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20世纪史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
ISBN:9787214028334
作者:(美)理查德・W・布利特
页数:659页

内容概要

理查德・ W・布利特(Richard W.Bulliet)哥伦比亚大学中东研究所历史学教授、主任。他教授的课程包括:中东史、家畜史以及关于西方社会与政治思想、西方文学名著和西方艺术名作等“经典著作”课程(均为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基础课程)。他撰写的著作《骆驼与车轮》获得美国技术史学会德克斯特奖。他最近出版的著作有:《伊斯兰教:来自边缘的观点》。他也是世界史教科书《地球及其居民》的作者之一、《近代中东百科全书》的编者之一,以及四本小说(其中最近出版的小说是《苏菲弦乐》)的作者。
安斯利・恩布里(Ainslie Embree)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曾担任该校历史系主任、南亚研究所主任和国际公共关系学院代院长。出生于加拿大,曾担任美国驻印度德里领事馆文化参赞(1978―1980年)、美国驻印度大使特别顾问(1994―1995年)。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构想印度:印度史论文集》和《冲突的乌托邦:印度宗教与民族主义》。他是《亚洲史百科全书》总编。
希拉・菲茨帕特里克(Sheila Fitzpatrick)芝加哥大学伯纳多特・E・施米特历史学讲座教授。出生于澳大利亚,在墨尔本大学和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接受教育,现为《现代史杂志》编辑之一,曾担任“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会”主席(1997年)。她最近出版的著作有:《控告实践:1789―1989年欧洲近代史上的控告》(与罗伯特・格拉特利合编);《斯大林时代的农民:集体化后俄国农村的抵制和生存》;《俄国革命》(第二版);《文化阵线:革命俄国的权力与文化》。
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1965年创立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小组(SPRU)并担任该小组首任主任至1983年。现为该小组名誉教授。受业于伦敦经济学院,在服兵役后成为全国经济和社会研究所研究人员(该研究所是欧洲研究世界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技术变化以及工业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机构)。他最近同卢克・索特合作撰写了《人人有工作或大众失业:21世纪计算机化的技术变革》。他也完成了教科书《工业创新经济学》的第三版。
埃里克・霍尔茨曼(Eric Holtzman)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系生物学教授、系主任。1994年在完成本书中的一章后不久去世,享年54岁。他为人们了解细胞膜和细胞的置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撰写了两本关于溶酶体(细胞内分解有害物质的结构)的著作。他与阿兰・诺维科夫合作撰写了被广泛使用的教科书《细胞与细胞器》。
阿基拉・艾里伊(Akira Iriye)哈佛大学查尔斯・沃伦美国史讲座教授、埃德温・O・赖肖尔日本研究所主任。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美洲的全球化:文化国际主义和世界秩序》、《日本与更为广泛的世界》。
肯尼思・T・杰克逊(Kenneth T.Jackson)哥伦比亚大学雅克・巴曾历史学和社会科学讲座教授,历史系前主任。曾任美国城市史协会主席和美国历史学家学会副主席。他的著作《被蚕食的边界:美国的郊区化》获弗朗西斯・帕克曼奖和班克罗夫特奖,现为《纽约市百科全书》总编。
扎卡里・卡拉贝尔(Zachary Karabell)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写了大量关于美国外交政策和美国文化的论著。他的出版物包括《干预的设计师:美国、第三世界和冷战,1946―1962年)以及关于普及高等教育时代美国各大学的著作(即出)。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近代欧洲史副教授,1993年在完成本书中的一章后不久去世,享年46岁。他是欧洲国际关系和货币政策专家,《美国货币与魏玛共和国》一书的作者。
约瑟夫・保罗・马丁(Joseph Paul Martin)哥伦比亚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出生于英国,服完兵役后加人天主教传教团,此后在罗马学习,然后在当时的博茨瓦纳、莱索托和斯威士兰大学教书三年。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通过一年一度的布基纳法索、乌干达和津巴布韦的地区人权训练项目继续非洲的研究,编撰了三本人权文件集。
詹姆斯・梅奥尔(James Mayall)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教授、该校国际研究中心政治学教授、主任。他是《民族主义和国际社会》的作者,《新干预:联合国在柬埔寨、前南斯拉夫和索马里的经历》的编者和作者。
罗伯特・ L・奥康奈尔(Robert L.O'Conned)美国地面情报中心高级情报分析家,《军事史季刊》编辑。他的著作包括《关于武器、人和圣船》以及《第二骑兵的征途》。
让一马克・兰・奥本海姆(Jean-Marc Ran Oppenheim)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为该校中东研究所管理人员。出生于埃及,博士论文是关于埃及亚历山大体育运动俱乐部的社会史。曾担任职业赛马教练,为全美三天赛马项目和击剑项目著名运动员。
威廉・N・帕克(William N.Parker)耶鲁大学菲利普・戈尔登・巴特利特经济学和经济史讲座名誉教授。在哈佛大学接受教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和美国战略情报局老兵。他最近的著作是关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欧洲一体化和一系列国际公私机制问题。他的研究论文和解释性文章被收入两卷本的《欧洲、美洲和更为广泛的世界》。
玛丽・科利斯・珀尔(Mary Corliss Pearl)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执行主任、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研究和保护中心副主任。她也是保护医学中心的创始人之一,这是以塔夫茨大学兽医学院为基础的社团。她曾在耶鲁大学接受医学和人类学教育,是《21世纪保护》的编辑之一,以及两套系列丛书“保护科学的个案和方法”和“保护科学的视野”的编纂者。
罗莎琳德・罗森堡(Rosalind Rosenberg)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学教授,20世纪美国妇女史专家。她是《分裂的生命:20世纪美国妇女》和《走出分离领域:现代女权主义的根源》的作者。
大卫・罗斯纳(David Rosner)哥伦比亚大学巴鲁奇学院著名历史学教授,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教授。1997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健康和历史学教授。他是《以往的慈善活动》的作者,《病穴:纽约的传染病与公共健康》的编者,并与杰拉尔德・马科威茨合作撰写和编写了其他许多关于公共健康的著作和文章。
乔治斯・萨巴格(Georges Sabagh)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冯・格鲁尼鲍姆近东研究中心社会学名誉教授、前主任。他参与研究洛杉矾、埃及和摩洛哥的人口趋势和特征,担任突尼斯、塞内加尔和马里类似项目的顾问。他最近的出版物包括一本书中的几章:“人口变化:移民和种族变化”、“中东人:新型移民”、“回流移民分析:马格里布和墨西哥的经历”、“洛杉矾,一个新移民的世界:未来之兆?”
杰汉・塞勒希(Jahan Salehi)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也是因特网和通讯问题的著名演说家和作家。曾在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现任J2

书籍目录

作者介绍
前言
第一章 上层文化
第二章 通俗文化
第三章 “妇女问题”
第四章 宗教
第五章 体育:比赛与政治
第六章 种族与种族制度
第七章 帝国主义与非殖民化
第八章 民族主义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第十章 国际秩序
第十一章 战争:无秩序的机制
第十二章 工业与商业
第十三章 货币与经济变化
第十四章 技术与发明
第十五章 农业:谷物、牲畜和农民
第十六章 通讯
第十七章 运输
第十八章 科学思想
第十九章 发现的路径
第二十章 20世纪的医学
第二十一章 生态与环境
第二十二章 城市
第二十三章 人口统计学与人口流动
跋: 21世纪
重要译名对照表

作者简介

《20世纪史》抛弃传统的治史思路,绕过每天见诸报端的战争与危机,直接深入人类生活的基本方面,对自1900年以来人类最重要的思想和活动领域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本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权威历史学家撰写,既是研究20世纪历史的一个界碑,也可以作为读者构筑自己的20世纪史的参照物。

图书封面


 20世纪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第一章 上层文化第二章 通俗文化理查德·W·布里特我对所谓的文化实在提不起兴趣,这两章我都不知所云。不过第一章中有个观点挺有意思:艺术评论家、博物馆馆长、大学的评论专家之类的群体至少是影响着——如果不是指导着的话——上层文化的走向。按照作者的话来说是:上层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并无大的区别,它们的差异本质上是一些团体专断的结果,这些团体直接或间接地依赖艺术赞助人的慷慨大度,因而倾向于根据他们认为比其他标准“卖”更高价格的准则来判定价值。第三章 妇女问题罗莎琳德·罗森堡二十世纪的妇女史就是一部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历史,不过什么才是“平等权利”,看起来连妇女自身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以前妇女们要求的是类似“女士优先”那样的优待,但是后来又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真正的平等。无论如何,这些运动之所以蓬勃发展,显然和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密不可分。尤其是二战中男性前往战场之后,妇女们在后方承担了大量劳动,更加促使妇女地位提高和女权意识的觉醒——这两者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的。而一个反面的例子则在各地的农村反复出现:没有经济地位的女性依旧不得不接受自古以来的歧视对待。这就是初中时政治老师反复跟我们强调的,但是那时候还小,理解不了。另一方面,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男性的我来说,很难意识到妇女遭遇的歧视。在我印象中,女性唯一的劣势大概是出现在这几年找工作的时候。但是本章的作者指出,女性要河南形成但一样的工作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因为女性要负担生育的义务,而男性则不必。显然,作者并不赞同“真正的平等”,其实这种真正的平等也是我不赞同的。和妇女相关的还有生育的问题。中上层生育率下降与下层生育率居高不下的现象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忧虑。这种生育率的差别不但出现在阶级与阶级之间,也出现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甚至今天看到的报道中还提及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目前很难预料这种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拭目以待吧。第四章 宗教札卡里·卡拉贝尔宗教神权、世俗政权、民族主义,这几个词汇足可以写出二十四卷本的论著来。而本章则集中于列举历史事实,于是有效的控制了篇幅,但是读起来就很乏味。其中只有一点是我吸收的: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欧洲和北美的世俗现代主义未能使这些国家的人民感到充实,即便富裕国家人民的精神需求也未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转而求助宗教,并表现为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另外,作者还有一句话值得抄录:随着千禧年的到来,空前庞大的人群虔诚地信仰世俗社会所否定的东西、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力量、现代技术不能考证的神灵、以及现代国家不能包容的思想潮流。第五章 体育:比赛和政治让—马克·兰·奥本海姆奥林匹克最初的设想是希望在比赛中建立一种兄弟般的情谊,然而这项活动演变到现在,它已经成了政治手段、经济工具、宣传机器、或者其它任何一种东西,但是它绝对不是、也一直都不是兄弟情谊的展示舞台,而且在今天甚至也没有一个人会再想起这种念头。第六章 种族与种族制度 J·保罗·马丁第七章 帝国主义与非殖民化 安斯利·恩布里第八章 民族主义 詹姆斯·梅奥尔这几章的内容相近,所以放在一起。相对于种族,民族的概念更加晦涩难辨。就拿我们国家来说,汉族、回族、满族等等都可以算作种族,但是他们都认同于中华民族的称号。可是中华民族究竟是什么?它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这些问题值得好好研究。第十二章 工业与商业威廉·N·帕克这一章没太认真看,也就没太看懂。摘录一个问题:全球化会不会在融化经济差异和政治主权的同时,也融化所有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的人类文化,从而形成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灰色的、事务性的和股份制的现代社会?第十三章 货币与经济变化威廉·C·麦克尼尔金本位制的背后是有关个人行为和政府职责的信念:个人权利高于社会需求。所以当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人们的普遍观念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一制度的崩溃也就容易理解了。战争作为原因之一,导致从前的自由资本主义以及对资本放任自流的政府一去不返。由于个人无法保护自身免于现代世界的暴力,所以(通过选举权)迫使政府越来越多的干预社会生活。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货币体系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但是,现在的货币已经成为国际权力的最重要来源之一,于是IMF和世界银行的贷款显然会导致人们对国家主权丧失的担忧。亚洲金融危机期间IMF对各国的压力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还有两个人:亚当斯密,自由资本主义的代表;凯恩斯,政府干预的积极推动者。最后如作者所说的,随着世界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并不清楚是否已经真正学会了(在货币的强大力量面前)控制自己的命运。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封面脏有破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