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49573808
作者:张赞波
页数:404页

内容概要

北京电影学院出身的张赞波,名列栗宪庭电影基金名单上的年青一代,他的独立纪录片处女作由周云蓬作曲,他的另一部纪录片同题著作,被称为何伟《寻路中国》的“高速公路版”,并由马英九颁奖,还被蔡英文纳入私人书单在其Facebook上公布,是继野夫、钱理群等人后,第四位获得台北书展大奖的大陆作家。但这些年来坚持独立拍片,几乎没有收入。同获开卷好书奖的台湾作家骆以军给他留言:“赞波,太感动于你的片了。”而对获奖,他自己说,无论如何,书籍的功能在于被阅读,否则,还不如落在一位会认真阅读它的小贩手里。
张赞波,生于70年代,湖南邵阳人,2005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毕业。曾用笔名“北太西”写作影评、诗歌,后成立渐近线电影工作室,专事独立纪录电影创作,持续关注中国高速发展下的个体尊严与生存境遇。主要作品有《天降》(Falling from The Sky,2009),《恋曲》(A Song of Love, Maybe,2010),《有一种静叫庄严》(The Interceptor from My Hometown,2011),《红白蓝》(Red,White and Blue,2012)等。作品曾参加过国际国内数十个电影节(展),是当下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的中坚力量。2015年完成本书的同题纪录片《大路朝天》(The Road),入选第28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电影节长片主竞赛单元

书籍目录

【前言】 在湘西,我想拍一部“公路片”
【第一章】 中伙铺
路上的风景
道路上的古老村庄
项目部
【第二章】 留云寺
一座让路的古寺
“神”爱世人
无能为力的神祇
俗世与神界
【第三章】 老何和他的工友们
重庆来的挖桩人
老何一家的坏运气
“杯酒释恩仇”
本地帮和外地帮
坏运气轮到了老姜
【第四章】 中国式博弈
工地上演“黑帮电影”
中国式博弈
难以愈合的伤口
【第五章】 红歌与娱乐
一场异彩纷呈的红歌大赛
牌局与马戏
人人都爱“桥头堡”
【第六章】 共和国同龄人
被遗忘的老兵
没有硝烟的战场
“弯道超车”新时代
“公安”老朱和母狗小白
【第七章】 中国式关系
袁科长的一天
欧婆婆家的“飞来横石”
速度之恋
“工程关系学”
冤家亦朋友
【第八章】 被改变的村庄
“和谐拆迁”
水源“保卫战”
亡灵与神树
【第九章】 我的角色
初见高速公路
“你是站在什么立场的?”
“小机机”拍客的底层生活
分裂与纠结的纪录人生
【第十章】 重庆:巫山与巫溪
迎来送往的道路
老何的新人生
老姜的旧生活
古董商老何的荆棘路
迷失在崭新的古镇
【尾声】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后记】 直面生活的粗粝和厚重
【附录】 同题纪录片《大路朝天》提案获奖情况

作者简介

一条中国式道路的诞生记;一部发展时代的观照记与沉思录。
大湘西,千年驿道旁的一个古老村庄,林则徐和沈从文足迹洒落之地,一条新规划的高速公路正待破土动工,引来大拨以修路为业的外地人和钢铁机械。在危机四伏的的寒来暑往里,在矛盾丛生的现实境遇中,他们为这条昂贵的通衢大道付出劳力与心智,甚至献上尊严与生命。随着修路者的到来,平静的家园也风起云涌,古老村庄难逃发展浪潮的裹挟:田地征收,房屋拆迁,古树凋零,庙宇重建,山河巨变……而人心和道德也一再经受微妙而持久的冲击。修路者和当地人——两个不同群体的生活和命运因这条大路紧紧相连,彼此交织和冲撞,或喜或悲或苦或乐。
作者张赞波既是纪录电影导演又是作家,他耗时三年多“潜伏”在故乡的筑路工地上,近距离接触路桥公司职工、修路民工、包工头、工程监理、当地村民与基层官员,用摄像机和笔同时记录下一条高速公路的从无到有,生动讲述了一群公路建设者的人生故事,细致描绘了一个基层村庄被时代改变的境遇,客观呈现了一个行业内部的真相与秘密,深刻展现了国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光荣与代价。
本书繁体版一经亮相便成为台湾年度热门非虚构作品,获得2015年台北书展大奖“年度之书”、2014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好书奖之“十大中文创作”、2014年台湾《放映周报》“年度十大电影专书”、2014年度出版人“两岸议题选书”……马英九亲自向作者颁奖;蔡英文成为本书读者,将其列入私人书单公布;朱立伦邀请作者参加新北纪录片论坛。今在繁体字版基础上,《大路》简体字版增补数万字文字,首次披露数十幅纪实图片,构筑出一部更精彩的“纸上纪录片”。


 大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是说被禁了吗?怎么图书馆还有!事实与记录很好,底层被侮辱被遗忘却无法抗争的人,上帝视角与感情过溢不太喜欢,文笔也一般。里面工地外交部长孟总的女儿是秀智所在韩国女子团体的中国成员孟佳————世界是平的。
  •     为什么老是拿张赞波和何伟比呢?李安在十三邀里都说了"割自己的肉多么得痛苦"。
  •     故事并不新鲜,每天都在这片魔幻的土地上发生。文笔确实一般,可能对于纪录片导演影像的形式更有穿透力。无论如何,记录本身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虽然也许改变不了什么。期待纪录片
  •     文笔讲真有点一般,不过纪实类的也就将就看吧。
  •     2017年第15本。有时候我会因为用kindle看了很多免费书而窃喜,有时候我又会因为看了这样的好书没付钱而羞愧。
  •     有的书能买到却没有条目,有的书买不到条目却还在,有的书既买不到也没条目,只能借壳上市咯。
  •     张赞波在工地的流水日子。有社会人的关注,但没有与眼前的东西保持距离。隔靴搔痒的总结,不及一个真正搬砖的工人。毕竟经过的大路,有无数人经过。所行的道路,都埋有血肉。 #补记
  •     比想象中的触目惊心,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     有点像彼得海斯勒。巨细靡遗的记录。正好刚去过长沙,有点感觉。
  •     世界这么大
  •     勉强给三星,跟何伟的三部曲差着好几本出梁庄记,文笔一般且没读出什么新东西,如果你从小生活在北上广,不知道中国的乡镇是什么样子,看看也无妨~
  •     文笔一般,但书绝对有价值。路过一说有些评论能再刻薄些嘛。
  •     看过了,电子版的看看闲书也还不错
  •     有些事情,只有当你对它描述的时候你才会对它进行思考。
  •     在命运的朝天大路上,我们永远只能各走一边。虽然互相之间彼此对立,但又不得不共同向前。我们欣然享受这发展带来的成果,但是对于这发展所付出的代价,除非关乎我们自身利益的纠葛之外我们鲜有所知。不仅折服于作者的笔力,更折服于作者的人文关怀。这本书让我了解到除了发财暴富的故事,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充斥着更多的是它的对立面。
  •     作为在装饰公司做过IT屌丝青年的我,也无数次与项目部打交道,项目部有太多无以言说了。
  •     曾经的搬砖狗表示这书里面写的就是现实,真真切切,曾经在成渝客专,贵广高铁,成昆线改线工作过,对于现在这些工程的质量真的不敢恭维,偷工减料,相互包庇什么的司空见惯,为拆迁和当地人打架,为了工程款和施工队打架
  •     201707 匍匐,匍匐得更低。从这些“群像”中体现的感觉才是现在中国真正的精神气质。那些你所真正看重的,会成为你一生的道路
  •     可惜少了点深度
  •     可惜了
  •     我开始重视拍纪录片的人和纪实文学,文字不通过议论体现它的内涵,而是纪录本身,做到这样真是不容易啊!(虽然作者还是忍不住议论了)2015诺奖颁予纪实文学不无道理,想看《二手玫瑰》。
  •     一裘华丽的袍下爬满了虱子。一条路牵扯出的是很多不为人知的黑暗面,带着中国式的特色。虽很多人说张赞波在模仿何伟的《江城》,但他笔下的一切是实诚的,从国人的视觉来讲述这些事情,让人感觉更贴切。ps.该书的信息量还是蛮大的,难怪被视为林示书了,怪可惜的,其实这本书真的应该让更多人的看到,且不说对与错,至少能从中学会一些反思。
  •     很好的选材,涉及的面也比较广,但是感觉少了点东西。
  •     真实,但叙事风格还不够真正的非虚构,离何伟的水平还是有距离。 当然,真实的内容本身已经让人不寒而栗了。
  •     真实,感性,不滥情,不偏激,心怀悲切地记述下这些不公和伤害。
  •     写的平凡易读,书中的故事在生活中也常常能听到,像施工队的偷工减料、与老百姓的纠纷、赔偿、拖欠民工工资、施工场地的暴力事件、政府部门的受贿等等。书里记录的很真实,很庆幸能读到这种好书。
  •     纸书是买不到了,想点办法可以看电子书。就像封面设计带来的醒目冲突,书里对简单枯燥的工地生活的描述,暗藏着躁动,这躁动来自侵入者和“原住民”,来自各利益方。建设即破坏,除了纪录,旁观者少了很多本可以深入的参与和讨论。
  •     被禁了…hin不和谐啊!影响hin不好啊!…我只是批判的阅读了一下
  •     七分入四星。冲着“禁书”开的,其实没多敏感,或许因为理想国常在河边走,这本不小心湿了鞋而已吧。社科类的东西果然非我杯茶,看得很累。温州动车事件的提及,孟总女儿是韩国女子组合的成员(特意去查了下还蛮有名气的呢),导演上豆瓣来查有多少人看过自己的片子,这一切都很魔幻啊。想看《大路朝天》
  •     行云流水,是真好;唯独写到自己的时候,比较一般。
  •     我只看过纪录片60分钟那个版本,张赞波表示那个版本不是他剪的,不认可。确实,照书里的条理逻辑来看,比那版纪录片要好很多。不过我也没有看到张剪的版本,是个遗憾。
  •     书被下架了,只是写了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背后交易,到底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讲。关注了作者微博,其实作者的愤青心态我并不欣赏,不过和书的好坏无关,我有收藏
  •     无话可说
  •     想起了«寻路中国»,后记让我想起了我男神。
  •     感觉没有被禁的必要,而且观察和文笔在同类作品中也算不上出色。是不是看纪录片会更有感觉?
  •     语句直接,让人顿感真实。好想看纪录片。 到底这本书是现实主义还是现实魔幻主义? 我认为是现实主义。 作者为自己不是记者,不是中央的纪录片导演而感叹。 正所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     心智探奇
  •     作者主观好恶过分明显了。
  •     如果一直是处在有单位、或者生活比较单一环境中的人们,可能很难了解到一条大路修建过程中底层生命与各环节人们之间的博弈,恰好这本书活生生的翻开了这真实的一页,少了一些小说中过于苦难的情节,多了平实描述的各方观点,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粉墨登场真实的扮演与描述着自己普通的生活与未来。(本着找纪录片的时候发现这本书,而其中理想国的背景让我对这套丛书有了更高的敬意。)
  •     高中生作文水平,词不达意。如果在叙事上更客观些,文笔更精炼一点,我不介意偶尔重读一下。内容还是值得发掘。
  •     很好的文笔,真实的记录
  •     还没有读完,我的期待就被书中满满的嘲讽语气与知识分子的优越感消磨殆尽,作者显然没有完全进入工人们的世界。本以为是一本平视世间的纪实作品,然而不过是俯视底层的揣测。丰富的细节是好的,但这并不能告诉我们什么。
  •     讀來心痛
  •     纪录片应该好看多了吧,和江城比都是记录叙事都不好看,但太刻意
  •     感动与震撼,谢谢张老师!
  •     这是本禁书,很偶然才买到。看完这本书,觉得有句话从古至今都正确“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本书描写被巨大的发展力量裹挟之下的一个个普通人的酸甜苦辣。他们就是一些我们身边的人,也许是我们的亲人,朋友,也许是扫马路的清洁工,收废品的老者,也许就是你和我。
  •     很有意思,带了点人类学田野的味道,又有纪录片导演的视角,看的期间刚巧看了纪录片的放映,人物真是鲜活,作者也去了,是个有趣的人。
  •     在一个并不尊重个体权益和尊严的畸形社会里,并没有幸存者。施害者和受害者往往走在同一条大路上。
  •     至少打个满分吧 张赞波写了一些没人关注的事 下的心血多 感触都是实实在在的。值。
  •     半个月前看完的。刚好是从工地离职一年之后。文字带着文人的高高在上却又想与工人打成一片的尴尬。讲的东西在工地待过的人都懂,没有任何新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