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大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清史大纲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2
ISBN:9787532542505
作者:萧一山
页数:271页

书籍目录

《清史大纲》导读 引论 第一章 明清之际   第一节 后金汗国与大清帝国   第二节 明朝覆亡与清室入主   第三节 清初政治与建国方策   第四节 国际交通与西力东渐 第二章 民族革命之酝酿   第一节 革命运动之倡导者——郑成功   第二节 革命集团之组织   第三节 革命之屡起屡蹶   第四节 清廷铃制之政策 第三章 大清帝冈之盛衰   第一节 康雍乾三朝之政治   第二节 康雍乾三朝之武功   第三节 铃制政策下之学术   第四节 清运之渐衰 第四章 近代之社会与经济  第一节 政治社会之组织及其寄生者——士大夫阶级  第二节 城乡社会之组织  第三节 人口与土地  第四节 人民的生活及习俗第五章 民族革命之新对象  第一节 英人请订平等邦交 第二节 帝国主义闯进了中国 第三节 不平等条约的造成 第四节 民族自觉之先导第六章 民族革命之壮澜 第一节 太平天国革命之背景 第二节 太平天国之前驱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兴亡 第四节 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第七章 曾工藩与李鸿章 第一节 曾国藩之经世学与湘军 第二节 曾国藩与自强运动 第三节 湘淮军代兴之关系 第四节 李鸿章及自强运动第八章 西方帝国主义之压迫 第一节 同光年间之政治  第二节 帝国主义之性质  第三节 西北边境之侵削  第四节 西南藩属之丧失第九章 东方帝国主义之压迫  第一节 修好与侵略  第二节 朝鲜之交涉  ……第十章 民族自觉与国民革命结论后记

作者简介

《清史大纲》作者以广义的“民族革命”之演进为线索叙述考察有清一代的历史大势、人物沉浮,于政治、经济、文化无不措意而多独到精深的见解,最后以反帝爱国为依归,反映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精神;且全书叙事言简意赅,引证精当,“笔锋常带感情”,可谓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

图书封面


 清史大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读萧一山的《清史大纲》,前面讲入关以前的历史,以及康乾盛世等等,都是我不太熟悉的。读到晚清鸦片战争左右,越瞅就越眼熟了。这种眼熟不单是因为对这段历史相对熟悉,而是觉得这些文字总觉得在哪里读到过。及至文中出现了这句话——“从前我们不肯给人家平等待遇,以后外国也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了”——顿时让我傻眼,我很确定这是蒋廷黻写在《中国近代史》里面的一句话。马上把当时读蒋廷黻时的笔记找出来,果然,笔记里还有摘录,蒋的原话是这样的:“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这……萧一山是“清史研究第一人”,蒋廷黻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大家。一句话雷(同)了点,应该没有关系。于是我装作没有看见。又读了半个小时,越读越眼熟,再把蒋廷黻的书拿来对比着读,这下实在没办法视而不见了。要说明的是,如果我的资料没有错的话,蒋书成于1938年,萧书成于1944年。二人曾同在清华教授历史,萧的专长是清史,蒋则专攻近代外交史。种种迹象表明,萧一山著《清史大纲》时参考了蒋廷黻的著作。但,未免参考得过头了些。以下节录蒋文与萧文对比二三:1、分析帝国主义的性质,注意那个关于水的比喻:“凡是国际投资有政治作用的,就是侵略的,帝国主义的。凡是国际投资无政治作用的,就是纯洁的,投资者与受资者双方均能收益。所以我们对于外国的资本应采的态度如同对水一样,有的时候,有的地方,在某种条件之下,我们应该掘井取水,或开河引水;在别的时候、地方和条件之下,我们则必须筑堤防水。” p. 52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凡是国际投资有政治作用的,就是侵略的,帝国主义的。所以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关系,要看它们投资的作用和条件如何……资本主义如同水一样:可以资灌溉,可以便交通,也可以泛滥成灾,要看人怎样对付罢了。” p. 173-174 萧一山《清史大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2、讲到中华帝国与其藩属的关系:“中国原来自己是个帝国主义,我们的版图除本部以外,还包括缅甸、暹罗、越南、琉球、高丽、蒙古、西藏,这些地方可以分为两类。蒙古、西藏属于第一类,归理藩部管,朝廷派有大臣驻扎其地。第二类即高丽越南等属国,实际中国与他们的关系很浅,他们不过按期朝贡,新王即位须受中国皇帝的册封。”p. 57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国虽然也是帝国主义者,有很多的属邦,如缅甸、暹罗、安南、琉球、朝鲜、尼泊尔等,可是我们对属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仅仅希望它们来朝贡,并不去干涉他们的内政和外交,更没有殖民通商的经济政策。这些属国对中国的关系也很浅,不过按期朝贡,新王即位请求册封。” p. 180 萧一山《清史大纲》3、讲藩属之于我国防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的祖先何以费力去得这些属地呢?此中也有原故。光绪七年翰林院学士周德润先生说得很清楚:‘臣闻天子守在四夷……与国同休戚者哉?’换句话说,在历史上属国是我们的国防外线,是代我守门户的。” p. 57-58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我们的祖先何以费力去得这些属地呢?……第二,因为国防外线的关系。如光绪七年翰林院学士周德润说:‘臣闻天子守在四夷……与国同休戚者哉?’观此可知属国是代我们守门户的。” p. 181 萧一山《清史大纲》4、还是讲朝鲜的。这一段实在是铁证如山倒,狡辩如抽丝:“这次大辩论终了之后,越南问题又起来了。张佩纶、邓承修诸人忽然忘记了日本,大事运动与法国开战。中、法战事一起,日本的机会就到了。这时高丽的党政军正成对垒之阵,一面有开化党,其领袖即洪英植、金玉均、朴泳孝诸人,其后盾即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这一派是亲日的,想借日本之势力以图独立的。对面有事上党,领袖即金允植、闵泳翊、尹泰骏诸人,后盾是袁世凯。这一派是联华的,想托庇于我们的保护之下,以免日本及其他各国的压 迫。汉城的军队有中国的驻防军和袁世凯代练的高丽军在一面,对面有日本使馆的卫队及日本军官所练的高丽军。在中、法战争未起以前,开化党 不能抬头;既起以后,竹添就大活动起来,说中国自顾不暇,那能顾高丽?于是洪英植诸人乃决计大举。” p. 63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次辩论终止之后,越南问题又起来了。张佩纶、邓承修诸人忽然忘记了日本,大事运动与法国开战。中法战争一起,日本的机会就到了。这时朝鲜的政局,已成两党对垒之势。一面是开化党,其领袖即洪英植、金玉均、朴泳孝诸人,后盾是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这一派是亲日的,想借日本之势力以图独立的。对面有事上党,领袖即闵泳翊、金允植、伊泰骏诸人,后盾是中国驻韩的庆军前敌营务处帮办袁世凯(……),这一派是联华的,想托底于我们的保护之下,以免日本及其他各国压迫。汉城的军队,有中国的驻防军与袁世凯所代练的朝鲜军,对方有日本使馆的卫队及日本军官代练的朝鲜军。在中法战争未起以前,开化党不能抬头;既起以后,竹添就大活动起来,说中国自顾不暇,哪能顾朝鲜。于是洪英植诸人乃决计大举。” p. 192 萧一山《清史大纲》第4例所属的整个章节都是这种雷人的雷同,就不一一列举了。蒋廷黻的书从鸦片战争开始,萧一山的书自努尔哈赤开始。萧一山写到鸦片战争之后,从结构到内容甚至到措词,几乎全盘抄袭蒋廷黻的。@2009.4.9——————————[2009.07.08注: 本文只做了粗浅的阅读节录比较,并未在此基础上深究,或者除了”抄袭“外还有更合适的解释,如果是我弄错了,务必请路过的同学/老师纠正,谢谢!]
  •     关于革命的内容太多,明显带有当时的时代特征,称之为清史大纲,名不符实...若称之为<中国近代史>则比不上蒋廷黻说的透彻.要之,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优点在于讲述的近代革命的渊源,书名叫<近代革命史渊源>差可.看过的诸君以为然否.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翻。
  •     剔除革命史观,不少地方分析的真是一针见血,颇有受益。而且文字读起来也舒服。
  •     著名史学家克罗齐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丘吉尔也曾说,“创造历史不如写历史。”历史虽是客观的,但是历史记载总是或多或少的打下了主观的烙印,史学家著史总会带上些许发的个人感情色彩,难免会受自己喜好影响,只是量多少而已。民国时期的史学家功底扎实,博览群书,所著的专著散发出作者的才思,比起当代一些史学著作要通俗易懂得多。史学大家应该不能能够有艰涩的专业研究术语表表述历史,而且应该能够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对历史的理解。《清史大纲》就是这样一本书,虽然其中的观点随着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而显得陈旧,但是迄今为止读这本著作依然能够收获哲思。本书对于帝国主义入侵时,中国士大夫的普遍心态反映的比较透彻。曾国藩、李鸿章等这样一些试图图存自强的士大夫因为时代的束缚,使得他们最终的种种努力都付之东流,以失败告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家历来存在争议,褒贬皆有。
    但是这些中国传统士大夫救国图存,不为时局的艰难勇于向西方,向先进的文明学习,尽管遭受时人的责骂和侮辱,依然奋勇直前。其心可敬,精神可嘉!洋务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却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使得士大夫和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认识到只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史不够的,中国要自救要图强,必须变更政治制度,不仅要学习技术,还要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文化等。于是才有后来的戊戌变法。此书在对晚清历史的论述尤为精彩!
    这本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既然书名为清史大纲,然而作者显然对前清的历史论述过浅,一笔带过,作为朝代简史,应该避重就轻,但是,清朝之所以走向衰弱,之所不能促使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之所以无法在这片土地上产生自然科学,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该追溯清朝前期所创设的制度,和时代背景。作者在这方面的论述就显得极其薄弱了。
    总的来讲,此书还是值得一读,专业学生可做专业书阅读,爱好者可做清史普及读物阅读。
  •     好多人名看了真的不想记
  •     少年成名其著作也堪称经典之作
  •     应当是比较严肃的学术类图书,也可以当作清代历史看。作者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论证充分,很有知识性。
    本人水平有限,很多内容看不大明白,或者似懂非懂,不好做进一步评论。
  •     像一个长者在你耳边深入浅出的给你讲故事
  •     过于强调民族革命而使得内容很不均衡。
  •     此书当同心史所著《清史讲义》共读。。。
  •     非常喜欢,很不错的。
  •     喜欢清史的人可以买啊 这个书不错了
  •     怎么写的跟明朝那些事一样????? 读不进去了这种书籍,完全是一种对于历史的笑谈。。。。。。
  •     该书持“革命史观”,读来颇为亲切。作者号为经世致用,倭变时册成,往往为国共因之。
  •     还行!
  •     萧一山的文章写得不是很好
  •     萧一山
  •     为什么近代部分材料与叙述与蒋廷黻的近代史很多雷同 唯独结论截然相反?
  •     虽然还没有看到书可是感觉还不错
  •     最喜欢的老师推介的
  •     该书是了解清史的一部好书,深入浅出.
  •     萧先生代表作之一,徐中约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N次引用。
  •     真心一般
  •     很喜欢看书,我选的书绝对不会差。
  •     学习学习,这一套书总是好的。
  •     写书的出发点太时代化
  •     我始终觉得这大纲一般!
  •     第一次看萧一山先生的书,有些语言很风趣啊
  •     萧先生有料
  •     对明清史很感兴趣
  •     对太平天国、湘军淮军的分析还是不错的,其他的全是民族革命啊革命,革不完的命。。。
  •     早衰.
  •     萧一山不愧为大家!清史烂熟于心。得心应手以一小册子将清代的历史脉络表述得一清二楚。
  •     虽说有抄袭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问题,但是读这本书时会有一种听台湾相声瓦舍历史段子的既视感,,,ps:谁能帮下个知网的文章,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BSL201104028.htm
  •     其实我想看的是清朝前期的事偏多
    但是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如果是研究历史的人看 在适合不过了
  •     一代奇人的一本奇书,以一人之力做《清代通史》,并做此书为提纲挈领之引导。书中认为民族革命作为时代主题贯穿有清三百年——这一惊人语实在振聋发聩,令人恍然大悟。其中对多个反清势力——尤其是天地会——的赞许与伤怀,着实令我感叹。
  •     看过还想再看,经典之作!
  •     萧一山写得通俗概论。
  •     高二文科会考用
  •     与现行教科书完全不一样的视角评价清代历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好书。
  •     书的内容很好的 适合阅读,性价比高。
  •     民族主义的恶劣气味
  •     以前看清史,基本都是戏说,希望能得到一些真实的资料。
    曾国藩那么受人敬重,原来是有原因的。现在对曾国藩也有一点兴趣了,以前觉得他就是一个军阀,原来我错了。。。呵呵
  •     年轻人写的史评
  •     看开头觉革命史关太强烈,看完之后深深佩服作者见解了。
  •     别有风味。
  •     还可以啦 因为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人 所以不是很懂啊
  •     想了解清史,这本书必读
  •     认识萧一山及其作品是源于几年前看过的他写一本书《曾国藩传》,觉得题材奇特,引用庞杂,与当时社会流行的传记文学风格迥异,而所作评论往往又振聋之语。而今拜读其作品《清史大纲》之后,仍然有同样的感觉。该书用20万字左右的篇幅,分十章,在结合自身所处时代的思潮的基础上,对有清一朝,从发迹到龙兴,从全盛到没落,从革命到易帜,通过对其中的主要标志性事件从批判的角度进行阐述以及比较公允的评价,给读惯大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下指导所做就的单纯以时间顺序的流水账式历史的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某些段落,经常成为凤凰卫视历史回忆类节目引用的对象,其印象以及精辟可见一斑。现代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也许除了那些搞研究的人,我们一般的读者已经很难会去拿那些动辄上百万字的著作细心咀嚼了,而这么一本小册子更能包含大量的信息,而且成书于一个思想比较自由的时代,这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好像这样的书是特意为今天的读者准备的一样,让我们透过上个世纪40年代的作者的眼光,带着我们今天对清朝的残碎的、凌乱的认识,好好认识下有清一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