了一边。
然而,竟然有人说“因为不太容易决定,所以请让我想一想”而继续站在中间,真了不起。而且,他还要求想知道更详细的。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27页 - ⒐ 保持与破坏

文物应该受到保存,但是“文化”和“传统”是活的东西。活的东西要继续变化才有意义。不适当地想要“保存”,或许可能反而断送了生命。

《心的栖止木》的笔记-第144页 - 56 恋爱今昔

直线式的爱与圆环式的爱
罗密欧的爱是直线式的,一直往前冲,而朱丽叶的爱也在那直线上,一起笔直往前进。当然,在这条直线上出现了强有力的障碍物。虽然如此,两个人这条直线的行动并没有改变,最后正如您所知道的是悲剧收场。《羽衣》的爱则是圆环式的,和“包容”与“被包容”有关。这里没有障碍物,和这相关的人逐渐都被包含到这圆环里去。相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热烈而强烈的恋爱,这边却是温柔而优雅的。两者虽然都同样受到命运的强烈影响,但前者和命运战斗,后者则相对地与命运同流,拥有“像河流一样的智慧”。罗密欧的爱,符合鲜红的血的印象,萤的爱则像透明的河水的印象。


 心的栖止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