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301181706
作者:【英】克里斯·希林
页数:276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克里斯·希林引领读者穿越身体社会学的密林,清晰晓畅,一如既往。分章论述工作、运动、饮食、音乐、技术等领域,纵览抽象理论争辩,紧扣世人实际生活,水乳交融,堪称范例。   ——斯蒂芬·门内尔(Stephen Mennell),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教授   本书作者位列一线社会理论家,多年专治该领域,手笔不凡。概览相关理论阐述与经验探讨,叙议相宜。力主肉身实在论,认为身体既是社会结构突生属性的生成因素,亦为其产生效应的定位场所。涵盖广泛,富于创见,细如身体研究,、宽如社会文化科学,无论初学者还是研究者,均属必备参考。  ——伊恩·伯基特(Jan Burkitt),布拉德福德大学社会科学高级讲师

内容概要

克里斯,希林(Chris Shilling),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身体社会学、古典及当代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情绪与社会生活,现正研究世界文明化与去文明化,代表作为《身体与社会理论》(首版1993,重印7次,二版2003,重印5次),另著有《社会学何为》(2007,中文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2005,中文版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改变中的身体》(2008)等。

书籍目录

致谢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古典的身体
第三章 当代的身体
第四章 工作态身体
第五章 运动态身体
第六章 音乐态身体
第七章 社交态身体
第八章 技术态身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外人名索引
中外主题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概述了身体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提出创新框架来分析具身体现,融贯了有关该主题的古典探讨与当代研究,力主将身体解读为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并在此基础上铺陈一系列具体分析,从经济、文化、社交、工作到运动、音乐、技术,将身体与多个领域联系到一起,为研究者聚焦主题,引初学者进入殿堂。

图书封面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过去二十年来,关于身体的社会理论已经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曾几何时,身体只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学术兴趣,时至今日,身体已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思想主题,乃至于不管是什么学术研究,如果不至少花点笔墨谈谈行动的具身性(embodied)前提,不谈谈社会结构的身体效应,就不能宣称完备周详。在社会学里,有关具身体现(embodiment) 的讨论既贯穿于一般性的理论研究,也渗透到专门性的子学科研究。事实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只是非具身性的(disembodied)心智,不受身体感觉和习性影响,而是包括了会思考、有感情的身体,这种认识已经成为社会学想象力的核心要义。不过,纵然取得如许进展,在有关当代社会的绝大多数阐述中,要说到身体的地位,生成性能力,以及对于结构性力量的接受能力,依然把握不到清晰的画面,令人沮丧。本书正是针对这一背景,旨在从理论探讨上和实质研究上都能对身体研究有所贡献,推而广之,对整体上的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研究有所助益,并且处理身体研究领域依然面临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我将尝试完成以下任务:(1)说明具身体现在社会理论中为何如谜般难以捉摸;(2)试论古典社会学著述有一点会通之处迄今未受重视,就是把身体看作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3)点评晚近有关该主题的各种思路;(4)对身体与经济、文化、社交和技术等之间的关系展开一系列实质分析。这四大目标彼此关联,因为这种古典会通,也就是我所概括的肉身实在论(corporeal realism),提供给我们一套框架,可以使身体在分析时不那么难以把握,并克服晚近各思路在理论上的某些局限。它还使我们能够考察晚近这些思路的一大特点,即强烈关注对具身性主体的遏制。
  •     进食共同体的衰微还伴随着食物与社会关系之间关联的显著理性化。这里涉及用对“为生产而进食”的工具性关注,取代从前“为社交而欢宴”的非工具性关系。在当代“快餐文化”中,这类过程已经登峰造极。“快餐文化”推崇的是食品生产中的效率、可计算性和标准化,食物消费中的便利性和个体化。不过,这种理性化并非全无矛盾或南辕北辙之处。按照韦伯的说法,理性化体系会导致非理性的社会环境,损害人的发展,从食物对现代世界中的进食态身体所产生的直接效应就可看出这一点。 食物和进食的理性化或许不存在任何绝对的“零点”。不过,早在希波克拉底的训言中,已经体现了对饮食养生/疗法/规制的理性阐释,将食物和健康与维持身体均衡相维系。到了晚近,国家和教会提供了某种“深层的背景”,以理性化的观点来看待饮食。不过,食物生产直接体现出理性化的进程,在这方面,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比如罐装食品、冷冻食品、自动化销售、大型零售),提高了效率,延长了存放时间,也增强了标准化程度。与此同时,还伴随着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农业机械和化学药剂等导致亩产量剧增,绝大多数谷物和牲畜的平均产出都有提升),替代现象也有增多(减少农业产品,转用纯粹工业生产的食料)。全球化进程有时也对食品生产造成了同质化效应。比如,为了确保符合基因标准的土豆供应稳定,巨型企业麦凯恩食品发挥了重大影响,对北美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进行重组。食品生产的这种大众化和理性化趋势也反映在食品营销领域。在西欧,“超市现在占据了包装食品、软饮料和奶酪销量的七成以上,新鲜水果、蔬菜和酒类销量的四成以上”,独立小型食品零售店的衰落之势十分显著。以英国为例,从1971年到1991年,就减少了十二万家食品店。 这些趋势也都复现于消费领域。在20世纪,家用冰箱、冰柜和微波炉愈益普及,促成了这类理性化食品的市场和用途猛增。快速食品、方便食品、预制食品、冷冻食品、“电视餐盒”等大受欢迎,快餐厅的成长更使这种趋势变本加厉(“免下车”餐馆理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发展出来,1937年在加州帕萨迪纳,麦克唐纳兄弟开设了第一家快餐厅,并于1955年开始推行特许经营权制度)。到了20世纪中叶,已经牢固确立了强调食品的烹制和消费要尽可能方便快捷这一理念。 快餐工业影响巨大,范围广泛。麦当劳现在仍是快餐连锁店最明显可见的例子,全球大约有三万家分店,每年雇用约一百万人(超过其他任何公私组织)。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在快餐上花了六十亿美元;而仅在2001年,这一数字就飙升到一千一百亿美元。这使得施洛瑟提出,我们吃的东西“在过去四十年的变化赛过过去四万年”。快餐连锁店的成长也催生了“西方社会的购物中心愈益普及,生活区位日渐扩散”,加速将效率变成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按照瑞泽尔的说法,“社会的许多领域都出现了转变或发展,以便以那些习惯了快餐厅快行道生活的人所要求的富有效率的方式运作”。 有关快餐的吸引力,相关资料不胜枚举。快餐非常留心原料的来源,采用泰勒制流程,尽可能减少工人的自由处置权,从而使岗位工作自动化,加强对食物生产的控制,这样就使消费者觉得方便快捷、易于预测。它还似乎关系到这个社会前所未有的个体化趋势,进食已经变成一种加油而非欢宴的手段。这样的加油是为了便于十分紧张的工作与休闲日程安排,也配合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所面临的生活压力,或许也使餐桌边漫无目的的互动剩不下多少空间。快餐厅日益壮大,人们越来越经常在工作场所抽空吃饭(午休餐歇似乎越来越短),而购物中心分设连锁食肆功能区,地铁站开办小吃店,机场休息室提供餐饮服务,这些现象的增多也证明了这种趋势。话说回来,即使快餐已经加速了社会的理性化和个体化,它依然定位在主体的身体上,导致某些相当非理性的后果。 首先,生产和消费快餐的行为已经成了一种高度异化性的体验。就生产而言,超市有权力对供应方设置严格的条款,或许能让它们可以出售给西方消费者的食品质量保持稳定,但也往往保证了贫困已是习惯成自然的国家里那些农场和工厂劳动者薪酬微薄,工作条件不受管控。西方加工厂的条件也遭到揭发说极具危险。而在消费方面,这类餐厅有一个普遍特点,其结构性特征都有助于使社会互动异化,因为强调的是客流量,是销售额,因为就餐者都受制于员工和环境的监督与控制。快餐厅或免下车服务有助于尽可能减少甚至彻底根除人与人之间的视觉接触,更是加剧了这种异化。当人们想趁着进餐休息几分钟,就会面临一个难题:有些连锁店特意把餐椅安装得让你坐上一段时间就会觉得不舒服。 其次,以富有效率的方式包装和传递的某一类食品,在快餐业里大行其道,其特点就是高脂高盐,并被认为与许多健康问题相关,包括肥胖、高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美国人现在的肥胖率领跑全球,接近每三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超过一半的美国成年人和大约四分之一的美国儿童被归为超重。20世纪70年代晚期以来,这个范围的肥胖率几近翻番,不妨与同期快餐消费的增长速度关联起来看。这样的增长并不令人惊奇。汉堡、薯片、甜点之类的食品,以及为学校午餐便当设计的速食,孩子们成天接受着这类东西的广告的轰炸,但这类广告里的食品几乎都是“高脂、高盐或高糖”。在英国,人们所摄入的盐分有70%—80%来自加工食品,这就导致一种危险的情形:许多人消耗的盐量达到建议水平的十倍(这与高血压和心脏病脱不开干系)。进食的需要是人之为人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特性,但我们的快餐文化提供的产品却没怎么满足我们的营养要求,似乎是在剥削利用这一需要而追逐利润。 再次,与这种高盐高脂食物的生产与营销相伴而生的,是苗条的身体越来越被赋予社会声望,那些没能实现这种体型的人则越来越遭受偏见。快餐对于制造肥胖身体贡献甚大,同时,也有大量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那些被视为超重的人会遭到歧视。康纳和阿米太奇如此概括: (这种偏见)始于孩童时期,孩子们不太愿和超重的同龄人玩,爱用负面的形容词来描绘超重的人。到了成年阶段,超重的人往往被定类为不太敏捷活跃,而且比较愚钝、懒散,不够成功,不受欢迎……在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的事情上,他们也会遭受偏见……在个体主义文化中,对于超重个体的这类负面看法似乎尤为常见,因为那里的个体被认为应当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无论是食物,还是身体形象/意象,都已高度理性化。消费者面临的问题在于,他们所遵从的那些理性化形式彼此却是矛盾的。方便、快速和即刻的满足主导了食物的理性化,符合引导消费文化的原则;努力、拒弃和苦行主导了身体形象/意象的理性化,符合生产领域对于辛勤工作的强调。 最后,如果说快餐的营养成分关系到长期攒下的健康问题,关系到必须遵从越来越具有规范性的身体形象/意象所造成的社会后果,那么,它的大规模生产也就会带来越来越直接的危险。研究显示,屠宰牛只的环境有利于牛只排泄物中基本都能找到的致病细菌的传播,这种情形有助于说明,为何每年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口遭到食物毒素的影响。从鸡蛋中的沙门氏菌,到超市水果蔬菜中发现的浓度之高令人难以接受的杀虫剂残留物和食品添加剂,到大肠杆菌的爆发,到疯牛病和发现其会与人体的克雅二氏病交叉感染,人们时不时会碰上新闻爆料,说某种大规模生产的食品人类消费起来是不安全的。特定的食物“恐慌”或许会起起伏伏,但这类事件日积月累,却可能让人们陷入对食品的“习惯性低水平焦虑”,甚至患上某种“饮食失常”。这就导致“杂食者的悖论”,一方面我们越来越担忧食品问题,同时我们的食物选择之多样性却是前所未有。我们的食物偏好不再受“进食共同体”集体形塑,究竟是什么客体可能引发人的食欲,就留待我们“自己决定”,“侵蚀”我们的满足感和认同。 (摘自《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第七章第三节第二小节,去掉了文中过多的文献来源和注释,仅供大家参阅)
  •     目录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古典的身体 第三章 当代的身体 第四章 工作态身体 第五章 运动态身体 第六章 音乐态身体 第七章 社交态身体 第八章 技术态身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中外人名索引中外主题索引【内容简介】本书概述身体研究领域最新进展,其清晰全面皆属同类翘楚,并提出创新框架来分析具身体现。融贯有关该主题的古典探讨与当代研究,思路新颖,理据确凿,力主将身体解读为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作者更在此基础上铺陈一系列具体分析,从经济、文化、社交、工作到运动、音乐、技术,勾连身体与多个领域,为研究者聚焦主题,引初学者进入殿堂。【国外推荐】克里斯•希林引领读者穿越“身体社会学”的密林,清晰晓畅,一如既往。分章论述工作、运动、饮食、音乐、技术等领域,纵览抽象理论争辩,紧扣世人实际生活,水乳交融,堪称范例。——斯蒂芬•门内尔(Stephen Mennell),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教授本书作者位列一线社会理论家,多年专治该领域,手笔不凡。概览相关理论阐述与经验探讨,叙议相宜。力主肉身实在论,认为身体既是社会结构突生属性的生成因素,亦为其产生效应的定位场所。涵盖广泛,富于创见,细如身体研究,宽如社会文化科学,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对于研究者,均属必备参考。——伊恩•伯基特(Ian Burkitt),布拉德福德大学社会科学高级讲师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身体……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三种身体观——社会建构论分析秩序化的身体;行动导向或现象学导向侧重生命态身体,结构化理论中身体之社会意涵……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     古典理论梳理有意思
  •     很不错。作者走了一条更为中庸的道路,强调身体的具身体现(embodiment),将身体是为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强调社会与身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但并不能相互化约,并考察了当代的身体在各种状态(运动、音乐、工作、技术)中的再现,理论也梳理得很清晰,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参考资料。
  •     贯彻本书的三层次身体,实际也并不太高明啊
  •     高屋建瓴,入门必备~
  •     学渣如我,怎么觉得前面有些内容和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25594/里相关部分有点重复呢?着重看“音乐态身体”一节,无所获。
  •     2、5、6章未完整阅读。
  •     这本书大部分是《身体与社会理论》的重新排列组合……但是这本书最有趣的是将音乐和身体关联起来,别开生面,让人想起卡尔·波普尔谈到音乐对理性的影响;此外,这本书专门有一章讲网络技术与身体的,与时俱进,不错!
  •     其实很多时候,写书都是从对其他人的书点评和摘录开始的
  •     虽然只看了我需要的章节,真心觉得是一部不造作的作品!
  •     虽然只看了一半但决定mark一记,后一半虽然看起来非常有趣但和论文没什么关系不知道短期内有没有时间看完了。看得缓缓如蜗牛爬但又觉得非常愉悦的一本理论书,一边看一边冒各种神奇的脑洞,具体不细表。对论文有启示的部分包括,理性化与身体的隐没,疼痛与身体的复显;被阶级意识询唤在一起的集体的身体和被一个装配线“组装”在一起的集体的身体有什么异同;对“游牧式”工作岗位认同感的困难,“情感功夫”的概念等等。但即使不是为了论文,也觉得这本书真是太!有!意!思!了!近期最佳~
  •     想了解身體社會學的話可以看看,翻譯的也還行
  •     人总是被许多欲望左右着,看明白,淡默的过日子!折腾不起啊!
  •     从译者那儿直接拿到电子版这种科幻的情节希望常有呢不要怪我贪心嘿。
  •     书很好,发货也很快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