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大事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1-7-19
ISBN:9787101079982
作者:李新 主编
页数:913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广东博罗县商人罢市,反对军队骚扰。 江苏谘议局开局。 10月11日(九月十七日) 孙中山致函南洋同志林义顺,嘱速集资兴办中兴石山公司,安置被法国殖民当局遣送新加坡之600名河口革命军。 唐绍仪抵东京。12日晤日本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及首相桂太郎,谈中日邦交。 清廷以吉林自治会会长松毓请缩短国会年限,命解散该会,并查禁其所出之《公民报》。 10月12日(九月十八日) 日本宪兵大尉平田美次郎等37人,在吉林省延吉茂功社修造分遣所房屋,不听地方当局阻止,竟向巡警、宪兵开枪,击毙巡警两名,伤及多人。 中日在东京订立“中日电线条约”八款。依照该约,清政府允许日本在旅顺至烟台敷设海底电线。 10月14日(九月二十日)达赖喇嘛抵北京,觐见清帝于仁寿殿。 10月16日(九月二十二日) 孙中山致函檀香山同志,告以不久将再次发动起义,需军饷10万元,请在一两个月内筹足此数。 端方奏陈军政大纲,恳请择要施行。 外务部就延吉茂功社日兵枪杀中国巡弁之案,电专使唐绍仪(时在日本)会同出使日本大臣胡惟德向日本外务省严词诘问,并由双方派员会同前往闹事地方查明核办。 10月18日(九月二十四日) 湖北士绅就湖广总督陈夔龙改湖北谘议局为筹办处事,会于武昌黄鹤楼,柬请筹办处总办、会办以下官吏进行质问。 唐绍仪同日本外务大臣小村谈延吉问题及新法、吉长等铁路问题。 10月19日(九月二十五日) 日本警视厅允清使之请,下令查封中国同盟会本部机关报《民报》。 10月20 日(九月二十六日) 外务部就延吉茂功社日兵枪杀中国巡弁案,电饬唐绍仪会同胡惟德向日政府提出惩凶、抚恤、撤兵等五项要求。 10月21日(九月二十七日) 湖北绅民开会,决议川汉路仍归商办,认股400万两。 10月22日(九月二十八日) 清廷以檀香山发行之《自由新报》倡言革命,命沿江沿海各地严禁行销。 10月23日(九月二十九日) 清廷谕内阁各部院衙门按照宪政编查馆、咨政院所奏筹备立宪格式统限六个月内,各就本管事宜,将九年应有办法分期胪列奏明。 10月24日(九月三十日) 台湾全岛铁路告成礼在台中举行。 10月25日(十月初一日) 清廷以巴黎《新世纪报》(主持人张静江、李石曾、吴稚晖等)倡言革命,命沿江沿海各地严禁行销。 清廷以川边三崖、德格两处藏民煽乱,命四川总督赵尔巽、驻藏大臣赵尔丰严密整备,勒限责令解退,倘执迷不悟,惟有奋力驱剿,并饬达寿、张荫棠责问达赖喇嘛。 10月27日(十月初三日) 清廷以藏兵煽乱,命驻藏办事大臣赵尔丰会商赵尔巽,先行开导,继以兵威,但不可孟浪从事。 10月28日(十月初四日) 孙中山偕胡汉民、汪精卫等自新加坡抵芙蓉。次日抵吉隆坡,商筹赴法旅费。 清廷以粤汉铁路事权纷歧,议论淆杂,命督办大臣张之洞通筹全局,严定限期,并命邮传部及湖北、湖南、广东督抚实力协助,各省原派之总理协理,均听节制。 驻藏办事大臣赵尔丰奏报,全藏僧众以传闻西藏将改为行省,聚众数万暴动,形同反叛,请裁训应否厚集兵力,痛加剿灭。 10月30日(十月初六日) 云南官兵追逐河口失败之革命军,越界至越南大肆焚扰,经法政府抗议,是日清廷颁诏惩罚滋事官兵。

书籍目录

编著者名录出版前言序凡例第一卷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9年(清宣统元年)  1910年(清宣统二年)  1911年(清宣统三年)  1912年(民国元年)  1913年(民国二年)  1914年(民国三年)  1915年(民国四年)第二卷  1916年(民国五年)  1917年(民国六年)  1918年(民国七年)  1919年(民国八年)  1920年(民国九年)  1921年(民国十年)第三卷  1922年(民国十一年)  1923年(民国十二年)  1924年(民国十三年)第四卷  1925年(民国十四年)  1926年(民国十五年)  1927年(民国十六年)第五卷  1928年(民国十七年)  1929年(民国十八年)  1930年(民国十九年)第六卷  1931年(民国二十年)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第七卷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第八卷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第九卷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1941年(民国三十年)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第十卷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第十一卷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第十二卷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

编辑推荐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套装共12册)》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任临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逃台湾,38年的历史虽然短暂,却足以改变历史轨迹。

作者简介

本书采用编年体裁,记述了自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至1949年9月中华民国历史时期结束共44年间的重要史事,为民国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参考资料。本书所记内容,不仅包括政治、军事、外交,还涉及经济、文化,甚至天灾地变;不仅包括统治阶级及其政权的活动,还涉及人民的革命斗争和自发反抗;世界大事,与我国相关者也适当列条,内容充实,包容量大,为民国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参考资料。

图书封面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是在《中华民国大事记》的基础上经过修订而成。《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工作,始于1972年9月。当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精神,近代史研究所接受了编撰中华民国史的任务,随后,在李新先生的组织和领导下,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了中华民国史研究组(1978年改称中华民国史研究室),拟订了编写多卷本《中华民国史》和《中华民国大亊记》、《中华民国人物志》、《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专题资料)》的编撰计划。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学术研究事业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负责大事记编撰工作的同志们仍然尽心尽力,在1973年12月编辑完成、由中华书局内部出版发行《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一辑。其后,我们不断积累研究的成果(至1990年共计出版《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31辑),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工作,于1997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编写《中华民国大事记》的总体要求和取材方针,大体已如李新先生在1997年为《中华民国大事记》出版所撰“序”中所列明,总体要求是:观点正确,内容充实,材料准确,文字简明;取材方针是:大事突出,要事不漏。这样的总体要求和取材方针,反映了学术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中华民国大事记》的撰写和编辑过程中,我们以此为指导,力求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以科学的标准决定事件的取舍,避免主观随意性,对所用材料认真审查核对,不能确定者则宁可存疑,从而保证了编写工作的质量,也体现了“大事记”编写总体要求和取材方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者,主要是民国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也有一些室外和所外研究机构的学者,先后参与其事者有50余人,还有20余人参与审订与校阅。韩信夫主持大事记的编纂,负责审稿及定稿。姜克夫在分管大事记编纂工作期间,尽心尽力。章伯锋负责初期规划及组织编写。齐福霖、吴以群对大事记的编纂发挥了重要作用。王述曾为大事记审稿贡献殊多。我们谨对所有为“大事记”编纂付出辛劳和贡献的学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对大事记的编撰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李新先生、姜克夫先生以及编纂者中已经故去的前辈学者,更当表示我们发自内心的敬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历任领导、近代史所科研处和图书馆、海内外不少学术机构和档案图书典藏部门、民国史研究的诸多学者以及其他一些单位(如中国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与个人,也对《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纂予以各种形式的支持,中国文史出版社为《中华民国大事记》的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7年《中华民国大事记》出版后,我们不断收到各界读者的反馈,提出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随着民国史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国史资料的不断开放,民国史研究环境的不断变化,已经出版的《中华民国大事记》也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诸如一些历史事件的收录还有缺失、冗余之处,一些史实还有讹误之处,有些事件的排列顺序可能不够精确,有些文字也还不够简练平实,等等。我们本有在适当时机进行修订的计划,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也有这样的殷切期望。因此,2009年,我们决定对《中华民国大事记》进行全面的修订,主要工作是:增删一些历史事件的条目,补正缺失、错讹之处,调整一些收录事件的排序,统一全书的技术格式,等等。我们认为,应在修订过程中,尽量利用近些年来新开放的民国史资料,吸收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尽力做到客观求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以此为这次修订工作的基本方针。不过,考虑到修订工作的时间有限,篇幅亦不能扩充过大,我们大体维持了原先的篇幅,而着重在内容和文字方面有所增删、调整。此次《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的修订工作,由韩信夫负责,韩信夫、江绍贞、齐福霖、孙思源分工承担,全部修订文稿由韩信夫通读订正。参加修订工作的诸位先生,均已退休多年,本应安享晚年,但他们克服年高体弱的困难,本着退而不休、善其始终的精神,继续担任修订工作,分工合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完成了本书的修订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领导及近代史所科研处、图书馆和所内外的诸多学者,一如既往,对本书的修订工作大力支持。我们谨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经过此次修订,《中华民国史大事记》收录的事件更全面,征引的资料更丰富,文字表述更简练,并采用统一的编排方式,重新排印为12卷。至此,我们堪可以新版的《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告慰于民国史研究事业的诸位开创先进、学界同仁以及广大始终关注并支持民国史研究事业的热心读者。对于出版民国史研究室的系列著作素有渊源,贡献良多,并曾对出版《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付出甚多辛劳的中华书局,此次克服诸多困难,慨然承允接手,出版本书。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总编辑徐俊、历史编辑室主任李静、编辑张荣国等,对于本书的编辑成稿多有贡献。值此《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修订工作完成之际,对于所有曾经为本书撰写、编辑和出版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我们谨在此致以由衷的谢意!《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的修订工作虽已告成,但是我们深知,囿于我们的研究水平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诸如个别历史事件或有缺失,利用新出史料尤其是海外史料还有不及,叙述还存有当年时代的痕迹,文字叙述还可以更精益求精,等等。所有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我们今后应当着力改进的方面。我们希望每过若干年,都能对本书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和增补,使其不断完善,成为学界研究民国历史和社会各界了解民国历史的可靠的、必备的参考著作,并经此而使民国史研究事业生生不息,代有传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2011.5.28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一套很不错的资料书,有它查史迹就方便多了.
  •     体例仿大事年表,详列年月日发生的大事,检索方便。
  •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是在《中华民国大事记》的基础上经过修订而成。
       《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工作,始于1972年9月。当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精神,近代史研究所接受了编撰中华民国史的任务,随后,在李新先生的组织和领导下,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了中华民国史研究组(1978年改称中华民国史研究室),拟订了编写多卷本《中华民国史》和《中华民国大亊记》、《中华民国人物志》、《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专题资料)》的编撰计划。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学术研究事业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负责大事记编撰工作的同志们仍然尽心尽力,在1973年12月编辑完成、由中华书局内部出版发行《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一辑。其后,我们不断积累研究的成果(至1990年共计出版《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31辑),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工作,于1997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编写《中华民国大事记》的总体要求和取材方针,大体已如李新先生在1997年为《中华民国大事记》出版所撰“序”中所列明,总体要求是:观点正确,内容充实,材料准确,文字简明;取材方针是:大事突出,要事不漏。这样的总体要求和取材方针,反映了学术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中华民国大事记》的撰写和编辑过程中,我们以此为指导,力求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以科学的标准决定事件的取舍,避免主观随意性,对所用材料认真审查核对,不能确定者则宁可存疑,从而保证了编写工作的质量,也体现了“大事记”编写总体要求和取材方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撰者,主要是民国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也有一些室外和所外研究机构的学者,先后参与其事者有50余人,还有20余人参与审订与校阅。韩信夫主持大事记的编纂,负责审稿及定稿。姜克夫在分管大事记编纂工作期间,尽心尽力。章伯锋负责初期规划及组织编写。齐福霖、吴以群对大事记的编纂发挥了重要作用。王述曾为大事记审稿贡献殊多。我们谨对所有为“大事记”编纂付出辛劳和贡献的学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对大事记的编撰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李新先生、姜克夫先生以及编纂者中已经故去的前辈学者,更当表示我们发自内心的敬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历任领导、近代史所科研处和图书馆、海内外不少学术机构和档案图书典藏部门、民国史研究的诸多学者以及其他一些单位(如中国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与个人,也对《中华民国大事记》的编纂予以各种形式的支持,中国文史出版社为《中华民国大事记》的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7年《中华民国大事记》出版后,我们不断收到各界读者的反馈,提出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随着民国史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国史资料的不断开放,民国史研究环境的不断变化,已经出版的《中华民国大事记》也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诸如一些历史事件的收录还有缺失、冗余之处,一些史实还有讹误之处,有些事件的排列顺序可能不够精确,有些文字也还不够简练平实,等等。我们本有在适当时机进行修订的计划,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也有这样的殷切期望。因此,2009年,我们决定对《中华民国大事记》进行全面的修订,主要工作是:增删一些历史事件的条目,补正缺失、错讹之处,调整一些收录事件的排序,统一全书的技术格式,等等。我们认为,应在修订过程中,尽量利用近些年来新开放的民国史资料,吸收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尽力做到客观求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以此为这次修订工作的基本方针。不过,考虑到修订工作的时间有限,篇幅亦不能扩充过大,我们大体维持了原先的篇幅,而着重在内容和文字方面有所增删、调整。
       此次《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的修订工作,由韩信夫负责,韩信夫、江绍贞、齐福霖、孙思源分工承担,全部修订文稿由韩信夫通读订正。参加修订工作的诸位先生,均已退休多年,本应安享晚年,但他们克服年高体弱的困难,本着退而不休、善其始终的精神,继续担任修订工作,分工合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完成了本书的修订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领导及近代史所科研处、图书馆和所内外的诸多学者,一如既往,对本书的修订工作大力支持。我们谨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过此次修订,《中华民国史大事记》收录的事件更全面,征引的资料更丰富,文字表述更简练,并采用统一的编排方式,重新排印为12卷。至此,我们堪可以新版的《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告慰于民国史研究事业的诸位开创先进、学界同仁以及广大始终关注并支持民国史研究事业的热心读者。
       对于出版民国史研究室的系列著作素有渊源,贡献良多,并曾对出版《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付出甚多辛劳的中华书局,此次克服诸多困难,慨然承允接手,出版本书。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总编辑徐俊、历史编辑室主任李静、编辑张荣国等,对于本书的编辑成稿多有贡献。值此《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修订工作完成之际,对于所有曾经为本书撰写、编辑和出版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我们谨在此致以由衷的谢意!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的修订工作虽已告成,但是我们深知,囿于我们的研究水平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诸如个别历史事件或有缺失,利用新出史料尤其是海外史料还有不及,叙述还存有当年时代的痕迹,文字叙述还可以更精益求精,等等。所有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我们今后应当着力改进的方面。我们希望每过若干年,都能对本书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和增补,使其不断完善,成为学界研究民国历史和社会各界了解民国历史的可靠的、必备的参考著作,并经此而使民国史研究事业生生不息,代有传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
      2011.5.28
      
  •     对孙中山的评价欲言又止,造成事实与平说冲突,是不足。有改进的极大空间。
  •     内容慢慢看,版本很好,中华书局的书可以信赖,就是价格太贵
  •     精品,不是一般的书籍能比的
  •     厚重,暂时压书架
  •     看了第一本,目录
  •     这本书是近代史期待了很久的书,真的期待了很多年,它是近代史研究学术的集成

















  •     总体十二本,用纸印刷都算上层,编年体记事
  •     关于民国史,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只买了这套《大事记》。不错,印刷、包装、内容都不错!
  •     内容翔实,丰富,充实,值得
  •     小箱子外又套一个大箱子,包装很好,书还没来得及细看
  •     李新先生主编的中华民国史共36卷,这是其中的“大事记”12卷。这套中华民国史堪称官修正史,但和官修正史的二十五史的体例格局完全不同,不再分为纪,传,等,而是分为:史,大事记,人物传。而且用简体白话文撰写,更易于阅读。中华书局出版,实属精品。对于研究近代史的人员,是部非常好的参考书。这次以50%折购买,尽管价位仍然高,但考虑其使用和收藏价值,也觉得值了。
  •     书是好书,内地找不到《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这书正好将就看看,反正大事记之类就当史料读读,也是比较详尽的书了!
    中华的书,越来越贵!唉!
  •     一部有用的工具书
  •     上面写着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收到的是第二次印刷的。
  •     很好的书,还没有来得及细读,翻了翻,内容挺详细的,对于民国的历史,挺全面。
  •     是替夫买的,他是历史学家,书控,家里有2万多本书,但还在不断添加中。他很喜欢这套书,正与他现在的课题相关。
  •     印刷清晰、纸张优良、装帧精美。内容就不容质疑了!好书值得购买!
  •     好书要极力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