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历史观》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德国的历史观章节试读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2
ISBN:9787544700092
作者:[美国]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
页数:850x1168毫米 1/32页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96页

这个观念(“人道的观念”)就意味着,人类不仅仅是一个“动物学意义上的物种”,而是一个“真正的价值实体”(eine werthaftte Realitat)。“人类作为生命的普遍性单位”这样一个实体尚未存在,但它是人们所要实现的一个使命,一个永远不会完全达到的理念。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63页

“当我们为政治制度提供哲学或是政治理性时,我们在现实中将始终发现历史解释”鲜活的大自然,与“没有生命的”物质特性不同,只能通过理解和和直观体验其最深层的特点来把握。确实,“理解”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够确立其行为的一致性,但这只是和它的外表有关,与其内在实质没有关系,而对于那些和我们一样也有生命力的其他事物,我们则能把握它们的内在实质。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35页 - 第二章

关注细节与个体的历史研究是与自然科学的综合和分类方法有着本质区别的,……。亚里士多德已经发现历史陈述所涉及的是“个别”而不是“普遍”之物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39页

德鲁伊森的“理解”(verstehen)与兰克和洪堡的差异
对于洪堡和兰克老说,历史中的重要单位是个体。历史研究就是理解这些个体。德鲁伊森则认为历史是个整体,必须被作为整体来理解。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66页

What divided the two schools was their different concept of truth and reality. Was the diversity in the phenomenal world merely a manifestation of an underlying rational principle, as Hegel maintained? If so, then truth could be attained only by reducing this diversity to rational concepts. Or was this diversity reality itself, and was any attempt to reduce it to a conceptual scheme a violation of the fullness and individuality inherent in life?
Here, two schools means a philosophical school, centering around Hegel, and an Historical School, including a broad group of jurists, such as Friedrich Karl von Savigny and Karl Friedrich Eichorn.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02页

对兰克来说,一个国家的充分发展是取决于它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独立程度的。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66页

他们(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倾向于把所有超出基于经验数据的建构的知识,都视为受到了人类主观性的侵染,对任何终极性问题的解决都变得是不可能的了;存在的世界与意义的世界之间的鸿沟已经历历可见。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70页

世界历史确实有一个目的,但它并不是在人的逐渐完善中被发现的。我们不应期望人实现一个抽象的假象目的,洪堡警告道;相反,我们应该希望“自然和观念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45页

对洪堡来说,个体不是在我们所观察的实际的人中发现的,而是在它所代表的更高观念中被发现的。因此人生活的目的显然不是“幸福”,而是这一观念的实现。……拒绝认为“幸福”是一种生活目的,这对于从洪堡、兰克到梅尼克的整个历史主义思想传统来说是共同的。“幸福论”成为德国历史学家用来将自己的唯心主义立场与绝大多说英法历史思想相区分的一个贬义词。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46页

即使西贝尔相信历史的客观知识是可能的,他也并不比德鲁伊森更相信客观研究方法是必要的。
试图保持一种优雅中立的历史学家不可避免地成为没有灵魂的或是做作的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31页

……伦理价值不能被看作是衡量历史制度的标准,而是历史中主导性的趋势本身反映了伦理机制,而且在道德和成功之间没有根本冲突。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93页

每个伟大民族的任务,“它存在的条件(就是)为人类精神提供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以它自己的新形式表现这一形式,并且重新展示它。这是上帝赋予它的任务”
原来追求多样性还有这样的预设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37页

梅尼克描述的18世纪进程中历史主义的出现,确切地说,是对有关人类事实的理解过程中存在的智力局限的坚定承认。对梅尼克来说,历史理解的主要阻碍是自然法学说。在历史的个性和自发性的特点能被理解之前,已有两千年之久的对于静止的理性世界秩序的斯多葛学派-基督教的自然法信仰必须被打破。必须建立这样一种认识以取代它的位置,即人类精神在历史中占据了中心地位,而这种精神“不是由理性或理解,而是由意志决定的”。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72页

事实上,洪堡的个体观包含了虚无主义成份,即历史只是有着个体意愿的大量个体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43页

真理、价值和美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它们只是在历史中被发现,而且只是在民族精神中使自己得到表达。因此,对赫尔德来说,真正的诗歌和艺术始终是民族的和历史的,他开始着手编辑并翻译其著名的民间诗歌选。对他来说,就像对19世纪德国很多人一样,历史成为真正文化的基础。暗含于这一概念中的假设是,一切有意义的哲学都必须成为哲学史,而一切神学都必须成为神学史。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38页

梅尼克书中的精神对于理智的胜利并不导致只是和价值的解体,而是导致这样一种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观念,即在历史世界的明显非理性与混乱的背后,有着一个味道的持存的观念的领域……因此对梅尼克来说,历史主义所具有的相对主义困境就被克服了,历史主义成为认识实在的真理和价值的基础。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84页 - 第四章

与黑格尔一样,尼布尔、萨维尼和兰克都赞同真正的哲学与真正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一体的。他们与黑格尔的不同在于他们相信这一根本现实只能通过历史研究来加以认识,一位它是更为复杂、更有活力和难以捉摸的,而且其中自发性和独特性所占的空间比黑格尔的泛逻辑主义的宇宙观所许可的要更为广阔。简言之,只有历史为那些哲学的根本问题提供了答案。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41页

赫尔德……的思想的第一个概念是个体观念。……这种个体概念涉及一种价值和知识理论,而且至少对政治理论来说蕴含了一些含义。它假设不存在普遍有效的价值,道德不能建立在理性的训诫或是有关共同人性的假设基础之上。所有标准都来自于民族精神。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92页

文德尔班认为,规范是“有效的”(geltend)而非“真实的”(wirklich)。在这种意义上,自然规律就不能等同于逻辑学的规律。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03页

国家与家庭相似,“与生俱来的亲属关系不需要社会契约。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同一家庭的兄弟和成员之间,不需要契约。”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65页

在19世纪的进程中,实证主义逐步地摧毁了传统的宗教和形而上学的世界图景。然而,实证主义者们仍然假设,宇宙乃是由数理规律所主宰的一个整一的系统,而自然科学的方法将同样揭示出物理实在和社会实在的规律性结构。
科学本身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追求。
……所有这些人(弗洛伊德,荣格,尼采,狄尔泰,柏格森,波德莱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鲁斯特)非理性主义)都揭示了人类根本上的非理性的性质。……
现代性的非理性浪潮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75页

这种(洪堡)理解理论假定存在一个共同纽带,而这是与洪堡有关个体的极端独特性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的,这是他从未完全注意到的一个矛盾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36页

在维柯看来,研究历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历史而研究,人类历史远未体现人的全部多样性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35页

德鲁伊森拒绝兰克所主张的欧洲强国体系概念。德鲁伊森相信,真正的国家是和它的人民联系在一起的。它的外交政策是由民族利益决定的,而且是在公共舆论面前公开实施的,而不是秘密外交。……如果国家被和它的人民联系在一起,那么普鲁士必须不再是欧洲的,而成为德国的。它的首要目的是德国的统一,而不是权力平衡。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88页

他(狄尔泰)写道:“历史科学可能性的首要前提就在于,我自身就是一个历史性的存在,那探寻历史与创造历史的乃是同一个人。”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70页

历史中确实存在内在关联(Zusammemhang),然而是一种有机形式的内在关联,而不是思想形式的。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60页

"幸福和快乐,"洪堡指出,“是与人的尊严没有关系的。”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96页

事实上,兰克与黑格尔的差别并不很大。两个人之间的鲜明区别在于,兰克坚持主张关于客观秩序的知识只能通过对个体事件——它永远不能以抽象概念加以考虑——的全面研究来获得,而且他确信宇宙的计划是人无法理解的,人只能在直观上感觉它的梗概。“因为尽管所有精神都是与上帝有关联的,但是人类精神并不等同于上帝”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68页

在分别适用于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向中间所作出的有名的区分,并非肇始于狄尔泰和文德尔班,而是可以追随到起源于德国历史学派对自然法传统的反抗和某种思想路线。……使得洪堡、兰克和德鲁伊森与极端的相对主义分别开来的,是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规范和体制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并不是一个混沌的宇宙的反映;毋宁说,这些显露出來的,是一个在历史中展开它自身的最为根本而富有意义的统一体的许许多多的方面。
……看起来,只有马克斯韦伯察觉到了价值与事实之间的深刻鸿沟。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95页

文德尔班坚决地拒斥那种认为历史的真理是相对于历史学家而言的观点。历史的真理不依赖于历史学家而存在,正如即使没有任何数学家发现数学真理,数学真理仍然有效一样。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5页

古典自由主义的政府观:如洛克提出的通过“已制定和颁布的法律”进行统治。……古典的整体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存在“是为了保持人的尊严和个体自治,实现作为人的个体所固有的那些价值”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45页

对歌德或洪堡来说,个人构成了人类的首要单位;对于赫尔德来说,民族比个人拥有更大程度的个性特点。不过,赫尔德的民族观假设促进人类精神丰富多样的各个民族之间存在基本的价值平等。从这一意义上说,他与歌德一样是精神上的世界主义者。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42页

理性不可能理解生命,而只可能创造没有生命的概念。文字描述不可能再造鲜活的事实,历史只能通过移情来加以理解。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92页

法国革命的危险更多的是在于“貌似普遍有效的学说”的传播,而不是法国军队的强大。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3页 - 中文版前言

历史主义或者德国的历史观所坚持的是一种它所认为的历史实在论,也即认定人没有本性,而只有历史。历史学家要致力于严格的公正无偏,用兰克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做出判断,而只要表明实际发生的事情。尽管要求历史学家不偏不倚、不要歪曲他的(我们这里可以说“他的”,因为妇女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史学行当之外)发现有其合理性,这却不仅是德国传统所独有的,而是任何地方诚实不欺的历史学家们所共同认可的老生常谈。可是此种对于在这一传统中为历史学家们所实践的道德中立的吁求,却包含着一种深刻的矛盾。它认定现存的权威体制代表着道德力量。构成渗透社会方方面面的伦理秩序的核心制度,乃奠基于权力之上的国家。权力因而就反映了道德,而国家就像他们所声称的那样,在扩展其权力以凌驾于其他各种号称来自于上帝的权力之上时,它的所作所为都是正当的。尽管兰克宣扬说,一切时代都平等地直接通向上帝,然而在实践中,这一传统中的德国历史学家(包括兰克)却区分了更多历史性和更少历史性的时代,否认非西方国家具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历史——从而就将西方殖民扩张的开化使命合法化了——而且还断言(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德国文化作为高于其他各种西方文化的历史巅峰而在历史上具有优越性。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68页

世纪之交,伦理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和文化悲观主义在社会思想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许在某些晚近的文献中被过分戏剧化了。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8页

历史,是有意志的人类活动的场所,它要求理解。但是这种理解(Verstehen)只有当我们切身考虑所研究的历史主体的个体特点时才是可能的。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3页

历史主义观念的核心是假设在自然现象和历史现象之间存在根本差异,由此在社会和文化科学中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66页

伴随着形而上学架构的倒塌,从逻辑上说,只有三个任务还保留给哲学思想,这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以任何追根究底的方式涉及到对真理或价值的追求。哲学家可以转向历史,追溯哲学见解经历各个时代所发生的变迁,或者表述某个时代、某个民族或某种传统的主导性的观念。超出对观念的纯然历史性的描述,他还可以保留哲学家所具有的普遍性关切的某些东西,如狄尔泰的情形。……再就是,哲学可以成为研究人类知识的条件的纯粹逻辑学和认识论。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59页

在洪堡和古典自由主义理想的不一致中,最突出的一点可能是他在《国家的界限》中对战争的美化。……对洪堡来说,战争本身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目的,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特点,“在人类教育中起作用的最有益表现之一”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00页

圣经预言者,以及斯多葛血泡、基督教和启蒙运动的自然法思想家们,往往主张一种道德法则和实际现实间的二元论。这一冲突要求有道德的人的积极干预,以使人类制度与公正要求相和谐,即使人性的局限只能大致实现这一理想。对兰克来说,在政治世界里有一种自动和谐在起作用,如果它被绕扰乱的话,它会重新恢复正当的秩序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22页 - 第五章

德国自由派历史学家中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是黑格尔哲学的信徒,甚至德鲁伊森也是如此,虽然他可能是受黑格尔影响最深的。所有人都拒绝黑格尔体系的哲学和他有关历史的方案设计。但是他们都或多或少有意识地接受了他有关国家的道德性和历史的有意义发展的思想。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74页

"真正的历史学家必须把每一事件作为一个整体的部分加以描述。"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92页

柯亨提醒说,不能把国家等同于民族。国家是一个伦理实体,而民族并不是。民族从属于国家。……民族主义一旦被绝对化并与国家的伦理原则分隔开来,就会成为某种形式的野蛮主义。
这一段出奇地明见。难怪施特劳斯比较他和迈门尼德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49页

“因为世界历史就是世界法庭”。这种认为个体民族间的斗争是一个宇宙的、理性的辩证法的一部分思想就破坏了历史主义原则。不过,甚至是拒绝任何历史的图式化的兰克,也接受了这一观念,即冲突中的胜利者通常代表了一个在道德上更加优秀的民族。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36页

仔细地重新创造个体事实与自然法理论一点儿也不矛盾。“理解”并非“宽恕”或“接受”。刻画一个有着独特价值的充满个性的个人,同时又以可应用于更广泛人群的对错标准来对其加以判断,这是可能的。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45页

如果说启蒙运动强调人及其理性的共同特点的话,那么“人道理想”则强调人的多样性以及人的个性、理性与非理性的方方面面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个体是不同的,而他们的职责就是使自己的独特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192页

在逻辑与存在之间所做的区分,确实就意味着对于实在中存在着非理性因素的在更大程度上的认可,然而又绝没有给价值上的主观主义留下任何余地。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66页

(洪堡关于民族、国家和人民一体的表述) 在自然将个人与民族联系到一起,并使人类与民族相一致的方面,存在一种深刻的和神秘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本身什么也不是的个人与只是在个人中才有意义的种族,走在相应的和逐渐发展自己能量的正确道路上。

《德国的历史观》的笔记-第86页

利奥坚持真理不是在每个细节的表述中被找到的,而是在一个考虑发展的背景中被发现的兰克相信自己与利奥一样也探询普遍真理,但是他主张这一真理只能通过个别来理解。
兰克在上帝那里找到了一个共同标准,因此他反对黑格尔的泛神论,后者把上帝与历史的整个过程相等同


 德国的历史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