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世观止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
ISBN:9787806683095
作者:刘传铭
页数:241页

章节摘录

书摘    英雄和神不需要人们的顶礼膜拜,而是我们需要在对英雄和神的“高山仰止”中,获得心灵的推助和提升,获得幸福。    当“戏说”变成一种文化时尚的时候,当一双双商业的大手拾掇起一些零零散散的文化符号当街叫卖,并冠以弘扬民族精神的时候,缺失敬畏之心已然成了社会的重症。此时此刻,我将近二十五年时间里散见于书刊报章的关于美术的文章结集成篇,既需要耐心,又需要勇气。不知道读者将来会怎么样看待它,但有一点我坚信不移,那就是:我对那些艰辛的、智慧的、踏踏实实劳动的人们的敬意是真诚的,文明薪火之承传正是从他们的传递中延伸开来。    我对传统和精英文化心存敬畏。    记忆中第一次读到的画是一张勃鲁盖尔的{鞋童》。那是三十多年前我在巢湖之滨的一个破旧的农村草屋里所能找到的一本英文版的旧杂志上看到的一幅插图。画面上是一位在午后的阳光下倦怠的、然而却幸福地倚在墙角休息的鞋童。画面色彩极为饱满,鞋童的额头、脸上以及敦肥的握着钉鞋榔头的小手都刻画得令人感动,那无忧无虑的童真、劳动者的幸福仿佛都要从画面上溢出来。在这之前,我只能从雨果的《悲惨世界》、杰克·伦敦的《伦敦的东区》、柯勒惠支的版画《卖血》(sding blood)之中了解到资本主义的黑暗以及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可这张画使我获得完全崭然如新的认知,淡忘了概念政治的束缚。我必须承认,我对绘画的热爱是源于文学,是通过那些晶评和介绍绘画的文字开始走进绘画的。比如齐白石,我是先知道“蛙声十里出山泉”这样的艺坛掌故,才开始认认真真阅读齐白石的虾、蟹、花卉、山水、人物。这样的开始确定了我和美术之间的宿命关系以及作为一个批评家当然肩负的使命。    说到我和美术真正的结缘,又不能不提到范曾。那是1980年的春天,他和张汀从香港刚刚办完画展回来,应邀赴安徽为创作“庐州行”画展做准备。当时他正值盛壮之年,谈吐风雅,意气飘然。他有超出常人的写实能力,我不止一次地看着他在宣纸上放笔直取,须臾间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古代人物形象。在对人写生中他也是毫不犹豫,笔走中锋,如灯取影,精妙准确之极。我们谈历史、文学、诗歌,我们讲季札挂剑、伯牙奏琴以及许许多多历史上那些睿智的人文掌故,契趣倾谈,何等快意。从范曾和他的绘画上,我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怀抱冲虚的超现实魅力。此后,我又有缘拜识刘海粟、黄胄、王朝闻、亚明、吴冠中、程十发等当代画坛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们虽然风格各异,或大气磅礴、或朴实无华、或温文儒雅,但他们总是能够激起我用文字研究和表现他们的欲望。    随着对绘画的迷恋,困惑也愈来愈多。当人们站在绘画面前,每个人都可以说也都有权利说“我喜欢”或“我不喜欢”。可是真正能读懂绘画就远没有这么简单。记得徐悲鸿先生在有人问起他如何评价自己的成就时,这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画革故鼎新的主将、美术理论家、油画大家(他的素描可以与欧洲大师比肩),却是用这样一句话评价自己:“我有一双能辨别古今中外艺术品真伪优劣的眼睛。”悲鸿先生的自负溢于言表。训练眼睛毫无疑问是任何一位从事与美术有关工作的人的必须终生修炼的功夫,也是避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不二法门。我非常感谢安徽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黄匡宪先生。他在1986年能毅然聘请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报社编辑,担任美术系四年级学生的中国美术史教授工作。我满怀热情又兢兢业业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有机会看遍了大学美术系收藏的古今中外名画的幻灯片,我和学生们一起探讨美术史教学工作的得失,所幸未辱使命,同时也体味了教学相长的乐趣。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永恒的,她表现了男人的智慧和女性的妩媚。听起来,这像一句戏言。不过我一直感到这微笑是一种温热的神秘,因为它不是“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的冷峻,也不是“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自命清高。她属于俗世的达·芬奇,关爱的还是自己的灵魂,这微笑首先是关于人性思考的艺术。所以我愿意相信,“蒙娜丽莎”是艺术爱好者心目中的上帝。    伟大不等于没有苦恼。1516年,达·芬奇因意大利动乱,以宫廷画家的身份流寓法国并在巴黎创作了《蒙娜丽莎》。三年后,法王弗朗西斯一世以492两黄金(相当于27万美元)买下了这幅画。1962年世界几家权威的拍卖行共同评估此画应值1亿美元(《蒙娜丽莎》当然是无价的)。其实《蒙娜丽莎》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她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国王、贵族、艺术家、普通人……她还必须面对“魔鬼”,世界原本就是由“人、魔鬼”共同组成的。几个世纪以来,“魔鬼”若隐若现于历史烟尘的深处。而今天,这“魔鬼”堂而皇之地跳上了由money搭建的舞台——市场。    这舞台太诱人了。亚988年11月,毕加索《马戏团员与小丑》以1900万英镑为日本人收藏;Ⅱ990年,凡·高的《加歇医生》卖出了8 250万美元的天价;两天之后,雷诺阿的《磨坊风情》又被同一买家以7 810万美元掳走……深居罗浮宫的《蒙娜丽莎》当然不会为自己的命运担心。但是她不得不思考:是商人发了疯,还是艺术品本身就是嫌贫爱富?结论当然不会轻易求得。因为艺术品——这只“旧时燕子”穿梭在王谢堂前和寻常百姓中,我们看到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家兴盛几家衰。    再过不到两周的时间,规模空前的’99博览会就要撩起面纱,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观众和商家,让我们暂时放弃参悟“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而去听一听一位浙江农民艺术家,一位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亚洲十大艺术家”的廖惠新的提醒吧:“所有的‘杰作’都隐藏在只有有心人才能发现的地方。”    无论你是一掷千金、独具慧眼的收藏家,无论你是鼓噪风云、经营有道的艺术商,无论你是心怀崇敬、心纯性美的艺术迷,都会在“蒙娜丽莎”微笑的亲切关怀中走进“艺博会”的大门。        祝你好运!    新近创刊的《视觉21》杂志发刊词出语惊人:“可以预言,下一个世纪将是全方位进入视觉阅读的世纪。”这里说的“视觉阅读”当然不是为了印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样一个古老的认知世界的方式,而是对未来大行其道的美术、印刷、摄影、影视、表演、卡通、数码成像等视觉现象扑面而来的橐橐靴声的扬声通告。本世纪中国规模最为宏大、行为最为规范,融合中西、荟萃今古的近万件绘画、雕刻、装置、陶艺等艺术品参展的’99上海艺术博览会无疑是一次“视觉的盛宴”。对于那无数双若饥鹰渴骥般热爱艺术的眼睛,无疑是一次阅读“现代世界”和“文化中国”的千载一遇的良机。      近二十年,作为观念美术,摆脱观念束缚和大步走向市场大概是一种人人都可看见的潮流。作为实践美术,由于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以及对传统中国的反思,呈现了多元复合、多极发展的格局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已经注意到,本月7日在意大利闭幕的“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和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台湾1998—1999当代艺术展”,尽管前者是由享誉国际,开创了独立筹展人专业的鼻祖宗师Hanald Szeemam掌舵策划,后者由台湾才女陆蓉之掌勺,但两者不谋而合地选择了“全面开放”的观念旗帜。不以统合或单一的风格作为选展的标准;也不以时间—卜的承继关系、地域上的切块分割,定出参加者的排序先后;更不考虑目前西方的前卫艺术走向作为唯一的定展指标……总之,以牺牲“纯”来换取“杂”。关于这一点,’99上海艺术博览会大概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不需要苦心孤诣的设计,便无为而治地获得了开放的自由。无论是超越幻象的写实,还是着意去捕捉颜鱼的脾气;无论是空间拓展中的山水精神,还是线条牵挂着的人文探求;顽强的个性张扬、充满创造性的欲望融合在有节制的畅达、有控制的自由之中;解读知觉与心灵的感应交汇却又不忘审美传统的风流蕴藉,甚至一些不可理喻的“另类”作品,也在力图寻求摆脱现代、后现代的简单支配,去建立富于个性风采的艺术思维。不同艺术语言形式的一件件作品变成了存放艺术家情感和思索的容器。今天,这容器变得更加敏感,更加从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今中国的潮流就是世界的潮流。    参观艺术展览当然不能等同赴宴,面对满汉全席你也许只要准备一个轻松的心情和一副锋利的牙齿就足够了;面对林林总总、面貌各异的艺术品时,你还必须有一双敏捷锐利的目光和一个清醒的大脑。因为在获得视觉感官愉悦的同时,你也正在阅读艺术家的一部部“心书”,在解读和评判之间参加着一个个自问自答的考试。    回顾历史,尤其是近百年来,美术无不是在图释、思考、印证着世界的风云变幻和人们心灵的轨迹。唯其如此,美术才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只是这思考和印证在今天已不是一个单一的模式。它不反对吟风弄月,渲叙情愫;不反对形式主义,视觉为先;不反对个性张扬,独标风帜;不反对沉湎传统,一意孤行;它甚至不反对市场趋向,价格认同……但是,还必须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自觉地肩起“成教化,助人伦”的时代重担,这是一个民族真正的文化自信。    虎有三种生命形态。    独步山林、啸傲乾坤,披无边风月,威林莽百兽。占一山而称王,览天下而逍遥。其为一,曰猛虎。猛虎故然风光,惜不为常人所见,谨存杜撰与想象之间。    不幸为人所获:困之铁笼、饲之鸡鹅、七步之内,辗转逡巡,渴则有人进水,饥则有人奉食,虽养尊而失威,欲振雄而念绝。其为二,曰囚虎。皮毛华润而失其光,质心凶残而失其利,风光不再,虽生犹死。    大漠孤烟,荒沙蔽野。或于掩映处,得见一巨石,几线勾勒,几刀斧凿。目半睁半闭,踞伸微屈,似兽非兽,似物非物。其为三,曰石虎。考之于史,多为汉唐遗存,尚古精英,命不生而活,魂不飞而聚。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序论敬畏——《绘世观止》    英雄和神不需要人们的顶礼膜拜,而是我们需要在对英雄和神的“高山仰止”中,获得心灵的推助和提升,获得幸福。    当“戏说”变成一种文化时尚的时候,当一双双商业的大手拾掇起一些零零散散的文化符号当街叫卖,并冠以弘扬民族精神的时候,缺失敬畏之心已然成了社会的重症。此时此刻,我将近二十五年时间里散见于书刊报章的关于美术的文章结集成篇,既需要耐心,又需要勇气。不知道读者将来会怎么样看待它,但有一点我坚信不移,那就是:我对那些艰辛的、智慧的、踏踏实实劳动的人们的敬意是真诚的,文明薪火之承传正是从他们的传递中延伸开来。    我对传统和精英文化心存敬畏。    记忆中第一次读到的画是一张勃鲁盖尔的《鞋童》。那是三十多年前我在巢湖之滨的一个破旧的农村草屋里所能找到的一本英文版的旧杂志上看到的一幅插图。画面上是一位在午后的阳光下倦怠的、然而却幸福地倚在墙角休息的鞋童。画面色彩极为饱满,鞋童的额头、脸上以及敦肥的握着钉鞋榔头的小手都刻画得令人感动,那无忧无虑的童真、劳动者的幸福仿佛都要从画面上溢出来。在这之前,我只能从雨果的《悲惨世界》、杰克·伦敦的《伦敦的东区》、柯勒惠支的版画《卖血》(saling blood)之中了解到资本主义的黑暗以及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可这张画使我获得完全崭然如新的认知,淡忘了概念政治的束缚。我必须承认,我对绘画的热爱是源于文学,是通过那些晶评和介绍绘画的文字开始走进绘画的。比如齐白石,我是先知道“蛙声十里出山泉”这样的艺坛掌故,才开始认认真真阅读齐白石的虾、蟹、花卉、山水、人物。这样的开始确定了我和美术之间的宿命关系以及作为一个批评家当然肩负的使命。    说到我和美术真正的结缘,又不能不提到范曾。那是1980年的春天,他和张汀从香港刚刚办完画展回来,应邀赴安徽为创作“庐州行”画展做准备。当时他正值盛壮之年,谈吐风雅,意气飘然。他有超出常人的写实能力,我不止一次地看着他在宣纸上放笔直取,须臾间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古代人物形象。在对人写生中他也是毫不犹豫,笔走中锋,如灯取影,精妙准确之极。我们谈历史、文学、诗歌,我们讲季札挂剑、伯牙奏琴以及许许多多历史上那些睿智的人文掌故,契趣倾谈,何等快意。从范曾和他的绘画上,我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怀抱冲虚的超现实魅力。此后,我又有缘拜识刘海粟、黄胄、王朝闻、亚明、吴冠中、程十发等当代画坛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们虽然风格各异,或大气磅礴、或朴实无华、或温文儒雅,但他们总是能够激起我用文字研究和表现他们的欲望。    随着对绘画的迷恋,困惑也愈来愈多。当人们站在绘画面前,每个人都可以说也都有权利说“我喜欢”或“我不喜欢”。可是真正能读懂绘画就远没有这么简单。记得徐悲鸿先生在有人问起他如何评价自己的成就时,这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画革故鼎新的主将、美术理论家、油画大家(他的素描可以与欧洲大师比肩),却是用这样一句话评价自己:“我有一双能辨别古今中外艺术品真伪优劣的眼睛。”悲鸿先生的自负溢于言表。训练眼睛毫无疑问是任何一位从事与美术有关工作的人的必须终生修炼的功夫,也是避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不二法门。我非常感谢安徽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黄匡宪先生。他在1986年能毅然聘请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报社编辑,担任美术系四年级学生的中国美术史教授工作。我满怀热情又兢兢业业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有机会看遍了大学美术系收藏的古今中外名画的幻灯片,我和学生们一起探讨美术史教学工作的得失,所幸未辱使命,同时也体味了教学相长的乐趣。     ……

书籍目录

论敬畏——《绘世观止》自序士为知己者苦——序刘传铭《绘世观止》(谢春彦)绘事观止——美术评论集《绘世观止》序(梁小斌)1.Part One   诗心即真理——海上肖像艺术家的精神家园   岂有此理  今始信之——“黄山风”绘画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   野性呼喊——非洲木雕“超时尚”的审美品格   寻梦不必云巴黎   冲突的路标   解读微笑   等待罗丹   金秋之约   视觉的盛宴   Who are yor?——怀“亚公”兼论其绘画艺术   古今点评(四十八则)   索解半抽象  吟唱莽乾坤——张雷平绘画艺术简论   饥鹰看世界——杨力舟速写集欣赏   形之变  心之符——关于张桂铭“闲画”的闲话   波斯菊·黄土地——著名画家刘迅其人其事   保罗·斯菲瑞斯的抉择——一位美国专家的中国梦    风洗性  山照灵——石虎新证   吉人天相·吉光片羽——旅美画家吕吉人绘艺欣赏   守住你心中那一片温热的荒原——致富中奇   造像非为象  云空未必空——读崔君沛《红楼梦》写意人物画2.Part Two   未见对手的“遭遇战”——高剑父与范曾绘画观比较研究   记忆·黄胄在一九五四   挂在松针上的恒星——刘海粟在黄山   十发一程  七问一答——读程十发先生绘画《范蠡》所想到的   象取盘古——方增先古代人物画集序   从远古走向未来——《范曾书画集》序   画气不画形  求美更求醇——画家朱松发的审美品位       道其不怪——读黄永厚的中国画   书耶画耶  梦也真也——谢春彦和他的画   灵性的现实——《天南地北》速写集亨   安徽花鸟画展(前言)   戴培仁画展·序   真言·真艺·真心——“真言”木刻作品欣赏   沉默的诗章——韩美林的陶瓷新作品   心——伸向远方——读王涛《凉山行》组画   逐日者的舞蹈——画家陆鹤龄和他的艺术   掰开的太极——程十发论   风正一帆悬   金秋雅歌  停云海上——中国画四名家画展后记   真伪枝谈   Open or Close——关于杨炎绘画的欣赏3.Part Three   大雅宝纪事——全国中国画艺术讨论会侧记   新时期的绘画美学思想概观

作者简介

本书将作者将近二十五年时间里散见于书刊报章的关于美术文章结集成篇。文章包括:“诗心即真理——海上肖像艺术家的精神家园”、“岂有此理·今始信之——‘黄山风’绘画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等40多篇。


 绘世观止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送货及时,书的质量也不错,挺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