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主义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东方主义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206046858
作者:齐亚乌丁·萨达尔
页数:202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高等教育最权威的社会科学教材之一;    中国10余所最高学府知名学者联合推荐。

内容概要

齐亚乌丁·萨达尔,即是作家、文化批评家,也是著名的《未来》(Futures)杂志的编辑。他还是伦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文化政策与管理系后殖民研究(Postcolonial Studies)客座教授。其重要著作包括《穆斯林文明的未来》(The Future of Muslim Civilisation)(1979)和《伊斯兰的未来》(Islamic Futures:The Shape of Ideas to Come)(1985)。他近年的著作包括《野蛮的“他者”:有关西方种族主义的声明》(Barbaric Others:A Manifesto on Western Facism)、《文化研究引介》(Introducing Cultural Studies)、以及《后现代与他者》(Postmodern and the Other)(1998)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东方主义(orientalism)的概念 第二章 简短的历史 第三章 理论和批评 第四章 当代实践 第五章 展望后现代 注释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东方主义这一概念,所关涉的是“西方”表述“东方”的理论和实践。这种表述,有长久的历史和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本书正是对这一历史和结构的一种梳理。在梳理东方主义的历史及其内在的逻辑结构的同时,本书作者还梳理了晚近有关东方主义的诸多理论和批评,并讨论了东方主义在当代西方的演化和实践。  该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高等教育最权威的社会科学教材之一,也是中国10余所最高学府知名学者联合推荐的著作。

作者简介

东方主义(orientalism)这一概念,所关涉的是“西方”表述“东方”的理论和实践。这种表述,有长久的历史和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萨达尔此书,正是对这一历史和结构的一种梳理。在梳理东方主义的历史及其内在的逻辑结构的同时,萨达尔也梳理了晚近有关东方主义的诸多理论和批评,并讨论了东方主义在当代西方的深化和实践。
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西方思想史中俯拾即是的对于东方的诋毁和侮蔑之语,(其中包括了对于东方各种文化形态可笑而偏私的误解:对于中国、印度、伊斯兰等丑化描述)并对其进行了非常深刻和严厉的批评,并认为这些对于东方妖魔化的想像暗示了西方文明缺乏包容性和平等对待其他文化形态的信心。虽然作者引用的许多文字反映了西方人在认识东方的过程中非常荒唐、可笑,甚至是黑暗的一个侧面,其中也确实包含了许多污蔑、偏激的段落,但是,由于本书作者的观点是建立在对之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这些段落是本书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除了对于个别过于露骨、淫秽,或者反对的文字进行删改外,基本上还是保留了其原貌的,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些部分,应该对于它们进行分析批判,对于其中将东方妖魔化的内容更应该进行批驳,这也正是本书最重要的目的。

图书封面


 东方主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梳理一下概况,以供大家参考。第一章。东方主义的概念。东方主义是西方想象下的产物,不是东方的真正面目。西方学者采用西方的罗格斯思维方式来研究伊斯兰及亚洲其他文明,从而发现东方是劣等、落后的。但东方主义者对东方传统过度强调,使其不向“未来”敞开。以《蝴蝶君》为例,东方主义者把东方塑造成神秘的、充满性欲望、停滞不前“伊甸园”。第二章。简短的历史。视伊斯兰教为怪物。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同源,但伊斯兰教呈现于基督教不同的特质(宽容、世俗),欧洲出现了挑战伊斯兰教的理论——东方主义。十字军东征以及从未到过亚洲的欧洲人写的游记构成了早期的东方主义理论。宗教改革重整欧洲知识体系,理性主义诞生。东方主义者就以理性主义为标尺衡量东方,把东方定义为劣等的。启蒙时期再度被发觉,是由于东方的传统有利于解决西方的问题。但实质上东方一直处于西方的标准框架之外。东方主义者认为东方是无理性的。西方是进步的,而需要预设东方的“停滞”来凸显西方的进步性。被击溃的东方。穆斯林国家是盲目的、野蛮的、残酷的、专制的、奴性的和暴力的。西方人在穆斯林世界寻找自己被压抑的性欲,典型例子《土耳其浴室》。暴力野蛮的穆斯林男性和淫荡被动的女性一起象征性的变现了西方所理解的完整的东方:一个性欲、专制从而劣等的具体形象。循环学术。从达尔文、黑格尔、马克思到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汤因比罗伊斯兰被简化为对希腊文化的一种反应。这种循环的理论模式就是东方主义。第三章,理论与批评。提巴威(《说英语的东方主义》)指出现代东方主义在学术上主要依靠的是中世纪的伊斯兰形象,而这个形象是缺乏可靠证据的。东方主义缺乏客观的标准和基本的谦逊。阿卜都尉-马利克指出东方主义者将东方的历史仅仅描绘成异国情调,将文化研究与社会研究相分离,是有意的忽略。贾伊特(《欧洲与伊斯兰教》)东方主义者刻意制造欧洲历史的“独特性”予以区分非西方的历史。而其发明的现代性将非西方文化带入其自身人性观念的企图是东方主义的延续,也是西方危机意识的反应。 爱德华赛义德东方主义者在强调伊斯兰极端的同时,西方有何尝不是一种极端(理性、工具性、现代性、斯大林主义)。现代学术中的东方主义。基督教的东方主义者试图让伊斯兰基督教化。第四章,东方化的东方人。棕色皮肤的萨哈布——身体在东方,精神上以西方思想为食的人。如奈保尔和拉什迪。第五章,展望后现代。日本和老牌欧洲国家也面临东方化的过程。将日本描绘成科技机器人,将英国等老牌欧洲国家描绘成陈旧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正转变为相对于美国而言的新东方。(此观点颇有新意)
  •     爱德华·萨伊德的那本《东方学》(Orientalism)最近再版了,但实在没有勇气把这本巨厚的著作请回家里。书店里同时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McGrawHill西方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读本,自由主义、后现代性、福利、意识形态林林总总。从其中挑出一本齐亚乌丁·萨达尔的《东方主义》,英文原名也是Orientalism。本书只有200页,五章内容,阅读任务轻松了许多。什么是东方主义?前言已经给出了解释:“东方主义是西方对于东方的一种想象下的产物,是西方一部分人希望东方所呈现的样貌,而不是东方真实的面目,其中充满了一厢情愿的自我臆想的夸张和偏颇,更多是对于东方妖魔化的描述”。这也就是东西方文化隔阂的一个原因。作者认为东方主义是人为构建的,与东方理解的东方截然不同,且与之毫不相干,这种想像常会阻碍东西方的交流。 东方主义的概念这一章以《蝴蝶君》这部电影为开始,“在一些西方人眼中,古代中国可能是一个巨大且封闭的色情国度形象,在他们有着‘东方主义’意味的春梦中,也许总会有一位年轻妩媚的中国女子,她会满足他们的一切不可理喻的欲望——而这样的欲望有时还会延伸到近现代的中国,延伸到另一种性别,就像美国电影《蝴蝶君》(M. Butterfly)中上演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合他们的口味——虽然他们自己也搞不清那位媚眼迷离的“蝴蝶君”是用怎样的方式满足那位法国外交官的…… ”电影的结局有些出人意料,那位令法国外交官心醉神迷的“蝴蝶君”居然是一个男人(尊龙饰演),法国外交官投射在“她”身上那种东方主义的观点:“东方是个如同顺从的东方女性的形象,可以肆意的在其身上施虐”瞬间崩溃,他爱上的不过是个假象,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叶公好龙。 东方的历史,比如较为早期详细介绍中国的《马可·波罗》,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马可·波罗叙述的中国,非常含糊不清,有多个版本,确切地说只能是中国在西方的传说。而这个传说曾经影响了欧洲对中国的看法很久:统治着广阔国土、众多人民的忽必烈大汗,拥有难以想像的财富;同时东方也是未开化的、异教徒的,处于基督教约束之外的化外之地。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义》中构建的东方,实际上是用“印度(Indian)”一词指代欧洲之外的任何空间。而东方主义的历史则以伊斯兰教历史为开端。 伊斯兰教一开始就被基督教视为一种异端邪说,基督教学者们著书立作批判的武器来污蔑伊斯兰教,十字军战士们用武器去批判异端的肉体,夺回圣地。穆斯林被视为邪恶的异教徒,没有法律、道德,只有混乱存在。这种说法其实和我国在极左思潮之下,评判一个人只凭借立场、出身,而不是理性本身。如殷海光写到的:“共产集体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是一个严格借二分法构成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在这种人生观和社会观的观照之下,人不是同志就是敌人,既是敌人,就该消灭。没有中间路线可谈。非敌非友的灰色分子他们最痛恨。他们要消灭敌人,在物理上还办不到的时候,就先打击他的思想。本此,他们把他们所要消灭的人的思想观念,一概叫做"唯心论"。”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很有意思,现代东方主义,西方大众传媒中塑造的东方形象,如我们熟悉的电影《真实的谎言》中红色圣战的阿拉伯恐怖分子,疯狂而且愚昧,对于美国充满仇恨。其他形形色色塑造西方英雄的电影,都有着扮演反面角色的东方人:日本人、中国人或者越南人。根据西方的利益与风尚,东方国家的形象总是在不断被构建,有时突出某一方面(如奇异),但从未与其他方面割裂(如野蛮、残忍、愚昧和专制)开来。 而现时代有一种泛东方主义的观点,既用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自己之外的地区,用几个很典型的特征重新构建那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和民俗。美国喜剧电影《欧洲旅行(EUROtrip)》当中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英国的足球流氓、德国小孩模仿希特勒,花几个美元就在东欧过上皇帝般的生活……同样,国人也常常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如笔者的家乡新疆,也就被几个简单的意象取代:沙漠、骑马、少数民族、烤肉、穆斯林还有盗窃团伙。同样,国内种种的地域歧视,也是带着这幅有色眼镜去看待外地人,如深圳警方曾经贴出的标语:“严厉打击河南籍诈骗团伙”之类的。 那么这种泛东方主义的有色眼镜是否能消除呢?恐怕很难,首先在于一个国家、地区对外宣传都展示的是具有特色的一面,长此以往,给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人和人之间的理解是有限的,人群和人群之间的理解也是有限的,而上至民族、国家,彼此之间的理解就更加困难了。即便如此,无论个人还是,民族、国家之间还是要尽可能的增进了解,毕竟有种叫做“普世价值”的东西,笔者也不希望在网络上看到许多“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解放台湾岛”或者“打日本,我捐一条命”之类的言论。
  •     http://runlolarun.yo2.cn/最近看萨达尔的《东方主义》,它对我产生的影响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它甚至颠覆了我以往的观念,打碎了我曾经对西方文明的亲近和崇拜。曾经让“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顶礼膜拜的西方文明,被认为是超前的(相对于东方),高度发展的文化,其中有隐藏了多少狭隘的思想和目光?直到现代,东方(主要指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的抵制西方的文化侵略的意识逐渐萌芽,但是可惜的是他们手中的理论武器,仍然不可避免的来自西方那些或狂躁或内敛的学者。在西方眼中,东方是神秘的,却也是野蛮落后的。西方对于东方的研究,带着一种君临天下的优越感(这与基督教的优越感,作为唯一“上帝子民”的宗教观念有关)。东方的角色是被动的,孩童般的,可以被爱,被虐,可以被塑造,被遏制,被管理,以及被消灭(作者语),同时,东方是落后的,蒙昧的,因为西方才是游戏的制定者,他们预先制定了路程和目标,才有权宣称东方各大古代文明正在不断的衰退中。最后,他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只有我才能改造你,只有你成为唯一上帝的子民,才有可能逃出万劫不复的深渊,得到救赎。马克思那句著名的关于殖民侵略的双重使命的那句话,却是为殖民侵略做了最好的开脱。西方毁灭东方基础的生产模式,是为了个更好的进行文明的建设,而建设的内容,是应该由他们所决定。“对于马克思所说,东方只不过是妨碍他实现他的救世幻想的无用者。”要求我们的东方学者拥有更独立的思想系统现在还不大可能,毕竟我们都是受西式教育过来的,许多观念都根深蒂固。但是在思想的过程中,尽力去看清楚西方在有意无意中对东方的偏见,不要轻易的被影响和控制,恐怕是一个有利于发展我们自身文明的一个良性的开始。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毕业论文写的有关东方主义,很有用
  •     EdwardSAID比较肤浅了,很难自圆其说.现象比比皆是,不得你不佩服东方主义者的洞见.
  •     西方视野下的神秘东方,想象与梦的破碎···
  •     萨义德对东方学的话语结构分析,以及权力与话语之间的关系互动,不过感觉他并非是站在学术中立的立场上,仍然不时表现出一个巴勒斯坦复国战士的情怀。
  •     东方主义的批判意识提供了一个视角来面对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西方智识的构建,它可以挖思维方式的墙角甚至地基。然而,它不能发挥建构的作用,如果现代化注定是西化,如果权力中心只是在欧洲、英国和美国之间转移,如果全球化从里到外并伴随着受众的学习,那么东方主义不仅不会式微,其主流地位只会加强,所谓交流、尊重之类并不能改变这种局面。
  •     敏锐且细致。尤其是穆斯林和基督教的对峙尤为有趣。只不过翻译的太差了。。
  •     这是在萨义德东方主义引起的争论热潮之后的一部在我看在类似盖棺定论的著作,书中评价了以往东方研究的模式
  •     谨慎的对待东方主义,警醒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地重视。
  •     与萨义德《东方学》框架和思维的深沉繁复相比,这本来得轻松好理解许多。开头以根据黄哲伦舞台剧改编的《蝴蝶君》为引子,以主人公对东方男性身体的女性化迷恋而来的恋童癖为切口,将西方眼中的东方看成是一个西方人对一片充满异国情调的异域的女形的性的好奇和放纵。所谓东方在西方只是一种无知的建构,一个西方残留的实验室和西方君临的客体,而现代性明显是这个充满陈词滥调的学术领域至今改头换面的一源活水,而西方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对东方的重构,而所谓的东方主义从来都是带有种族主义、族裔主义和性别歧视的一成不变的理论,它从知识的盲目性积累而一代代沿袭,固定为一种传统,而由于现代性的根本作用,传统的西方也遭遇来自美国的东方主义。
  •     空泛
  •     读到一半读不下去了……
  •     了解后现代思想的必读书目。
  •     简明扼要,一针见血。
  •     还不错,很简练很精要
  •     蛮大的冲击。东方不过是西方对于自身古老的想象而已。是不是可以反过来同样看两对儿关系?
  •     震撼了我的思维
  •     文学评论,因为还没看过萨义德,。。。不做评论
  •     东方主义者建构的东方是一个被动的,如孩子般的实体,可以被爱,被虐,可以被塑造,被遏止,被管理以及被消灭。 西方精神内的性愉悦通常与东方的罪孽观念相联系,在天主教精神中,完美的生活是禁欲的,性通常带有罪孽和诱惑的暗示,于是性扮演了东方主义宗教基础的角色,西方凝视下的东方,充满了异国情调的,罪孽的,性的愉悦。
  •     虽然只具体看了其中关于中国和东亚的部分,特别是第一章对《蝴蝶君》的分析,对于伊斯兰的那部分没有细看,但还是觉得萨达尔很厉害,对东方主义研究得比较有见地,萨义德确实是有点狭隘,但正如萨达尔自己所说东方主义是个宏大的主题,涉及西方社会科学的很多方面。
  •     作者肯定觉得美国人有点儿烦
  •     以电影《蝴蝶君》作为切入点很是有趣,整本书的可读性也很强。
  •     速度快,书本质量不错
  •     很好,后悔了,应该多买两本的,学生也爱看
  •     呵呵,只看懂了很少一部分
  •     算是读过去了吧…
  •     优越感与利益的共谋
  •     好大的脾气
  •     老师推荐塞义德的orientalism,听说是理论书就想看中文版,结果一个手残下了这本,看了大半才发现不是那本书…其实意外地好看啦,不深,事例也多,就是基督与伊斯兰的爱恨纠葛部分一开始被人名弄晕了,后半部阿拉丁和忍者神龟等事例绝对碎三观的好评!在还不知什么是东方主义的情况下看了一本批评东方主义的书,想来也只能怪自己粗心了…
  •     书很好。值得一读。。送货也很快。。。总体很满意。。。
  •     把欠《东方学》的一星给它。。。能看懂真不易!!
  •     曾经很先锋 难免会过时
  •     多元的西方文化,对应多变的东方主义。
  •     有感于舆论学课上人云亦云地对“成见”的吐槽。“东方主义”被我匆忙中用做对“外媒对斯巴达的报道”理论框架后,益发觉得要系统地学习“东方主义”。成见一个很简单的词,但倘若说不出什么大道理,那么侃侃而谈的表象下是俯拾即是的无知。所以除了东方主义,看看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也是必要的。
  •     “东方主义的表述把自己装扮成现实,如果不先洞察和理解这类表述的局限性,建基于互相尊重并能推动相互理解的多元的未来便不可能出现。我们将继续生活在冲突、不信任、诋毁与边缘化的世界里,而这些正是东方主义的遗产。”
  •     虽然。但是还是可以看的。 忽然觉得危险。
  •     嗯...想了解东方学的就看看吧,还算简单,最后几章还颇有意思
  •     删减还是翻译的不行还是我太蠢 总之读不懂
  •     2.5 简单易懂的小册子 但实质内容过少大量论据无意义反复 缺新意
  •     可怜我中华五千年历史作为东方代表竟在西方人眼中成了牺牲的美丽。真是哭笑不得,呜呼哀哉。
  •     矮油,现在想想≪忍者神龟≫的确也是东方主义的...
  •     道理都懂 但写的云里雾里的
  •     DD网已经下架,我带着些许侥幸逛了逛ZY,嘿,还真让我碰上了。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让这本好书难以购买,但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很庆幸拥有了它。西方人看东方并不罕见,但中东人看东方自然少了西方那种傲慢和西方中心的论调。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
  •     MD 居然有删节 洁癖阿
  •     梳理的不少信息还是很不错的。译者大概很努力吧,但是……
  •     没啥新鲜的,或是没看懂?
  •     还不错,趣味性很高
  •     翻译的真不怎么好。
  •     结构清晰但思路混乱,不透彻。
  •     Let Differences replace Conflicts, Bravo!
  •     谁JB给贴的政治学的标签啊,CNM
  •     萨达尔 呵呵
  •     学术
  •     和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比起来更加浅显易懂。
  •     如何从他人眼光中认识自我?读这本书吧。冷静思考,善莫大焉。
  •     有关“棕色撒哈布”的一章尤为精彩!
  •     2007年6月读完
  •     应是目前所有东方主义论著里视野最开阔,表述最全面的一部了。
  •     作品前部分对于《蝴蝶君》的解读好惊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