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魅影》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日本魅影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1
ISBN:9787806715413
作者:[日] 小泉八云
页数:301页

鬼怪和传统

“关于位于仲原街的大雄寺的墓园,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仲原街上有一家卖麦芽糖汁的小店铺(麦芽糖汁是用麦芽制成的琥珀色的浆汁,如果孩子没有奶吃,人们就会用它来代替乳汁),每天晚上很晚的时候,都会有一位全身缟素、脸色苍白的女人来到这里买价值一厘钱的麦芽糖汁。店铺老板看她又消瘦又苍白,心中好生奇怪,便常和气地向她询问,但她总是一言不发。终于有一天晚上,老板按奈不住好奇心,便跟踪了她。她走向墓园,于是他害怕起来,就折回来。第二天晚上,那个女人又来了,但这次没有买麦芽糖汁,只是招手示意老板跟她走。他与朋友一起跟在她身后进了墓园。她走向一座坟墓,便在那里消失了,店老板他们听到从地下传来一个小孩子的哭声。打开坟墓,他们看到的是那个常在夜间拜访麦芽糖汁店的女人的尸体,还有一个活生生的婴儿,婴儿看到灯光,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婴儿身边放着一小杯麦芽糖汁。原来那位母亲是带着身孕被埋葬的,孩子诞生在坟墓中,母亲的鬼魂因此就用麦芽糖汁来哺育他。”以上引自小泉八云的《日本魅影》。小泉八云,原名拉夫卡迪沃·赫恩,原为英国人,出生于希腊,成长于柏林,游学于英法,后归化日本。本来这本书我早就想借的,但是一看都是介绍一百年前的日本了,就懒得借。后来听张老师有次上课提到他,才知道自己实在是不能漏过这本书,于是又折回图书馆借出来在看。现在看书不行了,像这样的游记,又没有什么理解上的难处,应该一天以内就能看完的。结果最近一直都没有好好的看书,使得这样的书也看了好几天。看看他的书,就会发现其实现在很多所谓鬼片、恐怖片,对于日本人或者熟悉日本文化的人就不是很恐怖。有很多东西都是一直这样传下来的传说。《日本魅影》中这样的传说可以说对于普通日本人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可能中国每地都有很多这样的传说,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失传了。至于今天无神论的意识形态独占鳖头,这样的传说反而成了恐怖的了。日本的文化之于小泉到底有什么那么吸引人的地方呢?能让他舍身归化?为什么他还是早夭了?日本人真的想小泉描述的那么美好、和善、善良吗?他们真的是侵略中国的那些人吗?日本的景色真的一直都是那么的和煦、那么平滑,所以才锻炼出来如今日本人的一部分追求细节、追求平衡的审美观吗?http://howchou.blogbus.com/logs/18703824.html

信仰,能给人绝对的平静

 知道小泉八云,还是因为日本一系列以“怪谈”为名的恐怖片。在逐步观赏这些电影时赫然发现,竟然有一部1964年的《怪谈》,讲述的几个故事意境优美,想象力更是古朴深远,给我的第一感受是酷似我国的《聊斋志异》。细加了解之后,得知这是改编自小泉八云的同名短篇故事集。于是买来原著,一读不可收拾,常常被那些短小的故事,搅得心灵不定,每每以为对人生的解读,又精进了一点。  在这本比《怪谈》的情感更加细腻、文笔更有韵味的《日本魅影》中,我再次折服于这位加入日本国籍的英国人那难能可贵的人生境界。世界上不乏一生漂泊不定,经历了沧海桑田最后客死他乡的文豪,他们创造的文学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和影响后世的力量。和这些伟大的文学家相比,小泉八云幸福得像只找到了归宿的灵猫。他能和与西方文化互为两极的日本文化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在日本教书育人、写作生活,最后寿终正寝,这种缘分,注定了他会写出例如《怪谈》、《日本魅影》、《日本与日本人》这类民俗、游记、故事集。  这些文章虽不是什么鸿篇巨著,但就像《聊斋志异》之于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一样,成为了日本人千金不换的“心灵秘方”。说更深远一些,也是可以让东亚后裔在未来用以朔本清源的绝佳史料。  这是一本值得你放慢节奏读的游记,以19世纪的日本民俗、宗教、地理等方面的传说为主要内容。作者以无国界的心支配着异族的身体,在日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三步一叩首,不断吸收最美的故事、最离奇的传说、最神秘的风俗信仰。  在他的亲眼目睹和道听途说中,他记录下来的这些轶事,非常适合中国读者客观地了解日本文化。我们和这位貌似熟悉实则经常被“一叶障目”以致偏颇理解的近邻,实在有太多互通的障碍,尽管如今双方的生活都离不开彼此,不过不仅我们的国人不了解日本,连部分日本右翼和日本新生代都离真正的日本文化相距甚远。  真正的日本文化,除了“神道教”等本土的资源,基本都是中华文明支撑起来的,这样的痕迹在小泉的游记中俯拾皆是。不过无论是佛教、道教、书法、民俗、服饰、建筑,都在日本人谦卑、崇敬、精致的性格中发扬出了独门独户的风味。  这种风味有很多层味道,我最喜欢的是小泉捕捉到的“富有同情心、温顺、善良、乐观”这一层。小泉在书中写道:为什么宗教要被认为是一种过于可怕的主题,不能让小孩用来玩乐,日本人从来不会这么想。   书中写了一个非常有名,也非常动人的传说,关于一位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被顶礼膜拜的佛教圣人——地藏王菩萨。小泉在一位日本僧侣“明”的陪伴下,看到了六座三尺高的地藏菩萨塑像,他很好奇为什么每个菩萨的脖子上都挂着装满鹅卵石的袋子,脚边还有很多成堆的鹅卵石,明向他道出原委。这段故事被小泉写得质朴、形象,以下段落,全文引用:  “孩子的鬼魂必须在冥河河滩建造用来忏悔苦修的小石塔,那是所有孩子死后都要去的地方。魔鬼会来把石塔推倒,孩子们建得多快,他们就推得多快。这些魔鬼会恐吓孩子,折磨他们。但是这些小小的鬼魂奔向地藏,他把他们藏在自己巨大的袖子里,安抚他们,并赶走魔鬼。人们在地藏膝上或脚下每堆上一块石子,都要在心里祈祷,希望地藏能帮助孩子的灵魂在冥河河滩完成他们漫长的苦修。”  这段文字就像一只温和却法力无边的手,在我身后轻轻一推,瞬间就把我带到了冥河河滩,亲眼目睹了一幅“善恶图”。最打动我的善不仅是救苦救难的地藏王菩萨,还有那些不断堆着小石塔的孩子。他们之所以要堆小石塔,是为抛弃了他们或痛失了他们的父母祈福。而地藏菩萨像脖子上和脚边的鹅卵石,则是失去孩子的父母或善良的信众对孩子无边无际的爱。这样的画面,无关于信教与否,无关于哪国民众,都会被打动。它能够唤醒每一个人的善,即使这个人已经麻木不仁甚至恶贯满盈。这种发乎本性的善与感动,隐藏在太多民俗传说中,但非常无奈的是,如今它们正在被人们抛弃、否定。  另外还有一段传说,则可以说明东方民俗传说骨子里的小聪明、小愚昧。讲述的是一个名为“美保关”地区民众普遍爱吃鸡和鸡蛋的传说,这仅仅是因为美保关的神灵憎恨公鸡!公鸡原本是神灵的仆人,负责在神灵出海打渔后打鸣以呼唤神灵回家,结果有一天公鸡失责没有打鸣,神灵不仅因匆匆回港弄丢了船桨,还被恶鱼咬伤了手。从此这一带的人们每天吃鸡蛋,经常吃鸡,因为只要吃了一只鸡或一个鸡蛋,就是摧毁了主神的一个敌人。  在你将要进入全书遍布“善与神灵”之力的美好氛围前,小泉在序言中却先和读者严肃地探讨了一番“迷信、理性”的话题。日本生活美好的一面,让他甘之如饴、永不厌倦。但被西方文化同化之后的日本,出现了让小泉心痛的诸多现象。  他直言:本书所涉及的普遍信奉的宗教思想——尤其是缘于佛教的——还有奇怪的迷信禁忌,很少得到新兴日本文化阶层的赞同。  很多全力朝着富强奋进的有知识有素养的新日本人,开始迅速成为了“不可知论者”,他们沉溺在更进步的西方文化中,开始没有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耐心。这一点,和经历了太多苦难的中国人,何其相似。  迷信、宗教、民俗果真是这个时代的包袱么?我所看到的现状,是很多鞭笞迷信的富人、官人挤破了头在年初烧头香,很多年轻人在网络玄幻小说、恐怖小说中寻找廉价的、低俗的感官刺激,很多父母不再有给孩子讲述古朴有趣的睡前故事的耐心和储备。人们盲目、偏执、浮躁的生活节奏,离“宗教、信仰”越来越远,靠“迷信、庸俗、贪婪、无耻”越来越近。  小泉在序文中引用了一位叫莱基的人的话,因为鞭辟入里,同样全文引用:  许多迷信毫无疑问地对应了“对神的恐惧”这一具有奴性的思维,并导致了大量不可言说的人类悲剧,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迷信带有不同的倾向。迷信既造成我们的恐惧,同时也带来希望。它们经常契合并满足内心最隐蔽的渴望。理智只提供可能性,而迷信则提供确定性。在疲惫烦恼、最需要安慰的时刻,最能感受到它们安慰人心的功效。我们得力于幻想多于知识。想象,总体上是建设性的,比理智带给我们更多快乐,因为在思考的层面,理智大多是批评性和破坏性的。  卒于1904年的小泉八云,没有机会得知,33年之后,他热爱的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更没有机会知道,今日的日本乃至日本的乳母中国,都正在缺失信仰的环境中,无法平静。

快乐的信仰

行文朴实而充满感动,秀美的风光以及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对于西方人眼中落后的东方文化,作者的笔调既不是鄙夷也不是猎奇,读起来轻松愉快,更包含着一种对于异文化的宽容。很喜欢写地藏的那一篇,透着一种宗教上的人文关爱,读起来让人心里暖暖的,很舒服。在信仰上,这里的人们是快乐的,而不是像其他宗教那样充斥的戒律法典与狂热,那是一个道德尚未遭受严重污染的时代。反窥西化的日本,近代文明犹如某种畸形的野兽毁灭着人们的朴素与快乐的信仰。


 日本魅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