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论丛(第13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唐史论丛(第13辑)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2
ISBN:9787807369202
作者:杜文玉 主編
页数:381页

章节摘录

  到征伐高句丽前夕,由于官方舆论鼓动和民间因过去的创伤持续发酵,唐人对高句丽的看法已相当负面。当时出现自愿以私装从军,“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的集团认知心理,也显示出唐朝舆论宣传的威势及民间对高句丽的同仇敌忾。应该说,为前隋复仇的群体心理趋向,使此一时期唐人对高句丽的认识趋于极端,高句丽自身在与唐朝交往中有违藩属国本分的行径,也为唐人的认识趋向提供了口实。唐军进军建安城下,抓获高句丽莫离支派出的间谍高竹离,其人长途跋涉数日不食骨瘦如柴,唐太宗命赐食并放回,云:“尔为谍,宜速反命。为我寄语莫离支:欲知军中消息,可遣人径诣吾所,何必间行辛苦也!”  可以看出唐太宗为了鼓励士气,并不看重高句丽的应战,对战事最终胜利也是意气满满。贞观十九年征伐战争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唐太宗也发出“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感叹,足见唐太宗对高句丽的看法已相对实际和深入。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梁基参加过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战争,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死于善山(今朝鲜善山),他的墓志中赫然写道“近以东夷小丑,暂阙朝仪,圣上方命将徂征”,而此一时期关联墓志中如此语句很多,足以体现七世纪中后期因双方兵戎相见,中原百姓对高句丽的认识极趋负面的现实。  ……

书籍目录

杜文玉
隋唐時期西北地緣政治的變化及其特點
拜根興、侯振兵
論唐人對高句麗及高句麗遺民的認識
盧向前
武則天和親突厥辯
樊文禮
唐代儒家士人華夷觀研究
王貞平
唐高祖、太宗兩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與“義”為中心
程義
唐代長安城周圍墓葬區的分佈
趙望秦
《登科記考補正》拾遺補證
牛來穎
《天聖令·賦役令》丁匠條釋讀舉例——兼與《營繕令》比較
胡耀飛
世繫·命運·信仰:唐末五代東海徐氏家族三題
賴瑞和
唐史臣劉知幾的“官”與“職”
艾沖
唐代江南地區諸都督府建制的演變——兼論唐後期節度使府建制
李天石
試論唐宋時期淮南鹽業的發展
楊森、楊誠
敦煌文獻所見于闐玉石之東輸
周運中
楊吳、南唐政區地理考
宋麗華、于賡哲
中古時期醫人的社會地位
陳懷宇
禮法、禮制與禮儀:唐宋之際聖節成立史論
趙瀾
唐代官員服喪行為的全面制度化及其社會意義
王永平、劉冬梅
唐代風箏與紙鳶辨識
劉思怡
墓誌所見唐代宗室之婚姻
陳麗萍
唐睿宗豆盧貴妃史事考證
賈二強
釋唐紀王沔王夔王墓誌
張重艷、孫繼民、劉宏安
新發現唐史弘泉墓誌銘試釋
趙振華、徐有欽
隋左武衛將軍周法尚墓誌研究
賈志剛
《唐魏系墓誌》考釋

编辑推荐

  《唐史论丛(第13辑)》为中国唐史学会第十届年会第二次会议暨唐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集。书中收入了隋唐时期西北地缘政治的变化及其特点,论唐人对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的认识,武则天和亲突厥辩,唐代儒家士人华夷观研究,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等内容。

作者简介

《唐史论丛(第13辑)》内容主要包括:隋唐时期西北地缘政治的变化及其特点、论唐人对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的认识、武则天和亲突厥辩、唐代儒家士人华夷观研究、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唐代长安城周围墓葬区的分布、《登科记考补正》拾遗补证、《天圣令•赋役令》丁匠条释读举例——兼与《营缮令》比较、世系•命运•信仰:唐末五代东海徐氏家族三题、唐史臣刘知几的“官”与“职”等等。

图书封面


 唐史论丛(第13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