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叛逆/成长 > 一座城池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807592112
作者:韩寒
页数:241页

中国式探险之路

经常有哥们玩多了龙与地下城跑团,嚷嚷着想找几个人来一次真正的流浪。当我听到这话的时候,脑海里第一印象就是这本书了。假如真的流浪在当今的中国,一定会看到许多不浪漫却很奇特的事情。

《一座城池》——我们都生活在城里

看了一些书评,都断断续续的记录了书本里的一些情节。我看书一般是不太会记情节的,对于我来说,重要的是提取书本里的道理,使这些东西贯穿到我生活乃至生命的各个细节每个部分。而不是死抠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这样做与读古文必须死抠通假字和释义那般,便失去了读书的意义。也许很多年后你已不在记得这些情节,但书本里告诉你的道理将会伴你一生。韩寒的书,我总分析不出人物性格,因为他的人物总是一些无奈的承受者,仿佛写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无从捕捉,无从总结。就像文中的“我”和健叔。那些关于在警局和医院的荒诞情节我在他很多书里都见到过,却对最后的情节映像尤为深刻。在这里要说明一下,我是先看《长安乱》才来接触这本书的。所以我觉得用《长安乱》里的一句话可以总结一下这本书,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长安乱》是韩寒总结性最强的一本书。“一切的文明只能是在能吃饱饭的前提下”在本书中的最后,政府爆炸了,街上的商店被人们洗劫一空,那景象仿佛就如末日一般,而此时正好响起了那首“轻轻桥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暴民就只适合暴政,如果没有政府,这些暴民将会把这世上所有的商店洗劫一空。看到这里我笑了,讽刺意味十足。我们所追求的,我们所歌唱的,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是在某种前提下。而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座城池里。出不去,出不去……

《一座城池》:荒诞世界中的一丝温暖!

  明天就是918国难日,也是《一座城池》上映的日子,安排在这个档期,确实蛮有噱头。赶在上映前,一起来随着这篇贴子大致回顾一下这本小说,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有个显著的对比。    韩寒在扉页上对这本书的概括是“快速而缓慢的幽默着忧伤的小说”,而我看完这本小说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有人问我这本书讲了个什么故事,我一定涩言无语,不知究竟该如何回答。过了几天后,我甚至想回忆出整个故事结局都显得很艰难,因为整本书本身就无头无尾,而当中的情节也是杂乱无章,信马由缰。    豆瓣上的网友有这样的一段概括:本作品去除了华丽和强烈的讽刺,以简洁而近乎平民化的语言诉说着平民的声音,充斥着荒诞,也不乏幽默的调料,起初似乎搞笑,然后沉重,沉淀后又觉得是我们表面浮华下最真实的生活。    用韩寒自己的话来说,他也无法概括这本小说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是韩寒对这本书的语言文采等方面则相对比较满意。对比下来,《他的国》和《1988》则相对有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因此当得知《一座城池》将改编为电影时,我无比好奇导演将如何用画面来叙述这一段段荒诞且没有多少联系的情节。    书中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我”和“健叔”以及“王超”三个人既有趣又乏味,既荒诞又无聊,既激情又猥琐的生活。而行文中则一如既往的流露出韩寒对时代的针砭与讽刺,也很理所当然的谈到了他对女人与爱情的各种看法。书中还有令人比较注意的就是提到了不少的哲学与思辨,尤其是当我看韩寒谈到关于时空的观念时,不由想起王朔在节目中提到《时间简史》中的内容,颇让我有些惊讶。    小说一开始“我”和“健叔”就以逃犯的身份出现,开始窥视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于是韩寒就找到了奚落我们政府的很好的切口:“你要相信我们的政府。你一要相信政府总有一天会还我们清白的;你二要相信政府是不吃无包间之饭的。走!”“我们的警察虽然厉害,但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得出,比如你砍了他们的兄弟,或者案子惊动了公安部,甚至惊动了党中央。”    我不知道警察如果看了这些话会不会觉得无辜,但是我觉得作为公职部门有时候背些黑锅也是理所应当的,你们既然偶尔会践踏人民群众,那么偶尔被人民群众唾弃下又何尝不可呢?小说中间部分一段警察对主人公的审讯环节令人印象深刻,起初内容相对真实,真的以为警察找上门来,之后的描写则越发夸张,以至于逐渐走向荒诞,才幡然知道这一切只是个梦,虽然是梦,但是又何尝不是真的呢?    书中很多情节都是用梦的形式在表达,形成了很多截面与切面,与现实这一面共同编制出一个荒诞的世界出来,用网友的一句话说就是把真实用扭曲的方式给你看。韩寒文字的牛逼之处不在于把这个世界如同素描一般具化在你面前,而是通过一些不经意的速写让你产生联想形成深入现实的体验,体会到这个社会的离谱和滑稽,无奈与悲欢。    “空气里不光充满圣诞的气氛,更多是充满荒诞的气氛。”于是这些荒诞的气氛塑造了这个荒诞的时代与生活,因而韩寒也就借主人公之口诉出了这个社会的不合理:“这点我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那些明明都是下流的人,为什么凑一起就叫上流社会了呢?”    熟悉韩寒文字的人都知道韩寒除了喜欢调侃调侃时政外,还特别喜欢谈论女人与爱情。小说中关于这个话题的描述也是比比皆是:#(女朋友)不就一堆肉、若干血管再加几个内脏吗?有什么稀罕的,咱自己也有。#这养女人就像养狗一样,这狗只要吃到肉骨头就不高兴回头再吃狗粮了。#原来社交名媛就是打车去坐车回的意思。#因为姑娘就像商品,只要还没开发票,她就能是任何人的。  可能很多女性看了这些文字,尤其是女权主义者们一定会愤愤不平,但是这些是韩寒加给女人们的定语吗?不是,是女人们自己,是这个社会一起赋予了上述这些含义。韩寒通过“我”的过往情感脉络的回顾和当下“健叔”等朋友的情感经历来阐述这些关乎女人,关乎爱情的社会乱象:  #——如果真要赚钱,早把小旅馆开到大学旁边去了。听说那里的顾客要求低,什么房间大小朝向、有没有电视机都无所谓,只要有床就行了。——没床都行,只要有门就行了。#——大学里怎么会有学生要当二奶?——你这么想当然想不通了,你就当人家二奶有上进心来上大学就行了。#女大学生价码高啊,所以说知识就是财富。女大学生,听着就性感啊。#而操场在晚上七点天黑以后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操”场。  我相信作为一名屌丝处男,当看见那些挫男左拥右抱着前凸后翘的美女时,你一定会义愤填膺的在内心大骂一声“我操!好花都让猪拱了!”可是我们也只能止于此了,除了骂除了抱怨我们还能怎么样?没有房,没有车,没有钱,即便你再善良,再温柔,再有英雄气,也只能“长使英雄泪满襟”......    韩寒还提到了女孩子们常挂在嘴边的所谓“安全感”:“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要把这些所谓的安全感托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比如房子或者在银行的存款。这地球是如此不可靠地悬在宇宙之中,地震、战争、经济崩溃等等会随时把我们的身外之物夺走。”    我曾经的女朋友就无数次的给我强调过“安全感”三个字,她把她几乎所有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都归结于这三个字,由于我对她的喜欢,导致我对这三个字简直是充满了神明一般的崇拜,因为除非给她安全感,否则一切免谈。而随着交往的深入,我也慢慢明白,什么能给女人带来安全感,不是真爱,不是专一,不是痴情,起码不仅仅是,更重要的是你要有房子,车子,票子,再不济,你得让她看到你有赚足够多钱的本事和潜能,否则的话她对你也就只有四个字了:十动然拒。    或许很多人依然执着于对个别女生的追求,但是韩寒却毫不留情的戳穿了这层无限逼近于0的概率:“屁孩们通常会屁颠屁颠以为自己喜欢的姑娘在失去联系以后还能痴心地等在原地。”    韩寒认为内心的安定才是安全感的来源,而我觉得真正可以带给女生安全感的则是你的真心,可惜这个荒诞的世界真心早已论斤贩卖,好不值钱了。于是乎我们这些傻小子也只能对着屏幕进行“射交”了。    其实韩寒在小说里也多次阐明他的态度:  #如果我连号码都记错,那都没有给那人打电话的必要了。#其实有时候你看见一个漂亮的背影并且心旷神怡就很可以了。#如果这个姑娘已经有男朋友了,我就会立即对她失去好感,放弃追求。#我觉得,面对这么喜欢我的一个人,我必须不喜欢她,要不就太不偶像了。  当然了,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经历就会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体会,为此,用韩寒的话来总结就是:爱情这事情,有时候说不清楚,像是上辈子欠的债一样。    为这部小说增色不少的是文中在四处穿插了很多带有哲学思辨性的讨论与思考,颇值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掩书出神。提到了生命与死亡,涉及了存在与时间,对于很多哲学命题韩寒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和理解,使得小说的厚度陡然而升。#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有不同的事物和我们分享着不同的时间。#世界上存在的东西都不可怕的,你只是怕自己的想法而已。#人世间的事,启动了哪有那么容易停下来的,一脚急刹车还要老远才能停呢。#我总感觉再茫然中发生了很多真切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却不是真的,它们清楚地存在于我的记忆里,毫无疑问保存着每一个细节,却又无从知道它们发生的具体时间。  从中你可以很容易感受到这些年来韩寒的成长,小说不再只是一味的反讽当下社会的不合理,文字中会大量的流露出韩寒对于生活的一些有益思考,很多话题并不是带有倾向性的下结论,更多的是引起我们自己的思考,通过对情节的阅读来带出我们自己的逻辑。    尤其是那句“你不觉得人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吗”让我不寒而栗,而韩寒也一并道出了我们很多人的苦恼:我总感觉再茫然中发生了很多真切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却不是真的,它们清楚地存在于我的记忆里,毫无疑问保存着每一个细节,却又无从知道它们发生的具体时间。也说出了我们共有的渴望:我想有一个人在我面前,严肃地看着我,听我说我所想到的一些东西,哪怕这些是臆想,但也有可能是真实的东西。    韩寒的小说就是在这些思辨中慢慢成熟起来,不再拘泥于“射交”、“操场”、“冻停湖”这些文字游戏了。但是也并不会因此丢掉了一贯的优异文采,描写依然非常精彩:我只感觉自己是棵玉米,突然被一群蝗虫掠过,然后只剩下一根芯子。    整篇小说都在讲述着极为不幸的生活与遭遇,“我”和“健叔”因为被人打小报告而不能毕业,导致生活所迫而恨不能走上不归路,变成“逃犯”,“健叔”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受伤,创业梦想也遭到巨大挫折,情感上我们都希望能有遇到像小说中“C”一般的女友,就如同《他的国》中的泥巴一样,可是我们始终只能为了那些永远得不到的女人而粉身碎骨。    借用网友的一段描述:没有信仰的年代,一切会变得功利,标准渐渐混乱;没有信仰的年代,规则会堕落成动物世界里的弱肉强食;没有信仰的年代,短期利益会成为真理,社会阶级矛盾会加剧。在这样的年代,我们的幸福是如此脆弱,会因一根导火索一触即崩,就像作品最后的那次暴乱,就像波音坠机永远会发生在将来的某一刻。    但是小说最后还是给了一个温暖的结尾,女主从身后抱住了“我”,虽然只是带来一丝温暖,但是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这丝温暖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从《一座城池》的预告片来看,电影似乎还不错,选角也很到位,不知道最终呈现出来的感觉究竟如何,明天就将揭晓答案,而我也会在22号那天走进电影院看这第一部由韩寒小说改编的电影,非常期待,但是也许会让人很失望,但是好在并非韩寒导演,也让我们可以为韩寒开脱时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    不过我对这部电影还是充满信心的,不是票房,而是口碑,这应该会是一部诚意之作,也会是华语电影中一部极具特色和风味的佳片!

韩寒的诅咒:学我者死

80后的兴起始在一场叫“新概念”的作文大赛上。当时《萌芽》业绩惨淡,几近破产边缘,于是联合各大名牌高校以特招之名举办大赛,试图挽救杂志,并且孤注一掷。那时整个中国的学生都在忙着做题,忙着考试,过着“埋头题海,抬头黑板”的苦逼日子。可是,有这么些异类,他们不看教科书,不看作文参考书。专看没用的闲书野书。他们看钱钟书,看鲁迅,看贾平凹看李敖看王朔看苏童池莉王小波;这些人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不好,有的张扬有的沉默,有的风趣有的木讷。但是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文学青年,并且自命非凡。虽然平时对高分应试作文表示不屑,然而私底下却很在意自己写的东西,被表扬了就自鸣得意;被冷落了就气急败坏,然后开始批评教育,批评教师,批评社会。。为自己明明才华横溢却得不到认可愤愤不平。有些人是真的写得好,但是文章虽好,却不适合考试。有些人太想跳脱阅历和文字驾驭力的限制,所以故作老成显得力道不足捉襟见肘。但无论如何,这些人的叛逆正在积蓄,随时等待喷薄。这时一场名叫新概念的作文比赛在开办,来头挺大,十几所高校联名。不会是举着新概念,守着旧牌坊吧。不管了,投吧。有的挑一篇老师打低的认真抄一遍,有的索性直接把红笔批阅的原稿寄了过去。于是投稿了,于是等啊等,于是得奖了,于是出名了,于是真被特招了。于是还发现了-----有个人,叫韩寒。在此之前,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的韩寒已经在小报刊小杂志发了不少作品。后来有不少收录在韩寒自己都不愿意看的《零下一度》里。这个少年热爱足球(我们这代人热爱NBA),热爱摄影,长跑破了区纪录,成绩也还行,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至于后来门门挂红灯,那是真的是后来了。新概念的一炮成名更加坚定了韩寒的文学梦。参加完第二届新概念后,韩寒写出了严重模仿《围城》的《三重门》,代价是高中辍学。此后的名声大噪影响了许多叛逆期蠢蠢欲动的文学青年和非文学青年。文学轻年们痴心妄想有一天摘得新概念桂冠成为第二个韩寒,非文学青年打着韩寒的旗号大肆为自己的读书无用论辩护。对了,还有个同样非常有影响力的郭敬明。话说郭敬明出道那会纯纯的文笔还真是个文艺青年。韩寒和他相比简直就是个流氓青年。好好地一个文学亲年,因为出了本爱与痛的边缘被批评的一无是处满目疮痍。从此一蹶不振干起了出版并且如鱼得水富甲一方。时间是把杀猪刀。 韩寒也在蜕变,和《三重门》的故作老成不同,写到《一座城池》的时候,韩寒已经完全放弃文学上的努力。虽然文笔和文字很独到,可以说白话文中国独此一家。但是,我也可以说,这完全是一本可以用来治疗抑郁症的小说。因为对他来说:文坛 是个屁。那些装正经的玩意,早是十几岁玩剩的东西了,一个正眼不用瞧。中国的写作者,长期以来都是以一副苦大仇深的面目展示给读者。要么穷酸,要么迂腐,甚至还常常充满令人讨厌的道德优越感。韩寒不这么干了,他不掉书袋,不卖弄古文,单纯的用独特的文字写一帮传奇的主人公遭遇的那些牛逼、傻逼和荒诞。顺便批评女性嫁房子不嫁爱情。说个群众不担心火势只为看消防车喷水的荒唐故事。说了个卖老头取暖器老头高价卖的故事。说了吃骗来鸡全吐出来的故事。批评这神奇的土地那些有趣的事。你看完很过瘾,里面都是冷笑话(原谅我笑点低)。至少我觉得这时候的韩寒有部分是真诚的。你惊异韩寒的文风转变总是如此之大,是因为你不能了解韩寒的成长有多大。作为一个早熟的少年,十几岁写出一部《三重门》。然后闯荡社会,享受赛车带来的速度和激情。他不可能太深刻的去思考这个社会的苦难成分。当然这也或许是韩寒的幸运,因为苦难会使一个人的文字充斥过多的沉重失去阅读趣味。缺钱了出一本书向读者骗点钱,衣食不愁,美女如云(车模)。这得让多少书房里闷头创作的严肃文学的家伙们眼红啊。我憋了半年写了本人性,你说这叫“跟我学手 淫。”我正儿八经的和你聊文学,你说文坛是个屁。其实韩寒这一路都在自我反思。 或者说不愿重复自己。正经和你说三重门什么意思,张嘴闭嘴古文在他看来是十几岁干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他不愿解释,一解释仿佛自己就是个假装有知识的文艺青年,那样显得很愚蠢。当然方舟子不会理解,因为他认为人应该是正经的,不正经就是有问题。这就是论战的一个原因。韩寒成为韩寒,和当年中国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对于那个只有苦闷和压抑的学生时代的人来说,韩寒只是代替他们去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除去韩寒不可忽视的才华,看着韩寒,或许就看到了自己。可是十几年过去,韩寒依然是韩寒,他依然风光。虽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就当是小小的磨练。因为他这一路走的太顺利了。韩寒曾说:千万别学我,连我自己都学不好自己。其实 韩寒应该这样说:学我者死。一批批前赴后继的追随者在长大并且遭遇尴尬:他们学无所成,又无一技之长,空有一身理想,当是挫折一生。对他们来说,韩寒成了一个诅咒。这当然不是叫韩寒负责,只是这些长大的人,在理想遇挫的时候,是后悔当初的选择,还是义无返顾继续前行,甚至从挺韩走向倒韩,都别忘了,韩寒只是韩寒,并且只有一个。

很韩寒的一本书

我买的的确是这个版本 这本来是送人的一本书很幽默的一个故事 不过仅仅是幽默 笑一笑 什么也没有 觉得毫无意义 这种书看一次就够了··

忍住心花不要怒放

忒可乐的一本书我承认我看得又是电子版随着TXT阅览器的滚动播放功能我的小心肝儿笑得滚滚滴怎么以前上学的时候就错过了勒有意思的个人咧~继续后知后觉的倒着看韩寒作品吧。下一个《毒》,下下一个《零下一度》,下下下一个《三重门》,弥补一下青春期的损失呗

梦想 自由 迷茫

一座城池 让我明白小说还可以这样玩,像极了他本人的作风,如此不受拘束,自由。是一本看了就想看下去的书。韩寒这人我不太了解,道听途说才知道他,中国的学生大多数赞同他,就算不表现出来也在心里羡慕崇拜着,当然我也是,我要是早些接触到他的小说,就不用搞成现在这样了。

《一座城池》,贯彻韩寒元素最成功的作品。

很干净,利落,潇洒!幽默地说着实话,不花枝招展,不用花大钱包装!用来形容韩寒,也用来形容这本书。这本我认为是贯彻韩寒元素最成功的作品。当几个年轻人在一个破落不堪的小镇骑着自行车追赶着工厂爆炸产生的蘑菇云,你就应该承认,这本书是经典。

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揭示人性的弱点

书非借而不能读,这本书是借读同事的,所以很快读完了。观后不由感触,书原来也可以这样写,跟着自己的情绪与梦境信马游疆,而不去顾及文章架构和整体衔接。韩寒也是典型艺术形态的人,文学的爱好与赛车的职业同样说明了这一点。艺术家般散漫与独特的个人视角成就了一个先峰的人物。在看似愤青的文章和调侃的语气中,在两个青涩小伙儿的逃亡生活中,我笑得捂住肚子,那些曾经见诸报端的逸闻情节在书中重现。一个人的生活不会有如此巧合的奇遇与重复,但是这些现场的描写,却彰显人性的弱点。这与卑劣无关,是在你心中也存在的阴暗面儿。在这青春的年纪,韩寒的视角是犀利而独特的。他以搞笑的节点描述了自己对社会的理解。我与韩寒对安全感的理解很一致,我想也许生活中拥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因为这些想法都源自生活,但是有些人不知如何将这种想法表达,所以作家成了多数人想法的代言人。这让我很向往当一个作家,又或者是自由撰稿人,这个职业最吸人的其实是“自由”二字。


 一座城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