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样爱你才对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亲子关系 > 孩子,怎样爱你才对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8-1
ISBN:9787547011744
作者:【美】德博拉·布鲁姆
页数:202页

章节摘录

插图:还有两位纽约的研究人员,戴维·利维(David Levy)和洛蕾塔·本德(Loretta Bender)也开始产生了同样的关注。和巴克温一样,本德也在贝弗医院工作,是新成立的儿童精神科的主任。她的许多病人都是孤儿院的孩子。她在文章中写道,这些孩子被人际关系彻底搞懵了,总是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孩子们编织出来的世界要么怒火冲天,要么充满了冰冷的死寂。如果这就是孤儿院抚育孩子的方式的话,那么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都不像是正常的孩子。利维的研究兴趣在于亲子关系的另一端。自20世纪30年代起,他就决心研究那些被华生指责为保护心过重的母亲。他想做个极端的对比:把由母亲寸步不离地照看的孩子与孤儿院的孩子相比较。他发现,在父母的羽翼下,有些孩子的确非常不快乐,有些孩子绝望之余总想离家出走;有些变得沉默寡言;还有些非常傲慢。而他研究的弃儿要么沉默,要么绝望,同时这些孩子通常是失魂落魄的。许多孤儿都学会了一些古板的礼节。这些弃儿,尤其是那些在孤儿院里待了很长时间的孩子,在聚会上只不过是一群彬彬有礼的陌生人而已。他们的举止无可挑剔,而内心世界却完完全全为冷漠所盘踞。

内容概要

德博拉•布卢姆

她获得了1992年普利策奖。

她是威斯康辛大学的新闻学教授,被选为全美科普作家协会主席。

她的著作——《性与大脑》,被评为《纽约时报》1997年优秀图书。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什么时候应该亲昵宠爱,什么时候应该纪律严明
第2章
应该把孩子看做一张白纸,还是一张格纸
第3章
为什么聪明妈妈有个笨孩子,笨妈妈有个聪明孩子
第4章
母乳和妈妈的拥抱,哪个是孩子成长必需的条件
第5章
什么时候应该随叫随到,什么时候应该保持距离
第6章
父母和朋友,谁教出了孩子的好人缘
第7章
妈妈和爸爸,谁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更好
第8章
亲生父母一定比其他人更会爱孩子吗
后记 爱与伤害的交织

编辑推荐

《孩子,怎样爱你才对》:当孩子生病时,将他独自留在儿童病房,固为你怕妨碍医生的治疗。当孩子上学后,对他的成绩不作评价,因为你不想让他过于骄傲。当孩子哭泣时,选择视而不见,因为你怕宠坏他。当孩子入园时,将他长托,因为你想早早锻炼他的独立性。没有人故意伤害孩子,但伤害却在不断上演。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心理学家哈利·哈洛穷尽毕生努力。逆流前行,用一段近乎残忍的心理学历史,一个爱与恨交织的残酷真相,击碎曾经难以撼动的权威观念,带来最光明与温暖的教养变革。宝宝哭了,抱还是不抱?一段跨越世纪的心理学之争,为所有孩子带来最正确的爱。德博拉·布卢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新闻学教授,美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席。1992年,因其有关灵长类实验与伦理问题的报道荣获普利策奖,并因此写成其第一部著作《猴子的战争》(The Monkey Was)。她的第二本著作《性与大脑》(Sex on the Brain)入选《纽约时报》优秀图书。《孩子,怎样爱你才对》是作者的最新佳作,荣获《出版人周刊》最佳图书奖。

作者简介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它并不直接告诉家长应该如何养育孩子,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20世纪育儿观点的起起落落。本书通过20世纪心理学以及医学方面的争论、故事和实验,揭示了我们在养育后代方面走过的曲折道路,并启发我们去思考,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是最适合孩子的,是最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

图书封面


 孩子,怎样爱你才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都是大家熟知的东西。讲的还是六十年代的实验和发明。网上买书的风险就在于此啊
  •     湛庐文化活动赠书,书架上吃灰了很久,这次住医院带出去读。原以为是一本育儿的书籍,翻了第一章以后立即明白了,这本书主要的内容是心理学历史上关于孩子、依恋关系等等研究的著名的哈利的恒河猴试验。原来度过其他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这些试验的简介,这本书写的非常详尽。由于哈利之前的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孩子是不需要与母亲接触的,哈利的试验虽然毁掉了许许多多恒河猴,但是却为心理学界带来了巨大的转变,才有了现在讲的依恋关系等等。
  •     是一本传记 里面介绍的内容没多大用 在网上都能找到 建议别买
  •     又好又便宜,儿子喜欢!
  •     中文书名特别使人以为是本烂大街的育儿类书籍,英文名中的Goon Park 冲击力又太强,实际上是一个interesting的心理学家的反时代传统的研究努力。第五颗星送给作者,写得太好啦!
  •     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和实际内容不符,不是一本易于操作的书籍。更多的是比较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哈利·哈洛(Harry F. Harlow 1905—1981)的研究史。请其他读者注意啦!
  •     小锡兵说:个人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哈利·哈洛的传记,也可以说是一段心理学发展史的记录。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内地出版商把它包装得好像育儿经一样,对读者来说都是一种误导。或许此种包装能使本书趁着育儿书热潮销量一时看涨,但若是那些想速成或需要新东西的家长买了此书,显然会失望地发现这不是他们想要的。 总结得太到位了。
  •     5星推荐。这本书讲的不是育儿理论,而是过去育儿理论的发展,那一段的历史,以及无数的实验。关于精神病猴子的抱着身体摇晃和自伤的行为,和《我穿越疯狂的旅程》的作者描写自己精神病发作时候的状态几乎一模一样。
  •     没有新意
  •     哈洛的实验像一颗子弹直击你的心脏。你可以从伦理的角度来批评他,他的实验是有些残忍。但是实验结果就像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你眼前,你不能不正视:爱有的时候比食物更重要。看看79页那只伸长脖子去够铁丝妈妈身上的奶瓶时仍紧紧抓住心爱的绒布妈妈的小猴子你对这个结论就不会有丝毫质疑了。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抱儿子的次数增多了。他一定想不到,这得感谢两个人,一位叫哈利·哈洛另一位就是本书的作者德博拉·布卢姆。
  •     当科普看,建议看教材
  •     也许你的一言一行早已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很多家长都没发觉
  •     兼具专业和普及性
  •     这本书我强烈推荐,讲依恋理论的,特别适合今天这个节日,主要讲妈妈在儿童早期成长的重要性,讲安全感对孩子成长的推动力, 妈妈们一定要看,会对你有很大触动的,很多书是讲理论的,这本书是通过猴子实验来验证依恋理论的,是心理学上的重大突破,颠覆了以往很多育儿观点
  •     居然在消费记录中搜不到,只好来豆瓣写书评了。 普利策奖得主不是盖的,一些敏感内容在她写来就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如果书名能不这么俗套,如果装帧能不这么怯,这本书就真的完美了。不过还是要给湛卢点个赞,起码总是占了内容好这一点,比某些策划商强多了! Harry Harlow并非完人,但一直是我的学术偶像。一份报纸评论道:To understand the human heart, you must be willing to break it。如果能将这世界推向光明,我愿将自己浸在黑暗之中。
  •     跟着哈里等科学家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进展,让人感同身受地理解:爱孩子,不仅仅是做到不打孩子,更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微笑和抚摸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
  •     失望···
  •     看了内容简介,为了书中的某些内容买的。
  •     翻译得很糟糕。有点儿不知所谓的书。
  •     看的出作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收集了大量资料,读完后可用字概括:深受启发,终身难忘!相信这部书会给我今后的行为带来影响,可能是潜移默化的!
  •     写得不错,但总觉得翻译地不是特别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