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文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的理论 > 法律与文学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
ISBN:9787562020745
作者:理查德.A.波斯纳
页数:580页

章节摘录

书摘                                 书     摘    格雷斯汗最为著名的小说《律师事务所》(The Firm)(1991年)比《当事人》更为紧张、更加机智、更加引人人胜。但是小说的主线基本一样。无辜的人——这次是一家律师事务所中的一位律师一受到联邦调查局和黑帮的追杀,最后与联邦调查局达成了一个协议,(连同从黑帮那里偷来的东西)让他和家人能够安全地享用800万美元。米奇·麦克迪尔(Mitch McDeere)是一个刚出哈佛法学院校门的优秀毕业生,他被一家孟菲斯的小规模的、谨慎小心的律师事务所雇用了,出人意料的是,这家律师事务所付给他的是全国最高的工资、最好的福利待遇。我们开始时认为这只是一个与律师事务所签订的普通浮士德契约:你会对钱上瘾,并且不意识到,作为对价,你必须为枯燥无趣的项目累死累活,而且你的婚姻会破裂,因为你从不回家。我们很快就发现这里还包含着比这还要险恶的事情:这家律师事务所为一个芝加哥黑帮拥有(小说极大地夸张了这个黑帮的力量),职责是把黑帮从非法企业中赚来的钱洗干净。律师事务所也有合法的客户,这是为了制造一个受人尊重的门面。新来的律师只为这些合法客户的事情工作,但几年以后这个的高收入上瘾了。律师事务所只雇用已婚、家庭背景贫穷的年轻男性,并且鼓励他们生孩子——这样他们辞职就会负担不起费用。我们的主人公也因为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违法的事情而沦落。没有人从这家律师事务所辞职,所有试图辞职的人都死于幕后导演的事故,一共有5个人因此死于非命。联邦调查局找到米奇,告诉了他真实的情况,请他作联邦调查局的秘密内线。他同意了,部分原因是因为联邦调查局说,如果他不合作,那么一旦收集到足以摧毁律师事务所的证据就会起诉他,但是,他像马克一样并不信任联邦调查局。这种不信任后来得到了证实:联邦调查局的一个高官是内奸,他通知黑帮说米奇在为联邦调查局工作。    《律师事务所》可以当作对专业人士的贪婪和缺乏道德感的讽喻来读,但是把它作为吸引人的消遣读物来读效果更好。它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粗线勾勒的好人——全都来自下层社会或者中产阶级下层,比如米奇的哥哥是一个被判谋杀未遂的犯人,小说结尾时米奇和妻子虎口脱险——和坏人、电影般快速的节奏以及封面上凸出的字体,这一切都说明这部小说针对的是最低层的文学口味。《律师事务所》所触及到的今天法律职业面临的问题——律师的数量是不是过多,他们的道德水准是不是过低,他们的收入是不是过高,以及年轻律师的工作条件是不是过于具有剥削性,尽管他们的收入很高——都很难,这部小说也未能阐明。真正全神贯注阅读这部小说的人不大可能对法律职业管理中的事项有很大的影响力,而那些受过高层次教育并具有影响力的人阅读它——他们中很多人都会去读它——只是在手头没有电视机的情况下作休息大脑之用而已。    如果你把像《虚荣的篝火》和《他自己的狂欢》这样老道的现代小说的法律描写同格雷斯汗的大众(也是平民主义的)小说中的法律描写进行对照,那么你不会看到太多的区别。两组小说中的描写都是负面的:法律是一场闹剧,而律师是讼棍。间或会有一束阳光穿透浓雾。沃尔夫有科维斯基法官,而格雷斯汗有罗斯福法官(那位少年法庭的黑人法官)和马克的律师,但是两位作家都强调,自己的“好”法官或律师相对于整个职业群体来讲是凤毛麟角。现代美国小说对于律师的负面描写触及了对法律职业由来已久的敌对顷向,这在狄更斯身上就明显表现出来了,但它也触及到了更近的总体上对权威的敌意。今天美国律师的数量和富有程度,他们在被广为宣传的审判不公案件中的作用,以及外行人难于理解为罪犯和其他坏人进行代理的社会功能,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律师是讽刺作家和大众市场作家喜爱攻击的目标。在小说中,攻击律师与律师笑话属于同一个文艺类型,并且与律师笑话一起成长。

媒体关注与评论

《波斯纳文丛》总译序《波斯纳文丛》总译序                                         一    这套译丛是一个很长过程的积淀。    我从1993年开始翻译波斯纳的著作,这就是1994年出版的《法理学问题》。此后多年也读了他的不少著作,但是这位作者的写作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范围实在是太广了,因此至今没有或没有能力读完他的全部著作。但是自1996年起,鉴于中国的法学理论研究的视野狭窄和普遍缺乏对社会科学的了解,缺乏人文学科深度,也鉴于希望中国的法官了解外国法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素养,我一直想编一部两卷本的《波斯纳文选》。在这种想法指导下,同时也为了精读,我陆陆续续选译了波斯纳法官的少量论文和许多著作中的一些章节,包括《超越法律》、《性与理性》、《法律与文学》、《司法的经济学》等著作。到1998年时,已经译了80万字左右。也联系了版权,但最终没有落实,乃至未能最后修改定稿。初稿就在计算机的硬盘上蛰伏了很久。    1998年,我感到自己《法理学问题》的译文问题不少,除了一些令自己难堪的错失之外,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翻译时刚回国,中文表达比较生疏,加之基于当时自己有一种奇怪的观点,希望保持英文文法,因此译文太欧化,一定令读者很头痛。我为此深感内疚,并决定重译该书,到1999年上半年完成了译稿。    1999年10月,我到哈佛做访问学者,更系统地阅读了一些波斯纳的著作;并同样仅仅是为了精读,我翻译了他当年的新著《法律与道德理论的疑问》。此后,由于《美国法律文库》项目的启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又约我翻译波斯纳的《超越法律》全书,我也答应了。诸多因素的汇合,使我决心把这一系列零零碎碎的翻译变成一个大的翻译项目。    2000年5月,在耶鲁大学法学院葛维堡教授和欧文·费斯教授的大力安排下,我从堪布里奇飞到了芝加哥,同波斯纳法官会了面,其间也谈到了我的打算和决定。·临别时,波斯纳法官同意了我的请求。    2000年8月回国之后,就开始了一系列工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社长李传敢、编辑张越、赵瑞红等给予了积极并且是很大的支持。会同出版社一起,我进行了很麻烦的版权联系和交易。而与此同时,我自己也忙里偷闲,特别是利用寒暑假,进行翻译,并组织翻译。因此,才有了目前的这一套丛书,完成了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二    从上面的叙述来看,这套文丛似乎完全是一个机会主义过程的产物,甚至,挑剔一点说,未必我就没有减少自己的“沉淀成本”(sunk cost)的意图。但是,总的说来,这套书的选择是有策划的,有斟酌的。    ……

内容概要

波斯纳,1939年1月11日出生在美国纽约,195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62年哈佛大学毕业后,即在联邦最高法院担任秘书工作,1963年转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委员助理。在这个主管美国反托拉斯法的机构历练了三年后,波斯纳又到美国的联邦司法部担任助理,1967年出任美国交通政策特别工作小组首席法律顾问,1969年到197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1981年,里根总统提名波斯纳担任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的法官。

书籍目录

《波斯纳文丛》总译序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代译序)前言导论第一编  作为法律文本的文学文本  第一章  法律在文学中的反映    理论思考    从吐温到格雷斯汗的美国法律小说    卡缨和斯汤达  第二章  作为法律原型和文学类型的算机    作为实践的复仇    复仇文学    《伊利亚特》和《哈姆莱特》  第三章  法律理论的对立    从索福克勒斯到雪莱的法理学戏剧    法律有性别吗?  第四章  文学法理学的局限    卡夫卡    狄更斯    华莱土·斯蒂文斯  第五章  对法律不公正的文学控诉    法律和愤懑    文学和法律中的浪漫主义价值观

作者简介

目录

1导论
13第一章法律在文学中的反映
13理论思考
29从吐温到格雷斯汗的美国法律小说
51卡缨和斯汤达
63第二章.作为法律原型和文学类型的算机
64作为实践的复仇
78复仇文学
93《伊利亚特》和《哈姆莱特》
123第三章法律理论的对立
123从索福克勒斯到雪莱的法理学戏剧
162法律有性别吗?
169第四章文学法理学的局限
169卡夫卡
186狄更斯
191华莱土·斯蒂文斯
196第五章对法律不公正的文学控诉
196法律和愤懑
200文学和法律中的浪漫主义价值观
220《比利·巴德》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239文学与大屠杀
243第六章从两个法律视角看卡夫卡
Z44论政治性地阅读卡夫卡
253为古典自由主义辩护
270宗教大法官和其他社会理论家
277第七章解释合同、制定法和宪法
277理论化的解释
280法律能够在文学批评的学派里学到什么?
325连锁小说和翰墨
332作为翻译的解释
337第八章作为文学的司法意见
337含义、风格和修辞
374美学的完善同“纯粹的”与“不纯粹的”风格
393两种文化
第三编法律学术中的文学转变
405第九章法律学术中的教益学派
405对律师进行文学教育
443色情文学
460第十章真实的谎言?叙事体的法律学术
460法律叙事学运动
477司法传记
第四编 法律对文学的规制
507第十一章作者身份、创造力和法律
507什么是“作者”
509通过小说诽谤
518版权和创造力
540戏仿
550索引
578译后记

图书封面


 法律与文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法律与文学》,理查德·A·波斯纳著,李国庆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读书笔记摘录如下: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不是为了就有关宗教或政治的问题有关经济学或道德的问题形成更好的或更为正确的观点,那么我就必须考虑一下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读文学。我们读文学可能是为了研究因文化距离或因文本的精密性或复杂性而难以阅读的文本,进而提高我们的阅读技巧。文学“调动”了“我们很多最为复杂的感觉器官——我们对语言、人物、社会制度、政治、历史、道德的微妙知识;我们理解类比、比拟、对比、重要的重复、省略、讽刺、双关语、甚至暗号的能力。”(Kendall L. Walton, Mimesis as Make—Believe: O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Representational Arts 273,1990)(434)我们读文学可以是为了通过敬仰表达大师而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434)同强加给文学让读者变得更有道德感的个人这种作用相比,强调文学在自我认知方面的作用更站得住脚。(438)文学除了给那一小部分出于热爱而不是义务而阅读的美国人带来知识和欢乐以外,文学还继续是高中和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够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加他的文化视角、拓展他的知识和情感视野,给他提供一系列间接经历以及帮助他阅读困难文本、表达复杂思想,具有说服力地写作和说话。学习文学不会使一个年轻人成一个更正派的人,并且很可能不会使他对文学上瘾。但是学习文学可以使他变得聪明一点,成功一点。(446-447)
  •     冲着波斯纳的名声,我就不敢说我读懂了这本书。但是其中对《荷马史诗》的阐释与分析相当深入、角度独特。而且关于读书对人的意义也让人很受启发。波斯纳以文笔出众闻名,有略显晦涩之处,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从其著作来看,波斯纳似乎涉及多个法学边缘学科。虽然这类著作通常比单纯的法理学著作有意思,但似乎不太适合我这样的入门者读……
  •     看正文之前饶有兴趣的看了主编苏里所做的序,却不想对这本书甚至《波斯纳文丛》的兴趣被大大激发,然而又想到译者作序多半要美其名曰,想必苏里这样的学者也概莫能外,就决定先读了书再跑来推荐。读过之后仍然觉得是本好书,其实这样应经不容易,毕竟度过序之后对它的要求平白变得严格了。那就借苏里的丛书的总译序作为评价好了:“……也正是为了这些目的和这些读者,我在选书时,大致坚持了三个相互关联的标准。一是尽可能涵盖波斯纳所涉猎的领域,反映一个全面的波斯纳;因此,其二,也就尽可能包容广泛的读者,而不是局限于法学的读者;以及第三,希望这些著作能够展示法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以及法学对其他学科的可能的贡献。最后这一点也许还应多讲几句。近年来,一些法学家和学生都感到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帝国主义,一些喜欢司考又有一些哲学爱好的学生往往喜好读其他学科的书,甚至感到现在的知识体制中,法学的贡献很少。但我相信,波斯纳的著作可以消除人们的这种错觉。法学是可以有趣的;也许法学没有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什么总体思路上和方法上的贡献,但是,我相信,读了波斯纳的这些书后,读者会感到法学家知识传统同样可能对理解其他学科作出贡献,特别是在对细节的理解上和制度的处理上。也许法学由于其实践性、世俗性,其知识贡献就注定不是宏大理论,而是微观的制度性理解和处置;就是要把事情办妥而非办好。……”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本书大部分笔墨花在了文学评论上面,但是其实内容十分丰富,展示了法律与文学这一研究领域的广泛性,而作者认为其中最有研究意义的是法律对文学的规制。并且,作者信手拈来地运用了许多经济学理论来分析问题,以证明“法律与文学”及“法律与经济学”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个领域。
      
  •     这本书总的说来还是不错滴。自考用教材。
  •     喜欢 复仇 作为文学的司法意见 教益学派 叙事体
  •       惊奇、紧张、难过、感动、欢乐……用一个个段子串起情绪,人物性格鲜明
  •     帮同事买的,不知道他看完没有。
  •     比苏力的同名著作难读多了——080714
  •     这本书一直是有口碑的,买来阅读真的不错1
  •     以前大学时候一位我喜爱的教授大力推荐波斯纳,可是当时懒没有去看,现在补课来了
  •     精细而繁复地细读文学著作。
  •     很有意思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书挺好的,没什么问题,送货很快
  •     本书的内容很全面,纸质不错
  •     很好的书,喜欢波斯纳的文笔
  •     文学看得太少了,但依旧不明觉厉
  •       冲着波斯纳的名声,我就不敢说我读懂了这本书。但是其中对《荷马史诗》的阐释与分析相当深入、角度独特。而且关于读书对人的意义也让人很受启发。波斯纳以文笔出众闻名,有略显晦涩之处,可能是翻译的问题。
      从其著作来看,波斯纳似乎涉及多个法学边缘学科。虽然这类著作通常比单纯的法理学著作有意思,但似乎不太适合我这样的入门者读……
  •     本书由美国法学界(或许是全球法学界)的天才波斯纳所撰写。众所周知,波斯纳是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开创了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法律行为的全新视野,从而使法经济学一举成为美国法学界和经济学界的显学之一。在此背景下,有学者试图发起所谓“法律与文学”运动,与法律与经济运动相抗衡,但很不成功。本书第一版是作者回应“法律与文学”运动并对“法律与经济”运动加以辩护的作品。但是,在增订版中,波斯纳重新审视了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意识以及文学思维对法律的影响。由此,波斯纳一举从“法律与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转变为这一运动的主力健将之一。这真是奇人,而本书也真是奇书。
  •     波斯纳是位博学多识,真知灼见的大法官。
  •     也许再也进不去那个天地了。
  •     法律的理性、平和;文学的热烈、舒展。。。相互的给养,却是“双胞胎的不同命运”。
  •     并非是言说分析。但如果在抽丝剥茧的话,法律和语言也有关。因此在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也有几名法律学专家,他们感兴趣的是,规则(比如愈发规则,但不包括科学公式)如何影响人类的行动。
  •       《法律与文学》,理查德·A·波斯纳著,李国庆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读书笔记摘录如下:
      
      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不是为了就有关宗教或政治的问题有关经济学或道德的问题形成更好的或更为正确的观点,那么我就必须考虑一下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读文学。我们读文学可能是为了研究因文化距离或因文本的精密性或复杂性而难以阅读的文本,进而提高我们的阅读技巧。文学“调动”了“我们很多最为复杂的感觉器官——我们对语言、人物、社会制度、政治、历史、道德的微妙知识;我们理解类比、比拟、对比、重要的重复、省略、讽刺、双关语、甚至暗号的能力。”(Kendall L. Walton, Mimesis as Make—Believe: O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Representational Arts 273,1990)(434)
      
      我们读文学可以是为了通过敬仰表达大师而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434)
      
      同强加给文学让读者变得更有道德感的个人这种作用相比,强调文学在自我认知方面的作用更站得住脚。(438)
      
      文学除了给那一小部分出于热爱而不是义务而阅读的美国人带来知识和欢乐以外,文学还继续是高中和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够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加他的文化视角、拓展他的知识和情感视野,给他提供一系列间接经历以及帮助他阅读困难文本、表达复杂思想,具有说服力地写作和说话。学习文学不会使一个年轻人成一个更正派的人,并且很可能不会使他对文学上瘾。但是学习文学可以使他变得聪明一点,成功一点。(446-447)
      
  •     包装太烂了,这一点都不能改进,如何与亚马逊、**竞争?
  •     很新锐的视角
  •     此书与苏力的《法律与文学》同时购来,波法官被网上的某位仁兄说是苏老师的洋兄弟,也贴切,此书和其它的几本一样的方式,只是你自己如何读而已。
  •     波斯纳的又一好书,对外国法律和文学结合的不错,值得推荐。
  •     有点晕……
  •     之前看过 应作为收藏
  •     好书高价格,翻译的水平也一般
  •     Richard.A.Posner著作中我最喜欢的一本。
  •     非常好的一本书~
  •     波斯纳的,把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东西弄在一起,很有创见。
  •     虽然有点看不懂
  •     波斯纳一本写的很不错的书!很好的介绍了现代美国对于法律与文学的交叉学科的关系!
  •     我希望它繁荣,但不希望它被高估。
  •     波斯纳最喜欢骂公知,但自己也总忍不住公一把,从而形成自X之势……
  •     里面说到的著作大多没看过。10年后再度把。。
  •     波斯纳的经典作品,可配合苏力那本一起看
  •     勉强看完,自己英美文学的底子还是太薄了
  •        看正文之前饶有兴趣的看了主编苏里所做的序,却不想对这本书甚至《波斯纳文丛》的兴趣被大大激发,然而又想到译者作序多半要美其名曰,想必苏里这样的学者也概莫能外,就决定先读了书再跑来推荐。读过之后仍然觉得是本好书,其实这样应经不容易,毕竟度过序之后对它的要求平白变得严格了。
       那就借苏里的丛书的总译序作为评价好了:
       “……
       也正是为了这些目的和这些读者,我在选书时,大致坚持了三个相互关联的标准。一是尽可能涵盖波斯纳所涉猎的领域,反映一个全面的波斯纳;因此,其二,也就尽可能包容广泛的读者,而不是局限于法学的读者;以及第三,希望这些著作能够展示法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以及法学对其他学科的可能的贡献。最后这一点也许还应多讲几句。近年来,一些法学家和学生都感到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帝国主义,一些喜欢司考又有一些哲学爱好的学生往往喜好读其他学科的书,甚至感到现在的知识体制中,法学的贡献很少。但我相信,波斯纳的著作可以消除人们的这种错觉。法学是可以有趣的;也许法学没有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什么总体思路上和方法上的贡献,但是,我相信,读了波斯纳的这些书后,读者会感到法学家知识传统同样可能对理解其他学科作出贡献,特别是在对细节的理解上和制度的处理上。也许法学由于其实践性、世俗性,其知识贡献就注定不是宏大理论,而是微观的制度性理解和处置;就是要把事情办妥而非办好。
       ……”
  •     还没看,不过这套书值得收藏
  •     第一部分,作为法律文本的文学文本因为先看过苏力中国版,所以没太多意外,尽管波斯纳更博学也更审慎,像是一个放大的世界名著版的苏力。真正惊艳的是从第二部分开始,作为文学文本的法律文本,法律学术中的文学转变,法律对文学的规制,真是太惊艳了。分科化让我们失去这样的能力、视野和情趣,法律不是冷冰冰,文学也不都是花哨,用司马光的话说“实录正史,未必皆有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在高鉴择之。” 跨学科万岁。
  •     匆匆读过,波斯纳以法官的角度对一些文学作品的法律分析很有意思,但我等还理解不了波斯纳深厚的法学理论,翻译的可能也不太好。
  •     苏力翻译的,应该不错吧
  •     非常给力!
  •     有本书挺脏的,擦擦好了,一本皱了,总体很不错,细节处理上有待改善,比较将书塑封起来,有效解决污损问题
  •     朋友推荐的书,应该不错吧
  •     法律的经济分析与法律的文学批评,是美国法理学的两个进路。也只有波斯纳大法官,能将二者贯穿。建议本书与《法理学问题》一起阅读
  •     作者的研究范围太广,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偏门,比如这一本,其内容多少有点脱离社会实际,但作者也弄出一本书,搞得国内某些人趋之若鹜,纷纷仿效。
  •     现在就在图书馆读这本书,但是睡意强烈!
  •     波斯纳法官默认了读者的文学修养程度,这当然给我这种文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可尽管如此,他精彩的批判还是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     一个人的知识库
  •     记得波斯纳的学士学位就是文学士,写这部探讨法律与文学的书,其实是探讨法律职业与文学的书,他的文学底蕴很深,写起来毫不费力。
  •     没有读完
  •     顶礼膜拜的法律,从今天开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