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的黄昏》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贵族的黄昏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802446038
作者:李硕
页数:174页

爱孔子不爱圣人——兼评李硕新书《贵族的黄昏》

第一次对“圣人”一词留下印象竟然是看《西游记》。   通臂猿猴告诉孙悟空,世上只有三种情况可以长生不老(不朽?),一为佛,一为仙,还有一个就是圣人。猴子后来自封“齐天大圣”,带个圣字,不知跟这个解释有没有关系,反正我是由此才觉得,“圣人”也是个有趣的玩意儿,仅仅是修行的法门不同——不像佛祖那么牛,也不像神仙一样炫,但是同样能够与天地齐寿,日月同辉。够了,能长生不老,还图个啥?   我们这一茬人心里不可能真的有圣人,尤其是那位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因为父母一代是“红旗下的蛋”,“破四旧”肯定少不了,“批林批孔”也都参合,从小就是容着你在大院里、马路上“疯”,哪想到逼你去读圣贤书?   李零教授在《丧家狗》里说的没错,年轻的时候,不光是他,没几个能把《论语》老老实实看完,或者真觉得那书好看。大学一年级,跟班里一帮同学去曲阜玩,买了本袖珍的《论语》,导游忽悠我:“半部《论语》治天下,看完这书你就可以做联合国秘书长啦!”。后来也知道,不是她忽悠我,是宋朝的宰相赵普忽悠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但是毕竟学了中文的专业,觉得是该认认真真读个原典,所以捧着本《论语》开始做样子。没两个月,《论语》换成了《搜神记》,圣贤书不是不想看,是实在看不进去。就记得“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没办法,怪力乱神都比夫子好玩多了。   所以,韩寒在博客里对“子”们的挖苦,引起一大堆人的赞同,乍一看也能理解。看书跟吃东西差不多,闻着香才能吃下去,人家更年轻的孩子,比我们在更为自由和优渥的环境里读书长大,骨子里就没有灌迷魂汤,味觉不轻易被麻醉,想让他们上当受骗是太难了。读书这么苦,读圣贤书更苦,没有功名利禄牵着你鼻子往前走,就像听《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没完没了的唱《Only you》,那不是教育,那是搞虐待。   但情况似乎又不是这么个简单的情况。胡玫导演命苦!《孔子》电影如果早出来个一两年,跟着于丹大妈的《心得》一起配套贩卖,没准儿还真能赚个盆满钵满。韩寒同学如果在一年前开骂,还没开口也许就跟李零教授一个结果,落个毁谤“圣人”的罪名,淹没在众人的唾沫星子里。   事情就这么奇了怪了。一年前,一本错误百出、字数稀少、价格不菲的《论语心得》卖了几百万册,“女孔子”于丹被抬着到世界各地开示说法,只差接受祭祀啦!现如今,胡玫斥资数千万的《孔子》电影上映后,上座率稀稀拉拉,如果有人骂或许还是好事,但韩少一开口,这片子落了个没人看——所有废话都白说了,只有票房说了算啊!   于丹大妈一说自己为啥“火”,就把“道不远人”抬出来,她觉得自己把圣贤的大道理变成了通俗易懂的思想传授给大家;但是胡玫导演似乎也没有刻意装逼,从周润发到周迅,从孔子和南子的历史悬案,到好莱坞的动作设计与数码科技,彻头彻尾的商业运作,她的姿态就是要亲近大众——我们甚至可以推测,胡玫的策划肯定来自于丹的启发,同时一条道上的人,结果区别咋就这么大呢?   李零教授后来有一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叫《去圣乃得真孔子》,把这理儿说的很明白,史上有活孔子,有死孔子,有真孔子,有假孔子,有被神化的孔子,有作为平凡人的孔子,有被树为圣人的那个孔子,也有那个思想者教育家的孔子……大家究竟爱的是圣人的孔子,还是活着的孔子?或者,进一步说,爱的是“圣人”,还是孔子?   其实捧于丹的人,未必真的就爱孔子,他们只是爱圣人,只要听到“圣人”两个字,就会头脑发热、四肢发麻;但是时隔一年,他们把孔子忘了,然后圣人倒是记得,只是现在换了个名字,叫做“阿凡达”。   这些都是刻薄话,说着过瘾,貌似深刻,其实于事无补。   诺大个国家,认真读书的人原本就没几个,指望李零的道理被他们听懂跟“鸡同鸭讲”差不多,指望《论语》能被他们完整的读下去就更是“愚公移山”了。于丹的书不能看,是因为实在错误太多,道理太浅,里面没有正确的知识,却隐含着“正确”的政治企图;胡玫的电影可以不看,不是不支持国产大片,而是基本价值观离于丹或许不远,她们俩唯一的区别就是于丹发财了。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李硕的这本《贵族的黄昏——孔子和他生活的时代》倒是推荐一读,其特色罗列如下。   其一,作者试图用心理分析的方式,系统完整的解释孔子的内心世界与人格构成,例如孔子的出身地位,孔子与阳虎的微妙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诠释孔子的思想和命运。其解释不必全部认可,但确有启发。   其二,作者运用他的历史知识,搭建了一个全息立体的春秋时期的世相百态。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先秦的人们是如何过日子的,这也是孔子生活的背景,从而有助于认识一个最世俗版的孔子。   其三,作者和李零颇有类似之处,就是运用可靠的知识和可靠的常识,来揣摩世态人心、解释历史。他们是从现代人的角度,描写一位活着的孔子,而非一位死去的圣人。   还有一点,尤为重要。对于那些不了解春秋史和孔子的读者来说,这是本相对通俗易懂的书,并且好看。看完这本书,会对孔子建立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产生继续了解孔子、阅读原典的兴趣。   我自己就是这么看书的,事实证明效果不错,起码不烦也不累。先是《贵族的黄昏》,然后是李零教授的《去圣乃得真孔子》,然后是《丧家狗》,然后,如果真的兴趣浓厚,就按照《丧家狗》里开的那串书单一点点读下去。   现代理性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宗教迷信进行祛魅,这是马克斯韦伯的重要观点。可以说无论李零还是李硕的书都是沿着这个路径继续工作,这远比于丹、胡玫举着一个假大空的圣人,再高喊“道不远人”有价值多了。李零的一个观点非常有价值:《论语》是“子书”而非“经书”,要把孔子放回诸子百家里,当作诸子之一来读,任何抬高和圣化,都是误读。   不过,笔者还是存有困惑。当知识分子们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圣人”给解构了之后,为何“圣化”和“神化”的需求并未衰退呢?就好像科学理性的精神看似早已深入人心,但为啥烧香打卦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了呢?当年,子不语怪力乱神,为啥后世从干宝到苏东坡,从袁枚、李渔、纪晓岚到蒲松龄,总有那么多文人前赴后继的继续在说这些看似不靠谱的玩意儿呢?前两年市面上,于丹大妈的孔子《心得》卖的好,但是“怪力乱神”,悬疑、恐怖、奇幻、穿越的小说卖得更好。社会出了问题,庸医开昏药,知识分子是该指出这药方子有问题,但是病根子在哪里?怎么去医治?可能这才最有探讨的价值!   就像我小时候,从《西游记》里认识圣人一样,表面上是因为“长生不老”,实则隐含着生命的困惑。当年的孔子和今天的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或许都一样,惶惶若丧家之犬,不仅仅是因为理想无法实现,还包括不知道灵魂应该在哪里安放?   总有一天,上帝、圣人、佛祖、神仙都会被祛魅,这世界会变得很科学但是也很无趣。心灵的世界绝不能寄托于一劳永逸的科学技术或精神药方,我们阅读先秦的典籍,不只是为了还原真实,而是从前人的言论里搜索相同的问题,为寻找家园的旅程建立一个共同的开始。   从这个角度说,孔子不是圣人,但是先行者!我们可以不爱圣人,但是还可以爱孔子。

这书真平和

某门课的老外是个孔子迷,故而为了讨他欢心借来看看能不能在论文里用上。虽然完全没用上,还是很迅速看完了。语言还算诙谐,不过没诙谐到发笑的地步,单纯是没有一般的孔子传记那么正儿八经净说好话。果然看孔子的私生活比看孔子的教学史有意思得多,孔子跟阳虎之间那爱恨交加彼此留意的小奸情啊!!

记《贵族的黄昏》 -- 一些精彩的小段子

这是一本孔子的传记。读完之后对孔子的人生没有太多感慨。到是觉得其中古人的习惯风俗的描写颇有趣味。 还有一些小故事趣味盎然,摘记一些以飨其他读者。【子贡的智慧】和孔子的众多弟子不同,子贡喜欢做生意。 当时和下层民众做生意,很难赚大钱。子贡跟随孔子做学问,有了学问就能接触和结识到大贵族,同他们做生意才能赚大钱。 孔子周游列国,子贡一路跟随,结实各国贵族,考察各国行情,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如此周游一番,孔子还是没有将自己的治国理想推销出去, 倒是子贡变成了大富翁。 乍一看,子贡凭借着孔子的威望来谋取一己私利。但回顾子贡跟随孔子的经历,便知这样的观点过于片面。其实孔子从子贡的商业才能中也获得了诸多益处。孔子周游列国的经费多来源于子贡。在离陈赴楚时,孔子被围,几乎饿死。多亏子贡疏通围兵,求援于楚王,才解了陈地之围。 孔子死后,子贡携部分弟子编著了《论语》和《礼记》,对后世影响很大。 可以看出子贡的路子是,学问通仕途,仕途保生意,生意养学问。 只有经济独立,才有可能做纯粹的学问。【商人一词的由来】西周灭商之后,为了安置商朝原住民,周朝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态度。 顽固的商朝人被迁到洛阳城,远离朝歌,防范他们造反;温和的商朝人被迁到关中,西周的中心;还有一部分早已归降周朝的商人,跟随协助周人讨伐自己弟弟纣王的微子,迁居到商丘一带,建立了宋国。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没有得到安置,因为丧失了土地,生活没有着落。为了解决生计,他们往来于各国之间,做起了生意。商朝原本统治中原,对各国经济状况有很好的掌握;同时由于旧贵族的缘故,商人深谙各国贵族交往的礼仪;因此生意很成功。渐渐地,人们将生意人和商朝人等同起来,形成了使用至今的“商人”一词。【哲学家与女人】孔子处不好与女人的关系,经常说“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受他的影响,孔子以及几代后人都把自己的老婆休了,所谓“孔门三世出妻”。 不单单是孔子的家人如此,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蒸梨不熟”而出妻,后世的孟子则因为害怕事业失败而出妻。这些无厘头的理由现在看来实在是匪夷所思。对于哲学家,和女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一个普遍问题,不独孔门子弟。 苏格拉底的老婆是个悍妇,如果和老婆起争执了,苏格拉底只能和自己老婆躲猫猫。 后来的康德,笛卡尔打了一辈子光棍,不近女色。尼采既不想取个老婆来烦自己,也不想打一辈子光棍,他一生中和女人在一起的时光,都在妓院里度过。【周人的姓氏】虽然现代姓与氏表示相同的含义,并且经常连在一起使用,但是在周朝时,姓与氏却有着明确不同的含义。 姓相对于氏涵盖更大范围的人口, 前者表示一个种族,而后者表示更加具体的某一个家族。 按照周时的风俗,同姓不能通婚,只能异姓通婚。例如,周人为姬姓,他们经常和姜姓的友邻部族通婚。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风俗,可能是进化选择的结果。当时同一部族的人口不多,族内通婚和现代的近亲结婚一样,会降低后代质量和生存能力。 偶然形成异姓通婚风俗的民族获得更大的进化优势, 使得本民族以及本民族所传承的风俗一并保存下来。周人的氏类似于现代的姓或者英语中的family name。 秦以前,贵族的封地和官职可以世袭。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贵族们一般采用自己的封地或者官职作为本家族的氏。 “司马氏” 就源自古时掌管军事的官职--司马; 而三家分晋中的赵、魏、韩三大家族, 他们的氏就源自本家族封地的名称。对于一无官职二无封地普通平民,他们的氏只能源自于具体的工作,例如“庖丁”中的“庖”,既是这个人的氏也是他的职业。 与此类似,英语中很多family name也来源于职业,例如Smith是铁匠,Baker是烤面包工等等。

哈哈,抢个沙发!

这本书,语言平实,也很风趣。我是在被窝里,乐着看完它的,哈哈!以前,我对孔子的印象,是一个丑丑的老头,看完书以后,虽然没觉得他变帅了,但却让我对孔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欣赏。谢谢李朔,期待你的新书!


 贵族的黄昏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