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行业经济 > 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

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802232877
作者:曾芸
页数:282页

章节摘录

  2.研究方法  本书的基本方法是历史文献研究法。在具体实践中,还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引入研究中,此法是研究经济问题有效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其本质。但是民国时期屯堡地区的统计资料缺乏连贯性,这给计量经济法方法的运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本书将尽可能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论证。  (2)比较分析的方法  屯堡是一个具有明显特殊性的汉民族亚文化族群,其变迁与发展的模式也非常独特。所以对屯堡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屯堡,还需要与其他发展模式进行比较,才能使研究更加深入。由于安顺屯堡文化是中原地区尤其是江南地区汉民族文化与黔中特殊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整合而形成的地域文化,依据溯源性原则,本书寻找了“苏南模式”与之比较,这有助于对屯堡变迁模式的深入了解。  (3)田野调查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一种很好的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田野调查实际上是一个摸情况的过程,在摸情况过程中对事件进行解释。田野调查方法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保持事情的真实性,对很多事件提供精彩的解释。尽管田野调查是一项研究成本较高的活动,但它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优势。这种方法原来更多的是用于没有文字、没有正式历史记载的社会。现在把这个方法用于现代社会,用于区域研究,一方面感到现在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能是一个并不真实的历史,另一方面作为屯堡地区百年以来的文献资料并不齐备。这样,就必须依靠田野调查的资料来进行研究。当然,田野调查也有一个缺陷,就是取决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主观态度和意识,它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前言

  二十世纪的一百年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广泛和巨大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上,经历了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性变迁;在经济上,由自给自足、自我封闭被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再由计埘经济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从一个纯粹的农业国逐渐建设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原来的90%下降到13%,农业就业由清末的90%下降到今天的不足49%;在社会结构方面,由原来的农业社会逐步迈向城镇社会,城市化的比重由清末的不到10%攀升到44%。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这种结构性变迁无疑对农业和农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认真探讨过去的这一百年间中国农业与农村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加深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而且对我们加深关于目前农业与农村存在问题的理解及制定今后进一步的改革方略也不无裨益。

内容概要

  曾芸,1980年生于贵州省都匀市。2008年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毕业。现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和文化产业研究。曾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屯堡地区自然生态与社会背景第一节 安顺屯堡的基本情况一、屯堡历史溯源二、屯堡人文自然概况第二节 明清时期屯堡亦农亦商的家庭经济一、农业生产二、手工副业三、商业四、家庭经济结构第三节 明清时期屯堡内源性的社会文化一、家庭与婚姻二、权力结构三、教育四、屯堡文化第四节 小结第二章 屯堡地区传统农业延续与渐变(1919—1948)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变化一、粮食作物种植的延伸二、经济作物种植的兴衰三、林业和家庭养殖业的起落第二节 农村副业与市场体系的演变一、传统副业的渐变二、农产品贸易的变化第三节 影响屯堡地区农业变迁的因素一、不利的交通和市场条件二、畸形的农业结构三、繁重的税赋和高额的负债四、军阀统治与货币贬值第四节 小结一、民国时期屯堡地区传统农业的变迁特征二、关于民国时期屯堡地区传统农业变迁的讨论第三章 屯堡地区农业的曲折发展(1949—1978)第一节 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进程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三、人民公社化进程第二节 曲折发展中的屯堡农业一、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二、种植业的主要成就三、林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四、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发展第三节 农村社队企业与集体经济的发展一、屯堡社队企业的兴起二、与苏南社队企业的比较第四节 屯堡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高度集中型的权力结构二、过密集型劳动和技术偏好三、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第五节 小结第四章 屯堡地区农业变革与发展(1979—至今)第一节 农地制度的变迁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确立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特点三、农地制度的改革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现代转型一、农业生产的新进展二、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三、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节 农村工副业与农产品市场的变化一、农村工副业的复兴二、农贸市场的蓬勃发展第四节 阻碍农业转型的诸因素探讨一、传统生产模式的束缚二、人地矛盾突出三、弃耕抛荒现象严重四、缺乏非农产业的支持五、劳动者文化水平较低第五节 小结第五章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屯堡地区农业变迁透视第一节 屯堡农业变迁的历史轨迹一、农业发展重要变量考察二、屯堡农业发展阶段划分第二节 变迁动因的深层探析一、自然资源二、制度变迁三、技术进步四、科研教育五、屯堡传统文化第三节 变迁的理论、经验与路径研究一、屯堡发展模式总结二、屯堡经验的理论价值三、屯堡农业的实践探索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第六章 屯堡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对策第一节 屯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一、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的约束三、城镇化进展缓慢引发的问题第二节 屯堡发展的历史机遇一、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二、屯堡文化开发的热潮第三节 屯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完善农地制度,推进农村健康发展三、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四、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五、提高农民经商能力,推动屯堡地区非农经济发展六、保护传统文化,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附录一 西秀区行政区划沿革附录二 屯堡地区明代与现代部分地名对照表附录三 安顺主要农业科研成果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内容简介: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巩固边陲,将征南大军和大批内地平民发至贵州屯田。这些移民的居住地被称为屯堡,这些移民也被称为屯堡人,是他们改变了贵州的历史进程。尽管生活在黔中多民族的包围圈中,来自江淮的屯堡人,却在远离故乡的封闭大山里,固守着祖先的文化根脉。可以说,安顺屯堡文化是明代江南汉文化的活标本,也是贵州建省以来历史开发的见证。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屯堡的研究,但对屯堡农业和农村变迁的研究是极为鲜见的,这为《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转型之际,对屯堡农村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寻找其历史变迁的规律,并从各种环境因素中予以合理的解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弥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而且通过对屯堡地区的重新认识,还能为现实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并且,为同样具有丰富传统资源的欠发达地区,在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化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与其他产业、农村与城市相互关系等方面提供较好的范例。

图书封面


 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