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1
ISBN:9787301186657
作者:荣新江
页数:261页

章节摘录

  在阅读中,尽可能利用前人编纂的目录、解题,因为即使再全的“全书”,也是不全的,各种目录可以互补,不论是古代官府藏书目录、现在公共图书馆藏书目录,还是佛寺、道观以及私人藏书目录;不论是国内的藏书目录,还是海外藏书目录;不论是普通古籍目录,还是善本书目;不论是综合图书目录,还是某个专题的目录;不论是普通的著录,还是带有解题的目录;不论是现存图书目录,还是佚书目录,都尽可能地加以利用。这些不同的目录,在研究某个课题的时候,也有专门的作用。比如你研究某个地方的文化,或某个地方王国的艺文,则要注意地方志中的《艺文志》、《经籍志》,以及特别编纂的地方图书目录,如吴庆坻《杭州艺文志》10卷、孙诒让《温州经籍志》36卷、刘纬毅主编《山西文献总目提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等。又比如你研究唐代文学人物,则万曼《唐集叙录》(中华书局,1980年)是很好的参考书;研究医疗或疾病史,丁福保撰《历代医学书目提要》、日人丹波元胤等著《医籍考》(又名《中国医籍考》,有学苑出版社2007年标点本),就是很好的指南。  我所说的从翻阅的书中辑出自己研究主题所拟要用的材料,就是要做史料长编。一般来说,要对一个问题做彻底的、系统的研究,最好是先做史料长编,把所有相关的史料,都收集起来,按照类别,或者按照年代,或者按照你要论述的角度,把所收集的材料条理在一起,然后一步步分析,从中检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用到自己的研究文章中。一部博士论文相当于一本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就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编史料长编。  南宋人李焘在写北宋史的时候,就是编长编,后来干脆就用《续资治通鉴长编》为名,也成为一代学术名著。如果把所辑史料很好地剪裁出来,就是一本很好的书。如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间汇集了大量的原始文献材料,既是年谱,又是史料长编。这些优秀著作的背后,就是因为有史料长编。  ……

内容概要

荣新江,1960年生,河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北大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隋唐史、西域史、中外关系史、敦煌学研究,著有《归义军史研究》、《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于阗史丛考(增订本)》(合著)、《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及有关敦煌吐鲁番学、中外关系史、西域史、隋唐史论文多篇;主编《唐研究》(1-16卷)、《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合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合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合编)、《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向达先生敦煌遗墨》等。

书籍目录

前言/1
第一讲 传统古籍的翻阅/
一、 史志目录/
二、 丛书和丛书目录/
三、 佛教道教藏经和目录/
四、 类书/
五、 小结/
第二讲 石刻史料的收集/
一、 传统的石刻文献/
二、 新出土的石刻史料/
三、 石刻资料目录/
四、 小结/
第三讲 简牍帛书的检索/
一、 战国简牍/
二、 秦代简牍/
三、 汉代简帛/
四、 曹魏、孙吴、西晋简牍/
第四讲 敦煌吐鲁番文书的浏览/
一、 “敦煌吐鲁番文书”释义/
二、 敦煌吐鲁番文书目录/
三、 敦煌吐鲁番文书图录/
四、 敦煌吐鲁番文书录文集/
第五讲 版本与校勘的常识/
一、 版本的基本知识/
二、 古籍版本目录和提要/
三、 标点本古籍的价值和问题/
四、 电子文本的优劣/
五、 校勘学的基本方法/
六、 小结/
第六讲 考古新发现的追踪/
一、 最新考古资料的追踪/
二、 期刊杂志的定期翻检/
三、 港台与外文杂志/
四、 考古报告/
五、 文物图录和展览图录/
第七讲 图像材料的积累/
一、 图像材料提供给我们的想象空间/
二、 著录古代书画的资料/
三、 现存的书画目录/
四、 现存的书画图录/
五、 画家词典和索引/
第八讲 今人论著的查阅/
一、 今人论著目录索引/
二、 研究综述和动态/
三、 博硕士论文/
四、 电子文本的检索/
第九讲 刊物的定期翻检/
第十讲 论文的写作(上):标题、结构与学术史/
一、 标题/
二、 篇章结构/
三、 学术史/
第十一讲 论文的写作(下):不同类型的论文/
一、 硕士论文/
二、 博士论文/
三、 期刊论文/
四、 会议论文/
五、 贡献给祝寿或纪念文集的文章/
第十二讲 书评与札记/
一、 书评制度/
二、 书评种类/
三、 哪些书值得评/
四、 书评内容/
五、 书评里的称呼/
六、 要注意的问题/
七、 札记/
第十三讲 写作规范/
一、 正文部分/
二、 繁简体字的问题/
第十四讲 注释体例与参考文献/
一、 注释体例/
二、 参考文献的编纂体例/
第十五讲 专业中英文的翻译/
一、 英译汉的问题/
二、 汉译英的问题/
后记

作者简介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对于渴望进入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学子来说,《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几乎是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门的途径。举凡古籍、石刻、简帛、文书、图像以及今人论著、刊物都有它们的翻检之道,而对版本与校勘的把握、考古新发现的追踪,则有利于学识的积累和更新。更进一步的学术论文写作也有它的一定之规,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取巧。学术素养就是在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养成的。

图书封面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何莫由斯道——评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姚永辉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7月20日 09 版)近年来,文史研究领域发生了许多重要改变:随着研究领域重心的转移与研究方法的推陈出新,更多过去未受到研究者注意的资料进入视野,学界对“何为可用资料”有了新的认识;不断涌现的各种专业数据库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提供了与过去迥然相异、更为便捷的搜寻渠道的同时,也增加了整理、分析资料的难度,对使用者的学术根基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然而,在当下,人们对于研究生质素的优劣却是“鸡食放光虫——心知肚明”,学界频频爆出的不端现象,也一再提醒着“学术失范”乃至“无范”或“乏范”的事实,学界的公信力正在受到广泛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荣新江教授新《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推出的,而书中所谈内容,即便对于已经正式走上研究岗位的学者而言,也颇具参考价值。荣新江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为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开设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几乎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门途径”(封底言),“给予新入道的年轻学子如何训练自己提供一些入门的图景,也阐明学界已经约定俗成的、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让他们从研究和写作的开始阶段,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前言),很好地概括了《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一书的主旨。通览全书,“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互为表里。前九讲,集中指导如何竭泽而渔地收集和利用史料以及翻检今人论著和专业期刊杂志;后六讲,具体阐明学位论文、期刊或会议论文、书评札记的写法及写作规范、注释体例与参考文献的标注以及中英文翻译中的问题等。教材或入门书的编写,是将知识与经验化繁为简的过程,以其昏昏,岂能使其昭昭,撰写者的身份与内在功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书的质量。荣新江教授兼具历史学研究专业学者和学术期刊主编的双重身份,笔触出入于宏阔与精细之间,使本书别具特色,可圈可点处甚多。与一般此类书“专题研究加参考文献目录”的编排方式不同,本书以“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贯穿始终,期待读者在训练中领悟规范,在对规范的学习中得到训练,两者互为表里。荣新江先生长期担任论文指导与评审者的经历,使作者在讲解各类论文(博硕士论文、期刊会议论文、祝寿或纪念文章)的写作时,对某些容易犯的通病,信手拈来,如博硕士论文中缺乏问题意识、“文不对题”、不注意逻辑性等,对症下药,并推荐部分可供学习的范文,使读者在反省检视与揣摩要领时,皆有所本。荣新江先生认为,研究古代史的学生,首先应通过翻阅古籍与丛书目录、提要,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勾勒起一个中国古籍的框架,然后再分块细化并解决(第1页),同时积累传世金石史料与各类出土文献(石刻资料、简牍帛书、敦煌吐鲁番文书等),并运用版本与校勘知识对以上材料展开仔细辨析,以便更好地加以利用。历史研究中须针对性地参引考古资料(包括文字和文物),因此还应追踪最新出土信息,并掌握翻检、阅读、判断、准确使用它们的方法。传世文献与文物资料中易被忽略的图像资料,有时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激发研究者的想象,在知识建构中尤其应得到重视。掌握上述一手材料,有助于在汗牛充栋的研究论著中拣选出最有学术价值的部分,并从前人研究中找到问题点,推进讨论(第152页)。最终形成研究者“文献与实物”、“地上与地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特征的知识树(根与主干)。广阔的视野与敏锐的触角,使作者对于海内外学界的研究了如指掌。穿插于各章节之中的工具书目录,如电子本检索系统或网址、有关中国史研究的重要西文刊物等,表现出新、精、全三大特色,即便是成熟学者也未必能有如此全面的把握。这部分内容(区别于一般工具书或参考文献目录)的另一特色在于,并非“獭祭鱼”式的简单罗列,或正襟危坐的程式化介绍,而是立足于作者自身的使用经验,辨析优劣,简明扼要地指出每种文献的价值、存放地或查找要领等。此外,作者一贯的严谨缜密、注重逻辑,在文献排列顺序方面得以彰显,如介绍自1990年代开始编纂的大型石刻文献目录、图版附录文、只有录文的文献合集时,有意识地按出版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以呈现学术史的先后意义(第26页)。该书关于论文写作指导的内容具体而微,在细节处引领治学门径,避免了隔靴搔痒。学术史撰写,是研究者在文献收集、整理、消化、精选之后,对学术演变与推进脉络的清理。荣新江先生认为,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发展迅猛,许多文章存在学术史交代不明的问题,做一个清晰的学术史并不容易,因此不惮费辞地建议学生制作研究文献索引,通过二次精选,做出分类索引、去伪存真(第188页),并以作者撰写的《唐研究》“天圣令专号”学术史部分为例,逐段说明如何追踪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何种方式表述、如何安排内容详略等虽细枝末节却见功力素养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介绍了西方书评制度、书评对象的选择和种类、称呼,以及语气的把握等,为目前越来越多的书评作者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和意见。中国学界目前尚未有自己的“芝加哥手册”,论文注释体例不一,不仅令刚入行的年轻学子无所适从,研究者在投稿时也不堪其扰。本世纪初,社科院系统联合部分大学的学术期刊机构曾尝试实现注释体例的统一,反映出学界对订立适用于人文学科研究规范的强烈诉求,此后所引发的争论,促使人们开始深入探讨体例本身的合理性。然而,遗憾的是,这些讨论的影响范围十分有限,年轻学子和研究者在根据不同的期刊要求“依葫芦画瓢”之时,大多不明就里。本书在讲解注释体例与参考文献的编纂之时,采用举例与说明相结合的方式,使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作者指出西方的注释规范中标明出版地的做法,是因为“有的同一个出版社有几家,各自经营,特色不同,学术水平也差很多”(第237页),而中国除少部分出版社(如中华书局至少有北京、香港、台北三家)之外,大多只有一家,且多集中于省会城市,因此可省略,不必教条搬用。本书的语言风格保持了授课的原汁原味,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更值得称誉的是,全书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不像有的教材或入门书如“《水浒》上的那个焦挺‘没面目’”(葛兆光《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的意义》)。应该说,从形式到内容,本书都有很强的“可读性”。 前些年,一份名为《假如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的王汎森演讲稿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屡被转载,其中王教授谈到,research这个字非常有意义,search是寻找,而research 就是再寻找。我们在阅读荣新江教授的这本讲义时,常常能感受到作者这种research的精神,或者说“习惯”。对于年轻学子而言,除了揣摩书中所提到的研究心得和学术规范之外,更要保有“法无定法”的理念,search、research,举一隅而反三,我想才是真正把握了此书所要传递的精髓。面壁功成,行脚了事,未经点明,毕竟是野狐禅。
  •     读《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管见太史政尚忆今年5月间,初次在存金兄处见到该书,因之前看过存金兄的上课笔记,故而随手在豆瓣网的该书页面下第一个标注了“在读”,而当数日之后再看时,已经有400多人标记“想读”。时至今日(8月16日),则已有154人“读过”,1363人“想读”,而在“读过”的人里,则有63%的人给该书打了五星,31.5%的人打了四星,其余仅5.5%的人打三星以下。可见该书之受欢迎程度。(见: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313277/)另外,豆瓣有“读书笔记”、“书评”、“简短附注”等功能,从这些网友的评价中,也可以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先摘要于此:读书笔记:“泠芷汀兰”:“我略翻了一下,四校法是陈垣先生总结出来的,已成为校勘学公认之方法,所以这本书在介绍校勘方法时也就径直这么罗列了。当然,书中要是略提一句此法出自陈先生自然是更好了。”(见: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13530022/)书评:“传习门下”:“本书系统讲述了史料的收集整理、当今中外研究成果的查阅、常见论文的写作、论文的翻译,此点难能可贵。但是作者在书中明显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举实例大多属于唐史或敦煌学研究,其它方向相关史料和学术刊物的列举明显力不从心,该书称‘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有夸大之嫌。”(见:http://book.douban.com/review/5062826/)简短附注:“danyboy”:“有兴趣的可以翻出潘树广的《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等八九十年代的教材来对比一下,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Robin Hood”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三个优点,一是对大量网络学术资源的展示,二是介绍书评之于学术发展的重要性,三是提出中国人自己的‘芝加哥法则’,不过金无足赤,这本书美其名曰中国古代史入门,更确切说应该是唐史入门,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荣氏似乎很难突破自己的学术领域说一些别的什么话。”“没事找事”认为:“跟期望还是有点落差,毕竟太专门了,多少有点太限于作者的个人研究领域。不过‘瑕不掩瑜’(作者恶评的烂俗语言),确实是本不错的过来人经验谈,介绍的网络资源应该比较实用。”(皆见: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313277/collections)下文则是笔者的札记,分“内容可增补者”和“语句可商榷者”两大类:(一)内容可增补者:1,第3页,该书提及对《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的研究,似可提及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的“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这套丛书的目的是整理历来诸家对各艺文•经籍志的考补之作。就《汉书•艺文志》而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尹承博士,整理过一个豆列,归类了关于《汉书•艺文志》的相关著作。(见: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070566/)2,第6页,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研究,还有王欣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上海书店,1998年)、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中华书局,2005年)、陈晓华《“四库总目学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另外据了解,李裕民先生关于四库提要的订误工作,尚在不断进行。3,第12页,关于胡道静《藏外道书》和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似可说明一下这两者之间收书的情况,毕竟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后者是否参考了前者,需做介绍。4,第14页,对于《册府元龟》,就唐史来说,应提及周绍良先生的《〈册府元龟〉唐史资料辑录》(全十八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和苏晋仁《〈册府元龟〉吐蕃史料校证》(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这两种。5,第14-15页,关于《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玉海》,尚需补充版本信息,比如《册府元龟》已经有了周勋初等人的校订本,2006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文苑英华》有中华书局1966年版;《玉海》则有上海书店1987年版和广陵书社2007年版,前者稍备。6,第17页,关于地方上的经籍志,可以提及《地方经籍志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7,第18页,关于金石材料的分类,似乎应该加上玺印文献,这类文献能够保存的文字虽然少,但有时候也很重要,比如“汉委奴国王”印。另外,玺印中大量出现的姓名、官职材料,都极为宝贵。若要提及玺印文献,可参考周晓陆《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中华书局,2010年)。8,第18页,关于《语石》,还有一个版本是王其祎点校的《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虽然是简体横排,但从笔者实际使用经验来看,在点校方面,有些地方要优于中华书局的《语石•语石异同评》,只不过中华整理的比较正规,又有《语石异同评》,所以大家一般不用辽教版的。9,第19页,关于缪荃孙所辑《集古录目》,应当提及所收入的丛书,即《云自在盦丛书》。10,第21页,对于《舆地碑记目》、《宝刻丛编》、《古刻类钞》(当为《古刻丛钞》)的可利用版本情况,似应予说明。另外,提及《宝刻丛编》,则不得不提及《宝刻类编》,后者从书法史的角度进行编纂,很多内容都可以跟前者互相印证,各取所长。11,第24页,脚注④,关于对《千唐志斋藏志》的补正,若无“等”字,则还应该加上一篇:李志凡《〈千唐志斋藏志〉著录辨误一则》(《陕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2期)。12,第26页,脚注①,程章灿一文当补页码。13,第31页,关于地方上的墓志,还可补充的有:陈柏泉《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衢州市博物馆编《衢州墓志碑刻集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马曙明编《临海墓志集录》(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丁伋点校《台州墓志集录》(台州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1988年)等。14,第32页,关于辽金时期的墓志,可以补充:王新英《金代石刻辑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齐作声《辽代墓志疏证》(沈阳出版社,2010年)。另外,对于周边地区的石刻资料,似可增加介绍金龙善编著《高丽墓志铭集成》(翰林大学校出版部,1993年),此书载有很多入仕高丽的宋人墓志,在年号使用方面则以辽朝的年号为正朔。15,第33页,关于石刻资料目录,还有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陕西石刻文献目录集存》(三秦出版社,1990年)。16,第36页,关于石刻文字,还有秦公《碑别字新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姚美玲《唐代墓志词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7,第37页,关于墓志的用处,若不嫌多,则可以加入对补充古代基层行政区划的重要作用。另外,关于墓志,还应该简介学界对宋以后墓志的关注。18,第40页,关于“清华简”、“北大简”,因二者来源不明,学界对于它们的真伪存在不同意见,所以即便将来最终确定是真的,也应该加入说明,让读者了解对于简帛文献的辨伪工作不可忽视。关于简帛辨伪的研究,参见胡平生《简帛辨伪通论》一文(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会议论文,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心,2008年,電子文本文见:http://www.guwenzi.com/UpFile/UpAttachment/2009-3/2009328152629.pdf)。另外,对于简帛学术史的介绍,可以先举骈宇骞、段书安编著《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文物出版社,2006年)。19,第42页,关于慈利楚简的释文情况,该书没有介绍,但即便学界尚未公布释文,也可以说明一下尚未有释文。20,第62页,注释①,韩巍的文章需加页码。21,第66页,关于简牍文献,似应让读者进一步关注各地零星出现的简牍,比如敝邑湖州出土的汉代木牍(见:http://bbs.artron.net/viewthread.php?tid=1597432)。另外,依照后文对敦煌学刊物的整理,在此处,尚需列出一些刊物,如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卜宪群主编《简帛研究》、张显成主编《简帛语言文字研究》、陈文豪主编《简帛研究汇刊》、吴简研究版《吴简研究》等。22,第90页,关于敦煌占卜文献,还有黄正建《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学苑出版社,2001年)。23,第98页,关于唐史研究文献材料,尚有《中国唐史学会会刊》第二期(1984年11月)所载杨福华、杨希义整理《隋唐五代史文献七百二十七种编年目录》,虽然这个目录比较粗糙,似已过时。24,第98页,对于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一书,还可以提及祝先生的姊妹篇《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年)。另外,还有赵荣蔚《唐五代别集叙录》(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年)、胡旭《先唐别集叙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张忠纲等编著《杜集叙录》(齐鲁书社,2008年)等。25,第100-102页,关于各地单位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还有黄永年先生所编《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线装200本,1979年)、杨艳燕《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1984年)。黄先生还跋过《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目录》,只是不见此书。另外,笔者在孔网还见过《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线装丛书总目分类目录》上下册(油印本,1990年),不过并非专门整理善本书。若要从整体上了解,则可以参考潘美月、沈津编著《中国大陆古籍存藏概况》(台北:“国立编译馆”,2002年);若要具体搜索,则有刘宁慧整理的《海峡两岸三地网路中国古籍书目资料库》(见:http://www.ntpu.edu.tw/cbtc/database/HTML/03.htm)可以提供所有检索页面地址。26,第105页,关于古籍出版社,尚有大象出版社、三晋出版社、黄山书社等。27,第107页,对于标点本古籍的商榷文章,或可提及瞿林东主编《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特别是这套丛书每一卷后所附论著目录,堪有索引之效。28,第114-115页,关于避讳之书,值得一提的还有李德清《中国历史地名避讳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9,第119-123页,对于期刊的介绍,还可以提及地方上的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涉及唐五代史的刊物,比如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的《陆羽茶文化研究》(1991年创刊,至今年,共21期)、杭州临安县钱镠研究会的《钱镠研究》(1992年创刊,至今年,共19期)等,虽然学术水平不高,但一直延续至今,并未停刊。另外,更加专业一些的有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周秦汉唐文化研究》(2002年创刊,至今共六辑)、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2009年创刊,至今共二辑)、乾陵博物馆《乾陵文化研究》(2005年创刊,至今共五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长江文明》(2008年创刊,至今共七辑)等。30,第131-133页,关于唐五代的考古发掘报告,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唐长安城郊隋唐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就整体概览而言,需提及刘庆柱主编《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1949-2009)》(人民出版社,2010年)。31,第154页,关于辽金史研究的论著目录,还有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编《20世纪辽金史学论文目录索引》(无版权页,前言写于2003年8月)。另外,就论著目录而言,还可以提及《中华书局图书总目(1912-1949)》(中华书局,1987年)、《中华书局图书目录(1949-1991)》(中华书局,2002年)、《中华书局图书目录(1992-2001)》(中华书局,2002年)等各出版社的总目。32,第156页,关于研究动态,少了台湾的《中国唐代学会会刊》。33,第158页,关于研究综述,少了张国刚主编的《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虽然这本书比之《二十世纪唐研究》篇幅太少,且时间在前。34,第159页,若提及《中国史研究入门》,或当同时提及高明士主编《中国史研究指南》全五册(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虽然是台湾出版的,但网络上已经有扫描版。35,第163页,关于论著目录搜索系统,还有日本的CiNii系统(见:http://ci.nii.ac.jp/)。另外,笔者曾在香港大学的网站上下载过很多港大的中古史学位论文,有很多都值得关注。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175630/ 36,第165-166页,关于国内的刊物,似乎少了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主办的《唐史论丛》(自1987年起,至今已有十四辑)。另外,中国古都学会的《中国古都研究》(自1985年起,至今已有二十四辑)也比较重要,涉及到中古史的内容不少。37,第166-168页,关于港台的刊物,《普门学报》似乎也应该加入。另外,台湾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史原》其实是个学生刊物,只是比较正规而已。同类型的刊物还有《史绎》等。另外,《史原》1990年之后不定期出刊,至2000年正式停刊,2010年复刊。38, 第179页,《国际东方学会会刊》中提到的“第4卷(1951)有关于10世纪北方中国的官僚政治”,此文不知作者是谁?应该补上。据查询,作者为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39,第214-218页,关于书评制度,虽然国内与国外情况不尽相同,似乎也应该给国内的读者一个明确的意见,写书评到底是经过原书作者同意才写?还是由杂志主编邀请来写?而如果要由杂志主编约请专业人员来写的话,那么是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硕士生不宜写书评呢?毕竟所谓专业人员自然是卓有成效的中青年学者。40,第229页,关于单书名号〈……〉的使用,还应该提醒读者注意,不能以英文标点中的<……>来代替。41,第230页,关于年号问题,似乎应该提及当前日本人的年号书写方式,他们用的是“平成23年”这样的格式,所以我们在写中日交流史的文章时,或许在涉及到日本年号的时候,用日本人的标注方式?!42,第232页,关于西文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可以全选文档内容,然后在“字体”窗口的英文字体选项中选Times New Roman即可,而不必一个个改。43,第247页,提及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时,似因加上生卒年(1907-1991),因为前文沙畹、戴密微、许理和等人名也都加了生卒年,除非把前文三人的生卒年去掉。44,第249页,关于海外汉学家的汉名,网上流传有社科院陈才智整理的《华裔汉学家一览》、《西方汉学家一览》、《在华耶稣会士中西人名对照表》等文件,亦便于查询。另外,应该提及使用标准情况,比如剑桥唐史的中译本把杜希德的名字译为崔瑞德,《唐代的外来文明》的译者把作者薛爱华的名字译为谢弗,那么,在引用这两本书时,应该写崔瑞德、谢弗呢?还是写杜希德、薛爱华?这个似乎应该统一。(二)语句可商榷者:1,第11页,该书提及“日本大正年间”,当加上“(1912-1926)”之文,一如下文对宋徽宗政和年间时间的标注。2,第14页,该书提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文苑英华》为“北宋官修的四大类书”,然《文苑英华》作为诗文总集,不宜列入类书。虽然说该书用了“习惯上”三字,但似应提及对《文苑英华》的不同归类。3,第16页,该书“很可惜这部书后来逐渐散佚,而又经过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劫掠,与原书相比,所存极其有限”一句,似应插入下文“你做的学问就不是完整的”和“现存的《永乐大典》已经是残之又残的本子”两句之间,否则与文意不通,不该马上就接续“在乾隆时四库馆臣编《四库全书》时,还可以辑出大量的已佚古书”一句。4,第31页,该书说,“山西南部,即泽潞一带”,此语不确,唐代泽、潞一带仅相当于今天的长治、晋城二市,而要提及山西南部,则不得不加上临汾、运城二市。5,第35页,该书说,“都没有任何见到普光墓志的记录”,这句话语句不通顺,或可改为“都没有见到任何关于普光墓志的记录”。6,第37页,脚注①,该书说:“我曾在《唐研究》上发表过北京大学城环系邓辉先生与乌审旗文保所白庆元合写的《……》(……),所以对此也有所关注。”此处用“发表”两字似有不妥,“发表”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某位作者发表了某文这类句式,而非主编某杂志的在杂志上发表了别人写的某文。似改成“刊登”为宜。7,第40页,该书说:“考古简报见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第一队《……》(……)和早期图录有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正式考古报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此处“和”字有误,当改为逗号,行文方能通顺。8,第105页,“唐宋笔记史料丛刊”,当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9,第171页,关于Denis Twitchett先生的中文名字,应该取其自订之“杜希德”,而非误译之“崔瑞德”。10,第227页,该书说:“注意单个字的名字,中间要空一个字的格,如‘鲁 迅’。”然而“鲁 迅”二字中间其实仅空了半个字的格,若要空一个字,当为“鲁 迅”。11,第233-234页,该书对繁体字的整理,居功厥伟,不过似乎应该统一繁简体,如:“党项”为“党項”,“范阳”为“范陽”,“範围”为“範圍”,“覆盖”为“覆蓋”,“辟榖”为“辟穀”(该书原文少了一横),“韦后”为“韋后”,“获得”为“獲得”,“圣曆”为“聖曆”,“诗云”为“詩云”,“于阗”为“于闐”,“岳阳”为“岳陽”,“征讨”为“征討”,“终於”为“終於”。另外,还可以提及,昇降之昇可用作人名,如“畢昇”;地名,如“昇州”;年号名,如“昇元”等。顺便可以提到“陞”字,此字也多见于人名,如“楊聯陞”、“仁井田陞”等,不可与同样用作人名的“昇”混淆,亦不可擅自简化为“升”。又,“咸亨”、“咸通”之咸,都是用作年号,其实也可以提到用作组词的“咸与维新”等情况。又,“於”与“于”在古文中经常互见,那么应该向读者明示,如果在史料中遇到“於”意之“于”,则可以尊重史料,不必全改。又,“墓誌”之“誌”可加“方誌”、“縣誌”等词。又,“鍾”字以当举人名如“錢鍾書”,动词如“鍾情”等情况。又,“儘管”二字似无对应的易错字,当补上“盡量”做对比。12,第241页,该书说“用一个长下划线(——)表示同上”,而“——”并非长下划线,而是破折号。若下划线,当在文字之下,如“____”。以上数十条补正意见,自然颇多疏漏。另外,该书题为“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确实如开头几位网友所说,范围太大,也许可以改为“中国中古史研究入门”。2011年8月16日初稿 回南阁2011年12月5日修订 武川居
  •     《學術訓練和學術規範》讀後之拙見小煜《<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這本書是給北大古代史專業研究生開課的講義,但這本書讀後讓我對我三年來史學入門之路有了一定的回顧。以下是就對讀完此書的一些想法和拙見。開始正題之前,大家有閱過此書者可先讀 太史政:《讀<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管見》(附見http://book.douban.com/review/5200966/ );還有西閃:《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學術研究“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見:http://www.bookdao.com/article/22107/);黃湧:學術應如何規範?——《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北京大學出版社(見:http://www.sinobook.com.cn/comment/newsdetail.cfm?iCntno=8376)以增加對該書的全面瞭解。學術訓練,其實從本科生而言,就其自身而言,沒有這麼高的境界和良好的機會接受系統的學術訓練,所以這本書更適合研究生細讀。但我不得不說我091112班是個非常幸運的班級,在班主任周揚波煞費苦心打造的學術訓練“饕餮大餐”下,班裏大多數同學都獲益良多。史源學、版本學、目錄學、文獻學的種種涉獵下,研究某個方面而找相關的書籍基本沒有問題。大一時,周揚波老師開設《歷史學基礎文獻選讀》一課,雖然時隔三年,我猶記得第一節課上周師說讀書的基本方法有三,目錄學是地圖,文獻學是武庫,版本學是眼力。如今我基本能比較自如地運用這些知識來找到自己想讀的書,或者是研究用的書籍。所以,沒接受和接受學術訓練的差距是很大的。細讀完榮新江先生的《<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中國古代史研究門》,其實這書題就範圍太大,但其實質內容偏向中古,舉例也是如此。先秦和近世宋元明清幾乎少有述及,如太史政所言,改為“中國中古史研究入門”恐怕更為合適。主要由於榮新江先生是中國中古史的行家,尤精隋唐。研究領域涉及中外關係史、西域史、隋唐史、敦煌學等諸多方面。他自己說平日治學,頗為龐雜,其實他的歷史研究脈絡相當清晰。一個有識見的學者完全可以從敦煌的“十字路口”出發,在時間與空間上延展自己的研究,榮新江早年的學術道路大抵如此。所以能寫出這本書恐怕和他的學術之路密不可分。再者,從書的章節來看,涵蓋的方面比較多。學術訓練內容包含了古籍、石刻、簡牘帛書、敦煌文書、考古、圖像、今人論著、期刊等方面;學術規範方面詳細講述了論文寫作、注釋體例、參考文獻、翻譯等,尤為精彩的是書評和劄記。這是我對該書的一些總體看法,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良多。三年來,我真正開始喜歡上研究歷史是大三。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還是徘徊在歷史門外,純粹是興趣之來,而看點雜碎的歷史書。三年內,我時常問自己,歷史是什麼?可我總是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所以我一直在追尋著歷史的腳步。對歷史,這個擁有博大內涵的名詞,我覺得自己是金庸筆下的楊過,本科的學習就像楊過早年學武的階段。雜亂無章,並無深厚內力。不過三年來,我要向歷史系的各位老師表示感謝,我從你們身上學到很多,不僅是知識本身,更是如何運用知識。就榮新江這本書,我覺得給了一個很好的框架,至於內容可以更充實(當然是從學人自身角度而言),問題是舊的,方法是新的。下面我從頁數細談下我的見底和略增補一些東西。1,P3頁,史志目錄,是否應增加一塊地方誌目錄。所謂治天下以史為鑒,治地方以志為鑒,現在史學研究趨向細化和地方化,方志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史料來源。中國地方誌數量頗豐,史料價值頗高,可增入 。《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主編。以朱士嘉編纂的《中國地方誌綜錄》為藍本,著錄全國190個單位收藏的自南朝宋至1949年的方志8200餘種 。收錄範圍包括通志、府、州、廳、縣誌、鄉土志、裏鎮志、衛志、所志、關志、島嶼志,以及一些具有志書體例和內容的方志初稿、採訪冊、調查記等,但山、水、寺廟、名勝等志則除外。中華書局1985年版。《中國地方誌總目提要》是方志的基本工具書,一冊在手可知天下方志概要,但有兩個缺點:一是只提供各志的古刻版本而無今版資訊,不利搜集。如《雍正處州府志》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該書就不能體現。對策是,通過《提要》得到《雍正處州府志》資訊後,百度“雍正處州府志 叢書”或“雍正處州府志 叢刊”之類關鍵字,得到該志所在叢書資訊,再通過找目標大而易找的叢書下載到該志。 二是只有存世方志提要,不利瞭解一地的方志源流。就浙江來說,洪煥椿先生《浙江方志考》介紹各地方誌並及存佚情況,可結合參閱。(周揚波語摘)。中國已刊地方誌彙編 (詳見該帖中段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051722/)其二是增加家譜(周揚波語“家譜是史學江湖最後的孤本秘笈。”)雖說家譜的真偽性難說,但不失為社會史近年流行的一塊史料區。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它以其廣泛而又微觀的歷史記錄,與正史、方志鼎足為中國史學三大支柱。然而與正史、方志不同的是,家譜從來分散於民間和收藏者手中,其特有的史料價值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運用。所以,如果選題在宗族研究方面的,我想應該參看家譜,以酌刊用。可參看:王鶴鳴《中國家譜通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分經、緯兩編,採取縱、橫交錯的方法,論述中國家譜的發展軌跡,以及家譜的體例、內容、功能等,是一部家譜研究領域的重要論著。《中國家譜總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全書1200萬字、共10冊,共收錄中國家譜52401種、計608個姓氏,是迄今為止收錄中國家譜最多、著錄內容最為豐富的家譜目錄。 2,p5頁,目錄是瞭解古籍基本狀況的一把鑰匙。清代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卷一曾曰“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學好目錄學對史學研究的重要性十分明顯,如著名宋史學家、北大已故教授鄧廣銘所說的史學四把鑰匙:目錄、職官、輿地、年代。3,p13頁, 類書,應增加一部《古今圖書集成》:現存篇幅最大的古代類書。陳夢雷、蔣廷錫編纂於康熙後期至雍正初期,10000卷,分6編32典,約1.6億字。臺灣東吳大學與臺北故宮博物館合作製作全文檢索電子版 。至於類書書目方面可看: 《中國類書總目初稿 》(書名、著者索引篇):莊芳榮編。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版。4,p17頁, 從翻閱的書中輯出自己研究主題所擬要用的材料,就是要做史料長編。我猶記大二時,劉豔老師為鍛煉我班學術論文寫作的能力,而擬好自己認為不錯的論文選題,給我們自願選擇。當時因對美國海權論比較感興趣,故而選擇了該題。之後在找了相關的資料粗淺閱讀後,以自己尚為淺薄的學術眼界收集了相關材料,從而做出了一個參考文獻總目(類書史料長編)。我將這給劉老師參看,劉豔老師看後,對我說:“這些史料已經基本充分了,但關鍵還是在於,你有沒有仔細去讀這些東西,並且在讀的過程中有什麼想法立刻寫下來。”這句話深深影響了我,基本上我讀書都帶筆記本,把隨思記錄在案。所謂的創新就是對原有文獻的思考和自我見解。5,p19頁,石刻史料的收集,通篇讀後發現,石刻史料不應當僅限於碑刻墓誌,應當補充磚瓦陶銘、古璽印封泥等 可參看《《羅福頤集•古璽印考略》(羅福頣著,羅隨祖重訂,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因畢業論文研究需要,我去看了陸心源《千甓亭古磚圖釋》(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才瞭解有古磚這塊研究。而且古磚對史學研究的價值也非常大,如吳興沈氏始祖沈戎問題(見 秦漢烏程社會形態與文獻考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441348/)另外關於古磚收藏,可看湖州本地藏家和齋博客【和齋清玩】 http://blog.sina.com.cn/yekeqin6,p67頁,敦煌文書方面,可增加敦煌石窟全集 http://book.douban.com/series/57?order=time石璋如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田野工作報告之三 莫高窟形》(1、2、3)秦增果,於彩華編著. 《大美敦煌:敦煌石窟藝術聚珍集》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2009.年等書。另外,有興趣可關注 敦煌國際項目:http://idp.nlc.gov.cn/7,p94頁,版本學,周老師講過多次,而很多次都是無形中的,比如什麼書,哪個出版社,幾幾年出版的,有沒有修訂版之類的。最近一次強調版本意識,是在學年論文指導的任務三(見 《兩宋區域望族概論》系列學年論文指導帖 任務三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546300/)另外可補充閱讀課件:《版本目錄學》教案:http://210.45.168.34:8080/08/jiangyilong/skja.html8,P110頁,電子文本 可增添古籍線上古籍庫,免費使用,原圖掃描。下載地址http://kaixi01.mydns.jp/對於電子文本的使用,我個人認為,利弊各有,電子文本提供便利性的同時也增加了史料的失真性。如偵探在做家譜作業的時候,大量地運用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辨偽,雖然最後成果不錯,但多少是有水分或者不準確的。9,p111頁,校勘學的基本方法,好像很多都參考陳垣先生的《校勘學釋例.校法四例》可補充閱讀:校勘法和校勘成就片文:http://lib.mnu.cn/WHDH-lbwh/SBLW/lbsgzbyj/Paper/pdf/y4963600025.pdf北京師範大學鄧瑞全《陳垣校勘方法論》原文出處:五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1期http://www.sne.snnu.edu.cn/ziyuanku/sourse/2008-11-17%2010082501%20(2).doc10,P153頁,遺憾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學術論文數量劇增,但現在還沒有索引續編。學術論文數量上的大量增加,品質上卻大大下滑,學術論文抄襲,最近孔慶典事件什麼的,屢屢不絕。11,P161頁,電子中國學入門,我推薦 如舸齋王依民 http://blog.sina.com.cn/xmupw 博客裏的東西用好,滿足溫飽是沒有問題的。12,P186頁,我主張不要用“試論”、“述論”一些字眼在論文題目中。要論就論到底,雖然學無止境,一般情況下你可能覺得已經論據掌握得十分充分了,但那也不一定就能論到底。但是否有這樣的決心和功夫,還是只是淺嘗而止,是不一樣的情形。所以我覺得不應當只是“試論”,如果只是“試論”,那就暫且不要發表,等研究透徹了再來發表。但是老董和楊銳老師都覺得應該用,“試論”、“ 試探”等詞,畢竟本科學生的能力不夠。我覺得,如果有能力還是應該論到底的,這是一種態度問題,而不是學力問題。13,P187頁,詩句為題,這是近幾年流行的一種命題方式,也是增強文章可讀性的做法。這個好像復旦比較普及,如周振鶴出的書,《長水聲聞》,《逸言殊語》,《知者不言》等。14,P189頁,過去,有的中國學者在撰寫論文時候,不注意交代學術史,讓人不清楚他的管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已經說過的。 可見學術回顧的重要性,不僅是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集結,更是引出你自己觀點的鋪墊。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學功老師的《南潯現象--晚清民國江南市鎮變遷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一書將江南市鎮研究的學術史回顧做的非常精到,注釋滿滿。而且功哥指導的我班學生的學年論文,也非常注重學術回顧。所以學術回顧還是非常重要的。15,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 書評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695248/書評,臺灣和香港都非常重視,如臺灣《新史學》基本上每期都會有書評,香港《二十一世紀》也是如此。我覺得這章寫的非常好,值得細讀。另外劄記的做法,周揚波老師在大二曾經給我班介紹過。具體(見周揚波《資治通鑒》劄記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599007/)此外,史學四把鑰匙:目錄、職官、輿地、年代。我個人認為輿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塊。應當值得關注。最後說一句:沒有紮實的學術訓練,沒有嚴格的學術規範,所謂學術態度就會淪為一句口號,一種空談。拓展閱讀:周揚波: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步驟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598540/❀【楊玉聖老師課堂巨獻】❀ "學術規範與論文寫作" 推薦閱讀書目 http://blog.renren.com/share/313427152/141423992702012年9月8日 湖师院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我承认我离荣新江先生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这本书指导了我很多学术规范的东西,很受益!
  •     此书以敦煌为切入点,教导如何写一篇优质的论文。无论是从文献的引用·观点的阐述还是论文的格式均有详细的解说...
  •     荣先生这部书是讲义性质,每节课一个主题,对于资料收集、研究和论文写作格式都逐一点到了。由于荣先生是中古史研究名家,故文章所选取素材多以中古和唐研究为例。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     今天晚上算是最后翻完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大多是为了学术的专业性准备的,确实也是入门级的东西。内容算不上很丰富,但是能看出作者的用心,该细化的细化,顺带还介绍了一些书籍可供选择参考。
  •     低估了它在圈内的影响力,直到看到很多公众号转载里面的部分
  •     打四星是给他的副标题,似乎改为中古史或者隋唐史研究入门更好些,虽然感觉没机会踏入历史研究的领域里了,但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了很多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事情,诚如该书名所说的,要做到学术规范该了解该做的东西非常多.虽不能达,心亦向往之.(觉得札记和校勘这两方面可以试着练练了.
  •     书的质量不错,物流也不慢
  •     榮教授可謂傾囊相授,從他對各種唐代資料、工具書、研究成果的價值和使用率的簡要分析可見一斑。不過書名也應以《唐史研究入門》為佳,先秦史、明清史的研究方法、材料獲取與中古史還是頗有差別的。
  •     荣老师的《学术规范与学术训练》是我这学期当助教给小盆友发送次数最多的参考书。每次他们问我不会写论文怎么办,历史学论文应该怎么写的时候,我就把这本书给他们发过去。真是拯救我、拯救学生的第一神书。
  •     早读早受益!
  •     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     还是有收获的,尤其是最后三讲。
  •     以前读过。
  •     实用,有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值得研习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学生一读。很多学术规范上的细节都被荣老师注意并强调出来了,不愧是治学严谨的名家。
  •     除了少数可用的条目,反倒显示出文史之学饾饤琐碎的一面。谈不上入门,其实还不如拿本杜泽逊来看;大多数所谓的学术不规范,说白了是文献基础的问题。
  •     如何检索传统文献、石刻史料、简牍帛书、敦煌吐鲁番文书、考古材料、图像材料、论著、论文,以及如何进行学术写作,最后才谈学术规范问题。
  •     这本书是借来看过才决定买的,很有用,特别是初入历史研究的人,里面介绍了很多研究的方法和材料的出处,很有用,可以留存以备查阅。
  •     学识需要积累,学术需要耐寂,学养需要滋润,学业需要坚守。
  •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绝对是有志从事学术研究的朋友必备读物!
  •     能想到的,都有了;没想到的,也都有了。
  •     只是文献入门书。
  •     浏览一遍假装看过
  •     对国内训练的学生确实非常不错,最可贵的是荣先生的态度。对我的实用性主要是在史志目录、丛书目录、版本、电子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要小而精,算是个提醒)、书评(有学术价值的书才值得评)这几部分。
  •     每一个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生必看!
  •     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甚至文献学的都有
  •     手把手地教我們如何做研究。
  •     一年级为中古史老师推荐,转眼已到三年级寒假,既感相见恨晚,又觉恰逢其时。荣著受众指向于研究生,于我则多有收获,当就其引述之材料结合本人研究志向逐次搜罗、了解,然后常读常新也。
  •     朋友推荐买的,应该是一本很有用的书,不止学历史,学中文等文科专业的学生都应该阅读的一本书~
  •     刚出版的时候,高价买的。因为太值得,所以等不到降价就忍不住了。做古代史研究,年轻学子太缺乏基本的功底了,这本绝对实在。推荐购买,现在价钱也很低了。这本是荣老师在北大讲课的讲义。
  •     老早就知道这本书了,准确说是第一本样书出来的那天,但一直没买,因为上面讲的很多东西我已经知道,也就是平时再翻翻而已,这次又见到作者,觉得还是买本好。
  •     很好的从论文的学术规范进行了说明,对于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     师长对晚辈的馈赠
  •     正在读,导师让我们开始进行简单的学术训练,找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资料,提出自己看法。惭愧的是我连一篇像样的论文都没写过,平时作业也毫无规范性可言。
  •     荣新江老师亲自来教大家如何写学术论文、如何读书,后悔没早点儿阅读此书。对学术的严谨才能写出让人尊重的文章,这辈子能在《唐研究》发一篇文章,我就觉得自己值了。总之,力荐给所有相关专业的学生。
  •     这是一本好书,很有用。
  •     题目列的太大了些,建立学科标准,非为旦夕之功,此书只能算“学术工人培训手册”吧。列的中古史料看得我一脸懵逼,对我来说此书大概从第十讲开始才算有用。书评和札记一章金针度人,十、十一章讲论文写作当然都是经验之谈,不过我向来对论文写作的必要性抱有怀疑,因此看到一大本培训手册实无好感。 另外荣新江也确实是有自信有气度,出上这么一本书,一生治学历程不都抖落出来了。要我的话,总是羞于言说的。
  •     作为一个跨专业考历史的研究生,想要更快入门,转变思维模式,这本书倒是给了很好的启迪
  •     第二次买了,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入门书,强烈推荐!
  •     很有用,论文的规范都有提到
  •     貌似只有第一讲读古籍可以看看~ 写札记还可以试试 至于做史料长编 呃 欲哭无泪 突然想转社会学 就可以不搞了 可还是难找工作。。。
  •     我是学历史的,作用太大了
  •     还不错,就是有点脏,角折了些
  •     入门书籍。很适合做学术研究。
  •     这本书看完了 是论文写作的工具书 所以又买了一本 跟在图书馆借的一模一样新 质量很好!
  •     很好,很实用
  •     老师推荐我们买的,买了之后发现内容挺不错的,很合适我们学科用
  •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静心一读。
  •     本书侧重于有志于史学研究的人
  •     中国古代史科班学习讲义,实用性书,分别介绍了从哪找材料,怎么看材料,几种材料更新补充的渠道,输出物几种类型及写作的规范标准。总之既要穷尽史料,又得遵守学术规范。实在是青灯黄卷,穷经皓首的活儿。如能有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是否会效率高点?
  •     然而如今却走上了文学的道路,都是命。。。
  •     老师推荐的,很伤心又很开心,大三下才读到这本书。
  •     75.此书让我想到郭老师《训诂学》后附目录,都是功德无量。尤喜谈书评部分的态度。
  •     本书是一本史学研究的入门指导,从选题、史料运用、分析、规范等方面加以总结,建议本科同学参看。
  •     这本书既通俗又全面,把做学术的一些基本要求都说清了,一些要求看似平易却不容易做到。文史哲的研究生看此书定有收获。
  •     皇墳探八索,奇字窮三蒼。儲積山崇崇,探求海茫茫。
  •     非专业隔行如隔山,希望中文专业也能有老师这么出一本绝对造福后生。
  •     「以圖證史」。沒有提及墓葬材料的相關研究。
  •     第十三讲第二节“繁简体字的问题”(P234)台湾与大陆用语之不同的六条举例,台湾朋友说只有前两条是对的(问了三个朋友),这尚是其次,第四条“專案”用的是简体字,在一本讲学术规范且更是特意讲繁简体字转换的章节里出现这样的问题未免太过尴尬,许是校对之误。
  •     金针度人
  •     我觉得这是荣新江先生的经典著作之一。
  •     打算做中国学术研究的这本书仔细读一读是很不错的
  •     本套最佳。
  •     我喜欢!!!好书!!!
  •     受益良多,很不错的学术指引!
  •     我研究历史八年了.一直没有系统化.今天看到这个.有眉目了
  •     学术规范需要这样的书
  •     这是一本你不能错过的好书
  •     好书,对初入门研究生及所有写论文的研究生都适用
  •     主要看了论文写作和书评内容,略有启发。
  •     这几本书很早就想买了,这次高活动,不错就一下子全买了。值得一看,都是大师级人物
  •     荣新江老师的书,内容主要是关于学术规范,给学生们一个标准,很不错,很有帮助,主要以敦煌学为例
  •     很实用的工具书。
  •     考研前读就好了,悔得拍断大腿!
  •     写论文之前可以看看这书,提供思路跟大纲
  •     虽然不是学历史专业的,但买来参考吧,我这个专业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书。
  •     叫做中国的芝加哥手册
  •     适合写论文的人随便看看
  •     很好的工具书,感动于学者的细致与严谨。(论文部分标点符号、字号、格式等等都有涉及,很多都是写过毕业论文的我所不知道的。)
  •     负笈莱顿曾少年;兼顾中西语文/思维。选读。
  •     是一本很好的学术指导用书,值得收藏
  •     非常好!尤其对我这种不是历史专业的历史票友来说,太好了!!内容非常详实,对夯实基础有重大作用~
  •     书很好,指导研究,很好的参考书
  •     学术训练必备参考书,内容丰富、全面,从论文的框架到书评的书写等方面都有详细论证。
  •     這本書有著諸多有益的治學經驗與方法,每一個有志於文史研究的都應該常備一本,時時查閱,以免犯錯。
  •     在史料学方面讲得很细,收集材料新而实用,其中敦煌学部分是作者的专长,最有价值。在论文写作规范方面,颇有开拓之功。国内讲史学论文写作的还不多见,希望在各个时段的历史中(如先秦史、近现代史等)都见到类似著作。
  •     大师的小书
  •     相当不错的工具书~受用~~为里面的书画资料部分感恩涕零地加一星!
  •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确是经验之谈,不过其中所列书单解题却无一定含量的臧否,是否有所顾忌呢
  •     内容还没看,看后补上
  •     要是古汉也出个就好了 学术道阻且长 加油了
  •     印的很好
  •     因为不是历史学专业的,就主要读了第十讲“论文的写作”以后部分。最大的体会是,写论文最重要的可能是最开始的研究文献索引,即对学术史的整理,自己准备的东西要大大多于最终写出来的东西。此外还要注意多写笔记、札记,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新知新意。最后还有一些技术上的改正,主要是引用格式的规范。
  •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非常好的参考书。
  •     一本很好的学术教材
  •     感动,如果自己的导师能多教教我规范训练,我就不会得学术抑郁症了…
  •     虽然作者研究方向是隋唐史和敦煌学,但书里很多内容对其他专业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     喜欢 相信对我会有帮助的
  •     二刷……爱悠悠恨悠悠……
  •     以唐代敦煌学研究为中心的一本如何检索资料与写作规范的书。
  •     工具书
  •     由于作者的专业领域主要在唐,所以各方面的讲述偏重于此。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