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札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国史札记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801868923
作者:林蕴晖
页数:381页

章节摘录

  民族资本家的忧虑  1949年的天津,工商业将近有四万家,光是搞生产的工厂就有上万家,有好几十万工人;北平大大小小的私营工厂也有三万工人。社会上很多的必需品,如:吃的、穿的、用的、鞋子、袜子、牙刷、牙粉等,都靠他们供给。这些私营工业,是社会上的一个很大的生产力。但是,天津解放以后,资本家很恐慌,很消极,准备收场、关门不干了,或准备逃跑。原因是:从天津市军管会、市政府成立一连几个月,没有一个负责人理会资本家——接见他们,找他们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认为,如果与资本家接触,就是“立场不稳”。《天津日报》天天宣传工人如何好,说到资本家,总是说不好。资本家跟国营公司打交道,不仅不赚钱,反而要赔本。唐山有个启新洋灰公司,解放后与国营贸易公司订了半年合同,收购它生产的洋灰,后来物价上涨,合同订的价格就明显太低,继续执行合同,资本家就得赔本;当地的华兴纱厂也跟国营贸易公司订了八个月的合同,贸易公司供给棉花,华兴将生产出来的纱布卖给贸易公司。后来纱价大涨,但合同价不变,这样贸易公司赚了很多钱,华兴虽未赔本,也没有赚多少钱。而税务部门收税,还得按市场价格收他们的税。  又如,天津久大盐业公司的盐卖不掉,经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说是可以运到山东临清去卖,于是久大公司就把盐运到了临清。临清的国营贸易公司看到来了一个作卖盐生意的,就想办法对付他。结果国营贸易公司把盐的价格一跌,使得资本家的盐卖不出去,蚀了本。弄得天津地区的资本家叫苦不迭。有的工人组织则教育工人怎样同资本家作斗争,叫工人要弄清谁剥削谁,怎样才能翻身。于是,资本家越来越恐慌。  华北局书记薄一波向中央报告两市的财经情况说,两市每月要补贴15亿元人民币(旧币)。由于工厂不开工,天津有上百万人口生活无着落,北平更多。报告说:“所有城市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妥善地复工,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则万事皆通。否则,一切均谈不到。

前言

  人民共和国建立迄今很快就到花甲之年了。对前三十二年的历史,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曾作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经历的重大事件均做过结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更倍受世人关注。中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邓小平生前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必将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  历史研究,既要有宏观研究,也要有微观研究。既要把握历史发展的主导面,也不能忽略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或失误。由于诸多原因,尤其是缺少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共和国历史上发生的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人们很少了解。就连我这个从事多年中共党史和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专业工作者,也多有迷惑不解。从1980年代后期以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其他一些中央机构编辑、出版的大量文献、大事记等史料集,领导人的年谱、传记、回忆录、口述史等等,为人们探寻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背景和内情提供了较此前更多的条件。这本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专题集纳,就是笔者从1980年代后期以来,以公开出版的书籍资料为依据(只有极少资料为本人访谈笔录、个别前辈的口述史),逐一考证研究的成果。应当说明的是,对上面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局限和现有材料的限制。因此,书中不足甚至不实之处,敬希读者批评、匡正。

内容概要

林蕴晖,1932年12月生,江苏省丹阳市人。1992年退休前为国防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当代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奠基创业》(《中国二十世纪全史》第七卷,专著);《辅助建国》(《刘少奇之路》第三卷,专著);《共和国年轮——1953》(专著):《凯歌行进的时期》(合著);《人民公社狂想曲》(合著);《风雨兼程一新中国四十年发展战略的演变》(主编):《人民共和国春秋实录》(主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1-21册(主编)。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刘少奇“天津讲话”引起的风波
“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
重读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报告
惊动了毛泽东的“黄逸峰事件”
李立三为何被戴上了三顶“帽子”
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是非”
建国后毛泽东心目中的接班人”
“批薄射刘”的财经会议”
“讨安伐刘”的组织工作会议
高岗被定为“反党”的原因
东北局“五虎将”冤案始末
毛泽东缺席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释疑
扬帆冤案的诱因辨析
中共八大与“以苏为鉴”
中共八大党章未写毛泽东思想的原委
对苏共二十大的评估与走中国自己的路
1950年代中国起步探索道路的矛盾及其逆转的教训
反右派斗争党内“战场”的一角‘
赖若愚缘何重蹈李立三的覆辙
1958年反教条主义的军委扩大会议
朱可夫事件与彭德怀庐山罢官
震惊全国的“信阳事件”
1960年代中国造神运动的起源
对苏联模式认识的分歧与中苏关系恶化
1960年代国际共运总路线的论争
“大跃进”与1960年代中国的政治走向
彭德怀去西南三线的前前后后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62年修订再版与在“文革”中的
命运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陈云谈“文化大革命”未能避免的原因一
解读:毛泽东讨嫌“四个伟大”
见证两个时期中国农村变革的走向
——杜润生与毛泽东和邓小平
由“谈不拢”到达成一致的诀窍
——邓小平处理党内不同意见的方针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附录:对历史资料的鉴别与使用:
记龚育之指导建国后的党史写作
——痛悼龚育之先生

作者简介

《国史札记:事件篇》,是一本研究共和国几十年来若干重大事件的论文集。作者是多年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有厚实的档案资料积累和理论功底。《国史札记:事件篇》根据19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等中央机构编辑和公开出版的大量文献,领导人年谱、传记、日记及回忆录等,对长期以来共和国史研究中一些语焉不详或令人困惑的事件和问题逐一进行考证、研究和论证,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廓清了一些历史之谜。

图书封面


 国史札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记得有位香港学者(名字我忘记了)曾经无不戏谑的说大陆没有真正治史的学者,他们著作千篇一律,不过都是样板文章罢了,但令他意外的是,当他到大陆访问时,却不得不改变了他的看法。我相信许多人,包括原来的我,见识过宣传样板和海外著作后,对国内任何著作都有了怀疑,的确过去某些人的拙劣表演和阐释今天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好笑,但是当我接触过一些人的著作和讲座后,我的看法不由得发生了改变。虽然不能否认,在今天市面上的绝大多说著作依旧没有跳出中国特色,但已经有很多人在为此付出努力了,林蕴晖在我眼中也算的上是其中之一。比起海外的臆测和演绎,我觉得像林老等人的文章更有几分稳重和冷静,比起国内大多样板,又多几分严谨和客观。也许还是那句老话,我们每个人都以为看到了真实的历史,但实际上看到的也只是宏大历史图景的那一小块儿而已。我相信随着档案和记录的不断解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还会有新的诠释和注解。
  •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其中的主要内容围绕1949~1958这个时间段展开(即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共和国未来的建设路线上的分歧),虽然书中还附有几篇关于改开的论文,但是跟本书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感受谈几点不足。1、有些琐碎和重复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这是一本论文集。所以常常会出现前后重复的现象,虽然这本书还是有重点的,但离“系统”还有点差距。当然,如果你在购买之前就知道这是一本论文集的话,那这也算不上缺点,这里提出来只是给大家提个醒。2、史料来源薄弱本书中所有的史料,几乎都来自已经公开发表的资料,如《毛泽东传》、《毛泽东年谱长编》、《毛泽东文集》、《陈云传》、《陈云文集》、《彭德怀传》等等,有时会用到一些《党史资料选编》之类的,但是直接动用档案的情况,非常少(我猜只有少数几篇电文是从档案里摘抄的)。作为国防大学的党史教授,他应该能查阅很多档案的,而这些档案恰恰是普通人无法接触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我不清楚。本书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的引用了回忆录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都缺乏别的资料的佐证。恕我直言,在我看来回忆录就是写出来给自己洗地的东西。人的回忆录中往往会夹杂着非常多的主观判断,所以可靠性不是很高,需要借助档案的帮助才能判断真伪。而林蕴晖先生的这本书中恰恰缺少档案的佐证,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对书中一些内容持怀疑的态度。如果本书是一本由民间党史爱好者撰写的著作,我会认为这本书非常出色。但是它不是,它毕竟是由专业党史学者编写的作品。我觉得它离优秀还有点差距。3、部分内容缺乏史料佐证很多历史学者都爱自行脑补,这一直令我很费解。一件事一件事的去考证就真的这么难吗?就像本书中最后一篇论文,作者的推测确实合情合理,但是,就是没有多少直接证据的支持。那么充其量只是一种推测,作为一篇论文来说,我觉得不合格。虽然说了这么多缺点,但是我觉得把这本书当作建国史的入门读物还是可以的。毕竟,现在要找一部严肃的建国史真的不容易。
  •     前几天买了这本书,睡觉前拿来翻看,已经读了几百页。这本书叫事件篇,估计以后还会有续篇。林蕴晖是国史大家,他,还有王年一等治国史的前辈,代表了国史学界的一种良史传统。较之意识形态挂帅的国史论著,更加可信,较之以西方的剪子裁剪49年后史料的某些新秀的论著,又更加踏实。这本书汇集了林在国史方面对重大事件的考证和记述,包括很多高层权力斗争的考证,权力是政治的主题,但我们官修的国史著作却总是回避这个主题,把政治简化为意识形态的变换,在我看来,抛开了党内政治斗争,就无法抓住49—76年间中国政治发展的线索。这几天读的主要是关于建国初年毛刘分歧的一组文章,包括在理论方面的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如何看待剥削、如何看待合作化过程中的争论等,包括在组织方面,高岗如何利用毛刘分歧四处活动谋取利益等。书中对高饶一案作了大量考证,高饶事件牵涉极大,目前在大陆可见的专著似乎只有《死亡联盟》一种,本书的几篇文章,铺陈开来,也足以构成一本专著。在材料方面,本书用了张明远、张秀山的回忆录,这两人都是当年高岗“五虎将”的成员,实际上,两人回忆录皆己公开出版,但值得注意的是,林著用了大量未刊稿,还用了他和沈志华对高岗秘书的采访记录。这些材料都很珍贵,总的来看是证明了高岗事件上,后来决议中写上的很多罪名实际上不符实,他的很多活动是受毛授意,或得毛暗示或受毛默许的。读了这些文章,可以明白:四九年前后,毛对把刘作为接班人的想法开始改变并在一系列问题上与刘有了分歧,高岗敏锐地感到这一变化,开始利用毛改组中央机构、五马进京的时机开展活动,策划了所谓批薄射刘、伐安倒刘的会议,但高岗的做法虽然暗含毛的心意,但从党的组织原则来说,做的有点过,何况当时毛的权威并未如十年后那样达到顶点,更重要的,我认为是49年以后,党内山头的分野还不十分明朗,这一切,使毛不能也不愿公开支持高岗,再加上邓陈林等中央、军队和地方大员并不支持,而且邓陈还向毛出卖了高,相反,刘则该检查就检查,恭顺谦和,最后,高成了这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而饶漱石,似乎基本上是被拉进来陪绑的,当然,这一点也可以存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高层一些人对刘作为二号人物的不服和不满。不过,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林著似乎还有继续研究的余地,这就是,上面说的这些论述基本上是在高岗的立场和视角上进行的,然而作为另两个主要当事人刘毛的视角的叙述则不足,似乎毛刘就是被动应对而己,尤其是关于刘为维护自己的地位作了哪些努力的研究明显不足,或许是因为材料不足,或是囿于刘贤高恶之成见,或是其它原因。总之,是留下了开拓的空间。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这是帮一位老人买的,不过相信这还是不错的。
  •     林先生的书很扎实,值得期待。
  •     对于了解中国当代史是很有帮助的。在本党执政的前提下,此书能较为客观的揭露历史原貌,已是很难得。不过书中对一些敏感问题,明显在回避。
  •     档案应用的过少,很多史料来自回忆录,这算是个缺憾,别的就没了。
  •     丝丝入扣,很有逻辑,在没有掌握充分史诗的前提下,已经不错了
  •     国史札记 事件篇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书,林蕴晖先生作为党史专家,以客观的著史的态度,尽可能的给读者展现真实的历史,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
  •     人物篇看过很不错,再买一本事件篇看一下
  •     老爸反应很好,很适合他阅读。非常喜欢
  •     最近看了不少当代史的书,明白了不少事情,这本国史札记给我的帮助也比较大,希望更多的历史真相披露出来,我们已经被蒙蔽太久
  •     大二上看的,党史类专著中很有见地的一本。真不知道它是怎么通过中宣部的政审的???
  •     一本实事求是的好书
  •     书的质量很不错就是来的太慢了
  •     喜欢娓娓道来的感觉
  •     看国史就要看这些书,讲真话 。
  •     大三时读的一本书。书中理清了许多共和国史上的重大事件的内幕。
  •     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甚至不是重要媒体宣传的那样
  •     认真的治学态度,翔实的史料,对了解共和国成立后党内的若干重大事件极有价值。
  •     功夫扎实
  •     該書實為林蘊暉之力作。林氏曾著國史《凱歌行進的時期》,卻囿於環境所限,有些史實未能便於展開,卻於此書中都暢快淋漓地解釋透徹。不得不承認,該書實為補内地著國史之最好注腳。
  •     这本书很详实,也很权威。大多是引经据典的考据。俗话说:古学札记简单,当代或现代存在诸多政治因素,作札记很难。但是老先生还是认真的考据基础上作此书,的确不易。
  •     “高岗”的那几篇文章颇为不错,可惜其中分量颇重的高岗秘书赵家梁的采访已经被人家自己出了书,所以显得有些多余,不过看得出作者还是有话想说,不过碍于环境罢了。
  •     例子在多些,语言在生动些就更好了
  •     书中的资料很丰富,看得出来作者是很用心的。但是限于某种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有些结论性的话,还是没有说透彻。分析的力度也还可以更深刻一些。
  •     闲了多读书,总是好的。
  •     很多论题很大胆,分析也很精当,佩服作者的功力!
  •     林蕴晖先生国史研究水平颇高
  •     人相食,要上書的!
  •     这本书的资料有一些,但都很零碎,理论化的东西多,有几章还是有点意思的,对了解那时的历史是一个补充.
  •     可以看看,但要有自己的思想。
  •     用不一样的眼光来重新解读那段历史
  •     真是还原历史,但关于林彪等的问题作者显然在回避,因为当局没有定论。
  •     本书作者林蕴晖的功夫了得,在没有任何内部资料参考的情况下,凭借官方公布的正式资料,通过自己的分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解答了许多疑问。比如,彭德怀1965年出任三大线第三指挥的来龙去脉;毛泽东对“四个伟大”的真实态度,都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观点和答案,这些观点都是以往的历史书从来没有提出过的,值得一读。
  •     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有些事情说的很含糊。
  •     现代民间史,未来的野史,真正的历史!
  •     书送过的时候很脏了~~~里面内容大多是说党史的~
  •     高岗
  •     基本上让我对建国后的不少事情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不错。
  •     不做高论却尽显功力
  •     可以了解许多事件的真象
  •     写毛个性的部分用上的资料不足
  •     此书一般,历史价值不高,可看性不强。
  •     作者在试图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和过去,而且是很严谨地在告诉我们。说实在,这本书不错,如果对待历史多些类似资料,过去将更加真实,现在将更加真实。大到两国博弈,再到两个邻居的摩擦,人性使然,概不能外。其实看看本书的一些目录,你就会感觉兴趣,一定会。
  •     看过的是“人物篇”。锋芒不露,秉笔直书。
  •     不算正儿八经的论文集
  •     本来想买写文革的书,没注意这本只到62年,当作建国初期的历史书来学习下也不错。封面有点黑印,估计是库存的时候蹭脏了,里面没有问题,不影响阅读,小小遗憾。
  •     看过不少党史书籍,总有一个感觉,就是参杂不少个人对人、对事的评价,而这个评价往往并不客观和实事求是,有强加给读者意志的感觉。读完林蕴晖先生的《国史札记事件篇》后感到林先生对建国后党史的一些事件进行了客观的叙述。从刘少奇天津讲话的背景到刘讲话在党内引起的争论的深层次的原因,再到高饶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处理结果都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同时,林先生在对党的八大以及以后党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都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描述。这是研究建国以后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斗争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希望能更多看到林先生的著作和文章。
  •     林教授学问很扎实这本书值得一读从他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演讲我就认识了他
  •     值得阅读并留存的一本书.
  •     作者的态度鲜明,立场明确,分析客观结合史实做了详尽的分析。
  •     看多了,感到历史的经验教训其实作用不大
  •     语嫣略有闪烁,但并不过分影响阅读。
  •     “散布“与”编造“,两个用语的不同让林抓住了要害
  •     这书还是相对客观的。刘少奇在当年提出“剥削有功论”,支持包产到户,敢于承认大跃进的错误,坚定走新民主路线等,都体现了他锐利的目光和务实的作风,而最后他悲剧的下场,只能再次印证中国上下千年君臣间永恒不变的铁则——无二主共政。当年错误的抉择导致的祸害甚于战乱,信阳事件的惨状简直可怕。真正的历史往往闪躲于遮丑布后,读后最强烈的感觉是,妄图短时间改变意识形态范畴的,注定会酿成悲剧。
  •     总体不错,但材料引用多有重复,似有注水之嫌。文中对高岗评价较深刻。半本好书!!!
  •     老先生写的历史书,是我必须要读的。期待很快就能读到林先生在香港参与编写的共和国史。
  •     是本文集,虽然针对的是不同事件,内容相互之间有些交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