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世界趋势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下一波世界趋势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08633725
作者:潘卡吉•盖马沃特(Pankaj Ghemawat)
页数:32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前言2008年的那场危机迫使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反思我们关于市场和全球化的信仰。关于从市场一体化中获益的主张能够幸免于市场失灵的现实吗?或者为了在更可控的小范围里应对我们的问题,选择退却而不是推动一体化—在动荡的时代人们都倾向于这样想,这样做我们的境况可能会更好吗?不幸的是,对于这些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好像已经式微了。那些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政策建议虽然能让经济学家们信心满满,但却让公众感到害怕和担忧,这终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需要奔着真正解决问题,奔着依靠更广泛、更深远、更强大支持打开局面的目标,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创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对这些基本问题施加一定的影响—从推动有兴趣构建一个更好世界而不是破坏现存世界的人们进行探讨的角度。那么我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首先,把直觉和恐惧排除在外,转向硬性数据。你知道产品和服务、资本、信息和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流动的深远程度吗?要是不知道,你就对到底是应该扩大一体化,还是减少一体化一无所知。你知道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受我们开放程度的影响有多大吗?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和其对技术变革的影响相比,程度有什么不同?对于易于波动的国内市场,多样化发展将增加风险,还是降低风险?贸易会增加还是减少环境污染?有时候,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应该看一下最有用的数据和分析,这些数据和分析就藏在你面前的这本书里。其次,从超越经济学以及整合历史、哲学和其他科学的角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人一直在保持的信念,甚至可能是我们自己的信念。想一想由这次危机所引致的对保护主义的呼吁吧。实际上,在所有的人类历史中,处于一种威胁环境中的最佳反应就是,把离我们最近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和他们构筑起屏障以抵御到来的风险。即使在今天,信任和同情也在大幅度减少距离感。因此,虽然经济学教导我们保护主义弊大于利,但人们往往不会直观地这样看问题,尤其是当他们感到恐惧时。再次,通过扩展政策本身的空间,我寻求对政策加以提升和讨论。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已经越来越与对规则的争论不休牵涉在了一起。全球化的深化与规则的破除息息相关,反之亦然。更糟糕的是,全球化和规则在架构上都是不容讨价还价的。这样的话,所有的政策空间都退化成单一的两种选择,在这本书里,我把这种选择看做世界1.0和世界2.0之间的拔河比赛。我们没有别的方向,只能彼此互相面对。世界3.0所展现的图景预示着在我们前方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如果更加现实地评估全球化和规则,也预示着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市场一体化的力度会更大,市场规则虽然有限但会有的放矢。在经济萧条时期,激进的市场一体化虽然不利于培育紧密的周边伙伴关系,但它却能够通过扩展合作范围实现长久的繁荣和安全。在这种背景下,这种一体化也具有国际性的特殊意义。把一体化和规则分解成两种独立的、互不相干的选择,有助于开拓走向繁荣、安全的思路。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主要是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促进这个世界发展的工具—要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没有必要与那些对我们的所作所为持反对意见的人探讨所有的问题。然而,这确实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对这些大量增长的意见如何选择。因此,除了描述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我还清晰地阐述了管理一体化和规则的建议。我所提到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引用了很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我自己独创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科和附属学科是我特别倚重的。我的博士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我采用了市场失灵和相关规则的工业组织经济学的研究,以及不同和差异如何影响贸易和其他流动性的国际经济学实证研究。我还集中于商业研究,这一领域是近30年来我一直教授、研究和创作的领域。这样能够更加贴近现实一些,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商业公司,而不是市场,主导了绝大多数的国际流通。另外,我还特别强调实用主义和价值的重要性。再看一下商业组织是如何看待跨国经营收益的,这有助于扩展和充实我们对社会收益的讨论。最后,这本书将有助于你重新反思自己关于全球化的观点。即使你最终的观点和我不一样,我也希望你们能重新反思一下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你会发现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好的政策能把我们推向正确的方向,但如果能够改变思维模式,我们会前进得更远。可以说,危机是我们走出传统思维桎梏的最佳时机。第一部分 世界并不是平的第一章 相互碰撞的世界观我在这里说这是一个挑战的时代,可能类似于一本小说在开头所写到的“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却是实实在在的。金融领域正处在混乱中,虽然对于银行危机的担忧已逐渐消退,但对危机有可能发生在公共金融领域的担忧却与日俱增。即使没有发生金融逆转,经济前景也要比几年前严峻得多。全球秩序也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繁荣与强大正在转向新的地方和新的人群,传统的政治信条和各个部门好像已经无法发挥作用,技术和媒体正在我们眼前发生转变,这一切就好像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当前的状况,还存在于我们对这种状况的反应。仅仅简单地重复自由市场的铁律好像已经不行了,然而很多人还是执迷于这种教条,他们一直坚持认为,市场是有魔力的,政府的干预要不可避免地犯下错误。另外一些人则走向了极端的另一面,他们宣称市场是坏的,而政府是好的。还有一些人则更加极端,他们希望参众两院陷入瘫痪状态,而重拾起对无政府主义的信任。所有这些拯救方案所面临的困境都是它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回归认识世界的传统方法。引用尤吉•贝拉(Yogi Berra)的话说,我们已经完全被似曾相识的感觉抛弃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笑话那么简单。我们已经面临着回归过去那种毫无助益,甚至是危险的观念,最糟糕的是,这种观念会带来关闭边界线,以及使全球走向贫穷而不是繁荣富强的厄运。今天面临的挑战呼吁我们要有一种看世界的新方法。这本书就提供了这样一种世界观—我称之为世界3.0。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世界3.0对政府、商业组织和个人都有着明确的含义,它需要政府把市场一体化和市场规则看做两种必须协调在一起的不同维度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相互分离的、只能二选一的选择。对于商业组织来说,世界3.0能够提供更多使他们适应、克服并且利用国家之间不同的机会,我在其他文章中把这一战略称为“3A战略”(AAA Strategies)。对于个人来说,拥抱世界3.0就要锻造一种深刻的有别于国家或全球公民概念的国际主义精神。在详细描述世界3.0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思考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让我们快速地回想一下在世界3.0之前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世界观—我称之为世界0.0、世界1.0和世界2.0。这种回放能够帮助我们对浩如烟海的全球化著作有一个综合的考量,也有助于一种新思维的诞生。在谈到世界3.0之前的三种世界观时,我应该感谢以前的世界历史,因为它把人类的活动分解成了三个时期。例如,历史学家沃尔夫•沙菲(Wolf Sch?fer)把人类历史分成1500年之前的前全球时期、1500~1950年的原始全球时期和1950年后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全球时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和他的同事们则把世界分成野蛮原始的自然状态和“开放有序的交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公民可以在多种社会行为领域中交流与协作,而并不需要了解他们合作方的个人身份”。相对于这些以前的论述,我愿意想得更远一些,不仅仅从绝对的时间跨度方面思考世界3.0之前的世界,而且从更抽象的原型或者说社会组织模式(由于人类历史的特殊经历,它已经烙印在我们当前的思维逻辑中)角度思考那个世界。因此,我不会过多地专注于对过去阶段的精确阐述,我重点阐述的是世界0.0和世界2.0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它们是各种不同观点向前演变的有力支撑。而且,通过引入世界3.0的概念,我尝试着扩展和提升一系列更具智慧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从早已存在的观点中选择其一进行讨论。世界0.0尽可能地回溯世界历史,回溯以前你在学校里学习过的所有历史时期和战争。不过,如果你想到了恐龙,你的思维就走得太远了。按照我们的一般理解,现代人类走上历史舞台是在20万年前,他们一直过着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直到11 000~5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这个时期,人类逐渐拥有了固定的住所、基础的农业以及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很难想象离我们如此久远的人类的思想,尤其是很难把他们的思想看做一种世界观,因为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事物所知甚少。但事后看来,可以说,我们的祖先确实把一种扎根于长久经历中的思维传给了我们,这是一种小群体聚集在一起安然度过恶劣环境威胁的思维。那时的人们仅处于生存状态—在接下来的数千年里一直是这种状态。因此,在这种状态下,经济上的不平等是非常小的,但也在逐渐增长。那时食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主要的活动是搜寻食物、狩猎,以及从事原始的农业。在那个群居时代,一名男子被另一名男子杀死的可能性为15%~60%。当凶杀或盗抢发生时,我们的祖先无法叫来警察,也无法等着在法院起诉,这些机构根本不存在。他们会在自己所信任的人的帮助下,靠自己的双手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世界0.0,或者说是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笔下的“自然状态”,在这种无政府的状态下,人们的生命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战场,绝不是呈现在让-雅克•卢梭脑际的乌托邦—那种“高贵的野蛮人”的概念,或者是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Walden)中所描述的那种浪漫场景。这是一个野蛮的世界,我们的祖先在大部分时间里都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谁值得信任一直是最重要的问题。你不可能独自生存,即使在世界0.0时期也存在交易,但背叛通常意味着你会失去你拥有的东西、你的自由,甚至你的生命。人们首先信任家庭关系,尤其是有共同基因和血缘关系的亲属;其次,他们信任姻亲和氏族关系;再次,他们信任的可能是集群或部落中的人们。但在这样的社会里,信任的圈子一直限定在“我们”和“他们”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超出多大的范围。在这种状态下,狩猎采集的人数通常只有25或30个,而聚集在一起的部落很少会超过1 000个人。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估计,在公元前3 000年的时候,地球上存在着100万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平均每一个群体的人数有几十人。一些人认为,这些群体的人数之所以非常少,是因为当时可以利用的技术无法控制较大群体中的暴力行为。很多学者把低水平、个人单独化的信任看做阻碍社会发展并促使社会出现安全和经济问题的关键性因素。事实上,我们确实发现当今社会的某些特征符合这种说法。失败的或者濒临失败的国家,比如刚果和索马里,正呈现出政治不稳定的特征,而且国内战争频仍,国民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和社会福利也在恶化。在刚果的某些地区,暴力死亡比率甚至达到了数千年前狩猎–采集的部落时期水平。这里的关键点不是所有的部落社会都失败了,而是即使那些稳定的部落社会所显现出来的总体信任水平也低于现代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一项让人吃惊的经济学实验考察了15个社会群体,这项实验发现,美国密苏里州的牧场和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农民和依靠工资收入的工人对待陌生人的态度,要比居住在塞伦盖蒂(Serengti)大草原的哈德扎(Hadza)游牧部落和居住在亚马孙地区的提斯曼(Tsimane)印第安人更加公平。更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公平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一体化,这种市场一体化可以由一个社会群体的食物有多少是从该群体之外获取的来衡量。这种与“他们”(处于狭窄的、本土的个人关系圈之外的每一个人)的合作在数千年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另外,虽然这种合作关系发生的距离不断拉大,世界0.0时期的部落忠诚和对外部人的恐惧感也丝毫不亚于我们今天的时代。你是倾向于保护你的家庭还是你的邻居,你在多大程度上会这么做?你如何对待你的邻居和来自他乡的异客?在面临影响你一生的大事时,你该信任谁?世界1.0在遥远的数千年中,你会发现,人类(或者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都会从暴力频仍、经济委靡的荒蛮世界中浴火重生。在公元前3 000~前2 000年,世界的人口增加了100多倍,而全世界的生产总值增加了1 000多倍。最大的变化发生在社会组织领域:世界已经演化为近200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从人数上衡量,这种政治实体已经扩张了几十万倍。世界0.0时代几十个人的群体和更大的部落已经被拥有数百万居民以及固定领土的主权-民族国家所代替,而且这些国家都拥有扩张的国家机器,包括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我们知道,政治实体规模的增加源于三次浪潮,依次发生在公元前3 000年、公元前600年和1600年。然而,即使大的政治团体能够迅速融合在一起,能够在长距离、大范围内保持交流关系的也仅限于社会的特殊群体(比如商人和军事人员)。在世界0.0时期,大多数人还是处于小范围各自的世界中。绝大多数的政治学家把1600年之后的时期看做这个世界向现代意义上的传统主权国家(即我称之的世界1.0)过渡的时期。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虽然仅限定在欧洲,而且也时常被侵犯)时常被看做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崛起的标志,这一体系界定了主权国家有权在国界之内使用武力,但却不允许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也就是说,国家边界成为世界1.0时期的关键—它严格地把国内和国际的范围分开了。世界0.0时期模糊不清的“可以信赖的边界”变成了世界1.0时期国家的边界,这种边界受和约的保护,当需要时还会受到军队的保护(有时也会被侵犯),但战争也通常会在国家的旗帜下发生。虽然那时国家之间会有一些军事方面的接触,但基本上是独自一体的; 在文化、社会和经济领域,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国家(或地方)特色。在16世纪,国际贸易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一—这是在国家政府紧密控制下达成的结果。因此,从世界0.0向世界0.1发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转变就是从地方层面到国家层面的合作关系出现了成比例的增长。在世界1.0时期,非个人的交换和其他形式的与陌生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变得更加普通。对于人类来说,世界1.0时期替代了世界0.0时期的某些部落忠诚,而变成了对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加广泛的忠诚。特定国家的公民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大多数人身份的根本认同。当听到奥运会颁奖典礼上响起“我们”国家的国歌时,我们的内心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即使我们不赞同我们国家的对外政策,我们也会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祖国军队的战争。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和我们自己国家的国界线之内的事情相比,我们对遥远的岛屿所发生的灾难更易于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在很多方面。“我们”就是指国土之内的人们,而“他们”则指的是除此之外的每一个人。这种民族主义就是世界1.0时期的产物。民族主义对我们这个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想一下20世纪的战争就能知道,而且它还将持续地影响。更进一步地说,世界1.0时期的国家结构确实为世界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框架。如图1–1所示,几乎所有的人口增长和生产增长都发生在最后的500年时间里!还要注意一下,图1–1中发生在大约最后200年的转折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正是在这个转折点之后,生产才真正增长了。在1820~2000年,世界人口膨胀了5倍,而世界生产总值增长了55倍,这两者之间的增长差异明显大于以前时期,这也反映了世界的人均收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世界2.0图1–1以及国家对外出口数据的增长也让我们看到了世界1.0时期的国家边界开始破裂的影子。实际上,早在欧洲殖民者乘船开辟新大陆时,国家的边界就开始破裂了,接下来欧洲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来丹麦和英国东印度的公司(也就是今天跨国公司的雏形)开始筹建。但贸易真正腾飞,甚至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却是发生在近现代的事情。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宣称:“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世界经济中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1820年的大约1%增长到今天的20%以上。在整个19世纪,帝国主义势力的强大也大大增强了跨越国界的一体化。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进程被部分地逆转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化以及对威斯特伐利亚民族国家-政治国家模式的各种挑战才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焦点。全球化第一次被提及是在1951年的美国词典中,虽然战后时期出现的一些早期作品实际上都在强调,自20世纪初开始国际化的水平已经降低了。实际上,全球化思想的传播真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在20世纪90年代和新千年开始的时候这种思想才得以迅速传播。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图书分类目录里所列的关于全球化的书目还不足50本,而自从2000年,这一数字每一年的平均数都在1 000种以上。更为明显的是,很多社会科学家,比如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政治科学家约瑟夫•奈,现在都一致认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在这种新时代下,世界1.0时期的国家框架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管制被解除,以及相伴而生的一体化进程的深化,对全球化的讨论也广泛散播开来。当持保守主义思想的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在20世纪80年代上台执政之后,政府的作用开始削弱了,这更加使人们确信,飞速发展的全球化完全可以抹平国家的基本结构(更不用说部落了)。那种认为竞争可以来自任何事情、任何地方的观点和状态实际上就是指的世界2.0时期。世界2.0时期最担心的是反全球化人士,但却温暖了大多数全球化支持者的内心—而不管他们的政治倾向是什么。托马斯•弗里德曼基本上是一位中间偏左(至少相对于美国中间派而言是这样)的记者,但他的书却宣称市场的力量远远超过了政府。可以说,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书《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和《凌志汽车和橄榄树》(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完全把他放在了已经过世的芝加哥大学前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所在的中间偏右的阵营里。但推动两位弗里德曼思想形成的原因却大不相同:托马斯•弗里德曼这样想是因为,全球化的力量是无法抵制的;米尔顿•弗里德曼之所以持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无法想象政府除了能够调控货币供应和保护私有财产还能做什么更有用的事情。虽然他们的思想有差别,但他们两个人都把取消管制与一体化的市场看做世界1.0时期的继承者。更加奇怪的是,对世界2.0的看法,不论是认为全球化是好的(比如两位弗里德曼),还是认为全球化是坏的[比如社会学家娜奥米•克莱因(Naomi Klein)]的观点,都已经趋同了。或者可以说,全球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同样倾向于认为,人类基本上已经创造了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如果不是完全的话)。正如我们将要在第二章看到的,这种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但现在,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那些对最近的危机以及危机前的状况(以及对我提到的一些情况的反应)所持有的观点。面对困境,我们该怎么办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催生了1 000多本相关方面的书,更别提数不清的文章、博客和其他评论了。其中有一些仅仅是愤怒的表达—发表在出版物上的原始性愤怒,其他一些评论则集中于讨论让我们身陷囹圄的那个泥潭,或者大肆辩论我们是如何差点儿被活活掩埋的。很少的文章能够聚焦于我们应该做什么,而很多对危机前发展趋势的讨论要么是偏重策略性的,要么是短视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市场失灵的修复以及跨越国家边界的市场一体化的意义所进行的更深层次的讨论都是少之又少,而且这些讨论都与我所提到的三种世界观相关联。紧紧抓住世界2.0尽管发生了危机,但一些世界2.0的狂热者拒绝放弃他们那种支持解除管制、一体化市场的观念和立场。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就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政府大加挞伐,他说:“我们很容易去责怪自由市场,但我们的房地产泡沫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国会推动房利美和房地美把钱借给那些无法承担贷款的人,而且还推高了房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货币的管理太松懈了,发生危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不久,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芝加哥大学的追随者基本上都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麻烦出在,由于政府的管制,市场的自由度还不够高。对市场的笃信少一些的人士则承认市场是失灵了,但却认为政府的失败更为严重,我们还是应该重新拾起犁耙去耕耘自由市场的土地。这些人士对危机原因分析的片面性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正像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所观察到的:“对于这次危机,很多人都在反反复复地争论数不清的原因……但它绝不是因为这是一个竞争的体系和自我调控的市场,而是因为在这种体系和市场下的干预和介入出现了问题。”然而,可以预料到和让他们信服并不是一回事。既然市场失灵已经无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那么对于那些不再笃信市场魔力的人来说,更难以让他们信服了。更多的人好像认为,危机之后只需要小范围的调整就可以了—一些精英人士甚至也这样认为。让我们回想一下,一位著名的记者对201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这是一个涉及全球化和解除管制的大型论坛)气氛的描述:“政治和商业领导人聚集在这里……他们假定,自由市场已经在2008年的风暴中失灵了,新的体系需要更多的调整和干预。”世界1.0回归危机到来之时,很多全球化保护主义者和反全球化人士都积极向世界1.0求助。世界1.0时期除了核心要素之外,这个时代还受益于社会学家所称的文化落后。我们非物质文化的很多方面都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而迅速的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世界2.0时期。在体制和认同层面,我们还是倾向于世界1.0。要想看清这一点,请看一下对经济危机的反应。与此同时,很多人把他们信任和合作的圈子缩小到国家甚至是区域的层面—在危机发生时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因此,在2009年年底皮尤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比例达49%)认为“在国际上,美国应当管好自己的事情,让其他国家尽量依靠自身力量处理好各自的问题”,而支持美国应当插手他国事务的比例为44%,低于前者的49%,这是在近40年我们统计这类数据中的最高值。类似的形势在欧洲也十分明显,在欧洲,人们越来越担忧移民带来的影响,在日本亦然。那么在世界1.0中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呢?这种世界观下大都奉行孤立主义的政策,还有人主张要超过其他国家。因此,在国际关系领域,特别是政治关系中,以基辛格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一派坚决拥护权力政治(Realpolitik),这种意识形态在世界1.0中颇为典型,至今仍然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权力政治学说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行为体,各类超国家机构,如联合国、世贸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均无足轻重。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其主权不受他国侵犯。权力政治并不相信国家间存在长期合作,因为这种学说认为各个国家只会追求自己的利益。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是最重要的,在国际层面讲求道德规范恐怕会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危险。这种权力政治在饱受战乱之苦的地区(比如今天的中东地区、200年前梅特涅时期的欧洲)貌似行得通,但这种政治学说究竟能否对处理当代国家间关系(比如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有所启发呢?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并不是处理当今世界复杂关系的一剂良方。在经济方面,世界1.0丝毫没有新意,是过去几个世纪一直追求的世界观。更糟糕的是,如果我们逆历史潮流而行,重新回到世界1.0,而且重新让贸易保护主义肆虐的话,那么“大萧条”时期经济和秩序的彻底崩溃将在整个世界重演。当然,随着权力政治的“零和博弈”理论从政治领域扩张到经济领域,这种保护主义自然看似应运而生。世界0.0回归倒退至世界1.0将造成很多大问题,世界1.0的拥护者也确实不能为当今世界提供新的解决问题之道。相反,应对经济危机的新思想已悄然出现,这些思想的共同点是强调“社群主义”,而这正是向世界0.0转变的信号。保守派神学家菲利普•布朗德成为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智库之首,为其打造支持“大社会”反对“大国家”的政策。布朗德抨击斥责福利国家和自由市场理念,呼吁经济的重新配置,“创造并重塑人际交往”。左翼社会学家拉吉•帕特尔被美国的一派人称为救世主,他支持草根运动,宣扬对共同资源的共同管理,主张食物链地方化代替市场运作。要实现这种地方化,就必须恢复当地的社会资本,这貌似合乎情理。但可以想象,这样的结局将会是:每周五去居委会开会,大小事务都由好管闲事的邻居负责。在经济学中讲地方化是荒谬至极的,因为单从就地采购这一环节来看,很多公司是不能实现的。举个例子,凯莉•科布是美国费城的一位服装设计师,她打算完全使用产自方圆100英里内的原材料做一套男式西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20个工匠用了500多个小时最终制作出一套普普通通的西装,但这套西装都不能和那些从商店买来的便宜货相比。即便如此,仍有8%的原材料产自100英里以外。科布从这一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是可以满足自身的穿衣需要的,但要有合理的期望值,还需要一点儿精湛的技艺和独创性。”但在我看来,劳动成本提高百倍,原材料成本也大大上升,加之质量难以保证,这样的“地方化”是不可取的。要知道西装生产还不属于大规模经济。试想,一个小社会群体有没有可能完全依靠当地资源生产出规模型产品,比如电脑或者飞机?或许他们不需要飞机,但我肯定他们不会用不着电脑。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地方化”也并非无稽之谈。在我所居住的巴塞罗那,这场危机促使蒙塞尼国家公园的生态网络推出了ecoseny,这是一种旨在提高当地交流和绿化活动的“社会货币”。纵然这一概念可行,但目标区域却远不符合经济学家们提出的“最优货币区”这一概念。目标的三个行政区中仅有不到100万人居住,大型国家公园使各行政区总部三地相隔。同时,另一个来自南方的社会货币也施加压力,让形势雪上加霜。如果本土化的支持者能够设法克服种种困难和阻碍,最终让他们的愿景得以实现,那么我们将看到的是货币单位的支离破碎,也就是说ecoseny和其他类似的货币将代替欧元,在欧洲大肆盛行,还有随之而来的鼓励本土化的偏激之谈。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回归以物易物的时代?其实,蒙塞尼生态网络已经朝着这一方向行动了。把经济发展拉回至地方层面,可能会导致前所未有的经济崩溃,并非国家保护主义这么简单。(请参照前面关于世界0.0的解释。)即使读者认为不会发生这样的结果,但主张地方化的人们无疑需要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棘手的是,这些人普遍都不承认地方化会诱发很多问题,要解决那些问题更是无从谈起。他们仅仅做出主观臆断:地方化会行之有效。换言之,地方化的鼓吹者太过轻率鲁莽,他们所宣扬的是大规模的社会重构,而这一想法有待商榷,它和过去几千年来国际合作圈的不断扩大也是背道而驰;从经济层面而言,要实现这一想法也要承受过于高昂的代价。由此看来,有足够的原因让主张地方化的一派放弃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提出的冠冕堂皇的诉求了。未来之路:世界3.0我并非打算提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抑或大胆地写一本书并命名为《下一波世界趋势》。我学习并教授商业和经济学课程已有30余载,也有诸多此类的著作问世。最近15年,我专注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问题。我的本意是要用数据将重要的现象量化,所以我开始跟踪搜集数据,旨在探究有哪些活动或者事物是能够跨越国界的。如今,大量宣扬全球化的书籍得以出版,这些畅销书所宣扬的是一个新的全球化的世界,正如我所命名的世界2.0。我早在研究跨国一体化之前,就十分关注全球化进程的流行观点。显而易见,我们早已摆脱了世界1.0,而对我来说,显然世界2.0也仅仅是一个幻境,它是对国家间的真实来往的一种危言耸听和夸大其词。我所谓的“半全球化”就能准确地定义跨境一体化的真实状态,那就是:国界仍然十分重要,而跨国往来同样重要。本书的第二章将详细说明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的世界,它介于世界1.0和世界2.0之间,既非国家间相互孤立,又非全球彻头彻尾的一体化,所以它蕴含着广泛的可能性。世界1.0和世界2.0均和全球化的现实发展水平不相符,然而否定这两种世界观是一回事,提出一个成熟的、可以取而代之的世界观则是另一回事,这要等到全球金融危机再次突显出市场失灵的重要性。和很多人一样,我曾一度认为全球化就是要放松监管,把全球化与管理和边境限制对立起来。从直觉上看,如果市场有失灵的趋势,似乎需要打破国界、把各国市场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市场失灵,因而更具毁灭性。金融危机已蔓延至全球,这使我进一步思考我们在做出政策选择时所面临的两难境地,这似乎是一场世界1.0和世界2.0之间的拔河比赛。先于金融危机爆发的粮食危机(在我撰写本书之时粮食危机再次爆发)着实发人深省。自2007年年初至2008年中期,由于经济恐慌,人们纷纷抢购,致使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增至3倍,更引发十几个粮食进口国发生暴乱,甚至导致海地等国政府垮台。在这种情况下,鼓吹自由市场和自由价格并不能应对这烂摊子,因为那样只会让百姓活活饿死。相反,各国政府必须实行干预,管理国内价格。同时,全球粮食产量中仅有5%投放于国际贸易,这样,深化国际粮食市场将缓和市场动荡,同时也应该取消出口补贴,降低出口关税。粮食问题清晰地证明:对于那些易于失灵的市场,只有加强管理规范,才能在日益增长的跨境一体化中获益。这亦使我意识到世界1.0和世界2.0之间并不仅是“两者取其一”的权衡,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之间的分歧,也就是规范市场和跨境一体化这两种选择之间的矛盾。将这两个维度的选择加以区分,就会得出一个四维空间,其中蕴含着世界的四种可能性。而正是在这些可能性中,世界3.0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呈现在我们面前,见图1–2。世界3.0将全球化和规范市场融于一身,不像图1–2所示的其他三种世界观,要么二者选其一,要么两者皆不取。图1–2中的世界3.0值得关注,它是唯一一种还没有谈及的可能性,也还没有人发现它的重要性,但除了这些原因,为什么世界3.0就是我们应当关注的呢?世界3.0的第一大吸引力就在于其现实性,这种世界观不仅能认清跨国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水平,也能明确解释地理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影响跨国交易,这一点将在本书第三章予以阐明。该理论拥有明确的空间结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是合理可行的。世界3.0倡导国家间相互独立,强调国家间要保持距离,这一大特点使该世界观独树一帜,与片面强调孤立的世界1.0和过分夸大一体化的世界2.0均形成鲜明对比。世界3.0在看待人性方面也更加实际。正如拉吉•帕特尔所言,如果我们能大大地激发人类控制自身的欲望,那么我们将能够轻而易举地改变这个世界。但是这犹如白日做梦,世界3.0抱着现实主义的态度,力求得知人类背后的动机,但绝不以牺牲道德为代价。它承认人们自身利益的重要性,但世界3.0也把人类的意识、同情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都考虑在内,并思考在这些方面我们怎样才能有所进步。对比之下,世界0.0和世界1.0体现的是一种“熊据虎”的对抗,全然忽视了国际福利;世界2.0则不分你我,把国际福利和国内福利视为同等重要,这也过于脱离实际。此处所强调的现实性似乎略显落伍。但是,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对于一个模型或者说一种世界观来说,其假定有多现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模型是否能做出现实的预测。如果我们对现存的模型不满意,可以从脱离实际的部分开始,重新构筑模型。从某种程度来说,世界3.0的一个颇为独到的方面就是它强调进一步开放能带来收益,这也是世界3.0的另一大引人之处。世界2.0的基础是假定已经实现完全的开放,或者即将实现,所以世界2.0旨在防止故态复萌造成损失,而不是通过进一步开放以获得更大利益。世界1.0却不愿通过开放获益,更大程度上来说,世界0.0亦是如此。世界3.0的最后一大好处就是它能提供一个相对具体、合理的行动框架。除了图1–2所显示的,世界3.0在各种假定和前提中精心提炼,最终开出良方,这些应对之策与之前任何一种世界观在本质上都大不相同。表1–1总结了从世界0.0到世界3.0各个世界观的一些不同之处。诚然,这几种世界观之间的差别将会随着本书的展开而进一步阐明。为了防止不同术语之间引起混淆,有理由将世界3.0的独到之处与托尼•布莱尔在其回忆录《旅程》中提出的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哲学加以区分对比,后者虽还没有在世界范围内付诸实践,但已经获得广泛支持。“第三条道路”理论强调在政治上对左右两派加以整合,重新关注“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关系,该理论与世界3.0看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图1–2中的其他世界观截然不同。我们在讨论世界开放程度时,“第三条道路”理论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比如,世界1.0把众国家视做一个个台球,台球之间相互撞击却能保持相互独立,世界2.0认为国家间彼此相融,而世界3.0则把国家嵌入茫茫宇宙之中,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不尽相同。究竟如何分辨开放水平,“第三条道路”理论或许有其重要之处,然而它却未曾提及当今世界半全球化以及地缘上的现实处境。而且,“第三条道路”理论操之过急,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趣大增,在调节监管方面却不够重视,忽视了针对市场资本主义的其他解决之道。也就是说,“第三条道路”理论对图1–2中的两个坐标轴的把握都存在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看来世界3.0是人类第三个千年的必由之路。表1–1?各种世界观:概要世界观 世界0.0:未开发的世界 世界1.0:封闭的世界 世界2.0:同一个世界 世界3.0:切实可行的世界出现时期 史前 启蒙时代 20世纪晚期 第三个千年市场一体化程度 次国内市场:地区一体化 国内市场:国家一体化 全球市场:完全的全球一体化 半全球市场:部分的全球一体化地理结构 地区边界 国家边界 无国界 国界 + 距离:空间性政府角色 极小 市场失灵的调节者和规范者 一体化的执行者(作用有限) 一体化的执行者+ 调节者和规范者商业策略 限于地方 限于一国之内、多国之内 全球标准化 适应、克服并利用各种分歧的最佳策略个人心态 社群主义 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 根深蒂固的世界主义(文化差异)此书的关键本章之后,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进一步解释,与其他世界观相比,世界3.0是我们追求繁荣的基础。第二部分阐述如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以及令全球化反对者惴惴不安的问题。第三部分将世界3.0的可行理论集中在一起,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指导。

前言

2008年的那场危机迫使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反思我们关于市场和全球化的信仰。关于从市场一体化中获益的主张能够幸免于市场失灵的现实吗?或者为了在更可控的小范围里应对我们的问题,选择退却而不是推动一体化—在动荡的时代人们都倾向于这样想,这样做我们的境况可能会更好吗?    不幸的是,对于这些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好像已经式微了。那些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政策建议虽然能让经济学家们信心满满,但却让公众感到害怕和担忧,这终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需要奔着真正解决问题,奔着依靠更广泛、更深远、更强大支持打开局面的目标,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创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对这些基本问题施加一定的影响—从推动有兴趣构建一个更好世界而不是破坏现存世界的人们进行探讨的角度。    那么我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首先,把直觉和恐惧排除在外,转向硬性数据。你知道产品和服务、资本、信息和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流动的深远程度吗?要是不知道,你就对到底是应该扩大一体化,还是减少一体化一无所知。你知道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受我们开放程度的影响有多大吗?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和其对技术变革的影响相比,程度有什么不同?对于易于波动的国内市场,多样化发展将增加风险,还是降低风险?贸易会增加还是减少环境污染?有时候,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应该看一下最有用的数据和分析,这些数据和分析就藏在你面前的这本书里。    其次,从超越经济学以及整合历史、哲学和其他科学的角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人一直在保持的信念,甚至可能是我们自己的信念。想一想由这次危机所引致的对保护主义的呼吁吧。实际上,在所有的人类历史中,处于一种威胁环境中的最佳反应就是,把离我们最近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和他们构筑起屏障以抵御到来的风险。即使在今天,信任和同情也在大幅度减少距离感。因此,虽然经济学教导我们保护主义弊大于利,但人们往往不会直观地这样看问题,尤其是当他们感到恐惧时。    再次,通过扩展政策本身的空间,我寻求对政策加以提升和讨论。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已经越来越与对规则的争论不休牵涉在了一起。全球化的深化与规则的破除息息相关,反之亦然。更糟糕的是,全球化和规则在架构上都是不容讨价还价的。这样的话,所有的政策空间都退化成单一的两种选择,在这本书里,我把这种选择看做世界1.0和世界2.0之间的拔河比赛。我们没有别的方向,只能彼此互相面对。    世界3.0所展现的图景预示着在我们前方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如果更加现实地评估全球化和规则,也预示着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市场一体化的力度会更大,市场规则虽然有限但会有的放矢。在经济萧条时期,激进的市场一体化虽然不利于培育紧密的周边伙伴关系,但它却能够通过扩展合作范围实现长久的繁荣和安全。在这种背景下,这种一体化也具有国际性的特殊意义。    把一体化和规则分解成两种独立的、互不相干的选择,有助于开拓走向繁荣、安全的思路。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主要是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促进这个世界发展的工具—要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没有必要与那些对我们的所作所为持反对意见的人探讨所有的问题。然而,这确实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对这些大量增长的意见如何选择。因此,除了描述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我还清晰地阐述了管理一体化和规则的建议。    我所提到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引用了很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我自己独创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科和附属学科是我特别倚重的。我的博士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我采用了市场失灵和相关规则的工业组织经济学的研究,以及不同和差异如何影响贸易和其他流动性的国际经济学实证研究。我还集中于商业研究,这一领域是近30年来我一直教授、研究和创作的领域。这样能够更加贴近现实一些,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商业公司,而不是市场,主导了绝大多数的国际流通。另外,我还特别强调实用主义和价值的重要性。再看一下商业组织是如何看待跨国经营收益的,这有助于扩展和充实我们对社会收益的讨论。    最后,这本书将有助于你重新反思自己关于全球化的观点。即使你最终的观点和我不一样,我也希望你们能重新反思一下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你会发现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好的政策能把我们推向正确的方向,但如果能够改变思维模式,我们会前进得更远。可以说,危机是我们走出传统思维桎梏的最佳时机。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现在还陷在世界2.0时代,在这个世界里,全球一体化的影响还是有限的。盖马沃特教授巧妙地提出了我们如何过渡到世界3.0时代,在这个世界里,开放会带来广泛的技术、文化和社会效益。知识的传播――通过人们、贸易或投资――将对全球增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是非常有趣而及时的,应该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素帕猜•巴尼巴滴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长《下一波世界趋势》为我们思考全球化问题、市场失灵、市场一体化提供了一个综合性框架。盖马沃特给高级经理、商业人士和政府规划了非常有远见和实用价值的思路。他的开发全球化无限潜力进程中关于管理资本逆转和不平衡的观点意义非常重大。――米歇尔•康德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这本书应该得到广泛重视并阅读。它揭示了――基于盖马沃特作为享有盛誉的全球战略学家令人信服的客观分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充其量只能算半个全球化。接着又给我们讲述了对于我们个人、商业人士和政府,这个世界又意味着什么。――拉丹•塔塔  塔塔集团董事会主席 这是一本在恰当的时间出版的恰当的书。自从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以来,很多领导者都在寻求能够促使全球经济更稳定、更持续的发展之路。《下一波世界趋势》提供了达成这一目标的非常合理的战略。――彼得•罗旭德  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这个全球化、经济强劲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时代,潘卡吉•玛格沃特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印象深刻的和综合性的分析。他的书为我们锻造了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重塑这个世界。――穆罕默德•尤努斯  穷人的银行家、经济学家,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内容概要

潘卡吉•玛格沃特
在1991年,他成为哈佛商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盖马沃特被迈克尔•波特称为是“把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和商业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奇才”。在2008年,他还被《经济学家》杂志评为最年轻的管理学思想家和大师。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XI
第一部分 世界并不是平的
第一章 相互碰撞的世界观//003
世界0.0//005
世界1.0//007
世界2.0//010
面对困境,我们该怎么办//012
未来之路:世界3.0//016
此书的关键//020
第二章 今天是半全球化,明天呢//023
全球现状:我们真的全球化了吗//025
半全球化现状:我们的现实//029
世界是平的:“全球主义鬼话”//033
科技让世界越来越小//035
戳穿天花乱坠的全球化命题//036
第三章 国家边界还重要吗//041
丢失的贸易量之谜//042
加拿大的糖果出口为什么那么麻烦//045
差异和距离//049
距离“定律”//055
经济地理学新观:国界和距离仍然很重要//058
第四章 我们需不需要开放——看看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061
用简化的模型考察现实的世界//063
商品贸易与价值//066
仅仅依靠商品贸易吗//071
超越经济价值//075
结论//078
第二部分 全球即将面临的七大问题
第五章 全球化下的产业新态势//085
汽车产业给人的错觉//088
产业集中化新趋势//090
美国人和德国人的冰箱有什么不同:我们用不用担心集中化//094
“阿拉伯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个竞争化的世界//098
第六章 全球化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什么//105
我把花生壳扔到了窗外:负外部性的影响//107
当你乘坐上了国际航班:全球化的直接影响//109
大马哈鱼又回到莱茵河中产卵了:全球化的间接影响//111
污染无国界?//116
气候变化:这个世界最严重的市场失灵//120
走向更可持续的世界3.0//123
第七章 全球化风险,我们的位置在哪里//127
信息不完全//130
距离削减风险//133
资本跨国流动:有利还是有害//137
粮食战争//140
风险一体化//142
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144
第八章 全球不平衡//149
资本不平衡//151
“中美国”没完没了//154
模型的启示 //158
人口结构不平衡//162
接收国的排斥//167
输出国的不安//170
让世界走向平衡//171
第九章 这是一个公平的世界吗//175
不平等和一体化//176
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181
发达国家//185
发展中国家//190
迈向更公平的世界//193
第十章 谁在控制世界?谁在压制国家的发展//199
全球化=美国化?//200
跨国公司在全球化中的位置//20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04
全球化会导致民主的终结吗//207
战争会蔓延吗 //208
21世纪,欧洲会产生十几个新独立的国家吗 //210
迈向更自由的世界//214
第十一章 全球化会促使世界大同吗?一种文化的视角//215
充满弹性的文化//217
文化的传播和开放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221
为什么我们更信任本国人,而不是外国人//225
我们对外国人持有深层次偏见的真正原因//229
走向一个更和谐的世界//231
第三部分 面对未来30年,我们该如何选择
第十二章 迈向世界3.0 //237
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239
自由的市场需要监管吗//241
解决市场失灵的最好办法//245
展望世界3.0//251
第十三章 中国、美国、尼日利亚和安道尔:世界3.0里的国家//255
安道尔:忧虑重重//256
尼日利亚:石油并非一切//261
中美之间问题出在哪里//265
考虑差异//272
最大化国家潜力//278
第十四章 世界3.0中的商业世界//281
产业和公司间的真实距离//283
避免市场帝国主义//287
改进市场策略//289
管理内部距离//292
超越市场//296
商业之外也可以成功//297
最大化商业潜力//298
第十五章 世界3.0中的“我们”和“他们”//301
心灵的距离//302
重新思考“世界主义”//307
阶段一:意识到他国的存在//310
阶段二:对他国的熟悉//313
阶段三:利他主义//316
将人们的潜力最大化//319
致谢//321

编辑推荐

《下一波世界趋势》编辑推荐:还记得当年吗?《世界是平的》一夜之间就风靡了全球。大家都在讨论:地球变小了,国界变没了,我们一下全都成了地球人!但从今天看来,《世界是平的》好像在忽悠我们的智商,因为世界虽然在量变中,但并没有出现质的飞跃。你是否也被忽悠了呢?如果你想变得清醒一些。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下一波世界趋势》这本书。《世界是平的》带给我们的就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下一波世界趋势》则会带给你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阅读《下一波世界趋势》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全球化的进程只走了不到三分之一,原来国家之间的边界还是如此重要,原来全球主义完全是鬼话连篇,原来这个世界真的不是很公平……

作者简介

世界真的是这样吗?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促使人们思考,如果没有全球化,美国次贷危机可以控制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
全球化真的犹如洪水猛兽,会扩散市场失灵的效应么?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水平到底如何?是90%?50%?还是只有10%?如果只有可怜的10%,那我们需要畏惧全球化而实施保护主义么?相反,进一步全球化能给我们的GDP、就业带来什么好处呢?
在这本书中,盖马沃特向人们证明了世界绝不是我们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他还解释了为什么进一步的一体化所获得的效果要远远超过全球化支持者所预料的。潘卡吉•盖马沃特所提出的观点绝对值得你深入思考,他通过系统而深入的论证,广泛的观察和案例分析表明,国与国之间文化的、政治的、地理的鸿沟仍然存在,地缘经济的差异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战略。
接下来他又针对市场失灵――失业、环境恶化、经济波动,贸易和资本不平衡(反全球化者经常要提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下一波世界趋势》以极强的信服力驱散了那种对全球化根深蒂固却又有失偏颇的假设。本书以大胆、泼辣的笔触解释了全球人们通过跨国一体化的新方案是能够实现共同繁荣的。盖马沃特的思想足以让任何人感到震撼――不论你是支持全球化还是反对全球化。
可以说,盖马沃特教授的“半全球化”视角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准确的全球化图景,这一视角虽然没有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乐观,但却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更具指导性。

编辑推荐:
还记得当年吗?《世界是平的》一夜之间就风靡了全球。大家都在讨论:地球变小了,国界变没了,我们一下全都成了地球人!
但从今天看来,《世界是平的》好像在忽悠我们的智商,因为世界虽然在量变中,但并没有出现质的飞跃。你是否也被忽悠了呢?如果你想变得清醒一些。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下一波世界趋势》这本书。《世界是平的》带给我们的就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下一波世界趋势》则会带给你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
阅读《下一波世界趋势》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全球化的进程只走了不到三分之一,原来国家之间的边界还是如此重要,原来全球主义完全是鬼话连篇,原来这个世界真的不是很公平……

图书封面


 下一波世界趋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买到喜欢的书,又有优惠,开心。
  •     还没读 没法评价
  •     需要细细品尝
  •     书不错,了解一下世界的趋势,相当于在哈佛读了一年书
  •     预测的神书
  •     书中有些东西对我这个圈外的比较晦涩,买来就是想了解一下,郎咸平的书看的比较多!
  •     现在书定价愈发离谱了,即便优惠后价格也没让人很感动。当然内容还是可以看看的。
  •     掌握了一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末来一定是的这样子的,伴随着经济和思想高度不断的提升。
  •     大概看了下 还没仔细看完 书有点深奥 要认真读才行
  •     还没读过呢,不过应该不错
  •     世界己进入了另一种发展趋势,国人应该读一读
  •     阅读《下一波世界趋势》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全球化的进程只走了不到三分之一,原来国家之间的边界还是如此重要,原来全球主义完全是鬼话连篇,原来这个世界真的不是很公平……
  •     在网上看到好评才买的这本书,只看了一点,确实是本好书,很值得一看,只是时间关系,还没看完。
  •     比较理性的看问题
  •     帮朋友妈妈买的,很满意的说。还建议我们年轻人应该看一下~呵呵
  •     简单翻了下很好的一本书,只是最近忙还没来及读完,待读完再来追加心得!
  •     通过杂志介绍认识到该书,虽然没看,但是里面的内容是吸引我的,起码在这一代都被全球化弄得心驰神往的时候,看看一些现实的分析,看看未来的走向,是可以浇熄一些过热冲动的。我的确相信全球化没有宣称的那么彻底,也没有鼓吹的那么完美,我们不能说像美、欧、中、日等等的大国全球化了,所以全球化就是对的,合理的;朝鲜、委内瑞拉等等的小国拒绝全球化,所以他们错了。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选择,总有他的深层考虑,全球化可能是好的,不过的确,它没有好到所宣称的那样,至少,目前只是殖民主义的改良升级版而已
  •     全球化,可能没有想象的快,但是必然的趋势
  •     当当的书一向快而好。
  •     了解世界的明天,把握自己的命运
  •     帮同事买的,还不错~
  •     所谓的世界3.0,就是兼顾地方控制的有限的全球化。作者认为过度的全球话得弊端及不现实,并通过数据说明,经济的交流其实跟地域的远近有很大关系。做产品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人文和其他因素。
  •     小神仙看完了,我没看。
  •     广告有点夸大了吧"哈佛大学秘密读了一年书"!?
  •     孩子的爸爸喜欢的书,应该是不错的
  •     该书写的符合实际好书
  •     略显神棍。
  •     我比较喜欢这种书。
  •     书不错,是正品,内容很好!
  •     怎么说呢?还不错,不知道是作者本身的问题还是翻译问题,不少地方看不明白或理解得很吃力。
  •     书的内容看上去不错,刚拿到,还没看。
  •     好书!这类书对人很有帮助。
  •     概念性的东西,看着比较累。和当时看世界是平的,一个感觉。累。
  •     写的很深入 值得一看
  •     很不错的哦,看一看了解了很多!
  •     如果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起来会很无趣;有经济学基础的,如果不用心读,也会觉得很无趣;如果有基础且愿意用心读的,会有很大的收获。强烈建议对经济发展有兴趣的人阅读。
  •     还没怎么开始看,翻了翻,没看懂
  •     时不时拿出来翻翻,很好,很有启发。
  •     读后很有收获,对宏观意识有提升。
  •     太学术了,冗长。或许是翻译的不好,看的很晕乎。
  •     页数挺厚 以数据图表支撑的论据
  •     预测总是离不开科学,值得一看。
  •     书是不错滴,只是收到时有三页明显是折皱了,就包括扉页。
  •     之得看看
  •     自由市场的“自由”并不等于不受监管,而是按预定规则自由取舍。政府的责任不仅是监管,自由市场需要“凌驾”其上的公共设施提供者,因为“自由”的前提是首先考虑自我的“自私”行为以获得资源优化,而政府则应当恰到好处的扮演公共利益的代表行使话语权。
  •     此类书多半是广告做的如何好,但看起来感觉不太流畅,需要些意志控制。
  •     书还没有看。不过,这么脏的封面,为什么啊?在卓越买了几年,从来没遇到过这样脏的书,几乎是在土灰了翻了个滚,伤心。以前偶尔出现的窝角,我还理解,现在的脏灰,实在让人反感。看样子,以后少来为妙。
  •     经济将我们带向了世界2.0,但是体制和认同层面,我们还是倾向于世界1.0。权力政治学说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行为体。权力政治并不相信国家间存在长期合作。经济方面是否会退回1.0时代?我觉得作者提出的概念应该是世界1.5
  •     买来送给朋友的,朋友十分喜欢,推荐一下
  •     了解下未来世界会怎样。
  •     现在全球化的概念也算深入人心了,不过听到对这一趋势担忧的声音,而且论据充分。很受用。
  •     喜欢看什么趋势啦,感觉有点超前想看看。
  •     一直在强调2.0和3.0的不同- -。
  •     下一波世界趋势(“世界3.0”时代即将到来!阅读此书,相当于在哈佛大学秘密读了一年书)
  •     写的很深入 增长很多知识
  •     看了一些,虽然没完全领悟,但是感觉内容很好,慢慢品味吧。
  •     这个副标题也太。。了一点
  •     发誓以后对所谓什么商学院天才教授一类的著作,敬而远之,他们就沉浸在自己的完美世界里头,看上去很美
  •     很不错的一本书,断断续续才读完。。。
  •     看看世界顶级学者对未来的想象
  •     老师推荐的,现在暂时没时间看,库存中
  •     本人买的第二本预测趋势的书
  •     很有前瞻性,值得一看!
  •     好书,大家分享,不过比较专业。
  •     有助于把握世界宏观趋势,有一定深度
  •     好书,内容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很满意!
  •     工作太忙,买了一堆书还没来得及看。
  •     写的有点严重
  •     有点水
  •     书还不错,就是有些翻译得不是很好理解
  •     书还没看,但感觉应该喜欢
  •     人必须时时刻刻与时俱进,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     学会辩证的看待所有事物很重要,world3.0 ,作者让我们再一次重新审视提了这么多年的全球化
  •     能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有个大概了解
  •     写来写去,就是一个意思,目前全球化的水平相当的低,而全球化有好处也有坏处,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的全球化,但是也不能封闭化,所以就要找到一个最佳点,这个最佳点,就是下一波的世界趋势.但是未来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此书也只是小心求证而后大胆预测罢了
  •     一本书就说一句话的感觉,还没有解释清楚。 各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利益,贸易可以提高共同收益,但是更多的时候都要考虑当前经济情况。所以长久的时间,都是保护与开放并行。
  •     感觉又是一个故弄玄虚炒概念的书,不过还是想看看
  •     提供一种视角。
  •     下一波世界趋势
  •     给未来信心
  •     好像介绍上说的太夸张了点吧。
  •     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
  •     好书,先屯着,慢慢看。
  •     一本让人触动的书籍,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尤其是想了解一点经济的朋友
  •     中信出品,质量的保证!
  •     比较专业,还没看完,需要读几次的。
  •     让我们看懂世界的未来的好书!
  •     我经常在当当买书,这本书是我非常喜欢,看后受益非浅
  •     有点枯燥,跟说新闻似的。。。同事还没看完
  •     下一波世界趋势,谁能看的明白,谁能说的清楚?我是不懂
  •     书是挺好,内容很有启发性。但是这个是一本逃离关于跨国贸易等什么问题的书,比较重理论,看着有点吃力
  •     哈佛学者的作品,看书后的介绍很牛的,波特都对其赞誉有加。 本书对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中的世界2.0 提出了反驳,全球化的程度并没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面临着许多问题、壁垒等。 人们对技术总是过于乐观,老是以为“这次不一样”了,以为通讯技术可以迅速推进全球化。总而言之,世界3.0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个人感觉这类书还是有点“虚”,不合俺胃口。
  •     书的质量好,从目录看,内容也应该不错
  •     可以 好好 看看 不错
  •     是从经济市场角度遇见世界下一波趋势,并非是从文化和政治发展上。不过世界发展本来就是资源和市场的发展。不错的书。
  •     此类的书籍不少,这本作者的视角有一定独特性,当然了,预言总需要验证,不过作者思考的方式与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     包装精美,内容详实,深刻有味。
  •     这本书不错撒
  •     下一波趋势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每一个让人在乎的问题。
  •     还没看,但用全球的视角看问题,对明确方向有借鉴。
  •     看看翻翻了解一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