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小时候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叛逆/成长 > 咱们小时候

出版社:中国友谊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05727144
作者:季海东
页数:217页

章节摘录

  1  我爸刚混上自行车骑的时候,就惹来一场意外。  他当时是国营百货二店的一名营业员,卖电视和冰箱。那年头,货物紧俏,手里攥着钱买不到东西的大有人在,于是我爸经常被一群急得上火的人围住,接受一些糖衣炮弹的攻击,然后懒洋洋地从仓库里面拖死尸一般拽出一件家电,还要组装起来,很神气地演示一下功能。这其中,最简单的当属风扇,只要接上电源,一缕清风便扑面而来,商标的小纸片像风筝一样被风托起,向这群80年代的土包子们展示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我爸很满足于现状,在当时看来,能在公家单位站上柜台,就相当于吃上了皇粮。在这个变革频率快于心脏勃起频率的国度里,当年的父亲无疑是辉煌的,他身后的单位是如此的雄伟(6层,居然有6层!),而且楼顶还很时髦地伫立着一个四方体的钟,它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隔得很远,人们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它的时针与分针。每到整点的时候,那个钟会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那在当时绝对不是一种噪音,而是一种权威,每一次声响过后,人们都会在心底认准它的方位:钟楼大厦!  还是说说那场意外。之所以我能慢条斯理地在这里叙述,完全因为我就是那场事故的“见证人”。我当时就坐在那辆“大金鹿”的横杠上,我爸载着我,歪歪扭扭地向一个斜坡冲去。那个斜坡是通往我家的必经之路,首先要经过一个公共厕所,那个厕所很脏,经过的时候可以闻到屎尿的新鲜气味;接着经过一个大院,那个大院里面同样有一个很大的厕所,和前面那个厕所相比,它简直干净得要死,而且厕所的外围还种了树,秋天蹲在里面拉屎时,可以很悠闲地看树叶如一条船般优雅地落下;最后,在斜坡的拐角处是一个水房,有一个L形的粗大水管从房子里面弯出来,阀门在里面,只要交上5分钱,里面的人就打开水阀,灌满你所能带来的盛水容器。很诡异的是,在那个水房的对面,也有一个厕所,墙体破旧斑驳,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男”、“女”两个字。如此说来,从这个斜坡的开端,一直到这个斜坡的拐角,一共有3个大厕所,显示着这一带的人口密度。  能买上自行车,对于我们这个清苦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这一度激发了我爸的雄心,他高兴地吹着口哨,第一次很潇洒地叉开腿骑上,就斗折蛇行地上路了。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爸骑得很剽悍,剽悍到主动袭击别的自行车,或者偶尔向擦身而过的汽车示威。最惊天动地的一次,是他被夹在两辆飞驰而过的汽车中间,几乎是贴身而过,稍有不慎就会彻底玩完。即便如此,我还是坐在父亲自行车的横杠上,天真地抬起头,听他唱跑了调的《 澎湖湾 》。不知为什么,我爸只唱《 澎湖湾 》,一边唱一边快乐地扭动腰肢,尽管他的骑车水平实在不怎么高明。直到许多年后,为了对付英语,家里添置了录音机,略上年纪的父亲贴在嗤嗤搅动的录音磁带前,饱含深情地来了一曲《 沙家浜 》选段,把我母亲恶心透了。  那时还没有“流行歌曲”的概念,谁“流行”谁就庸俗,就会被毫不客气地一棍子敲死。邓丽君刚开始火的时候,全国人民跟着起哄,可她最终落了个“谍匪”的名声,退出了大陆舞台。她一走,李谷一们就开始得瑟,我爸所在的临沂市国营第二百货商店的门前,挂着一幅李双江(也许是蒋大为,二者长得太像)的巨型画像,艺术家(当时对歌星的称呼)伸出右臂,深情地看着远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后来“春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态势,文章和费翔从那个时候才火起来。当时我大爷家里已经有了彩电,费翔以青春无敌的姿态从电视里蹿出来,一手擒麦,一边指着电视另一头的我们唱:“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就这么简单几句,几乎生生把我表姐给迷死了。  回到事故当天。当父亲载着我(这个细节很重要),一边吼着《 澎湖湾 》一边向斜坡冲去,先后经过臭气熏天的3个厕所,那辆“大金鹿”正欢快地以每秒60迈的速度狂奔,这时在拐角处蹿出了一个身影。惊慌失措的父亲在唱完“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后,准确无误地一头冲向那个身影,接着一片狼藉,好像还有一声尖叫,“大金鹿”被甩出去很远,两个轮子茫然地空转着。在当时,这是一场标准的交通事故,被撞的是个妇女,挎着一个黑色人造革皮包。她显然被撞傻了,痛苦地叉着腰,一瘸一拐地站起来,在确认自身零件没有致命性损伤之后,凄惨地扬了扬她的黑色人造革皮包。打开后,里面是满满的一皮包鸡蛋汤,一分钟前,它们还是以完整的个体存在着。  我放声大哭,哭得势如破竹。自打我出生,这个叫“顾家大园”的破烂地方就经常让我的哭搅得鸡飞狗跳,一些岁数很大的老头老太婆们现在还能记得当时有这么一个孩子,他会在空寂的夜晚发出炸雷般的哭喊,像一把尖尖的小刀,划破夜空。在事故现场,我爸被我哭烦了,顺手撩了我一个耳光,然后满脸堆笑地对被撞妇女说了许多好话,掏出5块钱,算是买下了那一皮包的鸡蛋汤。此后的好几天,我都在吃炒鸡蛋卷煎饼,花生油浸渍了煎饼,透到我的手上,嘴里的炒鸡蛋始终带着一股黑色人造革的味道。与其说是炒鸡蛋,不如说是炒人造革,还是黑色的那种。说这样的话有点没良心,因为即使那些鸡蛋汤里面有人造革的味道,我的爹娘也舍不得吃,即使是一个苹果,他们也会切成几份,让我慢慢享用,如果当天没有吃完,第二天也会把已经腐烂的边缘用小刀剃掉,然后喂到我的嘴里。这是清苦的环境里父母对我爱的表达,尽管我要很久以后才会懂得。  话说回来,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挨父亲的打,骑车的是他,义无反顾将人撞翻的也是他,我还为此吃了人造革味的炒鸡蛋,却被扣了屎盆子。我妈气坏了,她雷霆大怒,并将这个屎盆子重新扣到我爸的头上。我妈当时要忙很多的事情,家里家外,起早贪黑。她原先长在莒南农村,本来也长得不赖,却嫁给了我爸。这个地方我用了一个“却”,绝非诋毁,而是指等价交换,一斤鸡蛋等于三斤黄瓜那种。我母亲的母亲,由于生活在罪恶的旧社会,三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就要通过生娃的绝对数量去“人定胜天”,这个过程痛苦而漫长,最终变戏法似的给我折腾出4个舅和4个姨。我那几个姨长得花枝招展的——我指的是年轻那会儿,有照片为证——我妈也不例外。直到我的那些姨老了,她们的长相也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几乎都向着同一张面孔长去——我的姥姥。  我的姥爷曾经是个道士。据说他天生是个孤儿,整天晃来晃去,等晃到莒南的时候,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然当了道士。后来他重归红尘,因为娶了我的姥姥,并育下四男五女。我的大姨早年夭折,坟头很小,每次我们回家上坟都要仔细辨认,然后放几声鞭炮,磕几个头。他们那一代人生活很苦,我小时候成天听我母亲唠叨,说她如何背着篓子割草,如何捡粪。她一说,我才知道我爸的个头为什么这么矮,敢情是小时候被粪筐压垮的。知道这一点,我就格外同情他,于是他骑自行车撞了人,却要打我,也很快被我原谅了。  关于我爸和我妈的故事,我所能知道的的确很少,因为他们彼此展开情感的小翅膀的时候,我并不在场。只有吵架的时候,我妈才会把那些老底儿抖搂出来,大约是当年我爸看上了我妈的同学,写情书的时候错递到我妈的手上,于是将错就错,最终将我这个“大错”给制造了出来。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想,我是否真的应该来到这个世上,倘若那封情书送对了地方,今天蹦跶在这块土地上的家伙还会是我吗?还会像我一样长得四体不勤、五谷丰登吗?这曾经一度损害了我的自尊,却锻炼了我的想象力。我甚至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直到现在,我那个两鬓有些斑白的老爸,写一封语句通顺的信都是很艰难的,总是斟酌再三,无从下笔,好像杂技团里蒙着眼睛掷飞刀的演员。  我家的老相框里,至今还保留着几张相片,黑白底,照出来涂颜色的那种,通常把人的嘴唇涂得很红,吸血蝙蝠似的。其中,就有我妈梳着两根油光发亮的大辫子的青春照,她的两个腮上好像也细细地打了一层粉,仿佛刚喝了一场无关紧要的小酒。也有我爸的一张,穿的是军装,两只手插进裤兜里,嚣张跋扈的样子彰显着无辜而蓬勃的青春。  我妈当初的志向很简单,嫁一个工人,跟他生一个工人阶级的娃,吃工人阶级的皇粮,那饭碗还是铁的,敲起来清脆作响。不过我妈基本上没过过好日子,结婚的时候只有两双筷子、两只碗,吃饭的桌子是我爸卖电器时剩下的纸箱,很矮,吃饭时要把腰探下,勾着手去捞。那间屋子只有几平方米,光线很暗,地上的红砖因为潮湿而生出一片滑腻的苔藓,常年释放出一股阴惨的湿气。没有厨房,做饭的地方是在外边临时搭起的一个小棚子,外边下大雨的时候,里边会下小雨。炒菜的时候,因为舍不得放油,连锅里的菜都要受罪,滋啦一声冒出很多的烟,烟顺着墙溜进那个屋子,能把人呛得流眼泪。就是那样的一间屋子,我们也住了很长时间,直到我懂事。懂事的标志就是记忆力有了质的飞跃,能很快把一句骂人的话学到手,而且下一次骂人的时候把这句话像飞镖一样甩出去。  80年代的冬天很冷,有时屋檐下会结十几厘米的冰凌。太阳一出来,冰凌就开始融化,滴滴答答的水就砸出一条深浅不一的小河。直到现在,我对那个小屋还抱有很深刻的感情,因为我刚学会拿筷子上桌吃饭的时候,曾经在那间小屋里打落了一只碗。那只碗里盛着接近沸点的开水,我的大腿内侧当时就熟了。我的父母手足无措,惊慌之余抓了一把做馒头用的食用碱给我敷上,这个雪上加霜的举动很快使我疼晕过去。可以说,这个狭小肮脏的住所,在80年代带给我更多的是不幸。  虽然从小住的地方很脏,但我患有一种罕见的精神洁癖,本能地拒绝着各种有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老舅生殖器的动情描述。这种精神洁癖一直维持到高中,等上了大学,认识了一帮好人之后,我就能很得心应手地操持这些污言秽语了。我刚记事的时候喜欢做梦,噩梦居多,主角比较固定,总是一只超级肥大的兔子。兔子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兔子的眼睛,大大的、红红的,像牛的睾丸。那只兔子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跟我见面,见面后我们就开始玩“吃人游戏”,它在后面追,我在前面跑,撒丫子狂奔,速度比刘翔还要快。游戏的结尾总是一样的,它把我逼到一个死胡同,然后蹲在那里,用那双牛睾丸瞪着我,直到把我瞪醒。睁开双眼的时候,枕头上通常会湿凉一片,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场梦。这个世界应该是人吃兔子,而不是被兔子吃,即使被吃,也应该是被人吃掉——我上学的时候,政治课本里一提到资本主义,就形容那是“人吃人的社会”,这个“人吃人”,真是点睛之笔。  我妈还没当上纺织女工的时候,一直处在“待业”的状态。这个“待”,只是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就好像让一个饿了几天的乞丐盯一只空碗,即使眼珠子咕噜从里面滚落出来,也绝不可能瞪出一只歪脖子烧鸡。我妈是个勤快人,她从不让时间从指尖滑过,相反,她要用指尖创造效益,于是干起了编织的买卖。80年代只有供销社和小卖部,因为没有超市,所以购物的时候就不用塑料袋,人人上街买菜都要提一个手编篮子,两边各有半圆的拎手,篮子的侧面还用参差的塑料宽带条凑出图案,有时是一朵花,有时是只熊猫,费时耗力地啃竹子,技术含量十分之低。这种篮子用塑料编出来,并不环保,却有娱乐的功能——淘气的孩子把那篮子倒扣到自己头上,视线可穿过篮子的缝隙,这样疯跑的时候不会摔倒,也没有被憋死的危险,顶多招来一顿臭骂。那篮子平时用来盛菜,什么东西都装过,很脏,篮子扣到脑壳上,五味俱全,倘若盛过鱼,里面不仅腥,而且还有血迹,乌七抹黑的,熏得人七窍生烟。  我妈编篮子的技术一般,不过速度还可以,一天好几个,编一个卖一个。其实一个也卖不了多少钱,关键是个态度,俗话说“家有百万,不如日进寸金”。卖篮子的时候,我妈把我捎着,放进一个四轮的小推车里。那个小车类似于今天的超市购物车,只是丑很多,比较结实,底部用木板铺上,四个轮子也是铁的,包一层胶皮,起消音的作用。我当年就站在这样的小推车里,旁边是散发着塑料胶味的一堆篮子,被摆在大街旁,待价而沽。  其间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因为我和篮子放在一起,给群众制造了假象,以为我也是商品,于是有人兴奋地赶过来问:这娃多少钱一斤?第二件事是,我确实差点被卖掉,因为我的体积很小,缩在小车里面,挑篮子的挑顺了手,捎带着把我舀出来,然后被我妈眼疾手快地抢了回去。我妈说,就算我卖,你也敢买吗?  回家的路上,我妈对我说,纪北,谁也抱不走你,然后兀自哭了。  她哭得很伤心,泪水渗出我妈的手指缝,一道道的,像一堵濒临溃堤的大坝。

前言

  “他从来没有长大,但他从未停止过生长。”  我把这句话,献给我们80后这一代人。

内容概要

季海东,男,1981年生于山东临沂。少时混迹四合院,交友甚众,有少侠遗风。喜欢写作,没谱为风格,拧巴即境界。当过记者,现为教师,事业、家庭、生命特征均稳定。

书籍目录

小时候同学少年那些花儿哥儿仨折腾期两次高考该长大了

编辑推荐

  1. 巨大的怀旧情绪日益弥漫在走向成熟的80后年轻人身上,因此以怀旧为切入点的作品在80后读者中很容易引起共鸣。  2. 小说作者是一位80后,以第一人称讲述他的成长经历。友情、爱情携裹的青春印记穿插于一个北方小城的发展过程中。但细节更多的是如题目所言的“鸡零狗碎”,打弹子、滚铁环、收藏烟纸等游戏、拥在一户人家里看电视、去公共澡堂洗澡等记忆、模仿圣斗士、变形金刚的打架精神等, 都带有80年代的特殊烙印,让有着同样成长经历的读者感到非常亲切。  3. 作者文笔出色,在有关80后怀旧的故事里独树一帜。故事讲述张弛有度,语言幽默缤纷,细节描绘精彩传神,这是一部可读性非常强的小说。  4. 该小说在天涯论坛上连载了一部分后,得到80后网友的广泛支持。很多网友跟帖表示内容很亲切,勾起了当年很多熟悉的回忆。

作者简介

《咱们小时候:属于80后的鸡零狗碎》内容简介:上世纪80年代的北方小城临沂,纪北的爸爸刚学会骑自行车的第二天,纪北就从那辆“大金鹿”上摔了下来,哭声响彻了周遭的四合院、自来水房、集体厕所,甚至集体厕所旁的那棵老榆树。
上学后,纪北和他的哥们儿杨凯、林科等人玩着打玻璃珠、扔沙袋、抽陀螺等游戏,看着变形金刚、葫芦娃、圣斗士等动画片,吃着糖稀、酸梅粉、爆米花等零食,一起经历着荒诞无知的年少时光。直到他们遇见了各自的姑娘。
纪北所经历的事情,是属于全体80后的鸡零狗碎,一幕幕的成长片段可剪辑成80后的集体记忆,幽默诙谐,让人忍俊不禁。
怀念的出现,使得纪北的爱情之花开放了。那些花儿同样困扰着丰满的徐莉莉和美丽的尤清,她们追逐着爱情,张扬而执着。两次高考过后,他们进入大学,毕业后接触到现实的社会。他们该长大了,也终将成熟起来。所以,我们看到了纪北的“背叛”,杨凯的蜕变和林科的背影。最终,怀念的离去是个预言,仿佛这80后的青春。

图书封面


 咱们小时候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小视角的折射,大光芒的闪耀——也读海子小说《咱们小时候》海子的小说《咱们小时候》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她的出版面世,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着纯文学和市井商业文化的博弈,而且这种博弈最终还是以胜利而为标志,或多或少证明着我们的文学在发展进步。赞赏出版社的职业精神,钦佩编辑的敬业态度。其实,早在这部小说没出版的时候,我就在海子的博客上陆续地读过若干篇章,对文中的主要情节及人物有所了解和感慨,更对作者随心所欲、独具匠心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阔的想象空间赞赏尤佳。小说中对杨凯、林科、徐莉莉等人物的描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临身边。在情节描写上环环相连、扣人心弦。在思想表达上亦深亦彻、撞击灵魂,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和取舍时空。作者通过咱们小时候这个独特的小视角,用众多人物的变故事实,折射出宽广的社会舞台众生百态,闪耀出超理性的人性光芒,把一个曾经被人称为颓废一代的,也几乎令人遗忘的八零一代的青春故事蒙太奇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不禁令人感叹作者那高尚严谨的为人品格和对艺术高度负责的职业态度,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不啻给当今充斥庸俗、浮躁之气的文学创作领域送来一抹清风。在当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纯文学创作必须有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和毅然的牺牲自我、挑战世俗的态度,才能达到精神层面的胜利,牵引着人们进入那玲珑剔透的结构,永不停息地向那古老混沌的人性的内核突进。作者正是具备了这种超乎常人的敬业精神和生命态度,加之纯熟的理论和文字功底,才使《咱们小时候》的艺术价值得以实现。尤其是作者为小说写的那首主题歌,更彰显出其超越时空、超脱现实、明月入怀、虚怀若谷的博大思想和胸怀。东是东的瘦红肥绿西是西的博物记忆南是南的小巷弯曲北是北的大河奔去就让这一切融进理想就让这一切叩醒希望春是春的榆钱飘香夏是夏的桑果迷茫秋是秋的收获方程冬是冬的银色收藏就让这一切继续浪漫就让这一切歌声嘹亮与其说海子小说《咱们小时候》作品的成功,不如说是作者揭示人性、赞美人性的胜利。品着小说中一幕幕的情节,吟唱着这首主题歌,心情仿佛飘荡在无际的蓝天白云之中,随风儿奔向那充满理性光芒的美好未来。(荣幸的是本人亲自为这首主题歌谱了曲、做了MIDI伴奏,并由小说作者海子本人演唱,待进棚录制完成后一定发布)
  •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了这本书,名叫《咱们小时候》。偌大的书海里找到一本可以看得长久的书不容易,我也不是个耐心的人要我看完一本书很难。可是这本书做到了。刚开始也试图放弃不看了,可是这本书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我读下去。可能是小时候的事的确很难忘吧。有些情感不知道怎么描述的时候只要把故事讲下来就可以了。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真的很怀念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很多事。书中说了杨凯纪北林科仨坏小子一起长大的故事。杨凯是个霸气仗义的人,敢为朋友两肋插刀什么都不怕,所以换来的是所有人都怕他。纪北就像个中间人,贫但不坏,痞但不突出,仿佛还让人有种文艺小青年的感觉。林科从小就是个受气包直道后来蔑视一切真正做了个流氓。书中涉及的小人物也是非常重要的。纪北四合院里的邻居老徐、老徐的三女儿徐莉莉、卖水的兄弟小光大光、学校的霸王拳王、林科的漂亮班长同桌尤清以及纪北的相好怀念。这一大帮子人凑在一起构成一个个值得怀念的小故事。成双成对的那些事,尤清创造奇迹般的喜欢上了受气包林科,刁蛮泼辣的徐莉莉爱上了杨凯,文静可爱的怀念和纪北在一起了。哥仨从小玩到大可以说把天下的坏事都干绝了。比如杨凯用弹弓射徐莉莉的屁股而徐莉莉的妈妈老徐为了给女儿报仇拿着菜刀追到男人洗澡堂子逮住正在不知情况的小光就是一刀。比如杨凯用气枪打死纪北邻居老徐家的猫,导致老徐的三女儿看上了杨凯以至于后来一直粘着他。比如哥仨偷林科他爸林团长所管的军队里的子弹最后发现原来是假的。比如哥仨看尽了天下所有的黄片。比如有太多的比如我都列举不过来。已经有很少书使我看着能大笑起来的了。而《咱们小时候》做到了。看着看着就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这种感觉太痛快了。有时候又与作者非常有同感想与作者握爪!整本书看起来风格特别好玩,就跟一北京小痞子说话似的 特贫。以为这本书是喜剧收场后来竟然快看哭了。事事不能都如人意最后哥仨都是悲剧收场。也许不是悲剧,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充满希望吧现在海东叔不是活的好好的吗。过去只用来怀念怀念好了。结局也许并不完美但是活着就有希望。至于到底是什么结局读者自己去寻找好了给书拉拉票。作为一标准的90后,我是比较理智的。我不喜欢看郭敬明类型的小说,那些过于华美的句子让我感到压抑。我理解不了为什么他的书里全是悲伤而且是因为其实并不起眼的小事。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小得一件事为什么能写的那么悲伤。那为什么他一件小事就能写的天花乱坠我就不知道原因了。好吧,这三句意思是一样的...我希望95后你们少看些这些书真没什么用。我强烈推荐《咱们小时候》要是10岁就知道什么是快女的小朋友们你们就别看了。。你们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很庆幸自己有13年的农村经历让我看清一些事也做过一些同龄人没做过的事。我很自豪自己是个农村人因为我很快乐。快乐不是最好的吗。如果你没有体会过那种自由的快乐那就去看看这本书吧。嘿嘿。关于海东叔。其实真的没有想到昨天才看完《咱们小时候》今天就糊里糊涂的加上了作者季海东的Q。而且我俩聊得挺投机。认识海东叔是件幸运的事,给他写书评也是件幸运的事。每个人都有一种人生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将要高中的我不会后悔去了那么远锻炼自己。小小的告诉自己加油 每个人都加油。
  •     我是90后,几乎就没有童年,经常奔波于各个补习班。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挺好奇80后的童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的心目中,80年代就应该是黑白电视,午后火辣辣的阳光,无休无止的知了的叫声,小伙伴们下河捞鱼游泳之类的。看完以后,感觉和我的印象也差不太多。基本上印证了我对80年代的印象。不过80后们,你们小时候真的这么疯吗?书里面的人物只是少数吧。我很羡慕你们。虽然你们小时候可能比较穷,连电视都看不到几次,零食也没有那么多。但是我很羡慕你们真正拥有过童年。有的人说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当你被夺取了童年,又被学校和家长夺去了初恋,那现在的富足还有什么呢?当你坐在宝马里回忆起童年,却只有无尽的补课和作业。这可能也是人生一大悲剧吧。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70年代的人看更加合适,80后,当时还是个小p孩,很多话当时还不能理解
  •     书中有八哥。纪北高四的时候遇上911事件(2001年),大专毕业时(3年后)遇上非典(2003年),和实际时间跨度不符。
  •     看了其他人的评价,我想,有些人他不爱看这类书,他就爱看那种很矫情的。嘿嘿,没办法,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反正我就喜欢这种实在的。 我很喜欢这本书 , 喜欢作者的幽默风格,看起来很简单,很轻松,很快乐,不矫情,不深沉,不做作。还有作者的用词很精妙,记忆力超强,能将小时候的事描述的那么详细 ,佩服。我觉得 看这本书就像在看一部电影,根本停不下来,其实不妨拍成一部电影,挺不错的。加油!
  •     在新华文轩 坐了三个中午看完的,哎,好怀念啊
  •     iphone kindle上看的,很有回到童年的感觉啊.当然,实际上作者所说的时代应该是70后经历更多.
  •     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     很酷,其中有两句话"爸爸总是说我们这代人真是赶上啦,长大后一直没搞懂我们到底赶上了什么?" 另外就主人公小时候的理想是当给病人打针的医生,这样就可以看不同人不同的屁股,这点挺酷的,可能那时的小朋友都有这个想法,另外我自己的性变态也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原来80后的人都有这种变态的想法,但他们管这叫"精神洁癖"
  •     有点意思
  •     kindle。暴力山东男的无文笔小说。我觉得他是冯唐拙劣版。
  •     没看完,没心情
  •     还可以,蛮有趣的
  •     我们最不愿听到得一句话就是:80后是垮掉的一代
  •     这样的文笔当教师,,两颗星给书名。这本电子书买得真冤枉。
  •     千万不要被书名骗了,可能因为地域或者性别,反正作者的这个80后和我的完全不一样,看着倒像是70后,没有共同的回忆基础,故事也像是小说,没意思
  •     亚马逊的免费书,用kindle读完的第一部小说,日本的kindle真心便宜,500大洋还有的找,可惜一人限买一部。前半很风趣给力,到了后半作者突然就江郎才尽了。
  •     作为一个90后来看80后的小时候,也找到很多相似的回忆。童年的描写让我一度以为这是作者的自传,青少年时期的浪荡让我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最后戏剧性的结尾将故事推向高潮又陡然落下了帷幕,让我明白主角想念的女孩叫“怀念”。
  •     书名骗了我,不好看的故事硬加上小时候的标签,比城南旧事差远了
  •     看完以后觉得没什么共鸣,也许是因为作者是81年的而我是89年的,也许是因为作者是在临沂长大而我是在烟台,虽然都是山东,但是民风却是大大的不同。也许作者从小到大经历的多了才有这么多可以说的,我的童年比较像书里的配角或者压根不会被提到的人物的童年,平平淡淡的长大,但是却一样有着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特征。
  •     满满都是八九十年代的回忆。
  •     这书还真是够鸡零狗碎的了,个人觉得一般,不过能扯出这么乱,也不容易
  •     看了书的内容,仿佛回到小时候,可惜已经回不去了。
  •     要是你也跟随在80后怀旧热潮中的话,你会喜欢这本书的。
  •     是属于你自己的小时候吧。
  •     忆青春,单薄又美好。
  •     流水账
  •     OK吧……!
  •     是图片集么错
  •     感觉写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体验,文字生动有趣,就是最后结尾有点突兀,意犹未尽吧。
  •     作者有有少侠遗风。这本80后的小说,把“没谱为风格,拧巴即境界发挥得够酣畅
  •     在图书馆借阅的,很幽默,阅读的时候觉得很轻松。
  •     尤清对林科的伤害
  •     书还没看,应该不错,物流很给力!
  •     边哭边笑读完,回不去不只是家乡,还有童年!喜欢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
  •     这不是我的青春
  •     支持下。作者80年,年龄偏大,有些东西与真正的80后略有脱节了
  •     虽然写的是80年代但是还是有交集的 有的比较夸张 有的确实没有经历过 就那样吧
  •     虽然我是90后,可是依然勾起很多童年的记忆,也对上一辈的那个年代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总觉得有些地方有夸张之嫌,但总体还是瑕不掩瑜的
  •     结尾很戏剧。整部书写的还是真切的。 看到最后,觉得80的人过的挺悲哀
  •     好像国产青春片的剧情
  •     好笑 借给美人鱼被化学老师收了。。
  •     仨人儿有很多值得YY的地方Orz……
  •     和书里面比起来,发现80后分期的差异还是挺大的,至少85后的小时候更偏向90后……前面大部作为回忆记事尚可,结尾则有些莫名,似乎作者已经无法驾驭而匆匆收笔。
  •     拿集体回忆骗钱 书里BUG不少 (比如80年代哪有什么凤凰卫视啊)
  •     男女差别啊,原来总看见女的写的这种回忆录,男的写的气场果然就不一样!这个里面才有回忆啊~~~
  •     回忆始终只是回忆,融入社会洪流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了崩塌了的结局
  •     谁家少年伤往事,心老,路难求
  •     非常一般,看内地的80后基本和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果然只差几年也是有代购的
  •     年初读的,但感觉还在。记得作者的文字特别好玩儿,读的时候也回忆起了很多往事。无聊的时候可以一起读一读。
  •     写的太网络小说了点...当豆瓣连载看完的。
  •     很生动,很幽默。
  •     作为回忆,还能给个及格。作为作品。算了。。。
  •     可惜不是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