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集部 > 曾国藩家书

出版社:蓝天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801587442
作者:曾国藩
页数:353页

曾国藩是怎样一个人

首先,曾国藩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在交通仍然不便的年代,一封封家书寄托了他对于父母、对于兄弟、对于家族的无限惦念之情。其次,曾国藩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官员。28岁中进士点翰林,此后一路扶摇直上,37岁已成为从二品的清廷大员,而这时的他在书信中还时常透露出经济上入不敷出的窘迫,为官之清廉令人钦佩。再次,曾国藩是一个有不凡抱负的读书人。以他的升迁速度,如果没有遇到太平天国之乱,也应会成为清廷重臣,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而太平天国之乱中,曾国藩以儒家思想为大旗,广聚四方豪杰,平反治乱,可谓实现了读书人自古以来“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之终极抱负。最后,曾国藩是一个有卓越眼光的改革家。洋务运动的开展,至少使中国开始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正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至于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陶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曾国藩对于中国近代的发展功不可没。看《曾国藩家书》,除佩服其为人成就,更当以其为榜样,躬身践行,成就人生。

由当初的醍醐灌顶变作最后的一把糊涂

人们总是希望去追询历史的轨迹以及人物的得失,以便总结世事变迁的规律从而找到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成就人生的捷径,可惜冥冥中造物者有意把答案给空置,让人类不断的去寻找和创造这个答案,继而完善或者毁灭整个人类社会体系。了解曾国藩最初是从唐浩明的曾国藩三部曲开始的,略显啰嗦和冗散的小说文字下,却相当完美客观的叙述了曾国藩“矛盾”的一生,由于近代各种对曾近乎炒作般的褒扬和崇拜的评论,我被牵着又看了几本关于曾的书,当看完曾自著的家书以后,掩卷静思,突然觉得对曾国藩的认知从当初的醍醐灌顶变作了此刻的一把糊涂。最开始了解的曾国藩,他的道德睿智让他在肃顺,慈禧,恭亲王及三代皇帝的政治风雨中屹立不倒,几次沉浮后依然受到重用;他的谨言慎行,不贪功自大让其在满汉权贵中避免了官场的龃龉得到满人的支持;他的恭谨修身影响了其身边一大批人,从儿子曾纪泽到兄弟曾国荃,学生李鸿章及湘军中的许多名将,都在曾国藩的指导和影响下成就一番事业。我以为找到了答案,是曾国藩的修养德行和立身之道成就了其事业的成功,一切都顺理成章。特别是曾国藩为人的品行和道德思想,更是楷模典范,让人充满了希望。可是传记小说往往人物和历史环境是局限的,一切主角的失败都是为以后的成功作为铺垫,当后来慢慢了解当时历史全貌的时候,我又开始糊涂了。我有时候一边看书一边在想,不知道曾国藩这一辈子是快乐的时候多还是压抑的时候多?曾国藩在三代皇帝,满汉权贵,太平天国及洋人的血雨危机里面挣扎和沉浮,他这一生是睿智的尽在掌握还是在矛盾中无可奈何。他屡次自杀或写下遗书,他攻下江宁立下大功却无奈的解散湘军把兄弟曾国荃遣散回家,以公正道德自居却被左中棠参为虚伪贪功,一辈子呕心沥血为国忠心却因为天津教案名声扫地。他主张养生,自己却浑身长藓,年老体虚,眼睛不好,死于中风。身为湘军的统帅立下赫赫战功,自己却不擅长军事打仗。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贪财好色,可是其下的湘军却暮气沉沉,早已腐化堕落。当谨言慎行,恭谨修身的曾国藩依靠打败太平天国成为晚清名臣的时候,性格和曾国藩截然相反,为人直傲的左中棠,聪明机巧的李鸿章不论在官职还是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成就,都可以和曾国藩并驾齐驱,而做到和曾国藩相同官职的所谓烂人,更是数不胜数。想到这些的时候,我想不光是我们读者,就连曾国藩本人都是矛盾和压抑的,曾本人绝对不是传说中的那样心静如水,洞察明镜,他的一生应该充满了恐慌和压抑,矛盾和无奈。而我们这些后来的读者呢?在以史为鉴,以为能找到成功不二法门的时候,其实应了电影里那句话“百般算计,不敌一颗单纯的心”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故居是第二次去了,从我家出发,近一个小时车程。父亲说,故居已修缮一新,遂再访。路途上,有乡野之气从深广的山岭里升腾,朋友说前往山东的孔府,路途上也是有此灵山之气,笑。曾国藩当时能从这样一个偏僻贫苦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实乃不易。春光自是明媚。笔直的路终于到了终点,前面有一方明亮的池塘,一面湘军“帅”字旗在春风中猎猎招展。本是元宵佳节,前来瞻仰的游客竟然不少。曾国藩这样一个人物,身处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其生前身后,毁誉参半,始终让人争议颇多。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但敬重他的人也很多,毛泽东曾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的生后,或许就像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一样:“他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左宗棠就曾这样用联挽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的个人魅力是不能否认的,其勤通家书,著作留传下来的虽然太少,但是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而今,老家几乎人手一套国藩家书,线装本的家书,包罗万象,为学为政为人之理、立德立功立言之道尽然囊括其中矣。有评论说,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故居自称为富厚堂,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其亲自营造的房屋只有一间“思云馆”,屋前有后人捐赠的貔貅辟邪之物。基本体现了曾国藩对建宅“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的意旨。真正让人羡慕的是他们家族的藏书楼,传统的木楼木梯木窗木阳台,倚一山的清幽竹林,古木参天,并时有好鸟嘤嘤,实乃读书之绝佳境地。在这样的地方读书,曾国藩说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这些心得,现在读来竟还是是满口余香。曾国藩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的体会,并为后世效仿。他曾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摘录于下:“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昧耽着,最易溺心丧志;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曾国藩的遗嘱同样让人玩味。这些言论是其一生身体力行留给后辈的箴言。曾氏后代破除富贵不过三代的常律,代有人才出,这样的景象应该说是与其家族一脉相承的家训密不可分的。其遗嘱也一并摘录在此:“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成功学范本(我的摘录,按时间顺序)

《读书只为进德修业》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请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万不可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勉励君子应早立志》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大学》之纲领)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读书应有志有识有恒》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读书宜专习字须有恒》弟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所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后信言已向陈季牧借《史记》,此不可不熟看之书。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章法,但须专耳。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勉弟应在孝悌上用功》有困心横虑,郁积思通之象。此事断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凡事皆贵专》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贤孝不在高位而在谨朴》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予自问学浅识薄,谬居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以服劳,可以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皇恩浩大益当尽忠报国》然交际之道,与其失之滥,不若失之隘。《余兼署刑部右侍郎》……又余意乡间若有孝友书香之家,不必问其贫富,亦可开亲……(为纪泽定亲)《读书写字不可间断》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唯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带兵应有强毅之气》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带勇总以能打仗为第一要义。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此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以勤与爱民回报君亲》吾唯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才识平常,断难立功,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少分宵旰之忧。《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家中子侄当谨守家训》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问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即不扯谎也),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对悍将宜宽严并济》吾辈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忧奖笼之。应严者:一则礼文疏淡,往还宜稀,书牍宜简,话不可多,情不可密;一则剖明是非,凡渠部弁勇有与百姓争讼,而适在吾辈辖境,及来诉告者,必当剖决曲直,毫不假借,请其严加惩治。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无不可相处之悍将也。《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办大事这,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唯可变化气质》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有德者自修而谤亦日熄》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侄等处最顺之境须立定志向》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功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功夫》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赴津查殴毙洋人案兼附遗嘱》(全篇都值得细读)

很有启发

中国的传统文明应该得到发扬。上面有人说这本书教不出灵动的人,我想问:人为什么要灵动?每一种品质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它。

初读-曾国藩家训

时间:中午抽空泛读。地点:办公室初读心得: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讲究养生,克己:为官期间,仍勤勉自制,坚持学习,持之以恒3:对待亲族:敬仰父母,教育兄弟,教育亲族,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学习要专一。

毛泽东、蒋介石为何“独服”曾国藩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曾表示平生只服曾文正公。这曾文正就是曾国藩。那毛泽东、蒋介石为何“独服”曾国藩?曾国藩的哪些事迹对他们产生了影响http://www.chinalecture.com/lecture/play11441.html

跪禀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家书》一本读之感想颇多,愿以中庸仿而效之。小子之才,未能一一,而迫将滋味所得广而告之。莫怪莫怪。跪禀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余近日苦闷,常愧于旧狎,及至中夜思维,辗转反复,刻不能安。自余识字,二十有六载,荏苒遂洎今兹。然少不自立,人事苍穹,实无一知。盖古人而立之年,而吾尚如斯,不其戚矣!吾为人最幼,时存牢骚抑郁之心。岁月经年,事业工夫大为抛荒。间或思一振奋,而兴致不能鼓舞。古人有言“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者,大概如此。然吾幸之又幸,得父母大人,虽深以为虑,溺之更甚。丰衣美食,俯仰如意。家中琐细事务,往来酬酢,皆赖于大人。吾不思其年老体弱,间或有愧,竟困于毒蛇猛虎,不思弥缝家中,而受堂上庇佑。以德业不当之身,享此非分之荣。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子而可得好处者。是以栗栗恐惧,积悔累干。吾当勤俭自持,习劳习苦,留心于言行之差错,以时时做惕。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余今念念改过,伏乞神明鉴临,予不食言。吾不敢求分外之荣,但求堂上大人眠食如常,合家平安。余毫无道理之人,实难与相处。然得友有一,经年累月,未曾有亏。盖友不必多,惟诚足耳。谢之又谢。

这个版本的内容太少

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走路宜重,说话宜迟。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情字致败;无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凡心中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济人须济急时无。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绝难成事。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着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修身之道

孔家店是否该打倒,任何事物,存在必有存在的理由,能存在几千年,一定有其可以吸收的。儒家,我认为他在教育和克己方面有重要作用,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是教我们读书方法的。曾国藩懂儒家,所以他勤俭克己,为中兴名臣。蒋委员和毛主席都很推崇这位名人,常在他们的日记提到。这让我想到了,清华的校训,行胜于言。用曾国藩家书来教子,维护家族,再好不过了。不需每天大鱼大肉,不需要灯红酒绿,平平淡淡才是真。

如果可以更早看到就好了

偶然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过这本书的介绍,于是从网上买过来看。老实说,对于我这个古文底子不怎么好的人,纯古文的书看来还是有一点障碍的。然而我却在两天的时间里把书通篇看完。由此可见,此书对我的吸引力。我想,等我有了小孩,我会将书上的东西讲给他听,告诉他做人处事的道理。曾国藩是个对自我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在他给家人的信中,仍然称自己是一事无成。我想,所谓的一事无成他指的应该是为学上的。毕竟他曾经为官二品,军事上更是尽显其才能。里面看到了许多很好的关于修身,为学,做人的一些道理。尽管道理以往都懂,但是通过看他的信却感觉体会特别深。也许是因为本书都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信件,像你的家人和你娓娓道来他的人生体会,作了一些笔记,我想应该要做一些改变。

人生不过进德修业

曾文正公的家书,是写给父母兄弟的,也是写给我辈读书济世之人的。字里行间尽是一个沧桑老人的人生感悟,尽是一个古圣先贤的谆谆教导。吾辈当见贤思齐,慎独内省,自强不息。如文正公所言: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人生在世安身立命之本不过这两项,洞明世事,经世济民也全凭这两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文正公为楷模,进德修业!

趁二十之前立志猛进

人如能立志,那么圣贤豪杰什么事不能做呢?何必一定要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要学做孔孟圣人,就日夜孜孜以求,专心学习孔孟,谁能阻碍我呢?如果自己不立志,那么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同住,也仍然他是他,我是我,对自己有什么呢?

笑死我了。

真的笑死我了。当时湘军权倾天下,俨然成为大清的大威胁。为了打消慈禧太后的疑念,曾故意在家书中把自己一个塑造成一个胸无大志,鸡毛蒜皮的的愚笨乡人.居然被当世作为学习的典范。老曾在底下都要笑醒。真的笑死我了。当时湘军权倾天下,俨然成为大清的第二威胁。为了打消慈禧太后的疑念,曾故意在家书中把自己一个塑造成一个胸无大志,鸡毛蒜皮的的愚笨乡人.居然被当世作为学习的典范。老曾在底下都要笑醒。

摘书中言以评之

一 修身篇2012-09-03 13:29:53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立身切要之事明矣。其修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格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其理,即格物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2013-08-31 08:55:08身、心、惫、知、家、国、天下,都是物,天地万物,都是物。日常用的、做的,都是物。格,是考究物及穷追他的方面理如侍奉父母,定期探亲,是物。何应当定期探亲的理由,就是格物。研究为何应当跟随兄长的理由,就是格物。我的心,是物。研究自己存心的道理,广泛研究心的省悟、观察、涵养的道理,就是格物。我的身体,是物。研究如何敬惜身体的道理,广泛研究立齐坐尸以敬身的道理,就是格物。每天所看的书,句句都是物。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就是格物,这是致知的事。所滑诚意,就是知道了的东西就努力去做,诚实不欺。知一句,行一句,这是力行的事。两者并注: 格物 知行2013-12-02 09:04:55大概心里抑郁,怨天尤人的人,不仅不可以涉世,也不利于品行的修养;不仅不利于品行的修养,也不利于保养身体。2013-12-09 08:51:15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若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2013-12-10 08:59:31半斛满了,由人去刮平;人自满了,由天去刮平。注: 管子2013-12-10 12:40:21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①仅占十分之三。无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注: 人谋2013-12-10 16:34:16惟曾子与孔子告仲田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萧陈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注: 强而败二 劝学篇2013-12-11 09:08:47诚正修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注: 诚正修齐2013-12-11 09:12:14,纯粹用神韵去写,周身大气彭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这就是乾的道理。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这就是坤的道理。乾,从神韵而言;坤,从形体而论。礼乐不可一喇离身,也是这道理。乐,本于乾;礼,本于坤。写字而优游自得,真力弥满,就是乐的意味了。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就是礼的意味了。注: 乾坤 乐 礼2013-12-12 08:34:31我们读书,只有两件事:一是进德,讲求诚正修齐的道理,以做到不负一生;一是修业,操习记诵词章的技巧,以做到自立自卫。注: 读书的目的2013-12-12 09:03:36因使父母便有讨好的念头,在暗中用计策,使自己得到好名声,而使其它兄弟得坏名声,那以后的嫌隙,便由这里严生。刘大爷、刘三爷,兄弟都想做好人,最后变为仇敌,因刘三爷得好名声于父母族党之中,而刘大爷得坏名声的缘故。”注: 兄弟间2013-12-13 08:56:46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毫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①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注: 友之影响三 治家篇2013-12-13 23:36:49家庭和睦,那福泽自然产生。如果一家之中,哥哥说了的话,弟弟无不奉行;弟弟有请求,哥哥总是答应,充满和气而家道不兴旺的,从来没有见过。相反的,如果不失败,也从来没有见过。注: 兄长间2013-12-15 11:25:59;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①,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注: 骄则满2013-12-15 11:27:59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身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注: 八本之说四 理财篇2013-12-16 13:18:22,亦信之不能禁者,盖望眼欲穿之时,疑信杂生,怨怒交至,惟骨肉之情愈挚,则望之愈殷,望之愈殷,则责之愈切,度日如年,居室中环墙,望好音如万金之获,闻谣言如风声鹤唳,又加以堂上之悬思,重以严寒之逼人;其不能不出怨言以相詈①者,情之至也,然为兄者观此二字,则虽曲谅其情,亦不能不责之,非责其情,责其字句之不检点耳,何芥蒂之有哉!注: 亲遥无音信,等待之切2013-12-16 13:10:06,由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注: 气象2013-12-16 23:46:31凡遇之丰啬顺舛,有数存焉,虽圣人不能自力主张,天可使吾今日处丰享之境。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于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来书有区区千金四字,其毋乃不知天之已厚于我兄弟乎?2013-12-16 23:46:15史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阀东南,未有常全而不阙者,剥也者,复之机也,君子以为可喜也!也者(左女右后)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川!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平2013-12-16 18:45:34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乘矣,使家中慷慨乐与,则慎无以吾书生堂上之转念也。注: 私心 疑心2013-12-16 13:15:44古文诗赋四六,无所不作,行之有常,将来百川分流,同归于海,则通一艺,即通众艺,通于艺,即通于道,初不分而二之也,此论虽太高,然不能不为诸弟言之,使知大本太原坝!心有定向,而不至于摇摇无著,虽当其应试这时,全无得失之见;乱其意中,即其举业之时,亦于正业不相妨碍注: 专于一2013-12-17 08:48:19书蔬猪鱼,考早扫宝,常设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注: 家规五 交友篇2013-12-17 08:49:38以明有所专主也,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只,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①,则大不可,注: 专六 为政篇2013-12-19 12:22:03盖天下之理,潢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注: 满则招

读家书乃见大将之风采

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曾国藩对于修身齐家,从政治军的一些感悟。他勉励我们君子应早立志,他告诫我们读书应有识有恒,他教导我们事事应勤思善问,他感慨治军须脚踏实地。从一封封家书里,我们看到的大将是一位善于反思的大将,关心家人的大将,有智有谋的大将,心忧天下的大将。一位清代名将既长于带兵打仗,又长于著书立说,让人钦佩~而这位名将的优秀品质从书中的细节中到处可见,让我记忆尤新的就是楷书,读史,日记,“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这种恒心和坚持也让人敬仰。

说一套做一套。

说一套做一套。这边说着要节俭生活,饮食要清淡;那边却是买豪华的棺材,珍奇的补品(书信内透露出的)。还有,有什么人变态到把自己的日常信件都留下来等着公之于众呢?这样还敢说私密话吗?不都是说些听起来很正确的话吗?

资源分享

不知道有木有人和我一样闲暇时光喜欢用聆听打发时间,增长见识。下面是推荐的听书资源链接~希望对你有用哈 iOS下载:http://fruitlab.net/itunes 安卓下载:http://fruitlab.net/android122

克己修心,即使乱世浮生

  从春节开始,陆陆续续看完了《曾国藩家书》,可以说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修心读物。难怪从梁启超到毛泽东、蒋介石都对此作大加赞赏。    何兆武的《上学记》里曾写过“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只有二人:王阳明,曾国藩”。当年看完《明朝那些事》满脑子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王阳明。而这次看完《曾国藩家书》,开始由衷钦佩这位晚清重臣,这是一本可以常看常新的书。    曾国藩从一介草民,通过科举,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晚清影响时代最总要的人物,自己组建体制外的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延长了满清的寿命。门徒李鸿章也借曾国藩的栽培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而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太爷爷的太太就是曾国藩的孙女。  初读《曾国藩家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亲切。是的,虽然身居高位,但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傲气。就像那个晚清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自己的兄长一样,不断告诫自己做学问要讲究勤与恒,考试落榜不要灰心……不断告诫自己要不断践行。    曾国藩毕生追求克己修心,追求专一与踏实。比如看书,在一本书没有看完之前绝不看第二本,在一章没有理解之前绝不进入下一章。在学业上贵在有恒心,不要贪多,只要不断坚持下去自然有所成就。    同样,他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的人。每天都会静坐一刻,来反思自己的一天的所作所为,把做的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修订成册,不断告诫自己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他的文字里可以观察到强烈的孝悌之道。他认为读书重在立德,而立德最重要的就是孝悌。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向父亲禀报身边发生的零零种种,在不同时刻告诫兄弟们家族团结的重要性,即使不能考取功名,只要能够立德,行得正依然可以成为君子,为光耀家族做出贡献。    对于结果,他是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左右不了世界,只能管好自己,修德与学问多做一分就长进一分,来不得半点虚假。而最后的功名利禄很大一部分来自天定,有则感恩,无亦坦然。    曾国藩其实也是个很普通的人,昨天天哪里不舒服,今天买了笔墨鱼肉,后天又要去哪出差。在那些琐碎的家长里短之间,他总不忘告诫家人应当如何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即使在戎马军营之中,每天面对生死未卜,他依然没有忘记修业与功课。      其实在阅读过程中,总有疑惑。当时的社会,刚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洗礼,新老意识在不断交替,官场腐败,民心浮动,四处起义,可谓内忧外患。局势动荡的程度是当今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体会的。在如此大环境下,究竟是怎么样的力量,来让曾国藩做到克己修心,知行合一?他不是不知道这个社会很糟蹋,他不是不知道很多事情很难,他不是不知道即使自己耗尽心血也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几十年漫漫人生路上,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己的要求,并且把这些要求不断地告诫自己的家人,希望自己的家族可以靠修业与积德来振兴,为国效力!在乱世中依然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在相对的太平盛世,我们难道不该有所醒悟吗?      我没有边看边做笔记的好习惯,下面是转载的经典语录,以供参考。      ---------------------------其实我只是一条分割线---------------------------        【养心】    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    2人生第一自强-养心。    3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5但讲阔大者,最容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蛮干,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6.脚踏实地,求精而不求阔。        二.【立身】    1.《中庸》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变明白,不坚强的变坚强。    2.早起也,有恒也,重(稳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物。    3.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4.稳扎稳打,机动则发。    5.才识平常,断难立功。    6.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    7.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    8.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    9.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0.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11.读书以训诂为本,事(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三.【奋进】    1.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2.困时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由亨通精进之日。    3.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    4.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5.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6.仅因为小小的科举考试不中就发牢骚,我私下也笑你志向不大,心中所忧虑的事情也不大。……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7.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8.光阴难得,一刻千金。    9.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0.凡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凡人作一事,首尾不懈。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行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            四.【日日恒常】    1.诸弟须日日用功,万不必作叹老嗟悲之想。    2.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力思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一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尔。    3.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4.每日有常,自由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尔。    5.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6.凡作一事,无论大小难易,宜有始有终。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7.大凡一件事,没有志气做不成,不坚定也做不好。        五.【戒惰、戒傲、戒牢骚】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吾但以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2.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早)起为第一义。    3.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4.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5.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之鄙陋,均非好气象。    6.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散。”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者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长短,即是极傲尔。    7.京城之中,亦多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8.若人之傲惰鄙弃业已露出,则索性荡然无耻,摒弃不顾,甘与证人为仇,而以后不可救药矣。    9.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10.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11.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六.【观人择交】    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2.希望平日至交也能成患难之交,并不现实。应明白两个概念“平日至交”“患难之交”。    3.凡有一长一技者,不敢轻视。    4.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5.凡危急之时,只有靠自己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6.出门人事皆须细心。    7.交际原则:诚信可靠,协助之力,不谈大话。    8.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以后凡事不可占人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9.一生成败,都与朋友是否贤能有关,不可不慎重。    10.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大者。    11.与他人交际,要除去自己不是。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12.各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    13.交友办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尔。“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日日友为然,即凡是亦莫不然。    14.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15.人心之坏,又使人处处寒心。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看破此等事物,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    16.与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无文饰。    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也。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七。【勤】    1.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的样子,至要至要。    2.勤则兴,惰则败。    3.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八.【持家】    1.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2.吾家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切戒之。    4.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5.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及俭,难于登天。        九.【时间】    1.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    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3.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遂不至徒做一场话说,四五十而无闻也。    4.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十.【对事的态度】    1.凡是当有收拾。    2.不宜过露痕迹: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力除傲惰二弊。    3.力尽人事,不存丝毫侥幸之心。    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一日算一日。    5.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皆窒矣。    6.一事一物皆求其理,一言一事比求至是。    7.《大学》能使人成功的地方,也就二条而已:一是格物,而是诚意。格:接触事物,弄清它的道理,深入地考察研究。物:本末之物,身体、精神、意念、知识、家庭、国家、天下。诚意:遵循自己所懂得的道理去身体力行。    8.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尔成功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一靠自己努力,二靠别人刺激,三切忘无所事事。    9.受创愈甚,成功愈易。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颇称适意,不过错过机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    10.时刻想到成功之难,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之意,存一盛名难符,成功难居之意。

勤俭立家,自省修己

终于把这本中国华侨出版社的家书啃完了,曾国藩确实是完人,一介书生,回乡办理团练到最终搞定太平天国的叛军,更重要的是家书字里行间对于子孙后代修身立家的规劝。于世事看得太通透,太透彻,所以才能穿越时空 让今人受用。1 行由不得 反求诸己的行动典范。“进岁在外,恶人一白眼藐视京官,又因本性倔强,渐进于愎,不知不觉做出许多不恕之事,说出许多不恕之话,至今羞愧无已!” 高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京官下地方也遭受很多白眼,但一直是在自己的修养上下功夫。2 行动有恒 天天习字 看书 写日记 反躬自省。单是这种行动力,就注定要有所成就。即使当初没有为官,出名也肯定是时间问题。3 勤俭持家。 曾国藩一直不把高官厚禄看作是立家的一部分,而是强调耕读传家。“书 蔬 鱼 猪 早 扫 考 宝” 把持家的精华全概括了, 通篇都是要求“ 情谊宜厚 用度宜俭”看能囿于古文的缘故,次数 豆瓣上评论并不多。但个人感觉这应该是每个人的必读书。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而立之年,一无所成,每念及此,不免惶惶不安,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偶然读起唐明浩的《曾国藩》传记一书,竟爱不释手,连续熬了几个晚上一口气读完。觉得不过瘾,又开始读《曾国藩家书》。重点看了修身和劝学两篇。民间有传: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正因这句话,让人我这种对为官从政毫无兴趣之人,反而避而远之。做官那一套嘛,大抵心有城府,圆滑世故,说一套做一套。读完这两套书之后,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人,就愈发钦佩,深受教导。感受最深之处,莫过于一”恒“字。回想这么些年,干过多少半途而废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浅尝即止,刚刚开始,就莫名其妙放弃掉。想过读很多系统的代码比如:nginx,apache,linux,lucene等等。总是稍稍看是,马上就无下文。想想真是懊悔不已。在家书中,曾国藩教育自己的弟弟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真是金玉良言也。毕业足五年,无甚成果,也是因为无恒。毕业后做p2p,社区,之后又做后台,搞分布式,虚拟机之类。现在才开始做游戏。一晃五年很快过去,从未在某个领域深耕,想想能有成果反倒奇怪。痛定思痛,一定要改掉此毛病,向文正公学习,坚持每日写日记,给自己制订专业和读书课程,踏踏实实地求上进。牢记: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人生第一自强,养心-《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

何兆武的《上学记》里曾写过“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只有二人:王阳明,曾国藩”。我对曾国藩的兴趣是看唐浩明的那套《曾国藩》吊出来的。后来又找出他的家书合集来看。一直想把笔记整理出来,从纸上散乱的摘抄,到电子版,再到分类的,再到打印出来贴在日程本的不同地方。我终于可以说,这本书对我很有些影响了。我把我的整理贴出来,给需要的朋友。---------------------------其实我只是一条分割线---------------------------【养心】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2人生第一自强-养心。3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5但讲阔大者,最容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蛮干,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6.脚踏实地,求精而不求阔。二.【立身】1.《中庸》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变明白,不坚强的变坚强。2.早起也,有恒也,重(稳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物。3.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办事圆融,行得通也。4.稳扎稳打,机动则发。5.才识平常,断难立功。6.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7.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8.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9.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10.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11.读书以训诂为本,事(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三.【奋进】1.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2.困时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由亨通精进之日。3.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4.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5.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6.仅因为小小的科举考试不中就发牢骚,我私下也笑你志向不大,心中所忧虑的事情也不大。……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7.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8.光阴难得,一刻千金。9.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10.凡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凡人作一事,首尾不懈。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行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四.【日日恒常】1.诸弟须日日用功,万不必作叹老嗟悲之想。2.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力思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一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尔。3.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4.每日有常,自由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尔。5.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6.凡作一事,无论大小难易,宜有始有终。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7.大凡一件事,没有志气做不成,不坚定也做不好。五.【戒惰、戒傲、戒牢骚】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吾但以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2.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早)起为第一义。3.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4.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5.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之鄙陋,均非好气象。6.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散。”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者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长短,即是极傲尔。7.京城之中,亦多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8.若人之傲惰鄙弃业已露出,则索性荡然无耻,摒弃不顾,甘与证人为仇,而以后不可救药矣。9.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10.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11.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六.【观人择交】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2.希望平日至交也能成患难之交,并不现实。应明白两个概念“平日至交”“患难之交”。3.凡有一长一技者,不敢轻视。4.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5.凡危急之时,只有靠自己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6.出门人事皆须细心。7.交际原则:诚信可靠,协助之力,不谈大话。8.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以后凡事不可占人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9.一生成败,都与朋友是否贤能有关,不可不慎重。10.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大者。11.与他人交际,要除去自己不是。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12.各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13.交友办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尔。“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日日友为然,即凡是亦莫不然。14.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15.人心之坏,又使人处处寒心。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看破此等事物,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16.与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无文饰。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也。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七。【勤】1.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的样子,至要至要。2.勤则兴,惰则败。3.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八.【持家】1.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2.吾家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切戒之。4.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5.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及俭,难于登天。九.【时间】1.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3.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遂不至徒做一场话说,四五十而无闻也。4.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十.【对事的态度】1.凡是当有收拾。2.不宜过露痕迹: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力除傲惰二弊。3.力尽人事,不存丝毫侥幸之心。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一日算一日。5.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皆窒矣。6.一事一物皆求其理,一言一事比求至是。7.《大学》能使人成功的地方,也就二条而已:一是格物,而是诚意。格:接触事物,弄清它的道理,深入地考察研究。物:本末之物,身体、精神、意念、知识、家庭、国家、天下。诚意:遵循自己所懂得的道理去身体力行。8.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尔成功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一靠自己努力,二靠别人刺激,三切忘无所事事。9.受创愈甚,成功愈易。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颇称适意,不过错过机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10.时刻想到成功之难,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之意,存一盛名难符,成功难居之意。

“古今完人”的智慧

从古至今,历史上有许多争议性人物。其中一位被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概括为“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的争议性人物——曾国藩。除却官场上的佳绩,本人还留下一部可与南北朝的《颜氏家训》、当代著名教育家和翻译家傅雷的《傅雷家书》并驾齐驱的毫无争议性的著作——《曾国藩家书》。一位勇率湘军的晚清奇才,平日里却贱习着“不以善小而莫为”的家长里短的言传身教。剿灭太平天国、位极人臣之最,一个在晚清官场纵横捭阖的“古今完人”打破官场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怪圈。在动荡异常的晚清官场上保有善终。不仅本人保有善终,兄弟、儿子依旧亨通官场之谜在哪?这个解就在《曾国藩家书》中,这也会是其可与其他两部巨著相媲美的魅力所在。全书主要讲述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治军、为政八大类。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修身排在首位,由此可见修身之重要。修身篇有读书为进德修业的“一者进德之事,请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身”。读书的目的要明确,方法也要有科学系统。读书须立志有恒是讲读书应不宜过分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正所谓“且苟能发奋自立,家塾、旷野之地、牧野之地、负薪牧豕 ,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清净之乡、神仙之境亦不为读书之地。当然,负薪牧豕 亦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及之境界。最重要是内因,读书有志有识有恒告诉天下人“有志断不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当今之人的学习缺的就是这份志向、远识和恒心,有恒心也许功课宜专。“艺多不压身”即所谓俗称的“半桶水”——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这也是在反复强调“功课可无一定章法,但须专事”。在说理之时,未忘明了读书学习的目的为明理之君子。要想在付出努力后的能成正比的收获,更须“看、读、写、作,缺一不可”的方法教授。教子篇:不仅要尊敬长辈,倾听他们的唠叨絮语,这些是人间的财富,也是为人之精要。譬如在官场上与洋人打交道是的一些嘱咐: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在国家利益上绝不退让,由须屈服于洋人的淫威。这些教诲让曾纪泽在收复伊犁问题上,为国家扬眉吐气,不失为当时国际上出色的外交家。交友篇:前有“亲贤臣,远小人”的《出师表》,后有“向德行高于己的学习,课业上优于己的讨教,稍远于有才无德之人”。“毁誉悠悠之口,本难尽信,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以远罪。”好友这个外因,可以把你捧上天,也可使打你下地狱。持家篇:曾国藩更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管家,絮叨不止。对父母恭顺,对待亲戚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金钱支援方面要么同减要么同加,绝不偏颇。以防亲戚之怒加罪于父母之身。以八字诀为持家之道,“早、扫、考、宝”,秉承祖先遗训。为政、做人篇:“古今庸人皆以惰败,古今才人皆以傲败。”未有业果精而不得食者,只有惰、傲之因。其深知“楼高易倒,树高易折”。在官场上,驰骋才智,实现抱负后,也能明了“宜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忘管子之言“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概之无形,仍假手于人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深谙“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惜福之道。治事之外宜豁达冲融。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势之间,看为人之道,看聪明之处。治军篇:对悍将宜宽严并济。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宽处慨大以慷,严处毫不假色。封建社会的影响仍然留下了深深地印记。“唯天伦”在古代十分流行,在这诸多书信中,也有许多说到天事。如“成大事者半由天半由人”;“吾辈但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大事听之彼苍”;“祸福由天,喜恶由人”;“然祸福由天主之,喜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知不知听于人,顺不顺听于天”;“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做主,予夺由人做主”。如此之多的地方说到天事,说明其在办大事上,仍然摆脱不了当时的主流封建思想:敬天畏天,把一切结果都看成是天事的安排的消极思想。但这种“天事”思想在另一方面也成就了曾国藩一颗豁达之心。看开,即把一切名利看淡,不把成功看成是板上钉钉;也让曾国藩在仕途不顺时坦然面对,不把诸事看的太满。不然“失败”的结局只会造成人世间的一幕幕惨剧。湘军大败之时,曾国藩也有过跳河的冲动殉国念头。看淡失败,付之天事。人主之事,自己做好。成败皆不由自己掌握,自己对这个结局已然尽力,再无任何缺憾。正所谓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看淡结局,尽诸人事,人已无憾无疚。理想人生道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内圣外王”。以一己之力振兴整个曾氏家族,也为晚清的政治经济建设做出不朽贡献。此书虽不见才情,但说理谆谆善诱,精辟入里,切中要害。以议论之言劝导亲人走上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路,不可谓不成功。

成功者的秘诀

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摘抄)

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心中己有许多古董其静气实实可爱!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扶乩之事,全不足信笔力实实可爱有病时,断不可吃药面胖而润,较前稍白矣是何其蠢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彼此恋恋,情深似海不必抑郁痛极痛极!不要钱不怕死钱愈多则患愈大吐血数天,现已痊愈花未全开月未圆用心太过,肝家亦暗暗受伤精神愈用而愈出

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曾国藩似的良师益友

首先在说这个标题前要反省自己,不是别人做得少了,而是自己没有做到。这本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书,文白对照,很适合放在车里,在等人或者旅途休息的时候拿出来翻翻。一次又一次看过,一次又一次地赞叹,但知易行难,做起来很难。在生活中如果有这么个良师,不断地督促自己,估计人生经历上能有很大的助益。其所言“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进。”正是这个道理。在读书三要中,曾所谈的三要,看起来不仅仅在读书上,在生活中也莫不是这个道理,发人深省。记如下: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敦促其弟的课程表如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四、读书不仁-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四阅,都是徇外为人。五、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七、日知其知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善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人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与盛否。九、谨言-刻刻留心。十、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十一、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应做自己功课。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其中第一、三、六、一、九、十条更是人人都可用的恒言,试问众生,有几位能够全部做到?在日前浮躁的环境下,多做多用,才能修正自己啊。

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曾国藩似的良师益友

  首先在说这个标题前要反省自己,不是别人做得少了,而是自己没有做到。    这本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书,文白对照,很适合放在车里,在等人或者旅途休息的时候拿出来翻翻。一次又一次看过,一次又一次地赞叹,但知易行难,做起来很难。    在生活中如果有这么个良师,不断地督促自己,估计人生经历上能有很大的助益。其所言“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进。”正是这个道理。    在读书三要中,曾所谈的三要,看起来不仅仅在读书上,在生活中也莫不是这个道理,发人深省。    记如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敦促其弟的课程表如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仁-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四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七、日知其知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善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人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与盛否。   九、谨言-刻刻留心。   十、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十一、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应做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其中第一、三、六、一、九、十条更是人人都可用的恒言,试问众生,有几位能够全部做到?在日前浮躁的环境下,多做多用,才能修正自己啊。

此书应常读以自勉

曾国藩本人就是主张慎言慎行,做恭敬修身这一路功夫。在书中他也提到必须在厚重二字上下功夫,万不可轻浮,得意忘形。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呆板,但在现在这个浮华的年代,他的话,特别对年轻人来说,其实是一剂良药。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之曾文正的日常

不记得在哪儿看到的说法,说人们整天买书读书,但真正读进去的书却没有多少,一个人一生倘若能深读十本书——只需要十本——他就能成为一个圣人。这句话当然是正确的,但前提是你得选对书,如果你选的是一套《小时代》加一套《爵迹》,并将其奉为此生圭臬,那我真好奇你会变成什么样。扯这几句,我是想说,如果你这辈子只能选十本书来读,你此生的一切都将由这十本书来塑造,或许《曾国藩家书》就应该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当然,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和官僚阶级,曾国藩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是有明显局限性的,比如他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坚信和坚持,但是话说回来,再高古的圣贤,再卓越的伟人,也都是有明显局限性的。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并不是因为他全无错处,而是因为他的对处足以在千百年间指引千万人前行。----------------------------------------------------------------“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九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于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清史稿·曾国藩传》以下是摘录《家书》中曾国藩于治学、治家、治军、行政乃至修身、养生方面的见解,谨以自勉。治学:温经须先穷一经,一经通后,再治他经,切不可兼营并鹜,一无所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凡求强记者,尚有好名之心横亘于方寸,故愈不能记;若全无名心,记亦可,不记亦可,此心宽然无累,反觉安舒,或反能记一二处亦未可知。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古来书家无不善使墨者,能令一种神光活色浮于纸上,固由临池之勤、染翰之多所致,亦缘于墨之新旧浓淡,用墨之轻重疾徐,皆有精意运乎其间,故能使光气常新也。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欲求词藻富丽,不可不分类钞撮体面话头。是文章之雄奇,其精处在行气,其粗处全在造句选字也。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钞则不能记,不摹仿则不惯用。凡诗文欲求雄奇矫变,总须用意,有超群离俗之想,乃能脱去恒蹊。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用功不可拘苦,须探讨些趣味出来。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吾于书箱及文房器具,但求寒士所能备,不求珍异也。治家: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食;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与诸弟惟思以身垂范教子侄,不在诲言之谆谆也。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家门太盛,有福不可尽享,有势不可尽使。凡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戒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则反是。治军:军事纯视气之盛衰,不尽关人力也。兵犹火也,易于见过,难于见功。围城之法,扎营不宜太近,一则开仗之势太蹙,一则军事尚隐尚诡,不宜使敌人丝毫毕知也。古人以铠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进兵须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牵制,非特进兵为然,即寻常出队开仗亦不可受人牵制。若彼此皆牵率出队,视用兵为应酬之文,则不复能出奇制胜矣。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敌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扎营不宜离城太近。盖地太逼,则贼匪偷营难于防范,奸细混入难于查察;节太短,各营同战难于分股。一经扎近之后,再行退远,则少馁士气,不如先远之为愈也。军营虽以人多为贵,而有时亦有人多为累。凡军气宜聚不宜散,宜忧危不宜悦豫。人多则悦豫,而气渐散矣。营虽多而可恃者惟在一二营;人虽多,而可恃者惟在一二人。如木然,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托;如屋然,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丽。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请求战守次之。“两军相对,哀者胜矣。”论兵势,宜从大处分清界限,不宜从小处剖析微茫。与其顿兵城下,由他处有变而退兵,不如在四外盘旋作势,为一击必中之计。此辈暴戾险诈,最难驯驭。投诚六年,官至一品,而其党众尚不脱盗贼行径。吾辈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优奖笼之。应严者,一则礼文疏淡,往还宜稀,书牍宜简,话不可多,情不可密。一则剖明是非。凡渠部弁勇有与百姓争讼,而适在吾辈辖境,及来诉告者,必当剖决曲直,毫不假借,请其严加惩治。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无不可相处之悍将矣。兵勇之力,须常留其有余,乃能养其锐气,缩地约守,亦所以蓄气也。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恃之以守,恐其临危而先乱;恃之以战,恐其猛进而骤退。练兵如八股家之揣摩,只要有百篇烂熟之文,则布局立意,常有熟径可寻,而强调亦左右逢源。凡读文太多,而实无心得者,必不能文者也。用兵亦宜有简练之营,有纯熟之将领、阵法,不可贪多而无实。合围之道,总以断水中接济为第一义。军事悉如弈棋,各路失势,一隅虽胜,无益也。傍城而战,例为彼此杀伤相当之局。盖大致米粮难入,则城中强者可得,弱者难求,必有内变争夺之事。筹兵,则恐以败挫而致谤;筹饷,则恐以搜刮而致怨。物论悠悠,何足深信。所贵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行政:用绅士不比用官,彼本无任事之责,又有避嫌之念,谁肯挺身出力以急公者?贵在奖之以好言,优之以禀给,见一善者则痛誉之,见一不善者则浑藏而不露一字,久久善者劝,面不善者亦潜移而默转矣。民宜爱而刁民不必爱,绅宜敬而劣绅不必敬。盐务利弊,万言难尽,然扼要亦不过数语。太平之世两语曰“出处防偷漏,售处防侵占”。乱离之世两语曰“暗贩抽散厘,明贩收总税。”惟柔可以制刚狠之气,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民。修身: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也。然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与其偷生而丛疑谤,又不如得所而泯憾耳。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懒”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身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亮其力量所能为。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毁誉悠悠之口,本难尽信,然君子爱惜名声,常存冰渊湍湍之心。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修以远罪。吾兄弟于有才而无德者,亦当不没其长而稍远其人。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过谦则过于伪,过让则近于矫。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办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若恐天意难凭,而广许神愿;若恐人谋未臧,而多方设法,皆无识者之所为。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公费,周济人情,亦须有一“俭”字意思。盖世之事业既已成就,寸心究可自怡而自慰。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见。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平世辞荣避位,即为安身良策。乱世仅辞荣避位,尚非良策也。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作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过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至要人肯立志。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伎不求为重。伎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伎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伎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伎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勤则有才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养生: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在我者矣。

闲翻《曾国藩家书》

闲翻《曾国藩家书》饭后无事,不愿早早接受电脑辐射荼毒,亦拂了同事同去散步的好意,实在是懒,便搬了块小板凳到阳台,趁着夕阳余晖未了,借来《曾国藩家书》翻着打发时光。半个小时的信手翻看,似乎挨着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先生,捋捋花白的胡须,在你耳边娓娓而谈,那稀稀疏疏的胡须偶尔随风拂过你眼,说来的却都是些家常便事,甚是可爱。他说:“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这话算是毒舌的了:若读了书不能联系自身,就算是能写文章能作诗,自命博雅,也只算是个识字的放猪奴才。像是冷然的泼来一盆水,把我浇了个透心凉。是了,对着爱爬格子的自己,涂涂写写都是自己的那点花花肠子,偶尔还透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扭捏。看的书多了,却也都是走马观花,并未尽到心里去。难怪书看不到一时半刻,便总能被周公唤了去。他说:“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怕是后生晚辈的我们恍惚不知其味,曾老先生耐心说着,每天所看的书,句句是物,联系自身来思考,认真研究其含义就是格物了。所谓诚意就是遵循所懂得的道理去身体力行,知一句便行一句。知行合一是好,可惜了我们总是慢不下来,贪图着越快越好的方式来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往往抛却了那些要细嚼慢咽的古书,而选择那些成功励志的书籍一目十行,妄求能寻着那些成功人士的脚步走出自己的成功路,却不知各人有各人的足迹,今天成功着的人亦是翻山越岭才到如今。他说:“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志,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听着,我心里暗道原来名人亦会懒惰,也需立志坚持。心有戚戚焉。我是个好立志之人,但却总是三分钟热度,受够了事事追求,却一事无成之苦。后来方知是害在了恒这个字上了。幸得某友点悟,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每日坚持,偶有偷懒之意,总能得到善意提醒,倒也坚持了一个月,习惯成自然了。后来偶然遇得一网站,方知到这世上还有如此多同道之人在同自己的懒惰较着劲,通过《每日习惯养成表》记录鞭策自己的点滴。到现在看曾老先生亦是如此,便更深信不疑,“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于是愈发坚持。很多道理,在书中,在平时,或在一念之间,说来都是些口水话,只是那时没有此刻该有的心境,所以并未留意,更恍说了然于心,应用于行了;只有当遇到了瓶颈,想起了解决,有着走过来时沾染的一身云和月般昭然若揭的感悟,才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欢欣和默契。就像此刻我与《曾国藩家书》相遇这般。该是这个时刻,一直都在,等着我来。Ps:附摘录一些闲言,深以为然,可惜不是自身所长,可以学习。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不必人人皆能记,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

两本家训,两个家族

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他一生的命运;一个家族的品格,决定这个家族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品格,决定这个民族的命运。《颜氏家训》培养了一个绵延千年的颜氏家族,曾国藩家训,同样培养了一个繁荣至今的曾氏家族。古代人能受到教育是相当不容易的,往往举全族之力才能培养一个读书人。颜氏、曾氏家族的子孙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整个家族重视教育,实在应该感谢这两本家训的作者。如果中国每个家庭都能像颜氏、曾氏家族一样培养自己的子孙,那整个中华民族就必将繁荣昌盛。古代的教育普及程度远不如今天,仅局限于上层人士,然后自上而下的以“礼”传承社会规范。中国的教育普及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历史性事件。正是教育的普及,培养了数亿有知识的公民,中国才取得今天的成绩。中国的教育制度是腐败的,但能让每个中国人受到教育,客观上又功在千秋。教育中所传承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西方教育,却是自由、轻松的,这种模式真正实施起来,其实就是享乐为主。不但西方的中小学是以享乐为主,西方的大学除了常春藤,其他大学也都是些派对大学。中国学生不同,从小都是艰苦奋斗的。我清楚记得我的求学之路是怎样的艰苦。初中,5点起床,热水泡点馒头,吃点咸菜,然后骑车寒暑如一的赶到学校背诵,晚上上自习到8点半。高中,完全军事化管理,早上跑操、吃早饭,然后除了吃饭时间就是上课,一直上到晚上9点半,之后有班主任盯着上床睡觉。班主任走了之后,我们再偷偷的起床学习一段。当别的国家在看电影、看球赛培养精神的时候,当他们从小学就宽松管理、顺应孩子个性自由发展的时候,我们在努力追赶,弥补这200年来瞎胡闹落下的功课。只要国家不乱搞,gov别辜负人民的信任,辛勤智慧的中国人,奋斗几代人就会富裕起来。几十年来,也正是中国人的集体的自强不息和西方的享乐为主的对比下,中国在上升,西方在滑坡。儒家文化塑造了一个数千年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

曰格物,曰诚意。你读完本书后有无行动?

曾文正公家书里面提到,读书,最主要的两点就是格物和诚意。格物就是致知,诚意就是身体力行。这本书带给读者的震撼和感悟想必都是很深的,就是想问问大家读完后,有没有切己体察,身体力行呢?立志: 有同学立志了吗?勤: 有同学变得更勤快了吗?早:有同学开始立志早起并坚持了么?有恒:有同学开始做事坚持下来了吗?我也算是处在事业的低谷人生的迷惑期,想要有所为有所立不想虚度光阴。希望朋友们能分享一下读了此书后的改变。期望对我有所裨益。

生活,应当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

作为中国士大夫的曾国藩,从其家书中可以看出,他时刻都在践行着“吾日三醒吾身”的道理。每个人都一样,每天也是处于心理不断斗争的过程,但是,他有一套自己的准测,于家,于国,并严格恪守。允许出错,出错后反省,给自己的生活正反馈,这样,生活才会慢慢的按照预定的轨道向前走。生活,不管怎么搞,选择什么方式,到最后的终点都是差不多的。对未来的不确定, 可以是莫名奇妙的担心,也可能是充满各种希望,各种机遇,看你怎么选择的。大概,凡事都抵不过一个专字。下面摘抄文中的精粹,共勉之:“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斗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水饮,不专之咎也。”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赞我好些,谓诸兄弟皆不如我,这边是不梯,何也?“"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以为天道所不许。"“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只,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人而无恒,不知其可"“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昔日,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

评《曾国藩家书》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具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国藩家书》中通过教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

读书之用

读书有用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偏向于,读书是一种爱好,是一个人的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指望它帮你提高你的智商,提高个人的品味。我个人反感所谓书是精神的粮食的说法。饭不吃会死人,而书不读人活得好好的,甚至活得更加通达,更加愉快。书不是补品,也不是生活必需品。在我的生活中,书是一种介于娱乐和生活方式的东西,它和打篮球是一个性质的,我打球获得快乐是第一的,但是我不介意同时锻炼身体。但是其实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懒惰的想法。读书不求其解,看似很空灵的意境其实是浮光掠影在读书。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我读了很多书,却仿佛没有读过。他们就是在我生命中的一缕清风,来了,走了,撩动我的头发,给我增加了些许飘逸的自诩,仅此而已。曾国藩家书中,“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亦只算得识字之猪奴耳”。在曾国藩看来,我这种人大抵就是还称不上猪奴,因为我读书赋诗的水平差得远了。一方面我是感觉有一些收到冒犯,这个观点与我的读书无用论其实相互冲突了。然而自己仔细一想,王阳明所说知行合一,所谓知,可当做是读书,所谓行,可以当做是生活。如果读书和生活完全隔离开,读书变得无用了,知和行动各行其道,在我看来,这甚至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这样子的想到,我更加觉得我所谓读书无用的想法是一种懒惰懈怠的想法。只是知道了,却不去做到。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缺点,在书本中获得成长的养分,却不去改正,却不去成长。长此以往,书不能成为助我向上的阶梯,反而成为我躲避现实的象牙塔。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富贵功名

曾國藩在致弟函中說:功名富貴,悉有天定,絲毫不能勉強。因而反復勸誡,科名有無遲早,都要坦然處之。他還說:這東西誤人終身多矣,自己幸而早得功名,未受其害,不然,陷進去,最終成為無學無用之人。信中叮嚀:靠得住的只有進德、修業。“進德,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余了一文錢。德業并增,則家私日起。”人生的意義決不在于科名仕宦,他在致弟書中說:如果以科名仕宦之有無來定賢肖的話,那么李林甫、盧懷慎之流也是賢肖之人了。因此,要將科名富貴看透。“若不能看透此層,則雖巍科顯宦,終算不得祖父之賢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則我欽佩之至。”曾國藩是一個進取心很強的人,他跟自己的弟弟如此談科名與人生,并不是阻止他們進取,而是覺悟到:科名里面,有許多虛假誤人的東西,又有許多機緣巧合的因素,是靠不住的。人生的意義應大于科名仕宦,因而希望自己的弟弟踏踏實實的做學問,在人生道路上做個符合傳統道德規范的人。

为人为官为父都该看

老实说刚开始蛮讨厌曾国藩,不过看完后我就。。。曾总监最大的优点是坚持。很多事最怕的就是坚持下来。他教育孩子秉着以身作则的规矩来的,很有效果,大儿子什么泽的不就很优秀么,中国第一外交官。为官呢,曾总监万古长青。凭着就是原则。不越级办事,聪明化解各种困难。遇事不怕事。退让是他的根本。这个退让不是胆小,而是以退来成就进。总之,男人们都看看吧。


 曾国藩家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