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1083290X
作者:师哲 口述,李海文 著
页数:496页

内容概要

口述者
师哲(1905—1998)陕西韩城人。1924年参加革命,1925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赴苏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集体加入苏共(布)。1929年到西伯利亚边疆区内务部工作,1938年到莫斯科任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的秘书。1940年以共产国际代表身份随周恩来、任弼时回到延安,参与中苏两党中央交往,任翻译。1943年兼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一局局长,1944年夏任中央社会部一室主任。1945年七大后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1948年任政治秘书室主任。1949年后兼任马列主义编译局、俄语专科学校校长、外文出版社社长。1957年任山东省书记处书记,1959年任陕西扶风农场场长。1962年被软禁。1966年被关入秦城监狱。1975年再次到扶风农场。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苏东研究所顾问。
作者简介
李海文,中共党史研究室研究员。1968年底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78年先后到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历任周恩来年谱生平小组副组长、组长,周恩来研究组副组长,研究员。1998年到中央党史研究室,任《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中共党史资料》主编。长年研究周恩来、毛泽东、华国锋、彭真及中共党史。任《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一书副主编,主编《周恩来家世》、《周恩来之路》、《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等。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四十余篇收入《中共党史拐点中的人物与事件》。
★二十余年长销不衰,从毛泽东身边的心腹红人,到秦城监狱“6601”号囚犯,他的命运臧否,是一个峥嵘岁月的真实注脚。
★首次增补更多未披露历史内情,新增“主席的婚事”章节以及大量历史照片、中外人名对照表、大事记和索引,更加方便读者查找、研究。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十八年,他是延安整风、国共谈判、中苏关系、朝鲜战争等诸多重大史实的亲历见证者;与中共领袖人物密切交往,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讲,成为不可替代的珍贵史料。
★著名学者沈志华、杨奎松大力推荐的党史研究必读经典。

书籍目录

序 / 1
师哲自序 / 3
整理者序 / 4
在苏联留学 / 1
投笔从戎 / 1
到苏联去 / 5
难以忘怀的基辅 / 10
莫斯科军事工程兵学校(初级) / 20
在西伯利亚格贝乌工作的九年 / 32
初进西伯利亚格贝乌工作 / 32
第一次回国未成 / 37
接待过境的我国抗日武装人员 / 40
安置抗日将军马占山 / 43
关于杨明斋的点滴情况 / 50
我所知道的苏联 1930 年代的肃反 / 52
被迫离开西伯利亚 / 61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 67
初见团长任弼时 / 67
莫尼诺——国际第二儿童院 / 68
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 75
中共代表团团长任弼时 / 90
周恩来在共产国际 / 94
随周恩来、任弼时一道回国 / 101
初到延安 / 106
第一次会见毛主席 / 106
“骆驼”与“毛驴” / 108
任弼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 111
中央书记张闻天 / 120
敬爱的朱德总司令 / 129
延安时期中共与共产国际、苏共之间的往来 / 135
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 / 135
同共产国际(即远方)的关系 / 137
毛泽东和斯大林的电报往来 毛泽东给孙平讲课 / 143
毛泽东的神韵 / 155
主席和他的战友们 / 156
主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 161
主席炯炯的目光 / 164
主席的婚事 / 166
整风运动和七大 / 172
整风运动的顺利进行 / 172
康生任总学委会副组长 / 174
康生与“审干”、“抢救运动” / 180
处理绥德、关中“特务案” / 185
毛主席主持甄别工作 / 189
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 193
记三位元帅 / 197
八路军副总司令、军委副主席彭德怀 / 197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 / 210
徐向前二三事 / 220
重庆谈判的前前后后 / 223
抗日战争胜利 全面收复失地 / 223
毛主席飞赴重庆 / 225
苏军代表飞抵延安 / 227
重庆谈判之后 / 228
毛主席生病 斯大林派医生和毛岸英赴延安 / 230
毛主席在卧室接见阿洛夫 / 233
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时期 / 235
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 / 235
关于党的建设 / 237
领导土地改革 / 239
为击退国民党的进攻做好准备 / 241
转战陕北 / 244
主动撤离延安 / 244
山西三交镇 / 248
毛主席从枣林沟到朱官寨 / 250
毛主席在神泉堡给斯大林写信 / 253
能不能胜利 敢不敢胜利 / 254
以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瓦解敌军 / 257
发动土改 / 258
从陕北经西柏坡到北平 / 263
从容东进 / 263
战略决战 / 266
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扬来访 / 270
中央进入北平 毛主席接见柯瓦廖夫 / 282
建国前夕刘少奇访苏 / 286
漫长的飞行 / 286
刘少奇和斯大林会谈 / 288
江青敬酒,刘少奇谦让,斯大林做自我批评 / 297
斯大林与刘少奇依依惜别 / 300
刘少奇在莫斯科参观、座谈 / 303
刘少奇与苏联专家 / 307
毛主席接见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 / 308
毛主席首次访苏 / 311
行程万里 / 311
两个伟人的首次会面 / 313
斯大林让步了 / 315
毛主席游览列宁格勒 / 319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 / 320
又一次误会 / 327
签约 斯大林举行招待会 / 333
斯大林破例出席告别宴会招待会 / 334
登上归程 / 337
尤金受邀来华 / 341
尤金首次来华 《实践论》的发表 / 341
尤金第二次来华 / 346
尤金担任驻华大使 / 348
朝鲜战争期间的中苏关系 / 353
朝鲜战争的开始与逆转 / 353
周总理和斯大林会谈 / 355
中国决定出兵援助朝鲜 / 358
斯大林对苏联顾问与我方争论的态度 / 361
朝中苏决定停战,进行和平谈判 / 362
周总理、彭德怀和斯大林会谈 / 365
1952年周恩来、刘少奇莫斯科之行 / 370
周总理组织安排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 / 370
周总理同斯大林及苏联政府代表团分别会谈 / 372
周总理参观斯大林格勒及列宁运河 / 375
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出席苏共十九大 会见斯大林 / 377
贝利亚被处决 / 383
周总理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 384
周总理对苏联的工作访问 / 384
代表团飞抵日内瓦 / 390
周恩来的机敏与智慧 / 393
周恩来的才略与印度支那三国问题的解决 / 397
周恩来和莫洛托夫互相合作 / 400
周总理对日内瓦会议的总结 / 403
赫鲁晓夫率团来华祝贺我国国庆五周年 / 406
赫鲁晓夫上台 / 406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会谈 / 408
苏联代表团和我党领导人的交往 / 411
苏联代表团在外地参观游览 / 412
朱德出访东欧六国、参加苏共二十大 / 418
参加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 418
祝贺皮克总统八十寿辰 / 421
访问匈牙利、捷克、波兰 / 423
苏共二十大和我党《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发表 / 425
翻译的技巧和灵活性 / 430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 433
米高扬向大会致贺词 周恩来的谈话 / 433
毛泽东一吐积郁 / 434
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 / 439
苏联紧急通知 / 439
赫鲁晓夫只身一人迎接 / 442
刘少奇向苏共主席团慷慨进言 / 443
宣言的产生 / 446
提出对匈牙利事件的处理方案 / 448
离开毛泽东身边 / 451
索 引 / 459
部分中外人名、地名对照表 / 474
大事记(1900—1957) / 482

作者简介

师哲亲历了中苏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诸多重大事件,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失败、反对托洛斯基、江浙同乡会、苏联肃反、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抗战、皖南事变、苏联卫国战争、整风运动、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土地改革、战略决战、建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毛泽东选集》出版、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助一百五十六项、日内瓦会议、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他曾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五次访苏。这本回忆录重点刻画了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引人入胜,并系统地介绍了师哲本人所经历的中苏往来关系的发展变化,其内容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所以生动、具体、可信;加之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帮助查阅了大量 档案资料,使其内容更加翔实、准确、可靠。


 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师哲丑化了一些人,美化了一些人的时候虽然振振有辞,但并不到位。不过,透过他对某人的赞美,也能看出某人逢迎、拍马、甜菊的老到和处心积虑。师哲自以为平和中允,比别人看得真、看得深,其实是“不知身在此山中”,哪得庐山真面目?十几年的审查,不知对他是长是短。可怜,可叹。
  •     九十年代前,对共产国际-苏联对中共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大陆的党史盲点,一方面要强调中共的“主体独立性”“历史自发性”的“人民-历史选择论”,另一方面,对此的研究又很容易流于国民党式的“黄俄”式的出卖中国利益式的控诉。九十年代后,一方面是苏联档案的解禁和开放(如沈志华和最新的潘佐夫毛传),另一方面是国内的回忆录陆续补充了这一阶段国内资料极为缺乏的历史。读师哲的回忆录就像一个宝库,生动的历史细节逐步还原了在师哲身边的“历史巨人”,而杨奎松沈志华杨天石更多次引用师哲回忆录,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比如延安整风,中苏建交,毛岸英等,补充了大量历史细节。师哲留苏十五年,接受了苏联教育并留在苏联契卡部门。返回延安后,担任康生的副手,毛泽东的俄语翻译,任弼时的秘书等职务,历经了延安整风(高华红太阳引用回忆录多次),并参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对共联络工作。建国后,参与中苏外交。师的经历无出及右,同共产国际对中共影响到脉络深度契合,读他的回忆录,是更高层次的中共党史视野,是把握共产国际-苏联对华影响的精彩文本。当然师哲对康生的态度是尤其值得玩味的,这种感情流露折损了其真实性(比如康生引荐江青事),而师笔下的毛,特别是建国前,历史视野之外,透着一种骄横和顽劣,延安时期的江青诸事,更是精彩。师的回忆录是杨奎松一直在建构的“中间地带革命”的一个绝佳注脚,苏联秘密警察-共产国际专员-任弼时秘书-毛的翻译,党内有留苏经验的在整风和建国后少有命运平易的,当然这样的经历也为其回忆录成为碎片历史的完美源泉(本书直接为读者附上了方便研究的索引,现在除教科书外不多见了),君不见那种标题党历史里语涉延安或中苏的有几个不引用师哲的?师哲一生三任夫人,换个地方就换个夫人,建国后又因“生活作风问题”被老上司康生从山东书记处书记任上赶下来,其女师秋郎(任弼时李富春1940年视察七大会址时,偶然发现了自己秘书留苏前的原配和女儿,失联15年-.- -.- -.-)在2014曾接受采访,又谈到了师哲的其他面,可以与本书协读。
  •     评《站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人物传记和回忆录类书籍一直是我阅读的兴趣点。阅读的主产品就是从主人公的经历中揣摩其成长历程、内心情怀,副产品是随便管窥时代一角,进而沉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虽然知道许多回忆录或者传记有不实的成份,或曲笔美化自己,或夹杂了其未必正确的观点,但我深信在纷繁世事的背后,人性是相通的,性格决定人生、时代影响命运,也是现实中屡屡应验的定律。《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由师哲口述,李海文整理成书,作为一本大部头的党史类书籍,平心而论阅读范围应是小众化、学术圈子化的。但其多次增补修订发行,顽强地活在当下的出版丛林中。在这个微信微博大行其道,碎片化阅读触手可及的情况下,一本貌似小众化的书,能有这样的命运确实不易。这是引起我阅读兴趣的起点。1920年代的中国是个沸腾的大时代,尽管那段历史已经渐行渐远、面目模糊,但许多时代人物、历史事件仍然是当下书籍报刊、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师哲和那些如雷贯耳的大人物比起来,不怎么有名气,也不那么耀眼。如果借用今天划分一、二、三线城市的做法,师哲应属于二线人物吧,这样划分也许不妥当,但容易让更多读者增加对那段历史的感性认识。师哲在苏联学习工作十五年,从首都莫斯科到西伯利亚开拓期的县城,再回到莫斯科,在共产国际工作多年,对于苏联有着极其深入的认识。今天的俄罗斯,在国际上扮演着硬汉角色,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重要邻邦。但其前身苏联是什么样子的?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共产国际、中苏关系等等,这些小时候比较面熟眼熟的名称,这些历史教科书中一闪而过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历史教科书也许展现了宏大的画卷,回忆录更像一幅幅细致入微的工笔画,生动细腻,有血有肉,让那个大时代多了一份小人物的情怀和温情。从1940年初回国在延安工作,至1957年离开中央到地方工作,师哲作为俄文翻译,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十八年之久,亲历和见证了延安整风肃反、国共谈判、朝鲜战争、中苏关系等重大历史阶段。读这本书,除了条分缕析地认识那段历史外,还提供了从另一个切面认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张闻天等人物的可能。正如作者张海文所言“我采访过数百位领导同志,他们往往以仰视的角度回顾历史。师哲则不然,一贯以平视的角度看待、评论老一辈领导人……”书中有些关于老一辈领导人的回忆,其视角确与以往有所不同。一般的书有十年寿命就很不错,而师哲回忆录经过近二十年的考验,已然成为历史文献、成为经典、成为研究历史必备的参考书。这也许是其视角独特、不同与其他史料或者传记的原因吧。书中有大量生动翔实的细节、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节点。比如:朱德从前线回到延安后的第二天,就出现在篮球场上,和同志们打篮球;江青第一次到主席那儿,主席望望她说:“你能对我有什么帮助?”“我可以管生活、家务”“你能负担的起吗?”主席又问。“能,试试看”。还有一些题外话。这两年,中央出台“八条规定”后,硬起手腕、持之以恒开展整顿作风活动,并印发了几代领导人有关作风建设的论述资料汇编,看着权威有余,生动不足。在师哲回忆录许多章节的字里行间中,不断读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深入群众、勤勉敬业的片段,却少有突兀之感。相信文字背后是回忆者融入血脉的信念与信仰,进而形成的思维行动习惯,而这些正是当下最稀缺的软实力。每每至此,掩卷唏嘘不已。作为一名历史的旁观者,透过那些照片和文字,回望那段历史的背影,还是一如既往的感慨。师哲本人命途多桀。在异国他乡的十五年中,西伯利亚的酷寒艰苦,莫斯科共产国际的纷繁复杂,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师哲;在高层身边的十八年中,虽是荣耀备至,但也步步惊心,并留下隐患,最终遭到关押、审查、流放达十九年。很难想象,从主席的心腹红人到秦城监狱“6601”号囚犯,师哲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思索、忍耐、坚持,但他最终战胜了苦难,可以自豪地以精神财富的方式,解析苦难,笑傲命运。如此说来,“站在历史巨人身边”,究竟是福兮祸兮,还是命哉运哉?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史料价值十分有限,格局小、视野窄,一些自以为高明的春秋笔法,平白增添了不甚可信的感觉。。。
  •     师哲亲历了中苏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诸多重大事件
  •     回忆录已成为党史原始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同时,个人回忆录带有明显的视野局限和主观好恶,不可轻信。
  •     我的所谓读过通常不会大段跳跃地读,而此书我只翻看了一下。师哲,作为翻译与许多重大事件关联,总觉得神秘,所以看到回忆录毫不犹豫买了。人因为各种原因,对同一事件的记忆细节上各不相同,总体差距不会太大。但师哲陪同周恩来去苏联谈中国出兵一事还不知道中国决定出兵,还夸张地描述了周收到毛电报的茫然,这大大降低了师哲回忆的可信度。另外不太喜欢此书是感性的、概念的和个人好恶的定性描述太多。
  •     读过九十年代初的老版本,新版的确增添了很多内容。若论文采,这本书一般,作者的口述也谈不上辞藻华丽,有时候逻辑也不算特别清楚,毕竟是口述整理记录嘛。但是,相比于其他的回忆录,字里行间多了很多作者的个性和独特色彩,有一种第一人称视角观察问题的优势,并不索然无味。就思考问题的水平来说,觉得作者格局一般,这大概也是他一生经历的写照吧。
  •     师哲的回忆录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从未有他这样一个人如此契合了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苏关系的整体脉络
  •     叫一声恩来,比芮成钢“我的朋友克林顿”高不知道哪里去了。
  •     师哲透露出来的一些细节很有意思,值得琢磨。
  •     每个时代的人都要去尝试解决那个年代的问题,师哲老人给出了他的一点看法。
  •     发现一个真理。师哲身边的历史巨人多是话唠
  •     休憩87th,此书和峰与谷记叙人不同,风格区别不大,有不少地方的重叠,本书更为详尽一点。总体说来师哲一以贯之的毛主席伟光正,各种无视情节的强行拔高议论。每个出现的历史人物,根据他的叙述口吻就可以断定其结局究竟如何,师哲虽然已是惊弓之鸟却仍然春秋笔法的留下几处尾巴,可以嚼出不少东西,那一代活下来的人都是历尽沧桑经验空前丰富,啥都懂,就是不说,MLGBD
  •     对于中苏交往史、外交史等,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也不宜过度拔高师哲的价值。
  •     有些细节挺有意思,大事说空,小事说实,也是有意思的地方,但毕竟不是历史学家,而是政治保卫局的的老同志。
  •     杨奎松、沈志华,尤其是高华读这本书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能从歌功颂德中发现破绽,全书许多部分非常具有史料价值。师哲拔高毛/斯,对其错误视而不见,黑林、高,骂康、江,全书意识形态浓厚,不适合党史入门者阅读。
  •     李海文签名、钤师哲印章
  •     不太习惯回忆录的这种结构
  •     奇男子一枚
  •     《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由师哲口述,李海文整理成书,作为一本大部头的党史类书籍,平心而论阅读范围应是小众化、学术圈子化的。但其多次增补修订发行,顽强地活在当下的出版丛林中。在这个微信微博大行其道,碎片化阅读触手可及的情况下,一本貌似小众化的书,能有这样的命运确实不易。这是引起我阅读兴趣的起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