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风云》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 联想风云章节试读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216055550
作者:凌志军
页数:396页

《联想风云》的笔记-第224页


柳(传志)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是支持杨元庆的,比如不惜一切代价地建立分销体制,他就认为杨元庆是对的。再比如杨要求自己的属下拥有更好的收入,这一点柳传志也能答应,还转过头劝说老一代副总裁:“咱们现在只能让少数部队传皮鞋,大多数人还得穿草鞋。就是尽力支持杨元庆,因为他们要去大硬仗。”但是柳传志也希望杨能体验老一辈的苦衷,至少把库存产品造成的“烂账”兜起来,毫无疑问,这是维护公司利益的最佳选择,而且符合常情。(略)
杨是那种认死理的人,信奉公正的原则,而且没有一点弹性。他的部下都说他“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只要他认为有道理的事情,就坚定不移,即使遇到天大的阻力也不肯妥协,可是这样一来,就把自己和周围的关系搞得非常紧张。旧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新的冲突又来了,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激烈。(略)
说老实话,柳传志喜欢杨元庆的秉性,包括他的优点也包括他的缺点。联想公司这一老一新两个统帅,在很多地方都很想像:坚定,执著,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充满激情,常怀民族大义,又把公司的利益当做身家性命。如果说这两个人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年轻的杨怀庆刚性十足,没有一点弹性,从来不会想到,一种优秀品质如果被推向极端也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而柳传志确是一个“妥协的大师”。。。。他在顽强地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时,也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那些他不能改变的东西。然而还有最重要的,他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能够改变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
柳传志本人并不喜欢“妥协”这个词。又一次他和朋友谈起这个话题,说这两个字多了一些消极成分,而且常常迫使自己去做一些违心之事。事实上,他在员工面前更喜欢这样表达他的想法:“你想到墙的那边去,就一定要把墙打一个洞,人是过去了,可是墙被打破了。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沿着墙走一遍,找到门,从门里进去?”
柳传志又一次接受美国《财富》杂志的访问,承认他在企业管理上之用了百分之三十的经历,其余百分之七十要处理身边的一些事情。“牺牲一个人的率性自由,多些忍耐妥协,”他对那个满脸迷惑不解的美国记者说,“是为了和环境多谢润滑,多乘顺风,是企业在已经能够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之外不再另添麻烦。”
杨元庆和他的前辈们之间的种种争端,显著的证明了我们国家的行事准则中一个精妙之处。在大多数情况下,绝对公正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妥协和富有弹性才是更加重要。什么时候应当秉持公正,什么时候应当妥协,只有饱经风霜、富有智慧而又修炼到极致的人,才能把握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本书有几个关键人物的处理作为历史线索被追述总结,其中一个就是关于杨元庆。如何正确处理正直不阿和一定妥协,是那个年代以及今日中国一直一来要处理的关键内容。百折不挠和从容妥协或许不那么对立且排斥。联想和柳传志的生存发展,从80年代到今,都是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比较成功的。
* 原文部分均为手动输入。主要收录在P224-225两页。

《联想风云》的笔记-第344页

就像早期的联想必须学习如何对付屈辱、艰辛和失败一样,现在他们必须学习如何应对辉煌和成功。公司盲目的根源不在于执政者的年龄与经验,更多的是人性本身的弱点。激进、执着、急于扩大战果的新一代决策者,试图把联想微机的震撼性成功移植到每一个领域。可惜的是,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常常比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还要难,越是伟大的人越是如此。
全书最后十分之一的内容就是谈联想在新环境下对新项目投入所遇到的困难,包括本世纪初的互联网之冬,投资项目失误,公司裁员,价格之争,来自国际及本土同行的新一轮营销之争。

《联想风云》的笔记-第352页

就在郭为被手机生意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杨元庆意识到,他不得不放弃那个凝聚了无数心血、梦想、荣耀的联想商标。问题早就存在:联想的英文标识,“Legend——传奇”实在太好,在不少国家早被人家使用,以致它在国境之外的许多地方都不能注册。(略)
“既然好词都被人家用了,那就自己造一个好了。”她(李岚,形象推广部负责任)断然的说。
此后一段时间,她(李岚)开始和同伴们造词。公司以往的广告词都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凑起来的。就像李岚说的,“一点点接近,一点点加温,像煲汤似地。我们的行话叫'煲出来的'”。这一锅汤看来并不难煲,他们抽取了“Legend"中的前两个字母,再找出"novo"作为后缀,组成一个陌生而又新颖的单词“Lenovo”。
“它就是一个创造出来的字,”她对自己的老板解释说。"novo"是拉丁语的一个词根,它的意思是“创新”。杨元庆认为这样就可以把“创新的联想”当做新标识的内涵。(略)
2003年4月28日,覆盖全国十四年之久的"Legend"全都换成了"Lenovo联想",那个外方内圆如磁盘的图案也不见了。
Lenovo的源起。

《联想风云》的笔记-第274页


经过十年飞速发展,中国的微机拥有量已经超过一千万台, 但要说到国内的制造商,还没有哪一家达到了一百万台的水平。一想到这里,品牌推广部经理乔健立即激动起来。“我们要把这台电脑塑造成中华民族信息产业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她说,“赋予它神圣的色彩。”
广告策划人员立即着手制定计划。既然是“丰碑”,那就最好把他树立在中南海里,所以他们的第一个念头是“把第一百万台电脑献给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江泽民”。此后三个星期,他们竭尽全力,满怀激情,希望梦想能够变成现实。公司请中国科学院方面出面为他们打通联系,立即得到院长路甬祥和副院长严义埙的支持。严认定“此事意义较大”,明知国务院刚刚下发文件,领导干部一般不参加事务活动,还是希望能够“作为特例”请示中南海。于是柳传志给江泽民写信,热切表达愿望,路甬祥又给中央办公厅曾庆红写信,柳传志满心喜悦的回到家里,以为好消息不日可来。
联想发展几年除了在政策,资金,开拓市场,人员思想矛盾方面有过苦难的历程,他们在市场策划上的一些星火亮点或许是他们值得回忆的小甜蜜。虽然第100万台的获赠人最终是另有其人,但是整个策划和完成,对于这个企业和国家个人微机发展史上还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 原文部分均为手动输入。

《联想风云》的笔记-第167页

很多事情本身没有错不错的,就是看你的时间、地点、分寸,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有些事情摆在这个环境下是好事,摆在那个环境下就很糟。 你一定要把环境想清楚。(略)
我原来有一个误区:我如果不那样做,就不是我了。后来再想想,才觉得情况不是这样,其实你不需要改变你的性格,你只是要把环境分析的清楚一点,把事看得更明白,就有可能不至于把事情搞糟。
(以上的“我”均为孙宏斌)
在三年十个月的牢狱生活里,孙宏斌天天在想这件事,现在有机会与柳传志见面,忍不住娓娓道出,听上去像是道歉,又像倾诉。在一般人眼里,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场面。这两个人,一个才三十出头,一个已年过五十,曾经互相信赖,又分道扬镳。一个曾经为所欲为因而陷公司于危急之中,另一个毫不容情地将其递交法律审批。按照常情,这两个人即使不是反目成仇,也一定会白眼相向,但是只不过在一顿饭间,便已化干戈为玉帛,表面孙宏斌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柳传志一样拥有大智大勇。十年之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两个目标:开创顺驰公司并且成为京津地区房地产业的佼佼者;让法院撤销原判,宣布他的“罪行”可以免于刑事追究。其中这第一个目标,他在1994年3月与柳传志相见的时候,即已和盘托出。他说他想做房地产生意,还说他希望自己能站起来,把今后的路走好,所以想了结过去,重新开始。柳传志望着面前这个青年,觉得他“能在监狱里面挺过来,还能反思自己积极向上,很不简单”,不禁大起恻隐之心。 他说了一句话让孙宏斌当场振作起来,而且毕生难忘:
“你可以对别人说,柳传志是你的朋友”
这本书还一个看点就是柳传志和公司内外人事方面的管理纷争。他和孙宏斌这段前后恩怨,以及双方对这件事吸取的人事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而在与倪光南的事情上,这梁子始终就是因为单方面原因解不开了。他对杨元庆的看重和培养,是这个公司发展史上有关人事方面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原文部分均是手动敲入 167-168页内容

《联想风云》的笔记-第34页


他(柳传志)已经洞察自己的短处:在科学的领域里缺少专注和激情,也没有一鸣惊人的才干,比起计算机所里的许多人,比如倪光南和陈大有,要差许多。但是他明白自己又个长处与众不同,“有的人像一颗珍珠,”他有一次对朋友说,“有的人不是珍珠,不能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但他是一条线,能把珍珠串起来,做出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来。”他已经四十岁了,不可能再改变自己,但他深知自己的价值所在:“我想我就是那条线。”
珍珠和线的理论是柳传志最开始就有的一个思维意识。这个值得很多后辈理解学习。

《联想风云》的笔记-第98页

直到80年代初期,奖金制度卷土重来,让中国人的实际收入出现差距。奖金数额在开始的时候很少,获得者也是战战兢兢。比如联想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也即1985年1月,发给二十位员工每人三十元现金和一袋冻鸡腿,还相互关照不要声张,以免被别人知道引发事端。这大致反映了那时候人们对于奖金的心态。
此后几年奖金迅速增加,差别也在扩大,即使是同一机构之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收入。在经过柳传志批准的“公司经营奖金情况统计表”上,我们可以看到1989年员工提取奖金比例为“纯利X20%",其具体情况如下:
纯利润:一千六百八十万元
应提取奖励基金:三百六十万元
预计发放奖金数:一百七十万零六千二百元
人均奖金:五千四百九十二点四一元
这比1988年的三千二百三十五元大大提高,较之四年前的“三十元和一袋鸡腿”更是天壤之别。这件事情的本质是,让企业拥有了分配自己利润的权力,导致员工收入的浮动和隐蔽的部分渐渐扩张,已两倍于政府制度下的工资。毫无疑问,这是对传统利益格局的一个挑战,也让奖金成为当日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在政府工资制度和自由奖金制度构成的这架利益天平之上,轻重贵贱已经完全颠倒过来。没有人会把奖金额写在“工资条”上,所以奖金几乎都隐蔽在暗处而为政府不能控制,甚至完全游离在国家的金融体系之外,这是任何一种健康的经济循环体系所无法接受的。那些仍旧在传统体制下生活的人感到不平,由此引发政府的反击也就不可避免。而反击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课以重税。
在与“奖金税”的对抗中,柳传志落于下风。他是属于那种斗智不斗勇的人,明白这世道的许多事情并不在于一时一事的秉公周正,而在于维系大局的平衡,所以既然不能“智取”,那就认罚。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商业政策环境也是。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奖金制度在当时确会着实是一个触犯国家管理规定的一种操作。这个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成为了一些人攻击柳传志的“违法”事例。 好在他个人挺过来了,大的商业环境也往前进了一步。
* 原文部分均为手动输入。

《联想风云》的笔记-第34页


大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是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地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

联想和柳传志的企业人生就是一直在改造和适应环境中奔走。

《联想风云》的笔记-第267页

在1998年的这个春天,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新总理这些话背后的含义,但他们有一个直觉是对的:中南海北院在李鹏治下度过十年之后,又一个革新政府开张了。朱镕基召见柳传志,希望他能谈谈中国企业的问题。柳传志不客气地谈道,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不断变化,这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今天我们回过头看走过的路,会有高兴甚至自豪的感觉,而回忆当年面对风险的时候,每一次都是战战兢兢,甚至吓出大病。”柳传志对总理说,“在我们所冒的风险中有两类,一类是商业风险,一类是政策风险。在中国,不管是多好的人,只要你想办成企业,政策风险是非冒不可的。”企业经理遇到的“政策风险”,就像政府总理遇到“地雷阵”。 朱镕基希望知道“政策风险”是怎么回事。柳传志于是告诉他,当年中央政府心血来潮征收高额奖金税,自己如何偷逃税款又如何被处罚,事隔数月,政府便把这个税给取消了。
朱,柳二人对当时政策弊端体会定有相同认知。 联想的发展和职工奖酬分配,股权并购等多次受到政府 “关照”,能从政策缝隙和法的禁区线上幸存下来,非常艰辛,因而显得非凡。 这本书就是讲了很多发展中的“内外忧患”,有关技术,有关市场,有关资金,有关人事,所有企业生存发展的几类问题,都在这个企业里被非常特色的曲折演绎出来。
* 原文均为手动敲入。


 联想风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