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47504895
作者:【美】马文·韦尔森
页数:507页

《亚伯拉罕》的笔记-第170页 - 第9章:希伯来思想的特色

活跃好动的民族,形容真切的语言
现代发明的东西使人减少身体活动,削弱人对事物的热情,所以今天的西方人越来越被动了。我们培养出来的一代是电视迷,爱看娱乐表演,抱着观众心态,仿佛只观看生活就心满意足,不必亲自活自己的人生。希伯来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大体上是好动、生气勃勃的民族,有时甚至是激动的。他们主要在户外活动,例如作农夫、渔夫、商人,把生命活得淋漓尽致。在他们心目中,真理不是一个用来默想的意念,而是要活出来的经历,是要做出来的行动。众圣经作者的遣词用字常常色泽丰盈,充满动感,集中讲动作。他们描绘这个不停动的民族,讲述他们的事迹,这班人怀着胆量、渴求和希望面对生活。以色列的信仰真可说是“搭帐棚的”信仰,是流动的。以色列跟随一位“不停动的上帝”,他们是他的“流动财产”。
希伯来人的生活方式着重行动。这种生活方式绝不慵懒,不困于惰性,不被动。相反,希伯来人大致上注重行动和感受。因此他们语言里的抽象词汇寥寥可数。“希伯来文基本上注重感官知觉。希伯来词语最基本一层的意思指具体的物质东西、动态或行动,都是一些映入感官或触发情感的东西。只有到第二个层次,在比喻上,这些词语才用来表达抽象或形而上的意念。”圣经里有许多希伯来惯用语用物质或具体词汇表达抽象思想或非物质概念,以下有几个例子。
““看”是“举目”(创22:4);“发怒”是“鼻孔着火”(出4:14);“把某事告诉人”或“说出某事”是“除去塞着某人耳朵的东西”(得4:4);“无怜悯”是“硬心”(撒上6:6);“顽固”是“硬着颈项”(代下30:8;参徒7:51);“做好准备”或“预备迎战”是“束上腰”(耶1:17);“决意前往”是“定了脸要前往”(耶42:15、17;参路9:51)。等等。
此外希伯来人常用拟人法谈上帝,用人类的特征描写上帝。所以,希伯来人永远不把他们这位“活着”和“行动着”的上帝简化为只是个没有情志的抽象概念。例如,圣经说十诫是“上帝用指头写的”(出31:18)。以赛亚先知说:“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赛59:1)还有这句广为人知的箴言:“耶和华的眼目无处不在。”(箴15:3)
犹太人类学家巴泰说,因为古希伯来人喜欢具体东西,避开抽象概念,所以他们没想过要有教义信条。根据希伯来思想,真正虔诚的本质是关系,不是相信一套信条。耶和华是以色列的上帝,以色列是上帝的子民圣经神学回响着这个主旋律。妥拉给予以色列人指引,教他们怎样跟创造主相处,怎样跟他的子民和他的世界相处,建立关系。罪破坏这关系;悔改带来饶恕,修复关系。希伯来人认为,只在头脑里认同一些抽象语句或宗教理念远远不够,永远只有个人的切身关系才是宗教信仰的核心。
新约圣经里最初的神学是用关系或生存来表达的,不是用一句句命题或信条。这并不是说,教义在新约无足轻重。可是要注意,耶稣最初选定十二门徒是要他们“跟他常在一起”(可3:14,《吕》)。新约重视关系,例如路加福音十五章有“恩慈父亲”的比喻(通常叫做“浪子的比喻”),又如圣经说上帝收养信徒进他的家作“上帝的儿女”(约1:1213),这些当然都是有力的例子。使徒行传有信条,书信里更多提到,而整体上,信条出现的主因是初期教会需要解释自己跟耶稣的亲身相遇(福音书的记载),而这些解释就是神学论述。

有时有人说,希伯来人是个“多用肝肠肺腑来生活”的民族。从生理学和人类学角度看,意志、情绪、思维、灵性的力量往往位于肠胃范围。古希伯来人对解剖学和生理学所知甚微,因此,我们通常看为思维功能的事,他们认为在内脏里进行。希伯来观点看人性时着重脏腑,新约圣经一脉相承。新约经文说人用心来相信(罗10:10),在灵性上使其他信徒的肠子畅快(门7、20)。主搜查人的肾脏译注:和合本作“察看人肺腑心肠”,作者在这里强调形象化的动作,故作此译。,表示人受上帝审判(启2:23)。从这些经文看来,新约作者非常相信人是个整体,认为人的生理、心理和灵性功能是一整个实体,不可分割。以上经文证明两约都肯定这个观点。众作者要形容人对压力的精神反应、灵性反应、情绪反应,就说身体器官有这些反应,而人确实感到压力的后果在那些器官里面出现。
西方世界的现代男人认为要努力保持形象。据说男人要雄赳赳,气昂昂,头脑冷静。别人期望他有钢铁般的意志,永远镇定。他不容许自己流露许多情绪,以免显得脆弱。人通常认为哭是没有男子气概的。然而,耶稣这个模范男人却哭过(路19:41;约11:35)。这样表露情绪,跟希腊罗马世界的斯多亚派(Stoics)非常不同,这派的理想是要遇到苦事乐事都不为所动,决意永不低头,永不退让,坚决克制七情六欲。希伯来人却非常热情,不掩饰或压抑情感。
希伯来人无论男女都能够活出完整的人性。他们毫不羞愧地抒发感受,因为每种情绪都有适合表现的“时间”;他们愤怒、哭、笑、欢唱、宴乐、跳舞、拍掌、呼喊、拥抱、爱(见传3:18)。大卫是圣经里突出的例子。他是亲上战场的君主,也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和诗人,曾经公开地显得兴奋万分,也曾经在人前流露深沉的抑郁。种种情绪随着大卫的人生起伏而涌现。当约柜运到耶路撒冷时,他在耶和华面前“用尽所有力量”跳跃起舞(撒下6:14、16)按作者的引文翻译。当拔示巴给他生的孩子病了时,他整个星期哭泣禁食,夜夜躺在地上(12:1523)。诗篇让我们窥见人类心灵情感里一些最幽深的角落,尤其是大卫写的诗篇。我们诵读诗篇,就在上帝面前倾吐自己的心情。
这一切对今天的基督徒有提醒吗?希伯来民族的性情充满动力,感情丰富,着重整个人性,现代教会应该怎样从中学习?旧约学者布赖特说得好:
我们除非肯听旧约圣经的全部话语,否则永远不能正确地听明白旧约的道。那就是说,听的时候必须认出旧约说出整个人性。圣经的启示倾向要成为肉身。……上帝启示自己,没有选用超越时间的教义,没有选用恍如由天上来的“奥秘知识”(gnosis),而选用一段特定历史的事件,藉历史里的人启示自己,也向他们启示自己。而那些人全都跟我们有相似的情感,跟我们一样受制于肉身的所有限制。而新约圣经宣告,上帝最终启示自己的方式就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以一个人的形式彰显他自己;他有我们一样的身体,有我们一样的种种感觉,他的肉身生命像我们一样最后要死。我们有责任认真看待圣经启示的这个方面。
圣经之所以意义非凡,这就是极大的原因。圣经是重视现实的著作,脚踏实地。圣经人物不是头戴光环的世外仙灵,而是有血有肉的男男女女,圣经毫不畏缩地展示他们全面的人性。我们在圣经里遇见自己,因为圣经人物跟我们一样。他们的挣扎、问题和软弱都跟我们的一样。他们的种种感受和需要、哀愁和快乐、怀疑和梦想,也跟我们的一样。道成肉身,表明上帝为了要一样拥有他子民全面的人性,甘愿变得多么低微。任何种族、年龄和历史时期的基督徒都能觉得圣经人物是自己的写照,所以圣经信息跨越时间。因此,圣经就在我们现今身处之地寻见我们每一个,圣经今天仍然说话,感人至深。

《亚伯拉罕》的笔记-第131页

我們要學習接納其他信仰傳統的信徒,接納他們現在就是那樣的人,而不是祇因為渴望他們變成你理想中的模樣才接納他們。
馬丁路德被黑出翔,笑得我肚子痛。。。。


 亚伯拉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