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本质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企业管理与培训 > 创新的本质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801985040
作者:(日)野中郁次郎
页数:24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商品开发本部、总裁直属,然而,其实际的“所在地”却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虽然名片上的职衔发生了变化,但工作的地点一直都没有变。时常在工作现场的沟口芳之说: “旁边一直都是制作胶卷相机的队伍,工作中的交流一直都没有间断。虽然组织上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但我们在第一线根本就没有这种感觉,一直觉得在做同样的工作。” 而且,真荣田从经营的角度这样说道: “通常,一旦改变了所属的部门,就要改变制造方法,并由该部的试制部门进行试制工作。但是,相机的试制工作只能在相机本部进行。所以,我请求说,即使改变所属的部门,也请按照原来的方法制造相机,而且领导也同意了。” 由于与胶卷相机开发部门的工作地点较近,100来人中只有一部分调到了其他部门,大部分还坚持在原来的电子摄像部门。也就是说,整个组织的知识并没有中断、散失,一直存续着。 要点4通过讨论确定必需的东西 在归总裁直属后的第六年,也就是重归事业部后,开发队伍终于起死回生。在能够共享“佳能相机遗产”的体制完备之时,其表现是与前面已提到过的,样品IXY系列的“相遇”。从此以后,开发队伍便开始向“前所未有的数码相机”进行挑战。 过去的Power Shot比IXY大整整一圈多,所以零件是放不到IXY这样的尺寸里面的,无论怎么计算数字都不吻合。面对着一个几乎不可能解决的课题,作为主管的沟口芳之再次返回到起点,与成员们一起彻底讨论自己要生产的产品。 数码相机必要零件的最低限度是多少?核心部分应该是什么样的?减少些功能就能够做得小些,但他们又不想被人说”正因为小,所以这里那里不行”之类的话。成员们无休止地争论着自己所追求的最佳平衡点在哪里。 数码相机市场一直都是像素的竞争。如果像素达到200万,即使用商用版进行打印也没有问题,但怎样在电视机上放映画像呢?对普通人来说,最贴近自己的就是电视。如果以真正的大众机器为目标,就不可以忽略图像的输出。有了液晶显示屏,还需要取景器吗?还需不需要变焦镜头……追求本质性讨论的沟口芳之说道: “标准定得太高,就会想放弃众多功能中可有可无的功能,最终倾向于逃避。但是大家一起讨论什么才是真正必需的,告诉他们正因为是必需的所以才不能放弃,这是谁都会赞同的。大家认真提出要求后再进行彻底的讨论,结果几乎保留了所有的功能。”

前言

知识管理作为近年来少数流行的理念之一,既让实践者们欢欣鼓舞,也让其他学术领域的学者们为之一振。自我于20世纪90年代初陆续发表有关文章和出版专著以来,知识管理的理念越来越普及,学术和大众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越来越多的组织准备实行知识管理系统和战略。对于那些依赖高附加值的服务及产品的组织来说,知识管理在许多方面已经能够满足需求。    《创造知识的企业》、《知识创造的螺旋》和《创新的本质》这三本书提供了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信息。可以这样讲,1995年出版的《创造知识的企业》使得整个社会对知识管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该著作利用日本著名企业的许多案例着重阐述了知识创造的过程。近期的几项实证研究也证明,我们所提出的知识创造理论框架是正确的。《知识创造的螺旋》一书汇集了日本一些著名学者在知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这本专著里,我们将理论探讨扩展到组织层面,提供了我们在创造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方面的尝试。《创新的本质》是对几家日本企业在以知识为基础的领域所面临范围广泛的问题的研究。我对李萌博士将这些著作翻译成中文表示感谢,他在知识管理方面有深刻的体验。    在中国加速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方面,这三本著作可以提供广泛的信息。特别是,这些著作通过理论和各种各样的实例来阐明组织是如何创造知识的,以及组织是怎样对知识创造的过程进行管理的。可以预计,这些著作特别适合中国的情况,因为日本和中国两国都很重视知识的暗默层面。虽然外资的进入提高了增长的加速度,但是知识创造将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可持续力量。    野中郁次郎    2005年10月22日于东京

名人推荐

《创新的本质》一书提炼出创造原创性概念所需的两大要素:追求“绝对价值”和强调“个体承诺”。作者利用野中郁次郎的组织知识创造论对13个日本企业的最新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展现这些企业及其闻名品牌背后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也让体现“绝对价值”和“个体承诺”的原创精神更加精彩和厚重。 ——李萌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尊重知识和热爱学习是有传统的,但真要较起真来,很难说有多少国人能像日本人那样真正彻悟知识底蕴。并善于通过学习来创造经济价值。借助野中的知识转化理论及栩栩如生的案例研究,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所谓“学习”状态,其中究竟有多少“真实”、“有效”和“经济”的成分?恐怕会惊出一身冷汗的。 ——李宝元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由于创造性地提出了SECI知识管理模型,以及对“场”等概念的巧妙嫁接和应用。野中先生已成为十多年来知识管理和创新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学者,他对日本企业创新特点的深入剖析独树一帜,其观点和学说广为流传。 本书是野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日本企业创新的鲜活案例,以及作者的精妙阐释,这位深受东西方文化熏陶的管理学大师也许最有资格告诉世人——什么是“创新的本质”。 ——吴金希博士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创新的本质》一书提炼出创造原创性概念所需的两大要素:追求“绝对价值”和强调“个体承诺”。作者利用野中郁次郎的组织知识创造论对13个日本企业的最新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展现这些企业及其闻名品牌背后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也让体现“绝对价值”和“个体承诺”的原创精神更加精彩和厚重。    ——李萌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    中国人尊重知识和热爱学习是有传统的。但真要较起真来,很难说有多少国人能像日本人那样真正彻悟知识底蕴。并善于通过学习来创造经济价值。借助野中的知识转化理论及栩栩如生的案例研究,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所谓“学习”状态,其中究竟有多少“真实”、“有效”和“经济”的成分?恐怕会惊出一身冷汗的。    ——李宝元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    由于创造性地提出了SECI知识管理模型,以及对“场”等概念的巧妙嫁接和应用,野中先生已成为十多年来知识管理和创新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学者。他对日本企业创新特点的深入剖析独树一帜,其观点和学说广为流传。    本书是野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日本企业创新的鲜活案例,以及作者的精妙阐释,这位深受东西方文化熏陶的管理学大师也许最有资格告诉世人——什么是“创新的本质”。    ——昊金希  博士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副教授

内容概要

作者:(日本)野中郁次郎 (日本)胜见明 译者:林忠鹏 谢群  野中郁次郎,日本一桥大学国际企业战略学院教授,曾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的MBA和博士学位,是知识管理领域被引述最多的学者。1996年,其代表作《创造知识的企业》荣获美国出版商协会“年度最佳管理类图书”大奖,该书也是被引用最多的知识管理类专著。 胜见明,研究员,曾就读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院,主要著作有《铃木敏文的(统计心理学)》、 《索尼的遗传基因》等,此外,主要执笔写作经济、管理领域的文章。 林忠鹏,日本人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曾连续在日本留学、工作七年,主要从事日本文化、语言、文献方面的研究。 谢群,东北师范大学日本语言学硕士,现从事日本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总序译者序中文版序前言序章知识管理与独创的工作模式    1第一章  完全致力于产品的“理念”  9事例1  三得利公司    9保持身体均衡的饮料“DAKARA”攻破POcARI饮料和AQLJARIus运动饮料阵营的理念的胜利“场”——真正的概念来自与顾客的共鸣事例2  本田技研工业  26雅阁旅行车追求绝对价值的本田公司用”辩证法”与”假设推理”提炼概念第二章  彻底地活用组织的“知识”    47事例3  电装公司  48“二维激光雷达系统” “隐形巨人”神奇的知识创造力进行深入挖掘的技术人员与横向联合的系统专家之间的争执产生力量事例4  佳能公司  63数码相机“IXY DIGITAL”“知识”重组诞生畅销产品佳能公司的强大综合力造就“直线模型”事例5  铃木公司  7850毫升踏板车“Choinori”实现了排气量“1毫升=1000日元”的制造知识将追究本质的成本意识凝结为公司的“模式”第三章  “个体”的投入至高无上  95事例6  富士通公司  96“等离子显示板”个体与关系网通过“共创”实现梦想与美国的“旁观者式管理”不同的“人类原理式管理”事例7  雅马哈公司  113“发光吉他”个人的挑战在组织内掀起了“承上启下”式管理运动如何创造“朋友的朋友皆朋友”的人际关系事例8  黑川温泉观光旅馆协会  126“黑川温泉”保持“个体与整体”的平衡、创造独特的世界如何消除“主语逻辑”与“谓语逻辑”的矛盾第四章  充分发挥人的“才能”    143事例9  日清食品公司    144高级杯装方便面“具多”“创业家式的中层管理者”所创造的成功品牌第一个敢于否定自家产品的公司事例10  松下电器公司  156离心脱水烘干洗衣机“追求理想的执着“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理想的洗衣机诞生于“中式铁锅事例11  味滋康公司    171“无臭纳豆”“善思勤行”的公司员工将市场与产品相结合推翻假设后所达到的“真实”出人意料第五章从根本上重视日常“生活”和“实践”事例12  吉卜力工作室  188《千与千寻》全部素材均来自“日常对话”“主客一体”的吉卜力工作室vs“主客分离”的迪斯尼公司事例13  海洋堂  202“食品玩具”取胜,不靠竞争战略,靠“创意战略”战略源自反复的成功和失败总结  自己想要做什么?——脱离”旁观者式”的经营

编辑推荐

《创新的本质:日本名企最新知识管理案例》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知识管理著作,是野中郁次郎和胜见明两位先生对日本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把这些理念和经验进行了高度的理论升华。“世界知识运动之父”的智慧、日本著名记者的文笔,在此著作中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作者简介

《创新的本质:日本名企最新知识管理案例》以产品创新的最新案例,给出了答案——知识创造!在书中,作者选取了13个企业,详述了13种产品的研发过程,并通过“故事篇”与“解说篇”就每一个创新过程的本质进行了深度解析。本田公司的旅行车,佳能公司的数码相机,雅马哈公司的吉他、松下公司的洗衣机……两位作者一位是著名知识管理学者,一位是多年来亲历企业管理的资深记者,《创新的本质:日本名企最新知识管理案例》便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顶尖人物合作的成果。

图书封面


 创新的本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对大多数人来说,『创新』都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懂方法论。诚然,通往创新的路可以有千千万万条,但什么样的创新方式最有效率,并且最有效用,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这本书试图通过对若干日本知名企业的案例进行研究,来给出一些结论。其新颖之处在于,这些日本企业的朴素创新方式,竟然与传统的美国式商业思维迥异,即:创新并非基于机械式、还原式的分析和推理,而是基于主观、客观融合的辩证法思考模式。美国人擅长的分析、推理,只能产生单向的结果,却无法导向多样性的创新思维。对于真正的创新,书中曾有一页以『禅』来比喻,并指出需停止分析和判断,才能通向『真实』。在不断的辩证过程中,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并产生质变,形成创新。据说Apple公司的创始人Steve Jobs就笃信禅宗,并将其中的意念注入到iMac、iPod等产品的设计过程之中,产生出了极佳的、不可复制的高端用户体验。日本人与美国人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后者崇尚客观,而前者始终遵循着一种主观式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擅长工程,而日本人精于工艺。这里面其实并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说,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怎样将主观、客观的思维进行融合,才能将创造的效率最大化,并登上创新的顶峰。中国人、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向来薄弱,以至于所谓的世界工厂变成一个众所周知的山寨国家。如果能多学习学习海外的创新方法论,相信一定会对各项民族产业形成良好的助益,并必将成为下一轮拉动内需的重要推动力。---------------------------------------------http://www.leeforce.com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很喜欢这本书 里头有很多日本名企在管理时的失败经历和经验。这本书主要介绍这些企业的创新点,可以看出虽然日本人谨慎认真,但在保证风险低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值得学习
  •     好书!!
  •     该书内容丰富,特别是案例可以教会你很多实用的东西
  •       对大多数人来说,『创新』都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懂方法论。诚然,通往创新的路可以有千千万万条,但什么样的创新方式最有效率,并且最有效用,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这本书试图通过对若干日本知名企业的案例进行研究,来给出一些结论。其新颖之处在于,这些日本企业的朴素创新方式,竟然与传统的美国式商业思维迥异,即:创新并非基于机械式、还原式的分析和推理,而是基于主观、客观融合的辩证法思考模式。
      
      美国人擅长的分析、推理,只能产生单向的结果,却无法导向多样性的创新思维。对于真正的创新,书中曾有一页以『禅』来比喻,并指出需停止分析和判断,才能通向『真实』。在不断的辩证过程中,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并产生质变,形成创新。
      
      据说Apple公司的创始人Steve Jobs就笃信禅宗,并将其中的意念注入到iMac、iPod等产品的设计过程之中,产生出了极佳的、不可复制的高端用户体验。
      
      日本人与美国人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后者崇尚客观,而前者始终遵循着一种主观式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擅长工程,而日本人精于工艺。这里面其实并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说,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怎样将主观、客观的思维进行融合,才能将创造的效率最大化,并登上创新的顶峰。
      
      中国人、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向来薄弱,以至于所谓的世界工厂变成一个众所周知的山寨国家。如果能多学习学习海外的创新方法论,相信一定会对各项民族产业形成良好的助益,并必将成为下一轮拉动内需的重要推动力。
      
      
      ---------------------------------------------
      http://www.leeforce.com
      
  •     隔了4年多终于读完了
  •     : F279.313/3077
  •     战略、战术各有不同。
  •     擅长工程,精于工艺
  •     案例不错,有些评说带有普遍成功学腔调。潜默知识的概念等同隐性知识,可能翻译者对于创新、知识管理的术语不大区分。
  •     企业哲学,企业家哲学,日本人传统的守破离,存在是为了什么,海德格尔,尊重人本身,单元生产,个体的创造性
  •     作为一名知识管理专业的硕士,野中郁次郎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他可是知识管理的奠基人之一。野中郁次郎提出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划分与知识创造螺旋为知识管理学科奠定了基础。这本书中给出的13个案例在以上两个理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知识创造的"场"这一概念,并以此阐述了日本公司的经验。可惜案例大多集中于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设计两个领域,更多的是描绘创新知识而较少涉及知识截存与知识分享。不过仍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企业的创新。
  •     能否说美国人长于战略,日本人长于战术?
  •     从中可以窥见到许多创新的方法
  •     人是种资源,企业的取向不同,运用方式也不同。
  •     大学时候上信管概论就了解到SECI,这本书可以看看
  •     为了求证书里的一个案例,把《千与千寻》又看了一遍。书中阐述当年吉卜力工作室宣传这部电影时是以千寻和无脸男的组合为重点,而非千寻和白龙的恋爱故事。摒弃大众习惯的宣传路线,藏着怎样的考量?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无脸男出场的次数仅次于千寻,这个答案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     3星半。案例集和《利润模式》之类比还是很有诚意的。只是部分结论流于表面,例如很多问题其实一个triz理论就能解决,但作者能得出十几个结论...
  •     顺着管理学的领域读下来:1. 用情景式方法挖掘目标愿景——与Yuval Noah Harari的故事概念不同——强调隐喻的手法,计划扩展阅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2. 因事设“组织场”;3. 承上启下式管理对中层的要求;4. 暗默化知识——通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下一本准备读《创造力》。
  •     nonaka 3rd 主要是案例,没仔细看。
  •     不喜欢日本人写作方式
  •     前有大前研一,后有野中郁次郎
  •     怎么说~叙述方法有些花哨,但是难得还有一些内容
  •     这是一本创新案例的案例集,尤其对创新过程中组织内部是如何的互动在社会学层面有比较细致的描写。创新不是拍脑袋,不是神附体,不是运气,它是非常多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是灵光一现,也是时间的果实。作者提出的螺旋上升式创新过程模型对于当下流行的“创新”、“创业”等主流话语鼓噪无疑有着祛魅、降温的意义。
  •     很赞的创新观念。
  •     佩服,展示了日本高科技企业探索和形成知识的过程,其严谨和严肃性让人肃然起敬,日本高科技企业的这种追求和探索心态,才是日本企业崛起和领先的基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