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护性用地体系的规划理论和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行业经济 > 中国保护性用地体系的规划理论和实践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100050500
作者:祁黄雄
页数:248页

前言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和改造也日益广泛。但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等诸多问题也逐一浮出水面,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而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从全球角度来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以下十大环境问题(钱易,2003)。  (1)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合物等温室气体,阻碍了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平衡,使全球气候变暖。这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带来频繁的暴风雨,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  (2)臭氧层破坏。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一旦遭破坏,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并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3)生物多样性减少。据统计表明,目前每年要有4 000~6 0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种正受到威胁。1996年世界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报告指出:“地球上1/4的哺乳类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每年还有1 0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毁坏。”  (4)酸雨蔓延。全世界有三大著名的酸雨区,一个在北美的五大湖地区,一个在北欧,另一个就在中国。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  (5)森林锐减。据统计,近50年,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而且其锐减的势头至今不见减弱。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6)土地荒漠化。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退化,开荒、采矿、修路等建设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  (7)资源短缺。近数十年来,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已有很多资源呈现出短缺的现象。如水资源方面,目前全球有约1/3的人口已受到缺水的威胁。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为供应粮食所需的耕地日益紧张。很多矿产的储量在近数千年内迅速减少。专家预计,再有50—60年即可耗去石油储量的80%,某些贵金属资源则已经消耗殆尽。  (8)水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所制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水废水终于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受极限,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鱼类死亡,藻类疯长。更为严重的是,本来足以滋养人体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质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于死地。工农业生产当然也因为水质的恶化而受到极大损害。水环境的污染使原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更为紧张。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污染和水的洪涝灾害构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水危机。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写下后记两个字时,并没有丝毫的轻松。在清华大学两年来的工作,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备感科研探索的困难和压力,其间不乏困惑,甚至想到放弃。  感谢身边诸位老师和学友的鼓励和帮助,得以一路走来。还有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妻子,一直以来所给予的宽容、理解和支持,鼓舞着我前行。  由此想到,我在北大近11年来的学习,从跨人小学校门至今的24年求学生涯,也想到“而立”之年的这30年,感谢一路上的各位良师益友。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此中感激之情,难以一一言表。  本书是两年博士后工作的一次总结,但是其中的工作和思考不仅仅停留于此,此前已经有所探索,今后也将作进一步的研究。  感谢左川教授和杨锐教授,两位合作导师对本书给予的关注、启发和指导,既给我在清华工作和学习的机会,也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教我逐步成长于实践中,思考于实践中。同时,也感谢我的博士导师蔡运龙教授、硕士导师王仰麟教授和吴月照研究员,一直以来对我科研和成长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诸位师友、学长和同事。研究所的党安荣老师、庄优波、袁南果、王萌、武磊、王彬汕、江权、阙镇清和孔松岩,以及已经毕业的刘晓东、崔宝义和罗婷婷等,他们和我在工作中的讨论,给我提供了许多思想。袁南果和庄优波在本书写作最紧张的时候,还分担了我的部分工作。北大环境学院的魏遐、陈喜波、林伟立和吴宇宁等学友,也为本书的完成提供了许多帮助。  感谢工作中和实地调研中提供帮助的相关单位和个人,本书的完成离不开他们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谨以此书与所有关注自然和文化保护的人共享探索的苦乐!  祁黄雄  于清华园西北小区  2006午12月28日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自然保护运动和保护性用地概念第一节 保护性用地概念的由来第二节 IUCN的保护性用地概念第三节 中国的保护性用地概念第四节 土地分类与保护性用地第五节 融合城乡的新土地分类第六节 四大土地分类系统第二章 全球保护性用地的发展第一节 全球化的国际组织第二节 国际公约和计划第三节 各大洲的保护性用地第四节 全球发展的趋势第三章 中国保护性用地体系的发展第一节 历史时期的保护性用地第二节 现阶段的保护性用地体系第三节 保护性用地体系的法律建设第四节 趋势——走向世界的中国体系结构第四章 保护性用地体系规划建设的理论第一节 岛屿的物种平衡原理第二节 岛屿的物种数量原理第三节 规划建设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第四节 讨论第五章 保护性用地规划管理的方法技术第一节 景观持续利用的系统分析程序第二节 区划的理论方法第三节 保护性用地体系规划的方法技术体系第六章 北京市风景名胜区体系的规划实践第一节 立项依据、意义和技术路线第二节 风景资源形成的自然背景第三节 景观资源分析评价第四节 建设过程与现状分析第五节 体系规划的结构与分区第六节 体系规划的具体方案第七节 体系规划实施的保障参考文献后记彩色插图

作者简介

经济地理

图书封面


 中国保护性用地体系的规划理论和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