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追求卓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8617114
作者:(美)汤姆·彼得斯(Thomas J.Peters),(美)罗伯特·沃特曼(Robert H.Waterman)
页数:275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定义“卓越”第一章抱残守缺的成功企业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莱内·马格利特曾以烟斗为主题画了一系列画作,画题却是“这不是烟斗”,这就是见山不是山的境界。同样,组织图不能代表公司,新战略也不是解答企业问题的万灵丹。我们都知道这一点,可是面对问题时,第一反应仍然是拟订新战略,可能还会进行组织重整。但进行重整,通常也仅止于搬搬组织图上的方块而已,结果很可能什么也没变。重整时一开始可能有些混乱,这些混乱或许有些助益,但是过不了多久,昔日的文化又会再度浮现,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家都心知肚明,大型企业要维持重要的地位以及反应力,光靠政策声明、新战略、计划、预算和组织图是不够的。可是我们采取的行动却又好像不知道这点一样。需要改革的时候,我们就动动战略,要不就是调整结构。现在应该是改变做法的时候了。1977年初,出于对管理效能问题的疑虑,特别是对战略、结构以及管理效能间关系本质的疑虑,我们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开始做两组研究,一组探讨公司战略,另一组探讨组织效能。这就是麦肯锡的应用研究。我们是研究组织效能那组的主持人。第一步自然是和世界各地企业的主管进行深度访谈,这些企业界的领导人物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验和智慧闻名于世。我们发现,他们对传统的方式也深感不安。他们担心一般结构性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当时走偏锋、复杂的矩阵形态有其限制,但是对于现有工具的效果却又感到怀疑;他们质疑,规模达几十亿美元的企业巨擘是否真能靠这些工具实现振兴、重新找到方向。最有用的点子其实出自最奇怪的来源。早在1962年,现代企业经营史学家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在其著作《战略与结构》(StrategyandStructure)中提出“结构追随战略”这个强有力的概念。1977年,当我们开始研究工作时,钱德勒的理论是普世认同的真理。先在纸上拟订战略计划,正确的组织结构就可以轻易地跃然纸上。钱德勒的理念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当钱德勒在构思这个理论时,多元化正大行其道。基于钱德勒的理论,广泛多元化的战略决定分权结构——形式追随功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钱德勒的建议足以促使(或是维系)管理做法朝正确的方向进行改革。不过我们针对这个主题探索后发现,战略似乎很少会支配独特的结构性解决方案。此外,战略中的关键问题大多跟执行和持续调整有关,也就是如何实施战略以及保持弹性。一般而言,其范畴都不只是组织议题(结构、人员等)的战略而已。所以,有关管理效能的问题好像一直都无法获得解决,而且传统思维缺乏实际的佐证,这个问题在1980年越发明显。当时,美国经理人深为企业成长迟滞的问题所苦,于是不顾南辕北辙的文化差异,纷纷采用日式的管理方式。我们接着转向企业界之外寻求帮助,在1977年开始拜访美国和欧洲十几家商学院(当时日本没有商学院)。我们发现学术界的理论家也有相同的困扰。我们选择的时机很好。当时的理论虽然依旧混沌,但已朝新的共识前进;研究人员几乎不再绕着结构转,特别是绕着当时最新的矩阵理论转。那时最热门的是另外一个思潮,其中心思想是:决策者处理信息以及做出所谓“理性”决定的能力有限,集体(亦即组织)更不可能自动执行理性主义者的复杂战略性设计。当时研究人员着眼的思潮其实是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哈佛学者埃尔顿?梅奥以及切斯特?巴纳德。这两位学者以各种方式挑战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理论,韦伯界定组织的结构形态,而泰勒主张管理可以成为精确的科学。韦伯对魅力领导嗤之以鼻,并大力倡导行政体系,认为这种体系以规则为导向,客观的形态是长治久安的唯一办法。泰勒是擅长动作和时间分析效率的一代宗师,他主张把工作分解为独立、按部就班的步骤,然后以真正最适当的方式把这些步骤组合起来,使工作单位得到真正的顶尖绩效。梅奥的研究始于理性主义,最后却对这个学派提出许多疑问。在西部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里,他为了证明工作地点环境对于劳动生产力具有直接、正面的影响,而把灯光调亮,生产力果真如预期上升。接着,他想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因素,于是例行调暗灯光,结果生产力又再度上升!对我们而言,这项研究的意义极为深远。本书将要探讨的主题是:对生产力影响最大的,是注意员工而非注意工作环境本身。(我们有个朋友观察发现,卓越企业中的许多管理都只是为了创造永无止境的“霍桑效应”。)这跟唯理主义的论点并不兼容。巴纳德曾经是新泽西贝尔公司的总裁,他从企业主管的观点来看,主张领导者的角色在于协调组织内的社会力量,塑造以及指引价值观。他把优秀的管理者形容为组织内非正式社会特性的塑造者,而不仅是正式奖励和系统的操纵者,单单着眼于狭隘的短期效率而已。巴纳德的概念虽然很快就为西蒙(他在这方面的努力没过多久就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所采纳,但之后却沉寂了30年,当时管理学界的主要争议集中在伴随战后成长的结构上,而这也是当时热门的议题。不过当大家开始了解到,分权结构并非随时可用的万灵丹,其后发展起来的矩阵理论也不断碰到复杂的问题时,巴纳德和西蒙的理念才引发了一波新思潮。在理论层面,康奈尔的韦克以及抨击理性模式不遗余力的斯坦福学者詹姆斯?马奇为代表人物。韦克认为,组织学习和适应的速度“非常”缓慢,过度注意固定的内部指示,结果会丧失实际价值。管理系统和各种例行工作的起源早已随着岁月荏苒而模糊不清,重要的战略性商业假设(譬如以控制为主或是以冒险为主)也跟着埋藏其中。说到这儿,我们经常引用某位朋友所说的例子。他早年曾经担任银行的职员,经手的工作是用手将80栏的穿孔卡一一分类。指导他的女员工动作快如闪电,她手里的卡片在转眼间就分门别类叠得整整齐齐。我们这个朋友看得佩服不已。“你做这个工作有多久了?”他问道。“大约10年。”她估计说。“哦,”由于很想要学习,他继续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分类?”“老实跟你说,”她一边回答,一边又叠好了一堆卡片,“我实在不知道。”韦克认为,这样的僵化是因为人脑里存有对组织机械式的图像。譬如,“传统以军队形容组织的比喻,让人们一再忽略另外一种组织形态,这种组织重视的是即兴创作,而不是预测;掌握的是机会,而不是限制;探索的是新的行动,而不是仰赖过去的行为;重视的是争论,而不是静默;鼓励质疑和矛盾,而不是一味地信服”。马奇进一步延伸韦克的理论。他在私下开玩笑时,曾经以垃圾桶比喻组织,并且勾勒出各种问题、解决方案、参与者以及机会的选择随机互动,带领组织迈向未来时,组织从中学习和制定决策的方式。他对大型组织的观察,让人回想起美国总统杜鲁门对继任者即将面临的形形色色的预测错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理查德?诺伊斯塔特回忆说,杜鲁门坐在这儿,用手敲着桌子强调说:“做这!做那!”结果什么也没有做成。这跟管理军队一点也不像,可怜的杜鲁门倍感挫折。其他研究人员后来也不断搜集资料证明这些新观点。少数学者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运用时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亨利?明兹伯格是其中之一。他们不像大多数权威人士所主张的,抽出大量的时间从事规划、组织、激励和控制。他们的时间分配其实很零碎,用在一件事上面的时间平均是9分钟。英国研究学者安德鲁?佩蒂格鲁研究战略性决策的政治面,并深受组织惯性特质的吸引。他指出,企业长达10年来对它们的世界始终抱着严重错误的假设,尽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企业很可能也得随之转变。近年来美国产业放松管制,包括航空、卡车运输、银行、储蓄与贷款、电信等产业,便是明显的例子。我们早期接触的经理人都任职于长期绩效杰出的企业,例如IBM、3M、宝洁、达美航空。进一步探索这种新的理论思想时,我们开始发现,这些经理人所描述的无形要素,其实比较符合韦克和马奇的论点,而不是泰勒或是钱德勒的论点。他们谈的是组织文化、家的感觉、小而美、单纯而非复杂,大力宣扬产品质量。简而言之,我们发现的重点是:个人依然重要。他们的理念精华是建立能考虑到个人极限(譬如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长处(譬如从承诺到热情投入的力量)的组织。成功的标准头两年,我们主要研究如何超越企业解决问题的传统工具(当时是以战略性和结构性的解决方案为主),对商业问题进行诊断和补救。其实当时许多朋友都觉得我们应该重新探讨组织结构性的问题。他们说,分权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潮流,70年代风行的是矩阵模式这种时髦但显然起不了什么作用的结构;80年代的结构模式会是什么?不过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我们很快就发现,结构性议题固然重要,但是它在整体管理效能的议题中只是一个小环节。譬如,“组织”(organizing)这个词自然引出“为何组织”的问题。就我们有兴趣的大企业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建立某种重大的、新的企业能力,也就是变得更有创意,加强营销能力,永久改善劳动关系,或是建立企业以往并未具备的各种能力。麦当劳是个绝佳的例子。麦当劳在美国很成功,但拓展海外市场绝非仅建立国际分公司而已。麦当劳要进军德国,除了具备许多其他要素,还要教导当地大众了解汉堡是什么。波音为了降低对政府订单的依赖,必须建立商业市场销售技能,这样的能力是大多数竞争对手远远不及的。建立并增强能力、摆脱旧习惯、真正精通某些新文化并不简单,显然不是只靠结构就能解决的。

前言

我们在此要提出几点说明,可能有助于读者稍后阅读本书各章内容。我们根据本书搜集的资料汇整出八大基本特质,有些读者可能觉得这些特质简单得无须一提,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每个特质看似老生常谈(接近顾客、以人为本),可是真正能够展现这八大特质的卓越企业(特别是和它们的竞争对手相较之下)却犹如洛杉矶没有烟雾遮掩的日子一样稀罕。第二点要说的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大多都是理论,乍看之下可能让人退避三舍。读者可以跳过这几章(或是等到最后再读),不过我们强烈建议读者就算不仔细思考,也至少要看过一遍。我们如此建议,是因为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并非“因为有用所以有用”,而是因为它们“非常有道理”。卓越企业已经对数以万计的人探索过他们最深层的需求,这些企业的成功更反映出这些道理具备稳健的理论基础(有时候连它们也不自知)。而且我们认为,读者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这些理论十分有趣。我们要再次强调,这不是崭新或是没有经过验证的理论,而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而且经得起考验,只不过大多数管理者和管理学专家都忽略了这些理论而已。我们也要在此强调,本书介绍的卓越企业大都不是麦肯锡的客户。麦肯锡支持我们的研究和著作,但是并未影响我们对于卓越企业的选择。

媒体关注与评论

20世纪顶尖的三大商业畅销书之一。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有史以来最棒的商业畅销书。   ——英国Bloomsbury出版社  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既发人深省又极富可读性,是难得一遇的管理书籍。   ——《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本永远都有用的书。   ——《大西洋月刊》

内容概要

汤姆·彼得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之一,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被称为“商界教皇”。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麦肯锡公司顾问,现任汤姆·彼得斯公司董事长。彼得斯自我描述为反叛王子、勇于失败的斗士、令人振奋的公司领导者、市场的拥趸……

汤姆·彼得斯的著述颇丰,而且每一本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畅销书。与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追求卓越》一书,轰动一时。其他代表性著作有《追求卓越的激情》、《解放型管理》、《创新圈》等,一次又一次掀起全球性企业革命的大潮。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在麦肯锡公司工作多年。著有《企业创新的力量》、《企业变革的力量》等畅销书。

书籍目录

新版序 再探卓越企业自序导言第一部分  定义“卓越”  第一章  抱残守缺的成功企业成功的标准研究对象第二部分  迈向新的理论  第二章  理性模式探索数字背后的意义缺乏远见分析的象牙塔理性的误导  第三章  渴求激励的人如何应对人性的矛盾删繁就简正面激励行动、意义和自我控制转化型领导第三部分  回归基本面  第四章  管理充满模糊和矛盾理性行为者文化的重要性进化  第五章  采取行动组织流动性:走动式管理实验型组织简化系统行动导向  第六章  接近顾客对服务的执著对质量的执著利基市场卓越企业并非都以成本为导向倾听使用者的意见  第七章  自主与创业精神创新的推介人容忍失败  第八章  以人为本尊重个人成功案例共同的特色  第九章  亲身实践,价值驱动  第十章  坚持本业,坚持本业Vs.多元经营小心经营和本业无关的企业  第十一章  组织单纯,人事精简维持单纯的形式未来的“形态”  第十二章  宽严并济融入价值观兼顾内外致谢特别致谢:安德森

编辑推荐

《追求卓越:探索成功企业的特质(珍藏版)》:美国狂销300万册的管理经验,《福布斯》20世纪20本最佳商业书之一。这是一本永远都有用的书。

作者简介

《追求卓越:探索成功企业的特质(珍藏版)》作者针对IBM、惠普、强生、迪士尼、沃尔玛、麦当劳、万豪、花旗、3M等43家美国经营最成功的企业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出了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一、采取行动。二、接近顾客。三、自主和创业精神。四、以人为本。五、亲身实践、价值驱动。六、坚持本业。七、组织单纯、人事精简。八、宽严并济。
虽然书中提到的一些公司因为偏离了方向,近年来经营衰败,不过它们长期以来的成功纪录却是值得效法的。正如作者所言,这八大特质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适用。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追求卓越(新版)

图书封面


 追求卓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汤姆·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这本《追求卓越》是《福布斯》评选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商书籍中位于第一名的书籍。我在之前看过《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这两本书的作者科林斯也非常推崇《追求卓越》这本书。所以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翻开了这本商界的传奇书。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读起这本书来觉得有些许冗长和乏味,我知道肯定和我缺少亲身工作和管理经验还有足够的知识有关。本书的观点有部分是和《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这两本书类似的,如核心价值观,对待顾客等方面。为什么会部分相同呢,我想那是因为卓越企业的确存在共同点,我也对此深信不疑。书中提到的这些观点是管理学最基本的东西,向汤姆·彼得斯取经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企业管理能力,希望日后能模仿甚至再创造出一个卓越的企业。另一方面,虽然我自己觉得文章冗长乏味,但是我基本能把握作者每个观点的基本思想,细细品味,这些观点看起来简单,但是要运用到一个企业中,这是需要用很长时间慢慢磨合的。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不断变化,具体划分的时间我记不清了。旧的管理思想是以“理性”为中心,即通过纯理论、纯数据的东西去进行管理企业。这个旧有的理性模式是直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学派。而本书作者推崇的是现代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说到旧的管理流派,似乎是用独裁在专制的环境下“迫使”生产力发展的,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使生产力最大化。这样做就像封建制度那样,只有高层领导说了算,一切都要在他的掌控之下进行,而他又是一位残暴的君主,讲求规矩、制度、程序、分析、普遍、独裁等,而现代管理学派与之相反,用核心价值观代替规矩与制度、删繁就简等。作者在书中总结了卓越企业的八大特质:(一)采取行动。卓越的企业不会在行动之前先写长达70多页的报告,然后再送给上级审核,然后可以开始行动了就调动整个小组一起研究实验。卓越企业是实施走动式管理,有热忱、有兴趣的员工从原来的小组中调出,设立专案小组,这和“矩阵式”管理模式类似,这样就保证参与这个项目的员工都是自愿的,这样员工就会用自己应有的水平参与工作。“采取行动”还包括利用实验不断学习与改进,而不是用理论,真知是从实践中来的。实验是最廉价的学习工具。(二)接近顾客。又回到顾客这个话题上来了。现代管理学都是紧紧围绕顾客这个中心的。听市场营销学老师说过,在工业革命时期,因为那时候产品少,供不应求,所以商家只需关注自己的产品,生产出来即可,完全不愁销路,你生产出什么都会有人来买。而现代同质化商品很多,市场营销要以人为中心,挖掘顾客的需求,商品才卖得出去,闭门造车,就会输得很惨。所谓接近顾客,就是不再把消费者当成虚幻的上帝,而是真真切切地把消费者当成自己至尊至爱的亲人。处处为消费者着想。看那销售冠军乔·吉拉德,他不是卖完汽车给顾客之后就把顾客忘掉,而是一直记者顾客,给予顾客最好的售后,过节还会向顾客献以真挚的问候。产品的研发认真倾听顾客的意见,就像小米手机的系统MIUI一样。小米MIUI团队倾听用户的意见,优化设计出人性化的系统,他们不断倾听用户意见,为此每周都会更新一次MIUI,所以这个系统才会被广大的安卓手机用户所喜爱。还有不要将产品作为获利的工具,要对产品的质量、服务非常执著,将产品做好,利润就会随之而来。我无法判断苹果公司是不是卓越的企业,但我知道他们对产品的质量和设计是非常执著的,这在乔布斯和他的IPHONE4(4S)手机上体现得淋漓精致,所以利润就滚滚而来,那时苹果公司的股价上涨就证明了这个观点。(三)自主与创业精神。在大型企业里,一样产品你的推出与否的关键和有没有一个狂热的推介人有很大的关系。事情的成功与否和人是否有具备热情是否坚持有莫大的关系。小时候我们已经读过很多类似爱迪生发明灯泡,贝多芬作曲等励志故事。如果企业没有对产品执著的推介人的存在,没有这种为产品熬好几个通宵,饭也不可不吃的“狂热”份子存在,哪有那么容易有新产品的问世。同时,领导者要给这些人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容忍失败,容忍失败获得成功,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四)尊重个人。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产品从何而来?从员工的发明创造中来。优质的服务从何而来?从员工的热情、细心、耐心的行动中来。所以领导者对待员工也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做得好,表扬和奖励,做得不好给予激励与慰问,让员工觉得企业就是他自己的,让员工觉得企业就是他的家,那员工自然就会做到最好。(五)亲身实践,价值驱动。坚持企业自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用价值观引领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投入行动。这个流传于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就是一套做事规则与导向,不需要繁文缛节,只需要潜移默化的文化。而领导者的作用就是去传播与贯彻这些价值观,只有这样企业管理才会有效和高效。(六)坚持本业。企业只有通过内部成长才能发展成卓越的企业,不然就会走向衰败,因为这和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不同的行业其核心价值的侧重是不同的,如3M更侧重创新、宝洁产品质量、迪士尼服务。企业的发展容不下与其核心价值相背离的东西,所以要坚持本业,小心多元化经营。(七)组织单纯,人事精简。说白了就是删除繁文缛节,企业内部沟通非常方便与快捷;部门坚持“小即使美”的原则。(八)宽严并济。宽严并济是卓越企业管理方式“八大特质”里的最后一项,是上述所有各点的总结。基本上,这些企业中央集权以及高度个人自主权并存。秉持这种原则的企业,一方面可以紧密控制,另一方面也能赋予一般员工自主权、创业精神以及创新。他们靠“信念”,也就是通过价值观完成目标。实行宽松的管理让员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样他会有更多时间搞自己的小发明,这样有利于创新。但是前提是企业内有严格的价值观控制。价值观在员工间传颂,不需要监督,员工自己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这些所有的方法都是朝着终极目标,“实现愿景,贯彻核心价值”迈进的。其实就等于企业必须以核心价值为立业根基,不断朝着这方面做好做精做大做强。   2014.02.26大专生读后感,请大家多多提提意见。
  •     《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在1982年于美国首次出版,当时托马斯·彼得斯对管理就有深刻的认识,其管理理论应该对之后出版的管理书籍有着深厚的影响,也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企业。其理念的进步,不愧为管理大师。以前看过的一些管理书籍,应该很多是本书理论的延伸。
  •     无论是在当当还是京东的管理类的书籍榜单中,总会看到这本书,在网上看了评价,本书为《福布斯》评选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商书籍中排名第一,但由于书中列举的一些优秀企业案例在后来有很多没有持续卓越,让不少人对这本书中的观点持有保留意见。真正下决心读是因为在《基业长青》中多次提到这本书,作者对于这本书很是推崇。也许是受了《基业长青》写作风格先入为主的影响,并不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感觉像在读论文,特别是开篇的几章,讲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而且思路不是特别清晰,读完之后也抓不住个重点。后面实践部分还比较好,每个观点都列举了很多实例,读来比较轻松。一本书读来下印象最深的是本书对于人性的剖析,后面所列举的优秀企业所具备的品质几乎都与人性有关,都是为了能够针对人性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注重并了解人性,探究最佳的管理实践。关于人性人性的矛盾之处以及如何应对1、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听赞美的话,老把自己想象为赢家。可是事实上,人的才智大多相差不大,没有人真的像自己想像的那么出色,可是如果每天提醒自己这一点,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应对:让每个人的工作得到充分的肯定,人们喜欢自视为赢家。卓越企业便是基于这个观点,设计出能够不断强化这点的体系,让大多数员工觉得自己出类拔萃。比较平庸的企业正好相反。IBM致力让70%~80%的销售人员可以实现目标;另一家公司(IBM在某个产品线的竞争对手)正好相反,销售人员中只有40%可以实现目标。结果这家公司至少有60%的销售人员觉得自己是失败者。2、人是环境的产物,对外在的奖惩非常敏感,受到内在动机的影响也非常大。应对: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激励员工执行激励的方式比起激励的次数要重要得多。 激励应该具体,纳入越多信息越好。譬如,我们发现,卓越企业常见以活动为主的目标管理系统(“在7月17日之前让洛克威尔(Rockville)的工厂上线”),而不是以财务为基准的目标管理。 “立即”正面激励。IBM的沃森在从事管理工作时,如果观察到员工有值得嘉奖的表现,会立刻开张支票给对方。我们经常发现这类当场奖励的做法。譬如在福克斯波罗(Foxboro)公司,创业初期技术突破对公司的生存极为重要。有天晚上,有个研发人员拿着成功的产品原型冲到总裁的办公室。总裁对这项杰出的解决方案感到惊讶不已,心里想着应该如何予以奖励。他弯下腰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摸来摸去,终于抓到一样东西,他躬身把东西交给这位研发专家,说:“给你!”他手里抓的是一根香蕉,这是他当时唯一能够找到的奖励。从那时候开始,小小的“金香蕉”胸针就成为福克斯波罗奖励研发成就的最高荣誉。我们在惠普还听到一个小故事:有一群营销部门的人以匿名方式送了好几包开心果给卖出新机器的业务员。 回馈机制的系统应该考虑到可实现性。重大的成就并不常见,所以系统应该对小小的胜利也予以奖励。 由高层主管的意见回馈虽然无形,但是受到高层主管的注意却具有极高的意义。想想看,高层主管的时间如此宝贵,这种鼓励的力量说不定最强大。 定期奖励会逐渐丧失影响力,因为人们会开始期待这样的奖励。无法预期、偶尔的奖励效果最好,这就是走动式管理的力量所在。3、我们往往以为表达意见很重要,其实实际的行动更为重要。我们的卓越企业显然是从行动当中摸索出战略,而不是根据战略展开行动。4、人类主导想象、符号的右脑和专司理性、推理的左脑一样重要。应对:我们除了可以用推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引用故事。很多优秀的公司会把优秀员工的事迹当作故事讲给所有人听。强化公司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宣扬优秀员工的事迹很多时候做决策不能只依赖于大量理性的推论,有时人的直觉,经验更重要研究卓越企业的过程中,很多人在解释自己公司的特质时,经常用到故事、口号和传奇。5、我们大脑的容量有限,同时顶多只能容纳十几件事情。所以管理层必须尽量简化事情,对复杂的组织而言尤为如此。应对:简化组织结构卓越的企业以迅捷的工作小组来减小书面工作,宝洁的一页备忘录6、我们具有强大的潜意识,如果愿意,它可以累积相当可观的经验模式。经验是绝佳的老师,不过大多数商业界人士却低估其价值7、人都渴望找到人生的意义,如果公司能够提供这样的意义,员工自然会甘心为公司奉献。人也需要独立的空间,觉得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以及具备坚持下去的能力。应对:价值驱动,企业文化卓越企业则具备丰富的神话,共同价值观非常明确。惠普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应该发挥创意,宝洁每个员工都知道产品质量是必要条件。书中分析了很多企业:如IBM通用电器、惠普、通用汽车、3M、麦当劳、宝洁、沃尔-马特、爱克森、波音等等, 总结了优秀企业的共性: 1、采取行动 实施“走动管理”,到问题现场去;切割划分,设立小组,逐一解决问题;简化制度,学习宝洁的“一页备忘录”,专注于目标,以行动为导向,比把要旨散落在“纸堆”中更有效;鼓励试验,重要的不是有想法,而是把想法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反思:采取行动的思想同样适用于自我管理,再多的想法,没有付诸于行动,都只是空想而已,不论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应该大胆的行动。2、贴近顾客 服务,质量和可靠度,是企业贴近顾客的重要战略建立有效服务导向,有三大原则:一是资深主管的频繁,积极参与;二是高度以人为本;三是严格的评估和意见反馈对质量的执着 印象比较深的惠普的把反击式营销战略,很少率先推出新品,而是在对手推出新品后,拜访客户,了解客户对该产品的使用意见,不过多久,惠普的业务人员会带着完全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再度的拜访客户另外注意:推出新品是有风险的,如果只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而忽略了质量,那么市场占有率在冲到一定程度时,会一路下滑。接近顾客还要善于倾听使用者的意见3、自主创新与创业精神创新过程需要三个角色的配合:产品推介人,主管推介人以及鼓动者产品推介人:对产品充满狂热的员工主管推介人:必定曾经是产品推介人,经历过产品创新的艰苦漫长的过程,知道如何保护有潜力的产品构想鼓动者:通常是公司的领导者另外对于创新的支持:随意、深入的沟通;鼓励内部竞争;奖励创新成果;容忍失败。 4、以人为本对待合作伙伴一样对待员工。用交流、培训、保障和奖励代替死板的员工手册;高层主管实行“不关门制度”,甚至去员工的办公场所去见他们,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他们;把“不正规”作为信息沟通的准则;共享生产力信息,员工会自觉地相互比较;不能预期的、间歇性的激励效果更好;小的奖励比大的奖励更有效,加强庆祝色彩,避免政治色彩。 5、亲身实践,价值驱动 这一点与《基业长表》的基本思想:保存核心,刺激进步是一致的公司的财务目标只能激励高级管理层,有效的价值体系致力于激励公司基层员工。价值体系一般通过故事和传说传播。6、不离本行 不进行多元化,或只进行相关行业的多元化,尽量避免大规模的并购。 但GE是个特例,是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典范,但这样成功的企业太少,绝不要收购任何你不知道该如何经营的业务7、精兵简政与宽严并济 控制管理层规模;切分大的部门避免管理的复杂度和“反规模效应”。 宽松的工作氛围,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但要有严格的价值观体系。更多读书笔记请参见:http://458854394.qzone.qq.com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书的内容很好,看过才评的
  •     内容赞,文笔很好,理论案例相结合。质量也不错,速度很好。
  •     第一次在当当买书啊,觉得很好很好,哈哈哈
  •     汤姆·彼得斯的大名是早早听过了,不过书籍没看过,非常期待,认真学习...
  •     一个月之内要多读读企业研究的书,最大的收获是10倍速领导者企业。。。。。
  •     其实所有人都在追求**,给读者一条阳光之路。
  •     全篇以美国的大企的成功管理案例为主,总结了卓越企业的8大特质。前三章主要理论后面重点分析每个特质,虽然出版30年了仔细阅读后发现里面的知识其实永远不会过时。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反复研究。
  •     “追求**(珍藏版)”
    是一部永远都有用的书,值得珍藏
  •     管理类图书中的经典,看后便知
  •     很有价值的一套书,绝对值得珍藏。
  •     商界必读!对其升华的是《基业长青》,推荐
  •     这种书纯粹是浪费森林资源
  •     好书,一种宏达的,伟大的目标管理理念,不同于一般实用、可借鉴书籍。
  •     书是买给我姑父的,听说还不错
  •     人生在世,都渴望成功。这本是堪称成功学经典的著作。强烈推荐
  •     追求**的八个特征,学习,了解。
  •     好啊哈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匆匆看完的一本书,比较缺少放慢阅读节奏的惊喜。
  •     印刷质量好!内容精!物超所值!苦等之日如度寒冬,见书拜读如沐春光!
  •     福布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20本商业经济管理书籍,这本书排第一……
  •     还没看,有时间塌下心来研读
  •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3115838/
  •     MCK 做的一项研究,面向成功企业调查他们成功的共性是什么,一共总结出来八大特质。有些特质是老生常谈,但确实做到容易坚持难。还有些特质提炼视角颇为独特,值得一读。
  •     经典管理图书,值得收藏。
  •     不错,字迹清晰,纸张好 赞一个··
  •     老师推荐的,给我哥买的,还没看,应该不错
  •     恩,还是实践出真知,书嘛用处有限啊
  •     。整体写的很不错翻译有些地方不好
  •     可能是自己造诣不够,看的有点吃力呀。但是这本书久居盛名,应该是本不错的书。慢慢看总会有收获的
  •     如题,还可以。买了很久都没有看完。还放在那儿睡觉呢。
  •     书不错,就是发货周期有点长
  •     管理学必读
  •     非常好的管理学习的书籍,值得一看!
  •     对学管理的有用
  •     从印刷来看是正版,但从很多纸张出现褶皱来看,只能算残次品了。值得安慰的是内容还不错。
  •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是为了帮助美国的企业寻求对抗日本企业的良方
  •     好哇,
  •     给朋友买的 是正品哈
  •     还没看但是感觉应该不错
  •     我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看了这本书,或许理解的根本不够深刻。 但是我唯一觉得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的精神。 不再是压榨工人,而且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另一点就是创新,老板不压制员工的创新。 但是中国的许多企业依旧是富士康之流的血汗工厂,或许这本书真的在国内意义不大,无非就是为求职或者创业的人们描绘了一份企业的伊甸园。
  •     正在看,很有启发,很多卓越的企业都是在做一些看似很小,常被其它企业忽略的事,他们很注重细节。
  •     本以为可以,可是一对比《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就觉得逊色一点,当然它也有它的特色和优势,总体很好。
  •     很好的书,跟书店卖的一样
  •     这本书很好。是一本力作
  •     追求**,努力向前看,加油
  •     里面有些是理论性的,不过说到底还是如何管理人的学问,很有启发性,喜欢
  •     追求桌越 这点赞同
  •     看了两页就停不了了
  •     作为一个现代的企业管理者,不得不看的一本好书。能让我们更有思路,有激情的做好每一件事。
  •     如果你是管理类专业,不知道《追求**》这本书会让人笑话的,我刚刚买了,准备向大师的学术崇拜了……这本书绝对会让一个管理类学生眼前一亮的
  •     汤姆 彼得斯的书,简直是可以和论语抗衡
  •     八项追求**的法则,比譬如里,很具有渐渐意义,共享,共勉。
  •     设计很好,内容也很实用,经典就是经典。
  •     很好的一本书。导师推荐读的,正在研读中!
  •     看后有所收获。特别是企业人。
  •     书不错, 正在阅读~
  •     很喜欢他的书,看过了几本
  •     好评很多的一本书,个人觉得看还是值得看看的,西方的管理与中国的管理还是有区别的,只能用作参考吧。
  •     思想
  •     最近一直在看,很受启发
  •     书很好 非常新 当然内容也很好
  •     还没看过,应该对个人,团队,公司都有一定的启蒙
  •     精装,很漂亮,内容充实,好书
  •     朋友推荐,正在阅读学习中,感觉这本书还是比较好的
  •     平装版,还好~
  •     广为流传的经典书籍~
  •     纸都没切好,还有一处硬伤,穿过了十几页的纸
  •     给侄女代购的,说很不错
  •     事后证明《追求卓越》太事后诸葛了,企业成功更像是黑天鹅,回归项里的残差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     一直没有时间看,可惜
  •     书本质量很好。是我急需的书
  •     经典案例分析!值得一看。
  •     弃(吴晓波荐 内容感兴趣 但中信的译文可能与我相斥)
  •     追求卓越 名字听着非常像市面上的快餐书 实际上 它是一本实在的 有内容的 与书名真实相符的好书这方面的书 看到现在 这是唯一一本个人觉得能打100分的 书可拉思科 呵呵
  •     探索成功企业的特质
  •     不知是这本书写的太久远了,还是翻译的问题,觉得内容冗长,部分内容思路不清晰、重复,很多理论明明可以更简洁地概况归纳,没有预想得好。
  •     可以细看.
  •     买来看了两遍了,开始还有点不懂,现在慢慢的理解了,真的是本很好的书。
  •     追求**与基业长青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巨著,非常好的书
  •     我们大学系主任一直推荐的一本书,工作了,终于买了,定下心来好好看看,为自己积累点东西。
  •     学习学习,还不错
  •     比一般的书写的好,好在哪。。。。。。
  •     内容很不错,慢慢体会,会发现里面的内容真的很丰富,而且你会有一番别用的体会!
  •     追求**,一步步做起。书很好推荐大家看
  •     很有内涵,一语中的,看完深有感触
  •     做企业的人也是需要一些好收的指导的,而这本书显然是其中之一。
  •     很经典的书,,,,,,,,公司领导人一看名字就很喜欢
  •     如果那些成功人士都读过这本书,而且都说好,你没有理由不看看,我看了,我不后悔。
  •     老外写的管理书籍中的精品,为什么国内没有这样的管理思想家呢?没有思想家如何能有优秀的管理者?没有优秀的管理者如何能有卓越的企业?希望国内今后会出现这样的管理思想家,等待中。。。。。
  •     大师是没错,经典也没错,看不大懂也没有错,看上去好简单的偏偏弄得好像很复杂……
  •     简单的道理娓娓道来,但又是企业常常犯的错误
  •     值得一读
  •     老师推荐的,书的质量很好
  •     果然经典的一本书
  •     刚购得,在读。
  •     推荐的一本书,看了让人感觉很有动力。
  •     经典,值得珍藏,能学到很多管理之道,适合大学生或者出来工作的人看,年轻一点的人可能比较难理解。
  •     当你开始觉得自己需要提升的时候,这些书籍都是你努力的方向。
  •     管理学的经典,值得一看,公司案例很详尽
  •     这本书是管理类的经典,但是,这方面的大家比比皆是,这本书,是其中最杰出的。
  •     有些东西你是意识不到的,就要靠书本去启发,这本书会给你你还未曾意识到的东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