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科技研究(第8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物考古 > 文物科技研究(第8辑)

出版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科学出版社 (2012-05出版)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030341044
作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页数:18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新疆、内蒙古、河北、甘肃、山东等地发现的这类战国时期的金珠颗粒制品,可能反映了这些地方存在共同的文化因素,如马家塬墓地所在地区与秦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临淄商王战国晚期一号墓中出土了秦国器物三件,有铜蒜口瓶一件(为秦国典型器物,普遍见于秦国贵族墓),银耳杯两件(均刻有秦国铭文),可能是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期间,秦贿赂齐国重臣的礼品。另外,具有金珠颗粒装饰的耳坠也出自该墓,很可能是与三件秦国器物一起来到齐国的,这类金器在以前的中原文化中未曾出现,因此,这件齐国的金耳坠出自秦的可能性极大。这类金器并不多见,马家塬墓地、鄂尔多斯阿鲁柴登战国墓也出土这类金耳环和金耳坠,说明秦与马家塬墓地所在地区,甚至北方草原存在金器制作技术或产品方面的交流。 这种在战国晚期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金珠颗粒制品从何而来、是否本地制作?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对世界上早期金珠颗粒制品的情况有所了解。 二、中亚、西亚及地中海周边 地区早期金珠颗粒制品 约在前2000年,地中海东部及近东地区的金属饰品中就已经出现了金珠颗粒焊接而成的细金复合制品,自前8世纪晚期至前7世纪的伊特鲁里亚(Etruscan)时代发展到最高峰。金珠颗粒细金复合制品最早的例子是乌尔王陵出土的约前2500年的金饰件,其上的金珠颗粒直径约为2mm,出土的粒状金珠环(grain ring—bead)可能是已知最早利用熔结法(sintered granulation)焊接金珠颗粒的例子。金珠颗粒焊接技术在约前2000年的埃及就已经得到了发展,现藏于开罗博物馆埃及第12王朝(前2000~前1900年)的金珠焊接细金复合制品,金珠颗粒大小均一,但有的不光滑且有凹痕,排列也不是很整齐,有的地方使用焊料较多;开罗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约前1600年的匕首,柄部装饰了很多粗大的金珠颗粒。 在特洛伊发现的约前2000年的耳环(年代比埃及稍晚),装饰有金珠颗粒,其尺寸比伊特鲁里亚时代的要大,呈不规则状,排列也不整齐;现藏于雅典国家博物馆的迈锡尼时期的一些垂饰上装饰有大量的小金珠颗粒;在Cyprus岛上发现的约前1300年的垂饰物和耳环上有小金珠颗粒;迈锡尼晚期的Cyprus,埃及和伊朗西部的Susa,这种用小金珠颗粒装饰的珠宝十分普遍,器类有耳环、手镯、链子、垂饰等。 伊特鲁里亚时代,成百上千的金珠颗粒被用于装饰珠宝的表面,最小的直径约达0.15mm。约前600年的金碗,其上装饰了约137000个金珠颗粒。

书籍目录

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费昂斯制品的LA—ICP—MS分析 海洋出水陶瓷器的清洗与脱盐保护研究——以“华光礁I号”出水陶瓷器为例 石质文物表面加固保护材料评述及展望 一种古老的绿色颜料——绿土的分析和鉴别 激光清洗技术在大足石刻彩绘信徒像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新疆库木吐喇石窟58窟壁画制作工艺与材料分析 先秦时期金珠颗粒制品的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 古代出土玻璃器保护修复技术研究——以南京大报恩寺玻璃盏为例 南京大报恩寺地宫出土香料分析与保护研究 古代银器与鎏金银器保护技术及应用 铁质文物科学保护及相关问题探讨 古代铁器表面钙质沉积物和铁锈去除研究 楚国申县贵族墓出土青铜器腐蚀状况研究 古代青铜(铜锡合金)自然锈蚀物形态及形成机理 历史上的镀金术——古代贴金工艺述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高句丽时代德兴里墓葬壁画(408年)的科学调查 保加利亚内塞巴尔圣史蒂芬教堂壁画修复前微环境分析

编辑推荐

《文物科技研究(第8辑)》可供从事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科技人员、考古工作者、博物馆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文物科技研究(第8辑)》是一部关于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的学术系列出版物,主要刊登国内外文物保护理论与方法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保护工程技术研究的成果,以推动我国文物保护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发展。此前已连续出版七辑,本辑刊登文章主要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南京报恩寺遗址地宫及出土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财政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的“海洋出水陶瓷、金属和木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和“激光清洗技术在无机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的相关学术文章,以及古代颜料和石质、铁质、铜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文章和国外优秀文物保护技术译文。

图书封面


 文物科技研究(第8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