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

出版社:重庆大学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7562432951
作者:德尔伯特·C·米勒
页数:450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美国社会学学会伦理准则》及其应用实例《向萨斯大学人类咨询委员会呈交议案的说明书》。  ·Elliot W.Eisner教授在定性研究特别兴趣小组十周年庆祝会上的一个长篇讲话:《定性研究方法论的新领域》。  ·“父亲的职业获得、教育获得与儿子的教育、首次职业、最近职业间的路径关系”这一路径分析方法应用的著名案例。  ·M.W.Lipsey&D.B.Wilson的作品选载:《应用元分析》。  ·大量可以借鉴的量表和指数:Hemphill群体纬度指数量表及其使用、近150个社会指标的定义、组织内与工作相关紧张/焦虑指数量表及其使用、社区态度量表及其使用、闲暇活动调查表、管理行为描述量表、社会生活量表等,以及《心理测量年鉴》多年来发表的2000个左右的心里测量量表的查找索引。

内容概要

德尔伯特·C·米勒  印第安那大学社会学与商业管理方面的教授。米勒教授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还与William H. Form教授合作了Industrial Sociology及Industrial,Labor,and Com-munity两部书。他的两部个人专著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ower Structure与Leader-ship and Power in Bos-Wash Megalopolis,描述了他直接指导的大规模团队研究项目。另外,作为一名监督培训专家及促裁员,米勒教授为美国仲裁协会及印第安那州服务多年。
内尔·J·萨尔金德 堪萨斯大学心理与教育研究方面的教授,过去的29年他一直在这所大学教授儿童发展与研究方法课程。萨尔金德教授主要的研究兴趣在政策分析及影响青少年发展的政策方面。萨尔金德教授从马里兰大学获得哲学学博士学位,是美国心理学协会及儿童发展研究会的会员,他从事儿童发展研究摘要及文献目录的编辑工作达13年之久。

书籍目录

1 导论:理解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评价研究  1.1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评价研究的特征  1.2 基础研究的取向和责任 1.3 应用研究的取向和责任 1.4 评价研究的取向和责任 1.5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评价研究方面的读物推荐2  基础研究设计  2.1 社会研究课题申请基本程序 2.2 形成研究问题 2.3 评价现有研究 2.4 研究设计的元素 2.5 选择一种研究设计 2.6 科学是怎样建立的 2.7 社会学理论对经验研究的影响 2.8 架起理论语言与研究语言之间的桥梁 2.9 判断假设用途的标准 2.10 科学:即时观察的、实验的和历史的 2.11 设计、模型建构及大规模研究指南 2.12 模型在研究设计中的角色 2.13 研究设计的一般考虑 2.14 影响研究设计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因素 2.15 抽 样 2.16 关于基础研究与研究设计的推荐书目3 应用与评价研究 3.1 一条与政策决策相关的应用社会科学基本原理 3.2 应用研究设计 3.3 为一个问题设计应用研究计划 3.4 学院的研究者在应用研究中的心情 3.5 应用研究在政策分析中的成功运用 3.6 关于应用社会学、知识应用、政策制订及评价的推荐书目 3.7 评价研究的过程 3.8 研究中的伦理及其实践4  定性研究 4.1 导 论 4.2 系统的调查方法 4.3 关于五种方法的理论观点 4.4 叙事研究 4.5 现象学 4.6 扎根理论研究 4.7 民族志 4.8 个案研究 4.9 定性研究方法论:一个新的视角 4.10 为定性研究者推荐更多的资料5 图书馆、实地和实验室背景中收集数据的方法与技术:社会科学数据库及研究中心 5.1 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场地、主要方法与具体技术 5.2 浏览纸质或在线的社会科学研究资源 5.3 美国人口普查署及其他联邦(人口)信息资源 5.4 问卷调查:设计与方法 5.5 提高问卷回收率的技术 5.6 实地研究中个人会谈技术的选择与运用 5.7 电话访问前的准备工作概述 5.8 电话调查与当面访谈的比较 5.9 在邮寄问卷法、当面访谈和电话调查三者之间作出选择 5.10 作为研究工具的同组调查方法 5.11 社会量表和指标的建立与选择6 社会科学数据统计分析导读 6.1 质疑科学 6.2 测量的四种层次及其相对应的统计 6.3 统计显著性的意义及其用法 6.4 总结相关与群体差异的共同测量法 6.5 相关测量法概述 6.6 均值差异检验的概述 6.7 因果关系和多变量分析:从单变量和双变量问题到社会行为的多变量分析 6.8 其他统计方法的概述及它们应用的例子7 评估社会变量:量表与指数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这本方便日常研究查阅的工具书
■系统介绍了社会科学应用研究、基础研究、评价研究的基本认识及研究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第1~3章),定性研究方法的五个重要领域——叙事研究、现象学、扎根理论、民族志、个案研究(第4章),收集、统计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工具和模型(第5~6章),以及量表和指标的选择与运用(第7章)。
■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阅读的资料,如书籍、杂志、论文、网站、学术团体、出版社等。
■全文或部分选载了关于研究方法与研究没计方面的重要文献或工具。

图书封面


 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Handbook of Research Design&Social MeasurementDelbert C.Miller,Neil J.Salkind 4.定性研究叙事研究(narrative research)、现象学(phenomenology)、扎根理论研究(grounded theory research)、民族志(ethnography)、个案研究(case study)4.1导论后现代的转向(强调研究者的自我意识,降低对方法的关注,生产相对性的知识)使定性研究进一步发展。有些定性方法在程序方面不够结构化和系统化,但有些用于定性分析的程序已经出现,尤其是当研究者分析大规模的数据库,或者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数据分析时。4.2系统的调查方法人文学科:叙事研究心理学和哲学:现象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民族志应用研究:个案研究4.3关于五种方法的理论观点(见表)4.4叙事研究【一个人的生活体验】强调对个体的研究:收集有关个体的故事,记录个体的经验,并分析这些体验对当事人的意义。4.4.1不同的取向(1)传记由研究者记录传主的生活经历(2)生活史通过对单个或多个生活片段、具体情景以及周遭文化的研究讲述个人的经历和故事。将个人的体验拓展至社会层面,认为体验的本质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3)理论取向的叙事研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研究者可以运用理论的视角来进行叙事研究。Eg. 女性主义者从女性的角度讲述女性自己的故事,或者研究者收集边缘群体的故事,为弱势群体呐喊。4.4.2叙事研究的关键因素(1)强调从所有研究参与者中学习并获得知识(2)同时反映个人和社会的体验(3)研究者通过访谈或非正式谈话获得原始资料(田野文本/故事),根据原始资料中的问题、角色、情景、行动以及结果来重新讲述或构造故事(收集故事,分析关键因素,根据时间顺序重新写)。通过重构故事,研究者为故事建立因果关系。重构故事可以加进很多故事相关的背景和情景。(4)一般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讲述个人或社会的相关事件。基本要素:困境、冲突或斗争,主角或人物,以及如何进行筹划来突破困境的因果顺序。广义层面上,应包含时间、地点、事件和场景。研究者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要指出其中的主题,分析定性数据同时包括故事和讲述其中的主题。研究者经常按时间顺序来重新组织故事,并把个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历置于一体的情景和背景中描述。(5)收集和分析数据时,研究者需要和参与者一起合作,检验故事并讨论其中的意义,如共同确定有待检验的主要现象和田野文本的形式,乃至共同决定研究者如何最后呈现重构出来的个体经历。4.4.3叙事研究的程序(1)确定一个研究问题,重点探讨一个或多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由此引出的个人或社会的故事。(2)选择一个或多个有故事可讲的人,花一定时间访谈和记录他们的故事,或者让参与者用日记或其他笔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故事,研究者也可以直接观察他们的生活作为田野笔记。(3)收集完参与者的故事之后,需要按时间顺序来重新讲述这些故事。(4)让参与者参与进研究中来。4.5现象学【体验之于某些人的普遍意义】围绕一个概念或现象来描述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及其意义4.5.1不同的取向(1)社会学的取向:普通社会成员如何构造日常活动的世界很感兴趣,尤其是个体如何有意识地赋予社会互动的意义。(民族方法学,借用民族志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分析日常对话,并探讨个体如何产生日常生活的意义)(2)心理学的取向:关注的重心是个体的体验而不是群体的体验。“确定体验之于个人的意义,此个体曾经历并有能力描述这一经验。从个人化的描述中找出具有普适性的意义,或者说此一体验的结构本质。”(3)反思现象学:强调放弃研究者的预设,并从体验之内容和方式探寻具有普适性的结构。4.5.2现象学研究中的主要要素(研究人们如何体验某一现象)研究者要求中立,放弃专家的语言,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去理解有关现象。在探讨体验之下个体的意义时,研究者设计问题并要求被访者根据问题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然后研究者从这些回答中收集资料。通常这类数据主要通过很长的访谈来获得,被访者5—25个人不等,研究者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反思和先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资料会被进一步分析,发展出一些较普遍的主题,然后形成一个详细的有关被研究对象的报告。4.5.3现象学研究的操作程序(1)确定一个主要的现象(如悲痛的意义)来研究并探讨其本质,或经历此现象的人赋予它的普遍意义。(2)提出有关此意义的中心问题。如“个体赋予悲痛以什么意义?对他们来说,悲痛是什么?在何种程度上他们体验到悲痛?”(3)主要通过访谈来获取数据,还有观察法、文献、物品、音乐等(4)确定分析数据的步骤。先是确定“有意义的陈述”,用被访者所用的词汇(或研究者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所要研究之现象的意义。(5)把众多有意义的陈述简化为意义单位或主题。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先寻找重复或多余的意义陈述,然后把他们合并起来成为意义单位或主题,并用这些单位或主题来描述现象之于个体的意义。(6)分析个体体验这些意义单位或主题时的背景。(7)反思研究者自己对相关现象的个人化体验。(8)详细分析参与者之体验的本质,并写出来。从分析意义陈述,意义单位,到分析体验的内容(文本描述),到呈现体验的方式(结构陈述),研究者写出一个详细的有关参与者体验之本质的文本。4.6扎根理论研究【从对多个人的研究中发展理论,但这些人并不共享相同的行为模式,广泛地揭示个体之间的行动、互动和社会过程】研究意欲产生或发现一个理论来解释某一概念、过程或人际间的互动。研究者主要收集访谈资料,多次进行田野访问,寻找不同类型的信息并找出其间的联系,然后产生理论性命题或假设,或者直接呈现一个理论。4.6.1不同的取向(1)系统程序取向(Strauss&Corbin1990,1998)介绍构造扎根理论的技术和程序重视采用开放的、轴式的以及选择性的编码,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发展出一个逻辑范式或描绘出一个理论的图像。用固定的程序建构理论,依靠分析轴式编码中的特定类型的范畴,以及使用图的形式来呈现他们的理论。这一取向可能会以假设来结束研究,并把轴式编码中各范畴之间的关系清晰化。①开放式编码:先从资料中分辨出若干个主题或范畴。在每个范畴内找到若干可被视为亚范畴的“特质”。这些“特质”在扎根理论中被维度化,以及可能地将这些特质在一连续体中表示出来。Eg. 学术委员会/系主任作为一个供给者(范畴),为全体教员提供资助(特质),实际的资助构成一个可能的连续体,从大型的启动经费到无足轻重的交通补助(维度化的特质)。②轴式编码:选择一个开放的编码范畴,置于被研究之过程(或互动)的核心,然后把它与其他范畴相联系。这些类型包括因果条件(影响核心现象的因素)、策略(回应核心现象所采取的行动)、背景及影响因素(广义和狭义上影响策略的情景因素)和结果(使用这些策略的成果)这一阶段往往需要画一个图(编码范式)把各种范畴联系起来。③选择性编码:建构一个理论解释各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为所研究的过程或互动提供一种抽象解释。扎根理论家写出连接不同范畴的故事线索,然后根据个人对有关理论的了解来拣选理论。从程序上说,这是一个重塑理论的过程。在构建故事线索时,研究者检验哪些因素影响到现象?如何影响?如何导致对某些特殊策略的使用并产生某些特定结果?(2)浮现设计取向批评系统程序取向:①过分强调程序和规则只是在证明理论,而不是生产。②不应使用特殊的预定的范畴,例如轴式编码图展示的因果条件、内容、影响因素、策略和结果等。Glaser:①扎根理论存在于最抽象的概念层次而非最低的抽象层次,如生活史和简单资料呈现中可找到的那样。②理论扎根于资料但并不一定要范畴化。③一个好的扎根理论必须满足四个主要标准:合适、可用、中肯,以及可改进。(3)建构主义取向Kathy Charmaz(1990,2000),介于实证主义(量化)和后现代(质疑方法的重要性)之间。聚焦于研究中参与者所赋予的主观意义。4.6.2扎根理论的关键因素(1)根据理论相关性选择受访个案。多次进入田野收集访谈数据,通常是访谈20—30人,得到饱和的范畴(范畴:构成活动、事件和实例的信息单位)(即进一步的访谈不能得到进一步的信息)。(2)收集资料之始就是分析资料之时。有关信息的范畴是否饱和以及理论是否能够详细阐明事实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者进入几次田野。数据分析的持续比较法: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并从浮现的范畴中比较信息。(3)收集和分析的最终产品就是构造一个理论,一个实质性的关于某个特定问题或涉及特定人群的理论。撰写备忘录及时记录正在浮现的理论,利用资料修正理论。4.6.3扎根理论研究的程序Strauss&Corbin(1990,1998)(1)现有关于某一现象的理论还不够充分(没有抓住现实的复杂性或忽略了想要研究的人群),扎根理论可以帮助你发展或修正某一理论,解释一个过程或抽象出人们的行动和互动,是对社会现象的宏观分析而非具体的微观描述。(2)考察个体之间的行动、互动或过程。扎根理论研究的核心就是解释某一过程,首先需要确立一个实验性过程,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然后去访谈身在其中的人,了解他们的行动和互动的情况。(3)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被用于详细说明某一过程或互动。如,关心市场营销的扎根理论家会问:“哪一过程能够解释学术变迁为什么会在大学和学院发生?”在这两个例子中,研究者都试图解释某一过程。(4)通过访谈收集数据,被访者要求都经历过要研究的过程。多次收集数据,不断回到田野直到范畴达到饱和,理论被完整地建构出来。(5)三步骤法进行系统编码。数据收集阶段就开始数据编码,以便研究者决定下一步要收集哪些资料。辨别开放式编码→比较法对比数据之于事件,事件之于范畴,直到范畴达到饱和(一般10个范畴,数目取决于数据库大小和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轴式编码,并制作一个编码图。从开放式编码中选择一个核心范畴,置于编码图中心。可能需要回到田野收集数据,找出与核心范畴相关的范畴:原因范畴(什么导致核心范畴),背景范畴(核心范畴在哪种背景下出现,受到哪些情景影响),策略范畴(人们如何应对),以及结果(人们策略性行动的后果如何)。用箭头的方式标出这一过程发生的顺序,用编码图或图示法展示出来→选择性编码,开始构造理论。把编码图中的范畴相互联系,重新诠释轴式编码图,呈现出一个模型或理论。(6)以呈现命题或陈述范畴之间关系的方式结束研究。如原因范畴是如何影响核心范畴的?核心范畴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策略范畴的?这些假设可以用比较正式的指导性假设形式表达,如“教员情绪越低落,越多的系主任会扮演支援性角色并为资浅教员寻找指导者”;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表达,陈述模型中各范畴之间的关系。4.7民族志【对一群共享文化模式的人进行研究,描述一个文化或社会群体,研究这一群体可被观察和学习的行为模式、习俗和生活方式】4.7.1不同的取向(1)现实主义民族志①研究者以第三者的口吻讲述田野中的见闻,不加入研究者的反省。②以标准方式汇报客观的资料,使报告不受个人偏见、政治目的和其他判断的影响。研究者提供所研究群落之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并用标准的范畴进行文化描述,如家庭生活、工作、社会网络、社会地位等。③研究者最终决定文化如何被呈现和解释,尽管也引用参与者的话。(2)批判性民族志一个由权力、声望、特权和权威支配的社会体系,把不同阶级、族群和性别的人士边缘化。批判性民族志主张解放社会的边缘群体。研究者带有明显的政治抱负,试图通过他们的研究反对不平等和压迫。Eg.研究学校为某些学生提供特权,研究学校为不同阶级的子弟不平等的机会,研究教育体系如何使传统的课堂模式永久化,鼓励男生发言而让女生沉默。价值导向:使人们得到更多权利,挑战社会现状,关注权力与控制。①研究权力、不平等、不公正、统治、压迫、霸权和欺骗等社会问题②研究目的在于防止研究对象进一步边缘化。研究者与参与者相互合作。③自觉认识到自己的解释立场,承认解释本身反映了研究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因此解释可能是暂时性的,有时候甚至很成问题,需要依靠读者和参与者自己理解。④批判研究者把自己置身于文本之中,并反思自己的角色。他们并非停留在幕后,而是表明自己的偏见和价值,标明属于自己的观点和参与者的观点。⑤主张变革社会,让人们少受压迫,免遭边缘化之苦。⑥研究报告“凌乱的、多层次的和多种方法呈现的”,充满矛盾和张力。4.7.2民族志的关键因素(1)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模式。研究者从语言、行动中可以揣摩研究对象的文化。研究者观察他们做什么(行为),说什么(语言),他们应该怎么做,而实际又如何做,这之间存在何种程度的差异,以及他们制作和使用什么(工具)。(2)田野工作:找出这些模式的过程(3)研究伦理:民族志研究提倡具体描述具有共享文化的群体,透过某些主题或视角来分析这些群体,解释群体中社会互动的意义,并抽象出人类生活的一些普遍性原则。(4)民族志的最终产品是一个有关被研究者的完整的文化的描述,包括研究对象的观点和研究者从社会科学的解释。完整的:历史宗教政治经济环境等;文化的:概括文化全貌。4.7.3民族志的研究程序(1)搞清楚为什么做这个研究,准备采用什么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意图如何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相关联。选择一个文化共享群体。(2)制定一个计划研究这个群体。(3)询问有关行为、信仰和语言的共享模式的问题。(4)描述这一文化共享群体并分析资料所展示的文化主题。概要的描述→分析资料→解释资料揭示的意义。4.8个案研究【更关注一个过程。事件或行动的深度描述】4.8.1不同的取向(1)内在性个案:个案本身很有意思(2)工具性个案:用一个个案解释另一个个案,重点放在具体的议题 e.g.描述一个校园的情况,描绘校园对枪击案的反应。(3)集群个案研究:多个个案,深入讨论某一问题 典型!4.8.2个案研究的关键要素(1)个案是一个有限系统,受限于事件和地点,可以是一个计划、事件、行动或个人。也可以是计划、事件或行动中的某个人或多个人。个案必须反应事件或行动的过程。(2)提供一个深度理解只需要少量个案,因为研究者不可能对多个个案都进行深度研究。研究只需交待个案的背景,如当时的社会历史和经济背景。也要把个案置于更大的背景理解,如地理、政治、社会和经济体条件等。4.8.3个案研究的程序(1)对一个有限系统进行深度研究。研究者必须对深度讨论和有限系统的分析感兴趣。需要判断:对研究而言,哪一类型的个案信息最丰富?个案本身是否重要?(2)提出有关的研究问题,并询问具有特殊意义之个案的具体细节。E.g. “对五个学校的老师来说,专业化意味着什么?”焦点是以五个学校为个案来了解一个具体的议题。研究者可以问:“针对聋哑学生的远程教育的过程是什么?”焦点是了解一个具有内在价值的特殊案例。(3)收集多种形式的资料进行深度理解。(4)详细描述个案并分析个案所反映的主题。按照时间顺序陈述个案,涵盖个案涉及的人物、地点和活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需要呈现个案反映的主题,这些主题增加了个案分析的复杂性、多个案分析中,研究者常把蕴藏在每个个案中的主题找出来,然后比较这些主题有什么相同和差异。这一程序被称为个案内和个案间主题展开。这种分析可以整体性地分析个案,也可以部分分析个案的某一方面。(5)置身于背景中,有助于具体活动和情形结合分析,分析重点放在组织、日产活动、个案涉及的人物和地点,以及相关的信息上。丰富的背景呈现使个案自我呈现。(6)解释个案的意义,或者来自工具性个案蕴含的主题,或者院子内在性个案不寻常的情形。
  •     诡异的书,诡异的翻译,诡异的老师让我们在还有两个月要毕业时写一共2万字读书笔记和评论。首位翻译的名字让我想到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弃世主义者,让某些人想起哮喘病人。英文原版应该还是可以一看的,知识索引给的蛮全。不过现在大家混乱的全无心情,一边开着法语版的罗茱音乐剧,一边拖拖拉拉的打完了表格。当然书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邮寄访问也有一些优点,它能进入城市那些不安全地区进行调查访问”——p.210不禁好奇猜测这会是哪些地方,通邮却不可进入“想知道人们私下的行为,说服对象记日记”——p167.还真是不厚道的书阿还有本书的评论要怎么交阿,给个链接,让老师自己上来看吧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开卷无益的一本书。堆砌罗列了一堆无用的东西,无实质性内容(如研究设计)。购买此书大失所望,白白损失了几十块大洋!
  •     汇编类书籍,就看是想干嘛用了
  •     书不错,很好,实用,快递也好,包装不太好,有的书脏
  •     很多都是社会学大家的文章片段,特别适合研究人员使用
  •     风笑天翻译的书都很喜欢觉得翻译的很到位而且语言很规范大力推荐!
  •     不错,好书,一定要读的。
  •     纸质好!也很详实!很专业!适合专业学生学习阅读!
  •     万卷方法这套书很好,为国人开启了理性研究方法之路,对于本人来说可谓雪中送炭。整套书我都买下并推荐给朋友。希望能够有更多类似品质的好书出版。
  •     书本写得非常深入细致,是不可多得的测量学著作,学习社会与心理测量学的人或进行市场调研的读者都值得一买。
  •     内容很好,作为增加知识量也不错
  •     前面讲得好简单,翻译得也不好,就是最后一章量表和指数用上了。
  •     比较好的一部工具书
  •     翻译的不好。。。
  •     既然是导引,那必然是高屋建瓴,如指路明灯。
  •     书切割的非常不规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