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的世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城邦的世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1
ISBN:9787544726856
作者:(美) 埃里克·沃格林
页数:518页

章节摘录

  导论:人与历史  本研究《秩序与历史》从以色列一路到希腊,并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之分。实际上,希腊人将神经验为无形的、人的尺度,这既非以色列上帝经验的一种延续,因为以色列的上帝,穿越荆棘丛莽而启示于摩西,在西奈山上启示于他的子民;甚至也不是超过以色列上帝经验的一种智识进步,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这两种经验都让新的存在秩序真理,从浑然一体的神话真理中破茧而出。存在的飞跃(leapofbeing),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它打破了早期宇宙论神话的浑然一体性(compactness),建立了神佑之下的人的秩序。须知人类历史上有过两次这样的存在的飞跃,它们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一次在近东,一次在毗邻的爱琴海文明。虽然两者在时间上是对应的,并且都不约而同地反对神话,但它们又是相互独立的;况且,两种经验之意涵存在天壤之别,它们分别以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来表达其旨趣,一是启示,一是哲学。进而言之,可与之相提并论的与神话的决裂,在佛教的印度和儒家与老子的中国同时发生,那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些多姿多彩而又相互对应的事件,将具体社会的秩序与人类秩序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复杂化了。每一次存在的飞跃,虽然都是独自发生的,但都会带来这个问题:孤立地研究以色列和希腊秩序,你就不会留意到这些新的存在的飞跃。在此承上启下之处,应该反思一下这个问题,权当是希腊与神话决裂的一篇导论。  最原始的秩序领域就是单个的人类社会,它是以维持自身生存的行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然67而,如果人类只不过是形形色色的乌合之众,全都在本能冲动的驱使下演示着相同的秩序类型,与昆虫社会无异,那么就不会有历史。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之所以有历史,是因为它拥有一种超越纯粹动物式生存的精神和自由的向度,是因为社会秩序是人与存在秩序的调适,也是因为这种秩序能被人所理解,当不断接近它的真理,这种秩序就能在社会中实现。每一个社会被组织起来,都是为了在世界中挣扎求存,同时也是为了存在的秩序中的伙伴关系,而存在的秩序则源自超验于世界的神圣存在;社会穷于应付它的实际生存问题,同时还不得不关切它的秩序的真理。为秩序的真理而战,正是历史的本质所在。其实是一个个社会前赴后继,才不断取得进步而迈向真理,就此而言,单个社会超越了自身,成为人类共同努力的一分子。原始的秩序领域向外衍生出第二代领域,它向未来敞开,人类借此而被构建为历史中秩序的主体。这样,人类就不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物种,单个社会也不仅仅是一个个由人这个类种所组成的社会。当社会及其秩序拥有了类性,以此来辨识自己的同时,这些类性却与社会这种东西所具有的独特性难解难分地结合在一起了。社会的独特性,就在于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在于它们参与了秩序的展开,而正是这种展开,表明人类不仅仅是一个物种。人之天性(nature)既是类的,又是独特的。  类—独特的人之天性,若照搬动植物的本质,是无法分析的,须知动植物的本质是界限分明的。首先,人的天性是在人类历史中展开的,而人类历史则延伸向无限的未来,这一进程是不可知的。历史之意义(eidos,或本质)是不可知的,同样,在人之天性中,也始终存在一个不可知的核心。其次,即便那些关于人之天性的已知东西,也不是在所有时候、被所有人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历史,就是人在其中表达自身天性的这么一个进程。人的向度与人的限度,在它们被经验到且该经验表达出人之生存秩序之前,都是不确知的。人之天性的历史向度尤其如此。尽管它是人的一种基本成分,但68也唯有借助存在的飞跃,它的当下才能上升到意识水平。只有当人从宇宙—神圣秩序的真理前进到超验—神圣秩序的不同经验之中,人在社会中生存的秩序才能被有意识的历史形式所照亮——在上帝选民这一情形中,就是借助了摩西对启示的应答。  刚才提到的人类学和认识论状况,是给历史哲学造成困难的深层原因。因为,人类一般都被假定为是有历史的,而不是有限经验的对象。不管我们如何高谈阔论人类与历史,好像他们是科学的对象,其实真正已知的都只不过是些具体的社会,正是这些社会的成员,凭借存在的飞跃,以历史的形式经验自身。在存在秩序的真理以及作为秩序之源的神的照耀下,这样一个中心就从人类社会中破土而出了,此时,启明之光便普照了整个人类社会,将它转变为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飞跃就在人类历史中发生。诚然,存在秩序的真理既不是幻影,也不是回首人类历史之时的惊鸿一瞥。但是,如果哲学家去接受存在秩序的真理,就像他让历史及其秩序成为他的研究主题一样,那他就必须面对精神之谜和理论性问题,这都是随着类—独特的人之天性的现象性揭示而来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他必须面对现象本身。  引发困难的主要现象有四个:  (1)存在的飞跃,一俟发生,就将之前延续而来的社会转化为人类的一段过去了。  (2)存在的飞跃,在获得新的关于秩序之真理的同时,却无法获得全部真理,也无法建立一个终极的人类秩序。为秩序真理而战的斗争并未休止,而只是在新的历史水平上延续。一次又一次的存在的飞跃,纠正了起初的见解,用新的发现去补充它。人类生存的秩序,不管受新真理的影响是如何之深,有一点却始终如一,那就是,它是由各种具体社会所构成的秩序。由于发现了自己的过去,人类就没有走向历史的终结,而是意识到了未来的敞开的地平线。  (3)起初的存在的飞跃,就是与神话秩序的决裂,它在不同的地方相应发生,以色列和希腊,中国69和印度。无论在哪里,随后便都形成了本土的历史,这是在新的生存水平之上的一种重复。  (4)对应的存在的飞跃,就其与宇宙论神话决裂的激进程度而言,可谓大相径庭。向关于存在秩序之真理推进的广度和深度亦是如此。对应发生,高下立见。  现象绽露所产生的奥秘和问题,也可以归结为以下主要方面:  (1)既然存在的飞跃真的发生了,人类由此而被发现是以历史的方式向真理意义上的更高生存水平前进的,那么,人类这一富有意义的前进与具体的人的生存意义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问题。在18世纪的进步主义陶醉之中,康德提出了一个清醒的问题:在人类走向普遍的理性王国的进步过程中,具体到某一阶段的某一代人会得到什么好处。尽管一个人应视其毕生的劳动为人类走向完美的其中一步,可他的劳动成果也将留待遥远未来的人们所享用。因此,历史的意义并不是对人的生命意义追问的回答。我们从历史的进步中回过头来看朝圣者的进步,后者要在死亡中通过恩典来实现。人的命运不在于未来而在于永恒。然而,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会一笔勾销人类在秩序真理中的前进。康德并不怀疑进步的现实性。个人的实现和参与人类实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谜。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代最为重要的政治学家并不是哈贝马斯和罗尔斯,而是沃格林和施特劳斯。  ——詹姆斯·罗兹    思想者的真诚首先在于,随时准备推翻自己的定见从头开始!出生于自由思想之家的沃格林的“史稿”,不同样(且首先)在冲击西方学界近两百年来的启蒙传统观念?  ——列奥·施特劳斯    现在所谓的社会科学中的解释学转向,沃格林从开始学术工作起就已经在践行了。  ——尤尔根·戈布哈特

内容概要

埃里克·沃格林,1901年生于德国科隆,政治哲学家,关心法国、德国哲学家以及天主教神学家的著作。在公众眼中,沃格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哲学大师,一切地域文化的界限,学科专业的藩篱,在他身上都土崩瓦解

书籍目录

目录
主编的话
编者导言
序言
详细目录
导论:人与历史
第一部分 克里特人、亚该亚人和希腊人
第一章 希腊与历史
第二章 克里特与亚该亚社会
第三章 荷马和迈锡尼
第二部分 从神话到哲学
第四章 希腊城邦
第五章 赫西俄德
第六章 告别神话
第七章 美德与城邦
第八章 巴门尼德
第九章 赫拉克利特
第三部分 雅典世纪
第十章 悲剧
第十一章 智者
第十二章 权力与历史
索引
译后记

编辑推荐

  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中探寻了政治思想的本源。在沃格林的笔下,政治思想史化身为一场宁静的灵魂与躁动的灵魂之间的恒久之战。

作者简介

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中进行了一种“治疗性分析”。“秩序的历史产生于历史的秩序”,一切有价值的思想,都产生于思想家对其所处时代社会问题的忧患意识。
在沃格林看来,古希腊的悲剧、哲学和历史作品,无一不是忧愤之作。而当城邦的世界最终走向奔溃的时候,给城邦看病听诊的内科医生是 修昔底德,而负责治疗的、动手术的外科医师则非柏拉图莫属。
当代最为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并不是哈贝马斯和罗尔斯,而是沃格林和施特劳斯。——詹姆斯·罗兹

图书封面


 城邦的世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导论中涉及到了历史哲学的发端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沃格林很明显地捍卫着“西方中心论”,认为斯宾格勒、汤因比和雅思贝尔斯过于“慷慨”了,极度的宽容容易遁入相对主义,文明类型学里拣选不出文明的层次差异,中国和印度虽然在轴心文明时期同样有着“存在的飞跃”,但是并不是一种“神佑之下的生存”,没有产生历史哲学的分殊程度。如果像有人那样用沃格林来论证西方文明终结以及儒家天命的强势崛起,那就真的比较尴尬了。另外,在这个导论中,沃格林强调了“人性的一以贯之”这一立场,在另外的文献中,这与阿伦特对极权主义分析中所认为的“极权主义导致对人性的改变”颇为不同,阿伦特认为集中营是改变人性的实验室,而沃格林显然认为人性是不可改变的,这是一个神学的立场。Leap of being(存在的飞跃):宇宙论神话的紧凑(浑然一体)到启示与哲学的分殊形态。两种符号:1.启示:近东(以色列);2.哲学:爱琴海文明(希腊);都反对(紧凑的)神话。存在的飞跃带给人的变化:人的当下上升到意识水平,人在社会中生存的秩序被有意识的历史形式所照亮(luminosity),如启示(照亮)——应答(意识)模式。独特与普遍:这些存在的飞跃的发生是个别的,在具体社会的秩序中发生的,但是通过某种秩序结构,而与整个人类的秩序关联了起来。这个过程是:某一具体社会的秩序因与源自超验世界的神圣存在的存在秩序(order of being)相调适(attunement)而获得了“类性”(generic qualities)。历史的本质何为?人类只有为秩序的真理而战,而不仅仅关心实际生存问题,才会有历史,否则就会与那些被本能冲动驱使的昆虫社会一样并不存在所谓历史。历史就是人在其中表达自身天性【类-独特(the generic-unique nature of man)的人之天性】的这么一个过程。有人就有历史,但也只有人才有历史。历史是人所“普遍的”。独特性在于,人与社会参与到了具体的历史进程,拥有了自身独特的地位,参与了秩序的展开;类性(普遍性)在于,单个社会由于为秩序的真理而战就超越了自身,成为人类共同努力的一份子。四个主要现象:1. 存在的飞跃一旦发生就把之前的社会转化为“过去”。2. 存在的飞跃不是一次性的,它并不能获得全部真理,历史没有终结。3. 与神话决裂的存在的飞跃在不同的地方相应发生。4. 存在的飞跃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差异,高下立见。进步论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的飞跃是向真理意义上的更高生存水平的前进,这是人类一段富有意义的前进。但是这种前进与人的生存意义之间是何种关系?18世纪有着进步主义的陶醉,康德提出了一个清醒的问题(一个站在当下看未来的问题):“在人类走向普遍的理性王国的进步过程中,具体到某一阶段的某一代人会得到什么好处?”一个人的毕生劳动成果看起来只能供遥远的未来的人们享用。所以,【历史的意义并不是对人的生命意义追问的回答】,历史的意义不从本体论上回应个人生命的意义。而朝圣者的那种进步(存在的飞跃),人的命运不在于未来而在于【永恒】。存在的飞跃发生之后对前生存状态的处理:以色列发生了存在的飞跃,埃及的法老秩序就被贬斥了;希腊的诗与哲学,从赫西俄德到柏拉图,当存在的飞跃有了真理(aletheia),神话就变成了pseudos(赝品);落在现代人手里,过去也好不到哪里去。人性恒常:然而,【人类的过去并不是一幕场景剧,供一个在时间上是未来的当下来赞美或鞭挞】,人之天性是一以贯之的。人性从浑然一体到分殊的过程不是人性变化的过程,而是人性在历史中逐渐展开的过程。垂直维度与历史纵向维度:人性是一以贯之的,带来飞跃的是“神圣存在的酩酊灌顶”,【秩序的戏剧一直在上演,但不是当着未来的面,而是当着神的面】。人在经历存在的飞跃之后有了“意识”,就像是有了对其人性中本来就有的东西的意识,而不是人性经历了变化。达到意识水平与进步灵知:在达到意识水平之后,【并没有消除与永恒之间的距离】,而灵知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在【时间上】取得进步,这是错误的。秩序研究不是为了要显示过去的黑暗与现在和未来的光明,以昭示“进步”的发生,而是——“我们要显示的恰恰是,那些与我们有着一样天性的人,面临与我们一样的问题,并为之不懈斗争,只不过他们所处的条件不同,他们对现实的经验更加浑然一体些,他们的符号化手段的分殊程度相应也不那么高”(p74)。问题的永恒性:人性一以贯之,所以在每一个当下的秩序问题都是相同的,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除了生存于上帝之下的真理之外,一切都是悬而未决的”(p74);存在的飞跃内含沟通和倾听的义务,启示和应答不是私人事务,是【为一切人而降大任于一人】,所以存在先知权威。历史哲学:人类历史就是围绕着这种权威结构建立起来的,“历史哲学必须是一种对人类历史上的权威结构的批判性研究”(p75)。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秩序真理的权威性沟通,是在历史的过程中生长出来的,故不能来者不拒,因为这会将我们湮没在历史主义的恶、湮没在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中;也不能用一个终极真理的标准将它们排斥出去,不管这种终极性归于过去的真理,还是归于我们自己发现的一条新真理,因为这种【绝对主义】会将我们卷入灵知主义的谬误之中,而宣告历史终结。历史的逻各斯:存在秩序的真理是在历史秩序中“涌现”的,所以历史本身的逻各斯为批判地对待权威结构进行检审和分等提供了手段。若是没有发现灵魂与世界的逻各斯,历史问题就不成其为哲学问题了。以色列与希腊的代表性:它们的斗争不是局部的,而是“在这场为人生存之真理而战的战争中,以色列和希腊作为代表在执行着人类的事务”(p77)。但这种代表性是慢慢被意识到的,“与宇宙论秩序的决裂,还比不上某个局部决裂所带来的巨大情感冲击来得激进”(p78)。在以色列,从“民族主义”转到“普遍主义”的过程是慢慢地意识到的,以色列人慢慢意识到上帝之下的人类生存秩序,其实是普遍的人类秩序,这样它就无法由限定在一个地方的上帝选民体制来充分代表。基督出现的决定性:对于圣保罗来说,以色列和犹太人的律法,不是简简单单地被现在信仰所取代的过去,而是人的精神成长,基督徒在新律法中走向了“自我理解”。过去与当下:每一种秩序都有自己在上帝之下的当下,都处在垂直维度,“从一种分殊的秩序经验中回首,这个当下虽然成为一种过去,但并没有被取消”(p81)。批判性的历史哲学不会以“进步主义”的口号来对待不那么分殊的过去。奥古斯丁——奥罗修斯(Orosius)的人类与历史观念:这种观念经过中世纪而流传下来,但在18世纪,由于知识的增长,这种观念被冲垮了,并且对历史的灵知式思辨甚嚣尘上。对这种观念的最后一次发挥是波舒哀。伏尔泰的《论普遍历史》攻击矛头直指以波舒哀为代表的奥古斯丁历史建构,“伏尔泰企图颠覆奥古斯丁的神圣历史,代之以走向18世纪资产阶级理性的进步灵知”(p84)。但是问题在于:伏尔泰的这种揽尽现象的建构人类的方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人类是通过上帝之下的当下的秩序经验来建构的”(p84)。可以“与奥古斯丁建构的关系”来划分接下来的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1. 斯宾格勒与早期的汤因比:借助平行历史的经验,建立适用于一切兴亡社会的典型建构(type constructions)。文明形态学、历史循环理论。2. 黑格尔:表明一切人类社会均参与了逻各斯在时间中的展开,代表性历史就超出了犹太——基督教的神圣历史而扩展出去,企图包罗万象。缺陷在于:“黑格尔企图将启示的逻各斯化约为哲学的逻各斯,进而将哲学的逻各斯化约为意识的辩证法。哲学据说要走向灵知——只有令哲学家对可知与不可知的边界麻木不仁、对可知的秩序真理在何处扎根于超验的智慧(Sophon)的厄洛斯(Eros)麻木不仁,方可做到这一点”(p85),【麻醉剂使“前进”成为可能】,大言不惭要缓和先验性和内在性之间的张力,在黑格尔那里,道成肉身不再是上帝进入历史的神秘,而是上帝与人在世界中的同一成为真理的意识。上帝和人在“精神”中融为一体,启示与理性在“理念”的展开中融为一体。“借助符号Geist,辩证法的灵知就可以从上帝滑向人,又从人滑向上帝,也可以从两者滑向主体即世界的本质”(p86)。黑格尔的灵知与《奥义书》的思辨乃一丘之貉,后者考虑的是atman(自我,意识,主体)与brahma(超个人和超世的现实)之间的一致性。这种思辨的历史后果:从晚期《奥义书》走向了佛教的无神论救赎;从黑格尔,经过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走向了马克思的无神论救赎。这充分体现了灵知式思辨的【非历史特征】,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由非历史的秩序经验来推动的。大倒退:“灵知,是局限在神话形式之内的思辨活动;现代灵知,如黑格尔的标识所示,乃是从分殊向前历史神话之浑然一体的大倒退”(p87)。黑格尔的模棱两可给了马克思契机,使得马克思对哲学和基督教进行不留情面的攻击,当有限的思辨让自己拥有了历史意义,哲学和基督教就被毁掉了,历史形式的生存也走向了没落。“当这种废黜披上了思辨外衣,声称是历史戏剧落幕之思,人类和历史就不啻被消灭了”(p87)。3. 雅思贝尔斯和汤因比:在扩充了的现象知识上大做文章,认为印度、中国都有存在的飞跃。轴心时代的说法,力图建构一个“共同框架”,雅思贝尔斯认为基督教不是“所有人类”的信仰,而是众多信仰之一,地位被降格了,他要的是让东西方都心悦诚服的东西。汤因比的踌躇:想扩大“轴心时代”的外延;不愿集中在公元前500年。他有一个转向:《历史研究》的前一部分,与斯宾格勒的著作一样,逼近了历史自我消亡的死胡同,后一部分则靠近了奥古斯丁的神圣历史,一举收复失地,找回自我。他们的弱点是太“宽容”了,文明类型学将导致人类和历史的消亡。历史哲学与西方中心论:历史哲学其实只是在西方兴起的,不存在什么非西方的历史哲学这回事。历史哲学产生的条件是:人类在上帝之下的当下生存,而成为历史的。存在的飞跃是多样的,在许多地方发生,但是中国人和印度人都不是在上帝之下的生存,他们虽然也意识到了普遍的人性,但是只有犹太——基督教对启示的应答,达到了历史意识。尊重“不能堕落为一种宽容,无视在追求真理和眼界方面的存在的档次差异”(p91)。一种区分的方法:在现象方面,只要有人,就有历史,这是非西方中心论的;在哲学方面,历史哲学必然是西方中心论的,轴心时代的说法太过慷慨了。秩序与历史的哲学是一个西方符号,因为西方社会通过基督教而接受了它的历史形式。正如亚历山大克莱门所言:“上帝给野蛮人送去律法和先知;给希腊人送去哲学;以便他们能洗耳恭听福音。”以色列和希腊的《圣经》都是基督教的旧约。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柏林
  •     秩序的历史产生于历史的秩序,一切有价值的思想,都产生于思想家对其所处时代社会问题的忧患意识。在沃格林看来,古希腊的悲剧、哲学和历史作品,五一不是忧愤之作。而当城邦的世界最终走向奔溃的时候,给城邦看病听诊的内科医生是修昔底德,而负责治疗的、动手术的外科医师则非柏拉图莫属。
  •     经典经典经典的书,需要很高的悟性和极强的耐性
  •     宙秩序由荷马的神的力量转变为智者的哲学,而在滋养哲学的悲剧土壤里,雅典以自身的毁灭演就了悲剧的绝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