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资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利用外资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564125127
作者:邵军
页数:118页

章节摘录

  8.1 研究结论  通过前面章节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些主要结论:  ①基于大样本企业调查数据,我们首先对在华外资的水平和垂直生产率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为了保证分析的稳健性,研究中采用了多种检验模型,在计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时,特别采用了Levinsohn和Petrin(2003)提出的非参数估计方法以控制投入要素的内生性问题。最终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外资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这种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垂直联系实现的。进一步对内资企业按所有制类型的分组检验表明,私营企业从外资处获得了水平和垂直生产率溢出,而国有企业获得外资的后向生产率溢出。我们认为,这样的差异主要是两类企业因所有制类型不同导致激励机制的差异所致。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垄断特性逐步增强,外资的进入很少能够对其产生竞争影响,国有企业也因其垄断地位和特殊性质而获得各种潜在支持,进而缺乏主动吸收先进技术资源的激励,因此,外资对国有企业的溢出效应就主要表现在后向联系上。比较而言,私营企业由于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必须多渠道来提升生产率水平。从对不同出口状态分组企业的检验结果来看,外资对出口企业具有前后向的生产率溢出,而非出口企业主要是获得了外资的前向溢出。由于面向国际市场,出口企业的产品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标准要求,其产品质量因而优于非出口企业。外资企业更加愿意从出口企业中采购中间产品。  ……

书籍目录

序0导论0.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0.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0.3研究结构和内容0.4主要创新之处1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发展轨迹1.1FDI概念的解析及发展1.2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演进历程1.3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结构性事实1.4本章小结2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阐释2.1经典FDI理论回顾2.2内部化还是市场:FDI机制的一般均衡分析2.3水平型还是垂直型:FDI形式分析2.4本章小结3外商直接投资的生产率溢出效应:机制及文献概述3.1技术进步、生产率与经济增长3.2FDI与东道国企业生产率增长:机制分析3.3外资的生产率溢出效应:相关实证研究概述3.4本章小结4外资联系效应与内资制造业生产率增长4.1相关文献概述4.2模型设定及方法说明4.3数据来源及统计性说明4.4研究结果及分析4.5本章小结5进入模式差异与外资生产率溢出效应5.1相关文献概述5.2检验模型设定5.3数据来源及统计性说明5.4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5.5本章小结6内资企业能力特征与外资的生产率溢出6.1相关研究概述6.2实证检验模型的构建6.3数据来源及统计性说明6.4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6.5本章小结7外商研发投资与内资制造业生产率增长7.1研发国际化与外商在华研发投资7.2外商研发投资生产率溢出效应的机制分析7.3外商研发投资的生产率溢出:针对长三角的实证考察7.4关于外商研发投资的两点疑虑:一个针对性的讨论7.5进一步吸引外商研发投资:障碍与突破7.6本章小结8结论及政策建议8.1研究结论8.2政策建议致谢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利用外资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首先从历史的、全球的视角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演变,对在华外资的基本事实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外资在华区域分布、行业分布、来源地构成等方面的显著不均衡性。本文还进一步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总结,特别是对近十年来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做了详尽的述评。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探讨了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机制、渠道,并对既有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文献做了全面的综述。本文的核心研究成果由多章基于大样本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构成。首先,本文对在华外资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内资企业所有制类型和出口状态的差异进行分组检验,以揭示外资溢出在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异性。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外资进入模式的差异,即采用独资或是合资企业形式,对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还从内资企业的角度,考察究竟是哪些类型企业能够从外资的进入中获得溢出,这涉及内资企业在两个方面的能力特征,其一是企业的吸收能力,其二是企业与行业外资平均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

图书封面


 利用外资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