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断舍离

出版日期:2016-10-26
ISBN:9787201107763
作者:【日】山下英子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关于山下英子,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强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创始人,杂物管理咨询师。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悟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提倡以此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主要著作《断舍离》《断舍离(心灵篇)》《自在力》等。新书《家庭断舍离》,以断舍离理论为基础,揭开让家人扔东西的秘密。

书籍目录

目录:
序 父母家应该由孩子收拾吗
1 “想帮父母施行断舍离”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断舍离注定伴随着与父母的战争
2 “父母家由孩子收拾”到底应不应该
案例1 掉头回父母家之后变得“一蹶不振”的男人
案例2 去婆婆家“单身赴任”的女人
“总想做点什么改变父母家”背后的心理
3 为什么要觉察“自己内心的外界驱动”
请意识到“受外界驱动的自己”
第一章 与“不丢东西的父母”的战争 [山下英子的亲身经历]
1 山下英子也苦恼于家庭断舍离战争
换来的只是“净干些多余的事儿”
虽说完成了家庭断舍离,“出于好心”却再次被冷落
决定住在一起。把与母亲同住的新家变成自己的空间
为 囤物派vs断舍离派 的战争而苦恼
2 其实在用断舍离与母亲争夺控制权
“给我道歉”和“表扬我”
买股票也是出于想被母亲表扬的心理
意识到了想反向控制母亲的我
看似是整理东西之争,其实是人际关系之争
3 断舍离因父母而起的纠结和迷茫,学会放手
母亲是母亲。我是我。需要将双方的问题区别对待、俯瞰全局
新关系从“请叫我‘hideko桑’”开始
关系发生变化后,母亲反而主动往外扔东西了
能否接受“负罪感”,是亲离道路的分叉口
创造可以松一口气的“借口”和“谅解”
第二章 囤积的理由和“为你好”的无意识
1 固执与焦灼会将父母变成囤物派
经历过物资不足的PTSD会囤东西
父母的“现在”,指的是从现在算起的前后20年?
用50年前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把自己关进牢笼的母亲
囤积的物品是不安与执念的物证
2 积攒即虐待、“放任”即暴力
父母看来是“收藏”、子女看来是“放置”
“赶紧扔掉”是强抢、囤积是拷打
靠断舍离解决在放置·混乱·堆积中凸显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第三次“从父母处分离”时请放下“期待”
1 为什么是“第三次亲离”
案例3 为四口之家准备五套餐具的女性
我与价值观截然相反的母亲居然很像?
如何盘点无意识中接受的父母价值观?
案例4 每天都在催促孩子的自己,简直就是父母的翻版
“赶紧”是决定支配被支配的口头禅,遗传自母亲
2 断舍离“我……”的期待
因自己对对方抱有期待所以愤怒
断舍离“自己对他人抱有的期待”
持续考虑“我……”这种“回答”
3 调整距离和改变拉开距离的方式
改变与父母的关系属性
亲离可以分为“做”和“不做”两种
4 亲离有进展,也会推动子离
母亲开始意识到“有囤物癖的自己”
发觉自己没有实现子离
母子意味着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
第四章 用“鸟之眼”重新看待父母和自己
1 你的父母是掌控型、道具型,还是……
分类之后再俯瞰与父母的关系
意识到自己的立场变化
三类父母的特征和口头禅
*1,掌控(支配)型…“你要如此这般做。”
*2,道具型…“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3,分离(子离)型…“按你自己的想法来吧。”
2 你是附属型、顺从型,还是……
三类子女不断听到的话语
*4,附属型…被念叨“要听大人的话”的结果
*5,顺从型…被称赞“真是个乖孩子”的结果
*6,分离型…被教导“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结果
不同类型的家庭断舍离战斗实例
*原附属型(4)的女儿v.s原掌控型(1)的母亲
*原附属型(4)的女儿v.s原道具型(2)的母亲
*原顺从型(5)的女儿v.s原掌控型(1)的母亲
*原顺从型(5)的女儿v.s原道具型(2)的母亲
第五章 享受家庭断舍离的奥义
1 在家庭断舍离过程中封印“扔掉”
断舍离是自己享受做的事情
案例5 意识到“无可责备”的囤物派变了
用“是这样啊”来提醒囤物派的注意
2 “做”和“不做”并存
为自己而开始的断舍离会带来好心情
通过扔东西来减轻不安
边“捡球”边开始断舍离
不否定“不做”
3 断舍离可以传递“好心情”
人们都会羡慕“好心情”的人
好心情断舍离要“保密”进行
因为潜意识相通,所以好心情可以传递
4 试试扔掉后会不会为难,以及享受变化
*1,首先产生时间概念,其次选定场所
*2,从“用不着的东西”开始,一点点丢掉
*3,难以舍弃的东西,请对它致谢或致歉后再扔
*4,扔掉收纳用品反而更奏效
为什么我们在向他人寻求扔物许可
为什么总觉得“扔掉后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为什么不知道从哪里扔起才合适
你和父母抱着同样的抵触心理
为什么总感觉“断舍离毫无进展”
5 断舍离追求的最高级别的“快感”是什么
用加分法的视角享受变化,而不是减分法
在享受反反复复的过程中继续下去
不顺利,才是机会
后记

作者简介

《家庭断舍离》是山下英子与母亲三年“家庭战争”的经验总结。
推崇“断舍离”的山下英子,从小就与喜欢囤积物品的母亲关系紧张。一个想不断扔,一个想随时留,为一件物品的“扔”与“不扔”,母女两人经常吵得天翻地覆。虽然山下英子已经结婚并且不与父母同住,但是出于“为母亲好”的念头,她还是会经常插手父母家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时隔三十年,母女俩需要再次住在同一屋檐下……
家庭断舍离战争,是否会再次升级?持有相反观念的母女俩,有没有和解的余地?
提起家人,我们几乎都有类似的烦恼:父母家物品堆积如山,孩子房间塞得满满当当……这时候,一味收拾,能否改变现状?面对家人的囤物癖好,我们应该怎么践行断舍离?如何理解“不扔东西的家人”,与父母、孩子、自己和解?山下英子将和大家一起面对和解决。


 家庭断舍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总体讲什么?1. 断舍离这个概念。复述知识1.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2.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3. 离:不断重复“断”和“舍”,最终舍弃对物欲的迷恋。4. 放下执着,不要带着爱的名义干涉父母或子女对物品的选择。5. 让物品流通起来,赋予物品第二次生命。6. 判断标准是当下的自己,自己当下不需要的物品便丢弃。7. 舍弃不需要的物品时,一句谢谢你或者对不起,这样的形式感能让我们顺利的丢掉一些物品,带来很大的助力。8. 收纳用品只会在心理上让我们更放心的囤积物品,所以应大胆的扔掉收纳用品。9. 父母喜欢囤积物品的原因——过去物质匮乏年代的不安习惯。10. 解决办法——不强制家人,而是通过自己的践行带动家人。我的感想1. 我曾经幻想过这种完全理性的“不需要,即丢弃”的模式,这种幻想在今天这本书里得到了肯定。2. 拓展开来,“不需要,即丢弃”的不止是物品,各种不合适不需要的规章制度、思维思想、看似无害的不良习惯、公司里的无用之人,等等。3. 知识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带来行动;行动也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带来结果,是一个又一个好的坏的结果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父母养育我们 也曾伤害我们 我们由父母抚养长大 我们也曾被父母打击 弄清我们被父母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养育和伤害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激励和打击 我们要找到自己的道路 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     追求的不只是居室的清爽,更是家庭成员关系的融洽。
  •     囤物派任由物品不断堆积,那一件件万年不变的物品,正是他们放弃自主行动、放弃人生的证明。正是由于囤物派在人生的每一步都放弃了自主权,才会导致人生停滞不前。
  •     家庭断舍离,山下英子说,家庭断舍离事实上是处理和面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的过程。
  •     亲离这个概念还是满震撼的。
  •     家庭断舍离第一步要亲离,要包容理解父母的价值观,不是强加自己的观念给他们。现在我的问题反而是父母无法做到子离。即使我已经结婚了,还经常要我这么做那么做。
  •     山下英子以第一本《断舍离》为纲,展开来写了好几本书了。这本讲的是如何教囤物派父母断舍离。结论是不要妄想改变你的父母,强制只会引起人的反感,而应该用自己舒适的生活和美好的心情去感染他们。我在这里学到了“亲离”一词(还有对应的“子离”)人只有做到这点,才真正成为独立思想和行为的人,这也是很多心理学家所提倡的观点。你的事是你的事,父母的事是父母的事,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事,什么时候东方家庭能把家庭关系搞清楚明白了,不要粘着纠缠在一起,90%的家庭矛盾和心理阴影就都能解决了。
  •     家庭断舍离是与父母价值观的战斗。自己的断舍离,能带给自己快乐。如果想做好家庭的断舍离,先要亲离子离。做好自己感染他人。断舍离是一种思维方式,好吧,从我做起!
  •     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个观点作者要用一系列的书来解释。所以我买错了成了这本。看到里面字的行距和排版,我只想说,作者你要学会对自己的文字断舍离啊!尼玛圈读者钱种事最烦了!
  •     L201720-以我的视角和当下的状态审视对物品是否需要,是最大的启示
  •     【简单听】从依赖外界的人生中毕业,即为断舍离。从此勇于活出自己的人生,即为断舍离。放弃干涉,建立以包容、尊重为核心的新关系。
  •     父母和我们是单独的个体,有着各自的人生课题。真正应当断舍离掉的,不是父母房间的杂货,而是我们对他们一厢情愿的期待。保持距离,互相尊重。
  •     right timing
  •     物的断舍离由心开始
  •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     我们从小会被父母的思维影响,家庭整理的矛盾,大都源于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经历和价值观。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是强者,当我们成长,父母是弱者,我们潜意识里容易以爱的名义帮助家人做选择,只有放弃干涉,建立以包容、尊重为核心的新关系,意识到家庭关系中保有适当距离的重要性,才能给予家人独立的空间和自由,为生活及心态带来积极影响,最终转变意识。金句:1.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所有 “扔”与“不扔”模式的争执,其实都是彼此之间关系模式的反映。2.想要幸福就要放下幸福的执念。3.亲离的关键词是“距离”,即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把握。4.从依赖外界的人生中毕业,即为断舍离。从此用于活出自己的人生,即为断舍离。
  •     从依赖外界的人生中毕业,即为断舍离。从此用于活出自己的人生,即为断舍离。
  •     家庭断舍离事实上是处理和面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的过程
  •     只能说里面有一些理论还是比较有启发性的,但总体不是特别适用于peer pressure大过天的中国社会。
  •     断舍离果然不是我的风格,它给人的感觉是循环往复的慢慢提升,过程中的兴奋和狂喜也是很低的程度。不过这本讲到了家庭关系,有些地方还是有些道理的。
  •     感觉作者的语言有点中年妇女式的絮絮叨叨,作为一本功能性的书,在叙述上还需要进一步“断舍离”呢~但还是有用的,大道理就是不要试图通过命令与施压来强制性完成父母家的断舍离,学会通过“亲离”来打造与父母的平等与尊重,自己身体力行断舍离,他们自然会开始自我思考并自发断舍离。
  •     我还没看断舍离,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新书,先借来看。看完觉得不是我跟家庭之间存在矛盾,而是我自身存在需要改动,但我并不认可一味的舍,毕竟对于未来仍有用的东西扔掉了还是不舍而且需要时还得花钱买入。最大的问题是要断,断了心中的购买欲望,一步步来
  •     符合目前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也是正处于亲离的阵痛中,看过对改变思维定式有有些帮助。
  •     我的情况是反过来的,我是囤积症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