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靖康之变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101057829
作者:游彪
页数:283页

章节摘录

  后记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揭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块伤疤,而是想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并从北宋亡国的历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任何民族在过去都可能会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甚至是致命的,中华民族也不例外。我想,我们不仅需要正视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过去的失误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以避免重蹈覆辙。  其实,原本是想通过靖康之变这一发生在北宋末年的事件与整个宋王朝的历史联系起来,但这会有着很大的风险,原因在于难以恰当地整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存在着选择描述对象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孤立地看待历史上的大事件,可能会很容易,但要透彻地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却非常困难。正因为如此,我在书中大体上只是指出了某些被忽略或是潜在的可能性,并尽可能地将这些因素写出来,提供给读者去思考。当然,需要读者朋友谅解的一点是,这种蜻蜓点水似的勾连,难免会出现误判情形。  本书得以付梓,首先要感谢中华书局的徐卫东先生。他给了我很大的自由空间,从草拟提纲到书稿写作,我们通过数不清的电话交换意见,讨论与本书相关的问题。同时,宋志军先生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此外,博士生刘云军、硕士生刘志华、罗慧娴、杨甲等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2006年5月22日夜10时40分 于北京师范大学茹退居

内容概要

游彪,男,1965年出生,四川简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撰写博士论文,200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宋辽夏金史研究,著有《末代荫补制度研究》、《宋代寺院经济史稿》,发表论文30余篇。2001年承担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2002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俗史研究》(宋元卷),2003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宋代社会》。

书籍目录

自序:从郭靖杨康说起
引子
百万弱兵
燕云十六州:宋人的开国之痛
曹彬:北宋武将蜕变的缩影
种氏家族:崇文抑武政策的牺牲品
变法风云
大变法:谁开启了靖康之变
党争漩涡:北宋中后期政治的恶质化
末世君臣
徽宗:北宋王朝的掘墓人
蔡京:书画名家与误国奸臣
兵临城下
开封城:铁骑满郊畿
太原围:血肉铸就的城池
靖康耻:兵临城下的屈辱
李纲与宗泽:时代悲剧的演绎者
臣子遗恨
秦桧:靖康之变后遗症
李清照:颠沛流离的南渡词人
洪皓:节比苏武的南宋使臣
辛弃疾:壮士的恢复之声
后记

编辑推荐

一个立国已经一百六十多年、创造了辉煌文明的王朝,为什么轻易就被兴起才十几年的敌国颠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士的慷慨悲歌声中,带着怎样的遗憾和深痛?发生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国破家亡、天崩地裂的大悲剧。是谁导致了这一场悲剧的发生?是力图救国利民、提倡新法的官场异类王安石?还是罔顾国计民生、醉生梦死的徽宗、蔡京君臣?甚或是,亡国的悲剧早就隐藏在大宋开国之初的政策基因当中?本书通过长时段、多层面的考察,——再现北宋王朝衰亡的全景,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发人深省的思索和解答。

作者简介

发生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国破家亡、天崩地裂的大悲剧。
是谁导致了这一场悲剧的发生?是力图救国利民、提倡新法的官场异类王安石?还是罔顾国计民生、醉生梦死的徽宗、蔡京君臣?甚或是,亡国的悲剧早就隐藏在大宋开国之初的政策基因当中? 本书通过长时段、多层面的考察,一一再现北宋王朝衰亡的全景,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发人深省的思索和解答。

图书封面


 靖康之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每每读到宋朝自断左膀右臂屈膝求和就郁闷难当忍不住扼腕叹息,恨不得现在就去岳庙冲秦桧夫妇吐一口老痰,但其实反思一下又觉得太过感情用事来评判历史,不够客观。我们扼腕叹息无非是觉得收复中原势在必行而且只要坚持必定能胜利,但历史无法假设,我们将宋军的胜利和抗金名将们的能力一厢情愿放大了,客观事实我想应该是金固然无力彻底灭宋,但宋要南北统一也必定是千难万难,能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实难预料,能守得南朝百年太平未尝对南朝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幸事,从这个角度来说秦桧也未必就错,议和是一种手段,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错在没有将议和立足在自身实力基础上,而一味屈膝。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就是南朝百姓自己的意愿,这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民意。在我看来,南朝百姓普遍并不一定乐于北上征战,主战派大部分都是北宋南迁的遗民,他们背负国仇家恨自然希望收复中原,但对南朝百姓而言,你说他们贪图安逸也也,懦弱也罢,毕竟征战中原不仅要背负更多的经济负担,还有血流成河,纵然将中原收复,那片片焦土要重建,又不知花费多少国库开支,增加多少的徭役,乐于偏安应该说也是一种普遍的民意吧。宋,是一群文人,以最文雅的方式治理国家,最人性,最温柔,也最文化……但在一群蛮族的包围中,一个完全没有铁血精神的国家和民族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我们总是想如果,如果宋能给予武官应有的地位与尊重、给予将领足够的自足权、和平时期也能足够重视武备,结果也许会不一样,但宋也就不再是我们印象中令人怀念的宋了。宋的历史读来虽然和其它朝代的中国史一样,让人痛心疾首,但还是很感受到许多的不同,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温和气质,而这种气质实际上就是文明的进步,这也是宋之所以成为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方的主因。一样的是皇权专制,但懦弱的性格,以及开国立下的不许杀谏官及士大夫祖训,使宋之一代虽然也有各种权利斗争和党阀之争,但大多是职务变迁,或罢相或外贬,入狱和杀头的极少,不像明清两朝,动辙当庭打死谏臣,诛连九族以至千万人头落地,那种血淋淋的残暴在宋是没有的。还有一个开明现象就是纵然也有文字狱,但民间的言论始终是相对开放的,太学生们以请愿方式表达意见也较常见,并未见对这种抗议行为进行武力镇压,这一点,当朝都无法与之相比。宋,终究是让人怀念和感伤的。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以史为鉴
  •     叙述还算完备,但缺乏深度分析,缺乏文献来源。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一段汉人不能回避的沉痛历史,了解北宋王朝衰亡的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古代官场的权利倾轧......真实的还原历史原貌。
  •     宋太宗用牵机药堵死李煜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他的后代,宋徽宗赵佶,天才的艺术家,会在遥远的黑龙江度过余生,游牧民族一次次毁掉了中华文明成长的机会,为什么历史书总是强调融合,而不是落后?
  •     爱宋徽宗~只是有点受不了赵构的瘦金体~噗~
  •     不错的小书,如果读金瓯缺,看起来非常快。当然,再次见识了台版的精美。
  •     这是必须要看的书。
  •     中华书局 品质保证 和作者一样 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北宋 南宋 究竟为什么会灭亡于异族之手
  •     采取了类似于《万历十五年》那样的大历史观的写法,以靖康之变为中心,详细讲述造成北宋灭亡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笔法凝练,暗藏深沉的悲悯情怀,深得《史记》等古代历史名著的精髓,值得推荐!
  •     只是又重新复习了一遍这段历史。
  •     靖康耻
  •     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事件的详尽描述,依然是淡化民族矛盾,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南朝死节者,李侍郎(若水)一人耳!”
  •     1127年的思考
  •     写的很细致,看的很沉痛。特别最后部分写的很好,感慨一下如果当年学诗词的时候语文老师能把那些文人、政治家所在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细讲一下,我一定早很多年爱上中国古文化。
  •     普及性读物
  •     宋,是一群文人,以最文雅的方式治理国家,最人性,最温柔,也最文化……但在一群蛮族的包围中,一个完全没有铁血精神的国家和民族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我们总是想如果,如果宋能给予武官应有的地位与尊重、给予将领足够的自足权、和平时期也能足够重视武备,结果也许会不一样,但宋也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宋了。
  •     一般,不算特别的生动,但是揭开了那个时代的一页。
  •     历史总是不该忘记
  •     在看金庸射雕三部曲时,突发奇想,渴望读一读宋朝的历史。北宋灭亡的原因作者说得很清楚,类似《万历十五年》,值得一读。
  •     徽宗被写得很寒
  •     乏味的温习
  •     有宋一代,是中国文人政治发展的顶端,也最能见出中国文人的弱点和嘴脸。靖康之难,是几百年的政治倾轧必然导致的结果,怨不得胡人的彪悍。书写得畅快,很好。
  •     感觉内容有点散
  •     马马虎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