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图书 > 小說 > 蚱蜢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07-6-15
ISBN:9789866954665
作者:伊坂幸太郎
页数:384页

生和死的理由

我服了!有些好书,看得时候总想一下子知道结局,忍不住留过夜.那样的书通常我会打上极力推荐的标号.但是,忽然之间,在面前出现了伊坂幸太郎这样的作者.读伊坂作品的感觉居然完全相反,不夸张地说,那是一种生怕一下子就读完了,非要一点一点,咬文嚼字,十目方才一行的感觉.并且,自己对于有些作者,是欣赏;有一些,是对味的茶,因而喜欢;而伊坂,是不管别人怎样看,自己都会毫不犹豫得道:"我就是崇拜这个isaka".我想,对于一个喜爱读推理小说的读者如我,难言传统纯正意味的推理小说甚至长得几乎不像推理小说的伊坂的作品,尽然会给我带来这样大的幸福,首先,要感谢有推理小说这样的小说类型,其次要感谢日本的推理小说如此发达迅猛,最终要感谢独步文化的大力引进,让我一步一步找到了现时现刻,可能也会是将来很长时间内鼓舞自己前行的“圣经”。读完《蚱蜢》,难以一鼓作气的再投入到下一部其它作品,要让此时此刻的兴奋激动随时间散去些,才可以安心的去找下一本书来读。否则,对于那些暂时都难以带给我美好感觉的作者来说,是为不敬。其实,独步出版的这五本作品,短篇连作集《孩子们》和《死神的精确度》对我而言可能稍微的欠些力度之外,《奥杜邦的祈祷》《重力小丑》与这一部《蚱蜢》,实在是难以区分高下的令我爱不释手。三部看似取角完全不同的作品,透露出的是浓厚的伊坂风格——快速的节奏、绝妙的对答、看似无厘头却又逻辑感十足的内心活动、性格鲜明的角色、一波三折的故事、隐于全书各处看似微不足道在关键时却起扭转局面甚至成就传奇作用的伏笔,还有那好不晦涩浅显易懂的人生哲思——读者丝毫不用担心伊坂的作品会有人捉刀,因为如果对味,他的作品看一本就绝不会忘掉,他用“不曾明说”的方式说出了久久在你心间困扰不已的生命谜题。“老天爷,我该怎么办?”上空一声巨响:“自己想!”这是《重力小丑》里的经典台词,到了《蚱蜢》里,我们看到更多虽然不是晴天霹雳,但却在全文不断出现的“自己想”。《蚱蜢》中的铃木、鲸、蝉、岩西(螳螂)、槿(这个人很像樱),每一个角色交替登场,演绎自己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面临的困境。这一点,又让我想到了杜琪峰的电影《PTU 特种部队》或者《黑社会》——在一桩事件中,导演忠实于表现事件发生时牵涉进来的每个角色以自身立场而决定的行动,而不将焦点聚集在某一个角色身上而削弱其余,于是我们看到,由于立场的不同,无论是面临死亡的、制造死亡的、或者意图复仇却阴差阳错牵涉到事件中来的,各自被真是的摄像下来并且放大了。这本来是一个比较简单却比较惊险的故事,由于其中角色寻找各自的出口(或者说生的意义)而带来的矛盾冲突被戏剧性的串在一起,碰撞出火花。无论是铃木、鲸还是蝉,都是有“不那样做就活不下去,所以必须去做”的领悟,然而,当具备了那样的执念,连杀人都没有什么大不了——反正是他们自己要死的(鲸词);反正人总是要死的(蝉词);那么也只好这样了(铃木词);那个时候,书中的三个主要角色真的是在“活着”吗?与《死神的精确度》迥然不同的以死神为主角,《蚱蜢》中的三人都是带来死亡或者因为想要报仇而客观上成为邪恶集团帮凶的非正常人,伊坂却没有因为这而流露出主观上的谴责,而是让三个角色以自己的内心交战来解答生死问题。“世上哪有不残忍的事?人一出生就注定要死,光这件事就够残忍了”,每一个被蝉杀死的人,每一个被鲸逼死的人,他们走向死亡之前反而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对死的期待,一种豁然的感觉。是不是,只有到死前那刻,才并不显得残忍呢?仿佛,在这个时候《蚱蜢》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无力的消极的悲观色彩。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伊坂,伊坂是不会让读者沉沦于这样的灰色心境中的,于是我们看到最后铃木萌生死志时妻子的那一句“为什么我非得想死不可呢”看到一群狗的争食广告就想到“我也要工作、我也要活下去”时,似乎那么简单的,伊坂又给了我们理由,——就是这样而已。原来该找理由的是死,而不是生啊。

三线交差的火花

《蚱蜢》这本书中伊坂又构建了一个近于现实的超现实世界,主线为千金集团无恶不做寺原的儿子被人杀害,铃木为了查出凶手而跟踪别人,同时展开的两条主线还有蝉、鲸,这些都是为了以后做的铺垫。铃木、蝉、鲸三个主角之间的互动,就像一张地图的道路一样,三个人走的路线时而交错、时而平行,时而重叠,不时产生戏剧效果故事的节奏,伊坂把握节奏非常好,有张有弛,前半部分有点平淡却丝毫没有一点废话,到故事的后面却产生了白热化,让人喘不过气来,三人的相遇,不断发生的巧合,独特的接力赛写法,伏笔的互相联系让故事迸发出激烈的火花。铃木、蝉、鲸,每个人都有不得不做的事。潜入千金集团为亡妻报仇的铃木,不愿意做岩西傀儡渴望自由的蝉,逼人自杀的鲸,为了目标而杀人,即使其他人会有什么下场都不在乎,这种程度竟然达到一种使命感,《蚱蜢》里的每个人的存在都很可悲,总逃不出成长岁月中的挫折,这样的阴影影响着自己未来,就像故事里的杀手逃离现实很可悲面对现实却有是无止境的战争,难道每个人都只能死来结束吗。“其实每个人都想死”鲸说,这是对决,清算。这种执念的想法入侵着头脑,反而觉得杀人是很正常的事,这才是真正的悲哀。作者是在讲述不同角度的悲哀人生。而铃木,带着亡妻的信念,终于找到了自己坚持:“不工作不行,我也得活下去”。这本《蚱蜢》里有许多独特之处,这要拜赐于伊坂的流水般文字与语言和丰富的想象:1,死亡的华丽:死亡是件可怕的事,没有几个喜欢去看死亡和车祸,而伊坂用自己独特的文字把车祸事件描写的这么华丽,用来比作交响乐团结束后,众人往屏凝神,场内一片寂静之后突然发叫。2。现实中的阻力感:在铃木追凶手时,在泛滥的河川中仿佛只有他审处的地方风平浪静;有一种透明沉静特制(超现实描写),有人踢到铃木的右脚踝,一阵剧痛却不能停下脚步,不清楚自己的脚步是踉跄还是追逐。这段作者给读者以现实的压力,就如读者自己身处沼泽逆流而上一般。3。惯用的电影手法:鲸在地铁看到幽灵,画面变模糊、褪色的画面,这在电影中是常用的,伊坂把电影式的画面描写了出来。跟之后的铃木考虑自己处境时想象有一亮汽车撞入屋里,只有电影才表现出来的画面。4:标志性语言:就如同金色梦乡里的“森林的声音”“一点都不摇滚”一样,《蚱蜢》里也有标志性语言,而且多次出现。“你说的没错,也只能做了呀”“少蠢了~”这些话也成为了本书对剧情有很大影响的关键词。5:幽默感:在铃木身边发生的幽默最多,因为他进入了一个超现实的家庭,之前也有很奇怪的女上司比与子,腼腆的孝次郎、直来直往的健次郎,每个人都很奇怪,而最奇怪的就是自己。他连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都不知道。6:呼吸的奇妙伊坂最擅长探索和发现,最后也会用到自己作品中加以想象来写出。蝉沉默地俯视容器里的蛤蜊,看见气泡一各个浮上水面。是蛤蜊在呼吸。它们无声的张开壳,吸气、吐气。看着蛤蜊吐沙是蝉最幸福的时刻。如果人也像蛤俐呼吸的时刻能看到气泡或烟雾,是不是更有活着的真实感呢?7:温馨感人的画面伊坂的作品中,总是缺少不了温馨感人的场面,《重力小丑》里泉水一家,以及《金色梦乡》里所有帮助青柳的人都让人感到一阵温暖。《蚱蜢》里铃木与相差20岁的健次郎一边踢着足球,一边互相说对方“少蠢了”,想象着如果是自己孩子该多好。8:角色的张力伊坂笔下的角色总是很有张力,又不乏巧妙的比喻,让人很难忘记。3个主角各有特点,后面登场的人物个性也很出色猎犬、拷问专家、竟然连触手也出现了,让我想起了《奥杜邦》里的兔女郎。宅男们又敏感了。9:一些联动伊坂的小说总缺少不了联动,像看完《金色梦乡》后我找来了披头士的歌曲听,读完奥杜邦我想研究《鸟类圣经》,《重力小丑》之后又想去看尚卢高达的电影。《蚱蜢》读完以后很想读《罪与罚》。读伊坂的书不用在乎诡计,却能看到无数小的伏笔互相联系所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在读的过程中,是有种略舍不得看完的感觉,这种感觉原因在于伊坂巧妙如韵律般的文字,不时出现的搞笑场面,即使看几页也会觉得很充实,让人认为能读到这本书就算没有读完已经没有遗憾了。本作的结局算不上惊人,最后的逆转有点平淡、有点温馨、有点荒唐和搞笑,有点让人怀念、然后发人深省,这才是伊坂独有的风格。

焕然一新的感觉

这是我第一次看伊坂幸太郎的书,所以说是“焕然一新的感觉”。要问原因的话还是因为这本书要改成TOMA主演的电影上映我才买了小说。在前面,我不得不吐槽一下这本书的中译名和封面,好low啊,感觉很一般,给我一种我在看随便从路边摊买来的“5角钱一麻袋”的书的感觉。“蚱蜢”高端又大气,日本版封面也给人一种寥廓、荒凉的感觉。不过好像是在豆瓣问答区看见与我相似的问题,为什么中译名不用“蚱蜢”?我觉得回答的很有道理,是因为“蚱蜢”一看就是讲关于昆虫的书嘛,谁会猜到是讲关于杀手的故事?取这个名字多半也不好卖。读完本书之后再来看这个中译名“杀手界”,也觉得译者(是译者取的吗?)还是比较良心,取了一个既与人物职业有关又在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于“杀手还有业界”的话题有关的书名。接下来是各个人物以及他们的代号。槿,在新华字典上的解释是“木槿,落叶灌木…”堇,在新华字典上的解释是“①堇草,草本植物…②紫堇,草本植物…”有趣的是这两个以某种植物为代号的人物都在最后活了下来,他们两个真的没有什么联系吗?名字读音都一样,“槿”只是比“堇”多了一个“木”字(说的就像槿的能力更强一样 笑)仅此而已的区别吗?作者在前半部分描写这奇怪的一家人时,有时候连我不禁也要和铃木一起怀疑槿真的是推手吗?但中文版书的封底又简介着“槿,推手,擅长突然出手,将人推到车轮下”让我又坚信槿就是推手(所以以后这种书,能不有这种简介吗?我的阅读刺激感都减少了好多 笑)看前一部分时,没怎么关注“剧团”这个内容,结果后面堇以及两个孩子都来自那里,好,剧情就这么完美连接上了。其实我愿意相信健太郎和孝次郎是有血缘关系的,两个孩子好萌啊,一个是足球健将,一个是昆虫迷,当铃木得知这“一家人”都在玩他时,两个小孩子的表现完全是一副很爱恶作剧的样子。比起槿和堇,令我印象更深的是蝉和鲸。我还是第一次看这种一本书有多人视角的,挺喜欢伊坂讲故事的风格。各个人物不同的思想,虽然是不同视角,但又是用这种方式将故事连接起来,没有拖拉的一个故事情节多个视角,(赞)(有的话,也是几行就写完,因为最近看了Begin Again,里面的一个情节多个视角让我觉得有点拖拉,所以不是太喜欢)蝉,就如他的名字让人想到蝉一样,是一个很聒噪的人,但又有一点单纯,好像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问我想起了什么,大概就是在书中桃说的芭蕉写过的那句俳句了吧:“恬静一何极,蝉声入岩隙” 其实,书中说过“蝉和岩西都在里面(这句话)出现了”,我想会不会“岩西”这个名字就真的是从这里面取得呢?(笑) 是不是蝉在中途决定去找推手的情节,也像是这蝉声一样,突如其来呢?其实俳句这个东西还是有次我们班上的学霸介绍木心先生的时候提到的,因为木心也写俳句。我找到了原文:閑かさや岩にしみいる蝉の声。其实不太喜欢关于诗歌、俳句之类的翻译,曾在一本书上看见这样一句话:“弗罗斯特说: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最好电视剧、电影、书也是,虽然不会日语,但也希望在学会日语之后,用不同的感觉再去读。我们班有个同学很喜欢三岛由纪夫,我问他怎么看,他说拿时常拿翻译器看,因为比人翻译的好,虽说有一点夸张,但不无他自己的道理。),因为在找到这句话的下面有两个版本的中文翻译,加上书中这一种,已是三种,三种我读出了不同的味道(囧)我在猜想,伊坂会不会是因为看见了这句俳句之后,突然就(仔细思考琢磨后)有了那样一个杀人像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的蝉(看书中描写的蝉的刀子在人的身体里游动时,我能清晰地想象出那个画面,伊坂的细节描写赞),那样一个害怕成为岩西手中的木偶的蝉,那样一个年轻又有活力的蝉,那样一个看似头脑简单,想杀了推手就会摆脱岩西木偶线的蝉。或许是他的年轻,蝉在之前杀人时,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女人,都并没有在意或是说没有负罪感,但在看见鲸的眼睛之后,所有的那些以前从未有过的负罪感喷涌而来。这是伊坂第一次正面描写人与鲸对视之后的感觉,这个第一次给了蝉。那么当我们人类真的和鲸对视(?)或是看见鲸的时候会不会想到自杀呢?伊坂是有这样的想法吗?突然现在觉得不好评价蝉,大概评价都是这样的吧。如果伊坂只写铃木的视角,那么或许我们对蝉的看法会不一样。我一直觉得有趣的是,比如书中写的再坏的人,只要作者写了后记、番外之类的东西,读者就会对这个人物有改观,果然是了解的越多,就越不好评价吗?又觉得,就算蝉这次不作si,但总会有那么一次他会有结局,然后奔向死亡。这样一想,虽然私心不想蝉死的我,还是放下了。鲸,体型庞大。有点喜欢鲸这个人物,又觉得他有一点zuo,只看《罪与罚》(我没有看过),突然又想到了很久之前在国内我很喜欢的推理杂志《推理世界》上有一篇叫做《杀手4》(我就说这本书的名字有点大街化了嘛,这个也有“杀手”二字)的文章,来感受一下这篇小说的人物名:海、幻、惊蛰、父,(所以这年头,当杀手的,名字都得取得炫酷一点,最好还让听者一听就知道自己的特点?)这篇当时看得我云里雾里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到了这个。鲸能看见亡灵我觉得是很正常的剧情可以理解,其实鲸在做了“清理”之后又能看什么呢?找一份正当的工作?还是鲸早就做好了奔向死亡的准备?但鲸的眼睛,我就不能接受了,好好地现实风格,怎么一读到鲸的眼睛我就觉得在看科幻小说了。鲸的眼睛是有多厉害啊,我想鲸应该是经历过什么吧,“这双用来让人自杀的眼睛”。岩西,应该在这本书里面充当的是丑角吧?有岩西的地方就有杰克·克里斯宾,“守时即守身”我都学会了。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蝉不是他的木偶。那么就是蝉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压力咯?铃木不像是主角,更像是把这几个更有色彩的人物串起来的线。(TOMA演的话,遇到的困难就大了,因为要去饰演一个普通人 来自贴吧的吐槽)铃木对亡妻的爱我赞赏,但他为了接近寺原而卖假药给别人,到底应不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在情理之中又在法律之外。又想到一句以前看《间之楔》评论时看见的一句话:爱从不把法律作为前提,它具有影响法律制订和破坏法律的力量,无数爱的悲剧就因此而生,在文学作品中更是如此(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有《红字》、《神曲》、《荆棘鸟》等)。铃木和槿之间关于“蚱蜢”的对话,关于“生命与便利”的对话……(外出看书的时候没有带摘抄本,现在想来有点可惜啊)我要拜读伊坂其它的作品,我已屯好《疾风号》。

这些杀手不太冷……

伊坂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之一,但是他的小说的读后感我写的却不多。其中之一的原因是我看他大部分的作品之时还不曾有现在这种每看完一本书就要写篇读后感的想法。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伊坂的作品里所承载的东西太多了,想要表现的东西也太多了,好像我这种语言贫瘠、理解能力有限的人对他的作品往往无法把握。虽然有上述的原因,但是既然定下了看完一本书都要写篇读后感的计划,那么也不好轻易就坏了规矩,所以不管好坏,还是简单说说看完本书的感觉吧。在看本书之前,曾有不少朋友说本书是在他们心目中伊坂最好的作品。因为之前看《LL》时也曾有很多人如此评价和推荐过《LL》,而《LL》又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因此一贯相信朋友推荐的我在看本书时,可以说是满怀期待的。不同性格和能力的人物(杀手),不同角度的叙述,不同的人物的或悲惨或沉痛的过去。书看了一半,我就隐约嗅到了一丝神作的感觉,我觉得这本书应该至少会和《LL》不相上下。随着剧情的发展,这种感觉更加深入,而且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也开始随着书中几个主人公的命运提心吊胆,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这种感觉是在之前看伊坂的作品时都不曾有过的。故事顺利的进展到了最后,就如同伊坂之前的作品一样,也是伊坂的特色之一,书中所有的伏笔和人物交织到了一起,故事进入了结局。书看完了,感觉却有些怪怪的,完全没有了之前神作的感觉。回顾整本书的过程,一直很吸引人很流畅,为什么到了最后会有这种感觉呢?想了好久,我终于想通了,就是因为结局。本书的结局相对于伊坂的大部分大团圆结局的作品来说非常的不圆满,虽然书中两个身为杀手的坏人死了,但是相信每个看过本书的读者都会被这两个‘家伙’的性格魅力所吸引,发自内心的不希望他们死。也正是因为伊坂推翻了大家心目中想要的结局,所以这本书才在最后让我的感觉一落千丈(有些夸张,不过一落几米还是有的),因此对本书的评分也从五星掉到了四星。本书的主人公都是杀手,而且是那种只要接了任务收了钱,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都会痛下杀手的坏人。但是就是这些坏人,却让读者深深的被他们的性格魅力所吸引,虽然他们是坏人,但是读者却怎么也恨不起来他们,相反却还爱得他们要死。我想这就是伊坂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功之处吧。最近听闻伊坂有要写本书续集的打算,虽然感觉本书的故事发展到了最后已经无法再继续写下去了(毕竟好几个有魅力的坏人都死了),但是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满心期待的,一是因为好看的故事永远不想让他完结的心理在作祟,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在伊坂这个天才的笔下,看似已成定局的结局,也许会在他奇思妙想之下峰回路转也说不定!

《蚱蜢》——生死的力量

《蚱蜢》这本书和伊坂一贯的风格倒是不太搭调,从一开始就极度渲染生与死的极限环境,相比之下,治愈的成分就少了一些。伊坂的小说,很有一股电影剧本的感觉,常常用多线叙述的方法来推进情节。但又不同于好莱坞流行的大片,伊坂的小说恐怕不适合用来消磨时间,而是值得细细品味,反复思索。我相信伊坂的味道就是如此,你或许会觉得混乱,会觉得奇怪,但静下心来仔细思量一番,还是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死亡,而不是生存。所以伊坂风格的变化就在于此,一贯以来他都强调生活的意义,从《奥杜邦的祈祷》一直到《金色梦乡》,“活着才是最生猛的反击。”那么伊坂一反常态演绎死亡的《蚱蜢》,究竟是怎么讨论死亡的?三线叙述的方式,鲸、铃木、蝉,三种不同的人生却在书中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一开始伊坂就开宗明义地讲了,铃木要为死去的妻子报仇,蝉是渴望独立的杀手,而鲸是想要摆脱过去的杀手。三个人都与杀戮和死亡有关,而把三个人牵涉在一起的,则是公司老板的儿子——寺原长男——意外车祸身亡的事件。仇人虽然死了,但报仇的并不是自己,对铃木来说,这绝对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场景,甘愿做卧底,隐忍这么久,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目标却消失了,似乎自己的行为都失去了意义——亦即生活的意义。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是不是就要去死呢?书中说:“每个人其实都想死。”那么,让我们活下去的动力何在?每个人都有想法、抱负、希望或者仇恨,这些是支持我们活下去的动力。不过,这些因素都和别人相关,亦即人其实是社会性的动物,渴望扬名立万,实则是想生活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而渴望默默无闻,则是希望别人不来注意自己。希望大多需要别人的协助,而仇恨也往往可能针对某些人。人是为别人而活着的,《金色梦乡》当中的青柳雅春,身上承载的是青春的希望,所以他不能死而必须活下去,这样关心他的人才能从他还活着的消息中享受青春依然存在的快乐感。铃木的意志瞬间崩溃,然后又重新树立目标,找出推手,让自己的信念再次支撑起了生活的意义。而对鲸来说,他面临的则是死亡的反馈。他亲手送了很多人去地狱,然后这些人的亡灵却从地狱中复生,反倒困扰他这个生者。他一直渴望的对决,与其说是清算过去,倒不如说是和那些冤魂再次交锋,其实吧,那些冤魂还活着的时候,无法和胜过鲸的力量,但他们死去之后,却可以让鲸一直困扰。有时候死的力量比生更强大吗?那么,蝉面临的又是怎样的困境?身为杀手的命运,却一直是被别人操纵的棋子,对他而言,这种生活无疑是行尸走肉,所以他才想努力活出自我,重新给生活赋予自己的印记。三人的生活因为寺原长男的死而联系到一起,而他们要经历的,同样是生与死的考验。可是铃木努力想寻找的是活着的意义,鲸努力想摆脱的是过去亡灵的困扰,而蝉想追求的则是自我的价值。可是,三人的追求碰撞在一起,各人的命运就只能在生与死当中摇摆。活着似乎没什么意义,死亡也不是一了百了,君不见多少死去的人可以影响现在人的生活?这三人都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只要他们不拘泥于生死。可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恐惧死亡恐怕是没有真正看透生与死的意义,也许正如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

也只能随波逐流

不知怎的 这本书我有些迟迟读不进去有关杀手 最初让我目眩神驰的故事们来自九把刀 那些故事里的许多让我满脑的热血 许多也让我流下眼泪 但是翻完这本伊坂的杀手书 我却没有类似的感动 伊坂大概也不想让人感动吧 这是一种灰蒙蒙的感觉杀手的世界大概就是这种灰 重叠黑色与白色的压迫感 有谁见过杀手呢 这个族群只是出现在传说里 在荧幕上总是一副超然世外的样子 冷静的扣动扳机 到了作家们的笔下 就被天马行空的加上了诸多性格 诸多杀人方式 九把刀写的杀手很有乐趣 现在再一想 那些杀手似乎是他构建异想世界的棋子 只是属于异想 而到了伊坂这里 杀手似乎变得平淡无奇了 却又有某种现实的生命力或者说 他们虽然是主角 但却都是小人物 是想要抵抗命运的单独的个体善于使刀 善于灭门的蝉(这个设定平凡到爆) 从不动手 逼别人自杀的鲸(这个还算有趣)把别人推到马路上来杀人的推手槿(这个杀人方式怪怪的) 还有一心要为妻子报仇的铃木 他们围绕着铃木仇人的死 还有某个议员 展开了一首事关生死又超脱生死的谐谑曲他们一方面在找寻目标完成自己的本职 另一方面却又在思索和寻求挣脱(除了槿)蝉觉得自己是联络人手下的提线木偶 他想以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能干大事 鲸逼死了很多人 那些亡魂不断出现在他面前 他想要清算自己的罪恶感 铃木则是跌跌撞撞的在亡妻的絮语里 在用力的努力着 他们三个 事实上都是在找所谓活着的意义这件事这个对于杀手来说应该很沉重的主题在伊坂轻快的口吻里让我觉得有一丝不协调 到这里往前回想情节 伊坂在对话里依然加入了大量深入浅出的说理 不过我脑海里却有一种喧闹感 这几个人太聒噪了 聒噪的不像是攫取人命的家伙 杀手不应当是沉默寡言的人么 还有亡灵和预言者的出现 也让我不太满意 让我觉得不真实 不过这是伊坂的领地 他这么设定 只能这么听他的了这本书名叫蚱蜢 好像似乎应该是蝗虫吧 人类像蝗虫一样聚集在一起 也像蝗虫一样在聚集状态下发生转变 变成有害的凶暴的飞蝗 槿似乎是这样说的 于是东京这座拥挤都市就成了变异的基地 凶残和恶意滋生 为了达到目的 为了私欲 因而杀手这种群类有了生存的缝隙 在波涛汹涌的大环境里想要达到内心的平和 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于是鲸才有每个人都想死的说法 他能用眼神带给人绝望 在这种情况下 跳脱出人潮而独立存在的杀手 反而可以更加迅捷的接近内心的本质 他们是单独的个体 他们杀人 但是本身似乎无害 即使是这样 他们也逃不开命运 因为伊坂把他们安排到了一起 他们在所谓杀手业界这个小环境里类聚 在这个小小的故事里相互碰撞 展开飞蝗的翅膀 最后被放进神的食谱吃掉(除了槿 还有铃木这种滥好人 铃木的生存观我很喜欢 他是正常人 我喜欢这种伊坂风的正常人)是这样的吧或许只有像蛤蜊那样吞吐气泡的确认活着 才是最真实的活着

此作比较一般~

此作我觉得至今为止在伊坂的小说中属于最没有意思的一本,他还是不太适合这样氛围和题材。在《奥杜邦的祈祷》里,感觉伊坂已经发挥了90%以上的才气,以后的写作基调就此定型很难超越,他还是比较适合写荒诞的故事,或者说是年青人的故事,但在此作中,我看不到多少闪光点和他以往的优势……


 蚱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