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悬棺研究》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考古文物 > 中国悬棺研究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60840031
作者:陆敬严
页数:345页

书摘与简评

P2:距今7万-3.5万年生活着尼安德特人,在德国莱茵河流域的一个洞穴中曾发现尼安德特人的遗骨和一些石块以及牛、鹿的遗骨堆放一处,说明当时已出现了埋葬死者的习俗,这大约可作为世界范围内已有葬俗形成的最早例证。在中国,说明葬俗已形成的例证要晚些。距今1.8万年,生活在北京郊区周口店的山顶洞人,他们居住的洞穴深处有死者的尸骨……P3:在夏商周三代,商代以前的墓葬尚未见到,难知其详。P6: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随葬品才有了各种陶器,到夏,从墓葬中看到了青铜制品。以上两段话真的败给作者了。P7:悬棺出现的时间,应是周代的春秋、战国之交。P9:孔子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P12:从《史记·樗(chu)里子甘茂》的记载可知,战国时,秦国国君秦惠王(公元前4世纪)之弟名“疾”,曾在生前选定了自己的墓地——渭南章台之东,他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并曾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果如其言:至汉初营建宫殿,“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因秦惠王的墓地选在樗里乡,后世即称他为“樗里子”,并尊他为风水先生的开山鼻祖。樗里子: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公子,名疾,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又称樗里子,也称严君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滑南)而称樗里疾。为人滑稽多智,秦人称之为“智囊”。P15:古时,死者病危期间,亲友就忙着为他安排后事了。病人的死亡地点不应该在卧室,而是在正屋厅堂中,所以叫“正寝”。将死的病人还要更换新衣,为官者要换上朝服。《礼记·丧大记》还明确说:“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人之手”。P16;在周代已设有官职“凌人”,专门负责供应冰块,其方法是在隆冬是收集冰块,放入“凌阴”(即冰窖)中,在天热时供应丧事等使用。P29:从古籍记载看,墓碑在汉代已大体定型,到魏晋时提倡节丧落葬,朝廷三令五申严加禁绝,树碑之风一度销声匿迹。魏晋后,又重新流行至今。P30:墓志要表明死者的姓名,生平概要和卒葬日期等,……墓志一般墓葬在墓内。……一般在志文的最后用四字的韵语表达对死者的悼念,称之为“铭”。志文连同铭一齐被称为墓志铭,这与现代的说法不尽相同,现代有时并不区分墓碑和墓志,将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称为墓志铭。P33:宋元之际火葬更为盛行,据《马可波罗纪行》的记载,在今之宁夏、甘肃、河北、山东、湖北、四川、江苏、浙江等省区,均曾见到。……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曾下诏曰:近代以来,尊用夷法,率多火葬,甚愆典礼,自今宜禁之。P48:昔人骑鹤上天去,不问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宋代王文卿《仙棺岩》)P146:《马可波罗纪行》:“至高山山腹大洞中悬之,俾(bǐ,使:~便考查。~众周知)人兽不能侵犯”。P189: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由张道陵倡导,在四川鹤鸣山正式创立了道教。……在中国,道教、佛教都出现于悬棺起源之后,因此它们不可能导致中国悬棺的出现,它们与悬棺之间不可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悬棺是宗教的产物。P201:最有代表性的悬棺葬地:四川珙县;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区),这里既是重要的道教场所,也是悬棺集中之地,并且属于悬棺的发源地。;福建武夷山市。P214:悬棺的升置方法:吊升法;栈升法;堆土法;涨水法。P279:《水浒传》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龙虎山的山山水水的: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极平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隐虎藏豹谓之穴,隐风藏雨谓之洞,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邋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P287:徐霞客“登不必有径,涉不必有律。”


 中国悬棺研究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