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改变世界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集装箱改变世界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
ISBN:9787111227977
作者:MARC LEVINSON
页数:344页

章节摘录

  新泽西州的纽华克港,1956年4月26日,一架起重机把58个铝制卡车车 厢装到了一艘停泊在港内的老油轮上。5天之后,这艘“理想X号”(Ideal— X)驶入了休斯敦,在那里有58辆卡车正等着装上这些金属货柜,把它们运往 目的地。一次革命就这样开始了。 数十年过后,当巨大的拖车统治了高速公路时,当装满了一排排集装箱 的火车隆隆地穿行于夜色之中时,我们很难真正地理解集装箱给这个世界带 来了多大的变化。在1956年,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购物者在美国堪萨斯州 中部的商店里还不常看到巴西的鞋子和墨西哥的吸尘器,日本的家庭还吃不 上产自美国怀俄明州的牛肉,法国的服装设计师也还没有把他们的高档服装 放在土耳其或越南来裁剪和缝制。在集装箱出现之前,货物的运输非常昂贵 ,以至于有很多东西跨越半个国家运输都不划算,更不用说跨越半个地球了 。 集装箱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当然不是因为集装箱本身。一个冷冰冰的铝 制或钢制大箱子,上面有很多的焊缝和铆钉,底部铺着木板,其中的一端有 两扇巨大的门——标准的集装箱非常像一只马口铁罐头盒。这件实用的东西 ,它的价值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被怎样使用。对一个高度自动化、低 成本和低复杂性的货物运输系统来说,集装箱就是核心。 集装箱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从而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形态。薪水低、 待遇差、靠在各个港口装船和卸船为生的劳工大军已不复存在,他们在码头 旁边形成的拥挤社区如今已成回忆。因为不适合集装箱贸易或者就是因为不 被需要了,一些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海上贸易中心的城市,比如纽约和利物 浦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的码头区以惊人的速度衰落。过去,一些制造 商为了靠近供应商和客户,不得不在市区内忍受高昂的成本和陈旧的工厂, 而如今它们早就已经搬走了。一些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值得尊敬的轮船公司, 因为无力承担适应集装箱运输所需的巨大成本而跨掉了。过去,满世界跑的 商船水手们可以在异国的港口上岸玩儿好几天,而如今,他们只能在存放集 装箱的偏僻堆场上逗留几个小时,一旦高速的起重机完成了那些金属箱子的 装卸,他们的船就会立刻拔锚启航。 集装箱不仅帮我们摧毁了旧经济,同样也帮我们建立了新经济。像釜山 和西雅图等一些过去昏昏欲睡的港口,现在已经进入了世界大港的前列。另 外,在一些从前没有港口的地方,比如英国的费利克斯托和马来西亚的丹戎 帕拉帕斯,现在已经建起了大量的新港口。如今,远离主要人口中心的小城 镇,可以利用其廉价的土地和较低的工资,来吸引那些不再需要靠近港口以 实现廉价运输的工厂。过去摊子铺得很大、从头到尾有数千种制造产品的大 工业中心,如今已经让路给那些规模更小、更加专业化、在不断延伸的供应 链上给彼此运送零件和半成品的工厂。尽管穷国还在艰难地攀爬经济发展的 阶梯,但对它们来说,成为遥远富国的供应者已不再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庞 大的工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洛杉矶和香港等地兴起,而这仅仅是因为运 进原材料和运出产品的成本直线下降了。 这种新的经济布局,让制造商可以像在周边销售产品一样轻易地把产品 出口到国外,因此那些原本只想在国内经营的公司就有机会成为国际企业。 然而,如果它们这样做了,它们很快就会发现,更廉价的运输也同样会让泰 国或意大利的制造商受益。那些只想服务于本地客户而并不想走向国际的企 业会意识到,它们没有选择: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它们都要面对全球竞争 ,因为全球市场已经离它们越来越近了。对那些将其与客户在地理上的邻近 作为重要优势的高成本制造商来说,运输成本已经不能再为它们提供避难所 了;尽管有关税和时间延迟,尽管纽约服装街上的衬衫制造商离先驱广场上 的梅西百货近得多,但相比起来,位于马来西亚的服装厂还是能够以更便宜 的价格向梅西百货供应衬衫。通过把从前孤立的各个工厂整合成网络,那些 在不同国家设厂的跨国制造商就变成了国际制造商,从而可以为特定的产品 选择制造成本最低的厂址,尽管由于成本或汇率变化的原因,它们仍旧有可 能要把生产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在1956年,世界上到处都是本地 销售的小制造商;到了20世纪末,不管是对哪种产品,纯粹本地的市场几乎 已经绝迹了。 当然,这对工人们来说是一件好坏参半的事。作为消费者,由于集装箱 促进了全球贸易,他们也就可以享受到无限多的商品选择。根据一项谨慎的 研究,美国在2002年进口的商品种类是1972年的4倍,由此产生的消费者利 益几乎等同于整个经济的3%(没有计入官方的统计数据)。与增长的贸易一 起到来的竞争以不同寻常的速度推广了新的产品,并把价格压低到了普通家 庭也能享用的水平。物美价廉而又容易得到的进口消费品已经大大地提升了 全球的生活水平。P1-3

前言

  集装箱——人类伟大的创造  机械工业出版社约我为《集装箱改变世界》写序。我是很少为书写序的,但关于集装箱,我愿意把我的一些思想写出来,因为,无论在国际还是在中国,有无数的业界人士为这个行业的发展付出了心血,而这个行业也的确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于1982年初进入中集,成为公司当时唯一的集装箱设计工程师,从此亲历了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变化。集装箱制造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先引进的项目之一,今天这个看似技术门槛较低的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却是作为先进技术引进的。中集的首任董事长袁庚先生曾经回忆道:交通部曾在湖北宜昌关起门来,开发人家早已经发明的东西,结果样箱在起吊实验中,角件却和箱体分离了。80年代初期,刚刚开启一道门缝的中国先后引进资金和技术,投资建设了四家集装箱制造工厂;如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的集装箱制造中心和航运中心:回首过去,我们当初引进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一个先进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标准化。  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这的确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而撬动这个系统的理念就是标准化。随着标准化概念在全球物流系统的逐渐深入,世界在悄然间被彻底改变了。无论货物的体积、形状差异有多么大,最终都被装载进集装箱里。由于要实现标准尺寸集装箱的运输,堆场、码头、起吊、船舶、汽车乃至公路、桥梁、隧道等,都必须适应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而逐渐加以标准化,形成影响国际贸易的全球物流系统。由此带来的是系统效率大幅度提升,运输费用大幅度下降,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快速而低廉地运送到有需求的地方。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集装箱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集装箱化也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是平的》一书谈到全球化及新技术把世界抹平了,而在此之前,集装箱已经用有形的力量把世界连接在了一起。集装箱作为现代物流的最先进工具,至今仍然无以替代——甚至连替代的概念还没有出现。集装箱加速了货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周转,也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集装箱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相互作用,以速度和规模提升了物流的效率,提升了国际贸易乃至世界经济运行的效率i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让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分享到了集装箱带给我们的好处。而集装箱对于中国这个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的改变,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已经亲身体验到的。集装箱运输方式推动了中国射遗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成就了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以及集聚速度,因此,可以将集装箱看成是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推动力。  未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集装箱化仍将进一步改变这个世界,这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更多的货物将采用集装箱方式运输,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货物采用集装箱方式运输,如能源、化工、食品等的罐式集装箱运输等,但空间仍然巨大,工程师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把更多尚未用集装箱运输的货物改用集装箱方式运输。二是集装箱运输方式已进一步延伸到其他运输领域,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目前,发达国家在公路运输方面的主流运输装备是厢式半挂车,它可以看成是集装箱的延伸化应用,其运输效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中国在陆路运输的厢式半挂车方面还刚刚起步,未来空间十分广阔。三是集装箱所代表的标准化、集成化、组装化等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正在延伸到其他行业,对非物流领域的行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延伸趋势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积极实践。集装箱在成为全球最快捷物流装备的同时,也可能被一些不法人员所利用。美国“9·11”事件之后,出于反恐需要的“智能化”集装箱被提上日程。智能集装箱因反恐而启动,但其对于世界的影响还远不止于反恐,基于RFID技术、信息技术等应用的智能集装箱,将会带来现代物流的一场革命,集装箱运行效率将大幅提升,资源的消耗将极大降低。集装箱是西方人发明的,现在,中国人正在为这一行业做出日益重要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集装箱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有能力成为推动者之一,因为中国已经是集装箱的全球制造中心和航运中心,在领导这一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该承担更伟大的使命。目前,智能集装箱的技术方案已经解决,考验人类智慧的则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运用如何成为现实,这需要更多的全球合作,包括政府间、企业间和非政府组织间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如果说《世界是平的》着重在于揭示全球化和新技术对世界的影响及其未来趋势,《集装箱改变世界》则是一个姗姗来迟的追溯,从全球化的视角把被忽视的伟大贡献重新揭示出来,让我们重新认识集装箱这个看似简单的发明对人类的深远影响;同时,这也是对在全球范围内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表达迟到的敬意。  麦伯良  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会长、中集集团董事、总裁

内容概要

马克·莱文森(Marc Levinson),美国经济学家。曾任《经济学家》金融与经济类编辑、《新闻周刊》专栏作家、《商业日报》编辑主任。目前,马克住在纽约,已经出版了三本书。

书籍目录

推荐序 麦伯良
致谢
第一章集装箱造就的世界
第二章码头上的拥堵
第三章卡车司机
第四章系统
第五章纽约的港口保卫战
第六章工会的分裂
第七章制定标准
第八章起飞
第九章越南
第十章暴风雨中的港口
第十一章繁荣与萧条
第十二章“大规模”情结
第十三章发货人的反击
第十四章及时生产
附录 国际集装箱行业发展方兴未艾
机构公司名称中英文对照参
考文献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金融时报》与高盛2006年度最佳图书作品
“没有集装箱,不可能有全球化。”——《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杂志说:"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在莱文森看来,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就是现代运输体系,而一个高度自动化、低成本和低复杂性的货物运输系统的核心就是集装箱。在1956年集装箱出现之前,人们很难想象美国的沃尔玛能够遍地开花。而在集装箱出现之后,以至于某件东半球的产品运至纽约销售,远比在纽约近郊生产该产品更划算。毫不起眼的集装箱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实现了货物运输的标准化,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世界经济形态因此而改变。
这本书分析了不起眼的航运集装箱所取得的出人意料的成功.以及这一发明如何让全球商业进发出潜力。 ——《金融时报》与高盛2006年度最佳图书评委
中国的集装箱产销量已14年蝉联世界第一。集装箱作为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想了解集装箱化.请阅读这本经典史吧。——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给我们讲述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技术——在集装箱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后.整个世界的运转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纽约时报》
就像今天大量的国际货物一样,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这是一篇写给集装箱的赞美诗,歌颂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集装箱推动了贸易,加快了货物的交付,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拓宽了商品的供给。对一个如此简单、沉默寡言的东西来说,做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华尔街日报》
第1章 集装箱造就的世界…1
第2章 码头上的拥堵…18
第3章 卡车司机…41
第4章 系统…62
第5章 纽约的港口保卫战…87
第6章 工会的分裂…117
第7章 制定标准…148
第8章 起飞…173
第9章 越南…..196
第10章 暴风雨中的港口…217
第11章 繁荣与萧条…242
第12章 “大规模”情结…263
第13章 发货人的反击…279
第14章 及时生产…301

图书封面


 集装箱改变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4条)

  •     《集装箱改变世界》这本书最早是一个IT的朋友推荐的,他的观点就是“标准化促进了航运、货运的发展”。的确,各个行业的情况都是类似如此。自己在IT行业感受也是如此,每次诞生一个新的行业必然会颠覆一个老的行业。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变革不是最让人害怕的,最让人害怕的是不去变革,不去拥抱变化。从最近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来看,智能终端颠覆了过去的功能手机,同时也诞生和改变了很大的行业。手机游戏兴起、微博兴起、各种相机兴起,最苦的也并不是传统行业的,而是那些不主动拥抱变化的人。看看诺基亚,2007年鼎盛时期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没有很好的调整自己,市值以下掉了一个数量级。
  •     集装箱改变世界,这个书名很鸡汤,很直白。所以一开始看这本书完全是看到销量不错。看了这本书,让我对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有了不一样的直观感受,激发我对经济学的一探究竟的决心。很忏愧大学的光阴白白浪费,反而工作了越发觉得自己如井底之蛙,知识储备如此匮乏,对社会的认识每天都在变化,对知识的渴求唯有通过读书来弥补。不像我以前读得国内的一些经济方面的书籍,长篇大论,陈词滥调,翻看前面几页就因为枯燥而丢在一边。本书的开头是讲诉了一个重要人物,麦克莱恩,一个从卡车司机如何创立了最大的汽车运输公司,最后还半路插足到航运界,来龙去脉清清楚楚,中间还展现了上世纪中期码头工人的命运变迁,描述客观中肯,有理有据,看得人底气十足。给我感触深刻的是在每个历史变迁的转折点,人类的智慧和一些关键人物的在决策关头的魄力胆识,让我佩服。一个企业的兴衰有历史的机遇,同样也离不开其中的领导人物的张弛有度。码头公会为保全自己的权利及工人的工作抱团取暖,铁路公司为了省去麻烦调高运价,发货人为了节约成本,这其中种种皆是为各自的利益争取最大化,然后在对全世界人们有益的革命面前,总是会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运输成本的节省,最终收益的是全世界大部分的人们,现在人们可以吃到澳洲的牛肉,开着日本的汽车,喝来自法国的葡萄酒,进口德国的机械,都得益与集装箱的普及和高效准时的运输。难以想象就在五十年前,外国货是何等的奢侈,如今,由于集装箱的全球运输网络覆盖,世界各地的货物进万家。对于企业来说,正是因为集装箱的便捷运输和较低的运输价格,美国的工厂主不必将工厂设在码头附近,转而可以寻找落后国家,付更低的工资,生产零部件,最后运到一处组装,物流的成本相较于人力成本,明细可以节省的更多,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对这样也可以带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中国就是这样,深圳的工厂在上世纪70年代吸引了多少年轻人,当然,现在工资水平增长起来后,许多的工厂转而向更加落后的国家,例如印度,泰国等设立工厂,带动世界经济,集装箱功不可没,而就像作者所言,一开始谁都没有料想到,集装箱的普及能改变商业模式,及时生产的模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
  •     集装箱在我这外行看来,本来就如此。本书则详细考证其发展历程。可惜的是有一些资料随着纽约港务局在911中被毁而消失了。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运输业创新者麦克莱恩想到了集装箱运货的主意(他不是第一人),但是他要面对的阻止生产力提高的三大因素:政府的管制、行业协会的垄断、码头工人工会对自动化的本能抵制。麦克莱恩迎难而上,数次冒险,迅速做大。做大后的麦克莱恩依旧合纵连横,除了最后两次重大决策,他一生的重大决策都是对的。甚至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公司卖掉了。可惜最后两次决策,他猜错了石油的价格变动趋势,最终导致公司破产。在此过程中集装箱逐渐显露出优势来。最重要的优势是运输规模增大带来的运输价格降低。集装箱及其系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彩短评 (总计83条)

  •     很好,发人深思,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国际贸易的繁荣
  •     新的时代永远伴随新的机遇,集装箱的发展史就是物流独立成一个商业环节的历史。曾经,运输成本决定一切,而当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之后,一切之前的逻辑都消散如烟,谁能想到全球化生产链的到来如此迅速呢?商业,或者说利益,催发最聪明的想法并将之实现。
  •     要看站在哪个角度说了。企业运作?政府绩效?市场推动?历史潮流?成功的企业或者项目无一不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于商业类书籍的一贯看法。
  •     很短。像读小故事一样读完了
  •     一个行业的发展史
  •     从小就好奇 为什么沿海地区都比较发达 得到的答案是 运输方便,但是一直都米有真正理解运输方便的含义。看到这本书到翻完,大概不到30个小时,不得不佩服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对集装箱行业的贡献,看到个位数百分比的下降对企业造成的巨大利益后,才明白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有多可怕。码头工人也是个不容易的群体,但不积极上进提高技能,盲目罢工抗拒历史潮流,的心态和行为也是要不得的。去年专程去看了洋山港,感受了现代工业的魅力。
  •     从集装箱出发讲各种机制的奥秘
  •     还挺好看的,一个行业的崛起代表着另一个行当的衰退,一个胜利者不可能永远胜利,一个胜利者意味着一堆失败者……人生有何前途,只有左冲右突,不得解脱
  •     航运人必读
  •     可以以书中介绍的集装箱为破入点观察广义的新兴事物的发展模式,背景机遇发展调节稳定成熟(或许最后被取代淘汰),从控制论角度来观察则类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而发展过程中还会牵扯到很多,不同利益群体、时代背景、机遇挑战、规模效应、市场检验、产能过剩等等。另外提到全球化时经常提到《世界是平的》,集装箱和互联网它们分别实现了物品和信息的全球化。
  •     集装箱实际上是贸易活动的载体。集装箱行业以及集装箱运输业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反映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全球化后,国际运输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势。集装箱和国际贸易一道,改变了和改变着我们这个日益缩小的世界。
  •     看了一年,短短续续看完了
  •     翻译版的著作确实看起来很多地方很平庸,无法体现文字的美感。不过其内容的新奇会让我觉得,这本书还不错哟。看似呆呆的集装箱却能推动经济市场那么大的变革,这不由得让人觉得,蝴蝶效应的存在以及,超越时代的眼光的存在。不管如何,这本书都值得一读,哪怕只是泛读,翻一翻也好。
  •     集装箱改变的是世界贸易的成本构成与绝对量,形成了新的产业,也使一些产业被逐渐淘汰。明白这一句话,这本书可以不看了
  •     泛读。
  •     很棒。以集装箱为媒介,讲了全球化的进程。看着也比较有趣。
  •     很有意思
  •     书不错 就是物流太慢太慢
  •     如何突破行业垄断与标准壁垒,是从创新到变革的必由之路。
  •     记住的两点:强大的工会对创新的巨大阻碍作用(中国的腾飞的必要条件);集装箱之前世界是平的,它的出现使某些地方的运费显著减少,但是有些地方运费减少的不多(集装箱需要有系统的投入,船、港口、汽车、其他配套设施)。这是一个新的不平衡。选题很好,作者的资料也比较的丰富,但是写法很奇怪。比如书的前半段很多章节提到工会,但是它不是以工会对集装箱的发展为主要内容。有的时候完全忘记了书的议题,只讲码头工会那些事。有时候外延出去比较多;另外,作者角度还是站在美国,欧洲早期的集装箱只是提及,根本没有细讲它与美国集装箱的互动影响。
  •     资本家的需求,对利润的渴望,不断推动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     对于集装箱的从业者尤其是领导者是很有帮助的
  •     配合纪录片《改变英国的集装箱》印象更深刻。集装箱行业发展到现在半个多世纪,前期也是阻碍无数,谁会想到这么一个铁盒子会改变世界。马士基长荣居然也是这个行业的后起之秀。附录说这个行业发展方兴未艾,但看看现在航运业的行情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     作者通过详细卓绝的调查和积累,对集装箱这个看似普通毫无内涵的东西作了详尽客观的描述。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无与伦比的示范。过去的我习惯于定性的模糊的随心所欲的信口开河的胡扯,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观察到作者能够将一个看似简单毫无内容的事物描述得栩栩如生、通俗易懂,受益匪浅。是的,集装箱和我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能够将集装箱作为主题吸引我持续地阅读到今天,作者的努力不容忽视,并且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榜样。
  •     集装箱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历史。
  •     看到这本书被列为比尔盖茨的书单,所以买来读一读。每次抽1个小时时间读,读了大概3周时间,感觉作者写这边文章查了很多很多资料历史,也让读者明白,一个时代的变迁是由一点一点的小事甚至意外决定的。 个人觉得,这本书打发时间读读还是可以的,除非是与自己行业相关,没有必要读的太认真,泛读就好了。
  •     IT公论完结了,Rio存在的内核恐慌也没有如期而至。疯投圈也没有更新。看这本它们提到的书的全过程,我都在想念和回顾Rio的声音和观点。
  •     非常详细的技术史,集装箱的出现,发展,壮大,不光改变了码头工人的生活,也改变了城市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进程
  •     最直观的改变也并不容易
  •     读到三分之一时,有些看不动了,被同事借去,结果,他看了三分之一之后,也读不下去了,但是还是一本不错的书,如果从事跟此相关的工作的话,对了解海运背景知识,还是很有帮助的
  •     好好体啊。。。
  •     这个书是老公买的 要送人的 我没看 不好评价 但是应该不错的 书稍微有点旧
  •     finally!花了一年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我这可恶的拖延症啊! 还记得是刚进公司实习的时候去图书馆借的这本书,期间断断续续的看了好多次,也去图书馆重新借了好多次,所以这本书一直在我手上。现在看来我真的是太懒了啊,这书放在我这里一年多了!直到最近才翻完!感慨那些逝去的时间我都干了什么啊!这一年以来精神世界都贫瘠成了什么样了!
  •     西方人写的书很冗长,但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值得借鉴。

    集装箱物流是现代物流的缩影,除了运价太高,别的倒是还好。

    期待中国人写出这样的书!
  •     可作为行业兴趣书读
  •     史诗级的内容毁在了过于琐碎的写作上。物流和经济的关系比蛋和鸡的关系更加难以理清。晚年破产的麦克莱恩,一定会回忆起注视着理想X号起航的自己,满心怀抱着希望和热情,却丝毫意识不到全球经济关系重塑的序幕正在缓缓拉起。
  •     我的本科及现在工作都是和集装箱打交道,感觉本书院作者想表达的应该还是不错的,没有讲很多技术方面的事情,而是着眼于从经济方面上来阐述。比较遗憾的是,翻译工作令人不满,看了容易让人烦躁,句子似乎都缺乏逻辑性,不想多看。
  •     前半段当历史看还不错,后来确实略显啰嗦!
  •     为正在做的案例研究买的参考书,有种很贴切的感觉
  •     “没有集装箱,不可能有全球化。”——《经济学家》
  •     真的是好书,一点都不过时,数据扎实而思想跳跃——集装箱是个筐,现在的宽带、微信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     看了这本书,可以了解中集为何可以持续“蓝筹”。
  •     如题,这本书一定要慢慢读来。
  •     集装箱的发展史,书中的那群人不发明集装箱,自然会有另外一些人发明集装箱。也是这本书,我开始感觉到,中国渐渐出现在了外国人所写的书中,所描述的中国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     集装箱并不是由麦克莱恩发明的,但是却能让集装箱发展壮大,在航运的发展并不是一个运输工具就能改变整体格局,而是关于港口的标准化,操作的统一化,运输工具的标准化,建立起一个系列的低成本运输系统。
  •     2017.1.29读过,集装箱的历史从1960年左右开始,由注重效率和现金流转的运输公司尝试发起,经过实验基本成型,然后和码头工会谈判,改变码头工人的工作模式; 影响了一批的码头,一些有比走向繁荣,一些开始修炼衰败。经过标准化,统一了集装箱的标准。改变了卡车货运和火车来接受集装箱
  •     翻译过来实在看不下去
  •     标准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     好书,看完之后,收益匪浅,让我对航运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书中有很多美国地名不清楚。
  •     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很好的一本书非常喜欢
  •     能有助于对世界的复杂程度多点了解的读物都是好的。
  •     很早就在网络上看过一些章节,拿到手里看看更是好看。
  •     书不错,可是印刷质量。。。。。。。
  •     这本书全家都喜欢看,我还没看多少,爸爸说里面的描述很具体,让他一个不明白物流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书的魅力所在
  •     作为一个物流专业的学生,一直被老师推荐这本书。

    读完后获益不少。
    可以了解集装箱发展的历史,和一些思路。

    可以算是一本历史书
  •     一部关于集装箱的传记,内容让我想到了高中政治的两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真理总是螺旋式的上升。不足之处在于太严谨,关于集装箱的尺寸之类的数字给的太多太详,看的头大。
  •     以如此诙谐的语言将集装箱的历史写出来,使人不觉枯燥,建议中国写教科书的人好好学学
  •     1、新事物发明到大规模使用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集装箱的历史,就是标准化建设的历史 3、新事物发明后,可能需要整改社会结构调整来适应
  •     货运物流行业发展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点一滴慢慢突破累积而成。
  •     没有通过很多例子来说明这个论题*反倒是引用了太多的历史典故,可能是一部历史书
  •     集装箱改变运输模式的同时,也变革出了新的生产链,直接促进了全球分工,降低了商品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集装箱之父能在那怕是集装箱对运输的风阻的细节上都一丝不苟,尽可能地降低了生产环节上的成本。还有,集装箱所代表的是一种集约、模块化、标准化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无疑在效率还是质量上都是胜过全盘过问。
  •     不错是不错,但是好繁琐了.我看了很久才看完...比较郁闷.那些人名...
  •     通俗的社会学科普读物,罗列史料的意义大于论述观点本身。讲述麦克利恩的发家史,倒对我预估目前创业阶段的很多困难提供了些借鉴。
  •     技术迭代的过程全景。势力斗争、系统协调、装备竞赛、石油危机、新商业模式。 行业标准化有巨大的固定成本,在参与者熟悉系统、过时政策废除、沉没成本、规模效应都齐全后的80年代才实现效率迅速提升。鼻祖人物:Malcom McLean.
  •     书很好质量不错 书也值得读
  •     叙事为主;
  •     本书是普及物流对企业、产业和国家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通过集装箱发展史进行知识普及的好读物,值得作为专业学习和知识增加的书籍。
  •     一本值得所有在港口及物流行业从业者认真研读的书。我是一名港口从业者,从书中看到了在美国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目前正在国内港口行业发生,对我们未雨绸缪很有帮助。
  •     一个产业发展史
  •     挺好的都
  •     集装箱的前世今生,发展与创新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对利益的追求,对竞争的恐惧才是动力。而既得利益者又往往是最有力的阻碍。
  •     涨知识!高瞻远瞩 破釜沉舟 马尔科姆奥克来恩真是个出色的企业家
  •     作者写得有些无聊,但是题材很好啊。“突破行业垄断与标准壁垒,是从创新到变革的必由之路”,任何时代都适用。
  •     一本集装箱的发家史,贸易越发达的地方,经济也越活跃,未来的中国梦可期!
  •     改变不会是一蹴而就,即使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可以带来巨大好处的改变。集装箱的出现到真正开始大规模使用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中间历经了航运公司,制定标准,港口码头,码头工人等重重波折。最终实质上推动了世界一体化和产业全球化的变化,让更多后发的国家和地区有机会分享到规模化,标准化航运的巨大优势和好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可以作为一个很好思辨分析的案例。
  •     我们单位现在在读这本书,看得出集装箱行业的发展
  •     书还没仔细看,但是翻了下觉得不错。
  •     行业发展,感觉一般
  •     需要细细品味,不错。
  •     还挺有意思。成本的变化带来的历史变迁。
  •     略拖沓,以罗辑思维2014年的这期50分钟读书节目做引子速读效果更佳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yMzA4MTE2.html?x 35/52
  •     作为一个物流系出身的学生,这本书当然要读。其实写得很好,码头工人和工会部分略显啰嗦无趣,可以跳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