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历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化历程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214048387
作者:虞和平
页数:2816页

章节摘录

第七章  行会的现代性变异行会作为封建社会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同业组织,在明代和清代前期已相当发达和普遍。鸦片战争后直至清王朝覆没,其间行会虽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某些冲击,却一直延续下来,并有较大发展。但是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增加,对外贸易的发展,城市经济结构和功能的外向化和资本主义化,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使通商口岸特别是上海、汉口、广州、天津等外贸中心城市的传统行会的组织功能逐步向着适应对外经济交往和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转化。通商口岸行会的这一变化过程,实质上就是它们在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把自己从传统社会因素改造和调整为现代社会因素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既体现了现代化对传统社会因素的批判继承关系,也体现了传统社会因素对现代化的某种潜在适应性。第一节  变异的内因和外因

内容概要

虞和平(1948~),浙江宁波人,中圈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书籍目录

《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绪论第一卷 前提与准备  第一编 前提和外因(1840年前后)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  第二章 19世纪世界现代化潮流 第二编 传统社会的裂变(1840─1894)  第三章 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与中国传统经济  第四章 传统人文社会的分化  第五章 政权结构的变化  第六章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最初尝试  第七章 行会的现代性变异 第三编 动力因素的增加(1895─1911)  第八章 争取民族独立的现代化动力  第九章 经济伦理资本主义化趋势  第十章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第十一章 资产阶级的初步成长 第四编 酝酿启动(1898-1911)  第十二章 戊戌维新:早期现代化的社会动员  第十三章 清末新政:清政府的改革尝试  第十四章 立宪运动:改良主义道路的终结  第十五章 辛亥革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启动第二卷 启动与抉择 第一编 现代化的启动与异化(1912─1916)  第一章 民国成立与现代化因素整合  第二章 经济现代化的社会动员  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初步形成  第四章 资产阶级的形成  第五章 现代化的危机:体制问题 第二编 自由发展与道路选择(1917─1927)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第七章 传统农业的初步改造  第八章 手工业的现代化趋向  第九章 现代教育事业的崛起  第十章 社会主义传入:发展道路的新选择  第十一章 五四时期的现代化理念  第十二章 早期共产党人的寻求  第十三章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冲突  第十四章 南通模式:区域现代化的尝试 第三编 畸形发展与道路分野(1928─1936)  第十五章 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建立  第十六章 工业化中的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  第十七章 政府企图拯救农业  第十八章 民间致力农村复兴  第十九章 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实践 第四编 外患内乱与道路抉择(1937─1949)  第二十章 抗战时期的西部工业化  第二十一章 现代化道路之争  第二十二章 新民主主义的现代化构想  第二十三章 振兴实业“一线生机”的破灭  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抉择  第二十五章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概况第三卷 改道与腾飞 第一编 改道与转型 (1949─1956)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的实施  第二章 建立经典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章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 第二编 受挫与调整(1957─1978)  第四章 现代化社会动员受挫  第五章 现代化与非现代化  第六章 动乱十年:中国现代化的危机  第七章 现代化新模式的萌生  第八章 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第三编 转型与改革(1978─1991)  第九章 现代化新战略  第十章 现代化的总体设计  第十一章 农村现代化的起步  第十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 工业化中突起的异军  第十四章 政治体制改革  第十五章 经济体制的转轨  第十六章 走向全面开放  第十七章 建立科教新体制 第四编 辉煌岁月(1992-2000)  第十八章 南方吹来春天的风  第十九章 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  第二十章 经济市场化的难题及化解  第二十一章 国有企业改造  第二十二章 建立现代法治体系  第二十三章 “三个代表”学说:现代化的新方针后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事业的贡献 ……《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化历程:哲学社会科学类》(共3册)论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向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性。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化历程:哲学社会科学类》(共3册)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研究,力求纵贯其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道路阶段,力图通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揭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制度下,现代化的畸形状态和难以健全成功的一般规律。

图书封面


 中国现代化历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不错,买到便宜好货了!
  •     还没读过,希望还行
  •     这是我第一次在当当网购书,感觉订单处理较快,满意!收到书后,书的质量,很满意!谢谢当当!
  •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值得研究,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和意义,这套书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     还不错,和许纪霖的书有一拼
  •     包装和书的品质都不错,就是内容意识形态太浓。
  •     和许纪霖的书比起来,平实得多,许的书学术味太浓,思想领域的问题做得很到位。虞先生是章开沅先生的弟子,章门确实人才辈出,很多人也参与了这套书的编纂。虞先生的研究重点是经济领域,对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似乎不算很内行。如果单从经济领域写,这套书也许价值更大。
  •     现代化史必备
  •     这是我第二次订货了,仍然如此。请领导过问一下。如果我第三次订货还是如此,那就不好办了。
  •     终于将虞和平先生的《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读完了。此书内容似乎很多,然知以一人之力写就一本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书实在是困难,如果虞和平先生能够像当年许纪霖先生那样集结一部分顶尖级的青年学者,分工合作,或许此书能够更臻上乘,毕竟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当然此书也代表了虞先生的研究成果,读来仍有颇多感受。
    先从本书的题目说起,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我觉得“现代化”应该更多点笔墨。我个人认为,尽管现在有些早期的现代化国家出现了某些问题,但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现代化潮流已经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同时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似乎并没有完全的解放。因此,我对现代化的理解是非常谨慎的。现代化的潮流使人们过分的依赖了这一路径,尤其是当前的经济发展似乎付出了过多的环境代价;当前的政治改革中权力阶层似乎与平民阶层站在了各自的利益对立面。当人们把现代化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潮流和发展规律”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证明自己所建立的这一路径依赖是有问题的时候,还能否全身而退?我的观点是,既然作为一种历史的发展潮流无法避免,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必须明白,在从传统社会想现代社会转型的时候,可以采取不同的进路达至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
    其实,各种现代化理论从各自的学科范畴出发,有不尽相同的解释。在社会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的变革过程,也就是欠发达社会获得较发达社会共有特征的过程;在经济学家看来,现代化就是经济由不发达到发达的过程、社会消费由低级向高级上升的过程;在政治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传统政体向现代政体的转变过程、政权的合理集中化和科层化(制度化)的过程;在历史学家看来,现代化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在人类文化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促使社会、文化和个人各自获得科学知识,并把它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过程。
    各派现代化理论还给现代化社会开出了许多具体特征,综合起来大致有:(1)经济方面:工业化、发达的市场和货币经济、高额的群众消费、严密的劳动分工;(2)政治方面:以民族和国家代替宗教和种族控制、普遍的法制、公民权、有代表性的政府、能胜任的行政机关;(3)社会方面:众多的社会和利益集团、社会规模的扩大、都市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社会精英、人口控制;(4)文化方面:大众传媒工具功用的扩大、活跃的知识界、文化的世俗化。
    在西方学术界,一些现代化修正论认为,传统性与现代性并不是两个对立物,传统的东西也会通过吸收现代的性的某些成分而获得新的生命力,问题并不是去消灭传统,而是借助它们来实现社会动员和整合,从而最终实现现代化。因此,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一在于善于引进和消化外国的先进技术,以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并促进本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二在于对本国的传统因素和外来的现代因素进行双向改造,使之合理结合,逐渐过渡,以避免双方过分激烈的冲突而引起过多的社会动荡;三在于建立有强烈现代化意识的统一而有能力的国家政权,以利于发展战略的制定、贯彻和有限资源的充分运用,是现代化建设快速的发展。其实我个人认为,当我们思考现代化这一潮流时,不仅要思考其一般性,还要思考其特殊性。现代化绝不是被西方“同质化”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加速自身的现代化,同时也要保留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我们要以传统文化中的合理精神来规约现代化的进程,以道德为中国的现代化树立一道精神的坐标,解决西方早期现代化下的理性直觉所导致的野蛮化问题。应该说,中国传统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是一种现实,如何以一种合理的制度保障社会、文化经济乃至政治利益公正合理的分配,我们的探索还是不够的。
    虞先生在书中专门论述了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主要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是现代性的社会;二是大工业及其带来的发达城市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现代性特征;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有在取得独立之后才能实现现代化;四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现代性社会;五是关于现代化的动力因素,除了与一般现代化理论相同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之外,还提出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内在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所包含的社会发展动力,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向世界扩散所带来的对落后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有限传动作用.关于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我个人认为,一直存在于社会主义的理论预设之中,在现阶段促进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导因素恰恰来源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运动。到目前为止,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160多年(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社会主义的实践也不90年(暂且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示范作用是很不明显的,客观的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资本主义国家的反感而不是纷纷效仿。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苏联不成功的实践增强了自我改革的信心,资本主义利用一些具有社会主义趋向的改革增强了自身的活力。现在我们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用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大解放了自己的生产力,说明传统与现代之间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并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特色。当然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实践,可以在不远的将来为世界提供现代化的另一种样板.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西方的现代化已经积累了一些问题,因此以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来检视并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才是一种务实的态度。
    在论述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虞和平先生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已经经历了16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换。1949年10月之前,以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主题,即“早期现代化”;1949年之1978年,基本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而实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称之为“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979年之后,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种划分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方法。虞先生在中国早期现代化核心含义之外增加了一项民族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中国近现代史上正是因为有了民族化这一内容,使得中国在结束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之后,进入了一种集权式的现代化道路,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的。因为在中国启动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之后,中国始终面临着一种权力危机与权威危机,清政府不愿意承担现代化的重任,结果就是将传统的权威资源耗竭殆尽。在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之后,赋予了中国现代化以一种新的权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权威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日益衰微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可以无缝对接?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双向改造,因为直至今天的理论与实践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很难予以真正的体现。作为主体性的人,是更多的享受了现代化的成果还是被动的接受了现代化的结果,也许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也许这一“二律背反”会在不断加深的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中得到一种接触。
  •     我的1689606817订单《中国现代化历程》本是一书3卷(63.4元),为何只收到第三卷?为何没有开发票?
  •     研究中国现代化必备书。
  •     该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阐释体系。按中国历史研究通行的分期,对这160年历史的研究,被分割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及当代中国研究等多个专业领域。但该书突破以往中国近现代史框架,突破旧史传统的帝王世系与新史传统的事件系列的束缚,以现代化为研究主题,以工业化、民主化、民族化为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以道路、模式的研究为纲,将三对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专制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矛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四种关系(内因与外因、传统与现代、政治变革与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重要因素的具体分析研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作比较符合历史实况与本质的理论体系营造,着重探讨了动力系统、思想观念、制度和道路等现代化进程的制约因素。这一阐释系统既包含有现代化理论(特别是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也包含有历史学的方法。它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现代化历史的认识,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史研究体系的建立,同时对中国历史学科的创新建设具有启迪意义和推动作用。
  •     很好的一本书终于出新版了
  •     本书是中国现代化史篇幅最长的一部。
  •     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