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电影谋杀案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9867335661
作者:艾勒里.昆恩,愛德華.霍克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艾勒里.昆恩 Ellery Queen(1905~1982)
艾勒里‧昆恩其實是兩個人,一個是佛列德瑞克‧丹奈(Frederic Dannay),一個是曼佛瑞‧李(Manfred Lee),這是一對出生於1905年的堂兄弟,艾勒里‧昆恩這個名字是他們聯手創造出來的。而這個名字,據推理評論家安東尼‧鮑查所言,「艾勒里‧昆恩,即是美國推理小說的同義詞。」
所謂推理小說的同義詞指的是,從1928年首部長篇《羅馬帽子的祕密》問世開始,昆恩便逐步接收了范達因美國首席古典推理大師的位置,以每年一至兩部的速度穩定出書,一路貫穿到七○年代,統治時間長達半世紀之久;而昆恩扮演的可不只是書寫者而已,他們(因為有兩個人,就像是連體嬰)同時辦雜誌,編選集,搞廣播和電視,不讓古典推理征服全國勢不罷休──他們既是王者,也是傳教士和大使。
做為推理小說家的昆恩,不以創新詭計取勝,他們最大的力量來源,是通過對過往推理名著的整理和深刻理解,總結前代大師之精髓而集其大成,使小說呈現一種高度成熟期的穩定水平,成為基本古典推理迷極佳的選擇。
曼佛瑞‧李於1971年去世,佛列德瑞克‧丹奈則在相隔十一年後的1982年辭世。

愛德華.霍克 Edward D. Hoch
1930年2月22日生於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當代美國短篇推理創作最多產、品質最高的作家,很可能也是全世界短篇推理寫作量最大的一位,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超過千篇作品問世,被譽為世界短篇推理小說之王。

九歲接觸「艾勒里.昆恩推理劇場」廣播劇後,從此深深迷上推理小說。十九歲那年加入美國推理作家協會,因而認識了約翰.狄克森.卡爾、艾勒里.昆恩、克雷格.萊斯(Crag Rice)等大師級作家,埋下日後提筆創作推理小說的種子。結束大學學業後投身出版工作,接著進入廣告公司上班,多年創作此時終於受編輯青睞,於1955 年在雜誌上發表第一篇小說<死人村>。1968年以<長方形的房間>拿下愛倫坡最佳短篇小說獎,促使他決定辭職專心寫作。1973年4月開始,在美國發行量最大、經營最久的《艾勒里.昆恩推理雜誌》上持續刊載小說至今,並在艾勒里.昆恩晚年代筆完成長篇小說《色情電影謀殺案》。2001年,愛德華.霍克獲美國推理作家協會頒予大師獎(Grand Master),肯定他多年來為推理文學的努力與貢獻。

作者简介

縱橫好萊塢的名製片在石景市旅館內遭槍殺身亡,命案隱約與二十年前拍攝的一部色情片〈野仙子〉有關。州長特別派了私人聘用的解危專家麥可.瑪寇前往當地調查真相。隨著調查進展,牽扯進來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可能撼動石景市的經濟命脈「曼氏企業」的經營。麥可.瑪寇在調查過程中,多次身陷險境,也遇上了大罷工事件及婦女解放運動的示威活動。

他必須藉由凶手的小小疏忽來解開謎團,從謊言中洞見真相。


 色情电影谋杀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屈指一算,自己已經有好幾個月都沒讀過一本推理小說,揭開書頁後便狼吞虎嚥起來。麥可.瑪寇系列有四篇短篇和三篇長篇,而三篇長篇都由不同作家寫成,霍克本身名氣響亮,加上出版社將會出版他的短篇集,於是麥可.瑪寇系列最後一部作品反是第一部譯成中文,不過我是比較喜歡順序讀下去哦。《色情電影謀殺案》揉合了冷硬和本格派,故事中冷硬和本格的「味道」很協調,既能說出了階級衝突和種族問題,但也提供足夠線索給讀者去猜測兇手,希望整個系列也能維持這個特色。不過每次描寫人物出場的時候,都有種像「Pocket Monster」裡面遇上甚麼精靈都會鏡頭一轉,把精靈的資料、特殊技能等羅列出來的感覺,當然不只是這本小說才給我這種錯覺。這種描寫雖然可以立刻幫助讀者建立起第一印象,但是在這本小說裡,人物的行動都在意料之內就沒有甚麼特出的驚喜了。http://mystery.blogger.net.tw/312/2005/12/04/12524
  •     很中规中矩的一部解谜作品,虽然其中没有出现艾勒里,故此也不算奎因仿作,但是就作品的风格而言,已经比较接近好莱坞时期或者那几部不算太成功的莱特镇作品,一个专营不可能犯罪的写手,可以效法奎因到这样的地步,还是很令我有些动容的。要知道,比起不可能犯罪的天马行空,古典解谜派不越雷池一步的严谨端的是难能的多了。不过,比之正版奎因的行云流水,这样的仿作至多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聊作纪念之时的嚼头。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效仿者捧到奎因迷面前的作品,这质量若是出自巴纳比兄弟之手,那在他们的一众作品中一定是不合格的要倒掉的,但是是仿冒者之手的,那么即使不怎么上得了台面,至少也是充充饥解解馋的,明知这是假的,但是从与正版的似是而非的关联点上,可以让人回想起当年阅读奎因作品时的那份激越,那份醍醐灌顶,那份千人万人中唯此一人的信靠感,总也是好的。然而,这个我并不太喜欢的短篇量产王霍克老先生,在不太有质量但也聊胜于无的仿作最后那篇细数奎因作品的纪念文,倒真的是又再度让我回到当年,那一个个由艾勒里、由雷恩伴随的冬夜与夏午,从埃及、希腊、法兰西到XYZ以及好莱坞与莱特的悠游行程。那么多推理小说读下来,如果可以,我还是要那么自私的说一句:(不怕置其他推迷的情感于脑后,因为我相信,真正的爱是可以秒杀掉似是而非的暧昧的),奎因之前,正统的古典解谜尚在亦步亦趋中摸索,奎因之后,再无纯正经典又好玩的古典解谜。安东尼.布查说:奎因,即是美国推理。此言非虚,其实当美国推理迎来汉米特,钱德勒那丕变的冷硬类时代时,难带就一丝丝也闻不到后期奎因的变革作品中的些许味道吗?也许只是我的YY,也许爱他的会自然的冥想出一切不搭界事物中的相关性,好像蝴蝶效应。不过,容我再放肆的进一步,他又何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美国推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艾勒里,黄金时代,你还可以读谁?没有奎因,这个时代,真的那么黄金吗?诺克斯?(超过了奎因的繁复与缜密,但过了线,对正常人来说这书难免消化不良)范达因? (他的成功在于寡作)克里斯蒂?(很浅的池子,很多的水)切斯达顿?(不如去读封神榜)卡尔? (不如去读切斯达顿)福翠儿? (如厕时可以随意翻读)劳森? (和卡尔倒是可以找个机会比下谁的破绽更少)赛耶斯? (在阿加莎、铁伊间最接近古典正统解谜派的,可也是读来最无趣的)当然,还可以列出上百的作者,但是真的有意思吗?读下去真的有意思吗?山至绝顶我为峰,我眼中的黄金时代其实都只在这人(两人)身上。于是,我眼中的古典黄金时代。可以被全然替换成EQ两个字母。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看名字就惹人兴奋,尤其还是奎因和霍克的合作。但其实从未真正了解到这部作品,埃勒里的作品年表上也没见过。于是有了以下万能的百度:
       “侦探小说黄金时代最高成就者埃勒里·奎因联手短篇推理小说之王爱德华·霍克
        《色情电影谋杀案》(1972)是以埃勒里·奎因名义发表的长篇,也是爱德华·霍克为数极少的长篇作品之一。当时,埃勒里·奎因组合中的曼弗雷德·李授权一些作者使用奎因的名义出版了一系列平装小说,《色情电影谋杀案》是该系列的最后一部。李在收到霍克的大纲之后几个小时就去世了,于是由弗雷德里克·丹奈对小说进行了修订。尽管埃勒里并没有在这部作品中出场,但霍克还是尽量模仿奎因式的公平线索和紧凑情节,并设计了伪装得很深的凶手。”
  •     最后的评价基本同意。
    《推理机器》系列较好的似乎只有2篇,卡尔等人的作品优劣不一。
  •     没有霍克的特点,也缺乏奎因的灵魂。这句精辟。
  •     毕竟是那个时代的黄金 总有时代的局限性
  •     没有霍克的曲径通幽,缺乏奎因的酣畅淋漓。
  •     SF~~
  •       屈指一算,自己已經有好幾個月都沒讀過一本推理小說,揭開書頁後便狼吞虎嚥起來。麥可.瑪寇系列有四篇短篇和三篇長篇,而三篇長篇都由不同作家寫成,霍克本身名氣響亮,加上出版社將會出版他的短篇集,於是麥可.瑪寇系列最後一部作品反是第一部譯成中文,不過我是比較喜歡順序讀下去哦。《色情電影謀殺案》揉合了冷硬和本格派,故事中冷硬和本格的「味道」很協調,既能說出了階級衝突和種族問題,但也提供足夠線索給讀者去猜測兇手,希望整個系列也能維持這個特色。
      
      不過每次描寫人物出場的時候,都有種像「Pocket Monster」裡面遇上甚麼精靈都會鏡頭一轉,把精靈的資料、特殊技能等羅列出來的感覺,當然不只是這本小說才給我這種錯覺。這種描寫雖然可以立刻幫助讀者建立起第一印象,但是在這本小說裡,人物的行動都在意料之內就沒有甚麼特出的驚喜了。
      
      http://mystery.blogger.net.tw/312/2005/12/04/12524
  •       介绍说,这是“逻辑之王”埃勒里·奎因与“短篇不可能犯罪之王”爱德华·霍克联手打造的推理小说。我相信看了这么诱人的介绍,谁都无法压抑想一睹为快的冲动吧。
      
      本书讲述了一位好莱坞著名制片人为了寻找二十年前拍摄了一部经典色情电影的神秘导演而被人谋杀的事件。故事不长,却很有意思。书里面还涉及了罢工游行和妇女解放运动。
      
      这是一本不好评价的作品,霍克为了符合奎因逻辑至上的原则,抛弃了自己擅长的不可能犯罪这一题材,不过推理的逻辑性倒是很有奎因中后期的感觉。故事情节比较紧凑,并且带有一些冷硬派的元素。而最终的结局算是比较意外了,特别是最后揭开那位神秘导演身份的情节,可以说是很成功的。但是总觉得整本书缺少了什么东西。大概仿作总是有这样的问题吧。没有霍克的特点,也缺乏奎因的灵魂。要不是人物塑造的成功以及文笔的流畅,这本书还真是乏善可陈。
      
      感觉推理小说初级读者可以选择阅读本书,但是老鸟们可能会觉得比较无聊。
  •     自从看了奎因以后,我心中的推理大爱第一人就是他了,阿婆只能排第二。
  •     嗯一直觉得黄金时代的作品奎因是最经得起时代考验的
  •       昨天晚上闲来无事,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读了这部小说。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好莱坞电影,有些惊险刺激的镜头,但是毫无收获可言
      在做这种看到了艾勒里奎因的名字,但是却没有看到应该属于艾勒里的水准。
      就风格而言本书更偏重于冒险风格,对于杀人手法和推理情节的戏份还不如暴乱、打斗等情节写得顺手。
      
      如果将侦探小说形容成一个迷宫,那么这篇小说倒是没有什么岔路,不过是顺着作者的思路顺畅地往下推进。前方的迷雾随着侦查的进行而显得越来越淡薄。排除了各式各样的嫌疑人,剩下的也就只有凶手了。
      不过是过程太过简单了,致使读过之后有种难以尽兴的感觉。
  •       《色情电影谋杀案》的创作一直被传为佳话,一个是黄金期最厉害短篇作家,号称“黄金期最后的大师”,一个是黄金时代的逻辑之王。两个人携手共同创作的作品想来应该很有档次。
      不过读之前,出于某种直觉(也许和版权购入得晚有关,如果真的好,新星就会在当初和王者已逝等作一样前几年出了),预感这本书有较大的可能让人失望,结果果然失望了。
      失望的地方主要有四:
      1、悬念感、猎奇感不够,我的口味已经被众多神作、新本格、高智商犯罪派养高档了,霍克开局的悬疑感固然不错(死人死得非常快,没废话,人物形象鲜明),但未能把悬念继续营造上去,作为短篇可以这样写,长篇则乏力。
      2、凶手不够意外。我不指望凶手人设惊人,毕竟多数作家除了几本神作外的多数作品凶手都是一般般,但这本前言(不是封腰)说这本书霍克设计了一个相对意外的凶手,但其实不意外,而且小说也没有做出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误导。
      3、没有诡计和逆转。黄金期作品看重这个,但此书没有。仅仅是抓住凶手后还有个包裹。
      4、推理不够强。既然是拿奎因名义发表的,而且奎因也参与了修改,我就对推理环节另有要求。但这本的推理还不如《中国橘子之谜》多、严密(中国橘子在国名系列里一直排名靠后),有一条甚至觉得不能服人。
      优点看来看去只有两个:
      1、霍克&奎因这个组合很擅长讲述故事,能把一个不怎样的推理小说讲得绘声绘色,一直到看完全书回过头才会发现其实诡计悬疑什么的是很弱的。
      2、人物塑造较为成功,没让我出现“读完后记不得人名”之事。
      
  •     開始於 Mar 07, 2012 結束於 Mar 13, 2012
  •     楼主最后一段的观点确实偏激了,不过偏激得蛮好玩。
    本来还想回复楼上对《X的悲剧》的观点,不过忽然发现是POP兄发的,类似的贴我以前在卡尔吧发过,就不详述了,私以为社会派松本、森村等人皆有若干作品推理性不输给X。
  •       很中规中矩的一部解谜作品,虽然其中没有出现艾勒里,故此也不算奎因仿作,但是就作品的风格而言,已经比较接近好莱坞时期或者那几部不算太成功的莱特镇作品,一个专营不可能犯罪的写手,可以效法奎因到这样的地步,还是很令我有些动容的。
      要知道,比起不可能犯罪的天马行空,古典解谜派不越雷池一步的严谨端的是难能的多了。
      不过,比之正版奎因的行云流水,这样的仿作至多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聊作纪念之时的嚼头。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效仿者捧到奎因迷面前的作品,这质量若是出自巴纳比兄弟之手,那在他们的一众作品中一定是不合格的要倒掉的,但是是仿冒者之手的,那么即使不怎么上得了台面,至少也是充充饥解解馋的,明知这是假的,但是从与正版的似是而非的关联点上,可以让人回想起当年阅读奎因作品时的那份激越,那份醍醐灌顶,那份千人万人中唯此一人的信靠感,总也是好的。
      然而,这个我并不太喜欢的短篇量产王霍克老先生,在不太有质量但也聊胜于无的仿作最后那篇细数奎因作品的纪念文,倒真的是又再度让我回到当年,那一个个由艾勒里、由雷恩伴随的冬夜与夏午,从埃及、希腊、法兰西到XYZ以及好莱坞与莱特的悠游行程。
      
      那么多推理小说读下来,如果可以,我还是要那么自私的说一句:(不怕置其他推迷的情感于脑后,因为我相信,真正的爱是可以秒杀掉似是而非的暧昧的),奎因之前,正统的古典解谜尚在亦步亦趋中摸索,奎因之后,再无纯正经典又好玩的古典解谜。
      安东尼.布查说:奎因,即是美国推理。
      此言非虚,其实当美国推理迎来汉米特,钱德勒那丕变的冷硬类时代时,难带就一丝丝也闻不到后期奎因的变革作品中的些许味道吗?
      也许只是我的YY,也许爱他的会自然的冥想出一切不搭界事物中的相关性,好像蝴蝶效应。
      不过,容我再放肆的进一步,他又何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美国推理。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艾勒里,黄金时代,你还可以读谁?
      没有奎因,这个时代,真的那么黄金吗?
      
      诺克斯?(超过了奎因的繁复与缜密,但过了线,对正常人来说这书难免消化不良)
      范达因? (他的成功在于寡作)
      克里斯蒂?(很浅的池子,很多的水)
      切斯达顿?(不如去读封神榜)
      卡尔? (不如去读切斯达顿)
      福翠儿? (如厕时可以随意翻读)
      劳森? (和卡尔倒是可以找个机会比下谁的破绽更少)
      赛耶斯? (在阿加莎、铁伊间最接近古典正统解谜派的,可也
       是读来最无趣的)
      当然,还可以列出上百的作者,但是真的有意思吗?读下去真的有意思吗?
      山至绝顶我为峰,我眼中的黄金时代其实都只在这人(两人)身上。
      
      
      于是,我眼中的古典黄金时代。可以被全然替换成EQ两个字母。
  •     自从读完《X的悲剧》后,再也没有任何推理小说让我如此震撼了。
    不过,我虽然是绝对的奎因迷,但是并不同意楼主如此偏激的说法。每位大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当然也会有很多人不喜欢奎因。
    我不认为奎因是黄金时期唯一的代表作家。但是,我相信奎因绝对是逻辑推理无人可以超过的逻辑之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