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麦昆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562482152
作者:[英] 朱迪斯·沃特
页数:356页

内容概要

朱迪斯·沃特(Judith Watt)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时装历史学家,并长期为Vogue ,The Guardian,BBC Radio4等媒体撰稿。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简介
从萨维尔巷(Savile Row)到中央圣马丁学院
早期的时装秀
纪梵希时代
伦敦系列
在古驰(Gucci)的日子
最后的时光和遗产
备注
原版注释
致谢

作者简介

有三位服装设计师大师的作品改变了女人的穿作,可可·香奈儿、伊夫·圣·洛朗、还有——李·亚历山大·麦昆
《亚历山大•麦昆》Lee Alexander McQueen全纪录,由McQueen闺蜜、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时装历史学家Judith Watt执笔。12万字+超200张高质量图片=缅怀时尚顽童、鬼才McQueen
该书几乎揽括了麦昆各个时期最经典的设计作品,并且加入了在各个时期与其合作过的模特、时尚杂志编辑、买手、摄影师等等对他的评价,以及对其设计灵感、其当时的工作处境的解读。
无论是麦昆的粉丝,还是学习或从事时装设计读者,该书都是必备“IT”单品。
中央圣马丁是培育时尚设计师的摇篮,John Galliano,Paul Smith Zac Posen Riccardo Tissci等时尚界的大神们有一半出自这所学校。英年早逝的时尚顽童Alexander McQueen的光芒却远远盖过这些大神。
为了缅怀这位天才,作为McQueen的密友,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时装历史学家朱迪斯·沃特(Judith Watt)为Alexander McQueen撰写了这本传记。带领读者一窥这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的人生,明白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从他在伦敦东区的童年时光,到他那爆发式的、划时代的时尚职业生涯,再到他四十岁那年骇人听闻的意外自杀,沃特这本《亚历山大·麦昆》的特色尤其在于书中披露了许多来自这位无畏的时尚教父身边人的观点和看法,这些人包括——女帽设计师Philip Treacy,设计师Katy England,摄影师Nick Knight,以及麦昆的朋友们和作品收藏者们:Sarah Jessica Parker, Lady Gaga, Daphne Guiness,kate moss;还有精彩的文字,许多从未公诸于世的照片,麦昆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以及做工精湛的时装。
《亚历山大•麦昆》深度剖析了麦昆这位设计鬼才,简而言之,读Watt的这本书就等于上了一学期的课——课程不可思议地有趣,同时又极具启发性,还是由该领域最棒的老师亲自授课。
——Nylon Magazine
McQueen经典语录:
“头发的灵感来自于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的妓女们会把头发卖掉做成发束,人们会买来送给情人。后来我把头发嵌入有机玻璃作为商标。在最早的几个系列里,我用的是自己的头发。”
——Alexander McQueen(Alexander McQueen独特标签的来历)
没有热情,那你从一开始就不该去做这件事情。
——Alexander McQueen
我想要让女人的身形看起来尽可能夸张,就像是一尊古典雕像的线条一样。
——Alexander McQueen


 亚历山大·麦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是一本了解亚历山大·麦昆设计历程的好书,但个人觉得不是一部传记类文学的佳作。配图再多点主体场景的就好了。天才设计师的麦昆,短暂精彩的一生,书里最记得的是他对于身材比例的追求,认为人的尾椎末点是最性感之所在,从而设计了超低腰裤。里面也提到作为同性恋者的麦昆,认为拉长上身比例的视觉效果好于拉长下身比例的,所以一直好奇,是所有的同性恋者都对上半身更感兴趣吗?
  •     和亚历山大· 麦昆经历过的无数场时装秀一样,2009年10月6日在巴黎举行的2010春夏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几乎一片混乱中开场,又在一片哗然中收场。走秀前一天,萨姆· 盖恩斯伯瑞(Sam Gainsbury)试穿了“犰狳鞋”。这个经验丰富的秀场制作人发现,她穿着这种足有10英寸高、模样古怪的高跟鞋寸步难行。早在试装阶段,已经有3位超模因为这些鞋子宣布罢工。当盖恩斯伯瑞将自己的担忧告诉麦昆,后者显得满不在乎:“如果她们要摔倒,就摔好了。时装发布会开始半个小时前,歌手Lady Gaga在网络上宣布将在走秀现场发布自己的新单曲。大批歌迷涌入直播网站,网络瞬间宣告瘫痪。原本可以写入时装史的首次秀场网络直播也宣告泡汤。然而这场发布会还是被无数时装爱好者铭记,不仅因为让人胆战心惊的高跟鞋,也不仅因为混合海妖和外星质感的服装。在Lady Gaga的《Bad Romance》歌声中,白T恤套白衬衫的麦昆匆匆从后台跑出,简单地向秀场观众致意。谁也没有想到,这是鬼才设计师的最后一次时装发布会。2010年2月11日,麦昆在伦敦的家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40岁。时装圈是公认的名利场,也是公认最势利的地方。然而麦昆名字没有被轻易遗忘。2011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麦昆回顾展,吸引超过66万观众。2015年3月14日,一场名为“野蛮之美”(Savage Beauty)的更大规模回顾展,将在麦昆故乡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V&A)博物馆开幕。V&A博物馆在开票当时就破纪录地卖出3万张门票。展览还没开始,就宣布将把展期延长到8月——但这一切仍旧满足不了旺盛的需求。在麦昆离开人世的五年间,太多人尝试去描绘这个早逝的天才、“时尚圈的坏小子”。仅仅在2012年秋天,就有三本关于麦昆的传记问世。一些描写围绕他令人遐想的传闻和生活方式展开,另一些则关注在他制造出的美丽的衣服上。然而,作为一个被与香奈儿和圣罗兰相提并论,被视作20世纪改变女性穿着的设计师,麦昆显然不仅仅是一个庸俗的小报人物,抑或一个高明的裁缝。于是,作为一个时装史专家、同时也是麦昆生前的密友,朱迪斯· 沃特也为亚历山大· 麦昆立传,力求还原他的灵感和困惑、创作和人生。这本三百多页的大部头从16岁麦昆的学徒经历开始说起,一直写到他令人惋惜的终结。作为一个时装圈人士,书中提及的很多时刻,沃特都亲眼目睹,这显然让这本传记充满了现场感和细节。作为一名时装史研究者,朱迪斯· 沃特选择以麦昆的各个系列作为线索,她的解剖刀从他那些让人眩晕又让人瞠目的作品切入,一直触碰到麦昆难以琢磨的内心。虽然比起时装,挖掘人物的内心显然不是沃特擅长的领域。但大量一手的周边采访弥补了这一缺陷。她选择的采访对象包括与麦昆长期合作发布会的艺术家、他生前的好友、合作伙伴以及作品收藏者们。这些“身边人”还提供了更多从未发表过的私人照片——尤其是麦昆成立自己的品牌之前的旧照。在麦昆生前的肖像里,有两张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其中一张,麦昆的眼睛以下被一块哥特风的骷髅图案印花围巾遮住,这成为了朱迪斯· 沃特所著《亚历山大· 麦昆》的封面。另一张显得更颓废也更阴暗:他的脸被错综的黑色胶布胡乱缠绕着。1993年,这张离经叛道的肖像照曾经让杂志编辑勃然大怒。在朱迪斯· 沃特的描写中,人们终于了解到反叛和傲慢背后的故事:那时候,麦昆和朋友在去酒吧狂欢之前很喜欢在脸上缠上电工胶带。但麦昆在拍照时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表达什么个人态度,而是想要躲过卫生与社会保障部的人。作为一个年仅24岁、刚刚成立自己个人品牌的年轻设计师,麦昆不得不一直领取社会保障金以维持生活和事业。也因此,在这个时期,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一直以“李”自称——而不是领取保障金的亚历山大·麦昆。他的朋友在书中回忆:“有一次我向一个朋友介绍他是‘亚历山大’麦昆,他突然勃然大怒。‘不要用那个名字!我他妈恨透了那个名字!”曾有时装编辑形容,“麦昆秀场上的女孩看起来都有一点像会咬人”。他喜欢从毁灭中寻求美感,热爱用充满原始美感的羽毛、鳞片进行设计。在沃特的叙述中,巴黎时装界的日子,也许是麦昆最不快乐的时光,因为他的很多系列都与伦敦的地下亚文化紧密联系。人们习惯于看到他带来充满爆裂感的美,也因此用同样的臆断去猜测背后的麦昆。然而在朱迪斯· 沃特的笔下,人们看到这个设计师,其实并不如表面那般凶悍和强大。1991年,告别伦敦订制男装的地标萨维尔巷,麦昆前往米兰寻找机会。当被设计师的助理在去往地铁上的半路上叫住,他的脸上立刻“绽开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像个小男孩一样说着俏皮话”。一直到成名之后,他仍然自称自己是“家中的那只粉色绵羊”(粉色指他的同性恋倾向)。而事实上,让自己坦然与自己的取向相处,也花费了麦昆不少时间。与不怀好意的媒体的较量,则花费了麦昆更多的时间。1996年,年仅27岁的麦昆被LVMH集团相中执掌纪梵希。在完成了以神话伊阿宋和金羊毛作为灵感的首秀后,《每日邮报》以“出租车司机之子的高级订制”这一傲慢的标题进行报道。即便已经成名立万,麦昆的工人阶级出身、生活方式都仍旧是不怀好意的媒体的攻击对象。然而麦昆从不避讳他的伦敦东区背景。他的所有时装系列都带着半自传的意味。他的第一个系列“出租车司机”借鉴了马丁· 斯科塞斯1976年的同名经典电影,也同时指向他的父亲。1995年,他以“高原强暴”为名发布他自己的第五个系列。这个惊世骇俗的系列,也是麦昆的半部自传。和同年上映的电影《勇敢的心》一样,他使用格纹和超低腰裤,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一段历史,一个政治故事。系列的标题从披露之初就备受争议,然而麦昆拒绝为使用这个词道歉。他解释说,这意味着“灭族”,也就是对于文化的“强暴”。对麦昆来说,作为一个苏格兰后裔,他对于那段高原上祖先被劫掠的历史耿耿于怀,这是他自我身份认知的一部分。2004年,麦昆的母亲乔伊斯客串《卫报》记者,采访了自己的儿子。她问:“苏格兰人的血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回答是:“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做过教师、开过花店,同时还是一名业余族谱学家的母亲,深深影响了麦昆。她对历史和身份的痴迷直接催生了麦昆的几个极具历史感的系列。而她对儿子并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让麦昆得以不受家庭背景的限制,按照自己的理想自由发展。在“萨拉班德舞曲”系列中,他用挑战当时时尚美学概念的膨胀廓形向母亲致敬。母亲的去世,对麦昆的影响无疑是毁灭性的。他最后选择在母亲葬礼的前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除了以下文字,遗书的其他细节至今仍是一个迷:“请照顾我的狗。抱歉,我爱你们。李。以及,把我埋在教堂里。”麦昆已死,但故事并没有落幕。朱迪斯· 沃特以人们的哀思作为这本传记的尾声:“那一年的2月25日,人们在伦敦的圣保罗教堂为麦昆举行了一个非公开的葬礼。穿着一件麦昆设计的服装,冰岛女歌手比约克演唱了《忧郁的星期天》。”如同这首被传说填满的歌一样,麦昆的一生,也自此成为一个传奇。
  •     书的内容编排不错 经历加每场发布会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书里的图片不具有代表性特别是文中提到或重点讲的服装应该附上图片麦昆的每场发布会的舞台都是和主题、服装相互呼应 精心布置难道不需要附上照片吗?个人觉得图片的问题让这本书的价值大打折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MQ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一生 最起码在这本传记中我一点都意会不到 不知原著怎样 翻译得实在是味同嚼蜡
  •     传奇人物,书籍排版设计很好。
  •     五星给麦昆
  •     阴谋论爱好者不怀好意的猜测一下,AM本是一位内向敏感害羞连门都不愿意出的少年,被媒体塑造成大胆不羁独立先锋的‘艺术家’,其自杀更是为这种所谓艺术的反差制造了哗然的效果,而事实上只不过是一个情感不独立的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因为媒体和大众需要这种大胆创新的“英雄”,戏剧成为消费链上的一环,或是说是消费产生了“戏剧”。另外他的衣服过于杂糅细节太多,让我找不到重点,因此不是很喜欢
  •     如果你了解过时尚界以及奢侈品界,那么应该对亚历山大麦昆这个名字有所耳闻,可惜在母亲逝世后也自杀了。很有争议的人物。
  •     整本书虎头蛇尾 秀的章节简直像流水账 配图太糟 排版出错 渣翻译...还是去看纪录片吧
  •     除了图片,没啥可看的
  •     既然是按照每个秀的系列来介绍 照片实在少得可怜 而且设计风格特点的照片少之又少
  •     自传式设计师麦昆,书的排版顺序很奇怪,大部分文字可读性很强,但时尚媒体的报道式风格过重。
  •     麦昆的回忆录,稍感不足是麦昆对于时尚的看法少
  •     对于麦昆的生平几乎只是从秀场讲起,就是在公众面前的那一面,对于母亲感情童年以及自杀都是一笔带过,麦昆的生平还是印证这句话,躁狂抑郁多天才。会用自己头发来做商标的人,太赞了。可惜这本书排版混乱,有机会看看原版。
  •     单从书来说,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好书,排版、翻译、文字都称不上好,甚至有些混乱,很多图片缺失,仅仅通过文字描写,甚至是大段的文字,这在一个没有看过其中一些设计的人来说是有些枯燥的。 但是从传达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却是不错的。从他的一部分设计的图片,每场秀的文字描述,还有朋友口中的他,这些资料都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对于时尚的独到理解,他的天赋。 只可惜斯人已去,再也没有一睹他真容和设计的可能了。
  •     麦昆的设计更像一种语言,这种男女莫辨矛盾混搭的风格,让人不太愉快;美来自于内在,除了主流杂志上那些取悦人的美丽,他的设计让人意识到还有另一种真实的存在;读太多时尚类传记,开始有点厌倦特立独行惊世骇俗的feel~
  •     说真的,编的好乱,不如山本耀司的书,但是确实是一个才华溢出来的设计师。还没看完马一下
  •     因为骷髅头伞认识的McQueen,时尚设计不可否认是一种艺术,McQeen的设计则是艺术本身。
  •     一般般吧,期待比较大的。看后觉得:如果你有黑魔法,那你得好好控制它,不然它会吞噬你……
  •     生涯叙述较为详尽 可是章节文字内容和图片不符的较多 读起来不直观 缺针对性
  •     读了才知道T台上的服装是这样去解读的,好的设计师的作品展示出来就是一件艺术品了,它的魅力不由人们日常的审美标准去衡量,而是源于它被设计师所赋予的内涵,包括它的历史和故事
  •     急流勇退也好,为什么选择死亡呢。
  •     编辑好乱
  •     按照发布会的检索形式,给出了一个麦昆的大致轮廓,想到麦昆研究的历史和人类学令他抑郁我深有体会。接下去我要去找很多场秀来体会一下所谓“天才的破坏力”。
  •     不懂时尚,就想涉猎了解一下,只粗略浏览了一下配图,发现这本书真的读起来好枯燥,是个不错的设计师,但是这本书编的太烂了,根本不像个自传的样子。
  •     四星强行投五星…哎、、、书里确实是客观生动的写下来了他的好多事情,但每次想到他已经屎掉惹,就越发觉得文字苍白无力啊…mcq还活着的话,我应该二话不说就去英国了吧_(:з)∠)_
  •     
  •     虽然大家都在吐槽说翻译冰冷,排版差劲(我也同意这点)。但是我还在可以在文字中间和图片中间感受到一个天才的成长史,虽然结局是自杀,但是在我看来麦昆的人生却是我一生羡慕且极力追求的人生,是成功的。PS:麦昆好像很喜欢看电影,也蛮喜欢库布里克的吧。★★★★☆
  •     虽然说是个传奇,但真的很讨厌这个人,感情观很畸形啊。
  •     补。逼格略高?
  •     传记
  •     还没读完
  •     爱死这个天才了
  •     冲着Mcqueen也想给五星,可惜这本汉化版做得太不用心了。
  •     明知很危险但依然忍不住看完,作品完整度很高,几乎把人整个拉进去了。天才。善于从自己看到的一切学习,历史、建筑、戏剧、油画、库布里克和恐怖电影、摄影、人类学……而不是停留在传统服装的层面,对每一种媒介的借鉴都非常彻底,作品风格极其多变但又保证了某种内在气质的统一性,绝对的原创动机和野心,惊世骇俗、不复制,精湛的剪裁技术和基本功,然后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创造。看到的《视觉思维》开篇的那十几页,完全印证了之前的想法。把丑的东西用到了美上面,绝对的黑暗美学,但不是简单的表面覆盖或者叠加或者排列,而是融合。早期作品是位置关系,所以不成功。后期作品是渗透和百分比,逐渐成熟,从不相容达到相融。启发
  •     我这种觉得秀场衣服都蛮丑的土鳖,麦昆应该是我最能接受的了。
  •     这排版简直了。在我大天朝连淘宝美工都当不了。
  •     真的一般啊
  •     这个质量。。。
  •     每个奇才背后必定有一个很棒的母亲。
  •     讲到了每个系列
  •     对不起价格
  •     赏心悦目
  •     书架必放书……
  •     麦昆的早世增加了他本身的价值。
  •     「无政府主义者,有趣,瘦,具有争议,朋友,忠诚,有感召力,革命性的,黑暗,一往无前。」
  •     (⊙o⊙)…呃呃呃
  •     书和排版2星,主要是时间顺序对每场秀做简单解读。五星给mcqueen。麦昆身上集合了太多让人爱的,悲剧性,叛逆,矛盾,无尽的创意,对死亡性历史鸟类的热爱。秀场上的麦昆真的是当真无愧的king,可以很暗黑,很华美,完美的传统剪裁和突破性的创意,搭配戏剧性的舞台设计和崔西的帽子【帽子真的好好看】。麦昆算不到像CCP那样的暗黑先锋 也不是传统时尚圈,更多是叛逆式的自传,是一种能在艺术和商业两者中寻到的平衡。可惜一代天才终于陨落,只能成为绝唱了TAT
  •     最喜欢他设计的零钱包~
  •     麦昆很酷,从小就有天赋,成名后作品越成熟,风格越黑暗。艺术才华对他来说是天赋也是诅咒。他已离开了。但留下的作品却为艺术设计工作者带来很多灵感。
  •     3.5McQueen學生時代的內容在時間順序的描述上有點亂,好似想起什麼就說什麼。不過有些內容,包括誰發現了McQueen,起初又是在哪裡實習,誰又是伯樂,誰又影響了McQueen的設計理念都算是詳細。喜歡註釋內容,但是後部份的秀場內容太粗略,圖片也有些文不對題。真希望能出一本文與圖全部齊全的傳記,尤其是從九十年代初的整套秀場的Look。畢竟McQueen的誕生是一個奇蹟,不單純與時尚有關,更與藝術理念有關。
  •     “请照顾我的狗。抱歉。我爱你们。李。又及,把我埋在教堂里。”所以说人还是不能太脆弱,大英帝国又总爱生产天才,尽管对世界感到失望,但自杀终究对世人来说是个巨大的遗憾。眼拙,书里有好几处的错误,不晓得是原作者本身的问题还是翻译失误,排版也也有些问题,看起来有点累。文字不优美但也足以了解Alexander McQueen的一生了。插图过少,细节不足,还需要通过自行百度补充相关图片知识。 十分喜欢犰狳鞋,看到前段时间狗狗逼在微博上整理的世界上奇葩鞋子合辑,有点不认同。不太喜欢骷髅但对他作品中运用的植物,羽毛,蝴蝶,飞蛾和各类飞禽走兽的意象十分认同,借用古典的元素展现透着未来感的现代性。
  •     每个大师成长过程都略带悲伤,笼罩在淡淡灰白的历史里…我不确定麦昆才离去5年算不算历史 但他所创造出的艺术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将永载史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