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亚的沉没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大东亚的沉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101060676
作者:[澳]雪儿简思
页数:236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风起朝鲜  朝鲜内乱,中日出兵。日本蓄谋已久,步步紧逼;中国和战犹疑,处处被动。在日本优势兵力下,清廷终于决定增兵备战,遂雇佣英国商船运送援军,赶赴朝鲜……  1  几近十年,中日两国在朝鲜相安无事,维持着微妙的平衡,直至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东学党号称“替天行道”,以“东学”对抗“西学”,主张“惩办贪官污吏”、“斥倭斥洋”。1894年2月15日,民众不堪苛政,在全璋准统领下于全罗道古阜郡举事。日本认为此是恢复其在朝鲜势力的良机,日本玄洋社遂组织“天佑侠团”,对东学党煽惑接济。到5月底,东学党即控制了朝鲜南部全罗、忠清、庆尚三道,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机构。  此时,袁世凯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为中国在朝鲜最高代表。正值血气方刚的壮年,又是上国钦使,俨然朝鲜太上皇,自然力助朝鲜“平叛”。5月份,袁世凯曾动用出使的中国军舰协助朝鲜官军调动。朝鲜政府内部就是否要向中国乞兵,发生激烈争论。除了亲华与否的政治较量外,分歧更在于对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的担心:按照这项条约,若中国出兵朝鲜,必须通知日本,中朝两国不少官员都担心日本借机出兵。对《中日天津条约》,梁启超在其《李鸿章传》一书中,痛惜这是李鸿章“于属邦无外交之公法,知之未悉”的恶果,“自兹以往,各国皆不以中国藩属待朝鲜也久矣……后此两国各执一理,纠葛不清,酿成大衅……”。

内容概要

雪儿简思(Shel Jeanns),本名陈春,澳大利亚华人。“非职业”历史学者、战争文物收藏家。历史研究侧重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文物收藏主题遍及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八国联军以及辛亥革命。

书籍目录

序幕第一章  风起朝鲜第二章  不宣而战第三章  击沉商船第四章  怒海求生第五章  悲喜交集第六章  胆大妄为第七章  联合调查第八章  英伦愤怒第九章  激烈争论第十章  风向转变第十一章  被迫认赔第十二章  国弱理曲第十三章  大东亚的沉没后记附录1:高升号事件及相关背景日历附录2:高升号事件人物、名称表附件3: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这是甲午战争的历史切片解剖报告,这是引发大东亚格局、秩序巨变的的中日英“三国演义”。 高升号事件,一座国际军事史、政治史、司法史的里程碑,一个至今广为传诵的经典案例。 作者广泛搜集了三国官方文件,首次全景扫描了导致大东亚“沉没”的高升号事件。

作者简介

这是甲午战争的历史切片解剖报告,这是引发大东亚格局、秩序巨变的的中日英“三国演义”。
高升号事件,一座国际军事史、政治史、司法史的里程碑,一个至今广为传诵的经典案例。
作者广泛搜集了三国官方文件,首次全景扫描了导致大东亚“沉没”的高升号事件: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并击沉中国租用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船上千名清军及外籍船员罹难,引爆甲午战争。
大清王朝且怒且喜,希望联合英国对抗日本;日本政府大惊失色,担心军方盲动搅乱战略全局;大英帝国群情汹汹,远东舰队要求对日报复……
大清出色而无力的弱国外交,日本阴险狡诈的危机公关,英国在利益与争议之间的艰难抉择。
而以高升号事件为开端的甲午战争,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对外战争。日本在军事和国际政治上的完胜,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中国逐渐被边缘化,英、日结成同盟,东方的中心从北京转移至东京……国际军事史学界普遍认为,高升号事件及其结局,成为推动日本军事冒险的原始雪球。

图书封面


 大东亚的沉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论》,在国际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这仅是1609年荷兰出版的一本不到80页的小册子。它的地位更在1982年得到肯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问世可说是格劳秀斯传统的胜利。格劳秀斯一生共撰写了三部国际法的著作,分别是《海洋自由论》、《捕获法》和《战争与和平法》,《战争与和平法》于1625年出版,而《捕获法》则埋没两个多世纪,直到1868年才由海牙的一个书商出版。这时人们才发现格劳秀斯的三部著作交缠绵连,《海洋自由论》实际上是《捕获法》一书的第12章,《战争与和平法》则脱胎于《捕获法》并大量引述前者。格劳秀斯为何生前不发表《捕获法》?《捕获法》是否是其学术生涯中的一个中继,在一场得鱼忘筌的头脑竞速中被作者抛弃?我们不得而知,但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确实有过一个重大的转折,即主张“海洋自由论”的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对其海洋自由原则的修正:“对于海面上的一部分统治权的取得似乎也和对其他东西一样,可以属于一个人的,也可以属于一块土地的;如果一个人有一支舰队,能够控制住这一部分海面,那么这一部分海面就属于一个人的;如果在这一部分海面航行的人能被在岸上的人所强迫,就像他们在海岸上一样,那么这一部分海面就是属于一块土地的。”后人将海洋自由理论引申为公海制度,修正后的海洋有限自由理论则成为了领海制度的起源。为何格劳秀斯在同样脱胎于《捕获法》的前后两部著作中表现出了对“海洋自由”不同的理解,可能与英国的塞尔登等法学家对他海洋自由论的抨击有关,格劳秀斯从《捕获法》中抽出《海洋自由论》单独发表是为了替荷兰东印度公司辩护,该公司在马六甲捕获了葡萄牙的一艘货船,诉讼的主题是该公司是否有权取得这一战利品。也就是说,《海洋自由论》是论战的产物,而另一个小故事则更直接地导向了格劳秀斯的转变,据说格劳秀斯参与荷兰与英国的海权之争,英国使臣不知出于有意还是确实不识面前人,将《海洋自由论》的小册子掷在桌上且据此中思想辩述,身为荷兰代表的格劳秀斯作何反应,未知是否进退失踞汗流浃背,但《战争与和平法》中的“海洋有限自由”或许是个答案。格劳秀斯虽开启了近现代的海权概念,可那未必是他的本意,为维护本国利益(当然不免摇摆)也许才是身处历史之中的他真正想做的。然而格劳秀斯的努力撼动不了英国继荷兰、西班牙之后成为海上霸主的事实,雪儿简思在其所著《大东亚的沉没:高升号事件的历史解剖》的后记中仍感慨:“高升号事件,向我们证明了,这个世界所信奉的是丛林原则,正义、真理乃至舆论总习惯于站在胜利者一边,至今依然。”正如十八世纪的欧洲人拿中国的完美形象来讽刺本国黑暗政治,故意美化为自己希望其呈现的形象,只为推动本国的政治改革,关注点还是自身的利益,什么服膺文明国度,不过权且为自己所用罢了,“橘子榨干了,自然要抛却,”腓特烈二世如是说。http://otho.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35314863.jpg(高升号事件)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送中国士兵前往朝鲜,在丰岛附近海面被埋伏的日舰击沉,船上大部分官兵遇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升号事件。其时中日尚未宣战,而日军突然袭击的卑劣行径造成了从怡和洋行租借来的商船高升号沉没,这不能不引起各国的关注,若处理失当必引起国际争端。由于获救船员的国籍、立场不同,证词各有出入,清廷对于原有国际法又过分信赖,结果有理变为无理,主动变为被动,最终反成了英国追讨赔偿的对象,日本则跻身新锐列强。http://otho.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35314875.jpg(高升号的沉没)对于不宣而战还是先宣后战,国际法学界在1907年达成共识并通过了《关于战争开始的公约》,禁止没有预先警告而开始敌对行为,且战争状态必须毫不迟疑地通知各中立国。乍看高升号事件的悲剧似乎不会重演,然而宣战和战争行动间应有合理间隔期的原则并没有体现在公约中,高升号事件中主张绥靖的英、俄、美三国在二战中真正地吃到了教训,闪电战和奇袭珍珠港让盟军遭受了巨大损失。而盟军的作为也没有避免无辜人众的重大伤亡,君特•格拉斯在小说《蟹行》中,用文学的手法描述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沉没,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海难葬送了近万人的生命,其中绝大部分是难民妇孺,苏联海军的三颗鱼雷在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的同时也伤害了多灾多难的德国人民。美国潜艇在东海海域击沉日军运输船里斯本丸,船上近两千名英军俘虏坠海,舟山渔民奋力抢救仅救起四百余名,近千名英军士兵葬身海底。而高升号事件中遇难了七百余名精锐淮军,相当于牙山清军兵力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惨痛结果,不仅导致在朝军事力量的失衡,更在心理上间接击溃了清军。此后,清军在朝鲜屡战屡败,主将叶志超临阵脱逃还谎称大捷。相较日军在发现被击沉的运兵船乃是英国船时,统一口径,努力挽回其国际形象不遗余力,清廷却被动地揣摩列强心意,一心仰指英、俄等国出面教训日本,殊不知日本不宣而战的时间故意定在新的《日英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却未换文的时刻,一方面显示出日本脱亚入欧的决心,因为这份条约乃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份平等条约,东亚的重心隐隐有由北京变为东京之势,另一方面日本的狡诈,实际上胁裹了英国官方为其侵略行径背书,英国面临公布条约后沉浸在高升号事件阴影中民众的口诛笔伐,自然得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开脱。英国被迫选择日本结成更亲近的同盟来为这一次的事件买账,而中俄则愈走愈近,为其亚洲霸主地位谋划多年的日本自然乘胜追击,在日俄战争中大败俄军,血洗旅顺,完成了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势力覆盖,俟时机成熟列强忙于欧战之际,日本已成为瓜分中国的浪潮中最大的受益者。而开启这一连串多米诺反应的嚆矢,即是高升号事件。http://otho.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35314887.jpg(东乡平八郎)击沉高升号的日浪速舰舰长东乡平八郎,日后成为日本的“军神”,在日俄战争中完败俄军更使他声名显赫,博得“东方纳尔逊”之誉,海权论鼻祖、两度担任海军学院院长的美国军事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在其《海军战略》中对东乡平八郎大加赞赏,特辟两章专论日俄战争中日、俄军舰队的不同表现。同时马汉也清醒地认识到各种细节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在《亚洲问题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一书中,他直言:“在各种事件组成的进程中可以窥见制造过程;但是,无论在现在的历史或整个过去的历史中,这些事件都包含了大量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因其各种各样相互冲突的发展方向,而不仅使探究者大感困惑,产生一种完全混乱的感受,而且遮蔽了那些决定性的条件,乍一看之下还完全掩盖了这些条件。然而,这些条件总是存在着;它们影响和制约了全部事件,而这些事件本身看起来经常是混乱地交织在一起,完全没有任何充分的控制力量加以引导。”雪儿简思书中提到的很多事件,拆开来都会是一个大问题,对最后的结果起着各式各样的影响,比如方伯谦是否临阵脱逃的问题。方伯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上一直被斥为临阵脱逃的胆小鬼,而近年来又有方伯谦后人为其申冤翻案,姜鸣在《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中也持方伯谦冤死于丁汝昌无能推诿之论。《大东亚的沉没》中,雪儿简思的表述显然考虑到了这股翻案风的存在,既直陈济远舰悬挂白旗驶离战场,又引日后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海军总长的济远舰水兵黄钟瑛之证词以为信言。黄钟瑛的事后回忆称“击中吉野,歼其首要及员弁以下,死无算”,然吉野舰舰长河原要一与日本第一游击舰队坪井航三并未伤亡,可见并不可靠。另一流传已久的传言称东乡平八郎在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期间由发现中国军人在军舰主炮上晾晒衣服得出北洋水师管理混乱、纪律松懈的结论,更早有陈悦的《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指出是一个以讹传讹的乌龙,而雪儿简思仍称未经证实。总体来说,此书里可商榷的东西很多,作为历史读物翻翻无妨,但要求得确实的信息还需要研究更多的资料。即使从国际法角度来检讨这一史实,早有戚其章2001年出版的专著《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高升号事件已过去百多年,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愿望似乎还停留在要不要造航母的讨论上,而国际法这张遮羞布也依然遮盖在许多战火硝烟的伤口上,伊拉克运动员入场时,小布什客套地鼓起了掌。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晚晴史不能多读…
  •     赌徒赌赢了很多次,又在1945年输光了。是非曲直在国际公法本身还不完善的情形下,唯有强权说话了。可以肯定的,高升号事件没有发生,这近千名士兵运到了朝鲜,中国一样要败于日本。不改革就是打不过,没什么好说的。国际政治玩的再精,最终还是要战场上见分晓。何况庆王跟李中堂有不是什么纵横高手。
  •     不错不错,见识了
  •     而隆隆的炮声似乎早已被人忘怀。。。。。。
  •       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论》,在国际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这仅是1609年荷兰出版的一本不到80页的小册子。它的地位更在1982年得到肯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问世可说是格劳秀斯传统的胜利。格劳秀斯一生共撰写了三部国际法的著作,分别是《海洋自由论》、《捕获法》和《战争与和平法》,《战争与和平法》于1625年出版,而《捕获法》则埋没两个多世纪,直到1868年才由海牙的一个书商出版。这时人们才发现格劳秀斯的三部著作交缠绵连,《海洋自由论》实际上是《捕获法》一书的第12章,《战争与和平法》则脱胎于《捕获法》并大量引述前者。格劳秀斯为何生前不发表《捕获法》?《捕获法》是否是其学术生涯中的一个中继,在一场得鱼忘筌的头脑竞速中被作者抛弃?我们不得而知,但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确实有过一个重大的转折,即主张“海洋自由论”的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对其海洋自由原则的修正:“对于海面上的一部分统治权的取得似乎也和对其他东西一样,可以属于一个人的,也可以属于一块土地的;如果一个人有一支舰队,能够控制住这一部分海面,那么这一部分海面就属于一个人的;如果在这一部分海面航行的人能被在岸上的人所强迫,就像他们在海岸上一样,那么这一部分海面就是属于一块土地的。”后人将海洋自由理论引申为公海制度,修正后的海洋有限自由理论则成为了领海制度的起源。为何格劳秀斯在同样脱胎于《捕获法》的前后两部著作中表现出了对“海洋自由”不同的理解,可能与英国的塞尔登等法学家对他海洋自由论的抨击有关,格劳秀斯从《捕获法》中抽出《海洋自由论》单独发表是为了替荷兰东印度公司辩护,该公司在马六甲捕获了葡萄牙的一艘货船,诉讼的主题是该公司是否有权取得这一战利品。也就是说,《海洋自由论》是论战的产物,而另一个小故事则更直接地导向了格劳秀斯的转变,据说格劳秀斯参与荷兰与英国的海权之争,英国使臣不知出于有意还是确实不识面前人,将《海洋自由论》的小册子掷在桌上且据此中思想辩述,身为荷兰代表的格劳秀斯作何反应,未知是否进退失踞汗流浃背,但《战争与和平法》中的“海洋有限自由”或许是个答案。
      
      格劳秀斯虽开启了近现代的海权概念,可那未必是他的本意,为维护本国利益(当然不免摇摆)也许才是身处历史之中的他真正想做的。然而格劳秀斯的努力撼动不了英国继荷兰、西班牙之后成为海上霸主的事实,雪儿简思在其所著《大东亚的沉没:高升号事件的历史解剖》的后记中仍感慨:“高升号事件,向我们证明了,这个世界所信奉的是丛林原则,正义、真理乃至舆论总习惯于站在胜利者一边,至今依然。”正如十八世纪的欧洲人拿中国的完美形象来讽刺本国黑暗政治,故意美化为自己希望其呈现的形象,只为推动本国的政治改革,关注点还是自身的利益,什么服膺文明国度,不过权且为自己所用罢了,“橘子榨干了,自然要抛却,”腓特烈二世如是说。
      
      http://otho.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35314863.jpg
      (高升号事件)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送中国士兵前往朝鲜,在丰岛附近海面被埋伏的日舰击沉,船上大部分官兵遇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升号事件。其时中日尚未宣战,而日军突然袭击的卑劣行径造成了从怡和洋行租借来的商船高升号沉没,这不能不引起各国的关注,若处理失当必引起国际争端。由于获救船员的国籍、立场不同,证词各有出入,清廷对于原有国际法又过分信赖,结果有理变为无理,主动变为被动,最终反成了英国追讨赔偿的对象,日本则跻身新锐列强。
      
      http://otho.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35314875.jpg
      (高升号的沉没)
      
      对于不宣而战还是先宣后战,国际法学界在1907年达成共识并通过了《关于战争开始的公约》,禁止没有预先警告而开始敌对行为,且战争状态必须毫不迟疑地通知各中立国。乍看高升号事件的悲剧似乎不会重演,然而宣战和战争行动间应有合理间隔期的原则并没有体现在公约中,高升号事件中主张绥靖的英、俄、美三国在二战中真正地吃到了教训,闪电战和奇袭珍珠港让盟军遭受了巨大损失。而盟军的作为也没有避免无辜人众的重大伤亡,君特•格拉斯在小说《蟹行》中,用文学的手法描述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沉没,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海难葬送了近万人的生命,其中绝大部分是难民妇孺,苏联海军的三颗鱼雷在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的同时也伤害了多灾多难的德国人民。美国潜艇在东海海域击沉日军运输船里斯本丸,船上近两千名英军俘虏坠海,舟山渔民奋力抢救仅救起四百余名,近千名英军士兵葬身海底。而高升号事件中遇难了七百余名精锐淮军,相当于牙山清军兵力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惨痛结果,不仅导致在朝军事力量的失衡,更在心理上间接击溃了清军。此后,清军在朝鲜屡战屡败,主将叶志超临阵脱逃还谎称大捷。相较日军在发现被击沉的运兵船乃是英国船时,统一口径,努力挽回其国际形象不遗余力,清廷却被动地揣摩列强心意,一心仰指英、俄等国出面教训日本,殊不知日本不宣而战的时间故意定在新的《日英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却未换文的时刻,一方面显示出日本脱亚入欧的决心,因为这份条约乃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份平等条约,东亚的重心隐隐有由北京变为东京之势,另一方面日本的狡诈,实际上胁裹了英国官方为其侵略行径背书,英国面临公布条约后沉浸在高升号事件阴影中民众的口诛笔伐,自然得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开脱。英国被迫选择日本结成更亲近的同盟来为这一次的事件买账,而中俄则愈走愈近,为其亚洲霸主地位谋划多年的日本自然乘胜追击,在日俄战争中大败俄军,血洗旅顺,完成了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势力覆盖,俟时机成熟列强忙于欧战之际,日本已成为瓜分中国的浪潮中最大的受益者。而开启这一连串多米诺反应的嚆矢,即是高升号事件。
      
      http://otho.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35314887.jpg
      (东乡平八郎)
      
      击沉高升号的日浪速舰舰长东乡平八郎,日后成为日本的“军神”,在日俄战争中完败俄军更使他声名显赫,博得“东方纳尔逊”之誉,海权论鼻祖、两度担任海军学院院长的美国军事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在其《海军战略》中对东乡平八郎大加赞赏,特辟两章专论日俄战争中日、俄军舰队的不同表现。同时马汉也清醒地认识到各种细节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在《亚洲问题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一书中,他直言:“在各种事件组成的进程中可以窥见制造过程;但是,无论在现在的历史或整个过去的历史中,这些事件都包含了大量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因其各种各样相互冲突的发展方向,而不仅使探究者大感困惑,产生一种完全混乱的感受,而且遮蔽了那些决定性的条件,乍一看之下还完全掩盖了这些条件。然而,这些条件总是存在着;它们影响和制约了全部事件,而这些事件本身看起来经常是混乱地交织在一起,完全没有任何充分的控制力量加以引导。”
      
      雪儿简思书中提到的很多事件,拆开来都会是一个大问题,对最后的结果起着各式各样的影响,比如方伯谦是否临阵脱逃的问题。方伯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上一直被斥为临阵脱逃的胆小鬼,而近年来又有方伯谦后人为其申冤翻案,姜鸣在《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中也持方伯谦冤死于丁汝昌无能推诿之论。《大东亚的沉没》中,雪儿简思的表述显然考虑到了这股翻案风的存在,既直陈济远舰悬挂白旗驶离战场,又引日后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海军总长的济远舰水兵黄钟瑛之证词以为信言。黄钟瑛的事后回忆称“击中吉野,歼其首要及员弁以下,死无算”,然吉野舰舰长河原要一与日本第一游击舰队坪井航三并未伤亡,可见并不可靠。另一流传已久的传言称东乡平八郎在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期间由发现中国军人在军舰主炮上晾晒衣服得出北洋水师管理混乱、纪律松懈的结论,更早有陈悦的《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指出是一个以讹传讹的乌龙,而雪儿简思仍称未经证实。总体来说,此书里可商榷的东西很多,作为历史读物翻翻无妨,但要求得确实的信息还需要研究更多的资料。即使从国际法角度来检讨这一史实,早有戚其章2001年出版的专著《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
      
      高升号事件已过去百多年,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愿望似乎还停留在要不要造航母的讨论上,而国际法这张遮羞布也依然遮盖在许多战火硝烟的伤口上,伊拉克运动员入场时,小布什客套地鼓起了掌。
  •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高升号事件这样一个在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发生在关键当事人之间的关键事件,却长久地被华人史学界忽视了,而只是作为甲午战争中丰岛海战的一个枝节故事。 通过梳理当时英、美、日三国的官方文件与报纸的报道,再次证明这个世界所信奉的是丛林原则,正义、真理乃至舆论习惯于站在胜利者一边。
  •     关于“高升号事件”的描述充满了主观臆想。虽然作者伪装客观,还写“参考文献”(全部用在如“黑格尔说啥啥啥”,和论点无关的材料上)。但是所有重要论点都没有“参考文献”的支持。 高升号事件的分析很简单:日本没有违反当时的国际法,那就是日本有理。 把一个分析文写成鸡血文,充分证明了很多中国人仍然没有当“文明国民”的资格。
  •     东乡君呐!
  •     哇,前几天刚刚听到过,很不错噢~去看看~
  •     怎么说呢,从一个历史事件来反映历史阶段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感觉作者水平有限,叙述事件时略累赘……
  •     逻辑清晰,行文有趣,虽缺少对甲午战争本身的描述,但许多内容值得引用
  •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详细的说明了高升号事件后各方的反应及事件进程,如果能再深入一些就好了。。。
  •     2010.6.1 卓越 19.6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