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肉身

出版日期:2016-6-1
ISBN:9787567549409
作者:[法] 莫罗•卡波内(Mauro Carbone)
页数:186页

内容概要

莫罗•卡波内(Mauro Carbone。1956- ),法国里昂第三大学(让-穆兰大学)哲学教授,美学教授,法兰西大学研究院(IUF)院士。曾在多所学术机构担任访问教授,如:英国华威大学(2004)、意大利科学院(200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05)、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等。
作为当代著名的梅洛-庞蒂研究学者,莫罗•卡波内教授对梅洛-庞蒂的讨论始终不曾远离对文学、艺术的思考(这也是梅洛-庞蒂本人在哲学思考中始终贯彻的原则),并且与他本人对当今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思紧密结合,这不但为我们从哲学、美学角度阅读、理解梅洛-庞蒂提供了鲜活丰富的阐释和指引,也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审视当代文化、艺术及社会现象的批评视角。
译者简介:
曲晓蕊,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专攻当代美学方向。

书籍目录

译序
导言 肉身概念及当代视觉思考
第一章
肉身:一段误解的始末
梅洛-庞蒂:自然(La Nature)作为肉身
胡塞尔,大地(La Terre)与肉身
弗兰克、南希、德里达:身体与肉身
亨利,肉身与粘土
南希,肉身与石头
梅洛-庞蒂,弗洛伊德主义与肉身
肉身,石头与政治
世界化,“视觉领域”以及肉身的语义
第二章
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为野蛮:梅洛-庞蒂看高更/高更看梅洛-庞蒂
怎样的肉身?德里达对梅洛-庞蒂的反对
野蛮存在
高更与“基督教身体的解构”
幕遮与晦暗:绘画中的可见性
第三章
“使人们看见”:梅洛-庞蒂与保罗•克利
不可见之物(la visubulié de l'invisible)
当今的“诗画一致“(ut pictura poesis画如此,诗亦然)
在巴洛克世界中思考哲学
第四章
哲学家与导演:梅洛-庞蒂与面向电影的思考
不去解释,而是使人们看见:电影与哲学的历史共识
电影中的运动问题
图像本体论:互为先导的旋进(précession réciproque)图像
第五章
肉身之光:梅洛-庞蒂后期思想中的反柏拉图主义与新柏拉图主义要求
一种全新的光的理念
没有被理性之光照亮的理念:普鲁斯特
撒布逻各斯之光:谢林
黑暗与光的声音:赫耳墨斯•特里斯墨吉斯忒斯(作为场域的chôra的肉身)
第六章
在生活与哲学之间的感性理念
非常规哲学 (a-philosophie)
理念与空窍的同时诞生
人名译名索引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图像的肉身》从“可见性”的角度对肉身的解读,不仅是对概念本身的梳理与明析,更是对梅洛-庞蒂感性哲学的进一步深化,尤其通过对新的观看方式的描述、以独到的艺术视角对图像在当代文化中特殊地位的分析,一步步呈现出由艺术到政治、渗透于生存经验之中的肉身哲学亦即对存在之境的敏锐体悟。本书从现象学的视角对于图像文化的反省非常独特,深刻又轻盈。
内容简介:
在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有许多诗意而富于洞见的哲学表达,极好地阐明了当代图像与人的关系。
本书中的思考邀请我们踏上一条非常规哲学(a-philosophie)的道路,在生活的体验与反思中寻找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共存”。这是哲学有待完成的任务、是思想本身的任务,它引导着我们不断从当前体验世界的方式出发,对其做出新的理解和阐释。它是梅洛-庞蒂哲学为我们留下的疑问和挑战,也是这一有待完成的思想给予我们最大的财富。


 图像的肉身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到后面理论有点重复,多的一星给译序,翻译之流畅,感动
  •     有些艰深,但是对梅洛庞蒂的解释相当到位。其中关于高更、普鲁斯特和电影的分析,有力。
  •     zhip44 前两篇讲了一句话的意思
  •     翻译还是可以的。最赞的地方是填补了某种从柏格森到德勒兹的电影本体论,也似乎串联了詹姆斯、普鲁斯特的某部分观点。
  •     我想我有一个漂亮的联想!这巨颠覆笛卡尔二元论的、非柏拉图主义式的庞大“肉身”,不正是一个克莱因瓶吗?
  •     不喜欢
  •     不是從外面觀看從他人的視角出發,看到我們居住的區殼,而更多的是被他自己所見,在其中存在,寓居其中。
  •     作者与译者都给五星。(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对我来说刚刚好,有点嚼头,同时又不是那么难懂,跟deleuze的褶子一起读,感觉前者读的都要起飞了。并且该书探讨的是image,更是对味了。)
  •     译文相当不错,流畅、优美,易于理解。对照原文可发现相当准确。译序写得漂亮。在同类译作中绝对属于高质量。 作者关于梅洛-庞蒂“肉身”概念的解读十分独道、深刻。期待他到国内来的那场讲座。
  •     梅洛-庞蒂的理论其实也是以一种反形而上的主体性分析展开的,“可见性”意指选择性地视觉投注形成的感知范式(一个平面),而“肉身”也即后结构关系中的身体。艺术分析上和其他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的观点差不多~
  •     通过知觉、诸众的知觉把世界链接在一起,这种世界作为可见的世界乃知觉的产物,正如康德的立法原则,现象学的世界有自己的立法原则。绘画、电影都是一种窗口、可眺望的窗口,它勾连起不同的知觉主体,从而通达更广阔的世界,这意味着一种眼光与物的遭遇、回荡,所以难以预料到下一部作品可能会传递出什么内容,正如观众可能会被从未见过的某影像装置震惊到一样。所以承认无知,与知觉现象学并无冲突,而知觉现象学只谈知觉不谈主体、世界等“形而上”的词语或概念就无法形成自己的地盘或诠释套路。
  •     肉身元素即可见性,以可见与不可见交织的视觉代替纯然确定的触觉能更好地剔除胡塞尔模式中的理智主义残余,从而更好地阐释人与世界的可逆性关系。在MP看来,现代绘画的本质在于肉身的绽出,对于处于持续不断分裂状态的野蛮存在,不应模仿以再现而应创造性重现。面对德里达对肉身“无法抹去的基督教隐含意义”的批判,高更以文化多元混合倾向及多神论艺术的可见解构一神论艺术的不可见,肉身不再仅仅只是先天神圣原则的隐身在场/撤退,肉身本身具有坚实性。面对肉身存在,哲学和艺术的态度应该放弃以理解力去占有的意图(镊子和显微镜),而应该任其自如存在并协助它们持续的存在和呈现,把它们反复要求的自由空间归还给它们,给予它们需要的共鸣。人与存在相互回响共鸣的旋进关系超越了主动/被动、哲学/非哲学关系,迎接与创造是一体的!
  •     梅洛庞蒂读本。真理的晦暗不是帷幕而是屏幕,思想并非来自人的攫取而是“与世界的相遇”,存在是互为回响的旋进的“共鸣腔”,法国哲学家啊,总是浪得飞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